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質實習報告(15篇)

工程地質實習報告(15篇)

  在經濟發展迅速的今天,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其在寫作上具有一定的竅門。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工程地質實習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工程地質實習報告1

  一、 實習概況:

  本次實習為期一週,實習的主要目的是激發和提高學生土木工程專業的熱情和興趣。實習包括課堂講解和實地考察兩部分。在課堂中,老師簡單講解實習內容及各種地質相關內容,在現場根據具體情況姚老師深入分析,精心講解,不僅使我們掌握了野外實習的基本要領,還使我們對課程理論知識有了感性認識並加以鞏固和深化。

  二、實習內容:

  岩石及邊坡工程地質問題,地質實習本質就是研究各種地質情況,其中一大塊內容便是岩石和及其構成邊坡的工程地質問題,因此,此次實習最大的內容就是觀察各種岩石和分析其構成的邊坡情況。實習中我們幾乎每天都跟岩石和邊坡打交道,老師也花了大半部分的精力講解這部分的知識。我們看到了由殘積土形成的土質邊坡,其下的坡積物顆粒大小懸殊,工程效能很複雜,需要壓實的能量相當的大。由於該坡的坡角和坡度均不大,這裡只採取了最簡易的邊坡防護方式——鋪一層水泥砂漿和插上一些排水管,但似乎還是讓人有些擔憂。我們知道由於岩漿噴出地表後,迅速結晶,以致其形成的岩石具有一定的流動性,並且排列有序,在此就可以用肉眼看到。該巖體結構是整體塊狀結構,強度較高,並且風化程度低,屬於微風化程度,故此邊坡穩定性相對較高,但由於該坡的結構面傾向和坡面傾向相同,且傾角小於坡面傾角,導致該坡存在潛在滑動問題。在這裡我們測量了一組岩石的傾向、走向和傾角:65°,155°,35°。在地質災害危險點,我們看到了一個路塹式邊坡,該坡的結構體為散體狀、碎裂狀,風化程度高,屬於強風化,穩定性較差。因此,該邊坡防護採取就地取材,用片石做成坡角擋牆,坡面鋪上一層水泥砂漿,插上一些排水管,但是山體的另一面則沒有做任何防護,真為山下的居民擔憂。我們還看到了由岩石和土構成的坡,該坡的表層是沉積土。由於該坡的地質構造產生的結構面傾角小而且與邊坡平行,加上巖體屬於全風化、強風化程度,導致該坡具有較嚴重的失穩問題,因此其採取路塹式邊坡加固方式,用鉚釘、抗滑樁和擋牆做防護,這也是在高速公路上常見的防護方式。在其公路的剖面上我們看到了具有一層一層堆積現象的層理層面構造的沉積岩,這也是本次實習唯一一處岩石類別為沉積岩的觀察點,該巖為碎屑岩中的細砂岩、混砂岩,有明顯的褶皺現象,較為完整,而且是傾斜背斜褶皺構造。這是我第一次見到背斜褶皺現象,由此我感到相當的榮幸。在這,我和同組組員對背斜兩翼岩石的傾向、走向和傾角進行了測量,左翼: 73°,341°,34°,右翼:334°,240°,34°。

  在公路旁我們看到路旁的花崗岩的風化作用包括物理風化作用、化學風化作用和生物風化作用,巖體的表面長著一顆樹,自上而下遭受著植物生長活動引發的物理風化和化學風化作用,這讓我想起了鄭板橋的一首《竹石》詩,不禁感嘆大自然的力量。

  最後我們考察了變質岩。變質岩是指地殼中已存在的岩石,由於地殼運動和岩漿活動等造成物理化學環境的改變,處在高溫、高壓及其他化學因素作用下,使原來岩石的成分、結構和構造發生一系列變化所形成的新的岩石。根據變質作用的地質成因和變質作用因素,將變質作用分為:接觸變質作用、區域變質作用、混合巖化作用和動力變質作用。變質岩的結構可分為:變餘結構(殘餘結構);變晶結構;碎裂結構。岩石經變質作用後常形成一些新的構造特徵,這是區別於其他兩類岩石的特有標誌,是變質岩的作重要特徵之一。原巖變質後仍殘留有原巖的部分構造特徵者叫變餘構造。透過變質作用形成的新的構造叫變成構造:

  a)板狀構造岩石具有平行、較密集而平坦的破裂面劈埋面,沿此面岩石易於分裂成板體,原岩基本未重結晶,僅有少量絹雲母或綠泥石。

  b)千枚狀結構 岩石常呈薄板狀,其中各組分基本已重結晶並呈定向排列,但結晶程度較低而使得肉眼尚不能分辨礦物,僅在岩石的自然破裂面上見有強烈的絲絹光澤,系由絹雲母、綠泥石小鱗片造成。常具撓具和小皺紋。才

  c)片狀構在定向盈利的長期作用下,岩石中所含大量的片狀、柱狀礦物如雲母、角閃石等,都呈平行定向排列,岩石中各組分全部重結晶,而且肉眼可以看出礦物顆粒。

  d)片麻狀結構以石英、長石等礦物為主,期間夾以鱗片狀、柱狀變晶礦物,並呈大致平行的斷續帶狀分佈而成,他們的結晶程度都比較高。

  e)塊狀結構岩石中的礦物分佈均勻,結構均一,無定向排列,這是大理石和石英岩常具有的構造。鑑別變質岩時,可先從觀察岩石的構造開始,根據構造,將變質岩區分為片理構造和塊狀構造兩類。然後可進一步根據片理特徵和結構以及主要礦物成分,分析所屬的亞類,確定岩石的名稱。

  三、實習感想

  為期一週的地質實習很快的就結束了,透過這次實習,我不僅培養了對大自然的熱愛,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對地質科學的熱愛和興趣,而且還在實習的過程中加深了對地質知識的瞭解,尤其是工程地質學中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概念的理解,從之前的感性認識昇華為如今的理性認識,這種質的飛躍,應該歸功於實踐的作用。此外,在此次實習中我在老師身上學了不少的東西。體會最深的就是做事要認真、不能懈怠,更不能放棄,爬山時,在老師的激勵下,我堅持下來了,所以要銘記:做事要認真,即使不喜歡的,也要努力去做,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抱負,讓自己造福於人類!在實習中我還學到了很多的在學校課本上和知識裡學不到的東西,這些都是在真正的實踐中才能夠得到巨大的鍛鍊的,我也相信我會做好這一切的,正是因為存在這樣的問題,我才會將我所有的精力用在學習上,學習中我相信我會繼續不斷的做好的。透過實習我對自己更有信心了,這一次實習是給我的巨大的人生的財富,相信我會在今後的工作生活中繼續做好的!

  實習目的及要求

  1、培養學生吃苦耐勞、艱苦努力、遵守紀律、等優良品質和增強集體觀念,總結此次實習與我們所學專業的相關聯絡。

  2、認識瞭解水工建築物中的工程地質條件和要求。

  主要包括以下六個方面:

  a.地形地貌條件

  b. 岩石與土的型別及其工程地質性質

  c.地質構造

  d.水文地質條件

  e.物理地質作用

  f.天然建築材料等方面。

  3、透過實習鞏固課堂所學的基本理論,聯絡現場實際,驗證和拓寬視野,培養和實際工作能力。

  4、透過實際考察,瞭解各種地質現象,增加感性認識。

  實習總結:

  經過五天的實地考察,我們學到了很多的東西,加深了對書本上老師所講內容的認識,對三大類岩石有了一個感性的認識,讓我知道了書本上的東西都是死的,如果你不和實際聯絡起來的話它只能變成無用的東西,所以我覺得應該儘量多的去實踐,只是感覺實習時間太短了,感覺還不是很夠用,如果能常一點的時間的話我們就能進行更深入的考察,對各種地址面貌有個更深的理解。這次實習也讓我認識到團體協作的力量,在以後的學習生活和工作當中一定要注意團隊合作,充分發揮集體的力量。

工程地質實習報告2

  一、實習概述

  實習目的:

  工程地質實習是港航專業重要的實踐性教學環節,實習實踐教學和課堂理論教學具有同等重要作用,工程地質實習的目的在於經過實習使學生具備分析、解決在實際工程中出現的簡單條件下的地質問題的本事。

  實習任務:

  1、固課堂所學的基本理論,理論聯絡現場實際,再回歸到理論上來,培養我們獨立思考的本事以及現場確定、解決實際問題的本事。

  2、解礦物和岩石的構成過程、結構、產狀等,掌握野外確定本事,加深對其認識

  3、運用自我所觀察到的具體的實際資料進行分析總結,加深對地質學習的系統理解。

  4、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團結協作、  實習時間:

  20xx年4月23日

  實習地點:

  南京市湯山地區

  南京地質博物館(各類礦物、岩石等)

  實習路線:

  文天學院陡山北坡採石公路剖面(火石峰背斜)小鐵路人工剖面南京地質博物館文天學院

  二、習地區地質概況

  1、地層巖性(部分)

  青龍群(T1+2q)

  厚度約500m,與組整合接觸。

  在棒槌山西端人工剖面其下部暴露清楚,稱為下青龍組(T1x),可分為三部分:

  下部為黃綠色頁岩、泥岩,夾薄層微晶灰巖,產蛇菊石、克氏蛤。

  中部為灰色薄層微晶灰巖與黃綠色頁岩,黃褐色泥岩互層,層理清晰,產佛來明菊石等。

  上部為灰色中厚層、薄層微晶灰巖夾黃褐色泥質微晶灰巖、鈣質頁岩及薄層瘤狀微晶灰巖、微晶礫屑灰巖。

  頂部為厚層微晶灰巖,被覆蓋,在死虎巖附近山包上出露清晰。

  在各層灰巖中,縫合線構造均很發育。

  青龍群上部稱為上青龍組(T2s),厚度約300m。剖面在死虎巖附近山包上出露完整,可分為三部分:

  下部為灰色中薄層微晶灰巖,泥質微晶灰巖夾紫紅色泥質微晶灰巖及瘤狀灰巖數層(4~7層),產多瑙菊石、荷蘭菊石等化石。

  中部為灰色中薄層微晶灰巖,蠕蟲構造及其發育。

  上部為灰中層泥質微晶灰巖夾厚層及薄層微晶灰巖。

  頂部為紋層狀白雲質灰巖。

  在各層灰巖中縫合線構造極其發育。

  2、地形地貌

  湖山地區位於南京城東28km,地形上由三列山組成,走向北北東。北列山海拔120~169m,包括排山、棒槌山。中列山山勢較高,包括黃龍山、團山、紗帽山、土山、陡山、狼山等,主峰孔山海拔341、8m。南列山簡稱湯山,主峰海拔292、3m,的猿人洞(葫蘆洞)和雷公洞(裂隙式溶洞)即發育於南列山。三列山之間是兩個縱向次生谷地,北側湖山谷地是龍潭煤系地層經地表水侵蝕構成,南側谷地是志留紀高家邊組頁岩被剝蝕而成。湖山次生谷地兩側的谷坡上,發育有二級階地。第一級階地海拔4060m,即農田、煤礦所在地,二級階地海拔6070m,主要為殘積、坡積之碎石,夾少量沖積成因的粉砂質粘土。

  3、地質構造

  湯山位於青龍山湯山侖山複式大背斜中段,背斜軸在這一帶昂起,構成一個短軸穹隆狀背斜。背斜核部出露寒武系、奧陶系地層。背斜北翼陡,南翼緩,西端向西傾伏,東端向東傾伏。湯山背斜北翼發育有次一級的向斜(陡山向斜)和背斜(孔山背斜)。向斜構成中列山主體,向斜南翼陡,地層傾角常達70~80,區域性直立甚至倒轉,北翼傾角25~35,向斜軸面向南傾斜。陡山頂為向斜核部,現採場平臺仍可見部分向斜核部地層(棲霞組)出露。背斜緊靠向斜北側,嚴格與向斜平行展布,組成大部分中列山之北坡,僅孔山主峰位於背斜核部。背斜南翼地層傾角緩,北翼地層傾角陡,通常為80~90,背斜軸面南傾。在陡山北坡雪浪庵大沖溝西側石榴庵背斜核部出露地層為五通組。從地貌發展階段看,該區域剝蝕作用進行得相當深刻,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現象比較普遍。實習區域斷裂構造出露也較清楚。橫向平移斷層、正斷層以及縱向的逆斷層相當發育,陡南逆衝斷層、陡西平移正斷層以及陡山北坡的地壘構造出露都很清楚。在陡山北坡採石公路沿線,能夠觀察位於背斜南翼近核部位置順層侵入的閃長玢岩出露,為燕山早期的產物。

  4、其他地質現象

  實習路線沿途還可見滑坡、重力折曲、風化分帶、岩溶等地質現象,可拍攝照片或繪製信手剖面圖。

  泉水有孔山寺泉和棒槌山泉出露,均為上升泉。

  5、地殼運動與地質發展簡史(部分)

  寧鎮地區是下揚子斷裂拗陷帶的東段。從震旦紀到早古生代末,那裡地殼比較穩定,運動緩和,僅有多次輕度的升降;整個環境是淺海,堆積了厚度3000餘米的石灰岩、白雲岩、頁岩、砂岩地層,化石豐富。有時有矽質物供應,在震旦、寒武、奧陶及志留系等地層均或多或少出現過薄層的矽質岩或燧石結核(後者在碳酸鹽地層中)。志留紀末期,華南發生了強烈的加里東運動,本區受到深刻的影響,海水退卻,成為陸地,理解剝蝕。早中泥盆世的沉積物很不發育。到晚泥盆世初在準平原化的條件下,開始堆積了平原型河流沉積,隨著出現了大型的湖泊沉積。這就是上泥盆統的石英砂岩和頁岩地層。區域性地區堆積了薄薄的赤鐵礦層。早石炭世,本區處於海陸互動地帶,海水時進時退,堆積了具有濱岸沉積特徵的下石炭統的灰巖、頁岩、砂岩。從中石炭到早二迭世,本區地殼穩定而緩慢的持續下沉,在沉陷得到沉積物補償的條件下,堆積了淺海的碳酸鹽沉積,這時氣候溫暖,海中生物繁盛,化石豐富。從遠處週期性地運來的矽質物質,它成為薄層矽質岩或燧石結核形式堆積下來。在早二迭世末期還堆積了含錳磷的沉積物,這就是下二迭統孤峰組,在區域性地方有開採價值。早晚二迭世之交,地殼有一度重要的上升、隆起過程,稱為東吳運動,使本區海水

  退卻,成為濱海沼澤環境,從而堆積了上二迭統的含煤地層,這就是龍潭煤系地層。東吳運動畢竟還是短暫的,到二迭世後期,海水復行侵入,直到中三迭世後期為止,本區又堆積了淺海特徵的上二迭統組,下、中三迭統青龍群。青龍群沉積過程中,整個下揚子拗陷已經有明顯的收縮,海水逐漸變淺,青龍群的頂部出現了在海灣、瀉湖環境下構成的石膏沉積。青龍群沉積完畢以後,本區發生了印支運動的第一幕,這是地殼運動性質的一次突變,有古生代以來長期的升降運動性質轉化為褶皺的性質,青龍群以及以前的老地層全部參加到褶皺中,構成了寧鎮山脈的雛形。整個下揚子的山脈淮陽山脈也是因為這一運動而奠定輪廓,地質上稱這一運動為淮陽運動,在寧鎮地區稱為金子運動。由於金子運動結束了下揚子地帶長期海侵的歷史,使之成為陸地。在金子運動構成的山間盆地中堆積了中、上三迭統的黃馬青群沉積,它與青龍群在許多地方是明顯的不整合接觸關係,它的底部普遍堆積有數十米到一二百米厚的碳酸鹽質角礫岩。黃馬青群堆積的晚期,氣候由乾熱轉為溼熱,地勢變為比較平坦,在區域性地方構成含煤沉積,這就是黃馬青群上部區域性出現的范家場組含煤地層。此後,地殼運動再次劇烈進行,使包括上三迭統在內的所有地層褶。這次地殼運

