糧食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通用5篇)

糧食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通用5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報告,報告中提到的所有資訊應該是準確無誤的。其實寫報告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糧食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通用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糧食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1

  《糧食流通管理條例》頒佈實施以來,各級糧食部門積極轉變工作職能,努力加強糧食監管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在新形勢下較好地發揮了職能作用。但是,由於監管工作對糧食行政管理部門來說是一項全新的工作,在具體工作中還存在一些問題。

  一、加強糧食監管的存在問題

  一是不想管。在實施了幾十年的傳統糧食流通管理體制下,形成了一套傳統的思維模式、工作模式和管理模式,一些糧食行政管理部門習慣於用行政手段管理糧食流通,用包辦代替的辦法管理糧食企業,對依法管理糧食流通特別是管理社會糧食行業感到無從下手,存有畏難發愁情緒,不願主動的開展糧食監管工作。

  二是不敢管。隨著糧食市場的全面放開,在社會上和群眾中形成了“放開就是不管”的模糊認識,近年來糧食供過於求的市場形勢也使人們對糧食市場的穩定失去了應有的警惕,加之其他經濟型別的糧食經營企業對糧食部門的管理還不習慣,依法經營糧食的意識不強,所以,不願被管、不服管理的情況時有發生。而且糧食行政管理部門的執法手段不夠有力,對抗拒管理的業戶無法有效地處理,因而在糧食執法人員中存在不敢管的現象。

  三是不會管。依法開展糧食監督檢查是一項新的工作任務,糧食行政管理人員缺乏工作經驗,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也有待於進一步提高;對於執法依據、處罰標準、處罰程式等具體業務掌握的還不夠熟練,因而制約了依法管糧工作的開展。

  四是不能管。主要是機構、人員、經費還不能保證依法管糧的需要。有的市、縣級糧食局仍是事業單位,且沒有獲得政府授權,不具備行政執法的資格。有的雖然是行政機關,但內部沒有獨立的執法機構,人員編制較少,工作經費不足,難以保證執法工作需要,因而沒有能力全面開展糧食監管檢查工作。

  二、加強糧食監管的對策措施

  加強糧食監督檢查工作是一項新的任務,必然經歷一個逐步提高、逐步完善的過程。因此,針對當前糧食監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首先應強化以下工作措施。

  (一)建立健全糧食執法體系。《糧食流通管理條例》和《糧食流通監督檢查暫行辦法》對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及糧食流通監督檢查機構提出了明確要求。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要抓住《條例》和《辦法》實施的有利契機,積極爭取地方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的支援,應按照有關法律規定申請地方政府給子執法授權,以獲得行政執法資格。要按照“專門機構、專業隊伍、專項經費”的要求,積極爭取地方黨委和政府支援,儘快建立專門的糧食監督檢查機構,配備專職人員,切實擔負起糧食行政執法工作。同時要按照有關檔案規定,積極爭取財政部門支援,解決好糧食行政執法工作的專項經費。在機構、人員編制尚未落實前,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要積極調整現有科室職能,整合人才資源,確定專人負責,抓好執法檢查工作。透過紮實有效的工作,確立糧食部門的執法地位,爭取黨委政府、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理解與支援。

  (二)加強糧食執法隊伍建設。糧食行政執法和糧食監督檢查工作涉及面廣、專業性強,涉及到農民、消費者和糧食經營者的利益,關係到糧食部門的形象。因此,做好這項工作需要一支政治優良、業務精湛、作風過硬、紀律嚴明的高素質隊伍一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要把加強執法隊伍建設作為一項基礎性工作,著力抓好執法人員的法律素質和糧食流通業務的培養,採取業務培訓、組織學習、參觀交流等多種形式,儘快提高行政執法人員的業務能力和執法水平。要建立並嚴格實行持證上崗制度,嚴禁無證執法行為。同時要強化對執法人員的管理和監督,嚴格要求,嚴肅紀律,不斷提高執法人員的整體素質。

  (三)依法開展糧食監督檢查工作。依法進行糧食監管是一個全新的課題,糧食行政管理部門既不能求穩怕亂,不敢放手放膽開展執法工作,也不能操之過急,盲目行事。一是要嚴格工作程式。糧食執法人員在執法過程中要堅持做到該履行的程式一項不少,該有的步驟一個不缺,每一件處罰案件都事實清楚,證據確鑿,程式合法,運用法律、法規準確,處罰適當,切實杜絕盲目執法、野蠻執法行為。二是要注意工作方法。在具體執法過程中,要認真總結經驗,摸索規律,不斷提高執法水平。在檢查方法上,可以採取定期檢查、專項檢查、重點檢查和專案調查相結合的方式;在實施步驟上,可按照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的原則,找好突破口;在監管物件上,宜先大後小,逐步擴大行政相對人範圍;在處罰手段上,堅持處罰與教育相結合,先教育後處罰,不斷提高監管效能。三是加強與其他執法部門的溝通與合作。糧食監督檢查涉及多個職能部門,《糧食流通管理條例》對各部門的職責範圍作了明確規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要嚴格按照法定的職責範圍正確行使職權,既不能“錯位”,也不能“越位”。要積極爭取工商、質量監督、食品衛生等有關執法部門的支援,適時開展部門聯合執法行動,既可以學習借鑑其他執法部門的工作經驗,鍛鍊提高糧食執法隊伍的素質,也可以提高糧食行政執法效果,有效維護糧食市場秩序。

