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幹教師提升報告(通用5篇)

骨幹教師提升報告(通用5篇)

  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報告與我們愈發關係密切,要注意報告在寫作時具有一定的格式。一聽到寫報告就拖延症懶癌齊復發?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骨幹教師提升報告(通用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骨幹教師提升報告1

  一、課題的提出

  1、教師的幸福感對教育的重要意義

  教育是心靈的事業,教師應當是一個幸福的職業。我國古代哲學家孟子就曾講過“君子有三樂”,其中“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即是一“樂”。教師的勞動可以成就各類人才,能滿足人們為社會盡責任、盡義務的需要;可以收穫真摯的感情,能滿足人們感情和諧、融洽的需要;還可以收穫科研成果,能滿足人們研究、創造的需要。

  所謂幸福是指個體認識到自身需要得到滿足、理想得到實現時產生的一種情緒狀態。幸福感由對生活的滿意、積極情感的體驗和低水平的消極情緒的構成,是衡量個體生活質量的重要的綜合性心理指標。

  教師的幸福感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基於對幸福的正確認識,透過自身不懈的努力,自由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實現自身和諧發展而產生的一種自我滿足、自我愉悅的主體生存狀態。

  教育的人文價值目標是幸福教育。教育學認為,教育的真正目的在於促進個體獲得幸福體驗,提升幸福意識,發展幸福能力。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要使孩子能成為有教養的人,第一要有快樂、幸福及對世界的樂觀感受。教育學方面真正的人道主義精神就在於珍惜孩子有權享受的快樂和幸福。”幸福教育就是以人的幸福情感為目的的教育, 它的目標是培養學生體驗幸福、創造幸福、給予幸福的能力。幸福教育的實現是學生生理、心理、倫理幸福三個方面和諧統一的過程。而教育的幸福來源於教師與學生生命的對話,因而教師的幸福是幸福教育實現的關鍵,有了幸福的教師,才會有幸福的學生。教師不僅是教育活動的組織者和人類文明的傳播者,還是人類自身進步的促進者和人類幸福的締造者。教師職業具有極大的幸福價值。

  然而,反觀現實,一個時期以來,受種種因素的影響,我們的教師特別是中小學教師,長期處於身心俱疲的狀態,他們的職業幸福感在下降。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組織與人力資源研究所2005年的調查結果顯示,82.2%的教師感覺壓力大,10個教師就有3個倦怠工作,近四成教師生存狀況不佳。我校在2007年初進行的一項調查也反映出了老師們對自身的職業狀態普遍不甚滿意的情況。這讓我們不得不開始反思是什麼原因導致了教師職業幸福感的缺失,我們又應該採取什麼措施來提升教師幸福感,以實現幸福教育這一教育的人文價值目標。

  2、中學黨組織的固有使命

  中學黨組織是黨在學校的基層組織,學校黨委會是學校的政治核心和戰鬥堡壘。中學黨組織秉承黨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十七大對教育發展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中學黨組織肩負教育改革和發展中流砥柱和核心作用的重要使命。中學黨組織圍繞建立“人民滿意、國內一流”的基礎教育名校的奮鬥目標和學校的教育教學中心工作開展工作,為學校的科學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思想政治指導和組織保證。中學黨組織建設對增強黨組織凝聚力、戰鬥力和創造力有著基礎性作用,也是充分發揮黨組織在校長負責制管理體制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和保證監督作用的必然要求。中學黨組織的固有使命在於發揮黨組織在學校教師隊伍中的戰鬥堡壘作用,引導全校師生在科學發展觀的理論指導下,將學校教學工作統一於科學合理的安排,促進教師的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進一步加強思想建設,深層次引導方向,完善學校教育教學的各項工作。加強學校黨組織的建設,特別要把黨的建設與實現教育改革的順利發展的總體戰略目標相接軌,特別要把提高教師自身修養、切合教師自身需要和促進學生自我創造、促使學生自我發展相結合,以此積極創新工作機制,努力開拓工作局面。

  3、中學黨組織建設與提升教師幸福感的內在聯絡

  學校黨組織是學校的政治核心和戰鬥堡壘,是學校改革、發展和穩定的決定因素。黨組織建設是學校黨委會的中心工作,它始終圍繞學校的教育教學中心工作,為學校的科學發展和創新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思想政治指導和組織保證。

  十七大報告提出,基層黨組織要充分發揮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作用。提升教師的幸福感是促進教師和諧發展的最高境界,是推進學校科學發展的有機組成部分,是發展創新教育的必然要求,是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重要體現。因此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以人為本,重視人性化的關懷,著力營造和諧的黨內關係、黨群關係,增強黨的組織凝聚力,讓廣大教師在職業、事業中感受到生命的價值和幸福,這是學校黨組織建設工作的重心所在。同時,透過這一工作的開展,學校黨組織也能贏得廣大教職工的信任,為學校的科學發展營造和諧的工作環境。

  概而言之,中學黨組織建設為提升教師的幸福感研究提供指導思想和組織保證,而提升教師的幸福感研究將促進黨組織調整組織設定,改進工作方式,創新活動內容,從而提高黨建工作的時效性、針對性、科學性。

  4、開展本課題研究的必然和優勢

  首先,江蘇省蘇州第十中學是一所百年老校,經過王謝長達、王季玉、徐天放等幾代人的努力,已經成為一所在國內外擁有著一定影響力的知名學府。蘇州十中的前身“振華女校”從誕生之日起,就以其深厚的文化精神、深沉的人文關懷滋養了一代代教師與學生,使他們積聚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和難忘的幸福體驗。在新形勢下,蘇州十中秉承自身優秀的文化傳統,讓學校充滿人文精神和人文關懷,致力於打造“中國”的校園、幸福的教育。

  其次,蘇州十中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走以人為本的發展之路,從多個方面提升教師的專業成長和精神生活。例如:學校積極與國內外各類特色名校保持密切聯絡,既歡迎外校教師代表團的考察與交流,也不斷組織骨幹教師到各大名校考察學習,不斷促進學校和教師的共同發展;黨組織、工會組織定期組織有益的活動,如集體生日活動、教工卡拉OK比賽、暑期旅遊等,豐富了教師的精神文化生活,促進教師的身心健康發展。

  再次,“全國中小學新學校行動計劃”是國家教育部“十一五”規劃重點課題,蘇州十中參與其中教師專案組的研究,具體負責分析在職教師的現實心態、在職教師對成功的理解兩塊內容。2007年學校以構建“美的課堂、幸福的教師”為目標,對學生、家長、教師進行調查分析,按照調查—診斷—行動的思路,對收集的材料就課堂教學評價、教師發展兩個方面進行了整理分析,並結合學校正在進行的關於“美的課堂”的探討和“550”骨幹教師培養計劃的啟動,提出了行動方案。這一成果為本課題的研究積累了經驗,奠定了基礎。從另一個角度說,本課題的研究是對已有課題研究的進一步延伸和深化,都是為了打造一支成功的、幸福的教師隊伍。

  本課題將在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宏觀背景下,透過加強和改進學校的黨組織建設,以提升幸福理念、最佳化管理機制和實踐幸福行為為核心,對教師施以人文關懷,全面提升教師的幸福感。學校黨組織以其不斷髮展的先進性,指導並幫助每一名教師從課內到課外,從學習到工作,都能從自在自發的機械生存狀態走向自由自覺的幸福生活境界。