  動是金子運動的繼續和發展,屬於印支運動的第二幕,稱為南象運動。在南象運動的作用下,寧鎮山脈的格架全面完成。地貌上是山脈和山間盆地相交織。在山間盆地中堆積了下、中侏羅統的象山群砂岩、頁岩沉積,其底部是河流沉積,中上部過渡為湖泊沉積,區域性地點有煤的構成。象山群與下伏地層在許多地方都是明顯的不整合接觸,如棲霞山附近的南象山,它不整合地蓋在下二迭統棲霞組之上,有的地方,如西崗附近它不整合地蓋在中、上三迭統黃馬青群之上。

  象山沉積以後直至白堊紀末期,那裡地殼運動頻繁,主要形式是差異性質的斷塊運動。斷裂極其發育,沿斷裂的垂直位移量很大,在斷裂下落的部位構成盆地,堆積了很厚的上侏羅統到白堊系的洪積與河湖沉積,構成很厚的礫岩、砂岩和頁岩。同時,由於斷裂切割相當深,地殼深處的岩漿沿斷裂帶上升、侵入和噴出,因而陸相地層中同時產出很多的中酸性的火山熔岩、凝灰岩。此外,很多的中酸  侏羅紀到白堊紀的地殼運動統稱為燕山運動。相應的地層之間出現了不整合接觸關係,但地層的褶皺比較緩和而開闊。

  第三紀以來,地殼仍有大幅度的差異升降,在內陸盆地中堆積了厚度很大的陸相礫岩、砂岩、頁岩地層。第三系的一些層位是有利的生油地層和找油物件。由於地殼運動和緩、微弱,第三系地層產狀極其平緩。但第三紀末期第四紀初期,發生了一些重要的斷裂,它切割到地殼深部,有的甚至與某些深達上地幔的斷裂相溝通,使深部的玄武質岩漿上升、噴溢,構成了南京附近的一些中心式火山噴發及玄武岩層的堆積,例江寧方山和六合方山都儲存了較好的火山地形。

  三、實習資料成果

  早上十點鐘我們來到南京東郊湯山鎮湖山地區並於火石峰集合。首先教師讓我們調整羅盤,當地的磁偏角為4,並教會我們怎樣使用羅盤一級岩層表面不平整時怎樣樣量岩層的產狀。

  我們徒步走上山去,看到了背斜、向斜、褶皺。經過現場觀察迴歸課本,對地質構造現象有了更深的認識。瞭解到背斜岩層向上彎曲,兩側岩層相背傾斜,核心岩層時代較老,兩側依次變新並對稱分佈,向斜岩層向下彎曲,兩側岩層相向傾斜,核心岩層時代較新,兩側依次變老並對稱分佈。背斜,向斜是褶皺的兩個基本型別,褶皺就是多個連續的背斜,向斜。教師還給我們講了一些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道理。在野外為了識別褶皺,我們一般可沿垂直於岩層的走向進行觀察,首先根據岩層是否對稱重複,確定褶皺是否存在,然後比較褶皺核部和兩翼的岩層的新老關係,確定褶皺是向斜還是背斜,最終根據兩翼岩層的產狀,確定褶皺是直立的、傾斜的,還是倒轉的。經過觀察和聆聽教師講解,我們對地質構造現象有了更深的認識。

  經過教師的介紹,研究寧鎮山脈湖山地區已有多年的歷史,早在李四光時代,此刻有日本的小野家族,該地區的地質構造為三山夾兩谷地貌,低山丘陵。我們實習路線由北向南前進,地質年代越來越新,經過沿途學習,我們看見第一個岩層為老虎洞組(C11),老虎洞組的演示成分為白雲岩,表面有刀砍裝溶溝,俗稱刀砍紋,為灰色、淺灰色結晶白雲岩,緻密,較堅硬,遇酸僅微起泡,風化面有刀砍狀溶溝。包含灰黑色、灰白色、肉紅色、燧石結核,呈透鏡體或團塊狀,產不規則石柱珊瑚等化石。

  接下來是黃龍組(C2h),但僅有很少的一塊岩石。黃龍組與船山組假整合接觸,黃龍組底部有白雲岩礫岩,礫塊半稜角、半滾圓狀到不規則狀,直徑3~5cm為主,由方解石膠結,其晶粒達1cm以上,厚約5m。

  黃龍組下部為白色微晶灰巖,斑塊巨粒結晶灰巖,晶粒可粗達0.1~1cm,厚約5m。

  黃龍組主體部分為灰白色略顯肉紅色微晶生物屑灰巖為主夾生物屑灰巖、砂屑灰巖,厚層到塊狀,層理不清,僅能根據縫合線構造來確定其層面產狀。產布克小紡錘蟲筳、筒形紡錘蟲筳、刺毛螅、莫斯科唱貝、滿蘇分喙石燕、犬齒珊瑚,厚度約55m。

  在此之後我們看到了河州組(C1h),和州組厚度為5m,與老虎洞組假整合接觸。為灰泥質及白雲質微晶灰巖,含少量生物碎屑。可見袁氏珊瑚、貴州珊瑚、巨長身貝、不規則石柱珊瑚、輪狀軸管珊瑚等化石。

  在河州組不遠處為高驪山組(C1g),但我們所看到的高驪山組覆蓋,呈溝狀分佈,縱深2m左右,厚度約36m,假整合於金陵組之上,金陵組頂面顏色發紅,有鐵錳質薄層堆積。下部為灰白色、深灰色、紫紅色頁岩夾夾薄層砂岩,含灰褐色泥質生物碎屑微晶灰巖透鏡體,見腕足類化石碎片。中部為灰石英砂岩、粉砂岩夾數層灰紫色、灰綠色、灰色頁岩。上部為灰白色、灰綠色、紫紅色及灰黑色粘土質及粉質頁岩,夾少量薄層砂岩。

  金陵組(C1j)厚約6m,與五通組假整合接觸。為灰黑色微晶生物碎屑灰巖,厚層狀,生物碎屑中主要是海百合莖及腕足類碎片,包含機質及泥質成分較高,底部有一層鐵質粉砂岩與五通組接觸。盛產假烏拉珊瑚、笛管珊瑚,始分喙石燕、金陵穹房貝等化石。

  隨後張教師帶領我們來到了一處平緩的山坡,山坡側面為明顯的背斜構造,是湯侖複式背斜,北翼較陡,南翼緩,層次清晰,此為五通組(D3w),岩石主要成分為石英砂岩,五通組厚約150m,可分為四部分:底部為為灰白色石英礫岩、石英砂岩,厚層狀,層次清楚。石英礫岩有三層以上,礫岩成分為白色石英、黑色燧石、淺色具紋理之矽質岩等,滾圓或半滾圓狀,礫徑1~3cm為主。礫石可排列成單向斜層理。下部為灰白色石英砂岩,厚層狀,間夾粉砂岩薄層。砂岩中石英含量可達95%以上,矽質膠結,具縫合線構造,具單向斜層理。上部為黃褐色砂岩、粉砂岩,夾有較多的灰白色粘土巖及灰黑色碳質頁岩,區域性夾扁豆體狀薄層赤鐵礦。在灰黑色頁岩及灰砂岩中可找到斜方薄皮木、亞鱗木、楔葉木等化石。頂部為灰白色中厚層狀石英砂岩,縫合線構造十分發育。

  我們還看到了斷層,瞭解到斷層是岩石受力發生斷裂,斷裂面兩側岩石存在明顯位移的斷裂構造。斷層的規模大小不等,大者沿走向延伸可達上千公里,向下可切穿地殼,常由許多斷層組成,稱為斷裂帶﹔小者可見於手標本。幾何要素,斷層由斷層面和斷盤組成。斷層面是岩石沿之發生相對位移的破裂面,簡稱斷面,能夠是一個單一的面,也能夠是一個有必須寬度的帶。斷層面與地面的交線稱為斷層線。斷盤指斷層面兩側的巖塊。位於斷層面之上的一盤稱為上盤,斷層面之下的一盤稱為下盤。如斷層面直立,則按其相對於斷層走向的方位來描述。

  斷層是地殼上部構造層次脆性剪下變形的典型產物。有的大斷層向深處其傾角逐漸變緩,使斷層面成凹面向上的彎曲,其剖面似鏟形或犁形,稱鏟狀斷層或犁式斷層。在地殼深處的韌性變形域,相當於斷層的兩盤作相對剪下位移的變形帶稱為韌性剪下帶。

  研究方法主要是在野外如何識別斷層,確定斷層面的產狀,確定斷層的運動性質,測定其兩盤相對位移的距離,分析斷層構成的時代及活動歷史。常見的識別斷層及其兩盤相對運動方向的標誌有﹕地質體的不連續。地層﹑岩脈和礦脈等在平面或剖面上突然中斷或錯開,證明斷層的存在,並可求其斷距。地層的重複或缺失。走向斷層常見的一種效應。結合地層與斷層兩者產狀的關係,能夠確定是正斷層還是逆斷層。一般正斷層造成垂向上的地層缺失,逆斷層造成垂向上的地層重複。擦痕是斷層面上兩盤岩石相互摩擦留下的痕跡。斷層面有時被磨光,並附有鐵質或矽質的薄膜,光滑如鏡,稱為摩擦鏡面。其上的平行細紋指示了兩盤相對運動的方向。斷層面上生長的石英或方解石纖維狀晶體,貌似擦痕,稱為擦抹晶體。它們是在斷層運動過程中平行運動方向生長的晶體,纖維方向代表了斷盤相對位移的方向。牽引構造。斷層運動時斷層近旁巖塊受到拖曳造成的岩層區域性彎曲,或岩層由塑性變形進一步發展而破裂成斷層時留下的弧形彎曲。弧形凸出的方向大體指示所在盤的相對運動方向。斷層巖。斷層帶中因斷層動力作用被搓碎﹑研磨而改造的岩石。有斷層角礫岩﹑碎裂巖及斷層泥等,是脆性變形的產物,常見於一般斷層中。糜稜巖是另一種常見於大斷

  層帶中的岩石,它是深處韌性剪下變形的產物(見韌性剪下帶)。此外,地貌現象(斷層崖﹑錯斷山脊﹑水系突然改向等)也有助於識別斷層,尤其是活動斷層。

  在湖山地區的考察實習在忙碌中結束,午時我們來到了位於珠江路上的南京地質博物館,博物館的門外存放著幾塊大的岩石。教師就在外面給我們講了一些關於礦物岩石的基本知識,讓我們對他們有個大概的瞭解。

  博物館裡的岩石和礦物琳琅滿目地陳列在展櫃裡,有關地球科學的圖畫也掛滿了牆。那裡的岩石和礦物有的在學校的實驗室裡見過,但更多的是從未見過的,只見於書本上介紹,自然也沒有那種感性的認識。那裡有常見岩石,如花崗岩、玄武岩、石灰岩、片麻岩、輝綠岩、混合巖、大理岩等。也有常見的礦物,如石英、螢石、長石、剛玉和雲母等。薄片狀,鱗片狀,塊狀,土狀,球狀,鍾乳狀,黃的,綠的,紅的給了我們無限的視覺衝擊。我們一邊仔細觀察這些礦物和岩石的顏色和形狀,一邊看標本下頭關於這些礦物和岩石的結構和構造的講解,以及他們的工程地質評價。看到了靈璧石,雄黃雌黃,孔雀石,內蒙的雞血石章石雕,吉林的松花硯。還看到不少鑽石,玉和翡翠。如金綠寶石,紅寶石,綠寶石,祖母綠,和田玉,南陽玉,珍珠等等。可是那裡最吸引眼球的要數沙漠玫瑰了,

  沙漠玫瑰又稱戈壁石、風雕石,常見的有球狀的和塊狀的,主要產於浩瀚隔壁,沙漠玫瑰是自然構成物,是沙漠的細石經風吹雨打後構成類似玫瑰般的結晶石,這種岩石在天然奇石市場上佔有特殊的地位,具有極其珍貴的研究和收藏價值。博物館裡同樣陳列這很多的生物化石,有矽化木,中華鱘魚,潛龍,古蜻蜓化石,大型的恐龍化石和恐龍蛋化石,以及第四紀全新世的鹿角,也有小型的植物和動物化石,如距今數億年的震旦角石、萊德利基蟲、創孔海百合、狼鰭魚、擬蜉蝣等,不一而足。

  在博物館參觀的過程中,我們也看到了一些老科研人員在以前搞野外科研的時候所用過得的物品,很難想像他們是如何在那麼惡劣的環境下去從事科研工作的。可是也正是因為他們幾十年來為發展地球地質事業做出的努力,才有今日的成果。

  在展廳中,我還了解到我國近代地質學發張歷程。萌芽時期(18401910),草創時期(19111921),成長時期(19221936),動盪時期(19371949),發展時期(1949此刻)。參觀了一樓和二樓,最終我們又去參觀了三樓。三樓分為兩廳,左廳為礦產資源廳,右廳為地質環境廳。瞭解到我國礦產資源的豐富和人均資源的不足。在右廳中我山體滑坡,地面塌陷,岩溶塌陷,泥石流等地質環境。

  經過這次實習,使我在諸多地質構造性質方面有了更深層次的瞭解。沿途我們見到了許多地質構造,撿了許多卵石。

  四、小結

  實習的日子我們雖然有些累,但收穫了大學的課堂裡沒有的許多東西,不僅僅學到了地質方面的許許多多的知識,也學到了為人處世的許多道理與方法,學會了怎樣學習,也學會了把書本的知識與實際結合,在未來的日子裡我會繼續關心地質情景,繼續學習,為將來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為期一週的實習很快過去了,在教師的耐心講解下我們學到了很多,基本的認識並能清晰確定以地質構造,相信在以後的學習工作中都會對我大有幫忙。

工程地質實習報告3

  今天天氣晴朗,在觀看完影片資料,使我們對地質現象有了進一步的瞭解之後,開始學習閱讀工程地質圖。為使我們能瞭解不同傾斜程度(水平、傾斜、直立)地層、褶皺構造和斷層在地質圖上的特徵,老師詳細講解了水平岩層、傾斜岩層、直立岩層、褶皺構造、斷層在地質圖上的特徵。但是人太多,都圍在老師身邊,老師講話的聲音又不是很多,所以聽的不是很清楚,結合實習指導書的內容和聽到的一部分,大致還是學會了從地質圖上閱讀各種地質現象,分析地質現象的分度規律,還掌握了對褶皺、斷層、不整合構造和岩漿岩侵入活動地區地質圖的分析方法,從有地質構造圖的地質圖上繪製示意地質剖面圖的方法,根據地質圖分析區域地質發展史的方法。

  為了在野外實習時不至於手足無措,我認真的閱讀了實習指導書,還仔細的看了老師給的課件,初步瞭解了在工程建設中地質勘察之重要以及工程地質勘察中的各種方法和步驟,比較全面的瞭解到工程地質勘察報告的內容。

工程地質實習報告4

  院系:水利與環境學院

  年級:

  專業班級:

  姓名:

  學號:

  指導教師:

  古人有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自從走進了大學,距離工作就不遠了,老師為了拓展我們學生自身的知識面,擴大與社會的接觸面,增加個人在社會競爭中的經驗,鍛鍊和提高我們的能力,以便在以後畢業後能真正走入社會,能夠適應國內外的形勢的變化,王老師帶領我們進行了為期四天的工程地質實習,讓我們充分認識到工程地質對於今後所從事工作的重要性

