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小課題研究報告

科學小課題研究報告

  在現在社會,報告使用的次數愈發增長,不同的報告內容同樣也是不同的。一聽到寫報告馬上頭昏腦漲?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小課題研究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學小課題研究報告1

  一、問題的提出

  “事實學習”課型是自然學科的重要基礎課。其教學的中心內容是指導學生認識自然的事實,包括認識事物的名稱、個體的顯著特徵、認識事物和現象變化的結果、過程。其典型課例有《生活中的靜電現象》、《空氣》、《岩石》、《銅、鐵、鋁》等。在“事實學習”課型中,包含許多基本的科學知識,強調對事物描述的準確、對事物性質的理解、對特徵或變化結果的認識。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過分看重學生是否掌握了全部的知識,是否記住了事物的特徵或變化的結果,而忽視調查、觀察、設計、實驗、收集資料、探討等活動。教師也往往容易滿足於學生規規矩矩地學,老老實實地記、聽,以致相當多的學生對自然學科不感興趣,甚至厭惡。要改變這種現狀,就必須改變聽、讀、學、記的教學方法,改變以知識為重點的教學,運用探究的方法實施“事實學習”課型的學習。

  二、探究為中心實施“事實學習”課型教學的理論依據

  (一)探究教學能有效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動機是多種多樣的,但主要受學習的目的性、學習的成就感、學習中的交往和認識興趣四個因素的影響。其中,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最主要的內部動力。依據起因不同,興趣可以分為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因此,堅持興趣在教學中的作用,就要求自然教學中加強動手“做”科學和體驗探究過程,強調運用探究為中心的方法進行科學教育。

  (二)探究教學有充分的理論研究基礎

  “事實學習”課型教學中,認識的物體和現象都緊密聯絡著學生周圍的生活。例如青蛙、水、空氣、銅、鐵、鋁、螞蟻、根、葉、四季的的特徵等事物和現象,學生經常接觸到而且十分感興趣。因此,要將這些興趣穩固下來,成為學生深入研究科學的內驅力,就必須透過以探究為中心,實施“事實學習”課型的教學。

  三、以探究為中心實施“事實學習”課型教學的教學目標

  以探究為中心實施“事實學習”課型教學的教學目標框架是以自然事實和現象的知識為載體,以探究過程的操作和體驗為途徑,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素養。

  1.讓學生充分體驗對自然事實探究的過程和樂趣,形成對科學探究的強烈興趣和好學求知的慾望,形成認真細緻、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培養勇於探究、不斷創新的精神,形成科學的世界觀。

  2.培養學生具有對簡單的自然事物和現象進行分析、綜合的能力,初步具有科學探究的能力,瞭解探究的基本程式和方法;

  3.認識自然事實的形態、構造、性質、變化。

  四、教學策略

  (一)精心選擇教學材料的策略

  材料是探究的基礎,要設計以探究為中心的教學過程,首先必須精心選擇、準備有結構的材料。所謂材料的結構性是指材料與所要進行的探究活動有密切的聯絡,學生透過對材料的擺弄能揭示自然事實的性質和特徵,體現探究過程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例如《電磁鐵(一)》的教學,一位教師選用三套不同的製作電磁鐵線圈的材料:

  ①用較細的漆包線(沿海版自然教材配套實驗材料);

  ②使用直徑0.6毫米的裸銅線;

  ③使用帶絕緣塑膠的電話線。教師把三套材料分別用於三個班的教學,其結果是:使用①②套材料,學生製作電磁鐵的時間佔用約20分鐘,探究其性質的時間卻只有短短的幾分鐘,而且製作的電磁鐵效果也不理想。使用第三套材料製作線圈,僅花不到5分鐘的時間,留給學生用於探究其性質的時間充裕,探究的氣氛熱烈,而且實驗效果明顯,有助於學生髮現電磁鐵的性質。有此可見,第三套材料體現了材料的結構性和合理性,適合學生的探究。

  (二)指導探究的策略

  以探究為中心實施“事實學習”課型教學中,要求給學生一個靈活、自由的空間讓其充分探究,但也不能放任自流、任其發展。有經驗的老師總是密切觀察學生的探究活動,從中發現學生探究過程遇到的困難,適時給予精心啟發、有效指導。

  1.精心誘導,激發探索的動機

  教育心理學認為:需要指向某一具體物件,產生達到目的的慾望時就形成了探索的動機。因此,利用矛盾懸念或趣味活動讓學生置身於一種探索問題的活動中,可以有效激起學生探索的興趣,形成探索的動機。例如在教學《葉子》一課,學生對幾乎每天都能見到的樹葉非常熟悉,看起來似乎沒有什麼能吸引學生。然而,知識的興趣並不是一下就能看到的,其源泉是藏在深處的。教師可以佈置孩子們課前收集校園的各種樹葉,上課時透過“給樹葉找媽媽”的遊戲,就可以把孩子們的興趣吸引到葉子的不同形狀上來,並引導學生說出各自的理由。透過老師的精心誘導,孩子們瞭解、探索、思考的慾望隨之就被激發起來了。