  二、概念的界定

  幸福感,又稱主觀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SWB),是個體對自我的綜合評價,也是衡量個體生活質量的重要的綜合性心理指標。主要由對生活的滿意、積極情感和積極狀態的體驗所構成,對整體生活的滿意程度愈高,體驗到的積極情感愈多消極情感愈少,則個體的幸福感體驗愈強,它具有綜合評價的整體性、自我評定的主觀性和相對穩定性。

  幸福指數,就是衡量上述感受具體程度的客觀指標數值。它可以分為三類指標,A類指標:涉及認知範疇的生活滿意程度,包括生存狀況滿意度(如就業、收入、社會保障等),生活質量滿意度(如居住狀況、醫療狀況、教育狀況等)。B類指標:涉及情感範疇的心態和情緒愉悅程度,包括精神緊張程度、心態等。C類指標:指人際以及個體與社會的和諧程度,包括對人際交往的滿意程度、身份認同,以及個人幸福與社會和城市發展之間的關係。

  教師幸福感(Teacher Well-being)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透過不懈的努力,實現職業理想和身心和諧發展而產生的一種自我滿足感和自我愉悅感。它具有勞動與回報的精神性、給予與被給予的關係性以及幸福感受的時空無限性。

  中學黨組織建設是充分發揮中學黨組織在校長負責制管理體制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和保證監督作用的必然要求,並始終圍繞中學的教育教學中心工作,為學校的科學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思想政治指導和組織保證。

  教師的幸福感指數對學生的影響極為重大,“優質的教育源於善好的生活,一個幸福的教師就會更加關愛生命,關愛他人,教師的幸福人生有利於提高教育的品質。”因此,提升教師的幸福感成為學校黨組織建設中必須高度重視的課題。黨組織必須調整組織設定,改進工作方式,創新活動內容,尋求黨建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徑,從而提高黨建工作的時效性和針對性。

  三、理論基礎

  1、教師的幸福感客觀上是教師實現職業定位和肯定的基本標準

  教師作為職業,其基本內涵表現為以從事教師職業為基本謀生手段,教師的幸福感在客觀上可以由教師的工作機制、薪資收入、社會地位等指標量化,因而教師的幸福感客觀上具有職業定位的可能,具備一定的衡量標準。作為從事教育事業的教師,首先需要從客觀上對自身職業形成一種肯定和滿足,教師的幸福感首先也源於教師對自身職業的自我肯定。作為學校和社會,不應忽略或降低對教師職業的基本定位,從而片面認識對其的客觀理解,優良的外部條件對提升教師的幸福感具有促進作用。

  2、教師的幸福感主觀上是教師追求自身和諧發展的表徵

  教師的幸福感與自身和諧發展具有緊密的相關性,教師的和諧發展具有豐富的生命內涵,是其主觀幸福感的源泉,因而教師的幸福感是其自身和諧發展的重要表徵。“教師發展不能侷限於專業發展。首先需要重新認識的是教師作為一個真實、具體的人,他的生命價值實現與自己所從事職業的關係,這關係教師作為個人的發展問題。”教師的發展是專業發展和主體發展的和諧統一,教師的幸福感最終源於教師實現認知、審美和自我價值彰顯的需要,要把教師在教育實踐中不斷追求自我實現和職業幸福的過程當做教師幸福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而在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中不斷促進教師的自我發展和實現,以教學工作為主要抓手,激發教師的職業熱情,投身於教育教學工作中。

  3、提升教師的幸福感是實現幸福教育的關鍵

  教育追求的人文價值目標是幸福教育。教師的幸福是幸福教育實現的關鍵,教師的幸福感是教師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條件和精神力量,只有幸福的教師才能造就幸福的學生和幸福的教育。教育的物件是學生,是具備不同個性的青少年,幸福的教師對待學生具有真情實感,而不是對待流水線上的產品,幸福的教師對待教育具有創新靈感和無窮源泉,從而使整個教育過程體現為真、善、美的和諧統一。“像孟子那樣以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為樂,那麼他才能在教的活動中自由地、有創造性地發揮自己的全部才能和力量……只有教、學雙方在互動之中都拋棄一切世俗的、外在的各種顧忌,沉浸在藝術的創造過程之中,才能達到‘孔顏樂處’的境界。”

  4、中學黨組織建設對提升教師的幸福感的促進作用

  中學黨組織建設旨在圍繞學校的教育教學中心,促進學校的科學發展、和諧發展,這與教師的幸福感緊密相關。提升教師的幸福感旨在造就幸福的教師,從而實現教育幸福和幸福教育。二者相輔相成、彼此促進、相互融合。一方面,黨組織建設能夠為提升教師的主觀幸福感提供強有力的思想政治指導和組織保證。提高教師對幸福的認識和理解, 培養教師的幸福感,提升教師追求幸福感的能力和水平,以及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創造優良的外部環境和基本條件,激發教師隊伍在良性競爭中實現自我對職業的肯定,不斷鼓勵教師在實踐中追求自我的幸福感,這些也是中學黨組織建設的重點。另一方面,黨組織透過逐步實現提升教師的主觀幸福感,加強和實施系統化多層次的研究,理論聯絡實際,實現對教師自我職業的肯定和客觀幸福感的提升,將對黨組織的先進性建設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在提升教師的幸福感的研究和行動中,黨組織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及時調整組織設定,改進工作方式,創新活動內容,從而提高黨建工作的時效性和科學性。

  無論是加強學校的黨組織建設,還是提升教師的主觀幸福感研究,都是為了實現幸福教育的目標。

  四、主要研究目標和內容

  (一)研究目標

  透過研究加強學校黨組織建設與全面促進教師幸福感提升的關係,尋求讓二者互為促進、融合共生的方法和機制,從而探索幸福新學校和幸福新教育的實現。

  (二)研究內容

  擬從調查現狀、剖析原因以及研究對策三方面展開研究:

  第一、調查現狀。把教師群體按照教齡分為四類,即0-5年教齡段的教師,5-10年教齡段的教師,10-20年教齡段的教師以及20年教齡以上的教師,透過問卷發放、代表座談、個別觀察等方法,從他們的身體狀況、心理狀態、工作發展等方面對本校教師的幸福感現狀展開調查研究。

  主要方法有:

  ⑴使用自制的教師職業幸福感量表,採取隨機抽樣問卷測試與個別訪談相結合的方法對本校教師進行抽樣檢測。

  ⑵使用總體幸福感量表(General Well一Being Schedule)(這是為美國國立衛生統計中心制訂的一種定式型測查工具)評價受試者對幸福的陳述。

  ⑶發放《“新學校行動計劃”名教師調查問卷》,考量教師在專業發展方面的現狀和需求。

  第二、剖析原因。擬採用內外因結合的分析方法,根據調查研究的資料和內容,找出影響本校教師幸福感的積極因素和消極因素,深入分析成因。積極因素如學校歷史為全校師生帶來的榮譽感、歸屬感,學校為教師開創的專業發展的成長平臺等,消極因素如職業倦怠、健康受損、壓力重重等。

