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現象調查報告範文(精選15篇)

校園現象調查報告範文(精選15篇)

  當想知道某一情況、某一事件的來龍去脈時,我們要透過科學的方法去研究,調查結束以後,還需要寫調查報告。調查報告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校園現象調查報告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校園現象調查報告 篇1

  一、調查背景與目的

  高校是高層次文化教育基地,是國家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高階專門人才的搖籃,是促進社會進步的中堅力量之源。教育家誇美紐斯曾說:"校園應當安排得美觀,成為一個快意的場合,對學生富有吸引力的地方"。可見,營造一個優美、舒適的綠色校園環境不僅有利於廣大師生的身心健康,更有利於人才的培養。校園環境不僅為學習及學術活動提供良好的物質條件,更重要的是為塑造學生素質提供一個好的場所。校園環境的最佳化有利於改善和提高教學質量,有益於學生的身心健康,陶冶情操,增強保護環境,愛護環境的意識。搞好校園的綠化美化,不斷提高綠化質量和植物景觀藝術水平,重塑校園人文景觀和自然和諧的生態景觀,創造一個以人為本、寧靜優美的自然生態空間,才可為師生員工創造一種歸屬感、安全感、舒適感。

  山東建築大學主校區風景優美,佔地面積大。但其綠化不完善是校園環境最突出的問題。所以我對山東建築大學的園林環境進行了調查分析。

  二、調查物件與方法

  根據我校的實際情況,在學校大一至大四全體學生中以問卷調查的方式作了調查,涉及學校環境建設、師生文明習慣、學科滲透、師生環保意識等幾個方面。雖然調查範圍有限,內容有限,學生回答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包括環境友好,資源節約的理念。涉及到環境友好型社會、資源節約型社會應該如何構建等等內容的這一類針對性的課程的建設和修訂,屬於公共課的開設。另外是如何在現有的課程體系上體現綠色這一基本概念,比如如何在商學院、經濟學院、化學學院關於新材料開發的課程裡,把綠色的概念納入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而不僅僅是課程的修訂和修改。把綠色的理念貫徹到相關學科的教學過程中來。”而今,綠色學校已成為學校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評價學生的也不只是分數這一個尺度,我們的社會需要的是全面發展,綜合素質高的健康人才。同時開展社團的綠色活動,社團活動是山建的特色之一,社團的綠色活動也是山建綠色校園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透過調查我們瞭解到我們學校社團均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與綠色有關的社團和組織等,都開展過一些很有影響力的活動可見無論社團數量和舉辦活動的質量都是不錯的。但是社團在如何擴大其知名度並舉辦有影響力的系列活動、精品活動,甚至將活動推向其他高校、推向校外等問題上還需要進一步的努力。

  很多學校表示缺乏資金是綠色學校建立過程的一個主要困難。開展綠色學校建立活動,資金固然非常重要,但沒有錢也不是就不能開展環境教育,不能建立綠色學校,很多貧困山區的學校也在積極的開展綠色學校的建立活動,並且成果顯著。因此我們更應該盡我們的力量把綠色學校建立工作做好,透過學校帶動家庭、帶動社群、帶動社會,讓更多的人瞭解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讓更多的人來支援我們。不斷改進、持續發展的理念是綠色學校的精髓,希望在校園管理方面:

  1.加強管理,可以將學校的綠化地的管理與日常維護的責任分配到班級、個人。

  2.學校的管理人員必須認真履行自身職責,切實完善校園的綠化管理。

  在班級與個人方面:

  1.班級應該加強宣傳綠化的保護知識,多注意宣傳相關方面事宜,並積極參與維護校園的綠化與管理。

  2.個人應該提高自身的綠化保護意識,從自身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保護校園的綠化環境。

  總結

  根據以上調研情況,結合具體實際,對山東建築大學綠色校園建設提出以下幾個方面的可行性建議:

  第一,挖掘教學資源,完善綠色校園課程體系。透過開設全校性的環境類必修課來推動學生環境意識的提高;開設實驗類環境課程,讓同學們在切身感受校園環境現狀的同時為校園積累環境資料;開展網路教學課堂,利用網路進行環境課程的教學。

  第二,引領校園文化,構建綠色校園第二課堂。從理論調研、志願服務、學術科創、就業引導、社團活動、宣傳傳播等幾方面同時入手,全面構建山東建築大學綠色校園第二課堂,將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緊密結合,共同創造文明的綠色校園文化。

  校園現象調查報告 篇2

  一、何為綠色校園

  “綠色校園”是指在實現其基本教育功能的基礎上,以可持續發展思想為指導,在學校全面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納入有益於環境的管理措施,並持續不斷地改進,充分利用學校內外的一切資源和機會全面提高師生環境素養的學校。

  二、調查表:

  1.您對校園總體環境的滿意程度

  2.你認為關於校園環境的下列哪些方面最待改善3.您認為食堂的衛生狀況如何

  4.你認為設定一些保護草木的標誌有效嗎

  5.將環保行為規範列入到大學生行為規範,您認為是否可行

  6.普及環保知識,將其作為一門必(選)修課,您認為是否可行

  7.你瞭解紙張浪費給環境帶來的巨大壓力嗎(如森林的砍伐、造紙的汙染),你會為了節約用紙而雙面書寫,雙面影印及列印嗎

  8.你對使用塑膠袋的態度是什麼

  9.如果我們建議超市主動宣傳減少免費塑膠袋的使用你支援嗎

  10.在教室上完課,您將垃圾如何處理

  11.你手上有垃圾卻暫時找不到垃圾筒,你會?

  12.你對環境保護公益事業的態度如何

  三、調查地點:

  長治學院南校區

  四、調查物件:

  學生

  五、我們瞭解到:

  1、對整個校園總體滿意程度很好的人只有4.76%,滿意的有19.04%,覺得“還一般”的同學和有一些意見的卻各佔了33.33%和57%。

  2、在校園改善方面認為教學樓設施和狀況需改善的有15.3%,食堂設施和狀況的佔19.23%,校園環境保護宣傳的只佔1.92%,節約能源、水、糧食、紙張等消耗的措施較少,持這類想法的同學也佔了總調查人數的13.45%,學生和教職員工環境意識7.69%,還有極為少數的人認為有其他方面有待改善。

  3、食堂衛生狀況令人堪憂,47.61%的同學認為狀況不好但可以忍受,而高達33.33%的同學無法接受這樣的飲食環境。有關部門應做出相應的措施來改變現狀。

  4、僅有19.04%的大學生認為保護草木標誌有效,而66.7%都認為有一點效果但不是很好,還有14.29%的認為毫無效果。在一點上我們應加以注意!

  5、高達76.2%的學生認為將環保行為納入大學生行為規範可行,說明保護環境已經深入大部分學生心中。

  6、為普及環保知識,而將其作為一門課程,有85.7%覺得可行,而14.29%的認為不可行。

  有45.45%的大學生了解並非常注意節約用紙,同時也有50%的同學是瞭解但一般沒有注意。這說明我們都知道紙張浪費給環境帶來的巨大壓力,卻有一半的人並未為改善此情況付出行動。

  在塑膠袋的使用上,有40.9%的選擇儘量避免使用塑膠袋,自帶袋子購物,49.1%的認為塑膠袋雖會帶來白色汙染,但為了方便也無法避免使用,甚至還有4.5%塑膠袋又便宜又方便,幹嘛不用。

  如若我們建議超市主動宣傳減少免費塑膠袋,對此非常支援的佔了47.6%、無所謂的有47.6%,而反對僅有4.8%,我們深感欣慰!

  我們經常發現教室裡垃圾成山,校園垃圾隨處可見。因此也對垃圾處理情況做了調查,我們得知有4.76%的同學會選擇隨手扔掉,61.90%的同學會找到垃圾筒再扔,而選擇地面上有垃圾扔,沒有時不扔和先試圖找垃圾筒,如找不到就隨手扔的兩種情況的選擇率均為14.29%。

  在環境保護公益事業的態度上,57.14%的同學選擇了“很好,我很支援並想成為志願者之一”,14.29%的人選擇會關注但不會成為志願者,28.57%的認為這種方式不會起到實質效果。

  六、總結:

  我校在建設綠色校園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

  1、我們現在的校園環境還很差。

  2、我們要解決:

  ⑴校園垃圾汙染問題。

  ⑵讓每個人有保護環境的意識。

  ⑶

  瞭解綠色校園的優點

  七、對此,我們作出如下建議:

  第一、明確綠色校園建設的意義

  對學校和社會來說,可持續發展辦學理念,綠色科研,綠色實踐過程,校園建設,綠色大學教育內容,學校對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促進力等都是學院辦學競爭力和美譽度的重要體現。因此,綠色校園建設不可忽視。

  第二,綠色實踐,關鍵還要看行動

  1、讓校園“綠”起來

  2、積極展開“綠色教育”,讓師生“動”起來:從自己做起,不用一次性飯盒;不亂扔垃圾;加強宣傳。學校將環境保護納入必修的課程,加強環保教育建設綠色校園。加強學校建設,以建設綠色校園為目的來建設學校。

  八、瞭解:建立“綠色校園”的效益

  對於學校師生:有助於師生深入地認識和理解環境問題的重要性,提高師生環境知識、意識、技能、態度、價值觀和行為等環境素養,使其在今後的個人和家庭生活中更加重視環境問題。

  對於學校管理:促進學校環境管理體系和相關檔案資料的建立,提高環境教育教學和管理水平。

  對於環境:減少學校對環境的不良影響,回收再生資源,營造優美環境,校園環境更利於師生身心健康。

  對於學校與社群的聯絡:促進學生、教師、學校、社群、政府、企事業和民間團體在學校環境教育和管理上的合作。

  對於教學:學校可以獲得實現“綠色學校”的課程所需要的教育思想、教材和輔導資料,強化素質教育。

  社會影響:學校能提高自己在本地區的聲譽和形象,有利於學校自身的發展。學校有機會獲得極高的榮譽獎勵,並能向當地、全國和國際宣傳和交流自己的經驗。

  校園現象調查報告 篇3

  井岡山大學是一所綜合性普通本科院校,是江西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同重點支援建設高校,也是同濟大學對口支援高校。學校位於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佔地面積2553畝。校園周邊環境較複雜,儘管學校採取了一系列相應的措施,但限於學校的人力,學校有限的職能等系列原因,整治校園周邊環境的工作難度大、收效甚微。現將我校周邊環境存在的問題調查如下:

  一、學校周邊路途情況

  1、學校大門口的馬路上常年停著近20輛貨運出租車,好像一個貨運出租車的停靠站。這些車子佔據了一半的道路,影響了來往車輛的行駛,也給學生的安全帶來了巨大的威脅。

  2、學校大門口及後門路段的馬路極為破爛且不平坦給行駛的車輛及行人帶來不便。

  3、校門口前往市區的下坡路段存在許多安全隱患,如沒有車輛慢行標誌、路上揚起的灰塵較大等。

  二、學校周邊水質情況

  1、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同時我們的生活環境的汙染也越來越嚴重,贛江水質與5年前的調查結果相比存在顯著的惡化趨勢,如COD值的增高(由柳正葳老師對贛江水質調查結果表明)。

  2、學校的生活用水硬度過大並且放有大量的漂白劑以致水體呈現乳白色,令人堪憂。

  3、校門口各餐館的汙水氾濫,從水溝流至馬路過道併發出惡臭味。

  三、垃圾堆放問題

  1、我校二棟樓(生命科學學院教學樓)旁的垃圾堆已成為我院甚至我校學生共憤的焦點,垃圾堆裡釋放出許多帶有惡臭味氣體,與此同時給校園景觀效果帶來瑕疵。

  2、校園周邊的流動小商販產生大量的白色垃圾,形成了垃圾包圍學校的狀況。

  四、學生飲食狀況

  每天放學時段,校門口兩側就會出現許多流動的攤販,少則五六個,多則十幾個。我們發現,這些攤點大多數是不衛生的流動食品攤點,這些店鋪經營著一些油炸食品,路邊車來車往,灰塵滿天飛,而他們的食品都裸露在空氣中,衛生令人擔心,毫無疑問會損害學生的身體健康,同時他們的攤點也嚴重影響了交通。我們也曾與城管部門聯絡,城管人員來了,他們就離開,城管人員一走,他們又我推著車子來了。

  五、休閒娛樂場所:雜而無序,影響校園面貌

  經過調查,在課餘時間總能在校園內部看到許多商業活動及行為,如在新、老食堂門口的暑期招聘擺點、在校內發各種傳單、在九棟門口主幹道賣各類商品,把學校變成了“商業街”,以致影響了學校本身的角色。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們學校的有關工作人員是不是該實施相應措施呢?

  六、校外文化場所:盜版猖獗,層次不高,品位斷檔

  透過調查,我們瞭解到有46%的同學光顧的校外文化市場是書店,佔最大比例。且見得最多買得最多的是考研與過級方面的書。調查中瞭解到同學們普遍認為周邊文化市場內容不豐富,層次不高。更有84%的人表示見過盜版音像製品及書籍且認為這嚴重影響了學生讀書的質量與品位。更讓人吃驚的是有大量的暴力、色情書籍“安危無恙”的擺在書店裡。對音像製品的內容83%的人認為不健康,而只有2%的人認為健康。

  由此觀之,學校應與工商行政部門密切配合、嚴厲打擊盜版、暴力、色情書刊,其實圖書館系統完全有可能吸引更多人,對圖書館進行改革,完善借書規章,充分發揮圖書館的功效,使同學們有個安讀之所。

  七、草坪踐踏問題

  我校的綠化還算不錯,但也存在許多不文明現象,如草坪踐踏問題。從南區到北區,或是從北區到南區,總會看到很多在學校優美的綠化草坪上存在很多突兀的現象——有很多被“開拓”出或是被“拓寬”的道路。調查中發現55%的學生認為是“方便,超近道”、28%的學生認為是“跟著別人走”。可見,我們的道路中有很多設計時考慮不夠人性化,不夠合理,出現一些迂迴的現象,此外還有18%的學生認為是“道路不夠寬”。還有10%的同學喜歡坐在草坪上看風景、娛樂。

  綜上所述,我校周邊環境還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還有待解決,面對以上種種問題,我們應該響應整個集體去處理它,校園是我們的學習場所,也是我們的生活之地。校園是我家,美化靠大家!