  一、實習時間

  **年9月

  二、實習目的

  1、深化和加強對工程地質學的基本理論,基本概念和基本工作方法的瞭解的掌握,為進一步學習相關的專業課程奠定感性知識基礎。

  2、 透過本課程教學實習激發和提高學生學習本專業的熱情和興趣。建立地質環境和工程地質條件與各類工程建

  設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協調關係的思想意識。

  三、實習時間計劃和路線安排

  9月7號,在教室上理論課,主要講解地質實習的目的,學習野外地質工作方法,技術手段,以及各個階段的準備,最後瞭解羅盤儀的使用,以及接下來四天的路線安排。

  9月8號坐車前往登封

  9月9號上午下雨,下午去少林水庫地質考察

  9月10號 前往三皇寨測量

  9月11號 前往“一腳踏過十八億年”

  少林水庫是登封市人民的生活生產用水來源,我們在那呆了一下午,欣賞了煙波浩渺的水庫風光,然後聽老師講解了水庫大壩壩基的選址要求,然後我們又下到已經乾涸的河道中,觀察那些石頭,瞭解它們的形成,變化。面對著那些矗立億年的石頭,我們短短的二十年人生簡直就是太渺小了,我不由得想到蘇軾的《赤壁賦》中的一句“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怪不得那句鑽石廣告那麼經典“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王老師又親自演示了羅盤的使用,並讓我們現場進行了實際操作。

  第三天,我們一大早起來乘車來到了三皇寨景區入口,在路兩側的峭壁上進行了節理裂隙的測量,我們組分成了三個測量點,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辛苦工作,終於測完了要求的節理,並進行了記錄。然後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了一處剖面,在這裡我們看到了,不同地質時期的岩石,我們的任務就是測出不同的地質帶的長度,然後記錄下來資料,最後畫出該結構面的地質剖面圖。

  第四天,我們來到了,老師口中鼎鼎大名的“一腳跨過十八億年”,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採集了一些可能含有三葉草的板岩標本,再回來的路上又參觀了古剎永泰寺,只是在外圍瞻仰了一下。

  這次實習讓我瞭解了羅盤的使用方法。地質羅盤儀是進行野外地質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種工具。藉助它可以定出方向,觀察點的所在位置,測出任何一個觀察面的空間位置(如岩層層面、褶皺軸面、斷層面、節理面等構造面的空間位置),以及測定火成岩的各種構造要素,礦體的產狀等。因此必須學會使用地質羅盤儀。岩層的空間位置決定於其產狀要素,岩層產狀要素包括岩層的走向、傾向和傾角。測量岩層產狀是野外地質工作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之一,必須熟練掌握。

  岩層走向是岩層層面與水平面交線的方向也就是岩層任一高度上水平線的延伸方向。 測量時將羅盤長邊與層面緊貼,然後轉動羅盤,使底盤水準器的水泡居中,讀出指標所指刻度即為岩層之走向。因為走向是代表一條直線的方向,它可以兩邊延伸,指南針或指北針所讀數正是該直線之兩端延伸方向,如NE30度與SW210度均可代表該岩層之走向。 岩層傾向——是指岩層向下最大傾斜方向線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恆與岩層走向垂直,測量時,將羅盤北端或接物覘板指向傾斜方向,羅盤南端緊靠著層面並轉動羅盤,使底盤水準器水泡居中,讀指北針所指刻度即為岩層的傾向。假若在岩層頂面上進行測量有因難,也可以在岩層底面上測量仍用對物覘板指向岩層傾斜方向,羅盤北端緊靠底面,讀指北針即可,假若測量底面時讀指北針受障礙時,則用羅盤南端緊靠岩層底面,讀指南針亦可。

  岩層傾角是岩層層面與假想水平面間的最大夾角,即真傾角,它是沿著岩層的真傾斜方向測量得到的,沿其它方向所測得的傾角是視傾角。視傾角恆小於真傾角,也就是說岩層層面上的真傾斜線與水平面的夾角為真傾角,層面上視傾斜線與水平面之夾角為視傾角。野外分辨層面之真傾斜方向甚為重要它恆與走向垂直,此外可用小石於使之在層面上滾動或滴水使之在層面上流動,此滾動或流動之方向即為層面之真傾斜方向。測量時將羅盤直立,並以長邊靠著岩層的真傾斜線,沿著層面左右移動羅盤,並用中指搬動羅盤底部之活動扳手,使測斜水準器水泡居中,讀出懸錐中尖所指最大讀數,即為岩層之真傾角。

  方位角記錄方式,如果測量出某一岩層走向為310°,傾向為220°,傾角35°,則記錄為NW310°,SW∠35°或31°,SW∠35°或22°∠35°。 野外測量岩層產狀時需要在岩層露頭測量,不能在轉石(滾石)上測量,因此要區分露頭和滾石。區別露頭和滾石。主要是多觀察和追索並要善於判斷。巖體受力作用斷裂後,兩側巖塊沿斷裂面發生了顯著位移的斷裂構造,稱為斷層。在斷層分佈密集的斷層帶內,岩層一般都受到強烈破壞,產狀紊亂,巖體裂隙增多、岩層破碎、風化嚴重、地下水多,從而降低了岩石的強度和穩定性,同時,溝谷斜坡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質現象發育。

  實習很快就結束了,在指導老師和師傅的幫助下我們解決了許多問題,鞏固了專業知識,發現了許多不足,明白了專業重心所在,專業運用於何處。對於自己專業知識掌握不紮實,缺乏獨立思考探索的意識等等缺點,我將在今後的學習與工作中不斷加以改正,認真學好專業知識,以求真正地將理論運用於實踐,用實踐指導理論。

工程地質實習報告5

  一、實習目的

  透過野外實習,進一步瞭解地質學的基本內容,掌握地質學的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瞭解和掌握地表形態及其發生、發展、結構和分佈規律。重點掌握實習區域的地層、岩石、礦產,地質構造(褶皺和斷裂)和古生物的主要型別、分佈及其演化規律,及野外地質調查基本方法等,並綜合研究和掌握地球表層各自然要素的性質和特性,各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絡和相互作用。

  二、實習地區概況

  主要實習地點是古武當山,京娘湖,蓮花洞。

  三、實習內容

  (一)5月9號 實習前準備

  在課堂上我們已經學習了地質地貌學這門課程,對地質地貌的一些基本知識都有了一定的瞭解。馬上就要去野外實習了,我們都很興奮,都在為實習做準備。首先我們上網查了實習地的概況(地理位置,地質地貌)大概瞭解到:約在距今19億年的時候,發生了一次顯著的地殼運動,叫“呂梁運動”,使中元古界與下元古界呈角度不整和接觸,呂梁運動以後,相對穩定地層的範圍不斷擴大,地形高低起伏,比較複雜。有些地層在久經腐蝕以後,開始下沉,形成地質史上一次大規模的海浸,無脊椎動物和菌藻類植物開始出現,一直到距今大約8億年的寒武紀時代,京娘湖地區還一直沉浸在一片汪洋大海中。到距今大約兩億五千萬年的時候,地殼又發生了一次大運動,稱為“燕山運動”。由於地殼斷層,大部分海水向東消退,京娘湖地區仍處於大海的邊沿,洶湧的海濤沖刷岩石,形成千姿百態的溝壑深谷,到了距今大約6500萬年的時候,地殼又發生了一次大運動,叫“喜馬拉雅”運動,西部地殼相對隆起,東部地殼相對下沉,海水向東消退,整個太行山脈的雄姿也由於海水的消退展現出來,這裡形成了北臺、太行、唐縣三層夷平面,培養了京娘湖、古武當山、七步溝、武西嶽的石英砂岩峽谷峰林景區。古武當山岩石主要為砂岩,大部分屬於三大岩石中的沉積岩,還有少量的變質岩。

  (二)5月10號 古武當山實習

  上午坐車到達古武當山,我們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沿山路向上爬,觀察當地的地質組成,地質構造。

  老師給我們介紹到古武當山地區的岩石主要為砂岩,大部分屬於三大岩石中的沉積岩,還有少量的變質岩。砂岩是由石英顆粒(沙子)形成,結構穩定,通常呈淡褐色或紅色,主要含矽、鈣、黏土和氧化鐵。砂岩是一種沉積岩,主要由砂粒膠結而成的,其中砂裡粒含量要大於50%。決大部分砂岩是由石英或長石組成的。變質岩是指受到地球內部力量(溫度、壓力、應力的變化、化學成分等)改造而成的新型岩石。固態的岩石在地球內部的壓力和溫度作用下,發生物質成分的遷移和重結晶,形成新的礦物組合。如普通石灰石由於重結晶變成大理石。

  1.岩層的節理

  它是斷裂構造的一類,指岩石裂開而裂面兩側無明顯相對位移者(與有明顯位移的斷層相對)。節理是很常見的一種構造地質現象,就是我們在岩石露頭上所見的裂縫,或稱岩石的裂縫。 這是由於岩石受力而出現的裂隙,但裂開面的兩側沒有發生明顯的(眼睛能看清楚的)位移,地質學上將這類裂縫稱為節理,在岩石露頭上,到處都能見到節理以節理與岩層的產狀要素的關係而劃分為四種節理:

  走向節理:節理的走向與岩層的走向一致或大體一致。

  傾向節理:節理的走向大致與岩層的走向垂直,即與岩層的傾向一致。

  斜向節理:節理的走向與岩層的走向既非平行,亦非垂直,而是斜交。

  順層節理:節理面大致平行於岩層層面。

  2.斷層

  地殼岩層因受力達到一定強度而發生破裂,並沿破裂面有明顯相對移動的構造稱斷層。

  正斷層:逆斷層的斷層面也幾乎垂直,但上盤向上移動,而下盤向下移動,這種型別的斷層是由於板塊擠壓形成的。衝斷層與逆斷層的移動方式相同,但斷層帶幾乎是水平的。在這類同樣是由擠壓形成的斷層中,上盤的岩石實際被向上推移至下盤的頂部,這是在聚合板塊邊界中產生的斷層型別。

  逆斷層:在平移斷層中,岩石塊沿相反的水平方向移動。正如轉換板塊邊界中所述,地殼塊相互滑動時形成這些斷層。

  平移斷層:在所有型別的斷層中,不同的岩石塊緊密地相互擠壓,在移動過程中形成很大摩擦力。如果這種摩擦足夠大,這兩塊岩石將咬合,因為摩擦力使它們無法相互滑動。在這種情況下,來自板塊的力量繼續推動岩石,從而增大施加在斷層上的壓力。

  3.尖滅

  “尖滅”指具有一定體積的物體其逐漸縮小直至消失的現象。地層的尖滅指的是沉積層向著沉積盆地邊緣,其厚度逐漸變薄直至沒有沉積。超覆是海侵時隨著沉積範圍的擴大,上覆岩層的沉積範圍大於下伏岩層的現象。

  4.褶皺構造

  褶皺構造是岩層層因在構造運動的作用下而變形,形成的.一系列連續彎曲。岩層的連續完整性未遭到破壞,是岩石塑性變形的表現。它在層狀岩層中表現的最為明顯;是地殼上最常見的一種地質構造形式。褶皺是最重要的構造現象,因而是構造地質學研究的重要內容。

  (三)5月11號 京娘湖實習

  今天我來到京娘湖,將對波痕、泥裂進行觀察,對河谷形態、河谷的發育形成進行認識性的學習。

  1.波痕

  波痕是淺海、河湖的一種小型地形特徵,由尖波峰、圓波谷,坡度對稱組成連綿波浪狀。沉積環境分析的重要標誌,是典型的沉積構造之一。非粘性的物質(陸源砂、碳酸鹽砂)在波浪、水流或風的作用下,在其表面形成的波狀起伏的痕跡,如沙漠中的沙丘、海灘的沙坡等。一個波痕由一個波脊和一個波谷組成,同一種波痕一般成組出現。通常按波痕形成的動力將波痕分為水流波痕、波浪波痕、干涉波痕和風成波痕等;然後再根據其大小,形態或對稱性作進一步的劃分。出現於岩層的頂面.並可在上覆岩層的底面上留下印痕.因此可以利用波痕來決定岩層的頂面和底面。

  2.泥裂

  泥裂又稱乾裂、龜裂紋,是指泥質沉積物或灰泥沉積物,暴露乾涸、收縮而產生的裂隙,在層面上呈多角形或網狀龜裂紋,裂隙成“V”形斷面,也可呈“U”字型,可指示頂底面。裂隙被上覆層的砂質、粉砂質充填。

  3.河流地質作用

  河流地質作用分為侵蝕作用、搬運作用和沉積作用。

  四、 實習感想

  透過本次野外實習,讓我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各種岩石呈現在我們眼前,透過老師細緻的講解,我們更深一層的瞭解到各種岩石的性質,從外表到岩石的組成及結構。地質學確實有著它自己的魅力,在我們以後的工作中我們肯定會用到很多地質知識,這是我們的基礎。總的來說,本次實習不輕鬆,首先,短時間接觸到這麼多的岩石,想要了解透徹還需要我們進一步查閱資料。其次,本次實習對我們的體力也是一個小的考驗,但作為土木工程的學生,本次實習是一個很難得的機會,在學校學習之餘多參加這些室外實習有助於我們從感性上了解土木工程地質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我們對知識的瞭解更加深刻!

工程地質實習報告6

  一、實習目的:

  本次實習是地質課程的野外認識實習,其目的旨在透過短期的野外實踐是同學們對地質學研究的主要內容和特點有一個比較全面的、概括性的瞭解,鞏固和掌握地質科的基本內容和方法,初步具備分析、解決在實際工程中出現的簡單條件下的地址問題的能力,為以後的工作實踐打下堅實的基礎。主要目的有三:

  (1)認識各類地質現象,瞭解華北地臺基本地層層序。

(2)瞭解各種內外力地質作用。

(3)初步掌握一般的野外地質技能,從野外觀察、記錄、描述羅盤儀的使用。此外,透過實習是同學們充分認識到地質實踐對於地質學科的重要性及其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從而逐步樹立艱苦奮鬥的思想作風和勇於探索的科學求實精神。

  二、實習時間:20xx年x月x日到20xx年x月x日

  三、實習地點:xx島石門寨地質實習基地

  四、實習內容:

  本實習區出露地層屬華北地臺型(包括前古生界及古生界)。除較普通缺失中上奧陶統至下石炭統、下中三疊統、白堊系、第三系外,就華北型地層而言,該區地層出露較全,化石較豐富,各單位地層劃分標誌清楚,地層特徵具有一定代表性。全區範圍內所有出露的地層有元古界的青白口群,下古生界的寒武系,下奧陶統,上古生界的中石炭統至二疊,中生界的上三疊統至侏羅系、新生界的第四系。

  (一)元古界青白口群

  (1)龍山組:分佈於張崖子至東部落,南部雞冠山等地。由兩個沉積韻律組成。不整合於下元古代之前形成的綏中黃崗巖之上。主要是紫紅色、黃綠色、灰黑色及蛋清色等雜色頁岩,底部為砂岩。屬典型濱海相沉積,與下伏的綏中花崗岩呈沉積接觸關係。厚91米。

  (2)景兒峪組:主要分佈在區內的東部地區,出露最好剖面在李莊北溝,在黃土營村東也有出露。巖性由粗至細,由碎屑岩—粘土巖—碳酸岩,構成一個完整的韻律,具有海侵沉積的特點。與龍山組呈整合接觸關係。其分界標誌是其底部黃褐色或鐵鏽色的中細粒鐵質石英砂岩,其中含大量海綠石,其底部的中細粒長石石英淨砂岩具大型海成風暴波痕。本組地層屬濱海相至淺海相沉積。厚38m。