  第三、研究對策

  ⑴ 幸福理念。理念是人們對於某一事物或現象的理性認識、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觀念體系。要提升教師的主觀幸福感,首先就要幫助教師認識並樹立正確的幸福理念,尤其是正確的職業幸福觀,即“教育不是犧牲而是享受,不是重複而是創造,不是謀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

  ⑵ 管理機制。建立民主機制,實施民主管理是人本管理的最高境界,也是提升教師幸福感的必要條件和必然選擇。黨組織一方面致力於搭建奮進的發展平臺,如積極促進“550”骨幹教師培養計劃的不斷完善,充分調動不同教齡段教師的發展內驅力,拓展教師的發展路徑;另一方面致力於搭建溫暖的情感平臺,如以常規化的對話溝通機制關注教師的精神狀態,透過組織教師的文化社團幫助教師釋放身心壓力,為教師創設友善的、注重人性關懷的學校氛圍等。黨組織將以多方面的民主機制促使學校成為民主和諧、朝氣蓬勃的“生命場”,使每一位教師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歸屬感、成就感、幸福感。

  ⑶ 績效行為。在提升教師幸福感的研究與探索的過程中,黨組織將及時把已經取得階段性績效的制度和活動用來指導教師的日常性行為,使教師在完善幸福理念的同時,形成實踐可增加幸福感的績效行為的日常習慣,從而不斷增加自身的幸福感。同時建立績效反饋機制,在回顧和反思中持續改進和完善提升幸福感的績效行為。

  (4)搭建平臺。研究中學黨建工作與教師幸福感的內在聯絡是為了用理論的研究成果指導實踐,從而達到傳播和弘揚幸福感的目標。為此,學校黨組織將致力於在理論研究的指導下搭建開闊的實踐平臺,為教師幸福感的提升保駕護航。

  五、主要研究方法和研究物件

  (一) 研究方法

  調查研究法,透過問卷、訪談、觀察等方式,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瞭解教師主觀幸福感的現實狀況,藉以探索內在的規律並發現存在的問題。

  比較研究法,根據一定的標準,透過比較學校幸福指數和個人幸福指數以及四個教齡段教師(0-5年期,5-10年期,10-20年期,20年以上)對自身幸福感的評價,對其中的相似性和相異性進行研究與判斷,有針對性地研究問題,尋求解決的途徑。

  經驗總結法,透過對提升幸福感的實踐活動中的具體情況進行歸納與分析,使之系統化、理論化,上升為一般經驗,並積極推廣先進經驗,有效擴大受益面。

  (二)研究物件

  中學黨組織建設、教師幸福感的提升以及二者之間的關係。

  六、課題研究的成果形式

  1、結題報告

  2、學校民主管理機制

  3、“幸福”課程教材

  4、主題活動的圖片與實錄

  5、教師論文集

  七、課題組的成員組成及分工

  總課題:學校黨組織建設與提升教師幸福感研究

  組長:丁傑

  副組長:沈濤

  組員:柳袁照、周穎、耿昌洪、李丹、吳鍔、佘國榮

  子課題1:學校教師幸福感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

  組長:蘇廣秀

  組員:魏華、卞巍、張蕾

  子課題2:學校黨組織建設與提升幸福理念

  組長:王皪、陳瑤

  組員:王梅、王丹、張瑾、陳鷹、賈志堅、龔潔

  子課題3:學校黨組織建設與最佳化管理機制

  組長:莊浩、徐正偉

  組員:楊麗、葛慧燁、朱小燕、高靜

  子課題4:學校黨組織建設與實踐幸福行為

  組長:薛瑾、王軍

  組員:蔡敏、周文娟、劉振華、周潔瑩、顧燁、陳衛華、陳蕾

  骨幹教師提升報告2

  為了切實做好我校教師素質的提升培訓,提高全校教師的教育素養,認真紮實地做好教師繼續教育培訓工作,根據省《關於農村中小學教師素質提升工程實施辦法》與XX市教育局關於中小學教師實施意見精神,切實提高“提升工程”培訓的質量和效果,透過培訓提升教師素質。我校根據上級要求,有計劃、有步驟認真實施,現就一年來的培訓情況工作作如下總結。

  一、學校基本情況

  我校系九年一貫制學校,今年,我校撤併了全部的村校,學校強化管理,著力於校風學風教風建設,2005年,我校被確認為“XX省農村示範性”學校,從20xx學年開始,學校開始實施新一輪五年規劃,提出的目標為爭創XX市特色學校。

  我校在全市農村同類學校中,是一所具有一定規模和較好辦學條件的學校。現有教學班40個,其中小學教學班20個,初中教學班20個,本學期有在校生 人。在職公辦教師97人,其中專任教師 人,在在職教師中,具有中級以上職稱教師 人,專任教師學歷達標率100%,高標率 %,20xx年新參加工作的教師4人。在教師素質“提升工程”中,參加省級培訓2人,參加XX市級培訓6人。

  二、教師素質“提升工程”的基本做法

  (一)、加強領導,明確職責

  自收到相關檔案開始,學校就著手準備本次素質提升工程培訓的相關工作,成立了以陳海金校長為組長的“提升工程”領導小組,三位副校長為副組長並分管小學部和初中部的教師培訓工作,學校教導處和政教處具體落實培訓的各項事宜。每個學期期初、期中和期末領導小組就提升工程進行專門會議商討如何實施本次培訓,將提升工作作為學校教師培訓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制定了新生學校素質提升工程的三年規劃,根據三年規劃再具體明確每個年度的培訓計劃,在校本培訓中重點落實好提升工程校本培訓的相關內容。利用教師會議向全體教師宣傳本次培訓的重要性和務實性,使全體教師深刻體會到本次培訓是政府花錢、教師受益的民心工程、實事工程,從而使全體教師以積極的心態,認真的態度投入到本次培訓工作之中。

  (二)制定獎懲制度:

  (1)全體教師必須認真聽好輔導課,記好筆記,及時完成作業。

  (2)集中培訓輔導,建立點名制度,無正當理由不準缺席。如請假的,事後應補課、補筆記。缺勤1次,“出勤情況” 扣2分,缺勤4次則無成績,需重修;遲到、早退2次作缺勤1次處理。

  (3)學校中層以上幹部應帶頭積極參與培訓,做到學習認真,成績優秀。

  (4)針對培訓內容每位教師積極進行專題研究、上示範課、研究課,做到人人參與,同時每位教師教師積極認真完成分配研究任務。根據每位教師參與學習的態度、作業與成績,評選繼續學習先進教師若干名,並給予一定的獎勵。

  (三)素質“提升工程”的實施途徑

  一、加強學習,理論引領

  教師文化素養和專業素質的提升最重要的途徑是學習。我校對教師培訓、培養的目標是“學習型”教師,一年來,學校透過教師主題學習會、青年教師教學研討、骨幹教師經驗介紹,校外專家專題講座等多種形式,為教師的學習培訓提供平臺,營造氛圍。透過聆聽教育教學專家的理論報告,更新教師教育觀念,樹立新的教育理念,鋪設學習文化氣氛形成的底子。透過隨時開放教師閱覽室,並增訂了大量的教學雜誌,供教師們學習之用,每學期還要求教師撰寫一篇以上的論文或讀書筆記,定時交教導處,對優秀論文或讀書筆記向市級以上刊出推薦發表,近年來,我校有多人在省級雜誌上發表文章,在市級以上發表的文章逐年提高,這極大的促發了教師們的學習熱情。以上這些做法對教師確立學校主流意識,端正教育思想,轉變教育觀念,投身新課程改革實踐,從而提升教師素質起到引領作用,為“學習型”教師的培養奠定了基礎。