  2.指導掌握科學的探究方法

  社會資訊和資訊科技發展,使人們越來越感到掌握學習的方法比掌握知識更重要,良好的方法使人們更能發揮自身的潛力。而在科學研究中,評價人的科學素質高低的標準應該是能否提出新的問題和提出解決問題的新方法。因此,擔負科學啟蒙教育任務的自然課,必須滲透科學的思維方法和淺顯的科學研究方法的教育。其中包括:

  ①分析與綜合的方法。研究某一自然事物時,一般可以先整體瞭解,然後將整體分成多個組成部分進行探究,最後再綜合認識,即按整體à部分à整體的過程分析綜合學習。例如《魚》的教學,可以先讓學生收集有關魚類的資料、圖片,在課前讓學生閱讀有關資料。課堂上讓學生觀察魚身體的組成,提出疑問,設計實驗,對魚各部分器官的作用進行探究認識,總結出魚類的共同特徵。最後可以將自己探究的結論和收集的材料彙編、裝訂成為資料儲存。

  ②比較與分類的方法。例如《各種各樣的根》一課中認識直根與鬚根,可以透過比較,找出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再分類。

  ③觀察與實驗的方法。例如用按順序的方法、對比的方法觀察,用對比或模擬的方法實驗等。另外,還應滲透數學分析、抽象與概括等探究的方法的運用。

  3、恰當的評價

  每一個探究活動,都是學生積極學習的具體體現。對探究活動的評價應遵循兩個原則:

  ①保護積極性原則。對學生參與的態度、情感和成果予以充分的肯定,倡導堅持不懈、實事求是的探索精神。

  ②重過程評價的原則。不簡單以成果、結論肯定或否定每一個探索者。過程的體驗、過程的實施方法和操作是評價的重要取向。

科學小課題研究報告2

  傳統的音樂教學中,人們對音樂課程的價值與目標的理解產生嚴重偏差,那麼,如何適應現代教育的發展,使音樂課堂教學效果更佳,進行音樂課堂教學方法的研究,顯得十分重要。如何最佳化課堂教學活動設計是音樂教師面臨的一個全新的課題。

  一、開題立項穩步推進

  1、本課題核心概念界定

  教學是指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雙向互動的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活動。為了達到某階段教學目標,根據受教育者的認知結構,對教學課程、教學內容、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和需要使用的教學手段進行的策劃。

  音樂教學方法是根據音樂學科的特點從系統的整體出發,綜合考慮教師、學習者、教學目標、教材、媒體、評價等各方面因素,分析音樂教學問題和需求,設計解決教學策略、教學方法和教學步驟,加以實施並由此進行評價和修改,直至獲得解決問題的最優方案的計劃過程和操作程式。

  2、課題理論意義

  課題“音樂教學方法的選擇”是根據音樂學科的特點,按照音樂課程標準提出的基本理念,結合課程內容標準的實質,從教學實際出發,綜合考慮教師、學生、教學目標、教材、教學環境、媒體、評價

  等各方面因素,分析音樂教學中的現實問題和需求,設計解決音樂教學中相關的音樂活動的策略、方法和步驟,在不斷進行的評價、反思和修改的實踐中,尋求最優方案的音樂教學方法,使學習者經歷最有效的音樂學習過程,探索一條積累音樂學習經驗的最佳途徑。

  二、課題研究的目標與內容

  1、研究目標

  (1)形成結合音樂課堂教學實際,靈活運用教學方法的經驗。

  (2)提升學生對音樂課的興趣,拓寬學生的藝術視野與審美空間。

  (3)透過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提高音樂課堂教學質量。

  2、研究內容

  (1)音樂鑑賞內容的教學方法研究。

  (2)唱歌內容的教學方法研究。

  (3)演奏內容的教學方法研究。

  (4)音樂相關文化內容的教學方法研究。

  三、創新工作研究有序

  在課題紮實有效地開展的一學期,現就課題進展、課題研究的方法形式作如下彙報:

  1、區域集體備課,在爭辯之中明確方向。

  學科區域集體備課活動是一種有效的教科研方式,應該說一次活動就是一次思想的交流,思維火花的碰撞,教師們在交流中得到收益,感覺到自身學習的重要性。自開題以來我們組織了數次的“音樂教學方法專題研討活動”,活動圍繞“音樂教學中的大問題”、“如何在

