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書信的進化史

我國書信的進化史

  我國書信的進化史

  書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在古時交通不便的時候,使得遠隔千山萬水的親友互通訊息,因此自古以來信就在人們的生活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什麼是信及信的寫法

  古代書信九種稱謂

  一般書信寫作格式及範文

  詩聖杜甫因安史之亂而身陷長安,寫下了“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的詩句,表明了書信的重要。

  由於書信使用的普通性,甚至出現了一種專門實用格式。另外書信也常常賦予生活以美的情趣。

  古樂府詩《飲馬長城窟行》寫道:“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上面詩中的尺素書就是指書信,原來 古人的'書信,常用白絹來寫,長約一尺左右,稱為“尺素”,所以書信又稱“尺素書”;詩中“鯉魚”是什麼呢?難道 古人寫信,真如詩中所云把“尺素書”放入魚肚之中嗎?不是,他們常常把寫成書信的白絹結成兩條成雙成對的鯉魚,以代替信封,既可避免信的內容顯露,也表示吉祥之意,更便於傳遞。

  在另一首古樂府詩可以證實 這一點:“尺素如殘雪,結成雙鯉魚,要知心中事,看取腹中書”。

  呵呵,“鯉魚”原來是書信的代稱。在唐朝劉禹錫詩書:“相思望淮水,雙鯉不應稀”就是這個意思。

  書信還被稱為“鴻雁”,是怎麼回事呢?這來自於 蘇武牧羊的故事。蘇武曾把書信縛在雁足之上帶回祖國,這就是人們所說的“鴻雁傳書”。所以,信又有了“鴻雁”的稱呼。

  後來,書信還被稱為“魚雁”,這來自於元朝詩人的詩句“波流雲散碧天空,魚雁沉沉信不通”。

  在紙發明之前,古人除了用絹、布寫信外,還把信寫在竹、木片上。因為竹片稱為“簡”,木片稱為“札”或“牘”,所以書信又稱“書簡”、“書札”、“書牘”、“簡札”、“簡牘”。“簡札”的長度和素絹一樣,都取一尺,因而書信亦稱:“尺牘”、“尺牒”、“尺書”。

  例如,白居易:“白日裡胥方到門,手持尺牒榜鄉村。”

  岑參詩:“相思難見面,時展尺書看。”

  紙發明以後,人們製作了一種小巧精美專門用來題詩和寫信的紙張————“箋”,並以此作為信的代稱。

  晏殊《蝶戀花》詞:“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中的“彩箋”、“尺素”,均指書信而言。

  此外,寄信要封起來,稱為“緘”,封套叫“函”,信又是裝在套子中然後封起來的,所以信與函又可通稱為信函。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