  (四)明確糧食監管工作重點。在糧食監督檢查工作開展初始階段,當前主要應抓好兩項重點工作。一是糧食收購資格稽核認定工作。這是政府賦予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唯一的行政許可專案,也是開展糧食監督檢查的基礎。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要採取多種形式,廣泛宣傳糧食收購許可法規,使全社會了解糧食部門的工作職能和執法職能,使廣大糧食經營業戶知法、懂法,準確、及時地申請收購資格許可,做到持證收購,合法 -經營。要按照公開、公平、公正、便民和高效的原則,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耐心為申請人解惑釋疑,及時受理各類市場主體的申請,在規定時限內完成稽核受理工作。

  要根據《行政許可法》的規定,建立健全稽核工作監管制度,嚴格標準,嚴格要求,嚴格程式,嚴格時限,嚴明稽核紀律,及時糾正糧食收購許可中的違法違規行為。二是認真開展社會糧食統計工作。社會糧食統計是加強糧食宏觀調控、有效進行監管的基礎性工作。把轄區內各種經濟型別糧食流通企業的統計業務活動納入管理範圍,是國家賦予糧食行政管理部門的一項重要職責。要按照政策規定,準確確定應當納入統計範圍的非國有糧食經營,企業,並按照統計制度的要求,認真進行監督檢查。對於不執行制度規定、不按時上報資料的經營者,依法予以處罰。

  糧食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2

  “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先”,糧食是社會穩定和諧的基礎,是國家安全的物質保障,事關改革發展、政治社會穩定的大局。為了確保我市糧食綜合生產的能力,實現糧食生產的可持續發展。按照市委辦公室的檔案指示精神,現將我市目前糧食生產的現狀、問題和發展對策調查綜述如下。

  一、我市糧食生產現狀分析

  xx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交界、黃淮海經濟區腹地,全市耕地面積204萬畝,農業人口119萬人,佔總人口的50.8%。盛產小麥、玉米、大豆等,小麥播種面積達160萬畝,正常年景小麥產量在60萬噸左右。濉溪縣是國家優質糧生產基地,小麥是第一大農作物,優質小麥比重大,是國家優質專用小麥良種和農業部良種補貼專案區,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我市連續多年實施小麥高產攻關活動和國家優質小麥良種推廣補貼專案,建立了36萬畝小麥高產攻關核心區和70萬畝小麥良種補貼專案區,實施了標準糧田建設、高蛋白大豆良種繁育等一批部、省級優質糧食產業工程專案。

  透過專案推動和示範引導,全市已形成100萬畝優質小麥、60萬畝高蛋白大豆、40萬畝優質飼料用玉米規模生產基地,糧食生產單產、質量、效益同步提高,正在逐步形成優質化、規模化、區域化的生產格局。 近年來,透過透過大力發展糧食產業化經營,開展糧食精深加工,我市創出了魯王、魯南、天宏等知名品牌,大大延長了優質小麥產業鏈。

  1、糧食(小麥)生產特點。

  20xx年午季,全市小麥面積177.4萬畝,比上年增加13.2%,單產超過全省平均水平,達422公斤,比上年增長4.6%,總產74.86萬噸,比上年增長18.4%,單產、總產均創歷史新高。我市所承擔的農業部70萬畝小麥良種推廣補貼專案區平均單產440.8公斤,比去年增產14.8公斤。全市36萬畝高產攻關核心示範區平均單產491.2公斤,同時出現了一批高產超高產典型,百善鎮葉柳湖村出現了萬畝以上的超千斤的豐產示範方,最高單產637公斤。增產的原因:一是小麥良種的推廣起到了作用;二是雨水氣候適宜,天氣條件較好,有利小麥生產;三是小麥病蟲害較少。

  透過高產攻關活動,小麥品種結構趨於合理,積極推廣半冬性、弱冬性品種,基本上不使用春性品種。優質小麥品種種植面積140萬畝以上,其中菸農19面積110萬畝,皖麥19面積30萬畝,周麥18面積5萬畝。優質率超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70萬畝良種補貼專案示範區優質率100%,全部實現了訂單收購。

  20xx年我市小麥生產呈現出畝均單產提高、成本上升、價格上漲、收益增加的特點。

  2、糧食(小麥)生產情況。

  今年秋季,全市秋播面積約200萬畝,其中小麥165萬畝,大麥、蠶豌豆20萬畝,發展小麥預留行、間作套種20萬畝。實行優質小麥同一品種連片種植、規範化栽培、專業化生產,發展訂單農業,提高規模種植效益。全市種植小麥165萬畝,其中菸農19、皖麥19、周麥18等優質小麥種植面積就在150多萬畝,佔全部種植面積的90%以上。全(!)市安排小麥良種補貼專案面積70萬畝,其中濉溪縣55萬畝,烈山區15萬畝。實現統一供種700萬公斤。同時,省下達了小麥高產攻關核心示範區面積30萬畝(其中濉溪縣25萬畝,烈山區5萬畝),市財政拿出專項資金,分別在相山區和杜集區安排小麥高產攻關核心示範區各1萬畝。預計明年,我市小麥單有望突破430公斤。今年秋季糧食生產抓的早、抓的緊,秋種面積落實非常順利。各地領導重視、糧價上漲,更重要的是,糧食直補、生產資料綜合補貼、農機購置補貼、優質專用小麥良種補貼、測土配方施肥、科技入戶等惠農政策措施的落實,調動和保護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

