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文主義思想的起源》練習題資料的總結

《西方人文主義思想的起源》練習題資料的總結

  1.泰勒斯

  (1)觀點:認為萬物皆由水生成,創立了樸素的唯物主義世界觀。

  (2)評價:被譽為西方“哲學之父”。希臘早期的哲學是自然哲學,即對自然界本身的探討和解釋,與人生沒有關係。自然哲學家用自己的頭腦去探索自然的奧秘,而不是依賴傳統宗教解釋,這是古希臘人開始具有自主意識的體現,標誌著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覺醒。

  2.智者學派

  (1)代表人物、主張:公元前5世紀出現在希臘,代表人物是普羅塔哥拉。主張是“人是萬物的尺度”。正義、善德、真理等價值標準跟人的需要和興趣有關,是由人制定的。世間沒有客觀的評判標準和永恆的真理。這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義精神的最初體現。

  (2)評價:①把討論的重點從認識 自然轉移到認識社會,提倡懷疑精神,反對迷信,強調人的價值、人的決定作用,這一切構成古希臘人文精神的基本內涵。②以培養兼顧公私利益的好公民為己任,起到積極作用。③強調人作為認識客觀事物的主體的意義,否定可神或命運等超自然的力量對社會人生的作用,具有高度的自信。

  3.蘇格拉底

  (1)觀點:①他的哲學追求主要集中在認識人自己這一命題上。②蘇格拉底強調知識的作用,認為人必須具有知識,才能達到善;無知是一切罪惡的首要根源。

  (2)評價:蘇格拉底開創了希臘哲學的新方向,使哲學真正成為一門研究“人”的學問。他崇尚知識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對後世西方哲學產生了深遠影響。蘇格拉底更重視人的倫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諦。這些思想對後來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產生有著重要的影響。

  4.亞里士多德

  (1)觀點:“吾愛吾師,吾尤愛真理”,表明在他看來真理高於一切。

  (2)評價:①亞里士多德最大的哲學貢獻在於創立了邏輯學。其實事求是的科學思維方法體現了人類不斷追求真理、瞭解未知的人文精神。②亞里士多德學識淵博,是集古希臘科學文化之大成的百科全書式的學者。③不僅為現代許多科學門類奠定了基礎,而且使哲學真正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④他把希臘哲學愛智慧與好學深思的理性精神發展到頂峰,給後人留下了一筆包羅宏富的文化遺產。

  【難點分析】

  一、古代希臘智者學派與蘇格拉底對“人”的看法的不同之處

  在公元前5世紀葉以後的希臘奴隸制時代產生了人文主義精神的最早萌芽,他們的代表人物是智者學派和古希臘思想家蘇格拉底等。古代希臘智者學派與蘇格拉底對“人”的看法的不同點是:

  (1)智者學派的 “人是萬物的尺度”的觀點認為,判斷事物是什麼,要以人的感覺為標準,把“人”作為研究的中心,是西方人本主義的最初表現。這一學說本質很容易產生將人的主觀感覺和思維看得高於一切的危險,從而陷入主觀唯心主義的泥坑。因為客觀事物的存在並不以人是否感覺而存在,且客觀事物的性質也不是以人是否感覺到它而發生變化。蘇格拉底對智者學派的“人是萬物的尺度”的說法進行了修改,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萬物尺度”。反對智者學派的唯我主義和懷疑主義,認為真理應有其客觀標準。

  (2)蘇格拉底更重視人的倫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諦,從三個方面對“人”的本質進行了界定,即:人應有自重;人應該去發現自我的本質;人必須確立理性的至高無上。

  (3)智者學派認為“知識就是感覺”,主張只要藉助感覺就可獲得知識。蘇格拉底主張德性就是知識,所謂“知德合一”。蘇格拉底認為“美德即智慧”,看到了人的美德與智慧之間的內在聯絡,強調教化人民,改善人的靈魂。

  (4)智者學派與蘇格拉底都主張人要“認識自己”,但蘇格拉底對“認識自己”提出了新的觀點:認識自己並不是認識人的外表和身體,而是要認識人的靈魂;而認識人的靈魂,不在於認識靈魂的其他方面,而在於認識靈魂的理性部分,只有認識到了靈魂的理性部分,才算真正認識了自己。 因為人性的本質在於理性,所以,人生的最高目標就應當追求正義和真理。蘇格拉底關注的中心問題是個人品德的完善和人的道德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他認為:人是宇宙的中心,理性是人的中心,而道德應當是人生追求的中心目的。希臘人文主義在蘇格拉底身上得到了最高體現。

  二、西方人文思想對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啟示

  1. 發揚黨的優良傳統,緊緊依靠人民群眾;發揚民主,關注民生,保護人民群眾的自由、平等、財產等權利;尊重群眾、服務群眾、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用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利,辦好人民的事業。

  2. 堅持以民為本的執政理念,立法為民。堅持以民為本,強化公僕意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以人為本,用把人看得高於一切的價值觀作為實際工作的標準,而不僅僅是以政績指標來衡量。

  3. 注重社會和諧,突出科學發展。大力弘揚人道主義精神,如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努力減少失業、救助貧困人口等;把社會發展、經濟進步與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相結合,堅持科學發展觀。

