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區環境的管理條例
病區環境的管理條例
良好的病區環境是保證醫療、護理工作順利執行,促進康復的重要條件,創造優美、舒適的休養環境是護士工作的責任,是醫院管理的組成部分。
從管理角度看,病區既是一個具有特殊性質的人文環境,又是一個必須符合醫療、衛生原則,滿足病人身、心需要的物理環境。它們構成了病區環境管理工作的重心。
一、病區物理環境的管理
物理環境對增進醫療效果,幫助患者適應病人角色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其管理的重點有以下一些方面:
(一)整潔 病區整潔主要指病區的空間環境及各類陳設的規格統一,佈局整齊;各種裝置和用物設定合理,清潔衛生。達到避免汙垢積存,防止細菌護散,給病人以清新、舒適、美感的目的。保持環境整潔的措施;①物有定位,用後歸位,養成隨時隨地注意清理環境,保持整潔的習慣。②病室內牆定期除塵,地面及所有物品用溼式清掃法;③及時清除治療護理後的廢棄物及病人的排洩物;④非病人必需的生活用品及非醫療護理必需用物一律不得帶入病區。
(二)安靜 清靜的環境能減輕病人的煩躁不安,使之身心閒適地充分休息和睡眠,同進也是患者(尤其是重症患者)康復、醫護人員能夠專注有序地投入工作的重要保證。(1)根據國際噪音標準規定,白天病區的噪音不超過38db。(2)控制噪音 醫護人員應做到;走路輕、說話輕、操作輕、關門輕。(3)易發出響聲的椅腳應釘橡膠墊,推車的輪軸、門窗交合鏈應定期滴注潤滑油。(4)積極開展保持環境安靜的教育和管理。
(三)舒適 舒適的環境主要指病人能置身於恬靜、溫溼適宜、空氣清新、陽光充足、用物清潔、生活方便的環境中,才有安寧、愜意,心情舒暢感。
1.溫度、溼度病室溫度過高神經系統易受抑制,影響人體散熱;室溫過低,使機體肌肉緊張、冷氣襲人導致病人在接受診療護理時受涼。病室適宜的溫度一般冬季為18-22℃,夏季19-24℃,兒科病室22-24℃之間,相對溼度以50%-60%為宜。溼度過高,有利於細菌繁殖,且機體散熱慢,病人感到溼悶不適;溫度過低,則空氣乾燥,人體水分蒸發快,熱能散發易致呼吸道粘膜乾燥,口乾咽痛影響氣管切開或呼吸道感染者康復。因此,應根據季節和條件因地制宜地採用開窗通風、地面灑水、空氣調節器等措施,調節室內溫溼度,使病人感到心境愉悅,安泰處之。
2.通風 病室空氣流通可以調節室內溫溼度,增加空氣中的含氧量,降低二氧化碳濃度和微生物的密度,使患者感到舒適宜人,避免產生煩悶、倦怠、頭暈、食慾不振等症狀,有利於病體康復。合理的做法是:根據氣候變化情況定時開窗通風,冬季一般每次通風30分鐘左右;病室應為無煙區(不得在室內吸菸);及時清除汙物及不良氣味。
3.陽光 病室陽光充足,不僅能保護病人的視力,增加活力;且可利用陽光中的紫外線,發揮其殺菌作用,淨化室內空氣;適當的“陽光浴”還可以增進病人的體質,尤其是冬季的陽光,使病人感覺溫暖舒適,激發情趣。但必須注意:陽光不宜直射眼睛,以免引起目眩;午睡時宜用窗簾遮擋陽光,不至於影響患者午休;室內的人工光源,既要保證晚夜間的工作、生活照明, 又不可影響患者睡眠。
