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範文(精選5篇)

中職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範文(精選5篇)

  當不太瞭解,又想弄清某一情況或事件時,我們通常要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調查的結果通常在調查報告上面呈現出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調查報告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職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範文(精選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中職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1

  一、調查目的

  職業教育與其它教育形式除了具有很多共性外,還有某些特點,例如:職業教育是集文化提高、職業技能訓練和素質教育為一體的教育形式;學生絕大多數尚處於青少年階段,心理上、身體上尚不成熟,且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社會;完成學業後面臨直接就業或繼續深造的選擇。

  所有的這些特點對學生今後的發展都會產生很深遠的影響。作為職業學校的學生,雖然沒有普通高中學生們的升學壓力,但他們也比同齡人更早地面臨著社會的挑戰與考驗。特殊的學習、特定的生活環境以及社會變革的影響,會使得他們在觀念上、心理上產生了一些有別於普通高中學生的新變化和新矛盾,給職教工作帶來了新的問題和思考。

  這次調查的目的就是掌握職業學校學生的心理狀況,使職業教育工作者做到有的放矢,為當地經濟建設培養更多更好的專業技術人才。

  二、調查方法

  1、問卷法。

  2、訪談法。

  三、調查時間

  20××年3月7日至20××年5月12日,共計67天。

  四、調查地點

  陽信縣職業中專。

  五、調查物件

  對陽信縣職業中專的全體學生(1900人)進行隨機抽樣調查,共發出調查問卷824份,回收820份,有效問卷800份(問卷附後)。

  六、調查結果與分析

  以上調查結果顯示,當前職業學校學生主要存在以下五種心態:

  1、既有升學的願望,又有升學、求職兩落空的擔心。

  隨著高校招生人數的增加,特別是高等職業院校開始從中等職業學校對口招取考生以來,許多一度對高考失去信心的學生,又萌生出升學的念頭。有40%的學生選擇職業中專的目的希望繼續升學,但又擔心自己成績差考不上大學;少數學生自信經過本人努力升學有望,卻又顧慮家窮無力負擔日後的讀書費用;一部分學生同時還擔心因準備升學而失去較好的求職機會,因而顯得有些憂心忡忡。57.6%的學生最大的困惑是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對畢業後找工作信心不足,認為自身素質差,社會輕視職業學校畢業生,難以戰勝他人的競爭。畢業班的學生在此方面的心理負擔尤其嚴重,他們希望社會和學校多提供一些就業資訊,老師多進行求職指導,以便出校門後儘早找到一份工作。

  2、有較高的理想和追求,但大多缺乏振奮精神。

  有近一半的學生認為:人的一生應該努力工作,在某一行業出類拔萃,為社會創造財富,能對國家有所貢獻的人生是最有意義的人生。雖然他們比高中生缺少深造的機會,但同樣渴望成才,期望將來能夠成名成家、出人頭地,幹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然而他們卻怕吃苦,怕困難,缺乏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有52%的學生對未來工作要求過高,如環境舒適、報酬高、自在等,有點不切實際;有部分學生甚至存在非現實的奢望和幻想,夢想不透過自己的努力和奮鬥便可“住洋樓、坐名車”。

  3、自我意識充分發展與社會適應性差相矛盾。

  職業學校學生處於十七八歲的年齡,自我意識發展較快,能認識到自己的社會角色和價值觀念,渴望早日獨立,走出校門參加社會建設,然而,面對著即將進入的錯綜複雜、變化萬千的世界,他們卻常覺茫然和無所適從,獨立處理社會生活中所發生的各種問題的能力比較低。有一部分學生為自己與他人的人際關係緊張而苦惱不安;許多學生渴望異性的友情,卻又不知道如何溝通和交流,女生尤甚。正如某位女同學所說:“我最怕離別和適應新環境,每想到要離開好友和同學,走到另一個新地方,我就憂傷煩悶。”他們渴望老師家長多傳授一些為人處世的知識和技巧,教會他們學會與別人打交道,幫助他們適應從學校向社會的過渡,建立挑戰社會的信心和勇氣。

  4、家長和老師的期望與學生本人實際水平有差距,從而造成心理的自卑及困擾。

  職業學校學生大部分是因中考競爭失敗而進入職校就讀的。由於原有知識基礎薄弱和學習能力差,在職業學校學習中,他們面對專業化的理論和技能更覺有心無力、困難重重,從而感到前途渺茫。相當多的學生認為進入職業學校讀書有自卑感,有負父母望子成龍的殷殷期望。而某些教師對學生的嘲諷輕視更是極大地挫傷了他們的積極性,加重了自卑感。此外,也有些學生自言對所學專業毫無興趣,純屬屈從於家長意見,讀書索然無味,厭學甚至常常逃學。所有的職業學校學生均呼籲老師多些愛心,家長多一點跟自己的溝通和交流。