  校園現象調查報告 篇4

  一、課題的提出

  我們的校園是市級規範化校園,她猶如一座綠色公園,校內綠化達到了“黃土不見天,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設計特色。每當我們漫步於樹蔭下或站在樓上極目遠眺整座校園,就會感到特別的幸福!但經我們初步調查,多同學對校園植物瞭解甚少,對如此豐富的、方便的課程資源,我們應該利用起來,讓學生自己去了解一下校園植物及其分類。同時,作為北中學子,我們應該更多關注給家身心帶來寧靜致遠的校園。為此,我們七年級生物興趣小組決定對學校各種花木進行一次研究性學習,主要對植物種類、用途、分佈、習性等進行一次較詳細的調查和研究,使家更快更易的熟悉校園植物,並初步鍛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調查範圍

  學校校園內所種植的各類植物。(野生類不列為本次研究範圍)

  三、調查方法

  實地調查、實物標本、查閱資料、談、小組討論。

  四、研究時間

  xx年5月到xx年7月

  五、研究成員

  生物興趣小組

  六、指導老師

  xx

  七、研究過程

  1、實地調查:由指導老師分次帶領各班學生參觀並初步認識校園內樹木,熟悉樹木分佈,並做好記錄,畫出植物分佈草圖,將不認識的樹木重點記錄、做記號。

  2、採集標本:利用課外活動時間,指導學生將不認識的和暫時不能確定的樹木的葉片採集下來,壓制做成植物標本。

  3、採討教:帶領學生將所做植物標本拿去請教學校花工師傅,弄清樹木的名稱和特性。另外,還請花工師傅到實地介紹各類樹木的種植方法和管理植物的經驗。

  4、查閱資料:與電腦老師聯絡,利用學生的資訊課時間讓學生上網查閱資料,獲取各類樹木的相關資料(樹名、科名、習性與特點等)。另外,小組分工回家查閱有關資料。

  5、核准資料:經過以上各項活動,學生對校園樹木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有了一定的基礎。為了使自己的認識更科學、更準確,我們在老師的助下,小組分工核准,使我們的資料更全面、更完整、更準確。

  6、整理資料:集中、收集所有學生的資料,對資料進行全面整理、篩選、分類。

  7、製作標牌:將資料列印,製成小卡片。每張卡片上正面標明樹名、學名、科名、英文名、習性與特點等。面標明責任班級,將標牌固定在標本上。

  8、展示陳列:按班級分成小組,將各小組所制標本置於實驗室內,參觀交流。

  八、研究成果

  1、七年級學生對校園植物的種類、科屬、習性與特點、分佈等有了一定的瞭解。(初步確認校內樹木有43個種類,26個科屬,小花木約1萬多棵)

  2、為今後植物學教學準備了材料,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收集、調查和處理資料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4、學生之間相互合作、協調的意識有所增強。

  5、為學校綠化建設提供可借鑑的科學依據。

  6、校園植物名錄表附後。

  九、體會和感想

  1、遇到的困難

  首先,在選題方面有點憂鬱,不知道從的方面入手,還是從小的方面入手,由於時間的有限,要趕在樹木落葉之前完成本項活動,決定只認識樹木名稱、科屬及分佈。

  其次,在實地調查方面,剛開始對校園植物的認識很少,多數學生對此一竅不通,並且由於後期已經到了冬季,有些樹葉已經落光,只剩下光禿禿的樹幹,無法辨認。後來在學校養花師傅的助下,致有了一些瞭解。再經過尋查相應文字資料,根據植物的樹皮顏色、紋路等特點將植物介紹與其實物對號入座。

  第三,學校植物分佈比較零亂,必須實地瞭解、調查、記錄。並一一確定它們的位置,加上班級活動時間不一致,做事不免重複,所以,需要多次進行實地瞭解,加深印象。

  第四、學校沒有可供查閱的文字資料,必須到外面藉資料,還算幸運,網路給了我們很的助,部分資料都是網上找到的,但為此花去了很多時間,而且各網站的資料也各有說法,難以確定。

  2、感想

  在兩個多月的研究過程中,我們得到了學校各位領導、年級主任、各班班主任及其他同仁的力支援和鼓勵,在此,我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回想我們的路程,雖然付出了很多,但是研究成果得到了家的肯定,我們也感到欣慰。

  一位學生頗有感觸地說:“啊,以前我們對學校植物一點都不熟,每天來來往往,看著那麼多的綠色植物在眼前晃過,我們卻對它們是那麼無知,現在,透過這個活動,我們學到了好多,也懂得了很多。

  3、今後的打算

  (1)下一步,我們將在此研究的基礎上,建立《校園綠色植物網》,將我們調查的植物實物拍攝製成圖片,並附以文字簡介,製作校園植物分佈簡圖等。

  (2)等春暖花開時,再次認識植物,將所得資料列印、過塑,製成製作標牌(個體較小的且數量的植物,製作一個較的標牌),每張卡片上正面標明樹名、學名、科名、英文名、習性與特點等,面標明責任班級。

  (3)分工掛牌:按班級分成小組,由學生親自給花木掛牌,並按標牌面所指定責任班級對花木進行長期保護。

  校園現象調查報告 篇5

  一、調查時間:

  xx年3月2日~10日

  二、調查地點:

  西流河一中校園及周邊攤點

  三、參加人員:

  初二環保小組成員及部分教師代表

  四、調查方法:

  考察與調查相結合

  五、調查內容:

  校園周邊環境及環境教育現狀

  六、調查要求:

  正確評價我校環境及環境教育現狀,發現問題,提出合理化建議,並寫出調查報告。

  七、調查結果分析:

  (一)總體評價

  我校範圍廣,面積較大,達4XX平方米。綠化面積基本達標,森林覆蓋率在40%以上。道路已全部硬化,教學區、教師生活區、學生宿舍區依地形和功能佈局,各得其所,非常合理。整個校園環境優雅,林木蔥蔥,草地、鮮花盆景遍佈。人文景點錯落有致。校園內潔淨優美,空氣清新,校園周邊環境較好,是個理想的育人場所,稱為“花園式學校”。同時,我校環境教育初顯成效,為校園增添了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透過建立“綠色學校”活動,提高了學生科學探索能力,加深了對家鄉的瞭解,師生環境意識明顯提高,環境法律法規觀念得到了加強,學校同社群環境的聯絡更加緊密,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或義務活動,助人為樂,保護環境蔚然成風,有效地促進了當地社會文化的發展。

  (二)存在的問題

  1、學校環境雖好,但也有一些問題,主要是人為原因造成的。概括起來講有大氣汙染、水體汙染、噪聲汙染和固體廢棄汙染等。

  2、我校環境教育儘管有了很大進步,但有些問題還不能令人樂觀,具體表現在:

  ⑴各學科滲透環境教育的理念還不夠完善,缺乏科學的統籌計劃,部分老師有應付心理。

  ⑵學生戶外、課外和校外環境教育活動不能持之以恆,有隨意性現象,沒有充分調動全校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⑶教師環境教育培訓沒有全員到位,致使有的教師興趣不高,對“綠色學校”建立活動,缺乏深層次的瞭解。

  ⑷教師的環境教育科研經費投入不夠。

  (三)解決方案

  1、成立校園環境保護領導小組,組織教職工學習《環境保護法》,提高教職工環境保護意識。

  2、教師在教學中要加強環境保護觀念的滲透,注重理論聯絡實際,增強學生愛我校園,保護校園環境的自覺性。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養成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

  3、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注重多學科滲透,挖掘教材中有關環境教育內容與環境教育的結合點,開展環境教育。

  4、廣泛開展課外活動,以學校的櫥窗、廣播等宣傳工具,邀請環保方面的專家來校演講,開展環境教育。

  5、利用讀書周並結合環保知識競賽,在學生中廣泛開展“綠色校園”“綠色生活”等主題活動。

  6、結合學校、家庭、社會教育,多層面、全方位地使環境教育深入家庭,進入社會,並建立環境教育長效機制。

  7、加大校園管理力度,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校領導小組和保衛處、德育處齊抓共管。儘快清除衛生死角,徹底改變這種現狀,使校園潔、淨、美、亮起來。

  8、向有關部門提合理建議。改變教育路行走路線,禁止校內職工燃放爆竹,禁止製造噪聲汙染的廣告音像車等個體廣告在校前公路遊弋,改善校園周圍環境,確保校園教學環境的安靜。

  校園現象調查報告 篇6

  一、提出問題

  你想擁有一個綠樹成蔭的校園嗎?“寧靜以致遠”誰不想在一個輕鬆愜意的環境中生活學習呢?然而我們的校園環境卻不那麼讓人滿意,尤其是環境噪音對學生的身體健康,學習生活產生了不利影響。

  二、研究目的

  校園是學校環境的靈魂,也是代表了一個學校的整體面貌。優美安靜的校園能讓同學們更好地感受到大學的氛圍、學習的氛圍。

  我們本著對學校,師生及社會負責的態度,根據實際情況,從噪音,空氣,垃圾,衛生等對教育環境的影響方面進行探索,力求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希望透過這次調查能更好地瞭解我們學校,進一步提高同學們的環保意識,樹立起“美化校園,人人有責”的觀念,為建設美化校園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另一方面,希望我們的調查結果能反映一些問題,能對學校領導們改造校園的計劃有所幫助。

  三、研究方法與過程

  根據本次研究的目的和我們的實際情況,僅以我們西校區為例,瞭解同學們對學校的周圍環境和校內環境的意見,及一些環境汙染引起的影響。透過調查瞭解同學們的生活問題,分析出問題的輕重和提出一些解決問題的具體辦法。

  研究辦法:問卷法、討論法。

  時間安排:20xx年1月20日至20xx年3月13日。

  研究過程:

  1、開會討論調查的,由學校的地理位置和客觀原因,確定出研究內容為:噪音,衛生,空氣,水四個方面。

  2、針對各個內容,歸納總結問題並做出問卷200份,問題涉及:各宿舍樓,教學樓,學習環境,飯堂衛生,附近鐵路和幼兒圓等。

  3、調查物件是各幢樓各個宿舍的學生。

  4、 總結階段:對調查的資料進行處理,分析那種汙染最為嚴重,最後提出解決問題的具體辦法。

  四、調查總結與分析

  本次調查主要採取抽樣問卷調查的形式,調查的主要物件為本校區的學生(含概各棟宿舍樓的各個宿舍及各年級)。

  以下為調查結果:

  一)、從大體上分析出學生對各種環境的滿意程度:

  1)空氣質量滿意程度調查結果:45.30%

  分析總結:由於學校地理位置及本身的佔地面積不大,又鄰近大馬路和鐵路,空氣汙染主要是火/汽車廢氣、塵埃及廠房實驗室本身所帶來的特殊汙染,汙染程度雖然不是很嚴重,但空氣質量並不是很理想,大多數同學認為空氣質量只是一般,希望能加大學校的綠化,讓我們能呼吸著更綠色的空氣。

  2)聲音質量滿意程度調查結果:0%

  分析總結:大多數同學認為學校汙染最嚴重的就是聲音質量。主要情況有:

  (1)學校臨近鐵路及公路,每次火車經過的轟隆聲對日常的休息學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28%的同學認為已經嚴重影響生活,造成了難以入睡及難以學習嚴重後果;19%的同學認為只是有時受到影響;其他大多數同學表示已經習慣了。

  (2)學校人口過密集,同學對能否找到安靜的學習環境而發愁;40%的同學能找到安靜而適合自己學習的地方;同時41%的同學表示無法找到安靜的地方學習;19%的同學希望學校能增加一些固定的自習室(24小時)。

  (3)由於學校的宿舍單間人數較多,大多數同學對宿舍的聲音環境表示不滿意。 30%的同學認為宿舍是安靜而又適合休息場所;43%的同學表示宿舍經常很吵,有時甚至難以入睡;而其他27%的同學表示感覺一般,習慣了有時很吵也能睡著。

  3)水源質量滿意程度調查結果:5.40%

  分析總結:同學對學校的水源環境基本滿意,希望改進的地方主要有下面2點:

  (1)希望改進熱水供應系統,開放時間加長和最好是增加開放點。

  (2)希望能經常對天台水池進行清理,因為偶爾會在自來水中發現小蟲子。

  4)衛生質量滿意程度調查結果:1%

  分析總結:生活垃圾汙染是學校第二嚴重的汙染問題,大多數同學對學校的衛生質量不滿,由於學校人口密度大,單位產垃圾的能力強,生活中的垃圾容易堆積,而宿舍經常是如同垃圾堆一般,難得清理,主要是由於地方太小,大多數生活用品堆積而放,難以經常收拾造成的。而就學校本身的對垃圾的收拾及垃圾點的位置放置,只有5%的同學覺得較為科學,有47%的同學覺得合理,而48%的同學認為並不科學,希望能改進。

  二)、就學校各位置進行調查

  1)學習場所分析總結:同學對教學樓,圖書館及綜合樓的學習環境比較一般滿意,主要出現的問題:

  (1)課桌椅在開學時比較髒亂,灰塵很多;

  (2)圖書館空氣不是很流通,有時很悶;

  (3)多媒體教室經常沒能提前開門通風,味道不好;

  (4)教室經常有異味;

  (5)學校新裝修的教室油漆味道重,很刺鼻。

  就以上的情況,希望學校能較長時間保持教室的開放和通風,並對有異味的房間進行空氣清新處理。

  2)宿舍樓環境分析總結:多數同學對宿舍的環境表示不大滿意,然而更大一部分表示已經習慣了,但總體來言還是有以下的問題需要解決:

  (1)宿舍樓梯口拐彎處的垃圾堆經常發出異味;

  (2)宿舍排風不好;

  (3)排水溝有異味;51%的同學表示經常聞到排水溝的異味;而26%的同學表示偶爾會聞到;只有23%的同學表示沒什麼影響;(床鋪位置較接近洗手檯的同學影響較大)

  就以上的情況,大多數同學希望學校能更經常地收拾掉垃圾堆、定期為垃圾點除臭、為宿舍洗手間裝上排風機及更頻繁地處理下水道的堆積物。

  3)其他

  其他問題主要有:

  (1)綠化問題:大多數同學認為學校應該更多地利用空間進行綠化而改善我們的環境,尤其是對宿舍樓和教學樓空間的綠化。

  (2)廣播:16.7%的同學對學校的廣播系統表示滿意;37%的同學認為無所謂;46.3%的同學認為學校的廣播播放時間與休息時間有衝突,對睡眠有影響;當然,還有一部分同學覺得學校的廣播裝置需要更換了,很多時候都模糊不清。

  (3)學校隔壁的幼兒園時常播放兒童歌曲,尤其是在早上上課的時候。對此,多數同學表示雖然本身喜歡兒童歌曲,但確實這種情影響到正常的學習。

  三)、總評分

  學生對西校區環境滿意程度評分

  差, 15%

  優, 10%

  良, 25%

  中, 50%

  五、收穫與體會

  透過本次對我們校園環境進行的調查顯示,校園建設在合併到我們學院以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有了新的局面,但由於校區自身的一些條件限制:

  一、校區面積過小,這樣使得學校的先天不足,學校的建築樓之間密度過高,綠化面積太少。更為嚴重的事,因為面積小,垃圾堆離宿舍樓過近,使宿舍的環境更為差。使學生對學校的印象更為不好!