  3、糧食(小麥)生產形勢。

  今春以來,由於部分畜產品市場價格劇烈波動,糧食等大宗農產品價格上漲,讓農民得到的較好的經濟利益。有利的經濟因素和惠農政策正在當前農業生產中發揮重要作用,持續幾年的農業良好態勢仍然沒有改變。預計,今後至明年一段時間,小麥價格將穩定上漲。原因是:一是近年來化肥、農藥等農資價格居高不下,而農民種糧積極性高,投入也在逐年增加;二是作為原材料的石油、天然氣價格上漲,直接導致農用柴油價格上升;三是各地小麥生產機械化程度提高,機械費用也相應增加。小麥種植成本的上升,將直接導致小麥市場價格的上升。當前,繼續保護好農民生產積極性,大力發展農業生產。確保今年農業豐收是實現政府宏觀調控目標的重要舉措,為我市社會經濟發展營造穩定環境具有決定性的意義。針對可能導致農業減產的不利因素,影響糧食生產穩定發展的最大威脅的氣象災害和病蟲害,以及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的波動,應做好事前預防和應急管理工作。

  二、我市發展糧食生產的措施

  我市糧食生產,在國家、省大力支援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投資建設資金足額到位,土地治理、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中低產田改造、 優質小麥基地建設、“良種補貼”、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等各項政策措施實施良好,糧食生產持續得到發展。

  1、科學規劃,專案帶動,為糧食生產注入活力。 我市按照優勢農產品區域佈局規劃,大力發展優質專用小麥生產示範區建設,以點帶面,實施小麥良種補貼專案、小麥高產攻關,測土配方施肥等,專案的示範帶動和輻射作用十分明顯。已建立起36萬畝小麥高產攻關核心區、70萬畝小麥良種補貼專案區和100萬畝優質小麥、60萬畝高蛋白大豆、40萬畝優質飼料用玉米規模生產基地。

  2、科技支撐,服務到位,為糧食增產提供動力和保障。每年秋種之前,各級政府、有關部門密切合作,緊緊抓住技術培訓、科學播種、推廣優良品種、配方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治等關鍵技術不放鬆,確保落實到位。今年全市測土配方面積達60萬畝,其中配方肥施用25萬畝。組織農業科技人員進村入戶,傳授科學種田知識,共下發科技“明白紙”20多萬份。農業科技為全市小麥單產、總產躍上新臺階提供了有力支撐。

  3、政企聯姻,狠抓訂單,提高糧食生產組織化程度。 積極培育中介組織,我市先後成立了糧食協會、小麥專業協會等中介組織,政府引導中介組織在技術培訓、標準研製、市場分析、產銷銜接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我市還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頭作用,依託魯王、天宏、魯南等龍頭企業,結合小麥良種補貼專案,積極開展了小麥訂單生產,全市糧食訂單面積達70萬餘畝。產業化龍頭企業和我市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積極發揮作用,做到優質專用小麥種子供應到哪裡,訂單簽到哪裡。在每年秋種時節,糧食部門積極與農業部門配合,利用各種宣傳媒介,廣泛宣傳,深入發動,促進優質專用小麥優勢產業帶的建設,不斷提高優質小麥產業發展的組織化程度。

  4、政策扶持,支農惠農,激發農民生產積極性。我市開始減免農業稅後,農民種糧不繳糧不納稅,國家還給補貼,實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市委、市政府先後出臺了《關於進一步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決定》、《xx五大主導產業發展規劃》、《xx扶持農業產業化企業若干意見》、《xx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扶持管理辦法》等多個規範性檔案,制定了一系列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政策措施,極大地激發了農民務農種糧的積極性。

  三、糧食生產存在問題

  從目前情況看,我市糧食生產特別是優質小麥生產,還處在發展階段,無論規模還是質量以及發展後勁,都有待進一步提高,要實現由資源優勢轉變為產業優勢、由特色優勢轉變為市場優勢,在政策扶持、資金支援、技術支撐、人力開發、市場開拓、經營方式和減災能力等方面需要經過長期艱苦不懈的努力,才能逐步加以解決。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種糧效益依然低下。據對部分種糧農戶收益調查,今年小麥每畝成本292.72元,以畝產420公斤,每公斤1.50元計算,畝產值為630元,畝盈利337.3元,這其中還未扣除農民付出的人工成本,純種糧經濟效益較低,一定程度影響了農民種糧的'收益和積極性。

  (二)受自然條件影響偏差較大。 今年, 我市受降雨強影響,造成了我市20個鄉鎮受災,32個村莊進水,農作物受淹面積141.85萬畝,絕收面積19.88萬畝,出現了較為嚴重的洪澇災害。農田基本設施還較薄弱,部分農田水利設施老化。部分農田的水利設施難以適應糧食生產的要求。基礎設施的建設發展需要投入大量資金,現有的投資資金遠遠不夠建設的需要。