  二、加強校本培訓,自覺走進新課程

  校本培訓需要理論的學習,更需要教師教學實踐智慧的交流與分享,為此,學校為教師培訓提供教學實踐智慧碰撞的平臺。

  (1)開闢德育校本培訓新思路

  培養學生的情感意識,讓他們更多去關注弱者,這是我校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我校每年舉辦一次為孤寡老人捐款活動,我校每學期兩次去慰問全鎮的慰問老人,對於特別貧困的老人,進行了長期結對。不僅為孤寡老人解決物質上的困境,並給他們帶去了精神上的享受。而本學期,更是改進了慰問的形式,先讓學生們各自準備了一個節目,在出發之前又經過了稽核,彩排。精心準備之後,學生們在政教處的帶領下,帶著節目、愛心,來到了那熟悉而陌生的簡陋的小屋。學生們首先送上慰問金和購置的禮物,還有學生們從家中拿來的衣服,然後送上的便是學生們為老人們精心準備的精神大餐。《讓世界充滿愛》、《魯冰花》等一首首歌從簡陋的小屋中傳出時,屋子不再簡陋了,孤苦無依的老人不再愁眉苦臉了,臉上也出現了少有的燦爛。這一活動是我校德育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每學期一至二次,每次我校都要挑選不同的學生去慰問老人,使更多的學生能體驗到貧困者的生存環境。這一活動既解決了孤寡老人貧困生活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們的情感意識,增強了他們對弱者、對老人的關注,並在平時的生活中給予需要幫助的人一些力所能力的幫助。而實踐證明,這樣的活動的確是一次情感洗禮,從學生們一次次流下的眼淚足以證明這點。

  (2)量身定製校本培訓,塑造良好師德

  在新課程下,我們極其需要一支具有高素質師德的教師隊伍,我們牢牢抓好素質提升的契機,並訂製了切合我校實際的師德培訓計劃:

  3月份,我校兩次邀請了民閤中學副校長吳建偉來我校給全體教師師德培訓,老師們認真聽講,認真做好筆記,並時時與指導員做思想上的交流。這些講座,或深刻,或睿智,或沉穩,或思辨,無不滋潤著我教師們心田。吳校長以鮮活的例項和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使教師們在教育教學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曾經在教學中的困惑、迷茫得到了解決。

  為了繼續拓寬教師的教學觀念,並努力提升自己的理論水平,我校還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師德培訓活動。4月份我校全體教師觀看了全國十佳班主任任小艾老師的錄影,任小艾老師的先進的教育理念猶如一場及時雨,使得正無計可施的老師們眼前豁然開朗了許多,如今對於老師們而言,學生的早戀問題,網路問題,缺乏誠信等問題都是非常棘手的,在教學中老師們經常疲於奔命而效果卻不理想,但任老師的現身說法,使老師們明白了,嚴格的壓制不如使學生們轉移注意力,教師可以透過豐富的活動吸引學生,讓他們自覺的學會改變。

  同時,為了全面提升教師的理論水平和總結反思能力,我們還進行了一次優秀德育案例的交流的活動,會上由徐建利老師交流了她的入選教育學會的德育論文《春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並且由校級獲獎的劉婭老師和朱麗萍老師交流了她們的論文,以上老師透過身邊的事例,闡述著她們的教育故事,使老師們深受啟發。會後,佈置了每位老師寫一篇德育案例,透過評選產生出了本學期的校級優秀德育案例,並裝訂成冊,今後我們繼續對這些優秀案例進行交流,可以指導教師們的實踐。促進教師們全面的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和育人水平。

  《師德與教師職業》課程的學習完成並沒有代表老師們就放下了師德提升,在06年暑期裡,我們每位教師還認真對自己的師德學習及師德表現做了總結,並形成了文字材料。

  (3)切合本鎮特色,創新校本課程

  10 月份,我校六年級二十多位學生,在副校長吳建強,教導主任嵇華,以及綜合實踐老師朱盧英的帶領下,來到了紅旗洋農業園區參觀考察了青菜種植基地。看到了長勢良好的無公害青菜,學生們充滿了好奇,一一詢問了無公害青菜的生長情況,並向農民伯伯瞭解了無公害青菜種植需注意的要點,以及它的銷路問題,在平時不太愛問問題的同學,此時個個顯得很活躍,同時還饒有興趣的向農民伯伯們詢問了其它蔬菜品種的種植知識。回來後,學生紛紛表示:真不虛此行,因為學到了許多課本中學不到的知識。同時學生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綜合實踐課的重要性。我鎮是一個農業大鎮,而紅旗洋村則是我鎮乃至XX市的農業示範村,為了能利用好這一資源,我校準備將紅旗村的農業園作為我們校本課程開發的實驗地,在此基礎上,我校還準備將蔬菜品種引入我們的校園,讓學生們每天能夠了解蔬菜的生長情況,並記錄下生長變化過程。我們相信有這麼好的技術支援和農業實踐基地作為後盾,我校的校本課程一定會走出一條特色之路的。

  (4)採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拓展校本培訓的空間

  走出去,就是由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教研科研活動,我們積極支援教師參加,今年來,我校先後派出多位教師赴杭州、嘉興等地參加新課程培訓及有關學科研討活動,使與會教師開闊視野,增長見識,更新觀念,掌握方法,並運用於自身教學實踐。同時,我們積極爭取承辦XX市級及以上教研活動,使教師不走出校園也能接受高質量的培訓與交流。10月份,實驗一小與我校進行一次教學聯誼活動。在這次活動中,實驗一小的葉麗、陳曉明、鍾穎、王宇敏老師分別上了語文和數學課,以上幾位老師的課生動、活潑,課堂氣氛也很活躍,他們的課無不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給我校的教師帶來了視覺享受的同時,也給他們以全新的教學體驗。實驗一小的周耀東老師作了《關於體驗教育的思考與實踐》的講座,他從體驗教育的特徵、體驗教學理念下的課堂教學形態、實施體驗教育的基本策略等五個方面進行闡述,短短一個多小時的講座,卻給老師留下了很多的思索空間,相信給聽課的老師一個很大的觸動。此次活動我校還邀請了烏鎮片的各兄弟學校的老師前來參加。另外,我們還邀請了馮海方教研員來校進行面對面指導,以提升校本培訓的層次和質量。

  (5)開展師徒結對,促使青年教師更快成長

  針對本校近年每年新教師引進較多的特點,為使新教師儘快適應工作環境,融入這個大家庭,我們在“提升工程”培訓中,特別重視青年教師的培訓、培養工作,建立師徒結對制度,每名新教師由骨幹教師進行學科指導和班主任工作指導,並對指導教師提出了指導要求,期末進行考核,作為對指導教師年度考核的內容之一。透過一系列的培養措施的落實,青年教師迅速成長起來。