  5、思想活躍,但明辨是非能力較差。

  職業學校學生升學壓力小,課程也較輕鬆,課外活動時間相對普通高中生寬俗,自由活動的空間相對較寬闊,故而接收的社會資訊比一般普通高中生多,獲得的知識更加紛繁複雜,思想更加活躍,但由於涉世不深,閱歷不廣,缺乏對社會資訊的辨析能力,以致優劣兼收,容易受到錯誤觀念思潮的影響,甚至思想混亂,導致行為出軌。例如,在藝術品位上,60%的職業學校學生傾向於欣賞港臺流行歌曲,崇拜歌星影星,女生最愛看港臺言情小說,男生則沉迷於武俠小說的刀光劍影。11%的職業學校學生沉湎於網路的虛擬世界而不能自拔。

  七、思考與對策

  針對職業學校學生現有的特殊心理,我建議有關教育工作者應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諄諄善誘,以獲得最佳教育效果。

  1、愛字當頭,鼓勵為主,激發學生自信自強的心態。

  職業學校學生正處於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可塑性很強,發展潛力很大。但是如果他們長期被自卑困擾,就會逐步喪失自信心和進取心,而動搖成才信念,阻礙其人生奮鬥;而且,背上自卑包袱的學生更易用灰色眼光看待人生,從而悲觀失望,甚至走上逃學、棄學、絕望輕生之路。因此,作為職業學校的教師,必須滿懷熱情地關心愛護學生,幫助他們重建自信心。教師要善於設身處地地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尊重學生的人格,不要輕易挖苦、諷刺和批評學生,要善於發現他們的“閃光點”,教育學生正確認識自身之不足,引導他們挖掘自己的長處和優勢。同時,要針對他們的特點,承認差別,分層次、有目的、有步驟地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為職業學校學生提供儘可能多的發揮特長和展示才華的機會,讓他們在實踐中感到自己是有出息的、是有所作為的,激發他們奮發向上和克服困難、挫折的勇氣和力量,自強不息。另一方面,教師要客觀地評價學生的成績,鼓勵他們正確對待失敗,在學習中耐心細緻地引導學生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側重專業的技術性和使用性教學,鍛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在實踐中培養他們的學科興趣,發展學科才能。

  2、強化競爭意識,開展就業指導。

  市場經濟的特點是優勝劣汰、適者生存、充滿競爭。職業學校學生要在社會中站住腳,就必須學會在競爭中生存。學校在新生入學伊始,就要強化他們的競爭觀念,讓他們認識到只有勇於競爭的人,才能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同時,教會學生競爭的方法,學會戰勝他人,學會排除競爭中的困難,敢於承擔競爭的壓力,樹立敢為天下先、勇奪桂冠的決心,為畢業後踏入社會奠定良好的競爭心理基礎。具體可在班級工作中,組織一些有競爭性質的活動,如學習競賽、勞動競賽、球類競賽、棋類競賽或模擬市場競爭等對學生進行訓練。此外,還要加強對畢業生的擇業求職指導。學校和教師要熱情主動地做好學生的參謀,尋找和提供多種職業資訊,給學生以多方面的支援和便利。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學會根據自己的愛好、意願和職業能力傾向,揚長避短,有目的地擇業,特別是多傳授一些求職技巧方面的知識。例如,進入工作單位前要進行調查研究,警惕上當受騙;學習職業道德和有關法律,學會用法律保護自己的權益;實習時要注意自身形象和自我推薦藝術等等,使學生形成充分的就業心理準備。

  3、學校、家庭、社會齊抓共管,防微杜漸。

  由於明辨是非水平低、自制能力較差,近年來職校學生違紀違法行為時有發生。教師、家長及社會應隨時注意他們的行為變化,及時防微杜漸,採取一系列預防措施,建立以學校為核心、以家庭為基礎、以社會為依託的多渠道、多功能教育和防護網路。首先,學校要最佳化育人環境,充分發揮教育主陣地作用,把德育活動和法制教育落到實處,透過課堂教學和組織課外活動讓學生分辨真善美和假惡醜,從而自覺抵制拜金主義和利己主義等腐朽思想的侵襲,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其次,要建立家校教育網路,取得家校教育的一致性。班主任要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幫助家長了解子女的學習生活狀況,客觀地對待子女的學習和思想問題,聯手形成育人合力,減少學生違紀違法的誘因,做到防患於未然。還有,學校要密切聯手街道、派出所、公檢法、共青團、教育等社會部門,積極創設社會全方位的最佳化育人環境,形成學生在校有人教、在家有人問、出門有人管、人人齊關心的一條龍教育防範網路。