  (二)寒武紀

  (1)饅頭組:該組由於巖體的侵入破壞和構造破壞,出露零星,東部落的北部和西部都有出露,可作為標準剖面。本組上下界限明顯,與毛莊組的分界是以頂部的鮮紅色泥岩作為標誌層的。巖性特徵是鮮紅色泥岩、頁岩為主,頁岩中含石鹽假晶,並夾有白雲質灰巖。沒有發現可靠的化石依據。與下伏的府君山組呈平行不整合接觸;與上覆毛莊組為整合接觸。厚 71m。

  (2)徐莊組:分佈較廣,東部落西剖面出露較好,化石十分豐富,本組地層上下界限清楚,可作為標準剖面。巖性為淺海相的黃綠色含雲母質粉砂岩,夾暗紫色粉砂岩、細砂岩和少量鮞狀灰巖透鏡體或扁豆體。含有三葉蟲化石。與下伏毛莊組的分界是以黃綠色粉砂岩與暗紫色粉砂岩互層為標誌。厚101m。

  (3)張夏組:受到覆蓋和破壞較少,是寒武系地層在區內分佈最廣的地層之一,幾乎盆地周圍都有分佈,在揣莊北 288高地以東的山脊上出露最好,是區內較好的標準剖面。下部為鮞狀灰巖夾黃綠色頁岩;上部以鮞狀灰巖為主,夾藻灰巖、泥質條帶灰巖。三葉蟲化石最豐富。本組與下伏地層為整合接觸。厚13m。

  (4)崮山組:本組與張夏組在區內的分佈相仿,比較好的有288高地上的剖面,可為標準剖面。下部和上部都以紫色礫屑灰巖及紫色粉砂岩為主;中部則是灰色的灰巖與張夏組界限明顯,接觸部位兩者巖性差別很大。化石十分豐富,幾乎每層都可以採到。主要三葉蟲化石有:蝙蝠蟲未定種、帕氏蝴蝶蟲。厚102m。

  (5)長山組:出露較好的剖面在揣莊北288高地,為標準剖面。巖性為紫色礫屑灰巖、粉砂岩與頁岩互層,夾有藻灰巖及生物碎灰巖。三葉蟲化石主要有:蒿里山蟲未定種、長山蟲未定種、狀氏蟲未定種。與下伏地層為整合接觸兩者分界清楚。本組在區內出露厚度較小,只有18m左右。

  (6)鳳山組:本組分佈與崮山組、長山組相同,出露較好的揣莊北288高地可作為標準剖面。主要巖性為黃灰色泥灰岩夾礫屑泥灰岩。黃綠色鈣質頁岩及薄層狀泥質條帶狀灰巖。泥質成分增多,容易被風化,風化往往形成黃色土狀物。化石豐富三葉蟲化石垂直分帶明顯。礫屑形成小團塊,本組與下伏長山組為整合接觸,分界是以底部的青灰色礫屑泥灰岩為標誌層。厚92m。

  五、實習總結:

  短短五天的野外實習很快結束了,我們從中學到了不少東西。增加我們對工程地質學這門課程的認識,瞭解了工程地質對實際工程建設的重要性。本次實習親眼見到了很多課本中描述過的地質構造以及岩石,學會了羅盤的使用方法,練習了利用地形圖使用後方交會法確定自己的位置,練習了透過讀地質圖來判斷當地岩層的年代、產狀等,深刻地感受了僅有課本上的知識是不夠的,還要透過實踐才能真正地將知識化為己用。本次實習真的收穫了很多,感謝兩位老師一路辛苦的教導。

  六、實習心得

  對我來說,這次實習是一個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過程,這樣的一個過程給了我無限的啟迪,在這個過程中我把所學的知識靈活的理解和運用,從而加強我們對這門課程的瞭解,從之前的感性認識上升為如今的理性認識,這種質的飛躍,應該歸功於實踐的作用。而不論我們以後從事怎麼樣的工作,我們的的人生應該是不斷將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這是一次完美的體會。同時在實習的過程中學到了很多書本上無法學到的東西,古語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說的便是這樣一種情況。最後在這裡我還要感謝學院給我們提供的這次實習機會,感謝老師在實習過程中的細心指導。

工程地質實習報告7

  為了適應人才需求,即理論、實際結合型人才,我係組織了一次工程地質實習。

  實習地點在秦皇島市北二十八公里處的石門寨地區,實習時間為XX年7月8日至7月12日。此次實習的目的是掌握岩石基本型別及特徵。認識岩溶地形,瞭解滑坡、崩塌等重力地質作用和現象的形態特徵等等。

  一、實習基地交通位置及自然經濟概況

  石門寨地區位於秦皇島市北二十八公里,屬河北省撫寧縣石門寨地區,區內有公路,與秦皇島相通,從秦皇島市去北戴河,海濱、山海關等,又有公共汽車往返行使,所以交通極為方便。

  工作區坐落在柳江盆地,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區,北、東、西三面為陡峻的高山所包圍。貫通盆地的大石河是本區的最主要的水系,它流向東南,在山海關以南入渤海,盆地內最高的山峰為老君頂,海拔493.7m。南部大石河河谷內的南刁部落海拔70米左右,盆地的中西部的火山岩分佈區是本山區山高陡峻的部分。一般都在海拔200到500米左右。

  本區年降水量為400---1000毫米,多集中於七、八月份,可為全年降水量對70%,山洪也主要集中在這個時期內。

  二、地質概況

  本區地層屬華北型,除較普遍缺失中上奧陶統至下石炭統,下中三疊統,白堊系、第三系外,就華北型地層而言,該區地層出露較全,化石較豐富。各單位地層劃分標誌清楚,地層特徵具一定代表性,全區範圍內所出露的地層有元古界的青白口群,下古生界的寒武系,下奧陶統、上古生界的中石炭統至二疊系,中生界的上三疊至侏羅系,新生界的第四系,本區的地層順序,地層單位的劃分和各地層單位的主要特徵以及它們間的接觸關係,河北省撫寧縣石門寨地區綜合地層柱狀圖

  本區地層,自下至上簡述如下:

  (一)元古界青白口群

  1)下馬嶺組

  下馬嶺組是區內出露最老的沉積岩,地層單位不整合於綏中花崗岩r2之上,在張崖子一帶,發育良好,出露全,張崖子西剖面可作標中剖面本組厚91米,主要巖性為雜色頁岩(包括紫紅色,蛋青色、灰黑色,黃綠色等)。下馬嶺組的層型剖面,在北京西北昌平縣境內,最早的稱為下馬嶺頁岩,後又稱下馬嶺頁岩組等。其實下馬嶺組的巖性不都是頁岩,與本區一樣還有部分砂岩,區內本組地層有兩個韻律組成,第一韻律的底部是灰白色粗粒長石石英淨砂岩可作玻璃原料。

  本組除主要在東部落近南北向分佈外,在西南部的雞冠山一帶也有分佈,其與綏中花崗岩的沉積接觸關係,在雞冠山和張崖子西一樣明顯,波痕、泥裂等現象亦易見到。

  2)景兒峪組

  本組主要分佈在區內的東部地區,出露的最好剖面在李莊兒溝,厚約28米,巖性由粗至細,由碎屑岩至粘土巖,至石炭酸巖,構成一個完整的韻律,與下馬嶺組整合接觸,與上覆下寒武統府君山組為平行不整合接觸,上下界限明顯,巖性標誌石以其中上部分的粉紅色薄層狀的泥灰岩為主要特徵,與下伏下馬嶺組的分層標誌,則以本組底部的砂岩作為分界,此巖的特徵石顏色黃褐色和帶鐵鏽色,粒度較細,含鐵質及海綠石較多。

  (二)古生界

  1.寒武系

  1)府君山組

  2)饅頭組

  饅頭組由於巖體侵入,構造破壞和風化剝蝕產生出零心,出露較

  好的地層是在溫莊以北一帶,但距離較遠,東部落北出露也較好且完整。可作本區的標準剖面,本組厚71米,巖性特徵是鮮紅色泥岩、頁岩為主,底部具有角礫岩和礫岩,頁岩中含石鹽假晶,並加少量白雲質灰鹽,本組與下府君山組呈平行不整合接觸,與上覆毛莊組為整合接觸,本組上、下界限均明顯,與毛莊組的分界是以本組頂部的鮮紅色泥岩層作為標誌層,泥岩的特點是顏色鮮紅,成塊狀、無層理。這一分層標誌在整個華北地區都相當穩定,是典型的標誌層,本組沒有發現可靠的化石依據,但從岩石地層特徵,尤其是頂部分層標誌,結合層位來考慮本區下寒武統饅頭組的存在是無疑的。

  3)毛莊組

  本組的分佈特點是與饅頭組相仿,但後者稍廣,在沙河寨的西,毛莊組出露較好,化石也較豐富,可作為本區毛莊組標準剖面,本組厚約112米,巖性特徵以紫紅色頁岩為主,頁岩含少量白雲母小片,就其顏色而言,比饅頭組要暗一些,俗稱豬肝色,與徐莊組相比,則又鮮豔一些,以褶頰蟲類三葉蟲為主。

  4)徐莊組

  本組的分佈比毛莊組更為廣泛,比較好的剖面是東部落西剖面,此剖面不但出露全,而且化石十分豐富,上下界限也十分清楚,可作本區徐莊組標準剖面,本組厚101米,巖性為淺海相的黃綠色,含雲母質粉砂岩,夾暗紫色粉砂岩,細砂岩和少量鮞狀會巖透鏡體或扁豆體,與下伏毛莊組分界,是以黃綠色粉砂岩互層為標誌,而毛莊組頂部則是比較單一的紫紅色頁岩。

  3)張夏組

  張夏組受到破壞和覆蓋較少,是寒武紀地層,在區內分佈最廣的地層之一,幾乎盆地周圍都有分佈,在揣莊北288高地以東的山脊上出露良好,是區內很好的標準剖面,本組厚130米,屬淺海相沉積,按巖性特徵可分上下兩部分,下部為鮞狀會灰巖,夾黃綠色頁岩,上部以鮞狀灰巖為主,夾藻灰巖泥質條帶灰巖。

  本組與下伏地層徐莊組為整合接觸,兩者的分界是以層狀的鮞狀灰巖為張夏組的底部,徐莊組的頂部很少有灰巖或少量很少的扁豆體,從三葉蟲化石來看,張夏組底部常見有叉尾蟲,小裂頭蟲等。

  4)崮山組

  崮山組與張夏組在區內的分佈相仿,比較好的剖面也以288高地東山脊上的剖面標準剖面,本組厚102米,屬淺海相沉積,據巖性特徵,可分下、中、上部分,下部和上部都以紫色礫屑灰巖及紫色粉砂岩為主,中部則是灰色的灰巖,與下伏張夏組間有明顯的水下衝刷面,界限明顯,接觸部位,兩者巖性差別很大,顏色和結構,成分變化明顯,張夏組的頂部是灰色藻灰巖,而崮山組的底部是紫色礫屑灰巖或紫色粉砂岩互層,三葉蟲化石也不同,張夏組藻灰巖中產德氏蟲,在崮山組底部見有蝴蝶蟲,崮山組化石豐富,幾乎每層都可採到,主要為三葉蟲,其次是腕足類及迭迭層石,主要都是三葉蟲種類。

  5)長山組

  7)鳳山組,

  鳳山組的分佈同長山組出露好的一面是揣莊一帶,揣莊北288高地東坡可作鳳山組的標準剖面,本組厚92米,屬淺海相沉積,主要巖性為黃灰色泥灰岩夾礫屑泥灰岩,黃綠色鈣質頁岩及薄層狀泥質條帶狀灰巖,特點是泥質成分增多,容易被風化,風化後往往成黃色土狀礫屑成為小團塊狀,本組與下伏長山組為整合接觸,與常長山組的分界是以底部的青灰色礫屑泥灰岩為標誌層,此層含有三葉蟲化石,長山組頂部的紫色粉砂岩緊伏於其下。

  2.奧陶系

  1)冶裡組

  下奧陶統冶裡組的分佈大體上與鳳山組一致,區內東、西部都有,但主要部分在東部區,出露較好的是在潮水峪至揣莊一帶,揣莊北288高地西的剖面,可作區內冶裡組的標準剖面。

  該剖面冶裡組厚125.5米,屬淺海較深水沉積,巖性可分上、下兩部分,下部為灰色微晶質純灰巖夾少量裡屑及蟲孔狀灰巖,上部微灰色礫屑灰巖,夾黃綠色頁岩,與下伏鳳山組為整合接觸,其分層標誌是以灰色礫礫屑灰巖作為冶裡組的底界,此裡屑灰巖很薄,厚不到0.5米,其上便是質純灰巖,純灰巖在揣莊一帶形成陡砑子,地形標誌特別明顯,冶裡組化石有三葉蟲、筆石腕足類,腹足類、介形類等。

  2)亮甲山組

  亮甲山組的層型剖面在石門寨的亮甲山,在亮甲山剖面測得亮甲山組厚118米,茶莊北山剖面厚128米,均屬淺海相沉積,主要巖性是中厚層狀豹皮灰巖,下部夾少量礫屑灰巖和鈣質頁岩,與下伏冶裡組為整合接觸,分界是以亮甲山組底部的中層狀豹皮灰巖為標誌,風化後呈泥質條帶狀,區域性含燧石純核,此層開始便見到頭足類化石“房角石”。

  3)馬家溝組

  本組分佈很廣,東西部都有,地層發育最好,化石較多的石茶莊北山一帶,該剖面可作為區內馬家溝組的標準剖面,出露厚101米,屬淺海相沉積,主要巖性為暗灰色白雲質灰巖夾部分白雲質含燧石結核,豹皮狀白雲質灰巖,頂部具少量灰巖,化石多產於頂部本組與下伏亮甲山組為整合接觸,但二者界線十分明顯,分層標誌是以馬家溝組底部的黃灰色,具微層理,含礫屑燧石結合的白雲質灰巖,此層分佈穩定,在整個華北地區都可見。

  3.石炭系

  1)本溪組

  中石炭統本溪組東、西部都很廣,發育和出露最好的是半壁店東191高地和小王山一帶,小王山剖面可作標準剖面,本組厚82米,橫向上本組厚度有所變化,在石門寨西門處,測得厚度約70.7米,本組的巖性特徵與華北地區一致,是一套海陸互動相沉積,下部為鐵質砂岩和褐鐵礦,粘土巖,平行不整合於馬家溝組之上,上部為細砂粉砂岩及頁岩,夾3—5層泥灰岩透鏡體,透鏡體中含海相化石筵珊瑚,腕足類、雙殼類、腹足類、苔蘚類、棘皮動物類、粉砂岩及頁岩中含植物化石。

  1)太原組

  4二疊系

  1)山西組

  山西組主要分佈在東部黑山窯至曹山一帶,西部也有出露,本組是區內重要含煤層位,屬於近海沼澤沉積,研究和開採煤礦最早是在付水寨老柳江,因此本組以前稱柳江組,本組可以石門寨西剖面作為標準剖面厚61.8米,主要沿線為灰色、灰黑色中細粒長石岩屑雜砂岩、粉砂岩、炭質頁岩及粘土巖,構成兩個韻律。第一個韻律含煤層,第二個韻律的頂部含鋁土礦,本組厚度變化較大,約在35—60米左右,發育較好是老柳江、夏家峪、石門寨西一帶,往北至半壁店曹山長城區有變薄趨勢,與下伏太原組為整合接觸,其分層標誌可以本組底部的灰色、灰白色長石岩屑雜砂岩為界,這些砂岩在走向上有些變化,有時粒粗,並含礫石,有時變成中細粒結構,顏色可由灰白色變黃灰色,但結合地層層斜,上、下聯絡,以及注意山西組含可採煤的分佈特徵,便可加以區別。