  (6)嚴格規範教研組計劃,各項活動有條不紊

  在以往,各教研組雖制定好各自的計劃,由於與實際相沖突等各種原因,教研活動並沒有很好的開展,但近一年來,我校嚴格按計劃進行,即使因為開會、放假等原因,也將推遲進行,每次做到有組織、有紀律、有記錄。特別小學部,經常開展全校性的示範課、展示課等,各位行政人員也分段負責,每次都能參與聽課、評課,並能及時的對授課老師給予教學上的指導,透過不斷的磨課、評課,各位青年教師成長很快,同時,學校也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特別是計遲宇老師還代表我校參加了市級的展示課,也為青年教師樹立了一個好的典範。由於我校的教研組紮紮實實地開展了,所以教師們在收穫了優秀成績的同時,在教學能力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7)要求教師們學會反思,並應用於實踐

  新課程改革注重學生的體驗,必須要求教師們注重過程,如何使今後的行動更具科學性,必須需要我們教師不斷地總結、反思,所以我們要求教師在教學實踐活動前要反思,要求教師在反思過去(包括前一節課)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再寫出教學設計方案,這樣,可以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可以逐步培養教師良好的反思習慣;第二在教學實踐活動過程中反思,解決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教師在反思中提高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實踐證明,課中反思,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三是教學實踐活動後的反思,這一階段的反思主要是要求教師在課後對整個課堂教學行為進行思考性回憶,包括對自己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學生表現、教學的成效進行理性分析,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對典型的反思情況形成案例。

  三、我校素質“提升工程”培訓成效

  一、教師隊伍素質得到整體提高

  透過素質“提升工程”培訓、“學習型”教師的培養,我校教師十分安心於農村工作,學校越來越具有吸引力,無一人提出調離本校。優秀教師也不斷湧現,學校在老百姓的心目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高。我校師資隊伍結構發生了明顯變化,我校現有XX市學科帶頭人2人,XX市骨幹教師12人,XX市教壇新秀1人,與“提升工程”前相比,有了較大幅度的增加,我校教師參加XX市業務競賽,獲獎人次名列全市農村學校前茅,其中數學一次一等獎2人。謝榮老師已連續三年獲得XX市一等獎的好成績。徐建利在初中語文“雙高課”評比中獲得了一等獎,吳建強老師在小學數學“雙高課”中獲得了二等獎。

  二、教師的教科研能力得到提升

  我們提出“在實踐中反思與理論學習中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採取行政手段“逼迫”教師勤於學習,善於思考,經常總結。規定全校教師每年完成一篇教育教學論文,

  青年教師寫教學案例和做課題的具體要求,學校中已形成了寫論文成風的良好氛圍,小學部要求每位青年教師必須向各雜誌投稿,而每次總有一二位青年教師的論文入選省級刊物,這極大的提高了廣大青年老師的寫作激情。去年我校有五位教師的論文入選教育學會,每年我校都有四五個市級課題立項,以增強教師的科研意識,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使科研為教育教學服務。20xx年,我校教師論文在XX市級及以上發表或獲獎的有 篇,今年我校課題結題XX市級6個,校級課題9個。今年新立項課題有XX市級課題6個。

  三、教師樹立了正確的學生觀和質量觀

  我們按照新課程理念:培養學生健全人格,並且具有科學文化知識及學習能力的現代社會公民。圍繞這一目標,我們在教師中組織開展什麼樣的學生是好學生的討論。學習成績優秀固然是好學生,但學習成績有差異也完全正常,對學生來說,用功就是成功,堅持就是勝利。貫徹落實“面向全體,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方針。教學工作指導思想,面向全體,落實到教學工作上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利用分層教學的方法,對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反對歧視後進生,做到“關愛每一名學生,不放棄任何一名學生”。

  四、教師教學能力明顯提升

  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反映在教學質量的提高上,我校學生在XX市級及以上各類競賽中,獲獎人數逐年增多,今年就有一百多人次,勞技、車模等技能學科,在全市獲獎中,我校也佔有一席之地,特別是勞技,前年與去年共有四位獲得了XX市一等獎,其中兩位同學代表桐鄉去嘉興比賽。在語文閱讀競賽中更是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成績,20xx年,有兩位同學獲得了XX省的一等獎,而獲得此殊榮的桐鄉才五位同學,每年有兩位老師獲得“優秀指導老師”的榮譽。在市動會上,我校一直取得非常不錯的成績,今年我校又捧回了初中組第三名小學組第五名的好成績。中考成績也穩步提升,20xx年首屆新課改學生的中考成績,取得了歷史性的突破,各項指標均創歷史水平,共有19名學生考上了桐高,首批上線為42位學生,受到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高度評價。

  以上是我校素質提升工程培訓上的一系列做法和取得的成就,當然也有一定的不足之處,懇請領導、專家就我校的提升工程培訓和校本教研培訓方面的缺點批評指正,提出寶貴的建議和意見。我們將按照上級有關部門的要求,進一步抓好“提升工程”下一階段的培訓。

  骨幹教師提升報告3

  根據《中共濰坊市寒亭區委辦公室濰坊市寒亭區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關於在全區開展工作紀律作風整頓提升活動的實施方案>的通知》的通知報告如下:

  一、存在問題

  1.作風效能方面:面對調皮、搗蛋的學生缺乏耐心,沒有很好的引導學生。

  2.工作紀律方面:有時因個人原因遲到。

  3.形象修養方面:有時對學生大喊大叫,影響自己的教師形象。

  二、分析存在問題原因

  1.工作作風還不夠紮實,不作深層次的分析,思考問題有些淺層。

  2.解決問題站位不高,思路不寬。與家長溝通時站位低,主人翁意識不強。

  3.對於教師工作的責任和使命理解不到位,自我定位較低,要求較低。

  三、整改措施

  1.在以後教學工作中認真反思,不斷學習教育理論知識和學科知識,更加嚴格要求自己。

  2.形象修養進一步改進,多向身邊優秀的老師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素質和教師職業形象。

  3.提高思想認識,轉變工作作風,改正不足,樹立主人翁意識,不斷提高自己。

  骨幹教師提升報告4

  一、學校及師資現狀

  1.學校的基本情況

  2.突出的辦學特色

  理念體系:

  辦學目標辦學使命:“精彩學苑”“點亮精彩人生”。

  核心價值觀:自主、創造、中和、精彩

  教育理念或座右銘:循生命之道啟精彩之門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自主精神、創造意識、中和性情、超越性發展指向的精彩少年。

  實踐體系:

  管理:權責合一的自主管理

  德育:全生命時空的自主化修養

  教學:可持續激發創造性活力的精彩課堂

  校本課程:彰顯生命之道的三維生命課程

  3.優秀的師資隊伍

  4.良好的社會聲譽

  5.豐碩的辦學成果

  科研成果

  優秀學子

  榮譽獎勵

  二、理念與目標達成

  1.辦學目標和教師發展目標

  辦學目標:全力打造具有精彩生命文化特色的全國知名,區域一流的高品位基礎教育學校,讓學校充滿發展活力,全面提升學校的文化內涵和辦學境界

  教師目標:以課題帶課改,以課改促提高,學校透過研究“三元合一”師資培訓機制,使校本教研、校本科研和校本培訓三元有機地進行整合,培養和發展教師。透過科研力、課研力、讀書力“三力合一”使東風教師成為四高型,即“高師德、高教藝、高創造、高和諧”的新時代的好教師。