  4、重視學生心理衛生保健,開展心理諮詢活動。

  職業學校學生心理矛盾和心理衝突比普通中學生更為頻繁,人際關係不和諧,易受挫、焦慮、自卑、環境適應性不良、攻擊性行為、青春期性意識的困惑等表現的心理障礙直接影響和妨礙其學業和生活,要保證學生身心健康地成長,職業學校應科學地組織心理衛生保健工作,加強心理輔導。開展心理諮詢活動是解決學生心理困擾的有效途徑,可以設立心理諮詢室或心理信箱,與得“心病”的學生磋商,交換意見,以提高其現有認識水平、思想修養水平,提高其容忍能力,逐漸幫助學生消除心理上的煩惱。要教會他們有關的心理知識,使其掌握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從根本上預防心理疾病的產生。

  中職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2

  近年來,我市繼續推進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力爭實現職業教育內涵發展水平和服務能力雙提升,畢業生就業質量大幅提高。目前,漢中市共有中等職業學校10所,在校生12000餘人,全市高中階段職普比例大約為1:4,20xx年我市中等職業學校共計畢業3340人,就業3265人,就業率達98%。

  一、就業總體情況:

  (一)就業人數和就業率

  20xx年,畢業學生數3340人,就業學生數3265人,就業率98%;直接就業人數1772人,直接就業率54%;對口就業學生數 2807人,對口就業率為86%。在就業學生中,進入各級所有制企事業單位的學生人數為1323人,佔畢業學生比例為40%;升入高一級學校人數為1493人,佔畢業學生比例為44%。

  (二)各產業就業分佈情況

  從事第一產業的畢業生數為23人,佔就業學生數的0.7%;從事第二產業的畢業生數為1182人,佔就業學生數的36%;從事第三產業的畢業生數為567人,佔就業學生數的17.4%。本地、異地和境外就業情況:在本省就業的畢業生數為304人,佔就業學生數的9%;到異地就業的畢業生數為1468人,佔就業學生數的45%。就業渠道情況:透過學校推薦就業的畢業生數為1230人,佔就業學生數的38%;透過中介介紹就業的畢業生數為221人,佔就業學生數的6.7%;其他渠道就業的畢業生數為321人,佔就業學生數的9.8%。

  (三)專業大類就業情況

  根據《中等職業學校專業目錄》劃分的19 個專業類別標準,我市畢業生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專業:

  醫藥衛生類:畢業生數709人,就業人數709人,對口就業人數638人,對口就業率90%

  資訊科技類:畢業生數708人,就業人數677人,對口就業人數530人,對口就業率78%;

  交通運輸類:畢業生數528人,就業人數515人,對口就業人數478人,對口就業率92%;

  加工製造類:畢業生數598人,就業人數581人,對口就業人數529人,對口就業率91%;

  教育類:畢業生數420人,就業人數420人,對口就業人數374人,對口就業率89%;

  從專業分類看,對口就業情況最好的專業是交通運輸類,對口就業率高達92%;其次是加工製造類,對口就業率為91%;資訊科技類對口就業率最低。從畢業生數量看,醫藥衛生類、資訊科技類和加工製造類專業畢業生人數最多,畢業生數最少的是文化藝術類專業。從就業學生數量看,醫藥衛生類專業畢業生就業人數最多,其次是資訊科技類,畢業生就業人數最少的是文化藝術類專業。

  二、就業質量基本情況

  1、簽訂就業合同情況

  20xx年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直接就業學生中,有1620人簽訂1—3年期限就業合同,佔直接就業學生91%;有557人簽訂1年期限就業合同,佔直接就業學生31%;有461人簽訂1-2年期限就業合同,佔直接就業學生26%;有602人簽訂3年期限就業合同,佔直接就業學生34%。簽訂3年及以內期限就業合同的人數所佔比重最大。

  2、畢業生就業起薪情況

  20xx年就業學生中28人起薪1001—1500元之間,佔直接就業學生比例1.5%;有176人起薪介於1501元和2000元(含)之間,佔直接就業學生10%;有256人起薪介於2001元和3000元(含)之間,佔直接就業學生14%;有1312人起薪高於3000元,佔直接就業學生74%。資料表明,起薪高於3000元以上人數所佔比重最大。

  3、畢業生享有勞動保險情況

  20xx年,直接就業學生中享有三險的人數為196人,佔直接就業學生比例為11%;享有五險的人數為161人,佔直接就業學生比例為9%;享有三險一金的人數為182人,佔直接就業學生比例為10%;享有五險一金的人數為1077人,佔直接就業學生比例為60%。資料表明,享有五險的學生佔比最多。

  三、畢業生獲得資格證書情況

  20xx年學校畢業生獲得職業資格證書的人數為1928人,佔畢業學生比例為53.6%。

  四、就業滿意度情況

  透過對20xx年就業學生3265人的調查瞭解,比較滿意、滿意和非常滿意的學生人數為1788人,佔調查人數的54.8%,無法評估1461人,不滿意為27人。

  五、存在的主要就業問題

  畢業生就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部分專業對口率低、工資待遇不高、工作不夠穩定等方面,具體列舉如下:

