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轉化後進生》開題報告

《如何轉化後進生》開題報告

  在生活中,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報告具有成文事後性的特點。那麼大家知道標準正式的報告格式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如何轉化後進生》開題報告,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課題的提出

  我校身處王樓鎮經濟開發區附近,窮鄉僻壤之處。本地區的教育發展現狀令人不太樂觀,加上外出務工人口多,促成我校學生心理及日常表現複雜化。有的學生家長不重視教育,想讓孩子儘早畢業而出去打工。還有的學生父母不在身邊,而是跟爺爺奶奶或老爺老孃生活,更有甚者是寄養在其他親戚家裡。留守兒童其父母為了生活四處奔波,孩子們的學習生活都很少關心與關注,漸漸地父母在他們的心目中的份量就輕了,對愛的概念是很淡薄的,也是模糊的。

  目前我校各個班級中,透過調查:均出現了為數不少的後進生,且有日益增多的趨勢。大量事實表明,學生一旦淪為後進生,如果學校不能及時採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其後果是十分嚴重的。後進生普遍厭倦學習和學校生活,心理壓抑重,孤獨感重,對別人缺乏信任,對自己的前途失去信心,輕者自暴自棄,重者惹事生非,成為學校、家庭和社會的負擔。

  因此,加強對“後進生問題”的研究,探索轉化後進生的教育策略,以促進後進生整體素質的提高,是當前我校面臨的最實際、最緊迫的問題,也是教學實踐給教育理論提出的一個嚴峻課題。這不能不引起我們學校的高度重視。

  二、後進生的界定

  在目前,國內外還沒有對“後進生”內涵的確切定義,所以人們所說的“後進生”也只是個較為籠統的概念。通常我們一般認為是指那些學習成績差、紀律觀念差、行為習慣差的學生。過去人們把這引動學生叫做差生,現在稱為後進生,即“後來進步”之意。需要強調的是,後進生不是指由某些遺傳或生理的因素造成的智力落後、反應遲鈍、腦功能輕微失調(多動症)等等的兒童,也不是指已經走上犯罪道路、“反社會行為”的“問題兒童”,主要是指在教育的主導影響下形成的特殊學生。我們認為,無論是何種“後進生”,都只不過是特定受教育個體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欠缺,是按照學校的規範、學生的標準、老師的要求反襯出來的不足,具有相對性、暫時性、可補償性。

  三、研究意義

  蘇霍姆林斯基曾感嘆:“從我手裡經過的學生成千上萬,奇怪的是,留給我印象最深的並不是無可挑剔的模範生,而是別具特點、與眾不同的孩子。”教育的這種反差告訴我們,對後進生這樣一個“與眾不同”的特殊群體,教育者必須正確認識他們,研究他們,將融融的'師愛灑向他們,讓這些遲開的“花朵”沐浴陽光雨露,健康成長。

  我們認為本課題的研究至少會呈現出五方面的意義:

  (1)本課題研究就是按照新課程的理念重新認識後進生,讓教師、家長正確去定位後進生,從而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也能夠徹底改變一個學校的班風、學風。

  (2)透過本課題研究可以平衡班級成績,讓後進生產生積極的學習興趣,極大地提高教學質量,並在研究中形成一些理論,將其方法滲透於教師的教學中去,從而改變過去的以懲罰後進生為主的單調教育方式。

  (3)透過本課題研究,能夠準確的實施分層教學,合作學習,使教師達到因材施教,教之相宜,使後進生的思想徹底得到轉變,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全面發展。

  (4)本課題研究也是將新課程充分運用於教學實踐中來的有效手段,通過後進生的轉化達到轉變教學觀念,更新教學方法,改變教師的角色地位。

  (5)透過課題組對本課題的全面研究及學校教師的充分協作,對教學科研會有一個更為完整、全面的認識,使我校科研型教師隊伍得到進一步強化,科研興校戰略得到進一步深入。

  四、研究目標

  本課題以教育個案研究為出發點,主要是結合我校學情,對大量存在的後進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和適合後進生的課堂教學模式研究,透過科學的設計和科學的方法,透過紮實、細緻地研究,進行“後進生”心理問題的表現及成因的個別及規律性探索。同時,透過理論和實踐性的研究,對目前已成型的國內外成功的“後進生”轉化教育方式進行再檢驗和運用方法方面的科學性的研究;也根據具體情況,在與時俱進原則的指導下,創造性地探索新的轉化教育方式。對“後進生”的轉化教育提供可借鑑的有效模式。

  1、“後進生”心理表現及成因的個案調查

  2、“後進生”心理表現及成因的研究報告

  3、總結出後進生的形成原因,形成對後進生的正確認識,克服教學中輕視後進生教育的弊端。

  4、“後進生”轉化教育個案的心理學理據的研究

  5、國內“後進生”轉化教育的個案成功的經驗和策略的研究

  6、國外“後進生”轉化教育的個案的成功經驗和策略的研究

  7、探索出一套轉化後進生、指導後進生學習教學的策略。

  8、糾正後進生的心理偏差、發展他們的個性、開發他們的智力、挖掘他們的潛力、培養他們的能力,促進他們綜合素質的提高。

  9、給後進生一種信心和一份支援。

  10、成立家長學校,造冊登記,互相聯絡,齊抓共管。

  11、“後進生”轉化過程中的成功經驗總結或感想中期成果以研究報告及論文形式呈現

  五、研究內容

  1、後進生成因的調查研究。

  調查瞭解後進生是研究、教育後進生的基礎。前蘇聯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如果教育家希望從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麼就必須首先從一切方面去了解人。”調查研究的目的是為了正確歸因,尋找後進生形成的真正原因,以便對症下藥,實施有效教育。

