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中期研究報告

課題中期研究報告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報告不再是罕見的東西,報告中涉及到專業性術語要解釋清楚。寫起報告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課題中期研究報告,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主要進展

  根據課題研究計劃和實施步驟,課題組在程志堅的領導下,逐步開展利用網路及其資源促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研究,取得了顯著的階段性成果。

  1、前期研究工作準備充分

  為了獲得第一手研究資料,本課題組成員積極思考,為深入瞭解中學生使用網路的情況,進一步加強中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於20xx年6月做了一份相關的調查報告,對江蘇省新海高階中學、江陰市青陽中學、贛榆縣金橋雙語學校等三所學校(涵蓋了蘇南、蘇北,包括了城市和農村)的近千名學生和百餘名家長、教師進行了上網心理、上網習慣調查,並與部分同學對話交流。該次調查採取問卷調查與綜合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從蘇南和蘇北學生差異、農村和城市學生差異、學生和家長、學生和老師、網路資源、網路傳播、道德標準等方面入手,對利用網路促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情況進行了調查,並進行了綜合分析和系統研究,調查結果比較可信。

  2、學校校園網路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

  為確保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學校領導進一步改善學校軟硬體環境。目前,高速校園寬頻網執行正常,校園網站重新更新,後臺由動態資料庫支撐,使學校每一臺計算機在校園的每個位置都能連上因特網,學校的每一口教室安裝投影儀、電視機、展示臺。設定校園網文化平臺,不斷豐富校園網內容。充分利用網際網路開展一系列教育教學活動,其範疇包括課堂教學和課餘活動,內容包括教育資訊、課改動態、影片答疑、網路文化、網上聊天、上網諮詢、線上討論和網上家教等。當前,我校正逐步利用現有條件開展以上活動,確保了多數學生能享受到優質的網路教育。我們以網路技術為載體,指導一些學生設計並建立了自己的網站和網頁。豐富了網頁上有關學校的新聞資訊、圖片展覽等內容,我們還積極倡導各班創辦本班的網路專頁,使那些專注於網上聊天、打網路遊戲的學生將精力投入到本班網頁的製作之中。

  3、課題組成員教育水平和科研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

  課題開展至今,已經取得了相應的階段性成果。在研究的過程中,課題組透過交流、討論和總結經驗,形成了相當數量的相關論文:《利用網路資源促進中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程志堅,《名校》20xx年第五期)、《利用搜狐校友錄最佳化班級管理的實踐和感悟》(戴豔《連雲港電教》)、《網路背景下未成年人德育的策略研究》(王曉青,蘇州大學碩士專業學位論文)、《校園網的補充無線區域網》(陳偉《中小學電腦報》)、《利用網路資源啟用備課組功能》(張政《中學物理》、《不可忽視的教育》(姚志紅《班集體研究》)等12篇,透過相關的刊物,在更廣大的教育範疇內,交流經驗,進一步提高研究效應。

  4、網路對學生的負面影響減小,正面影響增強。學生正確利用網路的效率提高了

  按照研究計劃和步驟,20xx年4月20xx年xx月,主要工作是研發網路資源,建立網路平臺,扭轉網際網路對未成年人成長的消極影響。一方面,藉助網路,挖掘拓展德育資訊資源,開展重大節日、紀念日的主題教育,探索青少年學生主體教育的新模式。另一方面,設定校園網文化平臺,不斷豐富校園內容,遵循不同年齡青少年的特點和認知規律,積極開展一些有益於培養學生網路道德的活動;精心策劃健康有益的學生網上活動,開闢學生進行有益學習的網路新時空,透過網路活動推動學生網路道德素養的提升。同時,在研究中,透過開展新海高階中學綠色網路系列相關活動,如:微機老師開展講座、培訓內容的創作和編輯,開展我與網路徵文活動,開展拒絕暴力遊戲,拒進營業性網咖宣誓和簽名活動,開展家庭網路培訓工作等活動,使學生逐步改變上網習慣,端正態度,正確有效使用網路及其資源。充分發揮班主任和社群工作者指導作用,因勢利導,幫助未成年人樹立健康的上網意識,培養健康的網上人格,提高正確分辨、判斷和選擇資訊的能力;不斷最佳化網路德育隊伍,聘請精通網路技術和心理輔導的老師擔任網路輔導員,透過情感線上、網上聊天等形式,幫助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提升學生社會實踐的'內涵。