  1、專業對口率不高,學非所用的現象比較嚴重。中等職業教育主要培養從事生產一線操作或管理技術工作的人員,其就業的最大資本或優勢就是專業特長和動手操作能力。但從實際情況看,20xx屆畢業生中,資訊科技類和教育類專業的畢業生所從事的崗位與自己所學的專業不對口基本不對口,即使對口,在工資待遇及福利方面也較為低下,有的也只是臨時工。

  2、本地就業學生工資待遇低,只有極少數學生迫於家庭或其他原因選擇本地就業。大多數學生選擇經濟發達地區(我市所選擇的企業一般集中在長三角一帶)就業。

  3、工作穩定性較差。一些就業學生尚未滿試用期就換了單位,很大一部分就業學生在初次就業企業工作時間不足一年,有的就業學生甚至一年內換了幾個就業單位,頻繁跳槽。很多畢業生做的工作與農民工做的工作並無二異,技術含量低,以簡單的體力勞動為主。

  六、主要原因分析

  造成畢業生就業質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有來自社會環境、政策措施、學校培養和家庭個人等方面的因素。

  1、社會環境方面的原因。目前社會上鄙視職業教育、重視高學歷文憑、輕視技術勞動的現象仍比較嚴重。企業普遍勞動強度大、工作時間長,加之中職學生就業年齡相對較小,吃苦耐勞精神差,導致學生就業不穩定,直接影響到畢業生的就業質量。

  2、學校在培養方面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學校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欠缺指導。學生畢業了不知道自己該幹啥,把掙錢多少做為謀求職業的唯一標準。學校教育與市場對人才的實際需求存在一定的脫節,學校的課程設定還難以跟上社會對人才要求的新變化,學校教育教學中技能教育質量不高。為了給每個學生設計適合其自身條件的職業生涯,作為班主任、職業指導教師,應幫助學生設計合適的職業目標,開展職業生涯設計諮詢活動,穩定其就業的選擇。

  另一方面學生適應能力培養不足。學生剛剛離校,大多思想都比較單純,對如何應對複雜、突變的事物缺少必要的思想準備,加之學生知識面窄、技能不過硬、心理承受能力差、競爭意識淡薄、人際關係緊張等,部分學生無法適應全新的工作、生活,而學校對學生綜合素質和適應能力及意識的培養和提高學生生存適應的能力教育有所不足。

  3、家庭或學生自身方面的原因。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許多家長和學生自身看不起職業教育或所從事的技術工作。選擇職校本為無奈之舉,中職學生入學時對專業和職業並不會有較多的考慮,他們的專業有許多是由老師或家長代為包辦的,造成學生對專業缺乏興趣,也不關心自己的就業前景。以至於即使在職業班學習了,學生自身也沒有強烈地意識要學好一技之長,反而相當挑剔,怕苦怕累,實踐環節中不願主動去動手操作學習。

  中職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3

  一、調查的目的

  學生身心是否健康發展,關係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發展。我們調查中職學生參與休閒體育狀況,是為尋求有效手段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使中職體育真正為學生個性化發展服務。

  二、研究物件與方法

  (一)研究物件

  本文以大連市輕工業學校不同年級、不同專業500名在校學生及有代表性的15所大連市中等職業學校的體育老師為研究物件,進行問卷調查,學生問卷回收率100%,有效率99%。教師問卷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二)研究方法

  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

  三、調查結果的研究和分析

  (一)中職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時間、地點、次數及滿意度調查分析

  在調查中,學生每次運動的時間在20分鐘以下的佔總人數的24%,在20~40分鐘的佔總人數的37%,在40~60分鐘的佔總人數的22%,1小時以上的佔總人數的17%。調查學生主要運動場所時,選擇在學校的佔總人數的57%;在公園、廣場的佔28%,在其他場所的佔15%。在每週練習次數調查中,僅在體育課堂活動的佔48%,課後能練習1~2次的佔29%,3~5次的佔14%,5次以上的佔9%。在對自己參與休閒運動滿意度的調查中,表達非常滿意的佔17%,滿意的佔27%,一般的佔47%,不滿意的佔9%。

  綜上調查表明: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參加運動的場所主要是在學校體育課堂上。從他們的每次運動時間來看,發現學生課餘時間鍛鍊存在明顯不足,近一半的學生對自己目前的運動狀態滿意度不夠。那麼,如何改善和合理利用學校有效的體育資源,為學生提供優質的運動場所,如何豐富體育教學內容,吸引學生積極參與休閒體育鍛煉,成為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中職生最想參與的休閒體育運動的調查分析

  調查中我們列出16個休閒單項:選羽毛球比例高一點,佔35%;選足球和籃球比例差不太多,分別佔23%和28%;選檯球比例佔19%;選游泳和乒乓球比例基本相當,分別佔了11%和10%。選其餘專案的比例都在10%以下。在其他專案中,比例佔到2%。