  2)下石盒子組

  下石盒子組主要分佈在黑山窯至石嶺一帶西部,有零星分佈,發育較好的剖面是牛毛嶺一帶,石門寨西門西側的剖面可作為區內下石盒子的標準剖面,此剖面上本組出露完全,併產植物化石,厚115米。有三個韻律構成,本組屬湖泊相沉積,主要巖性為灰色中粗粒長石岩屑雜砂岩。第二第三個韻律的頂部分別為a2、a1層耐火粘土巖或粘土質粉砂岩,顏色為紫色、紫灰色,含化石層位是在第一個韻律的頂部灰綠色含雲母泥質粉砂岩,中、下石盒子組與下伏山西組為整合接觸,二者的界限以山西組頂部的b層耐火粘土為標誌層。

  3)上石盒子組

  上石盒子組分佈比較侷限,主要在黑山窯,歡喜嶺至大石河西一帶,發育最好的剖面是歡喜嶺,此處可作為上石盒子組的標準剖面,本組厚72米,本組巖性特徵明顯,分佈穩定,以河流相的灰白色中厚層狀含礫、粗粒長石淨砂岩為主,夾極少量紫色細粒砂岩及粉砂岩,與下伏石盒子組的接觸關係,為整合接觸,但上石盒子組的底部是另一個沉積韻律的開始,界限明顯,其下即為下石盒子組的a1層紫色粘土質粉砂岩。界線的上下層都可作為這兩組的分層標誌。上石盒子組底部的灰白色含礫粗粒長石淨砂岩更為特徵,這層砂岩一般出露較好,單層厚度較大,總的厚也大,含長石量較多,雜質少,粗粒結構,並含礫石,這層長石淨砂岩以前曾稱南山砂岩,與太子河地區的彩家砂岩相當,在太子河又稱彩家砂岩或王八蓋子巖,其特點相似,是很好的區域性分層標誌,本組中未獲得化石資料,本組的劃分和時代的確定,主要是根據巖性對比。

  4)石千峰組

  石千峰組是二疊系最上一個組,由於上覆中生代地層的覆蓋,因而出露很侷限,只見於黑山窯至歡喜嶺一帶,出露較好的是歡喜嶺至瓦家山一帶,此處剖面可作為石千峰組的標準剖面,厚150米以上,主要巖性是一套河流相的紫色岩層,包括粉砂岩、泥岩,夾少量的礫岩粗粒至中細粒淨砂岩和雜砂岩。其於石盒子組為整合接觸,二者可以顏色區分,石千峰組的底部是紫紅色含礫粗粒岩屑長石雜砂岩,從成分看,尤其是從岩石組合的特徵看,有較大的差別,即石千峰組的岩石成分和岩石型別都雜一些,本組在紅層中發現有植物及少量昆蟲化石。

  (三)中生界

  1.三疊系

  2.侏羅系

  1)北票組

  北票組在區內分佈很廣,主要分佈在中部地區近南北展布,出露層序較全,露頭較好的剖面是在黑山窯後村至大嶺一帶,此處可作為區內北票組的標準剖面,該剖面的北票組可分上、下兩段。

  下段:以礫岩和含礫粗粒雜砂岩為主,夾少量粉砂岩及頁岩,厚278米,與下伏地層上三疊統黑山窯組呈整合接觸,二者分界以北票組下段底部的礫岩作為標誌層,下段植物化石豐富。

  上段:以粉砂岩、黑色炭質頁岩為主含煤線,厚215米,底部具大礫岩,與下段界限明顯,此段含植物、昆蟲、雙殼類等化石。

  北票組屬湖泊、河流、沼澤相沉積,由南至北厚度變化較大,尤其在東部區,北票組的不同層位覆於下伏地層上,這可能是由南向北超覆之故。北票組與下伏地層黑山窯為整合接觸,與其他地層,如石千峰組、上石盒子組、下石盒子組、山西組都是角度不整合接觸,與上覆中侏羅統藍旗組也為角度不整合接觸。

  關於北票組的時代,根據植物化石組來看,應屬早、中侏羅世的錐葉蕨——擬刺葵組合。

  5)藍旗組

  藍旗組分佈在柳江向斜的核部近南北向延展,上莊坨西旁水崖剖面出露好,可作為本組的標準剖面,本組由火山熔岩,與火山碎屑岩互層組成,厚1000米以上,其下與北票組等較老地層呈角度不整合接觸,根據巖性組合,本組可分下、中、上三部分,下不稍偏酸性,為灰綠和淺黃綠色安山質角閃,粗安山質火山熔岩與集塊巖,火山角礫岩互層,厚400米左右,上部以中基性為主,黑綠色、紫紅色、青灰色玄武質、玄武安山質和輝石,安山質火山熔岩和熔結集塊巖互層,夾少量火山角礫岩及泥灰岩,厚600米以上。

  6)孫家梁組

  孫家梁組分佈很侷限,在區內的東南部蟠桃峪一帶有少量出露,其上、下均被巖體侵入,未見與其他地層的直接接觸關係,從區域資料來看,本組與藍旗組為角度不整合接觸,本組厚350米以上,是一套灰色酸性和中鹼性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包括流紋質、粗麵質和粗安質火山熔岩、泥灰岩、火山角礫岩與集塊巖。

  (四)新生界

  區內新生界,只發育部分第四系堆積型別較多。

  三.地質實習日記

  1.7月8日晴轉小雨亮甲山

  亮甲山是華北地區古生界奧陶系下統,形成於5.00—4.81億年,以亮甲山組地層命名的。亮甲山組以中厚層灰巖和白雲質巖為主,形成於淺海環境,厚度118米,與下伏冶裡組,上伏馬家溝組均為整合接觸。亮甲山組化石豐富,有頭足類、腹足類、腕足類、三葉蟲、古杯類、介形蟲等。其中頭足類、房角石、古杯海綿是本組的標準化石。

  亮甲山上的首要任務是學習羅盤的使用。用後交方交匯法定出方位,即在待測地點找到兩個已知點,然後在地形圖上找到所對應的點,利用羅盤測出兩已知點的座標方位角,然後透過量角器量出對應的角度。在地形圖上延長兩直線。相交點為待測點。但此地磁偏角為-7°37′。因此,使用羅盤前,應先對其進行校正。利用螺絲調整羅盤零刻度位置。此羅盤應校核為352°23′。

  層面與節理面也是岩石的兩個方面。層面延展性好。通常為明顯的顯露出岩層。節理面,(精選幼師實習報告)延展性不好。按照產生節理的力學性質,節理主要分為張節理和剪理:

  張節理是岩石在張應力作用力下所產生的節理。其特點是產狀不甚穩定,在岩石中延伸不深不遠,多具有張開的裂口。節理面粗糙不平,面上沒有擦痕。節理有時為礦脈所填充,在碎屑岩中的張節理常繞過砂粒和礫石節理之呈彎曲形狀,節理間距較大分佈稀疏而不均勻,很少密整合帶,常平行出現或呈雁形出現。有時,沿著兩組共軛呈x形的節理。斷開形成鋸齒狀。

  剪節理,又稱剪下節理,是岩石在剪下應力的作用下所產生的節理,它一般產生於壓應力成45°角左右的平面上,即最大剪下應力面上其特徵為:產狀比較穩定,在平面中沿走向延伸較遠,在剖面上,向下延伸較深,常具緊閉的裂口,節理面平直而光滑,沿節理面可有輕微位移,因此在面上常有擦痕、鏡面等。在碎屑岩中的剪節理常切開較大的碎屑顆粒或礫石。或切開結核岩脈等。節理間距小,常呈等間距均勻分佈、密集分佈、密整合帶,常平行排列、雁形排列、成群出現或兩相交叉,稱“x節理”,或稱“共軛節理”,兩組節理有時一組發育較好,一組發育較差。

  解理為較弱面。因此解理統計是判斷巖體穩定性的重要指標。包括解理的數量、寬度、產狀、發育程度、有無填充物。取1m3的岩石判斷以上各項資料,解理的程度發育越好,說明岩石越脆弱。因此在工程中的隧道工程邊坡穩定等應注意解理的統計。

  岩石與瀝青的粘附性取決於岩石的酸鹼性。酸性岩石粘性大,如花崗岩。鹼性岩石粘性小,但可加入物質改變其粘性。

  2.7月9日晴大石河西上莊坨沙鍋店

  大石河全長70多公里,發源於河北省青隴縣自西向東,注入山海關附近的雁塞湖,最後匯入渤海。該河流從山區逐漸過渡到平原,屬於半小區,河流季節性強,上游多侵蝕,下游多堆積,並在侵蝕與堆積作用下形成了階地與河漫灘,上莊坨就是在階地上建立的一個村莊,在196高地上可明顯的看到二級階地、三級階地。此處出現了泥包礫現象。是洪積現象或冰水堆積而成。在侵入岩的作用下形成了以花崗岩斑岩為主的巖牆。巖牆右側的灰巖與亮甲山的岩石的產狀一致,形成於淺海環境,產生了石崖、溶溝。

  從動力學觀點看,水流作用於河床、岩土上的推移力及上託力大於岩土的強度時,將發生侵蝕河搬運作用,否則河床不會遭受侵蝕而產生淤積。

  河流中流線位置發生擺動,橋墩的修建應考慮到這個因素,以半山區和平原區影響最為明顯。山區河流以侵蝕為主,河床相對穩定,河谷寬度小,擺動小,半山區河流、水流在河床內部有動盪性。主流線有擺動。平原區河流以堆積、淤積為主,河床極不穩定,河谷不確定,無明顯岸坡,河流主流線擺動劇烈。

  河水的流速於流量給河兩岸的地址作用,並以此來判定喝水的流動方向。河流的礫石直徑與流速間是4次方的關係。

  大石河凸岸即左岸為堆積現象。大石河凹岸即右岸為侵蝕現象。河卵石的分佈決定河岸的分佈範圍,河卵石的磨圓度及其大小能判斷河水流量。卵石越粗大,水的特性越強。河流搬運能力越強,卵石越光滑,磨圓程度越好,衝擊漫灘河流,人工形成河渠。

  河流階地不能被淹沒。河漫灘在洪水期可被淹沒,階地與河漫灘均為二元結構。

  粒石堆出現成層性,河流流速擴大,紊流現象越強烈,河流地質環境越複雜,成層性越差,河流流速越差,河流流速小,則反之。階地堆積物以大的粒石為主,沙含量較少。

  階地的產生是內動力和外動力作用的結合,據其成因又將階地劃分了幾個等級。ァⅰ級階地受水流沖刷,發生變化,產生明顯陡坎。ⅱ級階地物質結構組成:土、碎石、帶稜角狀混雜堆積。階地越高,岩土越老。

  在沙鍋店出現了岩溶現象,此處岩漿岩為塊狀結構,無層理,並形成了以花崗斑岩為主的巖牆。巖牆右側的石灰岩是青灰色屬亮甲山組的豹皮狀灰巖。透過產狀判定推測出該地巖體與亮甲山組為同一組。同時還可看到石崖、溶溝現象,這都是在化學侵蝕和機械等作用下形成的。石崖、溶溝的形成需求:水又侵蝕性;水有流動性;岩石要與水出現容實現象;岩石能與水作用;岩石本身要有初始裂隙。

  3.7月10日陰義院口村

  此處出露的岩石為花崗岩,屬侵入花崗岩、岩漿岩與沉積岩相比,岩漿岩無層理,而變質岩存在變晶結構,有變質礦物。該處陡坎坡度大致為70°。據巖體力學及岩石物理力學性質分析,坡度大於70°的邊坡極易產生整體滑坡。產生整體滑坡有三個影響因素:坡形,坡高,軟弱的滑動面。

  此處地處山區,修建傍河公路最為適宜。因為山區地形複雜,地質情況複雜,而沿著河流的走向,地形為河流的各階地,在同一級階地上,地形較平緩,地質情況均一,故修建傍河公路既省力又經濟。

  在馬蹄嶺修建“s”形公路,主要是考慮到公路的坡度問題。“s”形公路可降低坡度,馬蹄嶺地面高程度變化較大,如修建直線公路,會影響行車安全,也不符合各面坡度要求;而採用“s”形設計則可降低坡度,提高行車安全度,最大限度地降低行車事故。在山區常見的這種設計思想即盤山公路。

  此處修建工程專案主要影響因素是邊坡穩定性,修建隧道時,最大影響因素即邊坡穩定性。此處修建鐵路也可不用修建隧道,而用削坡取而代之。但削坡易失穩,且在7、8月份降水量加大,岩石的親水性勢必會產生對水壓力,從而也會使山體失穩,故在此處修路、橋時應注意邊坡穩定性。

  4.7月11日陰轉小雨張崖子

  張崖子—東部落地層剖面全長1660m,延伸方向向北面西,由新太古界變質花崗岩,上元古界變質青白口系長龍山組石英砂岩景兒峪組泥灰岩,古生界寒武系下統府君山組灰巖,饅頭組頁岩組成,張崖子為該剖面起點。

  本剖面反映了柳江盆地早期地質歷史的演化過程。

  距今25~9億年,本區隆起,遭受剝蝕、缺失。下中元古界和上古生界,青白口系下馬嶺組。

  距今8~5.6億年,本區抬升,遭受剝蝕,缺失震旦系和寒武系下統下部地層。

  距今5.6億年,本區下降,接受下古生界寒武系下統府君山組饅頭組濱淺海沉積第二套沉積地層開始形成。

  本剖面中新太古界與上元古界之間為呂梁運動所形成的非整合,而二者為整合接觸,上元古界和古生界之間為薊縣運動所形成的平行不整合面,二者為平行不整合接觸,其他各組之間均為整合接觸。

  在2號點上觀察的岩石為8億年前形成的,而其下層岩石距今25億年,二者是平行不整合接觸。

  在3號點上岩石為岩漿岩,含sio2的含量定名的話為中性巖,按產出狀態為淺層巖,此類岩石為閃長玢岩,呈白色。

  而4號點上的岩石為泥灰岩,呈淡青色,為條帶狀,而磚紅色的泥岩、砂岩在毛莊和饅頭組具多。

  碎屑物質包括岩石碎屑和礦物碎屑,在礦物碎屑中最常見的是化學性穩定的石英碎屑,在乾旱氣候條件下也常見到長石碎屑,此外,碎屑成分中也可見到白雲母,石榴子石等,碎屑物質主要是岩石物理風化的產物,有時也可能是化學風化未完全分解的產物,碎屑物質是構成沉積岩中碎屑岩類的主要成分。

  5.7月12日陰轉小雨小王山

  馬家溝組是華北地臺上升而成,此地層缺失上奧陶、盆系,下石炭、留系在太原組合有煤層,在1號點位有分層出現,上層為馬家溝組白雲質灰巖,以mgco3為主要成分,下層為深灰色緻密狀厚層灰巖以caco3為主要成分,在2號點上,其分界點為奧陶下的馬家溝組白雲質灰巖與中石炭系本系組的一套砂岩、粉砂岩、頁岩護層,而3號點上則是鋁土質石英砂岩,以al2o3為主,從產狀及連續上看為平行不整合接觸,4號點上可看到海相作用下的泥灰岩。至此,海蝕作用結束。在5號點位上,分界點為下二疊山西組與中二疊下石盒子組,此處,主要ca質的長石石英砂岩,6號點位上是上石盒子,中二疊山西組與下二疊的分界點,此處出現了黑色的頁岩和中粗粒的砂岩,同時,還有侏羅系的北票組岩石,此岩石具以下特點:沉積相為河床相的堆積,粒徑大小相差不大,粒石的磨圓度相差很大,顆粒分選性很差,膠結物複雜。

  在7號點上,可見到侏羅系藍旗組的安山岩是火山噴發形成的,處於裂式噴發,巖被覆蓋在北票組上,二者是角度不整合,此地層為最地層,此處為塊狀斜長角閃鞍山岩,其新鮮面為灰白色,揮發面為黃褐色。