  5、家、校、社會的立體網路新環境初顯規模

  研究活動中,學校透過電視班會、家長會,給家長的一封信等形式,向學生和家長積極宣傳校園網路新天地與社會上經營性網咖的區別,轉變部分老師和家長對網路的偏見和看法,以形成共識和合力,共同引導學生走進網路世界。透過摸情況、定製度、抓管理、拓資源等一系列做法,初步形成校園網路天地的綠色運作框架。還在重要時間段派出學校老師、社群監督員協助有關部門,共同加強學校周邊地區網路文化環境的淨化工作。同時,學校配合公安、文化、教育等單位共同提出一系列導向性的措施,建立對社會上經營性網咖管理的快速反應機制。這為進一步在社群、家庭和學校中引導未成年人健康上網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6、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

  20xx年xx月至20xx年6月,研究的主要工作是建設青少年的網站,並以此促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佔領網上思想教育的陣地。在學校網站主頁上先開闢了德育天地板塊,在此基礎上,加快學校的德育網站建設步伐,透過學校相關德育教師在德育天地與德育網站中,與學生真誠交流,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積極昂揚向上的學習氛圍更加濃郁,上營業性網咖的人數明顯減少。

  二、存在問題

  1、學校的網站建設受到客觀條件的制約,在德育教育方面,缺少相應的專業人才,德育網站建設還不夠完善。今後將加大此方面的建設力度,吸引更多的人才和建設其他硬體設施,保證該項研究能更好地完成。

  2、學生在校期間利用網路資源時間有限,不能充分利用好網路資源,需進一步引導學生合理利用時間,合理利用網路資源。

  3、學生的網路語言發展迅速,變化多端,已經成為學生生活語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合理規範學生的網路語言,在前期的研究計劃中不夠突出,今後將進一步加強此方面的研究。

  4、學生節假日上網監管還缺乏有效的途徑,應重在引導,後一階段的研究應尋找更加有效的引導方法和途徑。

  三、重要變更

  由於工作關係和學校機構變更等原因,課題組成員又進行了新調整,名單如下:蔣捍、張靜、孫運利、錢寧、王曉青、趙開奇、蔣鋒、朱曼雯、張長松、管開兵、楊成峰、孫琦、張政、王永泳、張玲、王新霞、武興華、祁若華、楊紹崇。課題組在20xx至20xx年初共召開了8次課題研討會,總結和交流研究成果,並商討和確立下一步的課題研究方向及方法。課題負責人程志堅就如何落實研究計劃作總體相關部署。

  四、下一步計劃

  (1)20xx年7月至20xx年5月開展青少年網路道德教育,構建規範的網路倫理。加強青少年組織建設,消解虛擬組織對現實組織的衝擊。進一步積極尋找引導學生健康上網的有效途徑。由課題組全體成員參加。

  (2)20xx年6月至20xx年12月創新德育模式,形成德育新特點,注重學生網路語言的研究。由學校學生部協助研究。

  (3)20xx年1月至20xx年7月努力構建家、校、社會的立體網路新環境,邀請社群同志參與研究,吸納部分家長委員會成員參與研究。

  五、可預期成果

  (1)充分利用網路資源,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模式,使學校的德育教育與現代化程序接軌。

  (2)淨化網路環境,形成完善的校園德育網站。

  (3)積極引導學生健康上網,純潔網路語言,規範學生網路行為。

  (4)形成相當數量和質量的研究論文,透過交流和討論吸引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參與到改項研究中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