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棵有思想的蘆葦工作總結
做一棵有思想的蘆葦工作總結
為了能有新的教育理念方面的收穫,我到書店裡挑選了幾本教育著作,但因為不喜歡枯燥的理論讀物,所以林金炎老師所寫的《教師成長那些事》這本書,它那樸實的封面、簡單的書名、娓娓道來的敘事小故事,一下子便吸引了我。買回家一口氣讀罷,覺得確實是一味滋補的心靈雞湯,感覺不是在看書,而是林老師就在我身邊,指導我教育學生的方法,引導我如何走出職業的倦怠……
這本書中林老師真實地記錄著自己的心靈,透過鮮活的教育敘事,用文字築起一條堅實的、典型性的專業教師成長之路。在這條路上,我真切地能夠領略到一位一線教育人對教育的專注、對成長的反思及醇厚的教育情懷。
開啟書,便看到林老師的`自序,瞭解到他曾經也茫然過,也不知道自己未來的路在何方?彷徨、躊躇、鬱悶、徘徊……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想起了多年父親教導的一幅漫畫:一個挖井人拿著鐵鍬,挖了一個坑又一個坑,卻永遠也挖不成一口井。林老師意識到自己不就是那個正在“挖井”的人嗎?他開始改變自己,改變思想,需找那個真實、向上的自己。
他開始專心閱讀,博採眾家之長,用心與學生相處,學會了如何等待孩子成長,嘗試著“創造”教學理論,探索教育教學哲理。如今,已有600多篇文章發表,專著合著的書也有好幾本,讓我深深為之佩服。
想想也教學十幾年了,也曾把滿腹言語洋洋灑灑寫了幾十篇,和好友聊到夜靜更深,但也只是年少輕狂的意氣而已,我沒有如林老師這樣堅持用一支筆耕耘出自己的一方土地,慚愧之餘,再次捧書細讀,點點滴滴都是自己也曾想走的路,缺少的惟有堅持。
環顧我的周圍,有多少老師也有美麗的教育夢,天天起早貪黑,披星戴月,他們為了一個又一個學子的明天嘔心瀝血,毫無怨言,我也有這種為師的情懷。當家長把孩子交到我們的手裡時,我們肩頭擔負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教育者的夢想就是喚醒自己,喚醒學生,和他們共同成長和快樂每一天。有教育理想的老師,對教育不會悲觀失望,即使是面對著教育的“痼疾”,平庸,他們也會保持一貫的笑容,“去關注教育中的弱者,關注教育現實的平庸和無奈,從而把握現實教育細微和隱在脈絡,去尋找現實教育的闕如,”他們對教育更多的就是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去肆意指責,甚至對教育喪失耐心。現在,我學會了換一種角度,找到學生的亮點,把這個亮點放大,讓它的光芒照亮需要學生努力的地方,孩子自己覺得該努力了,就會很自覺地向好的方向發展,否則,單憑老師的外在施壓是不會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
我也曾不止一次的思索:語文課,到底該為學生留下什麼?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語文教學,發現我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知識的傳授上,忽略了孩子們的心靈探索,讀書僅僅是讀,沒有進一步的思考和問題解答,我和孩子們的大腦沒有把智慧充分滋養,讓它開出絢麗的花朵,原來老師是可以把自己和同學們都領進知識的樂園,可惜我以前並沒有意識到,現在,我真的體會到了老師的堅持就是學生的明天,也是老師的未來。
在《教師成長那些事》這本書裡,我領略到一位教育人的專注、反思、成長以及醇厚的教育情懷,細心品味,收穫頗豐。在教師成長的道路上,我將以更加積極的心態,去進行紮實的學習,深刻的反思。未來的路還很漫長,我將努力追求,確立新的奮鬥方向和目標,用勤奮和智慧澆灌出更豐碩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