  (三)產業化程度不高。加工龍頭企業力量薄弱,缺乏實力和競爭力,優質小麥精加工、深加工能力不足,水平總體層次較低,附加值低,最終制約了產品和市場的擴大。

  (四)流通渠道不暢。由於缺乏市場經營人才、暢通的流通設施以及資訊,營銷組織薄弱,市場動作水平低,沒有形成強大的網路,難以抵禦市場風險。更缺乏品牌打造和宣傳,由此制約了生產,又影響市場份額的擴大。同時,糧食產業化發展還處在剛剛起步階段,財力不足,難以得到強有力的扶持,市場軟硬體基礎薄弱,流通中處於弱勢。

  (五)農民種糧的積極性提高,但後勁不足。隨著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購機補貼、農村稅費改革、糧食價格上漲等因素的影響,農民種糧的積極性提高。但同時也存在著農民種糧積極性後勁不足。原因,一是務農種糧不如打工、不如種經濟作物。二是化肥、農藥、燃油等生產資料價格上漲,糧食漲價收入被抵消。種糧勞動者的數量減少,由於務農不如打工,大量勞動力外出。剩餘種糧勞動者的素質在下降,給糧食生產帶來不利影響。外出打工增加導致“老人”農業、“婦女”農業,種糧勞動力素質普遍不高,新技術推廣應用受到影響,大多數農民是憑經驗種田,別人怎麼種田,自己就怎麼種田。

  四、確保糧食生產穩定發展的對策措施

  (一)建立穩固的糧食生產基地,切實保護糧食生產者利益

  建設具有區域優勢、抗災能力強、生產基礎好的穩產高產糧食生產基地,是保護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確保糧食安全的重要措施。糧食基地的建設,要統籌規劃、適度規模,充分考慮現有老產糧基地的作用,把我市建成穩定的商品糧基地,使糧食生產基地的規模和生產能力與確保全市糧食安全適應。

  在建立糧食生產基地,確保糧食生產能力時,應重點考慮糧農利益,糧食生產者其他渠道不多,增收難度較大,收入增長緩慢,甚至容易出現“高產窮農”現象。為此,一是要提高糧食收購價格,落實好最低收購價政策,實行優質優價,集中財力重點保護好種糧農民利益,二是要降低糧食生產成本,透過先進農業適用技術的應用,提高糧食生產的科技含量,減少成本,提高糧食生產的經濟效益,努力增加種糧農民的收入。

  (二)充分發揮政府的作用,確保糧食生產穩定發展

  糧食是特殊的農產品,確保糧食安全更大程度上依賴於政府的支援,有關部門應在糧食生產中充分發揮主導作用。一是要增加投入,把對糧食生產的投入放在公共財政支援的優先位置。建立糧食生產獎勵機制,對穩定糧食生產作出貢獻的單位及個人給予獎勵,從上至下營造糧食生產良好的氛圍。二是要加大宣傳。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站等宣傳媒體,採用召開現場會、觀摩會等多種形式,宣傳國家鼓勵發展糧食生產的優惠政策,宣傳穩定發展糧食生產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增強農民種糧意識,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群眾種糧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三是加強領導、強化服務。廣泛開展技術、資訊宣傳,加大技術扶持和對農戶的技術培訓力度,改善生產條件,提高抵禦自然風險的能力。有關涉農部門可以結合自身優勢,確保各項技術措施落實到位,組織農技人員進村入戶,分片包乾,責任到人,駐點指導。強化農情、墒情、市場行情等資訊服務。

  (三)依靠科技進步,著力提高糧食生產單產水平

  在有限的耕地面積上達到一定的總產,只能依賴於單產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單產更大程度上依靠科技的進步與到位。要充分利用淮北現有的中高等院校及職業技術學校技術資源,藉助市內外各類院校的師資力量,加大對糧食生產部門業務人員的培訓力度,提高現代農業生產組織化管理水平。要鼓勵企業與科研單位、大專院校的聯合協作,加大對糧食生產新技術研究和應用。近年來,我市實施了高產、優質糧食品種,配方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的推廣,等等。單產逐年提高,科技技術的推廣應用對糧食增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四)加強社會化服務,大力促進糧食產業化經營

  糧食產業化是確保糧食生產持續健康發的有效保障,提高社會化服務水平,大力促進糧食產業化經營。首先,要大力實施“212強龍工程”,發展龍頭企業。龍頭企業在產業化經營中起著中樞和領導地位,具有開拓市場、引導生產,加工轉化,銷售服務的作用,其生產能力、組織能力的高低直接決定了我市糧食產業化經營的水平。要積極扶持一批技術含量高、加工能力強的加工企業,引進先進技術和工藝,全面提升加工產品的品位和競爭力,延伸產業鏈,增加產品附加值。鼓勵龍頭企業與農民發展訂單糧食,不斷完善“公司+基地+農戶”的糧食產業化經營模式,透過國家級、省級、市級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培植,促進糧食生產的規模化經營,提高糧食生產經濟效益,確保糧食生產穩定發展。其次,要廣泛開展龍頭企業與購銷企業的對接雙贏,合理利用糧食資源,促進糧食產銷銜接,降低市場經營風險,努力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以糧食園區建設為平臺,延伸糧食產業鏈,形成集收購、倉儲、加工、物流為一體的產業叢集,實現多次增值增效,切實提高糧食生產綜合效益。

  糧食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3

  xx縣是一個農業大縣,近年來,xx縣把發展壯大糧食生產作為農業和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來抓切實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實現糧食生產的快速發展,種植業面積和產量也逐年增加,為保障國家糧食生產安全做到了一定的貢獻。