(四)安全 病區管理工作中應全力消除一切妨礙病人安全的因素,安全保障好,病人心理鬆弛,可以避免意外事故,提高治癒率,增進護理的社會效應。①避免各種因素所致的意外損傷。如浴洗室地面潮溼,致使病人滑倒跌傷;昏迷病人未加床檔、保護具而墜床或撞傷;神志不清或躁動病人觸接電源而灼傷等等。②杜絕醫源性損害。如粗心大意引發的護理事故、差錯;服務態度欠佳,致使病人心理失衡等。③防止院內交叉感染(詳見第五章)。所有上述不安全因素,都可透過科學管理加以避免,收到滿意的效果。首先應改善服務態度,事事將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不斷提高服務水平和質量;力爭改善病區的安全設施,如廁所、走廊設有扶手,給功能障礙的病人帶來安全感;電源插座遠離神志不清的病人,夜間設有地燈照明,方便病人的生活;有嚴格的環境清掃、物品清潔、消毒制度;病房、治療室設有符合衛生學要求的流水洗手裝置等。(五)美觀 病區美化包括環境美和生活美兩方面的內容;
1.環境美 主要指佈局、設施、用品整潔美,色調美。一般多采用淺藍、淺綠等冷色,能給人以沉靜、富有生氣的感受;在病室和病區內走廊亦可擺設綠色盆景植物、花卉、壁畫等,藉以點綴美化環境,調節病人的精神生活。
2.生活美 主要指病人休養生活涉及到的各個側面如護理工具、餐具等生活用品美觀適用;護士的心靈、語言、行為美;患者醫護人員的服飾美;醫療護理技術操作藝術設計美等等。所有這些都按審美規律來做,就能激勵病人熱愛生活,調適護患心理距離,滿足病人的精神心理需要。
二、病區人際環境的管理
醫院是社會的組成部分,病區醫護人員與傷病員以及他們的親屬之間,醫生與護士之間,由於工作的需要,構成了一個特殊的社會人際環境,在這個特定的人際環境中,護士所施行的護理管理工作,無不與人際交往發生密切聯絡。因此,做好病區人際環境的管理工作,對於貫徹醫院的管理制度,維持病區的正常秩序,改善醫患關係,促進各項工作的有效執行,具有積極的示範、協調和推動作用。
病區人際環境管理的重點是醫護關係和護患關係。
(一)處理好醫護關係 醫療、護理工作是醫院工作中兩個相對獨立的系統,服務物件雖都是病人,但工作側重點不同。因此,協調的醫護關係是取得優良醫護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理想的醫護關係模式應是:交流一協作-互補型。即:①有關病人的資訊應及時互相交流;②醫護雙方對工作採取配合、支援、協作態勢,尤其在病人病情突變或須急救時,能相互代替應急處理日常工作注意滿足彼此的角色期待。③切實按醫護雙方道德關係即:尊重、信任、協作、諒解、制約、監督的原則處事。
(二)處理好護患關係 良好的護患關係取決於護理工作者的正確醫學觀和道德觀。護士必須做到:①把病人視為社會的、不同心理與感情的人,而病人的.心理狀態又直接影響病人的治療護理效果。因此首先應尊重、理解病人,視護患雙方的地位平等;並重視病人的主訴,關心、滿足病人對護理的需求。②充分發揮病人的主觀能動性,一切治療護理活動均應取得病人及其家屬的理解。③以疏導、示範的方式幫助病人適應病區環境,積極配合治療,遵守有關管理規定和制度。
(三)要尊重和維護病人的權利 病人享有的權利:
①平等治療權;②知情同意權;③獲得診療資訊的權利;④要求保密的權利;⑤因病免除一定社會責任和義務的權利。同時,患者有積極配合醫療、護理及遵守住院規則的義務。護士應成為病人權利的忠實維護者,還要透過積極宣傳和指導,使之承擔患者應盡的義務。
(四)加強探視、陪伴制度的管理 患者親友對病人的探視或陪伴,是對病人感情支援所必需的。但應遵守有關制度;控視者應按規定的時間探視;每次不得超過規定的人數和時間;探視者不得影響病人的休息和醫療護理。由醫生或負責護士根據病情決定是否需要陪伴,病區簽發或撤銷陪伴證; 在班護理人員應經常與陪伴人取得聯絡,督促陪伴人遵守病區管理規定,維持病房秩序,在查房和治療時間裡,應囑其離開病室;同時不得依賴陪伴做病人的護理工作。陪護率一般要求控制在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