  二、校區的歷史悠久,由於當時的條件,使這些教學樓和宿舍樓的設計不大合理,例如有排水溝就經常散發出它的氣息,生怕別人忘了它的存在。古董似的的宿舍房,也增加了學生對環境的不滿度。

  三、校區的外部環境可謂不妙,雖說地理位置不錯,但是旁邊的鐵、公路對學生的日常生活影響很大,有28%的同學表示這火車經過時所發出的聲音嚴重影響其生活。也是由於這緣故,校區的空氣質量也是頗為堪憂。

  校園現象調查報告 篇7

  內容提要:校園安全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黨做出了重要批示,從中央到地方制定並出臺了一系列的措施,取得了顯著的效。抓好校園安全工作是一項長期而重要的工作,各級各相關部門必須高度重視,認真排查目前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制定相應的措施,要從建立健全門衛制度、加強寢管人員的職責,食堂物質定點採購、建立學生安全資訊通報制、對住宿生的管理要實行夜間巡查、加強交通安全和接送學生的校車輛管理、建立安全工作檔案、將安全知識滲透到教學活動中等多方面做好校園安全工作,確保師生安全。

  關鍵詞: 校園安全 基本現狀 存在問題 對策

  3月份以來,全國連續發生多起校園暴力傷害中小學生和幼兒園兒童的惡性案件,給社會和家庭造成了極大的危害,校園安全引起了廣大家長的普遍關注。我透過走訪有關部門、查閱檔案、與群眾交談等方式對全縣的校園安全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據統計,我縣共有學校24所,其中高階中學1所,職業中學1所,初級中學3所,中心小學10所,教學點2個,幼兒園7所(其中公辦3個,民辦4個)。共有教職工837人,其中專任教師688人。在校(園)學生(幼兒)7702人,其中高中生1045人,職業高中生501人,初中生2105人,小學生3288人,在園幼兒763人。共有寄宿制學校15所,寄宿學生3674人。學生少、分佈區域廣是目前全縣教育的基本現狀。

  二、安全工作開展情況

  1、校園安全工作重視程度高。縣、鄉黨委、政府及各相關職能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迅速成立了專項工作領導機構,召開了校園安全工作專題會議,明確了目標任務、實施步驟、工作重點等。特別是全國維穩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之後,縣委召開了全委(擴大)會議,傳達了電視電話會議精神,並對校園安全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縣委辦、政府辦聯合下發了《關於切實加強校園及周邊安全管理工作的緊急通知》,教育、公安等相關部門也及時下發檔案,進一步明確細化工作任務,並結合各自工作,制定了校園周邊環境綜合治理實施方案。建立起以公安、教育部門為主體、多部門聯動的校園安全網路,有效地維護了全縣的校園安全穩定。同時,健全完善了學校安全工作領導責任制和事故責任追究制,進一步明確了“誰主管、誰負責”的安全管理原則,落實各部門安全工作職責,形成了一級抓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的工作格局。

  2、校園及周邊安全隱患排查工作實。由綜治辦牽頭,公安、教育、安監等相關單位密切配合,對校園及周邊存在的矛盾和安全隱患進行了全面的排查。廣大政法幹警、基層幹部、教師透過訪貧問苦、安全檢查、調查走訪等形式,重點對中小學及幼兒園的建築、消防、水電、安全防護等設施,學校食堂及周邊飲食攤點的食品衛生,學校周邊治安狀況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以及矛盾糾紛進行摸底排查,特別是對容易肇事肇禍的精神病人、長期纏訪鬧訪人員、對社會嚴重不滿的人員以及流浪乞討人員等校園周邊的高危人群進行排查,及時掌握可能危及學生人身安全的苗頭性資訊。針對發現的問題和存在的安全隱患,各部門各負其責,認真歸納梳理,準確瞭解產生矛盾問題的根源,及時制定了整改方案,採取得力措施,使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把安全隱患消除在了萌芽狀態,防止把小問題釀成大事端,確保了校園及周邊的安全。

  3、校園安全管理工作到位。教育行政部門組織各中小學及幼兒園進一步加強校園安全管理工作,建立了校園安全管理工作責任制,與各校簽訂了安全工作目標責任書,層層落實安全責任,最大限度地減少各類事故的發生。

  一是各學校根據教育局制定的安全管理措施和應急預案,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制定完善了詳實的安全管理措施和應急預案,使每一名教師尤其是學校管理者能嚴格按照要求履行管理職責,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二是加強門衛管理工作。嚴格了學校門衛制度,實行全封閉管理,人員進出實行嚴格的登記制度,嚴禁陌生人和無關人員進入。開展管制刀具清理整頓工作,嚴禁易燃易爆有毒物品、管制刀具等危險品進入校園。

  三是加強了值班護校工作。實行學校領導幹部帶班、值班和巡視檢查制度,加強巡迴檢查,及時發現和處理各類問題和突發事件。在學校專職安保人員沒有配備到位的情況下,各校從教職工中抽調責任心強、素質較高、有防護能力的教職工,成立了學校安全保衛科和護校隊,堅持全天24小時值班,加強了上學、放學、夜間等重點時段和校門口、宿舍等重點區域的安全巡邏。

  四是開展安全教育和培訓工作。各學校都聘請了法制副校長,開展了“送法進校園”、安全知識講座、“模擬法庭”、法制報告等活動,發放了安全知識讀本。加強對地震、火災、雷雨等緊急事故的疏散演練,在“5.12防災減災日”前後,開展了應急演練和防災減災宣傳教育活動,提高了師生的安全防範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五是加強校園及周邊人防、物防、技防建設,對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設施和裝置,做到及時維修、升級和更換。為學校重點部室配備了滅火器等消防器材,職教中心安裝了智慧防盜報警系統,部分學校配備了一氧化碳監測系統,配置了紅外線體溫檢測儀等防疫物資,設立了報警點,安裝了報警電話,進一步提高了安全防範的技術水平。六是加強食品衛生管理。開展學校食品衛生專項治理行動,加強對學校食堂和中小學“蛋奶工程”的檢查和指導,完善了食品加工和蛋奶供應、加工、發放等環節操作規程,保證了師生的飲食安全。

  4、校園周邊環境的整治工作措施得力。公安部門進一步整合警力,加大了校園周邊治安管理力度。一是組織民警、交警、巡警加強對校園周邊的治安巡邏,特別是加大了在上學、放學等重點時段對校門口、重要路口的巡邏排查力度,做到了“三見”,即見警察、見警車、見警燈。二是加大對校園周邊流動人口、暫住人口和出租房、中小旅店、網咖、娛樂服務場所等複雜部位的治安管理力度,消除各類治安隱患。三是加強校園周邊交通管理工作,完善相關設施,增加標牌標誌,在上學、放學期間進行校園周邊交通疏導,充分利用各種手段切實維護學校周邊道路交通安全。文化、城管、衛生、藥監和工商管理等部門聯合行動,加強對各中小學及幼兒園周邊環境的治理,取締了干擾學校正常秩序、影響師生安全和健康的攤點及經營場所,特別是對校園周邊流動飲食攤點進行了徹底清除,對衛生條件不合格的食堂進行大力整治,嚴防校園食物中毒事件的發生,切實保護了學校師生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民政部門加強對精神病人和流浪乞討人員摸底排查,做好安置收容工作。司法部門和信訪局及時開展了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對容易肇事肇禍的精神病人、纏訪鬧訪人員以及對社會嚴重不滿的人員開展拉網式排查,並逐一落實教育、疏導、穩控措施,堅決防止其從事違法犯罪活動。安監局不斷加強對中小學及幼兒園的建築、消防、水電、安全防護等設施的檢查,及時排查安全隱患,按時進行整改。

  5、對校園及周邊安全管理工作的督導檢查力度大。縣委、政府領導高度重視安全管理工作,密切關注工作進展情況,多次組織相關人員進行督導檢查,保證了工作的進度和質量。縣委、縣政府主管領導帶領相關部門負責人對我縣城區學校校園安全整治工作進行了專項督查,對發現的隱患,能整改的要求立即整改,對一時不能整改到位的,落實了監控措施,把事故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確保校園及周邊環境安全。

  三、存在問題

  透過調研,我縣在校園安全工作中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急需改進。

  1、由於縣小人少,經濟欠發達,全縣治安狀況一直較好,使得一些領導、教師、家長存有麻痺大意的思想,對學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認識還不夠,安全意識還沒有真正形成,總認為黃龍不會出現什麼不安全問題。

  2、學校安全工作中還存在一些隱患。一是飲食安全問題依然不同程度存在,部分學校食堂基礎設施標準低,部分經營戶重效益、輕管理現象依然存在;二是交通安全沒有可靠保障。隨著農村中小學佈局調整,學生就學半徑加大,接送學生難度增大,存在摩托車、農用車接送學生等現象;三是部分學校應急預案缺乏可操作性。

  3、人防、物防、技防措施有待於進一步加強。學校暫無警務室。由於警力不足,其中有三個鄉鎮目前還沒有公安派出所,長期抽調警力派駐到學校有一定難度。除職教中心外,其他學校沒有必備的監控報警設施和防範裝置等,技術防範水平低。

  4、由於經費短缺,部分學校危房、危牆未能得到及時加固和維修。

  四、對策和建議

  1.健全門衛制度,嚴禁非教學用的易燃易爆、有毒物品、管制器具進入校園,嚴禁機動車輛和閒雜人員進入校園。進出校園要嚴格把關,嚴格登記、驗證。門衛要認真履行職責,絲毫不能懈怠,把好進出校門第一關。

  2、校園的路燈,樓道的電燈,樓梯的扶手,走道的欄杆,用水、用電、用氣等相關設施裝置經常檢查、維修。

  3、加強寢管人員的職責,值班室夜間要有人值班。一旦有事故發生,要保障安全出口、通道的暢通,組織施救、疏散學生。

  4、食堂物質定點採購、索證和登記,做好飯菜的留驗和記錄工作。 5、建立學生安全資訊通報制。學生在校、放假、返校時間有非正常缺席或擅自離校情況,要及時通知其監護人。聯絡電話要做到及時更正,保證資訊暢通。

  6、對住宿生的管理要實行夜間巡查、值班制度,特別要加強女生宿舍的安全管理。

  7、注意交通安全和接送學生的校車管理。由於教學布點的調整,學生就讀比較集中,每到星期五放學,接送學生的車輛普遍超載,安全隱患較大,急需加強管理。

  8、建立安全工作檔案,記錄日常安全工作、安全責任落實,安全檢查、安全隱患消除等情況。

  9、注重易發事故的時間:體育課、勞動課、自習課、夜間休息,區域:樓道、走廊、宿舍、廁所, 型別:打架鬥毆、翻院牆、交通、用水、用電、火災、自然災害等。

  10、安全知識要滲透到教學活動中,多利用讀報、放假前、開學初、升旗時開展安全教育。

  校園現象調查報告 篇8

  書是知識的海洋,書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書是進步的階梯。如果人們不讀書,那就沒有精神的糧食,所以大家都離不開書本。那大家都喜歡什麼書呢?這都往往因人而異,有的喜歡漫畫,有的喜歡童話,有的喜歡伊索寓言所以我們針對大學生的閱讀情況做了詳細調查,希望透過我們的調查分析總結可以瞭解大學生的閱讀情況,也希望可以對大學生今後的閱讀方向提供幫助。

  一、在校學生的讀書情況

  1、讀書時間少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對於被調查的100名從大一到大四的學生中,每日看書時間超過一小時佔了30%,而讀書超過三小時的同學更可謂是鳳毛麟角,在統計資料中才佔到5%,其餘的65%的學生讀書時間均不到一小時。

  2、讀書種類多樣化在調查中,學生所閱讀的書籍可以說是多種多樣,但是我大致的把他分為四大類,第一類是經濟管理類書籍,這類書籍的閱讀人數在調查中佔20%。第二類是休閒娛樂類的書籍,人數為百分之25%,所佔比重最大。剩下的有10%的同學選擇了閱讀文學名著類的書籍,百分之20%的同學在閱讀專業技能類書籍,比如四六級等級考試和會計證等資格證書。