  一、xx縣農業概況

  xx縣轄10個鄉(鎮)145個行政村,境內有三個大型國營農場和森工系統8個林場,縣域總面積1.01萬平方公里,總人口是42萬人,其中縣域人口32萬人,縣屬農業人口21.5萬人,農戶5.7萬戶,縣屬耕地面積238.4萬畝,農業人口人均耕地面積是11畝,xx縣處於第二積溫帶和第三積溫帶之間,年平均氣溫3.3℃,10℃以上有效積溫xx-2700℃年降水量550mm左右,無霜期130-150天,全年日照2513小時。農業氣侯:春季偏旱、少雨多風、蒸發量大;夏季溫熱、雨量充沛、日照時間長;秋季短促、降溫快切氣候多變;冬季漫長而嚴寒。

  二、糧食生產情況

  xx縣是全省重點商品糧生產縣份之一,近年來,xx縣始終遵循穩定糧食種植面積,確保總產這一宗旨和原則,特別是近三年來xx縣的糧食生產在穩定面積、提高產量、改善品質、增加效益的前提下,糧食作物面積逐年增加,糧食總產穩中有升。xx年,全縣糧食作物種植面積196萬畝,總產53.4萬噸;xx年糧食作物種植面積199.6萬畝,總產58.4萬噸;xx年糧食作物種植面積209萬畝,總產72.8萬噸。xx年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xx年糧食總產居全市之首。

  三、採取的主要措施

  (一)、建基地,擴規模,切實增加糧食總量

  xx縣緊緊依託地域優勢,自然條件和農民的種植經驗,不斷擴大糧食生產規模,增加糧食總量,促進了糧食產業發展。近年來,已建立了萬金山鄉、青原鎮、xx鎮、朝陽鄉水稻,七星泡鎮、朝陽鄉、夾信子鎮玉米,尖山子鄉、七星河鄉、青原鎮、七星泡鎮、xx鎮大豆,小城子鎮、龍頭鎮雜糧雜豆四條優質糧食生產產業帶,糧食生產基地面積200萬畝以上,xx年,全縣共落實糧食生產基地209萬畝,其中水稻基地26.8萬畝,總產14.4萬噸,玉米基地63.3萬畝,總產39.5萬噸,大豆基地108萬畝,總產16.3萬噸,雜糧基地11.2萬,總產2.6萬噸。

  (二)、抓宣傳,落政策,大力發展優質糧食生產

  xx縣高度重視糧食生產工作,縣委、縣政府成立了糧食工作領導小組,從全縣抽調100名機關幹部進駐鄉鎮、村屯開展糧食生產的宣傳和政策貫徹落實工作。縣直機關幹部帶著全縣統一印製的宣傳資料到村屯透過召開村民代表大會、村兩委會進行宣傳,同時,到農戶家中走訪宣傳,重點向農民講解發展糧食生產的重大意義和國家關於種糧補貼政策,教育和引導農民發展糧食生產。近年來,累計已舉辦糧食生產專題電視講座21期,透過會議、科技大集、走訪向農民發放宣傳單12萬份,印發宣傳資料彙編1.5萬冊,印發直補政策宣傳單5.6萬份,張貼宣傳標語3,500幅。在糧食生產政策落實上,三年來,累計落實糧食直補面積715.5萬畝(xx年237萬畝的,xx年240.1萬畝,xx年238.4萬畝),水稻良種補貼面積74.24萬畝(xx年21.5萬畝,xx年25.97萬畝,xx年26.77萬畝),大豆良種補貼面積80萬畝(xx年10萬畝,xx年10萬畝,xx年60萬畝),玉米良種補貼20萬畝(xx年20的萬畝)。此外,xx縣還根據全縣糧食生產的實際情況,謀劃了發展糧食生產工作總體思路,制定了具體工作目標,強化了各項措施,已經形成發展糧食生產的長效機制。xx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實施千億斤糧食生產工程,xx縣委、縣政府提出了打造百萬噸糧食生產縣的工作目標,並計劃到xx年實現這一目標。

  (三)、提質量,增效益,全面實施標準化生產

  圍繞提高糧食質量,增加種糧經濟效益,xx縣採取建立農業標準化示範區,培育標準化示範戶等方式,狠抓了農業投入標準,農時標準、整地標準、播種標準等關鍵環節。為提高技術到位率,縣農技推廣中心編寫了《xx縣主要農作物生產技術標準》,並印發到鄉鎮、村屯,發放到農戶手中。同時,農業技術人員深入到村屯、農戶家中、田間地頭、對農民實行面對面指導和服務,引導農民實施標準化生產,提高糧食產量。青原鎮新城村xx年建立的大豆高產建立核心區平均畝產達到257公斤,超過全縣完成建立指標。近年來,全縣共建的糧食作物標準化示範園區85個(xx年20個,xx年25個,xx年40個)其中國家級6個,省級10個,市級25個,縣級44個,示範區農戶平均增收1,500元。為了提高糧食品質,三年來,全縣共建立糧食作物種子繁育基地30萬畝,其中大豆27萬畝,水稻3萬畝,保證了糧食生產良種需要。在糧食作物種子的應用上,大豆主推懇豐16、黑農37、黑農41、黑農44;玉米主推綏玉7、東農248、龍單13;水稻主推空育131、綏粳