  2、後進生學習環境的研究。

  (1)家庭環境對後進生的學習影響。後進生不是一個孤立的個體,而是溶合於社會、家庭的一種現象,家庭環境對其產生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家庭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他們的學習質量的高低。

  (2)學校環境對後進生的學習影響。後進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因而影響後進生學習的因素也是非常複雜的,但作為培養人才、教育學生主陣地的學校,由於方方面面的原因,對後進生的學習影響是舉足輕重的,是非常關鍵的。由於後進生對不利環境的敏感度較其他學生為大,而這一點恰恰容易被人們所忽視,因而改善學校的學習環境對後進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3)後進生的個體環境對學習的影響。內因是基礎,外因是條件。由於後進生自身的原因而影響學習的質量是不言而喻的,影響之大也是有目共睹的。一般來說,後進生自身存在的缺陷是較多的,主要有學習目的不明確、心理素質差、學習基礎薄弱、學習方法不當、進取心不強、鑽研精神不夠等等。研究發現,由於後進生在學習數學的心理特徵方面存在比較明顯的缺陷,因而嚴重阻礙後進生數學的學習,導致後進生數學學習的質量不高。

  3、後進生轉化以及指導後進生學習數學的方式、方法的策略研究。

  本課題研究方案中的主要任務是“轉化”,理論假設是“從矯正後進生不良的學習習慣入手,改革課堂教學結構,建立一種以幫助學生學會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建立後進生進步跟蹤檔案”,後進生的進步與發展都是在老師的幫助下完成的,所以,我們將“轉化後的後進生更好地學習和發展”作為一個重點。

  六、研究方法

  以實踐研究法為主,調查法、觀察法、跟蹤法和經驗總結相結合。

  研究的指導思想:

  (1)從學生實際出發,樹立幫助學生成功的思想。

  (2)分層遞進的思想

  (3)學生的發展關鍵在於“活動”的思想

  (4)以“交往”為基礎,教與學協調一致的思想。

  具體的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學習有關教育理論,更新教育觀念,關注國內外對“後進生”研究的發展動態,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不斷調整我們的研究方案,使得本課題的研究更為全面。

  2、調查法:對研究物件——姜堰市第四中學初三年級全體學生進行詳細的調查。這些學生能代表全市中等生源水平的初中學生。

  3、個案法:對研究物件——姜堰市第四中學初三年級10人展開詳細的個案調查(包括全部個人情況和家庭情況)、跟蹤,從個性到共性揭示一般規律,建立個案調查檔案。

  4、問卷、訪談研究法:在研究過程中,透過設計有效的調查問卷,透過對學生本人、家長、任課教師的訪談,綜合分析,找出後進生的成因,對他們的發展狀況進行及時地反饋,積累資料,積極做出調整,控制研究效果。

  5、行動研究法:對所確定的10例個案進行行動研究。利用近一年的時間對所確定的“後進生”進行分階段的研究,進行轉化教育,跟蹤其發展變化。

  6、實驗研究法:透過研究課堂教學,探討適合我校“後進生”學習方法的課堂教學模式,研究能保持後進生學習注意力的課堂教學結構,設計“學案”,追求高質量的教學效果。

  7、經驗總結法:由課題組實施成員總結自己在研究過程中的體會與得失,篩選、探求出在後進生研究中的有

  七、保障措施

  1、透過各種方式,努力提高後進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後進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2、建立課題組織機構,課題組組長全面負責,定期召開課題組全體成員會議,把各組的資訊及時反饋給學校,同時把資訊傳到學校教研網上,讓大家知道;學校制定階段性措施,實行團體攻關;學校給予完全的支援,保障科研工作的順利展開。

  3、大愛原則,就是不管“後進生”讓人討厭到什麼程度,作為老師,都要用一顆火熱的愛心去親近他們,從而實現轉化。

  4、保密的原則,確定的後進生名單要對學生保密,不能讓後進生知道我們在研究他,否則會造成逆反,加大轉化難度。

  5、永不放棄的原則,要充分考慮到後進生轉化的難度,不管失敗了多少次,老師都要充滿信心,滿懷希望,永遠樂觀,只要學生還沒有違法,都要堅持轉化。

  6、教學相長的原則,老師要相信,我們在轉化後進生的同時,後進生也在幫我們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我們不管投入多少精力都是值得的,我們的收穫都是豐碩的。

  八、研究過程

  第一階段(20xx年10月)準備階段

  ①透過調查、問卷等方式(開放調查,封閉調查)就後進生現狀進行全面調查。

  ②學習相關的科學教育理論,撰寫實驗方案,設計好測試表。

  ③進行課題論證。

  ④確定實驗物件: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四年級、五年級、六年級全體學生。

  第二階段(20xx年11月—20xx年2月)實驗階段

  ①根據實驗方案,開展實驗活動。

  ②做好學生的前期測試及個案訪談,瞭解後進生學習現狀,在實踐中逐步提高後進生學習的能力。(收集好各類材料)

  第三階段(20xx年3月—20xx年5月)深入階段。

  ①根據前期測試結果的啟示,針對後進生學習的現狀,分析成因,採取相應措施,透過各種方式,努力提高後進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後進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②跟蹤調查。

  ③做好後期測試,比較分析。

  (四)第四節段(20xx年6月)總結階段

  ①整理分析各階段成果資料。(材料整合)

  ②撰寫課題研究報告。

  九、預期成果

  1、提高後進生的綜合素質,促使後進生的有效轉化。

  2、激發後進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3、培養後進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4、提高後進生的英語成績。

  5、轉化一部分後進生。

  6、後進生的各科學習成績有明顯的提高。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