  【易混知識】

  一、蘇格拉底與孔子的比較

  有人說,蘇格拉底和我國的孔子有若干相似的地方,甚至有人將他比作希臘的孔子,將他的學生柏拉圖比作希臘的孟子。因為從若干的事實對照起來看,蘇氏和孔子確有多少類似之處。

  第一,他們倆出生的時代很接近。蘇格拉底生於公元前469年(我國周元王七年),正是中國孔子死後十年的光景,兩人活的歲數幾乎相同,孔子享年七十三歲,死於周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79年);蘇格拉底於公元前399年(周安王三年),七十歲的時候被迫服毒而死。

  第二,他們的容貌都談不上好看。據說孔子名丘,因為他生來就有一個高聳突出的前額而得名,這一個不大相稱的面龐,談不上英俊和瀟灑;至於蘇格拉底的相貌,據威爾杜蘭在其所著《西洋哲學史話》裡的記載,說他有光禿禿的頭,大大的圓臉,深陷的眼眶,寬闊而朝天的.鼻子,活像一個挑夫。有的書上更說他有一個便便的大腹,如此這般的一幅古怪相,再配上蹣跚的腳步,自然是夠難看的了。

  第三,他們生的時代也很相似。孔子適在周室衰微的春秋時代,五霸跋扈,諸侯兼併,動亂頻仍,民不聊生,他寢不安席,棲棲遑遑,周遊列國,思索以行其道。蘇格拉底出生在雅典,當時的希臘半島,也是城邦紛立的時代,較強的是雅典和斯巴達,如果沒有外侮的入侵,各城邦間的紛爭總是接連不斷。

  第四,他們都是偉大教師的典型。孔子那種憂道不憂貧的精神,和正人心辟邪說的毅力,深印在每個中國人的心中。蘇格拉底在世時,經常批評政治,攻擊詭辯學派,那種至死不屈的精神,同樣深為世人所景仰。孔子的“學不厭,教不倦”的精神,蘇格拉底終日苦口婆心教導雅典青年的熱忱,都不愧是古今教師的楷模!

  第五,他們本身都未曾留下著作,其理論皆散見於學生的著作中。

  但是,目標上,孔子從君主統治出發,根本上是壓制了人的個性發展。而蘇格拉底強調人在社會中的地位權利責任,有利於個性發展。

  二、 儒家“民本”思想與西方“人本”思想的差別

  1. 社會背景:儒家“民本”思想是春秋戰國時期封建制度取代奴隸制度這一歷史發展趨勢的反映;西方“人本”思想是西歐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這一歷史趨勢的反映。

  2. 階級立場:儒家“民本”思想代表了封建地主階級的政治要求;西方“人本”思想反映了資產階級的政治要求。

  3. 主張目的:儒家“民本”思想力圖為封建地主階級統治地位的確立與鞏固提供政治策略;西方“人本”思想倡導衝破封建神學的桎梏,張揚資產階級的“人性”,追求人的解放。

  4. 歷史作用:儒家“民本”思想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統治階級調整統治政策的指導思想之一;西方“人文”思想開啟了民主意識,催生了資產階級思想解放的潮流。

  【學法導航】

  1.閱讀課文所提供的歷史材料和教師提供的材料,學會從材料中獲取有效資訊。

  2.梳理從材料中獲得的有效資訊並聯系自己生活經驗和平時所學進行積極思考,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在分析和解讀材料事例中加深對西方人文精神的內涵的理解。

  4.理解“人是萬物的尺度”這句話的深刻意義,認識人是歷史的主體和歷史的創造者。

  5.理解人之為人的可貴理性,人要反思,審視自己的思想和行為,以促進社會的良性發展。

  【小資料】

  “半費之訟”

  有一次,古希臘智者學派訴訟師普羅泰戈拉招收了一個叫歐提勒士的學生,教他學習法庭辯論之術。師徒事先簽訂有合同,規定歐提勒士先付給普羅泰戈拉一半學費,剩下一半,等歐提勒士以後打贏了第一場官司再付,如果第一場官司打輸了,則證明普羅泰戈拉教學效果不佳,那麼,歐提勒士剩下的另一半學費就可以免去不交。歐提勒士畢業後卻遲遲不出庭打官司,也不去交剩下的另一半學費。普羅泰戈拉等得不耐煩了,就向法院提出了訴訟。在法庭上,普羅泰戈拉的理由是:如果歐氏打贏了這場官司,按照合同的規定,他應該給我另一半學費。如果歐氏打輸了這場官司,按照法庭的裁決,他應該給我另一半學費。歐氏或者打贏這場官司,或者打輸這場官司。總之,他應該付給我另一半學費。

  但歐氏卻對普氏說,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我是您的學生,您的那一套咱也會:如果這場官司我打贏了,根據法庭的裁決,我不應該給您另一半學費。如果這場官司我打輸了,根據合同的規定,我不該給您另一半學費。我或者打贏這場官司,或者打輸這場官司。總之,我不應該給您另一半學費。

  面對這個“半費之訟”,法官真不知所措,無法作出裁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