  4、綏粳的12。糧食作物主推及專用品種推廣面積達到100%,良種應用率達到100%。

  三、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強力推進糧食產業化經營

  一要抓基地建設。依託現有的宏達、北大荒、羅麥等糧食加工龍頭企業,圍繞構築“大豆、玉米、水稻、雜糧等糧食產業鏈,加快優質糧食生產基地建設,促進糧食產業發展。二要抓龍頭企業。樹立扶持龍頭企業就是扶持農業,就是扶持農民的思想觀念,進一步加大對現有龍頭企業技術改造和市場開發的扶持力度,促使龍頭企業做大做強。依託豐富的糧食資源,大力引進新上一批糧食精深加工企業,努力完成群龍共舞的糧食產業化格局。三要抓利益連結。引導和鼓勵龍頭企業採取簽訂購銷合同和保護價收購等各種形式與農戶建立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利益連結機制,帶動基地和農戶發展。同時,引導企業、農民組建糧食生產協會,發揮協會和農村經紀人在糧食產業化經營中的組織生產、開拓市場、簽訂訂單、保障農民利益等方面的作用。xx年,糧食作物訂單面積要達到播種面積的90%以上,全縣各類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到260個。四要抓品牌。鼓勵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整合優勢品牌,組建企業集團,使我縣知名品牌借龍頭做大做強,基地和企業借品牌增量增效。全縣重點培育和打響“益香禾”大米品牌,提升產品知名度,擴大市場份額,拉動產業發展。

  四、加快農業科技進步,為發展現代農業提供科技支撐

  (一)創新農業科技體系。抓好與黑龍江農業職業學院的院縣合作共建工作,構建我縣與高等院校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新型農業科技體系,及時將院校的人才、技術和科技成果引進、消化和吸收,增加我縣農業生產的科技含量,推動我縣傳統農業技術全面升級。

  (二)加大農業技術推廣力度。深入實施“科技入戶工程”,探索農業科技成果進村入戶的有效機制和力法,真正建立起科技指導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的農技推廣新機制。大力推廣大豆大壟密植、小壟密植、玉米通透密植栽培、水稻缽體育苗栽培等先進技術。抓好科技示範工程建設,加快農業先進技術的推廣和普及步伐。

  (三)實施良種化工程。加快糧食作物良種的選育、引進、繁育和推廣工作,加快糧食作物品種的更新換代,挖掘良種的增產增收潛力。xx年,全縣落實糧食種子繁育基地面積8萬畝,良種覆蓋率達到100%。

  (四)大力推進標準化建設。抓好標準化知識的宣傳和培訓工作,全面普及糧食作物標準化生產技術,完善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組織農民按標準進行生產。抓好標準化示範區建設,縣、鄉、村都要有糧食標準化示範區、高產建立示範田,村屯要有示範戶,透過示範帶動把先進科技成果、高新技術和管理經驗應用到糧食的生產實踐中,發揮示範區的輔射帶動作用。xx年,全縣糧食作物標準化實施面積佔總播種面積100%以上。

  (五)加快培育新型農民。按照“圍繞主導產業,培訓專業農民,進村辦班指導,發展一村一品的要求”,組織農業技術人員和專業培訓機構,採取集中培訓、現場指導和技術服務等方式,對農民進行農業技術培訓,全面普及農業標準化知識,提高農民實施標準化的能力。培養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xx年,全縣計劃培訓農民6.5萬人次。

  (六)抓好社會化服務。根據農村的新情況、新變化,教育引導縣、鄉、村幹部,創新工作方法,牢固樹立服務意識,為發展糧食生產提供各種有效服務。重點從農民最切身、利益最直接、受益最明顯的農業技術,農業植保、農業資訊、糧食購銷、農村金融等方面做起,踏踏實實為農民辦實事、做好事,相關部門協調配合,加強農村公共服務,謀發展、抓落實、促和諧的合力,為發展糧食生產提供保障。

  糧食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4

  《糧食流通管理條例》已施行兩年多,糧食依法監管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績,積累了一些成功經驗,摸索了一些有效辦法,逐步規範了糧食流通市場。但就整體而言還存在不少薄弱環節,主要表現在“五不”,即:機構建設不健全,人員編制不落實,監管經費不保障,監管工具不具備,監管程式不規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上級重視,下級不重視;糧食系統內重視,社會上不重視;糧食行政管理部門重視,糧食企業不重視,導致了糧食依法監管工作難以開展,甚至缺位。因此,筆者就如何加強糧食依法監管工作談幾點建議:

  一、正確處理知與行的關係,要在行上下功夫。所謂知就是認識,行就是工作落實。目前,對依法監管糧食的認識已基本形成共識,問題的關鍵是抓工作落實。從我們瞭解的情況來看,許多單位在開展監督檢查工作時精力投入不多,工作力度不大,措施不得力,造成了糧食依法監管工作在社會上不被完全認可的被動局面。如何解決工作落實問題,筆者認為,必須做到“三到位”,即:工作責任心到位,工作措施到位,工作精力到位。要把糧食工作當成事業來幹,要象抓糧食企業經濟效益那樣想辦法抓好監督檢查工作,要象抓糧改那樣捨得花力氣抓好監督檢查工作,尤其是各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主要負責人要把監督檢查工作當作“一把手工程”來抓。當作執政興糧的第一要務來抓,工作上要有韌勁、磨勁,捨得花精力解決糧食監督檢查工作中的大事,如機構建設、人員和經費落實等,只有這樣糧食依法監管工作才能上臺階,才能向縱深發展,才能全面推進。