  3、閱讀形式多種多樣,新的閱讀方式逐漸興起在調查與分析中我們發現,學生的閱讀形式很多,大體上我講其歸納總結為三大類,第一類是去圖書館閱讀,佔百分之38%。第二類是直接購買,佔百分之30%。第三類呢就是選擇直接去網上閱讀,選擇這類讀書方式的人佔百分之32%

  4、學生閱讀目的性較強,興趣性較少據統計的資料表明,絕大部分學生閱讀是為了透過等級考試以及期末考試為主,而且所選擇的書籍也與自己的專業相互對應,出自讀書興趣愛好的較少。

  5、不同閱讀地點的學生所選擇的書籍不同在這些資料中我們又分別選擇了比較有代表性的圖書館和學生寢室來研究學生書籍的閱讀情況,結果卻令人大吃一驚。透過對在圖書館上自習的同學們的走訪調查,具體資料如下:

  45%的同學選擇經濟管理類書籍,35%的同學選擇休閒娛樂類書籍,11%的同學選擇與所學科目相關的書籍(為期末考試準備),2%的同學選擇經典名著書籍,7%的同學選擇技能型、實用型的書籍(英語四六級、計算機等級考試、考研、BEC、TOEFL、IELTS等考試書籍)採訪在圖書館新館自習的一位張同學說,自己喜歡軍事,平時在圖書館經常喜歡瀏覽軍事方面的書籍、雜誌,也會經常在圖書館的電子閱覽室瀏覽軍事類的影片資料,期末複習的時候則會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專業課的學習上,圖書館的氣氛不僅有利於靜心學習,也方便查詢所需要的資料,閒暇休息時還可以閱讀其他方面的書休閒娛樂一下。另一位王同學則表示,自己是女生,所以閒暇時間多喜歡看小說、雜誌一類的,在宿舍會經常與舍友討論有關時尚的話題,在圖書館更多的是閱讀人物傳記和勵志類的小說。在圖書館的氛圍下,更喜歡讀與專業有關的書,比如《國富論》。

  但是在寢室的調查中,同學們的表現就截然不同了。由於本校寢室範圍較大,全員走訪不能實現,所以抽取以下寢室樓:女寢梁苑O座、H座、小黃樓,男寢東大二號樓、三號樓我們透過過走訪寢室發現,在寢室氛圍下,同學們看休閒娛樂類書籍較多,其中,女生大多喜歡看言情類、穿越類小說,以桐華、郭敬明、辛夷塢、饒雪漫、顧漫等作家的'小說為主,還有娛樂八卦、時尚雜誌,以瑞麗時尚、昕薇等為主;而男生喜歡武俠、懸疑恐怖類小說,如《盜墓筆記》、《鬼吹燈》,雜誌則以體育、軍事政治、財經雜誌為主。具體資料如下:

  76%的同學選擇休閒娛樂類書籍,5%的同學選擇經濟管理類書籍,11%的同學選擇與所學科目相關的書籍,1%的同學選擇經典名著書籍,7%的同學選擇技能型、實用型的書籍(IELTS等考試書籍),64%的女生選擇言情類、穿越類小說,11%的女生選擇娛樂八卦、時尚雜誌,25%的女生選擇其他種類的書籍,48%的男生選擇武俠、懸疑恐怖類小說,29%的男生選擇體育、科技、軍事、財經雜誌,23%的男生選擇其他種類的書籍O座的一位王同學說:“寢室的氛圍是比較輕鬆的,室友們進行娛樂活動的較多,學習難以有較高的效率,所以看書一般都是小說和雜誌,在完成一天的學習任務之後娛樂放鬆一下自己。”東大三號樓的一位張同學說:“男生一般不喜歡在寢室學習或研究學術問題,大家一般討論一下球賽、電子產品和網遊,所以一般看書的話也會以體育、科技等雜誌為主,另外男生基本上也都喜歡武俠、懸疑恐怖類小說。”

  6其它院校的情況我校為文科類經濟型院校,可能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為了統計資料的全面性,我們又走訪了比較有代表性的工科類院校—大連理工大學。透過對透過對圖書館,不同年級的教學樓,男女生宿舍及校園裡走動的同學進行抽樣調查我們得出瞭如下的資料。

  對於專業書籍的選擇:93%的學生選擇偏理科及英語的書籍,只有約7%的學生閱讀偏文書籍(原因:為理科院校,故以理科書為主,但也存在文科類的綜合素質課,以及個人興趣愛好,故也有一部分文科書籍)。對於課外書籍的選擇:30%的學生選擇小說,雜誌等,約70%的學生選擇武俠,懸疑,戰爭等書籍(原因:理工大學以男生為主,故樣本中男生比例較大)對於不同地點的書籍的選擇:圖書館內閱讀專業書的人數達到95%,而在宿舍則以課外書居多。對於閱讀形式的選擇:約50%的學生選擇紙質圖書,也有50%的學生選擇電子形式閱讀(原因:個人偏好與方便程度)。在專業課書籍的選擇上與我校基本相反,而閱讀形式,地點與我校相差不大。

  由此可見,大學生在實際的校園生活中的閱讀情況與我們心目中所想還是有一定差距的,顯示情況並不讓人感覺到樂觀,經過總結主要問題如下

  1、學生閱讀書籍時間少

  2、學生閱讀功利性強

  3、學生選擇的書籍中娛樂性佔很大一部分比重

  二、讀書現狀的分析主要原因

  1、學生過度放鬆自己,休閒娛樂佔據了主要的時間。經過了多年的艱苦奮鬥。我們終於逃離了痛苦的題海以及沉重的學業壓力,同時由於絕大部分同學住校,沒有了父母的管制,可以隨意的支配自己的課餘時間,因此絕大部分同學養成了放縱自己。縱情聲色的壞習慣,他們把大量的時間投入到娛樂之中,而沒有潛下心來,好好地用心讀書。學校單一的生活方式沒有滿足學生們的需求,他們多把時間用來上網娛樂,社會交際,男女交往,社團與學生會活動之中。慢慢的學生們習慣於這種生活方式不能自拔,所以造成了學生閱讀時間很少。

  2、課業負擔重,學業壓力大。如今的大學課堂和以往的大學完全不同,總結為—學習科目多,複雜,學習量大。學生絕大部分的時間都被正常上課時間所佔據,而且除此之外,學生還需完成大量的課堂作業,調查報告分析等。而且同學還需要大量的時間來準備期末考試各個學科的複習工作。僅僅剩餘的為數不多的時間學生們也用來休閒娛樂了,放鬆自己。因此時間不夠也是制約學生閱讀書籍少的一個重要原因。

  3、嚴酷的社會競爭環境和就業壓力。總所周知,在當今的社會環境之下,一個剛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是沒有多少從業經驗和競爭資本的,俗話說畢業等於失業,因此,為了能夠讓自己不輸在起跑線上,在就業的時候能給自己積累足夠的資本,許多學生利用自己的有限時間來考取各種資格證書,因此他們閱讀的功利性比較強,專門針對一些專業類書籍。因此學生們讀書帶有明顯的功利性

  4、相對輕鬆的校園環境。在調查與分析中,我們可以明顯的發現,在圖書館的同學與在寢室的同學所閱讀的書籍是明顯不同的,由於讀書館在圖書館安靜、學術的氛圍下,大家的閱讀也更傾向於學術性,並且涉獵範圍廣泛,不侷限於經濟類書籍,更有軍事類、政治類、文學類等多種類別。但是在寢室之中,由於氛圍較為愉快,同學們很難能夠靜下心來學習,因此同學麼較多的選擇了輕鬆娛樂類的書籍,所以同學們在書籍選擇方向上,很多選擇了娛樂類的書籍。

  在大學階段,我們將會形成獨立的世界觀與人生觀,因此在這個時期我們的所作多為對我們將來的發展方向影響重大,所以我們更有理由應該好好地閱讀書籍,把自己有限的大學時間充分利用,多讀書,讀好書,不斷的充實自己,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對社會的發展做出重大的貢獻,所以更需要社會的廣泛關注。

  三、解決方法與展望

  1、充分利用自己的課餘時間,首先我們應該正確合理安排自己的課餘時間,堅持每週安排一定量的時間到讀書之上,儘量減少休閒娛樂的時間,提高自己的上課效率,儘快的完成自己的作業,為自己的讀書而擠出一些時間,來閱讀自己所喜歡的書籍。

  2、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我們不應該為了讀書而讀書,要慢慢的把讀書當成一種興趣愛好而培養,一旦把讀書當成一種興趣愛好,我們就會自覺的主動的去讀書,逐漸陶冶自己的情操,豐富自己的知識見聞,化被動為主動,積極向向上。這樣我們還能客服讀書的功利性,只有客服了讀書的功利性,那麼可選擇的閱讀範圍就會廣闊得多,人生的路也會越走越寬。

  3、選擇合適的書籍去閱讀。我們在選擇書籍的時候應該適當的做出一些選擇,多讀一些世界名著,名人名言等,等有較多知識涵養與文化底蘊的書籍,而不是以娛樂書籍為主,這樣就是捨本逐末了。休閒娛樂不是不可以閱讀,但決不能讓休閒娛樂左右我們的價值取向。歌德說:“讀一本好書,就如同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而別林斯基說:“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讀的書,比不閱讀還壞”。因此,我們讀書既要廣泛又要精選,既要博採又要專攻,使閱讀跟得上時代的節拍,適合社會發展的需要。

  4、學校積極主動的引導,樹立典範。學校對於學生書籍的閱讀上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為此學校應該積極的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得學生的閱讀逐漸規範化合理化,從而走向正確的閱讀軌道,提高自身的素質。學校可以讓學生會等社團組織,舉辦類似讀書會,好好讀等大型讀書活動,幫助同學們提高學習興趣,進行正確的引導。除此之外學校可以適當的進行科目的選擇,以便讓大學生從繁重的課業中解放出來,有時間和精力去閱讀更多更好的書籍,不只做學習的工具和考試的機器,而是做一個有思想有觀點有理想有道德的發展中的人。最後學校還可以設定一些閱讀目標。要求學生每個月完成一定的讀書量,進行定期考核,進行抽查檢查等,從而進行積極健康的引導。

  5、調查結束了,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思考並沒有結束,調查中顯示的不僅僅是一些沒有生命的資料,他擺在我們面前的是一種閱讀理念,更是一種閱讀取向。因此,當代大學生的讀書現狀應該引起每一個人的關注,閱讀更應該成為一種全社會的行為,除了在校學生之外,社會也有責任營造一個良好的讀書環境,形成一個人人愛讀書,人人讀好書的濃郁讀書氛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自從1995年起將每年的四月二十三日定為世界讀書日,目的就是面向大眾、尤其是青少年推廣讀書活動。身在熱愛的讀書的過度,身在書香四溢的大學校園,我們更要該讀好書,多讀書,在讀書中發展,在讀書中提高,在讀書中享受人生的快樂。

  校園現象調查報告 篇9

  一、調查背景與目的

  高校是高層次文化教育基地,是國家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高階專門人才的搖籃,是促進社會進步的中堅力量之源。教育家誇美紐斯曾說:"校園應當安排得美觀,成為一個快意的場合,對學生富有吸引力的地方"。可見,營造一個優美、舒適的綠色校園環境不僅有利於廣大師生的身心健康,更有利於人才的培養。校園環境不僅為學習及學術活動提供良好的物質條件,更重要的是為塑造學生素質提供一個好的場所。校園環境的最佳化有利於改善和提高教學質量,有益於學生的身心健康,陶冶情操,增強保護環境,愛護環境的意識。搞好校園的綠化美化,不斷提高綠化質量和植物景觀藝術水平,重塑校園人文景觀和自然和諧的生態景觀,創造一個以人為本、寧靜優美的自然生態空間,才可為師生員工創造一種歸屬感、安全感、舒適感。

  山東建築大學主校區風景優美,佔地面積大。但其綠化不完善是校園環境最突出的問題。所以我對山東建築大學的園林環境進行了調查分析

  二、調查物件與方法

  根據我校的實際情況, 在學校大一至大四全體學生中以問卷調查的方式作了調查,涉及學校環境建設、師生文明習慣、學科滲透、師生環保意識等幾個方面。雖然調查範圍有限,內容有限,學生回答的情況也會有一定偏差,但畢竟給我們以後的建立工作提供了可供參考的依據。

  一、 調查時間

  20xx年上學年

  二、 調查結果

  山東建築大學學校新校區建於2003年,在建設過程中,學校堅持生態可持續的理念,充分保護和利用原有地形地貌,結合地域特點,統籌考慮建築全生命週期內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建築功能的辨證關係,發揮學校學科特色和人才優勢,透過因地制宜的規劃設計、可再生能源技術應用、水資源綜合利用技術、節能節材與室內環境、室外環境保障與控制,建立了綠色大學園區環境綜合保障技術體系,開發了大學園區環境保障智慧監控技術系統,建設了生態學生公寓等綠色建築技術示範工程。透過我們的努力,校園內山水相依,草木蔥蘢,宜居宜學的校園為青年學生的成長成才提供了良好環境。

  總之,高校作為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基地,可以為未來提供應對能源環境問題的人才與政策支援,也是延緩或解決能源環境問題、氣候變化問題的各種科學技術的源發地,同時,高校在綠色大學建設方面的探索實踐也將激勵師生員工,在其教學、科研和生活中廣泛關注和充分考慮能源、環境和氣候問題,進而將綠色技術廣泛推廣、綠色理念深入人心,使綠色發展成為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導趨勢。山東建築大學將發揮自身學科優勢,在綠色校園建設方面先行先試,努力為推動綠色校園建設發揮積極有力的引領和示範作用。