  在8號點上見到的是馬蹄嶺埡口,在此處主要是越嶺線的選擇,一般線上形上為回頭展線,而線長方面,埡口邊坡大,埡口兩側巖體的穩定性、巖質邊坡的穩定性,取決於坡面與各種結構面的產狀,空間組合的關係。

  此次實習所見到的地質情況,對公路和橋樑來說,是一個小結,此地地質構造比較全面,給出了工程建設中的不同處理方案。

  公路的修建首先就是選線,影響公路選線的自然因素很多,主要有地形、地質、水文、氣候、土壤及植物覆蓋等因素,如沿溪線的選定,沿溪線是沿著河岸佈置的路線,其路線走向明確,以河谷方向為指導方向,河兩岸地勢平緩,縱坡較小,常被洪水侵蝕,防護工程較多,沿河佈線跨支溝的人工構造物較多,沿河兩岸有較複雜和不良地質地段,當河谷較窄時,路線繞避的餘地小等問題時,應合理佈局,考慮以下幾點:根據資源開發的需要選岸,路線選在谷底寬闊,支溝少,地質條件較好,且有連續適宜佈線的臺地一岸,儘可能選在陽坡和迎風的一岸,儘量選在鄉鎮多,居民點密的一岸,其次路線高度的選擇應考慮在不受洪水淹沒和破壞的前提下,路線高度通常有低線位和高線位兩種情況。

  越嶺線的選定也是公路建設中的一大內容,越嶺線需要克服很大高度,路線的長度和平面位置主要取決於縱坡的安排,所以越嶺線的主要矛盾就是埡口高度和路線縱坡間的矛盾,在馬蹄嶺採用的“s”形路線就很好的克服了高差大這一問題。

  在山間修建傍河公路時,應注意巖體的穩定性,當地的年降水量及各種自然因素,巖體自身的穩定性,這些是山體是否滑坡崩塌的一個方面,而另一方面是岩石與水作用後的穩定性,有的岩石親水力強,作用後失去了原有的屬性,而產生滑坡、崩塌現象,即應考慮到山體的穩定性,來決定是否設防護牆,是否該遠離此山體而築路。

  為期一週的工程地質實習,讓我充分的認識到地質環境對工程建設的影響,同時也鞏固了校內所學的理論知識,這次實習的重要意義就在於,它結合了理論,讓我們在實踐中學習理論,為今後的理論學習及社會實踐劃上一個逗號,這次實習另一感受,就是覺得時間太短,如能再長一點,我想理解得會更透徹,掌握的將更加牢固。

工程地質實習報告8

  一、 實習時間:

  12月29日—12月30日

  二、 實習地點:

  金牛山公園後山

  三、 實習目的:

  學習並掌握地質羅盤的使用方法。

  透過實地的野外實習,加深對課程有關內容的理解。並現場認識風化、滑坡、泥石流、斷層等地質現象。

  實地選擇一處斷層,用地質羅盤測量其岩層產狀(走向、傾向、傾角),並對其定位。

  培養學生的吃苦耐勞、團結協作以及實踐動手能力。

  透過觀察岩石標本,瞭解礦物及岩石的種類及其物理性質。

  四、實驗儀器:

  地質羅盤、鐵錘

  地質羅盤的使用:

  1— 反光鏡;2—瞄準覘板3—磁針;4—水平刻度盤;5—垂直刻度盤;6—測斜指示針(或懸錘);7—長方形水準器;8—圓形水準器;9—磁針制動器;10—頂針;11—槓桿;12—玻璃蓋;13—羅盤底盤

  l 測量走向時,使羅盤的長邊緊貼層面,將羅盤放平,水準泡居中,讀指北針所示的方位角,就是岩層的走向。

  l 測量傾向時,將羅盤的短邊緊貼層面,水準泡居中,讀指北針所示的方位角,就是岩層的傾向。因為岩層的傾向只有一個,所以在測量岩層的傾向時,要注意將羅盤的北端朝向岩層的傾斜方向。

  l 測量傾角時,需將羅盤橫著豎起來,使長邊與岩層的走向垂直,緊貼層面,等傾斜器上的水準泡居中後,讀懸錐所示的角度,就是岩層的傾角。

  五、實習地點(金牛山)簡介:

  金牛山位於福州鼓樓區北側閩江鄉新建村,海拔163米,主要由岩漿岩構成。我們上山實習的道路旁可見多處不同風化程度的岩石,還有山體出現的多處滑坡,崩塌,斷層以及隨之出現的馬刀樹,公路裂縫等現象。

  六、實習概況與內容:

  (一)概況:

  12月27日上午10:30在學校北區4號教學樓201教室,老師統一教授地質羅盤的使用方法。並且到教學樓下進行實踐操作教學。12月29日上午8:30全體同學在金牛山後門腳下集合後上山,開始實習。實習過程:上山過程中,老師實地教我們辨別風化殼、滑坡、馬刀樹、泥石流、崩塌等地質現象,併為我們講解它們的一些主要特徵;到達高處後,我們進行了對斷層產狀的實地測量。11:30基本完成任務。12月30日上午8:30在岩石標本實驗室觀看各種型別的岩石,分析並記錄各岩石的物理性質與特徵。

  (二) 內容:

  1、風化殼

  我們對岩石還不能很熟練地用肉眼辨別,老師便讓同學拿著錘子,敲擊岩石,生動地讓我們看到、聽到、理解了岩石風化的一些基本內容。當用錘子圓頭一端敲擊岩石,能明顯聽出有的岩石聲音非常沉悶,有的卻非常清脆。當用錘子剪頭一端敲擊岩石,發現有的岩石一擊,表面就掉落了下來(全風化);有的岩石卻只是在表面留下痕跡(中等風化);還有的用腳輕輕一踢就全都散落下來(殘積土)。這些岩石中,聲音沉悶,一擊就掉的岩石幾乎都是顏色較深,說明它們由於溫度的影響,膨脹和收縮幅度大,風化嚴重。後來我們瞭解到,金牛山的岩石大部分都是岩漿岩,而且大部分都是粗粒結構和中粒結構。還有很多岩石的風化程度不一樣,所以有的岩石比較堅硬,有的比較酥脆。

  2、滑坡

  在山上水泥路的某處我們發現了一處小型的滑坡,它應該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上面已經長滿了雜草、灌木(滑下來的路徑上沒有樹木)。在該處我們透過老師的講解,見證了真正的“馬刀樹”。但由於滑坡很小,所以該處基本很難看出滑坡完整的形態。

  3、泥石流

  我們發現了一處早期形成的泥石流(在金牛山裡沒有近期形成的泥石流),它大多已經被矮小的灌木給蓋滿了,沒有很明顯的跡象。但我們會很明顯的看出那裡有一個很狹窄,很深的溝(靠近公路處有唯一的一顆已經枯萎的樹),說明在此處是泥石流的流通區。由於後期的公路建造破壞了地質地貌,泥石流的堆積區我們已經沒辦法看出了。

  4、崩塌

  在金牛山上的馬路後壁有一處巖體裸露的特別明顯,整體斜坡較大能看到明顯的稜,下面有岩石的堆積物。走進觀察知道巖體較為破碎,多數巖體被裂隙切割成小塊,經瞭解該處的岩石是一些厚層灰巖、砂岩、礫岩和噴出巖。該處的坡度很高,很陡峻。

  5、斷層實測—– 測定岩層產狀

  確定山體旁兩顆很明顯的大樹為盆架,記左邊第一棵棕樹為樹1,右邊最高的樹為樹2.測定圖中的斷層位置相對樹1的位置為SW230,對樹2的位置為SW256(如下圖所示)。

  上盤相對上升,下盤相對下降,可知道是逆斷層。

  根據要確定位置測得的岩層的產狀為:NW275°,NE6°,∠82°( 如下圖所示)

  6、 岩石標本的觀測

  1、黃玉

  黃玉又叫黃晶,是含氟矽鋁酸鹽礦物,它是由火成岩在結晶過程中排出的蒸氣形成的,一般產於流紋岩和花崗岩的孔洞中。由於它經常與錫礦石伴生在一起,因此可作為尋找錫礦石的標誌。黃玉一般呈柱狀或不規則的粒狀或塊狀,顏色有多種多樣,一般為黃、藍、綠、紅、褐等淺色,有玻璃光澤,有的無色透明。其晶體屬正交(斜方)晶系的島狀結構矽酸鹽礦物,形態多呈斜方柱狀,柱面常具縱紋,集合體形態為柱狀、粒狀、塊狀。黃玉的顏色在陽光長時間曝曬下會發生退色。黃玉可作為研磨材料,也可作儀表軸承。透明且漂亮的黃玉屬於名貴的寶石。

  2、 鐘乳石

  鐘乳石,又稱石鐘乳,是指碳酸鹽巖地區洞穴內在漫長地質歷史中和特定地質條件下形成的石鐘乳、石筍、石柱等不同形態碳酸鈣沉澱物的總稱。在石灰岩裡面,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滲入石灰岩隙縫中,會溶解其中的碳酸鈣。這溶解了碳酸鈣的水,從洞頂上滴下來時,由於水分蒸發、二氧化碳逸出,使被溶解的鈣質又變成固體(稱為固化)。由上而下逐漸增長而成的,稱為“鐘乳石”。鐘乳石的形成往往需要上萬年或幾十萬年時間。由於形成時間漫長,鐘乳石對遠古地質考察有著重要的研究價值。

  3、石英

  石英,無機礦物質,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矽,常含有少量雜質成分如Al2O3、、CaO、MgO等,為半透明或不透明的晶體,一般乳白色,質地堅硬。石英是一種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均十分穩定的礦產資源,晶體屬三方晶系的氧化物礦物,即低溫石英(a-石英),是石英族礦物中分佈最廣的一個礦物種。廣義的石英還包括高溫石英(b-石英)。石英塊又名矽石, 主要是生產石英砂(又稱矽砂)的原料, 也是石英耐火材料和燒製矽鐵的原料。石英砂是一種堅硬、耐磨、化學效能穩定的矽酸鹽礦物,其主要礦物成分是SiO2 。石英砂的顏色多種多樣常為乳白色、無色、灰色。硬度為7,性脆,無解理,貝殼狀斷口。油脂光澤,相對密度為2.65,其化學、熱學和機械效能具有明顯的異向性,不溶於酸,微溶於KOH溶液,熔點1750℃。具壓電性。

  4、 黃鐵礦

  黃鐵礦因其淺黃銅的顏色和明亮的金屬光澤,常被誤認為是黃金,故又稱為“愚人金”。 淺黃(銅黃)色,條痕綠黑色,強金屬光澤,不透明,無解理,參差狀斷口。摩氏硬度較大,達6-6.5,小刀刻不動。比重4.9―5.2。在地表條件下易風化為褐鐵礦。黃鐵礦分佈廣泛,在很多礦石和岩石中包括煤中都可以見到它們的影子。一般呈黃銅色立方體。黃鐵礦風化後會變成褐鐵礦或黃鉀鐵礬。黃鐵礦可經由岩漿分結作用、熱水溶液或昇華作用中生成,也可產於火成巖、沉積岩中。黃鐵礦化學成分是FeS2,是提取硫、製造硫酸的主要礦物原料。其晶體屬等軸晶系。成分中通常含少量鈷、鎳和硒,具有NaCl型晶體結構。常有完好的晶形,呈立方體、八面體、五角十二面體及其聚形。立方體晶面上有與晶稜平行的條紋,各晶面上的條紋相互垂直。集合體呈緻密塊狀、粒狀或結核狀。

  七、實習心得

  對於這次實習,雖然時間不是特別長,但感觸還是蠻多的。

  首先,剛開始上山走的都是小道,加上雨天路滑,有的同學都滑到了。我覺得這無形中培養了我們吃苦耐勞的精神。土木工程尤其是我們學校的這個專業,畢業的學生就是以能吃苦耐勞而深受施工單位的喜愛,雖然這次爬山沒有吃什麼苦,但是我覺得從細小的地方就可以聯絡到以後更大更遠的方向。我們必須培養起這種精神,並一直把這種好品質帶到學習中、以後的工作中、生活中去。

  接著,老師在上山途中給我們講解、教我們判別了許多地質現象。這讓我感觸很大。比如風化:以前看山上的石頭,只是覺得它們長得不一樣,從來沒想過它們的聲音、硬度會不同。沒想到只是敲一敲它們這樣很簡單的動作,就可以有很多的收穫。外表看起來都是石頭的岩石其實內部有這麼多的不同。再如滑坡:以前從來沒有注意到山上有些區域是不長樹的,更沒想過為什麼這些地方不長樹。看到樹歪了也從來沒有產生過一點的質疑。聽了老師的講解,我深深地覺得工程地質就在我們的身邊,而且它一點也不“難”。

  最後,在山上實測斷層的產狀。在測量過程中也出現過一些不順。比如之前沒有注意到在測傾向時要注意將羅盤的北端朝向岩層的傾斜方向。透過實踐,我們小組的成員互相討論解疑。當自己親手用地質羅盤測出斷層產狀的時候,有一種成就感。再一次覺得工程地質就在我們的身邊。頓時我對工程地質這一學科產生了更加濃厚的興趣。

  與此同時,我覺得這次的實習活動讓我們更加貼近大自然,而透過對工程地質學知識的掌握,讓我們對近在眼前的大自然有了更深的認識。

  在這裡,我想感謝學校給我們這次外出實習的機會,更感謝老師一路對我們的教導。

工程地質實習報告9

  一:目的

  1. 學會地質羅盤的使用方法

  2. 學會對工程地質的基本判別方法

  3. 學會用地質羅盤測量岩層的產狀

  4. 瞭解岩石種類及物理性質和岩石標本

  二: 儀器

  地質羅盤 鐵錘

  三:地質羅盤的使用方法

  岩層產狀測量,是地質調查中的一項重要工作,在野外是使用地質羅盤直接在岩層的層面上測量的。

  測量走向時,使羅盤的長邊緊貼層面,將羅盤放平,水準泡擊中,讀指北針所示的方位角,就是岩層的走向。

  測量傾向時,將羅盤的短邊緊貼層面,水準泡居中,讀指北針所示的方位角,就是岩層的傾向。因為岩層的傾向只有一個,所以在測量岩層的傾向時,要注意將羅盤的北端朝向岩層的傾斜方向。

  測量傾角時,需將羅盤橫著豎起來,使長邊與岩層的走向垂直,緊貼層面,等傾斜器上的水準泡居中後,讀懸垂所示的角度,就是岩層的傾角。

  四:的內容和過程

  12月11日上午十點,統一學習使用地質羅盤的,下午1點半去往金牛山進行地質勘探,12日早上到倉山校區觀看岩石標本。

  1.金牛山的簡介

  金牛山位於福州鼓樓區北側閩江鄉新建村,海拔163米,一路上山就可以看到滑坡,崩塌,斷層及不均勻沉降對山體與道路的影響,例如馬刀樹,公路裂縫等。

  2.測定岩層產狀

  確定山體旁兩顆很明顯的大樹為盆架,記做樹1和樹2.測定圖中的斷層位置為對樹1的位置為N308E,對樹2的位置為N279E,上盤相對下降,下盤相對上升,可知道是正斷層。

  根據要確定位置測得的岩層的產狀為:N330E, N247E,<50

  3.斷層岩石(樣品、結構及成分的分析

  1、.結構 金牛山的岩石大部分都是岩漿岩,而且都是粗粒結構和中粒結構

  2、構造 金牛山的樣品分析看可知道該岩石是塊狀構造,礦物在岩石中分佈雜亂無章,2.不顯層次,呈緻密塊狀,富含花崗岩及花崗斑岩等系列淺成巖的構造。

  3、成分 從樣品看岩石是淺色的,那就可能是花崗岩或正長巖的酸性或偏酸性的岩石。但從全晶質中粒和粗粒結構,塊狀構造,就可以判斷是淺層巖。

  4.斷層地理環境情況

  金牛山地質相對複雜,在上山途中發現了很多滑坡斷層及不均勻沉降等地質現象。僅大家用於觀測的一面山體,比較大的斷層就達7處之多。金牛山斷層現象千姿百態,產狀各不相同,並帶有多出滑坡現象產生,是因為金牛山主要由岩漿岩構成,岩漿岩分化後,風化殼表層間的滑動引起的風化殼滑坡。

  5.岩石標本的賞識

  實驗室中,陳列了大量的岩石標本,可以分為礦物光澤標本,礦物斷口標本,礦物硬度標本,礦物解理標本,礦物比色標本,礦物形態標本等型別。

  理論的學習,已經讓我們對這些岩石有了一些初步的瞭解,經過這次的標本參觀,使我們對岩石有了更深的瞭解,讓我們開拓了視野。

  6.