  二、正確處理政企關係,要在履行職能上下功夫。透過調查,有三種現象值得深思:一是產權制度改革後,新組建的糧食購銷企業因國有資產所佔的比例較大,絕大多數市縣糧食局與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沒有真正分開,許多局領導兼任企業法人,在開展糧食督查時,有意、無意之間就把國有糧食企業當成自己的,不同程度的存在一種袒護心理;二是有些縣區在開展監督檢查時,把目光往往只盯在個體或民營糧食購銷企業,存在著查外不查內現象;三是糧食市場放開後,社會上其它成分的糧食企業創辦人大多數是原糧食系統的職工,在熟人熟事面前,監督檢查工作也只能走走過場,難以拉開情面較真。造成這三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是政企不分和職能缺位,其影響很大,一方面容易給社會上造成錯覺,認為糧食監督檢查工作可有可無,不被重視;另一方面有損糧食執法隊伍形象。糧食依法監管是我們糧食行政管理部門的重要職責之一,也是發揮社會職能的主要抓手。可以這樣說,監督檢查工作的好壞,直接關係到我們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存與亡的大事。因此,我們在處理國有糧食企業關係上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特別是在開展監督檢查工作時,要從履行職能的高度來把握,要本著“看好自己門,管好自己人”的原則,堅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先量內再量外,先量國有企業,再量其它企業。對系統內發生的違法經營行為,要按內外一致的原則,發現一起,查處一起,依法追究經營單位和當事人的法律責任,嚴重的還要追究主管部門的行政責任。

  三、正確處理經常性檢查與專項督查的關係,要在經常性上下功夫。糧食具有流通量大,經營主體多,涉及面廣的特點,這就決定了監督檢查工作難度大,責任重。近兩年來,開展糧食監督檢查工作側重於專項督查多,側重於抽查多,側重於查案多,工作上處於被動、應付的現象。原因就是此項工作沒有形成制度化和經常化。透過調查,糧食市場放開後,經營主體雖然很多,但分類來講主要是三種類型。一是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是糧食購銷主渠道,儲存能力強,收購量大且收購時間長;二是糧食加工企業,絕大多數規模較小,一般情況下是邊購邊加邊銷;三是糧食經紀人,多是沒有儲存能力,無固定場所,流動收購,隨收隨賣,這就給監管工作增加了難度。由此可見,依法治糧工作要想有效地開展,必須在經常性和制度化上下功夫。一要對轄區內糧食經營戶進行摸排、登記、建檔,實行信用等級考評制度,進行分級監管;二要進行巡查。在糧食集中收購期間,縣區糧食局要組織執法人員面對轄區內糧食流動市場進行全方位的巡視,主動出擊,對無照或違規經營者要給予堅決查處,特別是近兩年執行最低收購價政策,糧食監督檢查工作更要延伸到每個收購點,延伸到農村,這樣既確保了政策的落實,也更體現了監督檢查工作的到位。三要堅持監督檢查與開展各項業務工作相結合。依法治糧是綜合性工作,需要多方努力,在實踐中我們感到:糧食監管工作必須與業務相結合,業務工作開展到那裡,監管工作就跟到那裡,這就有利於構建監管工作平臺,不留死角,不掛空檔,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四、正確處理監督檢查與整體工作的關係,要在協調配合上下功夫。糧食市場化改革和《糧食流通管理條例》頒佈以後,糧食行政管理部門既要肩負糧食產業經濟發展、行業服務的職能,又要承擔糧食市場監管的重任。面對這一全新的任務,由於思想認識的不同、執法體系建設的不平衡、現行機關體制的不合理,各地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在重視程度、工作力度和執法水平上存在著明顯差異,特別是糧食執法工作對外涉及多個部門,對內涉及各個業務環節,如果不妥善協調好各方關係,勢必會出現重管理輕執法、錯位缺位、推諉扯皮現象。因此,做好糧食行政執法工作,還必須正確處理好監督檢查與各方的關係,在協調配合上下功夫,努力營造良好的執法環境。一是正確處理監督檢查與行業內部管理之間的關係。監督檢查是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對管理相對人進行檢查處罰,打擊違法行為,規範糧食市場秩序。而行業管理是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研究和制定行業發展規劃,貫徹落實政策,開展行業指導、服務和監督。兩者在具體工作中,既相互促進,又各有所側重;既有聯絡,又有區別。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要堅持監督檢查與行業內部管理相結合,加強配合與協作,有利於充分發揮各自優勢,提高整體效能。二是正確處理監督檢查機構和內設的法制機構之間的關係。

  各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內設的法制機構是專司法制工作的機構,主要承擔法制宣傳、調研立法、複議聽證、案件稽核等法制工作;監督檢查機構是受糧食行政主管機關委託而組建的專門從事糧食執法檢查、督查的機構,主要承擔法律、法規授予的執法職能、執法宣傳、執法檢查、實施行政強制措施、行政處罰等。這兩個內設機構應各守其責,依法行政,相互協作,加強監督。三是正確處理糧食監督檢查與其它部門之間的關係。糧食執法涉及面廣、難度大,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和部門職責的分工,在違法行為處理上又有侷限性和限制性。因此,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要嚴格按照法定的職責範圍正確行使職權,既不能“錯位”,也不能“越位”。要主動協調好與工商、質監、衛生、價格等部門的關係,在工作程式和工作方法上要學習借鑑其他執法部門的經驗,積極爭取有關執法部門的支援,適時開展聯合執法,有效地維護糧食市場秩序。