  目前,山東建築大學大學校園綠地環境主要是由道路綠化、集中組團綠地及建築物周邊綠化組成 。經過多年的綠化保護,整個校園已基本被濃濃綠意覆蓋,形成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校園植物配置基本形成了喬、灌、草相結合的綠化生態體系。其中發育較好的生態群落為中部的主校區鑑湖沿岸周邊綠化,教學樓,圖書館以及宿舍樓綠化等,校區的環境為建校初建設的,經過多年的經營現呈鬱鬱蔥蔥的景觀,遮蔭效果好,綠化在數量上達到很高的水平。

  然而,我們透過細緻的綠色校園建設的系統調查,結合校園的綠化生態規劃建設,認為當前山東建築大學綠色校園存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三、 思考與對策

  從我們調研中進行的調查問卷和了解到情況中看,也存在著一些普遍的問題,如學校學生對綠色學校概念的理解不是很到位,對於建設綠色校園沒有深刻的理解,學校學生對於綠色學校應具備的條件不是很清晰。學校應組織學生參加環境教育學習和活動的數量明顯少,而且形式單一,問卷中讓同學們給出學校開展的環境教育學習活動中印象最深的內容,學校不應忽視對學生開展環境教育,而透過親身實踐、參加各種活動來豐富環保知識,增強環保意識又是最深刻而有效的方法。比如設定綠色課程,課程涉及到全校的教學體系中怎樣體現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包括環境友好,資源節約的理念。涉及到環境友好型社會、資源節約型社會應該如何構建等等內容的這一類針對性的課程的建設和修訂,屬於公共課的開設。另外是如何在現有的課程體系上體現綠色這一基本概念,比如如何在商學院、經濟學院、化學學院關於新材料開發的課程裡,把綠色的概念納入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而不僅僅是課程的修訂和修改。把綠色的理念貫徹到相關學科的教學過程中來。” 而今,綠色學校已成為學校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評價學生的也不只是分數這一個尺度,我們的社會需要的是全面發展,綜合素質高的健康人才。同時開展社團的綠色活動,社團活動是山建的特色之一,社團的綠色活動也是山建綠色校園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透過調查我們瞭解到我們學校社團均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 與綠色有關的社團和組織等,都開展過一些很有影響力的活動可見無論社團數量和舉辦活動的質量都是不錯的。 但是社團在如何擴大其知名度並舉辦有影響力的系列活動、精品活動,甚至將活動推向其他高校、推向校外等問題上還需要進一步的努力。

  很多學校表示缺乏資金是綠色學校建立過程的一個主要困難。開展綠色學校建立活動,資金固然非常重要,但沒有錢也不是就不能開展環境教育,不能建立綠色學校,很多貧困山區的學校也在積極的開展綠色學校的建立活動,並且成果顯著。因此我們更應該盡我們的力量把綠色學校建立工作做好,透過學校帶動家庭、帶動社群、帶動社會,讓更多的人瞭解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讓更多的人來支援我們。 不斷改進、持續發展的理念是綠色學校的精髓,希望所有的學校在開展建立綠色學校的活動中不斷實踐,隨時總結,積累經驗,不斷提高自己,同時加強與其他學校的聯絡,相互學習、督促和檢查,使綠色學校建立活動的整體水平不斷提高。

  根據問卷調查反饋的結果以及我們日常生活中點點滴滴的感受,在此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首先是在校園綠化方面:

  1.擴大綠化面積,多種植高大喬木,但無需從外地移植成年喬木,不僅耗費金且難以成活,受到大量修剪砍伐的喬木也不宜美觀。

  2.對於校園內的綠化植物不要過於修剪,適當保持植物的外形自然舒展,但對於生長不適當的植物即使修剪整理。

  3.可以對部分植物進行修剪使其保有獨特的外形,能吸引人們更多的欣賞以及關注。

  4.對於保護校園綠化我們需要提高保護(轉 載於:w基於多年來對客戶需求的深入瞭解,全面系統地研究了該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注重資訊的時效性,從而更好地把握市場變化和行業發展趨勢。

  校園現象調查報告 篇10

  一、前言

  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的增長,現代的校園已不在是五六十年代的校園。大學校園環境的重要性已經是普遍的現象,安全、衛生、健康的校園環境,能夠讓學生們更好的工作、生活,而校園綠化不健全,衛生沒做到位等這些都將帶來一些負面影響。因此,我校組織調查小組開展了《大學生校園環境調查問卷》對我省部分院校進行了調查,期望能發現問題、尋找原因,幫忙大學生養成好習慣。本次調查重點放在我院校即泉州經貿學院,同時又結合福州大學、龍巖學院、泉州師院、華僑大學、農林大學、漳州職業技術學院、泉州理工學院,透過問卷調查、電話調查、網路調查,採取抽樣方法,隨機發放問卷的形式,共發放問卷150份,其中有效問卷129份,有效問卷佔86%。我們將這129份問卷在規定的時間內全部用於資料分析,運用圖表對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得出結論。根據調查結果提出一些相應推薦,供同學們參考。

  (一)調查目的

  透過對在校大學生的調查,瞭解了目前大學校園環境的基本狀況和更多的校園環境問題,以及對大學校園環境所存在的問題的看法、態度等,並藉此加以改善我們的校園環境,從而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習效率和生活質量。(二)調查資料

  調查大學生對於校園環境中,衛生、綠化、治安等問題的滿意程度;大學生的環保意識和態度,他們平時的一些行為是否環保;以及他們對於建設更完善的校園環境的推薦、意見。

  (三)抽樣樣本

  抽樣物件:在校大學生

  抽樣範圍:福建省各大高校樣本大小:150名學生

  抽樣方法:重點在本校做隨機抽樣的問卷調查;其次,各校按比例分配樣本容量並進行隨機抽樣調查。

  (四)調查方法

  調查人員:調查小組成員8人;

  調查時間:20xx年3月20日—4月6日

  資料收集方法:透過回收問卷、電子郵件回收。

  (五)資料處理及其程式

  審查:由小組8人分工對收回的全部問卷資料進行審查並統計,其中共有129份問卷資料貼合要求。

  編碼和輸入:先由一位小組成員將所有問卷進行編碼;之後,每位小組成員負責一部分已編碼的問卷的統計、輸入工作,最後由另一位成員彙總。

  統計處理:word和excel

  統計處理方法:百分比、圖表分析。

  二、調查結果

  (一)大學生的環保行為

  5、每次在校園中,不管是否趕時間,你都會把手中的瓜果皮、塑膠袋等扔進垃圾桶嗎

  A、必須的B、幾乎都是C、有時候D、不會

  9、對於購物塑膠袋你的處理方式

  A、購物時自帶袋子,不用塑膠袋B、在不得已時會用,但會重複利用多次C、經常使用,偶爾會重複利用D、每次都用,用完直接當垃圾扔掉

  10、看到水龍頭附近張貼的節水標誌你是否會因此儘量節約用水

  A、會B、看情緒C、也許會D、不理會

  12、你會把早餐或零食帶進教室

  A、經常B、偶爾C、從不

  14、你對持續校園良好環境中的不禮貌現象的態度是

  A、進行糾正B、做好自己C、心中反感,但有時也犯D、無所謂

  分析:大學生的環保自覺性較強,一般都會主動去做些對環保有好處的事情,如:把手中的垃圾主動扔進垃圾箱,節約用水等等。但絕大多數學生對於持續校園環境方面只思考個人因素,缺乏群眾環保意識如:對於持續校園環境的不禮貌現象的態度中很多學生認為只要自己做好就能夠,沒想過主動用心地去糾正別人的不禮貌現象;而且,多數環保行為都是最基礎的,在另一些方面的話則相對缺乏,如:塑膠購物袋的處理,就沒有體現環保。

  推薦:

  1、每個學生的環保意識必須要建立起來,要自覺,不要只是單純的認為是學校的事情,這也需要學生的共同努力,共同愛護,自我約束來完成。

  2、學校需加大宣傳的力度。譬如:能夠用些標語來激勵學生做好環境保護工作;或者是舉辦環保知識競賽的活動等,將環保在同學的日常生活中滲透。

  3、鼓勵學生儘量在食堂裡就餐,儘量減少打包帶來的白色汙染;再不然,應自帶飯盒。因為減少白色汙染也是環保的重要主題。學校也需要在這方面加強管理。

  (二)大學生對於校園環境的滿意度

  7、你的大學教學樓的衛生環境

  A、很乾淨,幾乎看不到垃圾B、大致上還不錯

  C、不乾淨,有待加強D、糟糕,樓道牆上有很多廣告

  8、你對寢室的衛生環境滿意嗎

  A、滿意B、一般C、不滿意D、沒感覺

  13、你對覺得校園的治安

  A、滿意B、一般C、不滿意D、沒感覺

  分析:學校教學樓的衛生不錯,說明學生對於衛生清潔工作較認真。學生對於寢室的衛生持一般的態度,寢室衛生需要改善。校園的治安也是一般,安全性不夠強。

  推薦:1、制定學校教學樓和宿舍衛生檢查狀況,實行獎罰制度

  2、學生要構成學校就是我家的觀念,自覺持續宿舍,教學樓衛生的清潔。每一天進行衛生打掃、整理

  3、學校要加強安全的管理,制定安全規範,對於校園的安全系統應當定時檢查,保衛人員也應定時訓練,以確保校園的安全。

  (三)校園的重要性及待完善方面

  分析:從圖表中能夠看出絕大多數學生對於校園環境是比較關注的,極少數學生對於校園環境持無所謂的態度。這說明創造一個良好的校園環境是具有必要性的

  推薦:1、對校園環境的多方面進行改善,例:校園綠化,教學設施以及食堂設施

  2、教師在教學中要加強環境保護觀念的滲透,注重理論聯絡實際,增強學生愛我校園,保護校園。

  3、每個學校能夠朝著“綠色大學”的潮流發展。學校以面向可持續發展的環境教育的思想為指導,不斷完善自我管理、改善教育手段、降低教育投入、提高辦學效率和效益的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這樣也能夠提高校園環境的質量。

  (四)大學生對於校園環境的看法

  6、你如何看待校園內的綠化

  A、花草樹木種類多,園藝設計很好B、種類不多,總體較好C、種類雖多,但總體感覺繁雜D、樹木單一,綠化程度低

  11、校園當前的環境破壞程度在你看來

  A、已到達警戒線B、比較嚴重

  C、有一些輕微的破壞D、沒有被破壞,保護得很好

  15、你認為維護校園良好環境是誰的職責

  A、學校後勤部門B、學校全體學生C、從沒想過

  16、學校團體組織的“環保”之類活動,你的看法是

  A、應用心參與B、贊成不參與C、走形式D、不去理會

  17、你覺得造成校園衛生問題的主要原因是

  A、學生的不良行為(亂丟、亂扔現象)B、校園裡的硬體設施不齊全(如垃圾桶)C、學生的環保意識不強D、其他

  分析:校園的綠化水平總體不錯,但是樹木種類不多。環境已有了輕微的破壞。學生們的環保職責心強,有保護環境的群眾意識,保護環境的職責在於群體。衛生問題絕大部分是學生造成的,原因在於學生亂扔垃圾,持續衛生清潔的行動不用心。大部分學生能夠用心參加環保活動,但少部分學生缺乏參加環保活動的用心性。學校環境存在著諸多不足的地方,如食堂、教學設施等

  推薦:

  1、校園綠化應以實用、經濟、美觀為原則,注重栽種適應本地生長的喬、灌、花、草為主,避免栽種分泌有害物質、飛花飛絮等“綠化汙染”的樹木,避免綠化多而雜亂多而無律的現象。所有樹木花草都設有介紹的標牌。有條件的學校應使地面綠化與空中綠化相結合,做到佈局合理、點面結合、搭配協調,有利健康,營造“四季有綠、三季有花”的校園環境。

  2、校園美化應體現以人為本,提倡立體性和園藝化,要思考師生休閒、讀書的需要,適當設定花壇、適當創設景點,做到自然景觀與人文教學相搭配,教育資料與學校特點相一致,努力滿足師生心理與生理需要,提高美化品位。

  3、有專人負責學校綠化養護和管理工作,定期進行除草和修剪等工作,做到綠化有序、美化有韻、人與自然共享,綠化美化賞心悅目,校園環境優美怡人。

  4、學校應舉辦豐富多彩的環保活動,提搞學生的用心性,例如:知識競賽、講座。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5、學校應組織有關部門對學生的衛生工作進行定期的抽查,並指出其存在的不足。

  6、學校需投入超多資金對學校的設施進行維護,給學生帶給一個好的環境

  (五)學生的意見和推薦

  不論性別年級,以及學校的型別,多數學生認為校園的垃圾桶就應增設,同時進行垃圾分類;學校的環保宣傳力度、重視度不夠;學校的環境有待進一步提高,包括環保、衛生、設施、校園綠化方面。

  結論

  不論性別年級,以及學校的型別,大學校園環境對在看到這些問題後並須採取相應的措施,對校園的環境進行改變、完善。要注重校園的環保問題,對其加大力度宣傳,進行創新性的活動;衛生、綠化等問題也是重點,學校應從整體上計劃,從結局入手做好每一環節的工作;老師應當繼續在其中起模範作用。

  校園現象調查報告 篇11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經濟、政治、教育等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人們的消費觀念和消費方式也有很大變化!對於大學生而言,大學期間是需求不斷擴張的發展時期,因而特別想以新異的消費形象,向社會展示自身成長成熟。他們希望透過消費上的新潮、時尚、前衛來展示青春的活力,顯現自我的能力與價值,以便在注重經濟價值的現代化社會中引起公眾的刮目相看,獲得更多脫穎而出的發展機會。在調查中,有的大學生認為,“社會在發展,消費是動力,追求前衛和引領社會消費潮流也是大學生對社會進步的貢獻。”