  2.提升教師素質三年計劃總體任務達成

  三、師資與培訓亮點

  1.現代型教師自培發展的思考點

  思考一——內涵式發展的需要

  河北基礎教育經歷了普及和達標的階段,為了適應河北未來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我們的教育著力朝均衡化、現代化方向發展,其中最主要的特徵和最關鍵的是教育內涵式發展。先進的教育理念,精細的教學管理,學校的文化內涵,特色的品牌呈現,需要我們快速培養管理幹部及學校人才。

  思考二——現代學校管理的需要

  傳統的學校管理大體上指人、財、物的管理。現在很多教育家還提出了時、空、資訊“六方法”。現代管理更關注的是人的管理。學校管理不僅管理人,還必須教育人、發展人。面對現代化學習管理的內涵,學校要在制度層面的管理、師生人文的管理、教育思想的管理,更需要校長書記對中層管理者的發展培養落實,以達到辦人民滿意的教育,辦人民滿意的'學校的目標。

  思考三——智慧型管理模式的需要

  知識不代表能力,知識不等量於管理,教育需要智慧,教育管理,學校管理需要大智慧。因為,教育需要偉大的智慧。最偉大的智慧創造偉大的奇蹟。最偉大的教育智慧的關鍵不在於幹部隊伍的智商,不在於能力強弱,最關鍵的取決於教師隊伍的個人素養和學校管理理念。理念是人們思想的航標,理念在我們內心中支配著一切,理念改變著我們的一切,理念呈現著管理的高階智慧,只有理念才能創造偉大。

  2.智慧型教師德業兼修的融合點

  學校行政支部清晰地認識到,辦人民滿意教育,必先育優秀的教師群體。育優秀的教師群體,支部行政抓合力工程,營造東風西路小學教師學生,優質學校發展的氣場。我們落實三個維度的抓:抓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建立適合時代要求的師德風範;抓學習提高,提升涵養,樹立匹配紅星教育的良好形象;抓合力工程,真抓實幹,營造東風西路小學教師學生和學校發展的氣場。

  ⑴加強師德建設,鑄師魂

  認真抓好師德師風建設,堅持德業雙馨,加強幹部隊伍育德能力。利用“創先爭優”主題活動和《教師師德條例》、《班主任管理條例》等抓手,不斷地增強教師恪盡職守、無私奉獻的崗位意識、責任意識。找典型、樹榜樣、興學習、落行動,利用有效的方法和途徑不斷地提高東風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文化素養。學校利用制訂章程,規劃五年發展的大好時機,推進“新時期東風雙十條的師德規範和行動準則”,進一步“提升教師專業素養,追求東風教師文化自覺”。

  ⑵加強隊伍建設,凝精神

  加強幹部教師隊伍建設,強化全員隊伍建設的意識,提高隊伍的戰鬥力和凝聚力。學校努力抓好五支隊伍(幹部隊伍、骨幹隊伍、教師隊伍、班主任隊伍、黨員隊伍)的建設。抓兩頭,帶中間,樹立榜樣,挖掘校本教育中的標杆和成長案例,提升總體師資水準。尤其在幹部隊伍和團、黨員隊伍中做好宣傳,落實抓手,過程管理,抓好考核。今年,我們辦出了創意設計、班級文化、活動落實和建設隊伍的四大層面意外的收穫。班級文化重在“愛心和智慧的理念設計,彰顯團隊學習追求卓越的精神,落實學校辦學理念,推動全體班主任進行東風班主任的一場革命。”

  ⑶加強評優工作,樹標杆

  加強黨支部的黨建工作,執政能力。在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和引領力上下苦功,抓黨建,促和諧,謀發展。開展富有特色的東風黨支部系列活動,“塑師德、正師風、強師能、樹形象”。我們抓“創先爭優,辦人民滿意教育”的工程,我們抓“六好班子、五好支部、黨員先鋒崗”的三創工作,我們抓東風學期和年度近十項的教師考核—評優—獎勵—表彰系列評優工作,並隆重舉行慶典大會,讓優秀教師走紅地毯,似明星一樣的接受領導、教師、家長和學生的尊重和熱愛。我們注重評優獎勵的各項活動的細節和精心,注重儀式的規格和熱烈。辦學三十載,東風人用正確的輿論激勵人,用榜樣的力量引領人,用科學獎懲機制鞭策人。

  3.科研力、課研力、讀書力三力合一聚力點

  培養幹部,培養教師,是學校黨政一把手的中心工作。基層學校清楚知道學校幹部自培觀、質量觀和人才觀。特別關注隊伍的專業素養,文化學養和人品修養。這是確保教師隊伍的戰鬥力、執行力和凝聚力的關鍵所在。幾年來,黨政班子在幹部團隊中提出“勤勉、善思、樂學、創新、智慧”的學習之風。我們主要抓科研力、課研力、讀書力的“三力合一”。我們明確要求全體幹部教師帶頭搞科研,不斷提高研究能力;帶頭研究新課程,實踐有效課堂不斷提高課程執行力;帶頭博覽群書,增強自身的學養、涵養和修養。

  科研力——是幹部教師學習與思考,實施與管理的學術素養。

  學校以課題為載體,促幹部專業化發展。我們直面問題,提出問題,思考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課題研究的落腳點聚焦在學校管理和課程領導力上。對幹部的培養上敢於啃硬骨頭,我們不放大研究的成果,更重視幹部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和能力。我們設立課題團隊,以組長和副組長的責任,帶領課題組不斷提高幹部及教師的研究能力。領銜制在課題研究中突現出前所未有的作用和效果。組長統領——課題推進——實證研究——解決問題——凝聚智慧——提煉經驗。領銜制讓我們的管理層在科研中學會管理,在管理中研究問題,在實踐中不斷學習,在反思中感悟發展。

  三年來,東風承擔了多項市級以上的課題研究,從《整體構建學校德育體系深化研究與推廣實驗》,到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攻關專案《我國學校教育創新研究》、《專業引領下的自主提升式校本教研模式》《小學語文口語交際學習方式有效性的研究》等。我們的科研成果獲國家級、省市區各級一二等獎。我們連續三年被評為市、區級科研先進校,幹部教師發表文章百餘篇,學校出版十多冊有質量的文集。多的科研課題領銜制的研究歷程,培養成長了一批批青年管理幹部。

  課研力——是幹部教師課程與學科,學術與引領的學科素養。

  學校在校本科研、校本培訓、校本教研“三元合一”研修的基礎上,逐步提出了東風管理層課程執行力的推進問題。學校關注“內涵發展中的教師專業素養培養”,“新課程推進中的學科首席制研究”以及“聚焦課堂中的精細化教學管理”的三大問題。尤其在幹部隊伍中提出的“學科首席制”的思想,推進及目標的落實。學校要培養各學科的領軍人物,學科帶頭人,學科標杆,這就是東風的學科首席。學科首席的作用就是引領示範、指導培養、答題解難、學科推進。讓首席在東風校園內解決各學科、各年級的教學問題。用學科首席達到有效備課,有效上課,有效作業,有效輔導,有效評價的效能,真正意義上的增效減負,成長教師。這其中,校長是專案組長,讓計劃—執行—研究—培養—成效促東風各學科首席的形成,讓各位學科分管主任成為東風的學科當家人。優先培養,優先發展,優先機遇的落實,要求學歷高,職稱高,水準高的目標,讓東風的青年幹部穩步發展,快速成長。