  兩天的非常短暫,但我們的收穫是重大的,學到了許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學到了地質羅盤的使用及利用地質羅盤測量岩石的產狀,對真實的地質現象有了一定了解。從標本室裡我們更認識了許多未見過的岩石,擴大了我們的視野,充實了我們對大自然的認識。結束了,而我們對實際動手的渴求依然很強烈。

工程地質實習報告10

  實習目的:

  1、鞏固課堂所學的基本理論,聯絡現場實際,驗證和拓寬視野,培養和實際工作能力。

  2、瞭解三大岩石的形成過程,產生時代、結構、產狀、形成原因及現象等。

  3、學習運用羅盤儀測岩石的走向,傾向和傾角。

  4、培養學生吃苦耐勞、艱苦努力、遵守紀律、團結協作等優良品質和增強集體觀念,掌握野外的操作技能和編寫實習報告的能力,總結此次實習與我們所學專業的相關聯絡。

  實習內容:

  根據教學安排,學校為我們路橋專業安排了為期1天的臥虎山水庫地質實習。主要學習羅盤的使用及對各種地質構造的認識。

  1、排除干擾,專心聽。

  2、要做到五勤:勤敲打,勤觀察,勤測量,勤記錄,勤追蹤。

  3、熟練操作羅盤。對地質羅盤,要求瞭解其結構原理,掌握使用方法

  4、積極參加現場討論和及時整理野外記錄。

工程地質實習報告11

  時間:20xx年xx月xx日

  地點:西安市藍田縣東湯峪

  一、實習概況:

  20xx年xx月xx日,我們土木工程專業進行了工程地質實習,工程地質實習是整個工程地質學教學中十分重要的實踐環節,使學生在課程理論知識學習的基礎上,透過對基本地質現象的野外實地考察和現場實踐,獲得感性知識並鞏固和深化課程理論,使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為畢業以後的設計、施工中應用有關地質資料打下一定的基礎。同時增加感性認識,擴大視野,培養提高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實習目的:

  1).使理論聯絡實際,加深和鞏固課堂知識,提高在野外識別各種地質現象的能力同時增加感性認識,擴大視野,培養提高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鑑別和觀察常見的岩石,礦物特徵及工程性質。

  3).學習運用羅盤儀器測岩石的走向、傾向和傾角。

  4).瞭解三大岩石的形成過程,產生年代、結構、產狀、形成原因及現象以及流水的地質作用對岩石的影響和沖刷成河谷的過程。

  5).瞭解地質構造的內容,實踐其現場的判斷方法。

  三、實習內容

  地質概況:

  區內出露的地層主要有下元古界寬坪群和從中更新統到全新統的第四系。另外,還有少量第三系出露。該區出露的侵入岩包括酸性、基性和超基性岩,主要有花崗岩、輝長岩和輝石巖。該區位於北秦嶺加里東褶皺帶的北緣(黃邦強等,1984),寬坪群具多期變形特徵。早期褶皺近東西向,呈同斜緊閉褶皺,區域性出現平臥褶皺,發生軸面片理S1及腸狀褶皺、勾狀褶皺等,伴隨早期中基性脈岩侵入,為前寒武紀變形。中期褶皺也為近東西向,與早期褶皺樞紐交角不大(<20°)或近於共軸疊加,形成較開闊的彎滑褶皺,產生S2折劈理,為加里東期變形。

  1、秦嶺北坡山前斷裂觀測點

  斷層面走向時而北東,時而北西。實測斷層面產狀,測量構造透鏡體、構造角礫的大小;觀察斷層內出露的輝長岩強烈破碎帶。

  2、參觀湯峪溫泉和河流階地

  湯峪溫泉的特徵:

  湯峪溫泉的出露溫度為48—58.7℃(中溫)。湯峪溫泉水是經過下滲、加熱、上升的迴圈大氣降水,溫泉水出自一個PH值約為8.5,溫度約為87℃的深部熱儲。溫泉水在其上升至地表的過程中,混入了一些較淺部的水和潛水,混入比例隨季節變化。在湯峪,降水分配主要集中於七至十月份(約佔年降水量的56.6℅),最高值多出現在九月份。這段時間中,由於溫泉水在上升過程中混入的淺部水和潛水有所增加,使得溫泉水的溫度較平常偏低,溫泉水中比淺部水和潛水中濃度較高的化學元素濃度也較平常偏低。因此,湯峪溫泉的出露溫度在不同季節有所變化。

  湯峪溫泉形成條件:

  (1)允許冷的地表水和大氣降水下滲的適當岩層;

  (2)加熱下滲冷水的熱源;

  (3)足夠可供利用的補給水;

  (4)使冷水加熱的足夠時間以及足夠大的熱交換面;

  (5)熱水返回地表的通道。這些條件大多由本區構造提供。

  湯峪溫泉的形成條件幾乎都受構造控制。湯峪溫泉水來自大氣降水,補給區主要為出露於南邊的秦嶺,由於補給區較大,降水也較為豐富,因而湯峪溫泉有較為充足的補給源。大氣降水沿連通性較好的裂隙下滲,並匯入深大斷裂向更深處滲入,下滲過程中,水的礦化度與溫度都會有所改變,在下降到深斷裂某一深度,下滲到這裡的水有足夠長的時間和足夠大的能量與物質的交換面與圍巖進行相互作用,它不斷改變自身的礦化度和溫度,最後與岩石達到物理化學平衡,其平衡溫度為87℃左右,PH值為8.5左右,其礦化度的增高來源於與岩石中礦物的化學反應,溫度的增高來源於與岩石的熱交換,而使岩石獲得較高溫度的熱源是稍高於正常熱流值的深部熱流產生的熱量。經歷以上過程的水,最後上升出露於地表成為泉。湯峪溫泉的出露依賴於熱異常及活斷層交匯帶與低地勢在垂直方向上的重疊,即北東向和北西向山前斷裂與隱伏斷層F4交匯帶與低地勢位置的結合。這就是湯峪溫泉的形成模式,它明顯受活斷層控制。

  3、山前斷裂—湯峪水庫大壩路線觀測

  ㈠寬坪群變質岩及原巖恢復

  ①首先讓我們用放大鏡觀察雲母石英片岩、二雲母片巖的主要礦物、結構、構造,然後老師講解副變質岩概念,我們認識副變質岩的主要特徵;

  ②我們用放大鏡觀察綠片岩、角閃石片岩、斜長角閃巖的主要礦物、結構、構造等,老師講解正變質岩概念後,我們認識正變質岩的主要特徵。

  4、剖面

  剖面的集中礦物組成:

  輝長岩巖體:輝長岩巖體,是在張性空間中侵入,有片理化、弱蝕變,輝石含量60%左右,斜長石含量30-40%,無石英或極少,岩石呈深灰色,中-粗粒結構,灰白色斜長石和黑色粒狀輝石都成近等軸狀它形粒狀相間分佈,塊狀構造,粗粒輝石兩組解理近於直交。

  斜長角閃巖:流變構造、同斜緊閉褶皺發育,軸面和片理近於平行,長英質變質分異,暗色、淺色礦物分別集中到一起,石英脈和花崗質岩脈發育,有彎曲、石香腸化和透鏡體化,斜長角閃巖中還夾有云母片岩。 花崗岩:出露較寬,岩石呈肉紅色,具半自形粒狀結構-花崗結構,主要礦物長石、石英和雲母,區域性可見由混合巖化形成的眼球狀花崗岩,石英呈拔絲狀,斜長石呈(似)眼球狀,有旋轉碎斑,具粗糜稜巖化。 小褶皺特 徵: 寬坪群變質岩系中小褶皺特別發育,主要是同斜緊閉褶皺,區域性出現面理置換,存在同一方向的兩期面理,早期面理透入性好。斜長角閃巖中的石英脈隨面理褶皺,明顯地呈現出背、向形特點。該區褶皺為多期疊加而成,斜長角閃巖中出現兩期花崗岩脈,早期花崗質脈呈倒轉褶皺彎曲,晚期花崗質脈沒有倒轉,兩期褶皺近於平行。 四、實習總結: 透過實習,使我學到了很多東西,聽老師的講解,使我學會 很多課內學不到的東西,包括:如何透過一塊石頭的色澤,去判斷其類別、其形成年代;如何去辨別3大岩石;如何去測量岩石的走向等等;總之,工程地質學的實習在於透過實習學習使學生具備分析、解決在實際工程中出現的簡單條件下的地質問題。透過這次的實習我對這門工程地質學的瞭解更深一層,把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聯絡起來,牢固地掌握瞭如何分析岩石的層理,結構構造,學會測量岩石的產狀。實習期間,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了解和認識了實地勘察的方法和所要注意的方面,瞭解到許多關於地質構造、岩石產狀的判斷與測量,老師還詳細的向我們演示了根據層面構造判斷斷層形成情況,並且透過對已有地質圖閱讀及應用的講解,透過實習後我更好地掌握了《工程地質學》這門學科,更好地掌握了所學知識。

工程地質實習報告12

  專業:**土木工程

  姓名:宋**

  日期:20xx-6-6

  指導老師:劉傳孝

  工程地質實習報告

  經過一個多學期的學習,我們對工程地質與土力學有了深刻的認識與瞭解,掌握了關於工程地質與土力學中的基本知識,但是書本上的知識與實際情況往往有很大的差距,所以為了更好點的認識地質現象,加深對其瞭解,我們08級土木工程專業在六月三號在劉傳孝老師的帶領下開始我們的地質實習,地質實習報告。

  一、地質實習的目的

  1、 學會對岩石的肉眼判別

  2、 瞭解饅頭山沉積岩的每一層的岩石組成及其顏色、厚度等

  3、 學會地質羅盤的使用方法

  4、 用地質羅盤測量實地測量岩層的產狀(走向、傾向、傾角)

  5、 掌握褶皺的基本知識和判斷背斜、向斜的能力

  6、 現場認識斷層、滑坡、岩層,背斜、向斜等地質現象

  二、地質實習的過程

  我們的實習分為兩天(六月三、四號),六月三號實習地點是長清張夏鎮滿壽山和靈巖寺, 實習專案是滿壽山的岩層構成和滑坡、斷層現象,六月四號的實習地點是蘇莊,實習專案是背斜構造和地質羅盤的實習,六月四號下午我們結束地質實習,返回學校,實習報告《地質實習報告》。

  三、實習的內容

  1、認識滿壽山的岩層

  饅頭山,海拔408米,位於濟南市長清區張夏鎮境內,當地老百姓習慣稱此山為“饃饃山”、“滿壽山”,或者高雅的稱為"曼壽山"。20xx年,饅頭山被世界教科文組織命名為世界第三地質名山,當年又被列入省級地質自然遺蹟保護區。饅頭組主要由紫紅色、黃綠色等雜色頁岩及泥質、白雲質灰巖組成。底部不整合於泰山雜巖的肉紅色片麻狀花崗岩之上。下部灰巖中含磁石結核和條帶,上部頁岩中具微細水平層理,中部頁岩含有三葉蟲化石~中華萊德利基蟲。厚度119米。

  在開始實習前,劉老師將此次實習分為三組-饅頭組(十層)、毛莊組(六層)、徐莊組(五層)。

  一、 饅頭組

  第一層是由頁岩組成,厚約兩米,岩層呈現黃綠色,區域性呈現灰色,風化程度非常的嚴重,裂隙發育大,我們在工程中應儘量避開

  第二層是由石灰岩組成,該層岩石深入山體,厚約四米,岩石呈灰綠色,此處的裂隙極有可能發育成溶洞,所以工程中應注意勘探。

  第三層是頁岩,厚約八米,岩石呈現黃綠色,區域性呈現褐色

  第四層是由頁岩組成,厚約十三米,顏色顯紫色

  第五層是由石灰岩組成,厚度約六米,顏色呈現土黃色,裂隙發育輕微,有利於工程實施,

工程地質實習報告13

  專業:土木工程

  班級:土木一班

  姓名:XXX

  學號:20xx3460

  時間:20xx、4、13—20xx、4、14

  工程地質實習報告

  前言:經過前一段時間的學習,我們瞭解了岩石、斷層等地質構造。為進一步強化教學成果,學會現場辨認岩石、斷層、向斜等地質構造,我們在週三週四進行了實習。此次地質實習由學院劉教授帶領,赴濟南主要考察岩石和斷層。先後在濟南長清饅頭山、靈巖寺展開斷層和岩石的實習。劉老師針對岩石不同種類、性質和形成原因及斷層的形成展開詳細解說,使同學們對岩石和斷層有更實際性的認識。另外,專業老師還向同學們解說專業儀器地質羅盤的使用方法,大家也在實習過程中進行了實地使用。

  一、實習目的:

  1、實踐對岩石的肉眼判別。

  2、瞭解饅頭山沉積岩的每一層的岩石組成及其顏色、厚度等。

  3、學習並實踐地質羅盤的使用。

  4、用地質羅盤測量實地測量岩層的產狀(走向、傾向、傾角)。

  5、掌握褶皺的基本知識和判斷背斜、向斜的能力。

  6、現場認識斷層、滑坡、岩層,背斜、向斜等地質現象。

  二、實習時間:

  20xx—04—1320xx—04—14

  三、實習地點:

  1、位於濟南市長清區張夏鎮境內的世界第三地質名山饅頭山2、濟南長清泰山西北支脈的有著明顯滑坡和斷層現象的靈巖山。

  四、實習內容

  (一)認識滿壽山的岩層

  饅頭山,海拔408米,位於濟南市長清區張夏鎮境內,當地老百姓習慣稱此山為“饃饃山”、“滿壽山”,或者高雅的稱為"曼壽山"。20xx年,饅頭山被世界教科文組織命名為世界第三地質名山,當年又被列入省級地質自然遺蹟保護區。饅頭組主要由紫紅色、黃綠色等雜色頁岩及泥質、白雲質灰巖組成。底部不整合於泰山雜巖的肉紅色片麻狀花崗岩之上。下部灰巖中含磁石結核和條帶,上部頁岩中具微細水平層理,中部頁岩含有三葉蟲化石~中華萊德利基蟲。厚度119米。在開始實習前,劉老師將此次實習分為三組—饅頭組(十層)、毛莊組(六層)、徐莊組、張夏組。關於饅頭組的分類:

  第一層:第一層主要是頁岩、沉積岩、粘土巖。石頭基本呈黃綠色,區域性呈灰色,風化嚴重,不利於工程。厚度約為兩米。

  第二層:第二層主要是石灰岩,有大約四米厚,呈藍綠色。

  第三層:為頁岩,厚度約為八米。岩石呈現黃綠色,區域性呈現褐色第四層:為頁岩,厚度大約十三米,顏色呈紫色。第五層:為土黃色石灰岩,厚度約為六米。

  第六層:為黃綠色頁岩,由於風化嚴重,基本為土,厚度約為四米。

  第七層:為灰色石灰岩,厚度二米。顏色呈現綠色,空隙發育,石灰岩表面覆蓋物為填充在裂隙中的雜質。

  第八層:頁岩,厚度約為七米,紫紅色。

  第九層:石灰岩,厚度約兩米,顏色為灰白色。

  第十層:厚度約五米,顏色呈鮮紅色,由於該層位於山頂,所以此處岩石風化嚴重。

  毛莊組的分層:第一層:紫色雲母頁岩,厚度約四米,其中有云母,為裂化材料性質第二層:灰色頁岩,厚度十三米,易風化,風大水少。

  第三層:紫色頁岩,四米。顏色為紫紅色,由於該處地勢高以及各種外力因素,使得該岩層水土流失嚴重,表面基本無植被覆蓋。第四層:灰色鮞狀石灰岩,厚零點八米。第五層:灰色石灰岩,厚0.2米。第六層:灰色鮞狀石灰岩,厚0、3米。

  (二)靈巖山滑坡

  在研究完著名的世界第三名地質山後,老師帶領我們來到了靈巖寺,到這裡來的原因是這個地方的靈巖山,曾有過較明顯的滑坡,並且現在形成的山體恰好適合我們的實習。老師給我們介紹了山體滑坡的形成之類的東西,讓我們受益匪淺。

  (1)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體或者巖體,受河流沖刷、地下水活動、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響,在重力作用下,沿著一定的軟弱面或者軟弱帶,整體地或者分散地順坡向下滑動的自然現象。俗稱“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滑坡是斜坡岩土體沿著慣通的剪下破壞面所發生的滑移現象。滑坡的機制是某一滑移面上剪應力超過了該面的抗剪強度所致

  (2)滑坡的識別方法

  在野外,從宏觀角度觀察滑坡體,可以根據一些外表跡象和特徵,可粗略的判斷它的穩定性。

  1後壁較高,長滿了樹木,找不到擦痕,且十分穩定;

  2滑坡平臺寬大、且已夷平,土體密實,有沉陷現象;

  3滑坡前緣的斜坡較陡,土體密實,長滿樹木,無鬆散崩塌現象。前緣迎河部分有被河水沖刷過的現象;

  4目前的河水遠離滑坡的舌部,甚至在舌部外已有漫灘、階地分佈;

  5滑坡體兩側的自然沖刷溝切割很深,甚至已達基岩;

  6滑坡體舌部的坡腳有清晰的泉水流出等等;

  (三)蘇莊斷層

  第二天實習我們再次去了濟南長清,不過此次地點以及內容有所不同,首先是蘇莊斷層,這處斷層比之前一天的實習內容更有價值與意義,因為該處斷層斷距小,我們能看的很清楚上盤,下盤等,而且該處斷層低。加深了對斷層的認識。

  地質羅盤的實習及背斜的判定

  地質羅盤儀是進行野外地質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種工具。藉助它可以定出方向,觀察點的所在位置,測出任何一個觀察面的空間位置(如岩層層面、褶皺軸面、斷層面、節理面……等構造面的空間位置),以及測定火成岩的各種構造要素,礦體的產狀。

  岩層走向是岩層層面與水平面交線的方向也就是岩層任一高度上水平線的延伸方向。測量時將羅盤長邊與層面緊貼,然後轉動羅盤,使底盤水準器的水泡居中,讀出指標所指刻度即為岩層之走向。岩層傾向是指岩層向下最大傾斜方向線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恆與岩層走向垂直。測量時,將羅盤北端或接物覘板指向傾斜方向,羅盤南端緊靠著層面並轉動羅盤,使底盤水準器水泡居中,讀指北針所指刻度即為岩層的傾向。

  背斜是褶皺的一種,為岩層向上拱起的拱形褶皺,經風化,剝蝕後露出地面的底層,分別向兩側成對稱出現,老地層在中間,新地層在兩側,另外褶皺也包括向斜,其為岩層向下彎曲的槽型褶皺,經風化、剝蝕後,露出地面的地層分別向兩側成對稱出現,新地層在中間,老地層在兩側。自然界的背斜和向斜相互連線、相間排列,常是多個連續出現。正常情況下背斜呈背形向斜呈向形是褶皺的兩種基本形式。

  褶皺要素:褶皺要素是指褶皺的各個組成部分,主要有:核、翼、轉折端、樞紐、軸跡、脊線和槽線、褶軸。

  結束斷層的實習,我們繼續登山,開始褶曲的認識與實習,然後我們在劉老師的指導下對地質羅盤進行了實習。

  五、實習總結:

  短短兩天野外實習很快結束了,不過我們從中實在學到了不少東西,在實習過程中能把所學的知識靈活的運用。增加我們對工程地質學這門課程新的認識。實際觀察到各種地質年代的。本次實習令我們加深了對工程地質學的瞭解,更深刻認識到了學習工程地質學的意義,鞏固了學習成果,體會到“學以致用”的道。知識從感性認訓昇華到了理性認識,從抽象變得具體起來,我學習到了很多書上沒有的東西,瞭解了工程地質對實際工程建設的重要性。在這裡深深的感謝劉老師,使我們擁有這次來之不易的工程地質實習,並謝謝他的認真指導,以使這次實習順利完成。

工程地質實習報告14

  一、實習目的與任務

  1.實習目的:

  透過野外實習,使我們鞏固,充實《資源環境地學基礎》或《普通地質學》、《構造地質學》、《礦物岩石學》、《古生物地層學》、《測量學》、《水文地質學》等基礎地質學的理論教學內容,加深對課程相關內容的理解,學會典型地質現象的觀察、描述、綜合分析的基本方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基本技能,以及團結互助、吃苦耐勞的精神。

  2.實習任務:

  (1)透過巢北鳳凰山地區自然露頭和人工揭露的地質點進行系統的觀測,收集各種地表地質資訊等有關資料,研究地表地質規律,包括地層劃分和層序、巖性組合及巖相特徵、地質構造及構造變動、岩漿活動以及有用礦產的賦存規律等。

  (2)繪製相應的地質圖件,如綜合地層柱狀圖、地質剖面圖、地形地質圖、構造綱要圖等。

  (3)編寫文字報告。對測區內的地層層序的沉積環境的變遷、古生物的演化、構造形態組合及變動歷史作綜合分析研究。

  二、實習要求

  1.掌握實習區內地層層序、巖性巖相、厚度、標誌層、接觸關係以及地質體的變化規律,對測區內的地層層序的沉積環境變遷、古生物演化、構造形態組合及變動歷史作綜合分析和研究。

  2.掌握實習區內各類岩石、古生物化石的野外觀察、鑑定、描述和命名方法。

  3.掌握各種野外地質現象(如地層接觸關係、褶皺構造、斷裂構造、典型沉積特徵、各種地質作用現象等)觀察、描述、記錄和分析的方法。

  4.掌握實測地質剖面和野外地質填圖的步驟、方法和要求。

  5.掌握編制地形地質圖、地質剖面圖、綜合地層柱狀圖等主要地質圖件的方法、格式和要求。

  6.學會在地質觀察、編圖基礎上進行綜合分析,掌握地質報告編寫的要求和方法。

  三、工作方法

  每個階段進行之前,都要上課對本階段的要求以及方法進行介紹。

  第一階段:由老師帶隊進行踏勘,分別到xx山東南麓以及xx山和xx山交匯處、xx工廠及xx寺一線、xx山、xx山、xx山、和xx高地等地,共計x天。

  第二階段:分組進行實測地層剖面(包括繪製地層剖面圖、編寫地層剖面說明書),共計x天。

  第三階段:地質測量填圖,共計x天。

  四、成果

  (1)、區域地質調查報告x份;

  (2)、實測地層剖面圖x張;

  (4)、xx地形地質圖x張;

  (5)、xx構造綱要圖x張;

  (6)、x千綜合地層柱狀圖x張;

  (7)、xx圖切剖面圖x張。

工程地質實習報告15

  一、實習概況:

  本次實習為期一週,實習的主要目的是激發和提高同學土木工程專業的熱忱和愛好。實習包括課堂講解和實地考察兩部分。在課堂中,老師簡潔講解實習內容及各種地質相關內容,在現場依據詳細狀況姚老師深化分析,細心講解,不僅使我們把握了野外實習的基本要領,還使我們對課程理論學問有了感性熟悉並加以鞏固和深化。

  二、實習內容:

  岩石及邊坡工程地質問題,地質實習本質就是討論各種地質狀況,其中一大塊內容便是岩石和及其構成邊坡的工程地質問題,因此,此次實習最大的內容就是觀看各種岩石和分析其構成的邊坡狀況。實習中我們幾乎每天都跟岩石和邊坡打交道,老師也花了大半部分的精力講解這部分的學問。我們看到了由殘積土形成的土質邊坡,其下的坡積物顆粒大小懸殊,工程效能很複雜,需要壓實的能量相當的大。由於該坡的坡角和坡度均不大,這裡只實行了最簡易的邊坡防護方式——鋪一層水泥砂漿和插上一些排水管,但好像還是讓人有些擔憂。我們知道由於岩漿噴出地表後,快速結晶,以致其形成的岩石具有肯定的流淌性,並且排列有序,在此就可以用肉眼看到。該巖體結構是整體塊狀結構,強度較高,並且風化程度低,屬於微風化程度,故此邊坡穩定性相對較高,但由於該坡的結構面傾向和坡面傾向相同,且傾角小於坡面傾角,導致該坡存在潛在滑動問題。在這裡我們測量了一組岩石的傾向、走向和傾角:65°,155°,35°。在地質災難危急點,我們看到了一個路塹式邊坡,該坡的結構體為散體狀、碎裂狀,風化程度高,屬於強風化,穩定性較差。因此,該邊坡防護實行就地取材,用片石做成坡角擋牆,坡面鋪上一層水泥砂漿,插上一些排水管,但是山體的另一面則沒有做任何防護,真為山下的居民擔憂。我們還看到了由岩石和土構成的坡,該坡的表層是沉積土。由於該坡的地質構造產生的結構面傾角小而且與邊坡平行,加上巖體屬於全風化、強風化程度,導致該坡具有較嚴峻的失穩問題,因此其實行路塹式邊坡加固方式,用鉚釘、抗滑樁和擋牆做防護,這也是在高速大路上常見的防護方式。在其大路的剖面上我們看到了具有一層一層積累現象的層理層面構造的沉積岩,這也是本次實習唯一一處岩石類別為沉積岩的觀看點,該巖為碎屑岩中的細砂岩、混砂岩,有明顯的褶皺現象,較為完整,而且是傾斜背斜褶皺構造。這是我第一次見到背斜褶皺現象,由此我感到相當的榮幸。在這,我和同組組員對背斜兩翼岩石的傾向、走向和傾角進行了測量,左翼:73°,341°,34°,右翼:334°,240°,34°。

  在大路旁我們看到路旁的花崗岩的風化作用包括物理風化作用、化學風化作用和生物風化作用,巖體的表面長著一顆樹,自上而下患病著植物生長活動引發的物理風化和化學風化作用,這讓我想起了鄭板橋的一首《竹石》詩,不禁感嘆大自然的力氣。

  最終我們考察了變質岩。變質岩是指地殼中已存在的岩石,由於地殼運動和岩漿活動等造成物理化學環境的轉變,處在高溫、高壓及其他化學因素作用下,使原來岩石的成分、結構和構造發生一系列改變所形成的新的岩石。依據變質作用的地質成因和變質作用因素,將變質作用分為:接觸變質作用、區域變質作用、混合巖化作用和動力變質作用。變質岩的結構可分為:變餘結構(殘餘結構);變晶結構;碎裂結構。岩石經變質作用後常形成一些新的構造特徵,這是區分於其他兩類岩石的特有標記,是變質岩的作重要特徵之一。原巖變質後仍殘留有原巖的部分構造特徵者叫變餘構造。透過變質作用形成的新的構造叫變成構造:

  a)板狀構造岩石具有平行、較密集而平坦的裂開面劈埋面,沿此面岩石易於分裂成板體,原岩基本未重結晶,僅有少量絹雲母或綠泥石。

  b)千枚狀結構岩石常呈薄板狀,其中各組分基本已重結晶並呈定向排列,但結晶程度較低而使得肉眼尚不能辨別礦物,僅在岩石的自然裂開面上見有劇烈的絲絹完澤,系由絹雲母、綠泥石小鱗片造成。常具撓具和小皺紋。

  c)片狀構在定向盈利的長期作用下,岩石中所含大量的片狀、柱狀礦物如雲母、角閃石等,都呈平行定向排列,岩石中各組分全部重結晶,而且肉眼可以看出礦物顆粒。

  d)片麻狀結構以石英、長石等礦物為主,期間夾以鱗片狀、柱狀變晶礦物,並呈大致平行的斷續帶狀分佈而成,他們的結晶程度都比較高。

  e)塊狀結構岩石中的礦物分佈勻稱,結構均一,無定向排列,這是大理石和石英岩常具有的構造。鑑別變質岩時,可先從觀看岩石的構造開頭,依據構造,將變質岩區分為片理構造和塊狀構造兩類。然後可進一步依據片理特徵和結構以及主要礦物成分,分析所屬的亞類,確定岩石的名稱。

  三、實習感想

  為期一週的地質實習很快的就結束了,透過這次實習,我不僅培育了對大自然的喜愛,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對地質科學的喜愛和愛好,而且還在實習的過程中加深了對地質學問的瞭解,尤其是工程地質學中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概念的理解,從之前的感性熟悉昇華為如今的理性熟悉,這種質的飛躍,應當歸功於實踐的作用。此外,在此次實習中我在老師身上學了不少的東西。體會最深的就是做事要仔細、不能懈怠,更不能放棄,爬山時,在老師的激勵下,我堅持下來了,所以要.:做事要仔細,即使不喜愛的,也要努力去做,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讓自己造福於人類!在實習中我還學到了許多的在學校課本上和學問裡學不到的東西,這些都是在真正的實踐中才能夠得到巨大的熬煉的,我也信任我會做好這一切的,正是由於存在這樣的問題,我才會將我全部的精力用在學習上,學習中我信任我會連續不斷的做好的。透過實習我對自己更有信念了,這一次實習是給我的巨大的人生的財寶,信任我會在今後的工作生活中連續做好的!

  四、實習目的及要求

  1、培育同學吃苦耐勞、艱苦努力、遵守紀律、等優良品質和增加集體觀念,總結此次實習與我們所學專業的相關聯絡。

  2、熟悉瞭解水工建築物中的工程地質條件和要求。

  主要包括以下六個方面:

  a.地形地貌條件

  b.岩石與土的型別及其工程地質性質

  c.地質構造

  d.水文地質條件

  e.物理地質作用

  f.自然?建築材料等方面。

  3、透過實習鞏固課堂所學的基本理論,聯絡現場實際,驗證和拓寬視野,培育和實際工作力量。

  4、透過實際考察,瞭解各種地質現象,增加感性熟悉。

  五、實習總結:

  經過五天的實地考察,我們學到了許多的東西,加深了對書本上老師所講內容的熟悉,對三大類岩石有了一個感性的熟悉,讓我知道了書本上的東西都是死的,假如你不和實際聯絡起來的話它只能變成無用的東西,所以我覺得應當儘量多的去實踐,只是感覺實習時間太短了,感覺還不是很夠用,假如能常一點的時間的話我們就能進行更深化的考察,對各種地址面貌有個更深的理解。這次實習也讓我熟悉到團體協作的力氣,在以後的學習生活和工作當中肯定要留意團隊合作,充分發揮集體的力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