  提高大學生生活質量,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不僅是學校和家長的願望,同時也是國家和社會關注的問題。在某種意義上說,發展大學生消費文化不僅可以豐富大學生生活,還可以以消費促生產,帶動經濟的持續增長。但在充分肯定大學生消費積極因素的同時,也不能不看到大學生在消費中的一些偏差。

  本調研報告針對我校大學生的消費情況及其看法進行了一次較為深入的實地調研,透過對學校各年級各層次同學進行抽樣問卷調查,同時結合其他高校的調查報告,我們發現當前大學生消費情況在總體健康發展的大背景下,還存在諸多問題,如:不善於理財的赤字消費,靠借貸維持而不計償還能力的超前消費,高於家庭或負收入水平和支付能力的早熟消費,偏信廣告的盲目消費,追求虛榮的炫耀消費,不考慮自身實際情況、只求和別人一樣的攀比消費,暴殄天物的奢侈消費等。因此,如何理性看待當前大學生的消費情況,如何正確引導大學生的消費觀念,家庭和學校乃至社會在這過程中又應該充當什麼樣的角色,已是關係到當代大學生消費觀念等多方面健康發展的關鍵。

  一、 當前大學生消費狀況調查資料及結果分析

  1、消費狀況調查資料

  (1)家庭平均月收入。經調查,家庭平均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學生佔23%,1000元~5000元佔67%,5000元~10000元佔7%,10000元以上3%。其中家庭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學生來自城市的佔4%,來自農村的佔96%。可見,大部分貧困學生來自於農村,我國的城鄉差別仍然巨大。而生活奢侈的學生絕大部分來自於城市。該資料與中國人目前的收入水平基本吻合:絕大部分中國人家庭夫婦月收入為2千元~5千元,貧困家庭與特別富裕家庭都是少數。一般來講,貧困家庭大學生的每月消費支出較少,而特別富裕家庭大學生的生活可能較奢侈,比如有的學生在校期間購買了20多萬元的轎車。這在我們學校是實實在在存在的。

  (2)月平均消費金額。月平均消費金額500元以下的佔9.5%,500元~1000元佔72.5%,1000元~2000元佔14%,2000元以上

  佔4%。由此可見,大部分學生的月平均消費金額為500元~1000元,每月消費金額超過2000元的只佔4%,社會上一些輿論認為大學生代表著高消費,代表著奢侈浪費的看法是片面的。

  (3)每月的生活費。大學生的生活費主要來自於家庭,也有一部分學生透過打工賺取生活費甚至學費。感覺生活費月月有餘的學生佔6%,感覺剛好夠花的佔51.5%,感覺不夠花的佔42.5%。可見接近一半的當代大學生用錢缺乏計劃性,缺乏理財能力。感覺月月有餘的學生中,大一學生佔69%,由此可見大一新生剛進校門時消費專案較少。而感覺錢不夠花的學生中,大一至大四學生分別佔16%,6%,44%,34%,可見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的消費專案逐漸增多,大三時戀愛的學生多,感覺錢不夠用的學生比例最高。

  (4)費方式。大學生在消費時選擇能省則省的佔10%,有計劃消費的佔32%,想花就花的佔54%,選擇其他的佔4%。可見許多大學生的消費方式比較隨意,缺乏計劃性,所以導致錢不夠花。

  (5)每月的飲食開支。每月飲食開支在300元以下的學生佔10%,200元~400元佔48%,400元~600元佔32%,600元以上佔10%。每月飲食開支在200元以下意味著每天的飲食開支只有6元多一點,在目前學校食堂一個炒肉3元錢左右的條件下,意味著這樣的學生每頓飯只能打一個菜,每天只能吃一頓肉。而每月飲食開支在600元以上的學生,除了正常的就餐外,幾乎天天買飲料喝。而這些資料與其他地區(如北京、上海)相比又是很低的,這主要是因為綿陽地區物價水平相對較低。無論是否貧困生,飲食開支在消費總額中佔了絕大部分,這是符合健康的消費構成的。調查發現,大學生中一直存在一股外出聚餐和請同學吃飯的熱潮,這方面的開支雖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學生消費高的一個原因,這說明大學生已經逐漸有了社會交際方面的消費。

  (6)平常購買學習資料的錢。大學生每學期購買學習資料的錢,10元以下的佔41.5%,10元~50元佔49.5%,50元~100元佔6%,100元以上佔3%。可見大學生平時買書的並不多,除了一部分考研、考各種資格證的學生外,一般不買教科書以外的書。

  (7)每月與戀愛相關的開支。本次調查遺漏了戀愛開支,但據我們調查過程中口頭瞭解到:在每月與戀愛相關的開支中,選擇50元以下的佔12%,50元~100元佔4.5%,100元~200元佔15.5%,200元以上佔22%,另外46%的學生回答沒有戀愛。由此可見談戀愛的學生,每月在戀愛方面要比其他學生平均多支出100元以上。

  (8)平均每月電話費。平均每月電話費支出在20~30元以下的大學生佔20%,30元~50元佔38%,50元~80元佔36%,80元以上佔6%。大多數大學生的電話費支出在50元~100元之間。少數學生遠端戀愛,煲電話粥,導致每月話費在150元以上。

  (9)每月用於上網的平均消費金額。大學生每月用於上網的平均消費金額在10元以下的佔8%,10元~30元的佔21%,30元~50元的佔39%,50元以上的佔32%。由此可見大部分學生都只是適當的上網,沉迷於網路遊戲的學生並不是想象中的那麼多。

  (10)當手中有餘錢時最願意選擇的消費專案。29.5%的大學生選擇吃喝,24%選擇旅遊,17.5%選擇穿著打扮,16%選擇上網咖,7%選擇儲蓄,5%選擇買書,1%選擇其他。可見民以食為天,吃喝還是主流。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學生們也重視自己的穿著打扮,追求時尚成為部分學生的副業。還有很多人選擇外出觀光旅行,可見大學生已經成為青年旅遊者中的主體。迪廳,KTV等娛樂方式也正日漸受到大學生們的寵愛。

  (11)採用哪種方式進行消費。大部分學生購物都喜歡現金消費,三分之一左右的同學喜歡銀行卡信用卡消費方式。可見,一些比較先進的消費方式已經進入了大學生的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校園卡、銀行簽帳金融卡會成為大學生錢包裡的必備品。學生使用信用卡也逐漸悄然成風。但與此同時也有許多同學是選擇在學校周邊的商業區購物。

  (12)男女生間的消費差異。調查結果顯示:現代的大學生中,男女方戀愛支出基本成持平趨勢,部分女生戀愛支出還甚至超過了男生。在建立和培養自己人際關係方面,男生的開銷遠比女生大,而在形象包裝方面,女生又會略勝一酬。在對於每月支出是否有預算有計劃的這一項調查中,選擇有計劃的女同學為42%,男同學則為37.1%。

  (13)日常資金來源和家庭收入。調查發現,大學生主要的經濟來源是家裡提供。其中貧困生勤工儉學的人數比普通學生多出十個百分點。而貧困生對於外出兼職比普通學生有更熱切的期望,也會付出更多的努力。可見,家庭較貧困的學生有著更迫切地鍛鍊自己、早日投入社會的意識。

  (14)大學生對自身消費現狀的看法。無論貧困生還是非貧困生,對於自身的消費現狀,三分之一的人表示是覺得剛剛好的,一成的貧困生覺得自身消費現狀偏低。而剩下的大部分,都是認為自身的消費現狀是偏高的,同學們普遍都有在不知不覺中花了錢的體驗,但大多數的同學都沒有切實地想過要如何去正視自身消費過高的問題以及想出應對措施,可見,大學生還未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和成熟的消費觀。

  2、調查結果分析

  透過以上調研結果可以看出,大學生的基本生活消費和心理整體上是現實的、合理的,但離散趨勢明顯,個體差異大。主要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理性消費仍為消費主流。大學生的絕大部分支出是用於飲食方面,而玩樂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見,大學生還是清楚知道自身的使命還是以學習知識為主,而不會沉迷於玩樂。由於消費能力有限,大學生消費時都會較為謹慎,儘量精挑細選,不會一味求貴,或者只注重便宜的價格而不注重質量。所以較為理性的消費是大學生消費的主流。

  (2)大學生消費有其不理性的一面。大學生沒有經濟來源,經濟獨立性差,消費沒有基礎,經濟的非獨立性決定了大學生自主消費經驗少,不能理性地對消費價值與成本進行衡量。大學生沒有形成完整的,穩定的消費觀念,自控能力不強,多數消費都是受媒體宣傳誘導或是受身邊同學影響而產生的隨機消費,衝動消費。這也正是大學生消費示範效應的結果。拿手機產品來說,目前,有手機的大學生中,一部分有通訊的需要,且家庭經濟條件允許;另一部分有通訊需要,但是家庭經濟條件負擔不起的情況下“趨前”消費;還有一部分是既無通訊需要又無家庭經濟條件負擔的“奢侈”消費。而“奢侈”消費則是由大學生消費的示範效應,攀比心理導致的。

  (3)大學生更側重時尚性消費。學生思想活躍,對新事物有強烈的求知慾,喜歡追求新潮,並敢於創新,消費的趨附性強,娛樂消費佔全部消費額的比重很大。對企業而言,中國移動做的較好,他們藉助流行時尚代言人周杰倫為“M-ZONE ”加油助威,同時利用學生追求物美價廉的心理,推出學生卡,從而贏得不菲的業績。

  (4)大學生的消費構成跟上社會發展的潮流,與社會接軌。從調查中可以看出,大學生外出聚餐、請朋友吃飯、外出旅遊、通訊網路方面的費用較多,儼然大學生圈子也成了一個小社會,大學生更多地意識到了要提早接觸社會上的一些新的生活消費方式,進而提早融入社會。而銀行卡、信用卡等消費方式也受到大學生們歡迎,可見,大學生作為社會上一個活躍的群體,雖然在經濟實力上未能跟上社會,但消費意識上卻早已和社會發展同步。

  (5)消費呈現向多元化發展。大學生在實現溫飽的同時,也在服飾裝扮這一方面明顯消費。而作為飽讀聖賢書的天之驕子們,學習之餘也會不忘逛逛學習用品店和書店,為取得各類證書的補課充電也成了大學生的一個消費熱點。部分手頭寬餘的學生還手頭上還會擁有一些如照相機、MP3等數碼產品。可見,大學生的消費取向逐漸向多元化發展。

  (6)戀愛費用支出過高。大學生剛開始戀愛為穩固戀情和討戀人歡心所付出的“戀愛費”比較高,這是大學生消費中很不合理的一部分支出,因談戀愛而每月的生活費入不敷出的大學生大有人在。這種不合理的消費也會導致一種錯誤價值觀的形成,容易讓大學生們認為愛情是建立在金錢之上的。所以,戀愛支出過高的現象應制止。

  (7)貧困生的消費水平雖然偏低,但消費構成比較合理。貧困生因為消費能力有限,他們日用的資金來源除了家裡提供之外,還有國家、社會資助和勤工儉學等途徑。正因為他們的錢得來不易,故他們會對生活的各種開支精打細算。他們主要的花費在於飲食、生活用品和學習充電方面。另外,由於對接觸社會的要求更為強烈,他們能夠把握到社會一定的消費動向,而能否擇優地去跟隨。

  (8)合理理財和儲蓄觀念仍十分淡薄。調查中,大部分的大學生都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消費組成不很合理,但極少數的大學生會有規劃自己的消費組成的意識。他們大多會在不知不覺中盲目地追隨了流行於校園中的消費大潮,而缺乏了自我判斷和自主意識。調查中發現,大多數大學生每月的生活費用都超出了預計,只有極少數的學生能夠在銀行帳號上擁有自己的一筆積蓄。

  二、大學生消費構成不合理的因素探討

  大學生本身的心理素質還不成熟,人生觀、價值觀還沒成熟。容易被一些錯誤的價值觀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迷惑。但小編認為,當前大學生中出現的這種種消費不合理現象,不僅僅與大學生本身這個特殊的消費群體的特性有關,還與家庭、學校、社會等多方面的因素影響密不可分。

  (1)家長不當消費觀念的延伸。首先,家庭經濟狀況是決定大學生消費的關鍵因素。在我國,家庭是資助大學生完成高等教育的最根本、最主要的經濟力量。其次,家庭背景對大學生的消費行為也有一定影響。相同階層家庭的大學生在消費觀念、消費認知、消費傾向等方面均會表現出相似的心理趨勢,而不同階層家庭背景出生的大學生則會在以上方面表現出較大的差異性。家庭在培養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普遍對正確消費觀念的教育不足。傳統的家庭教育首先注重的是孩子德育的培養,現代的家庭教育注重的是德,智,體多方面的培養,但一直以來,家庭教育中一個比較薄弱的環節是對孩子消費的培養。另外,許多家長自身沒有一個健康的消費觀念。家長們怕比別人差,寧可自己省吃儉用,也要讓孩子與其他孩子一樣穿好,吃好,玩好,從而助長了孩子大手大腳的消費習慣。

  (2)學校教育環境對學生消費觀念培養的重要影響作用。學校是一個消費習慣與方式迅速傳播的一個介體。大學裡面一般都是同齡群體,對大學生有較強的吸引力。它的群體規模和價值往往被大學生作為個人行為的重要參考系。一旦攀比之風,追求名牌之風,請客之風在同學之中有了苗頭,大學生們就會竟相效仿。加之高校教育中普遍缺乏對樹立大學生正確消費觀的教育。就算有類似的教育,但一般都是深度不夠或教育意義不強。而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消費觀教育還沒有形成足夠的重視,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研究不足。由於對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了解不夠全面和客觀以及課程設定等因素,與人生觀、勞動觀、金錢觀、國情觀等重要思想觀念緊密相關的消費觀的專題教育在思想品德修養課中沒有充分開展,從而也難以達到真正的指導目的。另外,校風建設範疇中普遍缺少倡導大學生勤儉節約生活消費觀的內容。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除了在個人喜好、穿著打扮等較少方面比較注重突出個性以外,他們對於時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生活費用的額度等主要消費內容都具有群體從眾心理。高校校風主要體現的正是學生的群體心理和行為特徵。在校風建設上注重塑造和強化學生良好的消費意識和消費行為,培養學生良好的消費習慣。