  讀書力——是幹部教師道德與境界,素養與能力的人文素養。

  現代學校管理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要求我們的幹部不斷地提高個體的專業素質和工作能力,不斷地提高團隊合力和教育智慧。作為一名教育管理者,要愛讀書,多讀書,會讀書。讀書好,讀好書,好讀書。既要看學科專業類書籍,也要看文化博覽類書籍,更要看時勢政治,專業管理和經典哲學類書籍。學校提出幹部讀書學習的四會能力:“會說、會寫、會評、會議”。透過讀書,超越一般教師的素養與能力,道德與境界的人文素養。以主講製為主要抓手,定學年讀書記筆記的數量,達年度講座論壇的質量,評幹部群體中讀書達人。我們以個體自學研究作基礎,全員讀書,學習培訓為提高。以普及提高作基準,分層撥節為重點。以讀書專案作手段,螺旋上升為亮點。博學好思,寧靜致遠,讓讀書成為一種生存的方式和生活的習慣,做一名善思會寫,充實快樂,思維敏捷,享受工作和生活帶來無窮樂趣的教育者。

  4.梯隊培養、校際聯動、形成東風培訓著力點

  一所學校的教育質量,其實就是教師隊伍的質量,教師隊伍是學校發展的第一要素。培育一支德業雙馨、結構合理、持續發展的師資隊伍是學校管理的重心所在。我們倡導規範化的操作教師發展的管理路徑,我們落實分層式的師資自培策略,我們形成精細型的培育每一位東風教師。

  ⑴學習培訓、嚴格標準、分層落實

  ①校級領導,高層建翎。三年中嚴格五落實。三年中向教師落實三十本教育教學書籍閱讀的指導和檢查;三年中向教師宣講培訓三十多場精彩的主題報告;三年中為教師落實三十多堂精彩課的觀摩學習;三年中為教師推薦落實100多堂優質課案例;三年中為教師落實三十篇各類論文發表的舉措。

  ②中層管理,指導引領。三年中努力做到四引領。認真做好課程改革的引領者;認真做好教材教法的引領者;認真做好校本研訓的引領者;認真做好教育科研的引領者。

  ③學科教師,專業成長。三年中努力落實三突破。即:突破嫻熟把握新課程教材教法關;突破充分利用校本教研提高學校質量關;突破科研課題有難度的學術研究關。

  ⑵校本培訓、三類教研、課程引領

  校本培訓的主陣地---校本教研。教研活動的質量關鍵取決於學校領導的清晰認識和正確定調。教研活動問題化、主題化、系列化,聚集課堂,直面教師在課堂實施中的真實問題與突出的困難;每次活動的主題必須明確、集中;組織系列教研,力求有所改進;教研活動要責任到位,落實到人,務求實效。

  ①每天小教研活動制度----課前教研,查漏補缺。這種教研活動,不拘形式,不講主題,不分主次,不論時間,不束場地。如果時間充裕,活動地點在辦公室;如果時間比較倉促,活動就在五個人的教室裡、走廊上。一點一滴,一言一語,相互碰撞,生成智慧,分享快樂。

  ②每週中教研活動制度----單元分析,突破目標。只有領會新教材的特點,明確其編寫意圖和教學要求,才能用好新教材。中教研活動首先解決了每一個單元的重點和難點問題,突破單元教材關;中教研活動,固定時間、地點、人員,以學科教研組為單位,全校週一語文,週二綜合,週三數學,週四英語。每週有研磨課,進行說課——觀課——評課,我們突破好課關。中教研活動,我們進入把握教材的核心問題,制定正確清晰的課時教學目標。東風在區教研室、科研室的指導下,參照市級評優課評價表,進行學習和分析,尋找教材與校本、班本教材之間的差異,會制訂教學目標,達到會制定比較好的教學目標。經過幾年的實踐,我們驚喜地發現,教師們有欣喜轉變,我們從一節課的嘗試制定雙向目標,到單元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師在理解知識結構上有了很大的轉變。他們習慣於習以為常的徹頭徹尾的咀嚼教學目標,教研的氣氛濃烈和諧,他們關注教學目標的針對性。充分認識到教學目標是操作性很強的工作,有內容落實,有針對落實,可執行,可觀測的。

  ③每月大教研活動制度----課題引領,專業發展。各教研組的研究課題是以課堂教學為研究陣地,故教研組也是課題組,教研組長也是課題組長。結合教改,結合教材,結合教學中的熱點問題,難點問題,進行有主題,有充分準備的教研活動。

  ⑶自培基地、名師引領、梯隊培養

  ①校本培訓,基地自培,是我校師資培訓的主要抓手。我們的自培工作有三年規劃落實,有年度、學期工作計劃推進,有校本課程落實。我校從抓語文學科,擴充套件到抓各學科教師的有效教學設計---課時目標設計---單元目標設計---學科資源的落實。圍繞這樣的課題,我們做了大量的培訓工作。從課題思想的提出----基礎教育階段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的發展需要,到現代教學資源的成功應用;從語文資源系統平臺的架構----語文學科的資源系統建設到應用模式;從基於語文資源系統應用的教學研究----教師會從識字教學、閱讀教學、語言實踐教學、作文教學的成功應用。校本自編課程的培訓與應用,是東風校本自培的特點和亮點,是學校這三年來重視自培工作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②名師引領,梯隊培養,又是東風自培的成功舉措。我們落實了名師引領,集訓管理,聚焦真實的課堂。課堂是教改的主陣地,真實的教研,實戰型的課堂讓教師們學會學習,學會研究,學會駕馭課堂。我們成功的推進二項任務:

  名師專家----全覆蓋聽課,診斷全校師資現狀。學校充分利用各方面的專家,進行全覆蓋式地診斷聽課,向學校領導進行診斷分析,一一對號入座,讓管理者清楚學校各學科師資狀況,比對校內差異,校際差距,找出課堂問題,為學科教師的發展打下堅實的一步。

  專家名師----任務式驅動,挑戰各層面梯隊教師。走出去,請進來,這樣的任務,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很難。學校把名師請進來,讓名師助教。竇桂梅、吳正憲老師,是東風的語文數學導師,他們確立實戰型的備課-——觀課——評課——研課的模式,鍛鍊了一批東風的語數教師,培養了像谷豔芳、曹紅梅、白茹等優秀出色的語數教師和團隊。

  ③骨幹培養、校際聯動、成就紅星自培的碩果

  青年骨幹----青年教師、骨幹教師、明星教師的培養,作為學校行政的重要工作及重點培養物件。學校各級骨幹教師要制訂詳盡的評優一系統要求和標準,力爭一屆有一屆的質量,一屆有一屆骨幹的標準,水漲船高,提高全員教師底線,樹立學科能手,讓骨幹和東風學科首席,成為東風學科的標誌。每個東風人都清晰地經歷著我們三年五、六輪評選的歷程,走過了我們專業發展的成長足跡。我們不爭不搶,甘罷下風,欣賞明星教師。我們對骨幹教師召開學期二、三次工作例會,提要求,壓擔子,進行課堂教學展示和學期考核,進行骨幹教師論壇和骨幹講座,讓每一位骨幹教師引領著東風向前發展,做東風的領頭雁。