  糧食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5

  根據《關於圍繞糧食安全、國有糧食企業改革發展開展專題調研的通知》(西糧[XX]41號)要求,我局及時組織人員於XX年4月28日至30日,深入xx鎮、勐捧鎮、尚勇鎮、勐伴鎮的主要產糧鄉鎮和糧食收儲站對糧食安全問題進行了調研,透過調研初步瞭解全縣糧食安全的情況,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xx縣屬亞熱帶,終年溫暖、陽光充足、熱量豐富、溼潤多雨,發展種植業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橡膠、糧食、甘蔗、茶葉是xx縣四大傳統產業。但是,近年來,農村轉變了經營土地方式,加快農業結構調整;農民種糧積極性下降,種糧面積減少,出租、轉讓土地較為普遍,開發種植橡膠、香蕉等經濟作物面積在擴大,糧食安全面臨嚴俊臨挑戰。

  XX年底,全縣有10個鄉鎮、52個村委會、502個村民小組,共有戶數62620戶;年末常駐總人口25.94萬人,戶籍人口217256人;其中:非農業人口72840人,農業人口144416人。XX年糧豆播種面積296914畝,其中:水稻112779畝,比上年實際減3067畝,旱稻17719畝,比上年實際減1161畝,玉米155765畝;黃豆8068畝;其它雜糧2583畝。XX年糧食產量78021噸,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602噸。其中分品種:稻穀43161噸,同比減少2610噸,玉米33799噸,同比增加5268噸;大豆647噸,同比增加147噸;其它雜糧414噸,同比減少203噸。

  二、糧食生產發生劇變,糧食安全面臨挑戰

  (一)糧食播種面積減少產量下降,全縣糧食難以自求平衡

  xx縣耕地面積40.39萬畝,其中:水田面積13.36萬畝,旱地面積27.03萬畝;XX年全縣糧豆播種面積29.69萬畝,產量7802萬公斤,水稻、旱稻播種面積比上年減少4228畝,產量減少261萬公斤;目前全縣香蕉種植面積已達5.2萬畝,佔耕地面積的12.8%,佔水田面積的38.9%;橡膠園面積達176.9萬畝,茶園面積達11萬畝。由於農民減少種糧或不願意種糧,原因是出租土地收入遠高於種糧收入,隨著土地租金越炒越高,每畝租金由最初的400元上漲至XX年的1500元,農民出租糧田還在延續,越來越多的農民由糧食生產供應者轉變為糧食消費者。所以xx縣主要產糧鄉鎮的許多農民把糧田出租給外商種植香蕉(出租期限一般為1-3年或1-6年),有些農民減少種糧,有些只種家庭口糧,有些農民直接不種糧,導致收購儲備糧都非常困難。山區、半山區農民轉變經營土地的方式,不斷出租輪歇地給當地城鎮居民或外商開發種植橡膠園、茶園等。隨著經濟發展、人口增長以及接待海內外旅客,糧食消費增長加快,目前糧食年消費量約6萬噸,xx縣原本是糧食自求平衡自給有餘的縣,但現在糧食難以自求平衡。

  (二)糧食市場供應不穩定

  xx縣糧食供應(商品糧)從過去自產有餘到現在75%從外進、波動很大,市場難於穩定,目前十個鄉鎮除勐伴、瑤區市場上見到自產糧外其餘鄉鎮都是外進糧,勐海縣糧食進入我縣市場約點70%以上,其它景洪、國內外等約佔5%。如產糧區出現災害或國內外糧食出現大的波動,給我縣的糧食供應軍需民食會帶來很大的困難。

  三、國有糧食企業現狀

  xx縣國有糧食企業於19xx年進行改革、改制,XX年8月完成,企業改革改制前和改革、改制期間,工作停止不前、政企職責不明、經營產業單一、低抗承受風險能力不強、觀望等靠思想嚴重。目前改革、改制已順利完成,但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經濟條件下,面對糧食購銷市場化和經營主體多元化的格局,如何圍繞市場搞活糧食流通,用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域性,這是我縣糧食企業當今的主體。XX年企業機構設定已到位,人員返聘工作也順利完成。目前,全縣糧食系統現有獨立核算單位2 戶,其中:購銷企業1戶,軍糧供應1戶。有在職工28人(局機關9人、收儲公司13人、軍糧供應站6人)。糧食購銷企業固定資產總額901萬元,縣級儲備糧151.5萬公斤。當前糧食企業自身的生存和發展是糧食工作的第一要務。

  規範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依法維護市場秩序,加強市場監管是糧食行政部門執法的一大職能,也是糧食企業搞好經營管理穩定市場的外部條件。 所以要加強對社會糧食流通的監督檢查,完善糧食市場準入制度,做好糧食收購資格稽核和發證工作,凡進入我縣從事糧食經營活動,必須經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審查,才能從事相關的業務活動。要按規定的條件辦理收購許可證,按糧食行政執法和糧食流通統計工作的需求,抓落實、重宣傳、熱情服務、責任到人。確保糧食市場放而不亂、管而不死、活而有序為搞活糧食市場走規範化經營提供有效服務。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