  (3)社會不良消費風氣影響。首先,學生的高消費很大部分原因是因為社會整體消費結構不合理。目前,社會上重視高消費,這種導向錯誤的助長了學生之間的攀比風。另外,現今社會上流行著透支的消費方式,大學生是對社會潮流有敏銳觸角的群體,加之相對缺乏自主判斷力,若沒有得到適當的引導,很容易就會從此走進了消費的誤區。深入分析,大致有以下幾個因素:政治因素。一般而言.在國家政治環境良好的時期,大學生的消費心態會趨於正常.消費行為也會更加穩定。然而.在國家政策變動較大或處於重大改革時期.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則會受到影響。經濟因素。作為經濟社會中的一個群體,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必然會受到經濟大環境的影響。一般而言,大學生的消費觀受社會經濟增長速度的上升或下滑的影響較大。商品質量、價格問題等經濟因素也對大學生的消費形成了一定影響。文化因素。文化既是一種社會歷史,又是一種社會現象。它不可避免地會對大學生的消費產生影響,成為改變大學生消費行為的重要因素。在眾多的文化因素中,以下幾方面對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影響作用尤其重大。①傳統消費。傳統消費是人們在長期的消費生活中逐漸形成的行為.是社會傳統文化和價值觀念的特殊產物。受傳統消費習慣的影響,大學生在某些方面抑制自身的消費行為,在另一方面.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可能會趨於活躍。②流行消費。流行消費是社會生活水平常規行為模式的流行現象。由於它具有新潮、現代等特點,能讓大學生產生對流行消費趨勢的追求。③媒體輿論。媒體輿論的宣傳效應無疑是影響大學生消費行為的又一文化因素。它無可否認地對大學生的消費行為起著一定的導向作用,媒體輿論將大學生的注意力不斷指向新商品和新服務。

  三、問題的解決思路及辦法

  1、家庭、學校、社會多方引導

  (1)家長應從自身做起,改變不好的消費觀念。家庭教育在注重孩子德,智,體多方面培養的同時,也要重視對孩子消費觀的培養。另外,許多家長要摒棄那種和別人比氣派要面子的思想。家長們應該交給孩子一種樸素簡約優惠實用的消費理念,讓其逐漸養成自力更生、不鋪張浪費的好品質。

  (2)形成大學生良好消費風氣。良好校風是師德師風和學生學習、生活作風的有機組合。其中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是體現學生生活作風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費習慣得到培養和加強,就會對良好校風的塑造起促進作用,並形成校風助學風的良性迴圈。因此,應該把大學生良好消費心理和行為的培養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設計有關大學生健康消費理念的活動專題,並且持之以恆,以大學生良好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促進良好生活作風的形成,進而促進良好學風、校風的鞏固與發展。

  (3)社會不良消費風氣的影響是大學生不良消費習慣形成的根本。因此,社會應該逐漸調整整體消費結構。高消費這種導向錯誤的助長了學生之間的攀比風。另外,現今社會上流行著透的支的消費方式也應該逐步改變,從而引導大學生的消費習慣和方式趨於合理!

  2、在校大學生應提高自身意識

  (1)合理規劃自身消費構成,增強理財意識。要在社會的激烈競爭中站穩腳跟,學生們對自身的消費現狀需要有更理性的思考,在大學生活中就要注重養成健康的消費心理和良好的消費習慣。要強調“合理和適度”消費,提倡“量入為出”有計劃的消費。注意發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自覺抵制不良消費風氣影響。

  (2)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費。大學生沒有獨立的經濟來源,所以在消費的過程中要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要選擇適合大學生群體的消費標準,而不能因為攀比而一味追求名牌和高標準、高消費。要克服這種心理,大學生們就應樹立適應時代潮流的、正確的、科學的價值觀,逐漸確立正確的人生準則,給自己理性的定位。

  (3)貧困生應正視自身消費現狀,養成良好的消費心態。貧困生們作為大學生中一個特殊的群體,消費能力是相對落後的,但是他們的消費慾望並沒有衰減。所以,貧困生更要注重正視自身的實際情況。調查中一位貧困生說過這樣一句話:“在清掃校道時,我會對走過的每個人微笑,因為我知道,靠自己雙手掙的錢是最光榮的”。這是一種很好的心態,貧困生應積極地面對自身情況,按切身實際分配消費。

  (4)注重精神消費,養成健康習慣。對於尚未有固定經濟來源的大學生而言,精神消費不但能彌補物質生活上的不足,還能讓大學生有更深的精神內涵和更豐富的精神生活。所以,大學生應透過各種教育和文化活動,把娛樂和知識攝取結合進行,以陶冶性情,獲取知識。另外,要注意強調綠色消費,反對不利於保護生態環境的消費行為。

  四、調查總結

  透過對西南科技大學大學生消費狀況的調查,可以看出,當前大學生的基本生活消費總的來說是現實的、合理的,但也存在不少問題,這主要是由於家庭情況的不同和消費習慣的差異造成的。在大學生中培養獨立的理財能力、科學的價值觀和消費觀應是當務之急。

  大學四年,如金歲月,學習是主題。然而消費問題也非常重要。從表面上看消費是個人行為,但從更深層的意義上說,消費心理、消費意識,是一種精神文化現象。因此,在大學校園,應該積極倡導量力而行的理性化消費。因此,在大學校園,應該保持自強不息、艱苦奮鬥、克勤克儉的優良傳統,不應盲目攀比,恣意享樂,應該積極倡導量力而行的理性化消費。

  校園現象調查報告 篇12

  一、調研背景及目的

  校園文化是校園內一切行為和關係的總和,其核心就是文化。學校是專門培養人、教育人的地方,它不僅僅是一個教室,一個操場的概念,它是一種環境,也是一種氛圍,是一種需要長期培育,苦心經營的教育氛圍。它包括硬體建設的物的因素,包括教師、學生的人的因素,包括人與物、教師與學生等的相互關係等。校園文化所營造的育人氛圍無時無刻不在發揮著作用,它在潛移默化中發揮著環境育人的功能。校園文化則是一個學校發展的靈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學校形象、提高學校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校園文化建設對學生的人生觀產生著潛移默化的深遠影響,這種影響往往是任何課程所無法比擬的。

  二、目前我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現狀

  新民路小學是一所具有48年曆史的學校,多年來學校對校園文化建設一刻也沒有放鬆。歷屆領導班子都很重視校園文化建設,經過多年的建設和積澱,學校形成了 “為學生健康成長奠基、為教師持續發展鋪路”的辦學宗旨,本著“教師為本、班子為魂,德育首位、教學中心,依法治校、以情理校,質量立校、科研興校”的辦學思路,不斷深化教育教學管理,積極開展教育科研,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在辦學實踐過程中形成了“健體、養習、尚德、增智”的校訓,“準時、勤奮、誠信、文明”的校風,“團結、求實、自律、創新”的領導作風,“嚴謹、博學、精業、創新”的教風和“樂學、善思、自主、向上”的學風,“凝心聚力、奮發向上、敬業奉獻、追求卓越”已成為全校師生的共同精神。

  三、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校園文化建設規劃工作亟待加強

  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的一項戰略性任務,校園文化建設規劃應與學校的總體發展戰略緊密結合,以學校的辦學理念、辦學特色和發展目標為基礎,確立校園文化建設的基本方針和原則,前瞻性地提出校園文化建設的目標和任務,制定可操作的實施方案,並明確責任與分工,落實相應的工作機制。

  實際調研結果表明,我校對校園文化建設的規劃工作重視不夠,缺乏對校園文化建設的前瞻性和系統性研究,缺乏明確的總體建設目標和總體實施方案,沒有將校園文化建設工作充分納入到學校的總體發展規劃中,校園文化建設的各項任務統籌協調不夠,校園文化建設聽取廣大師生員工的意見建議還不充分。

  (二)以學校精神為核心的學校文化凝聚、培育與弘揚不夠

  校園文化的核心是學校共同的價值觀念、價值判斷、價值取向,也就是學校的辦學理念、教育理念和精神文化。辦學理念主要反映學校建一所什麼樣的學校和如何建設這樣的學校,培養什麼樣的人和如何培養這樣的人的認識、觀念和態度。我校正處於一個新的歷史發展時期,如何形成為全校師生員工共同認可的辦學指導思想、辦學理念與辦學定位,形成全校師生員工共同的價值追求,既是推進學校新時期發展戰略的重要任務,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 目前學校精神在學校的校風、教風、學風建設中彰顯不夠,體現學校精神、辦學理念的制度建設還不夠健全,精神文化在學校發展中的引領和激勵作用還沒有充分發揮。

  (三)教師與學生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尚未充分發揮

  校園文化是以教師、學生和管理服務人員為主體的人員在長期辦學過程中積澱和創造的。學校文化以教授學生知識為基礎,以育人活動為主要功能,這是學校文化區別於其他社會組織文化的一個根本特徵,由教師群體和學生群體之間的互動而形成和創制的文化構成了學校文化的主要內容,這就決定了教師與學生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教師對學生文化活動的深入指導和共同建設不夠,具有學校特色的師德師風建設還跟不上形勢發展的需要,優秀教師風範的引導、培育、宣傳不夠,教師在校園文化的傳播、示範、引領、感染等方面的作用尚未充分發揮。

  (四)學校文化特色不夠鮮明

  校園文化特色是影響學校成長與發展的重要因素,追求個性、鑄造品牌、彰顯特色是校園文化的內在要求,以特色求創新,以特色促發展,是一所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必由之路。

  目前學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特色不夠鮮明,主要表現在:學校的文化特色研究不夠、定位不明確,校園環境中缺乏反映學校歷史與傳統的元素,校園文化的移植和對接比較薄弱;校史校情研究不夠,導致學校文脈的傳承、宣傳不足;學校文化建設與學科文化的結合不夠,具有學校特色的學術文化活動培育不足,缺少具有鮮明特色的文化品牌和在區內有較大影響力與競爭力的文化專案;學校的形象識別系統尚未完全建立;學校文化建設和地域文化的結合也比較欠缺。

  (五)校園環境建設缺乏文化內涵的矛盾比較突出

  校園環境是校園物質文化最主要的內容,傳遞和表現著校園文化精神的內涵與韻律,是校園文化精神的物化形態。優秀的校園環境是自然美和人文美的有機結合,有發揮著催人奮進的激勵作用和潛移默化的感染、啟迪和薰陶的育人功能。目前學校校園環境建設中的主要問題是:由於校園佈局的調整和二期教學樓建設迫在眉睫,自然景觀還比較單薄,缺少體現校園文化特徵的文化景觀和文化氣息,校園視覺識別系統尚未按照校園文化特點完全建立,缺少文化意蘊,校園建築物內缺少人文內容和具有學校特色的文化表現。

  四、校園文化建設存在問題的成因分析

  校園文化建設是一項涉及學校整體發展戰略和各方面工作的系統工程,具有全域性性、複雜性、長期性和艱鉅性的特點。學校在推進校園文化建設的工作中所出現的問題與不足,有著多方面的主客觀原因,主要表現為:

  (一)校園文化問題研究不深入,思想認識不統一,科學的校園文化建設理念尚未真正確立

  我們對校園文化問題研究還不夠深入,對校園文化的內涵、特點、地位、作用以及發生發展規律認識還不深刻,科學的校園文化建設理念還沒有真正確立。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就不能真正做到將校園文化建設放在整體辦學方向和培養目標的大背景下來思考和實施,就難以真正把校園文化建設納入學校長遠規劃,從而導致了校園文化建設規劃工作較為薄弱,也使校園文化難以體現學校特色,難以鑄造特色文化、打造特色品牌。此外,校園文化建設也比較難以融入學校的中心工作,常常被當作宣傳、工會等群眾組織的事情,教師、學生的主體作用難以真正發揮,校園文化建設的合力不易形成,完善的工作機制的就難以真正建立起來。

  (二)過於注重外顯形式,忽視了文化本質

  校園物質文化是校園文化的物質載體,它是整個校園文化的外在標誌,其核心內涵是校園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因素。校園物質文化建設的目的應該是使它成為承擔精神文化的載體,建設物質文化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往往注重了建設物化的環境文化,對精神文化的引導和培育不足。這就給人以一種誤解,似乎校園文化就是學校的各種文化設施、開展的文化活動或學校形象設計等。實際上,學校文化的核心是觀念文化,其次是行為規範和行為方式層面,最表層的是學校文化的各種表現方式。學校的各種文化設施、文化活動和學校形象設計都是學校文化表層的表現方式。

  (三)文化創新精神不夠

  新的歷史條件下校園文化建設面臨著新情況、新問題和新挑戰,需要以創新的精神、創新的方法推進校園文化建設的新發展。學校文化建設工作中,我們的創新意識還不強,創新精神不夠,缺少對校園文化生活,特別是小學生文化生活新特點、新需求的深入研究和分析

  校園現象調查報告 篇13

  在大學校園裡,各種校園貸的廣告無處不見。收入有限卻充滿消費慾的大學生群體成了業內爭奪的陣地。目前行業正處在野蠻生長期。然而由於政府對網路貸款缺乏管理制度,監管力度不夠,校園貸存在著無經營許可、利息過高、涉嫌詐騙、洩露個人資訊等各種亂象。再加上學生的自制力不足,往往在購買慾的推動下欠下一筆又一筆貸款。我就這一問題,對在校大學生進行了一次關於校園貸的問卷調查,希望能瞭解在校大學生對校園貸的認識和看法。