  調查結果分析:在選項中排序在前5位的專案依次是:男生:籃球、足球、羽毛球、檯球、乒乓球;女生:羽毛球、游泳、健美操、登山、郊遊。男生更多的選擇對抗性強、活動量大的專案,女生則選一些肢體碰撞不多的專案。這反映了男、女生在體育需求上的差異。另外,學生的興趣、愛好更加廣泛,個性化需求增加,除我們羅列的專案外,學生還選擇了擊劍、壁球和打靶等專案。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關注學生個性化體育需求。

  (三)影響中職生參加休閒運動的因素調查分析

  在調查中,學生參加休閒運動受學校場地裝置因素影響的佔受測人數的32%;受鍛鍊時間影響的佔29%;受個人身體原因影響的佔30%;受季節天氣影響的佔29%;受專案娛樂性與否影響的佔24%;受經濟因素影響的佔18%;受是否有專業指導影響的佔15%;受學業、家庭、夥伴陪伴等影響的分別在5%~6%。

  在制約休閒運動開展的因素調查中,15所學校中,選擇因為場地、器材及天氣原因的有14所學校,佔調查總數的93%;因為師資力量不足原因的有11所學校,佔調查總數的73%;因為學校支援度不夠的有9所學校,佔調查總數的60%;因為學生比較懶惰原因的有5所學校,佔調查總數的33%。

  結果表明:學生參加休閒運動客觀影響因素主要來自學校場地裝置的不足、季節天氣的影響、體育專案本身缺乏娛樂性、體育師資力量不足及學校支援力度等。

  四、建議

  (一)轉變觀念,提高認識

  根據本校的具體情況,投入必要人力、物力及財力,加強場地器材建設,充分發揮體育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大力開展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形成良好的體育傳統風氣。

  (二)構建休閒體育活動的有效途徑

  為了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要求,我們要利用學校現有的資源,開設第二課堂、單項體育社團、組織多樣教學賽等有效途徑,形成良好的運動氛圍,加強休閒體育的學習和建設。

  (三)教材內容的選擇靈活多樣

  調查顯示,學生體育需求多樣化。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與時俱進、推陳出新”,靈活選擇適合學生髮展的多樣化教材,切實提高學生對運動的喜愛,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運動中。

  (四)提高體育教師的業務能力水平

  休閒體育的多樣化,對教師的業務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體育教師必須透過不斷學習,擴大知識面,才能適應發展需要。

  中職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4

  隨著城市經濟建設的深入和產業升級的需求,目前,我市已經形成了礦山機械、煤化工、玻纖等支柱產業叢集和造紙、中成藥及生物醫藥、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叢集。機械加工、機電技術、化工技術等專業畢業生出現了供不應求的現象,我市從一定程度上出現了工業企業用工難,高層次“技工荒”的問題。

  近年來,我市加快推進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和內涵建設,著力加強職業學校與企業的合作,推進職業學校人才培養的校企對接,實現校企雙贏,從而為我市經濟發展提供更多高素質、技能型人才。自2006年以來,全市各級各類職業學校累計向社會輸送畢業生10多萬人,全市中職學校學生就業率保持在95%以上。隨著農村培訓學校和職業培訓的發展,每年培訓農村勞動力近1萬名,近5萬農村勞動力透過培訓轉移到城市就業。

  從數量上來看,我市職業學校向企業輸送了大量的人才,有效的緩解了企業的“用工難、技工荒”問題,但另一方面,高素質強技能的畢業生卻少之又少,部分崗位工種面臨供不應求、企業互相挖角的問題,有不少工種甚至是無工可招。在職業學校畢業生方面,與高就業率相對應的是低質量就業,職業院校畢業生的工作崗位、收入都不能滿足

  家長和學生的要求。為此我們就以上問題開展了有針對性的調研工作。

  一、中職畢業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

  近幾年,在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的情況下,中等職業學校針對企業生產一線培養的有技能“藍領”成為就業新寵,畢業生的一次性就業率早已突破95%。 統計顯示,畢業生的就業去向是:到各種所有制企事業單位就業的畢業生佔就業學生數的75%;從事個體經營的畢業生佔就業學生數的10%;升入各類高一級學校的畢業生佔學生數的5%。 從事第一產業的畢業生數不足5%;從事第二產業的畢業生佔就業學生數的40%;從事第三產業的畢業生佔就業學生數的55%。在本省(區、市)就業的畢業生佔就業學生數的70%;到異地就業的畢業生佔就業學生數的303%。透過學校推薦就業的畢業生佔就業學生數的85%;其他渠道就業的畢業生佔就業學生數的15%。 加工製造類專業就業情況最好,為97.55%,其次是土木水利工程類、商貿與旅遊類、交通運輸類,資訊科技類專業,就業率也達到95%以上。中職畢業生平均月薪水平為2386.1元,月收入在2000元以內的佔30%,月薪在2000至3000元的畢業生約60%。畢業生就業對口就業率不高,不到30%。大多數中職畢業生目前均未與用人單位簽訂正式勞動合同。中職畢業生對首次就業單位的忠誠度較差,就業穩定性不高。