  骨幹帶教-------學校在這三年師資培養的道路上,披荊斬棘,經歷了磨練,學校走出了一條校本培訓發展的道路。學校搭建舞臺,創設真實的事件和任務,讓教師跳出東風看教育,走出外區外省市練本領。三年中,我們參觀了區、市、外省市多所學校,進行了高層面,高難度的磨課活動,我們的教師開闊了眼界,打開了思路,走得出去,帶得回來。挖掘潛力,接受挑戰,追求卓越。三年中,我們的聯盟學校近十所,各地交流十多次。我們整合利用校際聯盟活動,豐富東風新資源。我們用異地磨課,異地觀課,異地評課,異地論壇,異地講座等形式,營造教師成長大舞臺。社會研究成果表明,資源是人力資源、物力資源和資訊資源的綜合統一。在這其中,人力資源是最重要的資源之一,學校對骨幹教師的培養也是從基礎規範到優秀超越的過程。學校優先評定,優先津貼,優先培訓,優先挑戰任務。我們藉助聯盟和基地的舞臺,不斷地提供機會,不斷地挑戰任務,不斷地名師帶教,眼界決定境界,學術決定品質,一大批青年教師成長起來,成為學科的品牌,教師中的首席,學校的標杆。

  四、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為了瞭解學校情況,總結經驗,找出問題,改進工作,不斷推進素質提升工程的有效實施,不斷推動繼續教育工作走向規範化、制度化和科學化。我們在認真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對學校工作進行深度自查,也發現了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在今後的工作中需要逐步改進和完善。

  1.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構建現代學校,實現學校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因此,學校應把教師素質的提高擺在學校管理重中之重的地位。要構建以教師專業發展為目標,以校本研修為重點的繼續教育體系,注重教師自我學習和內在素養的提升。在學歷合格的基礎上,鼓勵教師參加高一級學歷學習,鼓勵教師在崗學習,開展多型別的讀書活動,讓教師在工作中學習,成為教育觀念新、教學水平高、教科研能力強的學習型教師。不斷探索校本教研的新方法和途徑,促進教師專業水平和能力的不斷提升,構建“學習型”學校。

  2.開展豐富多彩的師德建設。開展敬業精神教育的主題活動,大力宣傳和推廣師德先進典型,完善師德評價制度。堅持學習《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每學年對教師的師德進行全面、綜合的評價,每年評選2-3名師德先進典型,把師德表現納入教師綜合評價的主要內容,並作為教師評優評先和職務晉升等方面的依據,同時,建立學校、教師、家長、學生四位一體的師德監督網路,對嚴重違反者,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制”。

  3.積極實施名師培養工程,促進教師全面發展。加大學科帶頭人和教壇新星的培養,加速青年骨幹教師的成長。把素質好、潛力大、肯鑽研的青年教師確定為名師培養物件,確定教師培養梯隊。針對不同層次的培養物件,提出發展要求,促進教師均衡發展。近期,培養省級學科帶頭人2-3名,市級骨幹教師15-25名。學校成為市教師專業發展型工程示範校。

  4.抓好教師的教育教學常規管理。透過多種渠道,採用多種形式,運用多種方法,抓好教學基本功。鼓勵和幫助教師外出學習,汲取先進的教學理念,快速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開通部落格,鼓勵教師積極撰寫論文,加強資訊科技的研究和培訓,提供條件讓教師學習各種現代化教學技能,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設施資源,進一步強化資訊科技的功能效益,最佳化教學方法。

  以上是我校提升教師素質培訓上的一系列做法和存在的問題,當然也有很多不妥之處,懇請領導、專家批評指正,提出寶貴的建議和意見。我們將按照上級有關部門的要求,進一步抓好下一階段的培訓。

  骨幹教師提升報告5

  透過學習《於在全區教育系統開展思想紀律作風整頓的實施方案》一檔案後,我結合自身思想、作和作風,遵守實事求是的原則,對自己的工作進行了全面回顧和深刻反思,對自己在思想、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有了更加清醒的認識,為今後更好的工作奠定了基礎。

  一 存在問題:

  對照《教師法》、《義務教育法》、《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的每一條每一款,認真查詢問題主要有幾點:

  ⑴工作作風不紮實,業務上不鑽研

  對於已教過的初三知識,從不深挖有哪些問題和不足,授課過程中對於一些解決不太好的問題就放過去了,也不主動與老教師討論交流,不能把工作做實、細。經常圖個省事。照搬照抄,只是想只要完成應付了就算了。在工作中遇到繁瑣、複雜的事情,有時會採取逃避的態度。缺乏一種刻苦鑽研的精神。

  ⑵滿足於現狀,學習不夠積極主動

  對於一個黨員來說,我對自己的要求不夠嚴格,未能起到模範帶頭作用,對於取得的一點成績,沾沾自喜,且不知自己乃井底之蛙,更是不知深淺的覺得自己現有知識和業務能力足以應付學生。對於業務學習,政治學習不夠而且經常拖沓,不按時完成學習任務,對於一些理論知識,政策法規也是一知半解,在新型形式下新的教育理論知識學習不夠,鑽研不深。尤其是學習筆記上字跡潦草,質量和數量都不能保證。

  ⑶工作上缺乏 耐心和技巧,方法單一

  學習不夠加之性格急噪常常在處理學生問題、整頓班風紀律、鼓動激勵學生,與家長溝通上缺乏耐心和工作方法,簡單粗暴導致教育效果不好,經常事倍功半。

  ⑷創新意識不夠,固步自封

  工作上滿足現狀,熱情不很濃,創造性的思路不寬、不多,不能創造性的開展工作常是穿新鞋走老路尤其體現在備課和教法上,常是老一套對待新學生。

  二、分析原因

  (1)思想態度上

  思想上鬆懈導致態度上不端正,上進心不是很強,得過且過。

  (2)行為習慣上

  我平時工作習慣和紀律上較為散漫,不能及時完成作業和任務是我常年形成的一個壞習慣,愛拖拖拉拉,丟三落四。

  三、整改措施

  (1) 加強學習

  無論是業務還是政治方面都要認真學習,用理論來指導實踐。更應在學識方面提高素養,作為一名語文老師需要廣博的知識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不能滿足現狀,不斷充電,與時俱進以求適應新形勢下新教育發展的需要。

  (2) 改變習慣

  多年形成的壞習慣意識到就要下決心改正以後對工作絕不拖拉,絕不應付,認真及時,保質保量。

  (3) 提高覺悟

  時刻銘記自己是一名黨員,一名教師,要為其他教師和學生起模範帶頭作用,愛崗敬業,勇挑重擔,服從領導分配,加強責任心和上進心,不甘落後,嚴格要求自己。

  總之我會在今後工作中努力改正自身毛病,彌補自身缺點,使自己成為一名經驗型,智慧型,奉獻型,樂教創新型的老師,讓自己成為一名合格的,令人滿意的,叫學生尊敬的好老師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