  一、問卷的基本資訊

  調查目的:近年,校園貸導致大學生自殺事件頻發。本次調查希望可以給大學生們就校園貸款問題提出實質性的建議,並減少校園貸的悲劇事件。

  調查內容:主要分為大學生生活費來源和花費情況以及大學生對校園貸的瞭解和使用情況兩個部分。

  調查時間:12月6日11時—12月7日21時

  調查物件:在校大學生,其中主要為大二學生,佔48.3%,其次為大三學生,佔31.7%,大一、大四學生較少。大部分為山東大學生。

  調查方法:在騰訊問卷上發出問卷調查,並在網路上公開。鼓勵身邊的同學和其他學校的同學在QQ等軟體進行填寫。

  二、問卷的正文內容

  題目設計思路:首先,瞭解大學生的生活費來源和多少,再分析大學生生活費的花銷方向。瞭解大學生生活費短缺時,如何解決。並引入校園貸的相關問題,例如,聽說過的校園貸平臺、使用校園貸的途徑、風險、性質,最後瞭解大學生一旦超額消費後,無力償還校園貸的解決方法和看法。

  問卷發放和回收情況:一共有132訪問量,問卷回收量是60,平均完成時間為1分4秒。

  調查結果統計及分析:(問卷上部分問題未具體顯示)

  1、生活費來源情況

  家庭提供,49人,佔 81.7% 大部分的學生的生活費都是靠家庭提供,少部分人是勤工儉學和獎助學金。基本沒有人用校園貸款。

  2、生活費數量情況

  600——1000,32人,佔53.3% 1000——1500,14人,佔23.3% 生活費處於600-1000元的學生佔大部分,其次是1000-1500元。1500元以上的學生稍微比600元以下的多些,可見大學生的生活費還是相對較多的。

  3、生活費花費方向(多選)

  伙食,54人,佔90%

  書籍,22人,佔36.7%

  化妝品,22人,佔36.7%

  服飾,33人,佔55%

  聚餐、請同學吃飯,28人,佔46.7%

  娛樂(看電影、唱K、網咖等),33人,佔55%

  基本所有同學的生活費都會花在伙食上,而用在娛樂和服飾上的也過半。用在聚餐、化妝品和書籍上的也有很多。娛樂、服飾、化妝品以及聚餐上的花費價格較高,相信這也是大學生使用校園貸的原因之一。

  4、生活費短缺時解決方法

  向父母要,37人,佔61.7% 打工賺錢,19人,佔31.7% 大部分學生生活費短缺時都會再向家裡索要,有部分去打工賺錢,更少一部分會跟同學朋友借錢。基本沒有人用校園貸。

  5、是否使用過校園貸

  是,15人,佔25%

  否,45人,佔75% 有三分之一的大學生是使用過校園貸的。

  6、是否瞭解風險

  是,32人,佔53.3%

  否,28人,佔46.7% 瞭解與不瞭解風險的大學生比例差不多,說明還是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是不瞭解校園貸的風險的。

  7、超額消費後,無力償還的解決方式

  問家長要,42人,佔70%

  勤工儉學,24人,佔40%

  借新還舊,9人,佔15%

  逾期有錢再還,6人,佔10%

  大部分的學生都是會和家長索要來償還,也有學生會勤工儉學。但也有一部分會借新還舊、逾期。

  8、對校園貸使用的支援與否

  支援,5人,佔8.3%    不支援,27人,佔45%

  經濟允許的情況下支援,22人,佔36.7% 無所謂,6人,佔10%

  支援與不支援的觀點基本各佔一半,有極少部分覺得無所謂,與自己無關。

  由此可見,大學生生活費來源較單一,大部分來源於父母,且生活費不算高,只能維持基本的生活支出,不能任意消費。多數同學都聽說過校園貸,很大一部分同學不清楚校園貸的高風險,而且未使用過校園貸,也有一些同學使用過校園貸。還款基本還是靠父母,也有少數自己打工還款。我們身邊的大學生基本懂得理性貸款和消費,不會因為一時的衝動而消費,並且貸款基本不會超過自己的承擔範圍,往往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貸款費用,不會因為還不上貸款而出現極端事件。

  發現問題與解決方法:

  1、大學生每月的生活費基本都可以維持生活,但是維持不了持久的娛樂。大學生本人應該積極增強遠離校園貸的意識。作為在校學生來說,學習才是第一要務,其次就是就業,學生應該明確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少一些攀比,少一些對物質的需求,少一些享受。還應該學習理財,掌握好每月的開銷。

  2、大多數學生知道校園貸款,也有部分人使用,但是絕大部分都不知道校園貸的風險。學校應該普及校園貸風險知識,對於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的監護,學校無疑在學生在校期間負有主要責任。學校也應該多開設個人理財的課程,實時掌握學生的生活動態,避免學生跳入校園帶的圈套。

  三、問卷的總結

  本次調查旨在瞭解在校大學生對校園貸款的基本看法,並提出我們自己的想法和思路。不足的是:問卷回收量不多,在反映問題中難免有誤差。也有些問題。

  這次的問卷調查讓我收穫頗多,這是我第一次設計問卷。讓我自己也瞭解到了校園貸這種平臺,在實踐中開拓了視野。我們要在大學學到知識的同時,多接觸一些社會上實際的東西,而不能停留在自我的,純粹的理論中,儘可能拓展自己的知識面,為以後自己的邁向社會做好準備。

  校園現象調查報告 篇14

  為了深入瞭解我們周圍的環境問題,為我們周邊的改善環境進一份義務,我們班開展了一次集體的環保活動,活動主要在大羅山進行。透過這次活動現將調查報道如下:

  一、調查人員:潘少靜

  二、調查的時間和物件

  20XX年6月6日星期六上午,陽光明媚,天氣炎熱。我們班(會計0801班)集體對大羅山的環境進行了一次調查。在調查的過程中,我增長了不少見識,同時也發現了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

  三、調查的過程及發現

  這次環保調查以清理大羅山上的垃圾為主要方式。在調查的過程中,我收穫了許多,同時也發現了一些存在的問題:

  由於人們環保意識薄弱,隨地亂扔垃圾,所以在上山的途中各種生活垃圾隨處可見。在溪水邊,在草堆裡,你可以看見被丟棄的快餐盒、塑膠袋、酒瓶、泡沫……甚至是一些家禽家畜的屍體漂浮在水面上,這些都給原先美麗整潔的風景添上了不完美的瑕疵。人們在清潔了自身的同時,卻把汙垢留給了溪流,留給了大山,這是多麼不道德啊!我們彷彿聽見了它在悲哀地哭泣。

  四、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一)、調查過程中,我們看到溪流中和山路旁的垃圾是治理的最大的問題,這些垃圾主要包括一次性用品、塑膠袋等不可溶解物。所以我們希望有關部門加強這方面的管理。

  (二)、人民的環保意識不強。有關部門可以透過分發傳單到農戶、牆報宣傳、環保知識講座等方法來增強大家的環保意識,教育大家不要隨地亂扔垃圾,只有這樣,我們的環境才能喚回原來的生機,我們的家園才會更加美麗。

  (三)帶動人民一起來加入環保的隊伍,我相信只要有關部門能夠以身作則,人民群眾一定會為他們的家園盡一份力量。環境的汙染和破壞不是一個人造成的,保護環境也應該是全社會的行為。我們每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

  五、自身感悟

  我們就是社會的主人,改善地球環境,是我們這代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我們應該努力增強環保意識,節約資源。如果全地球人人破壞,天天破壞,地球就會變成垃圾場;如果全球人人環保,天天環保,就能創造一個美好的世界。讓我們攜起手行動起來,共同努力保護好地球——我們共同的家園。

  為此,建議從我們自己做起,從一點一滴小事做起,要做到:

  1、一水多用、節約用水。

  2、不亂扔垃圾及廢棄物,將垃圾放到指定的垃圾箱內。

  3、儘量不用、少用塑膠袋,要積極使用可再生利用的用品,減少白色汙染。

  4、儘量少用一次性用品。

  5、多學習和宣傳有關環保的法律,積極向環保部門舉報破壞環境的行為。

  6、增強環保意識,愛護大自然,瞭解大自然,保護大自然,和大自然交朋友。

  我們相信透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們的家園會變得越來越美好。

  我們相信,只要大家以身作則,都來爭做環保小公民,就一定能使我們所生存的環境更加美麗。

  校園現象調查報告 篇15

  引言

  大學校園火災,搶劫,校園交通安全等問題的多發,嚴重危害了大學學子的安全,大學校園安全問題也成為了全社會共同關注的熱點話題,大學校園安全事故的頻發也為大學校園生活蒙上了陰影。針對這些校園多發安全隱患,我們展開了此次校園安全調查,目的是為了找出事故多發原因,透過調查,分析,找出合理的解決方法,提供行之有效的建議意見!

  一、調查的基本情況

  (一).社會調查的目的.

  本次社會調查目的是為了分析大學校園安全事故多發原因,為保護大學校園安全提供有效建議。

  (二).調查時間:20xx.09.01-20xx.09.10

  (三)調查的地點、方式:

  調查地點為北京化工大學北方學院圖書館,調查方式為問卷調查,隨機調查。

  (四).調查內容及過程:調查內容為北京化工大學北方學院校園安

  全調查,在調查中,參與調查人數為50人,實際有效份數43人,其中女生21人,男生22人。

  二、調查中發現的問題

  在本次調查中,問卷發出50份,實際收回43份,其中女生21人,男生22人,透過對此次調查問卷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我們針對校園多發安全問題的研究,取得了以下認識。

  在調查中顯示,只有13.95%的同學十分清楚什麼是校園安全,67.44%的同學對什麼是校園安全一知半解,甚至有18.6%的同學對什麼是校園安全完全不清楚,因此,可以表示校園安全問題的亟待解決性!

  (一) 多發校園安全問題分析

  校園多發安全問題為,校園交通安全,校園火災,校園食品安全隱患,校園暴力,盜竊搶劫等安全問題,在問卷中,我們對多發的問題進行了一一調查與分析。

  1. 校園交通安全

  透過問卷瞭解同學出行方式,是否乘坐無營業執照的非法出租,黑三輪等不安全的交通方式,答案顯示46.51%的同學表示很少會乘坐,27.91%的同學表示從不乘坐,但依然有25.58%的同學表示願意乘坐,而且,校園交通事故曾經在學校中發生,顯然,校園交通安全問題,是我們校園存在的一個有待解決的安全問題。

  2. 校園火災

  透過對發生火災後學生的處理方式分析來顯示學生應對火災的能力,在調查中顯示,51.16%的同學表示,在遇緊急情況可能會選擇跳出樓外逃生,18.6%的同學表示可能會手足無措,資料結果顯示,有接近一半的同學在遭遇火災時可能會選擇錯誤的逃生方式,因此,加強對學生的火災逃生教育勢在必行。

  3. 校園食品安全

  校園食品安全主要了解學生對學校食堂衛生的滿意程度,透過調查顯示,30.23%的同學表示很滿意,41.86%表示一般,大部分的同學對食堂的衛生狀況給與了肯定,但也有27.91的同學表示不滿意,說明學校食堂的衛生狀況有時也會出現問題,但問題不大。

  4. 校園暴力

  透過在校園暴力發生時,同學的處理能力的調查,顯示同學們應對校園暴力的能力,資料結果顯示9.3%的同學會看熱鬧,39.53%的同學會當做沒看見,只有39.53%的同學表示會撥打校園110,,11.63的同學會上前勸架,採用合理,有道德方式的同學不是大多數,所以也有必要加強對學生校園暴力處理方式的教育。

  5. 盜竊搶劫

  學校發生盜竊搶劫主要原因有兩個,一個是學校管理問題,一個是學生的自我防範意識的問題。在調查問卷的10,17題,我們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在學校方面,大部分同學認為學校宿舍人員混亂時導致盜竊搶劫發生的主要原因,管理鬆懈,校園安全體制不健全是次要原因,防範意識薄弱是另一個大問題。透過對學生出門關閉門窗習慣來了解學生的防範意識,調查結果顯示,只有13.95的同學表示會隨時關閉,大部分同學的自身防範意識薄弱。

  (二) 校園安全教育

  校園存在安全問題與隱患,即是對應對系統,和安全教育的考驗,所以,瞭解這兩項也是問卷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在問卷11-16題進行了調查與分析。

  12題調查了學生對學校安全教育力度的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6.98%的同學表示很不到位,32.56%的同學表示不太到位,接近一半同學表示不滿意,且超過一半的同學表示沒有參加過類似消防演習的校園安全教育活動,所以,學校應加強學生的校園安全教育。

  瞭解了同學們接受校園安全教育的情況,為了改善同學們校園安全教育知識的短板,讓同學們更好的吸收校園安全知識,我們 透過問卷的14題,瞭解同學們更喜愛的教育方式,以達到更好的教育目的。透過調查結果顯示:觀看安全知識影片,微電影這種時下流行的方式,更受同學的歡迎,其次是傳統的宣傳單方式,再然後是廣播,講座等,因此,拍攝微電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三) 學校學生共同努力,改善校園安全

  在問卷的最後三個問題上,我們研究了,誰該為校園安全問題承擔更大的責任,以及學校,學生雙方可以做出的努力,改善意見。在調查結果中顯示,27.91%的同學認為學生責任更大,41.86的同學認為學校應承擔更多管理者的責任,30.23%的同學表示應共同努力。

  三、 解決問題的建議

  學校應在加強對學生的安全教育力度,使學生了解如何應對,校園安全問題上投入最大精力,其次應加強保全,按期檢查,防患未然。

  學生方面,同學們最應該積極發展自我,培養自己良好的素質, 為同學們提供幫助與服務,攜手應對安全問題,在保護好自己 的前提下,為其他同學也提供一份安全。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