  二、近幾年中職教育的積極變化

  一是國家政策的支援,20xx年8月6日我國政府給予中職院校學生每人每年補助1500元,三年制的補兩年;從20xx年秋季學期起,對中等職業學校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涉農專業學生免學費。我市市自20xx年起實行中等職業教育全免費。

  二是中等職業學校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努力加強職業指導工作。首先學校努力轉變辦學的指導思想,堅持以就業為導向,面向社會、面向市場辦學,適應市場和社會需要,大力發展面向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的專業,努力突出職業教育的特色。其次學校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更新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內容,改善教學方法,突出能力培養。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培養模式。改變以學校和課堂為中心的傳統人才培養模式,推進產教結合和校企合作,積極開展“訂單式”培養。第三重視和加強職業指導、創業教育和就業服務。

  三是中職生自身的素質高,在就業方面,中專生有優勢,動手能力強,工作要求不高,紮實肯幹。“雙證書”制度使得畢業生能迅速適應用人單位工作需要。再加上中職學校面對市場辦學,而努力實現辦學模式靈活多樣化、培養學生一專多能的素質,為學生畢業後實現多渠道就業提供幫助。

  四是社會發展對技術人才的需求大,現代化製造業急需技術工人,當前我國工業化已經進入新階段,現代製造業的發展需要大批技術工人。

  五是家長觀念更加務實,一些學生選擇中職是抱著“就業一人、脫貧一家”的`想法,越來越多的學生和家長願意選擇就讀職業學校,讀中職學一技之長做有基礎的實用型人才。

  三、中職生就業意向心理分析

  就業是每個人認知社會的第一站,也是將所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必經之路。現在的中職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剛從學校裡出來,自我意識較強,有的學生受社會環境的影響,自控能力較差,在這樣的環境下造就了他們倔強、孤僻的性格和為人處事能力的欠缺。對就業沒有深刻的認識,所以在就業中出現了很多問題,隨著資訊科技的日新月異,產業結構逐漸向高知識含量,高新技術調整,企業單位對員工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再加上連年遞增的大專院校畢業生和下崗職工的再就業等因素影響,中職畢業生就業面臨著許多困難。

  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就業市場,目前的中職生對就業是怎樣看的呢?

  1、大多數畢業生已意識到當前就業形勢的嚴峻,在擇業時主要從今後發展和工作的穩定程度思考,不再將福利待遇,工作地點等作為主要考慮因素,有相當一部分同學有了先就業後擇業的思想準備,也就是先找個單位鍛鍊一下自己,等能力有所提高了再選擇比較好的單位。

  2、多數畢業生認識到只有強化專業技能,逐漸提高綜合能力,才能在人才競爭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崗位,同時已感到知識,學歷等方面的不足,並有繼續學習的願望,部分已參加工作的學生透過電大,自考及成人高考等多種形式進行深造。

  3、對多種經營體制並存的狀況還缺乏客觀的認識,大部分同學仍熱衷於國有大中型企業;在選擇工作崗位時,偏向於條件優越的企事

  中職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5

  一、學習狀況特點調查結果與分析

  1、大多數人學習目的不明確,但學習態度有待端正

  就這一段時間的觀察而言,大部分學生都不明確學習的目的,他們非常明白中職生和普高生之間的區別,清楚地知道自己要透過這2兩年時間的學習,掌握一定的專業技能,為以後找工作和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打下基礎。不過其中仍有大部分人只是在混時間,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抱著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心態,亟需調整。在學習態度方面,就不盡如人意了。因此,他們的學習態度有待端正。

  據瞭解得知,進入職中後很多人認為文化課可學可不學,反正學了又不一定會考,就算考差了也不會咋樣,對專業技能沒有什麼影響,而且學起來很麻煩,語文還好,尤其是數學和英語,很多人反感,覺得學來沒用。其中討厭專業課的也大有人在,這一部分人是因為討厭自己所學的專業,從而討厭自己的專業課。

  2、上課狀態差,作業大多抄襲

  第一次走進中職課堂,接手三個班級的《建築製圖與識圖》課,感覺非常新奇,而剛從初中進入職中的學生也對新的學習環境充滿了好奇心,大部分學生都保持著初中的良好學習習慣,上課很認真,在老師的要求下大家都還認真做著筆記,上課時間一長新鮮感過去之後,許多人開始發現初中和職中有著很大的區別,老師不再那麼嚴厲,對紀律要求也不是很高。於是大多數學生的惰性就增加了,新鮮感一過去,上課聽講的人也不是很多了,把頭埋著的人越來越多了,到後來甚至出現了少部分睡覺、聊天、玩手機等令老師深惡痛絕的壞習慣。