  中年級進行歌唱與欣賞教學”等多個話題展開。市音樂教研員張老師也向我們提出建議:課題研究要確立有效的方向、蒐集詳實的材料、注重開展的實效性,要把每一次課題組活動都能作為一次很好的教科研活動,在爭辯中明方向。所以在每一次活動中我們都能確立研究的中心內容,對組員所教的內容都能從課題研究的內容實效出發,談自己的觀點、想法,應該說在每一次紮實有效的課題研究活動中,所有課題組成員的教學觀念得到了改變,教育思想都得到了昇華。

  2、課堂教學,課題研究為實踐服務

  課堂是課題研究的主渠道,我們只有不斷地嘗試有效性的音樂教學策略,才使提高學生的音樂水平,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課題組制定了詳盡周密的研究工作計劃,確定了分期研究目標和研究的重點,確定兩週一節的教學課進行研究。為了使音樂研討課真正獲得研討的價值。我們採用了專題研討、一課多教、同題異構等研究的策略。

  (1)專題研討

  課題研討有了明確的主題,才能充分發揮研討的價值。主題的選擇可以從教師普通關注的問題入手,然後加以提煉而成。主題的設定者可以是課題組長,也可以是執教老師。我們一般圍繞一個主題研究一個階段,開出幾堂研討課,從而使教師對此既有理性的深度思辨,又積累了一些感性的操作經驗。

  (2)一課多教

  一般來說,我們要求研討課都有一個多次試教的過程,只有有針對性地不斷改進設計,才能推出比較成熟的課。如xx老師執教東三

  省研討課《非洲鼓樂》試教了五次,每一次我們課題組的全體成員都集體聽課,幫助磨課,在對一堂課的反覆研究中,有力地提升了我們對教材及課堂的把握能力,也體現了我們求真務實的研究態度

  (3)同題異構

  同一篇教材,由不同的教師來教,稱為同題異構。xx老師對《頑皮的小杜鵑》的同題異構得到了大家的讚許,她們對教材共同鑽研,又嘗試透過不同的教學方法策略來進行教學,體現了她們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識,體現了她們對教學個性和學生特點的正確把握。

  每次課堂教學研討活動,我們都能從研究教學方法有效性策略的視角,把研究活動落實到教學中去,根據學生的課堂效果進行反思,總結,保證課題研究真正落實在課堂上。我們鼓勵課題組成員每學期上好一節研究課,骨幹教師起好示範作用,各成員之間互相隨堂聽課,使課題研究在日常的教學中自覺開展起來,真正做到課題研究日常化

  3、觀摩活動,研討中提高教師水平。

  自進行教學方法的研究以來,我們的教師和學生得到了充分的鍛鍊。觀摩活動時,大家認真聽、認真記不放過每個細節;研討時氣氛熱烈,積極發言、反思自己、中肯對待別人、毫無保留。共性的問題大家引起重視,如:活動的教學目標怎樣設立?教學中教師怎樣根據學生學習及教學情境靈活選擇教學方法策略,真正做到“教學有法,教無定法”等等問題引起老師激烈地討論。一些個別的問題也引起大家的警戒,如低年級教學方法和中高年級教學方法的選擇要到怎樣的層次?活動的開展,對教師業務水平、能力、再學習、再提高的重視。

  因為我們深知,要使特色教學具有生命力,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是關鍵。

  四、研究取得的初步成效

  經過一學期的實踐探索,課題組成員不僅學習了與本課題相關的理論,還與實踐相結合,理論學習與推動教學、促進課堂高效教學。課題研究的過程,鍛鍊了我區的音樂教師隊伍,課題組成員的課題意識、課改意識得到加強,科研水平得到顯著提高。課堂上師生、生生互動交流,平等對話,靈動的課堂,給學生以美的薰陶。

  1、音樂教學方法的改變使學生從對音樂的冷漠變得熱情

  通過錄音機、幻燈機、錄影機、VCD機等電教手段創設音樂情境,將音樂中的影象、內容、節奏等展示在學生面前,調動他們的眼、耳、手等多種器官,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

  2、豐富音樂教學方法使學生從對音樂內容的陌生變得了解

  鮮豔的色彩,生動的畫面最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力。精心設計並選擇符合教學內容的圖畫,可以使教學內容直觀、形象,促使學生很快進入歌曲的意境,達到理想的教學功效。

  3、使學生從音樂之外逐步走進音樂

  清晰明快的語言,讓學生從中得到溫馨,留下回味,獲得快樂;有動感的肢體語言,讓學生從中得到啟發。音樂教學中,音樂老師的語言生動形象,善於運用聲調的抑揚頓挫,輕重緩急,充滿激情。

  五、課題研究的思考

  音樂教育旨在學生的審美能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