  中職學生的作業一般很少,和普高生比實在不在同一層次。可就是這極少極少的作業也沒有幾個人認真完成,有老師曾開玩笑說,批改中職學生的作業特別容易,就只有幾個版本。意思就是說,一般一個班就只有那麼一少部分人是認真做了作業的,其他人都是抄襲他人的勞動成果。更有甚者,直接不做,不交作業。

  3、基本不復習,考試多作弊

  臨近考試,提前出好試卷之後,害怕學生們都考不好,於是老師就在靠時間之前給他們留出了充分的複習時間,更是為他們劃出了考試的重點,就差把原題透露給他們了。可在複習階段依然有少部分人我行我素,該玩就玩,書都不動一下,一副無所謂的心態。

  到了考試階段,更是令人大跌眼鏡,作弊現象之普遍,作弊手段之豐富,作弊技巧或粗劣或高超,明目張膽。

  二、環境影響

  千古佳話“孟母三遷”的故事至今還耳熟能詳,講的是孟母為了給孟子營造好的學習環境,三次擇鄰而居。說明環境對個人的成長與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環境,它能塑造一個人的性格,培養一個人的德性,左右一個人的命運與前途。中職學生的學習情況如此堪憂,這與他們所處的社會、家庭、學校的環境是分不開的。

  1、 社會環境的影響

  沒有任何一個人能脫離社會而獨立存在,社會屬性才是人的本質屬性。社會環境對人的影響也是巨大的,它直接影響著個人的行為和意識。好的社會環境必然有利於個人的成長與發展,差的社會環境就會起反作用。自中職生學生身份確定的那一刻起,社會便開始帶著有色眼鏡看待他們,就如文章開頭所說,大多數人都認為他們素質低下、不學無術、學習狀況堪憂。社會對中考、高考之類的關注尤為密切,每到中考高考階段,這些準畢業生儼然成為了社會的焦點,得到了社會莫大的重視和關注,可是相反的,中職生何時得到過這種重視,恐怕是當中職生的負面新聞頂上頭條之後,社會才會把它的目光稍稍轉移,進而討論一番,鄙視一番。然後議論紛紛說:這現在的中職生怎麼都這樣啊!在這種不公正的看法下,他們就會產生自卑的心裡,總會感覺比同齡普高生低了一頭,越自卑,越不被重視,就越想引起社會的重視,可是卻起到了反作用。如此這般,惡性迴圈,使得人們認為中職生越來越差。正是社會對中職生的冷漠和蔑視,才造就瞭如今中職生素質較低,不好管教的現狀,嚴重阻礙了中職教育的發展與中職學生的身心健康。

  2、 家庭環境的影響

  家庭是我們每個人生活的第一個環境,父母是我們每個人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導子女學習基本生活技能、社會規範、生活目標,而且在形成人格特徵、對社會適應的動力特徵等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影響。所以,家庭影響著孩子做人、做事和學習各個方面的習慣養成,具有難以磨滅的銘刻性。進入中職學校學習的學生一般學習較差,在學習方面與父母矛盾較大,有些家長的心裡認為:進入職中,基本上在學習這一塊就可以放棄了。更由於職業技術學院大多為住校生,他們離家較遠。家長就更是鬆懈了對孩子學習的教育,離開了家長的教育,學生缺少約束,自我約束力又差,自然會養成諸多不良習慣。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狀況也就會一日不如一日,越來越差。

  3、 學校環境的影響

  有一個怪現象一直存在著,雖然屢經整頓但是成效不大,那就是學校周圍必多網咖,尤其是在職業院校和大學周圍。我們不難想象,他們進網咖都是去幹嘛,反正不會是學習。大家都知道學生的錢好賺,於是有很多不良商販把貪婪的目光投向了十六七歲孩子們的身上。十六七歲本就是自我約束力較差的時候,當然經不起引誘,加上有的學校疏於管束,學生們都把心思放到其他東西上面去了,學習狀況能好到哪裡去。

  在學校,對學生學習習慣養成影響最大的主要是老師,但現存中職院校裡面不乏一些學歷低,治學不嚴的老師,在他們的潛意識裡,認為中職學生不好教,不好管,於是便得過且過,放任自流。最後導致學風、班風、校風,風風不正。這就更是加深了老師們的不滿,更加認為中職生不好管,不好教,進一步形成惡性迴圈。其實,如果在一開始就能嚴正班風,促成優良學風,對學生的不良作風進行調整,就不會有後面的結果。

  三、學生自身因素

  學習環境固然重要,但是處在相同的班級裡為何有的同學學習好,有的同學學習卻差得沒個底呢?這是因為學習還要受到學生自身因素的影響。

  1、學生厭學心理的影響

  有部分學生正是在厭學心理的影響下才選擇中職學校的,他們討厭學習,厭惡學習,一上課、一看書就頭疼。於是他們早就想脫離學校,進入社會,參加工作。可是父母又逼著讀書,拗不過父母,再加上自己年齡小,沒有一技之長。沒辦法的情況下,發現就讀中職學校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最好辦法。在這種心理驅使下,如果沒有好的外部環境和強力外力作用使其內心發生改變,這一部分學生在學習上很難呈現出良好的狀態。

  2、學生自身其他因素的影響

  依賴心理:在小學到初中的課堂上,大部分情況都是老師講,學生聽,雖說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但在中國應試教育體制下,這種主體地位體現得並不十分明顯。部分學生一直是在被動、灌輸的情況下學習,對老師的依賴性極大,進入職中後,學習環境的突然改變必使學生難以接受,在自我約束力佔據主要地位後,長期養成的依賴性無法發揮作用,使之不知所措。

  叛逆心理:逆反心理,作為一種心理現象是普遍存在的而十六七歲正是青少年叛逆心理最強的一段時間。他們總覺得父母老師不理解他們,把他們當成是小孩子看待,往往喜歡和父母老師對著幹,你讓他往東,他偏要往西。在課堂上,老師總是千叮嚀萬囑咐,要他們好好學習,可他們偏偏覺得老師不是在唸經就是在說廢話。對待老師布臵的作業也就跟著隨便應付。

  學習習慣差: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習慣。”落實素質教育,必須重視養成教育。養成教育,不僅僅是德育範疇的內容,而且也包含著智育、體育諸方面的內容一個人如果掌握了按計劃學習的好習慣對於將來升學或就業以後的學習和工作都是非常有益的,尤其是在重視終身教育的現代社會里,為提高文化水平每天擠出一定時間來學習十分重要。可就是因為有部分學生在小學初中階段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導致即使到了中專這個新的階段想重振旗鼓也因找不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而無計可施。

  四、 改善中職學生學習狀況對策探究

  鑑於中職生學習方面的種種惡習,筆者在擔任達州市鐵路中學《職業生涯規劃》任課老師時,以授課學生為物件,就改善中職學生學習狀況做了初步探索。

  1、改善外部環境

  如前文所說,環境對人起著重要的作用。好的學習環境不僅有利於學生的學習,也會給個人發展帶來莫大的好處。所以,改善中職生學生學習狀況應由改善外部環境做起。

  2、充分發揮家長的作用

  許多家長在家庭教育這一塊是薄弱甚至是缺失的,部分家長因學生不好管,想放棄才把他們送到了中職學校,並且有的人也對職業教育有著偏見。但是教育只靠學校一定不行,必須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充分結合起來才能發揮巨大作用。首先,利用家長會的形式,透過大量中職學生成才的案例,消除家長的偏見。介紹一些家長渴望知道的孩子們所學的課程結構和將來要從事的工作領域的職業崗位,使其瞭解所學專業特點和重點學科。告訴他們,同時也就是告訴學生,中職學生也能成才。其次,和家長達成共識,讓家長密切配合老師工作,分享一些成功的教育方法,讓家長多抽出一些時間來陪陪孩子,多關心孩子。最後再根據不同情況進行反饋和糾錯,最終達到改善學習狀況的目的。

  3、學校環境的改善

  嚴肅校風、整頓班風、營造學風是必須的。從嚴治校,嚴厲打擊學校的歪風邪氣。上課時間封校,讓學生遠離網咖等是非之地;作息時間安排值周老師查寢。打擊校內早戀,抽菸、酗酒、打架鬥毆等不良行為。

  班主任主抓班風,為良好學風的形成提供環境支援,科任老師主抓學風,從嚴治學。 制度緊跟:獎、助學金和學習成績掛鉤,教師考核和學生工作緊密相連,明確按照校紀校規辦事,獎罰分明。

  五、做好學生工作

  1、心理層面

  多鼓勵學生,反覆強調中職生也能成才,高等院校學生不一定就比中職學生強,高等院校學生和中職院校學生各有優缺點,相互補充,為社會大家庭貢獻自己的力量,社會只有分工的不同,並沒有職業的貴賤,從而打消學生的自卑心理;培養學生孝心以及對他人尊重禮儀,以感恩之心教化學生,使其明白父母生養之恩、老師教育之恩,並將這感恩之心轉化為學習的動力;培養學習動機,職業院校中不乏學習動機不明,抱著無所謂的態度渾天過日的學生,充分發揮理想的作用,幫助學生找準自己的位臵,樹立遠大的理想,然後轉化為實際行動。

  2、學習習慣層面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告訴我們教授學生知識不如教授學生學習知識的方法,而屬於自己的良好的學習方法需要在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之後才能找到,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素質的基本要素,是學生學會學習的具體體現,也是學生學習成功的重要保證。中職學生的學習習慣差主要表現在學習目的不明確、不會合理安排學習實踐、學習缺乏。

  主動性、獨立思考能力差等幾個方面。那麼我們可以對症下藥,首先,指導學生樹立學習目標,並且按照自己鎖定的學習目標去一步一步完成;其次幫助學生科學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做到有條不紊;然後培養學生 的學習主動性,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接著,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養成質疑精神。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