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農村年度文明建立工作總結

關於農村年度文明建立工作總結

  農村年度文明建立工作總結1

  村地處縣的西北部中高山區,平均海拔1330米,距縣城18公里,轄7個村民小組,共有365戶1114人,有黨員27名。先後獲得“全國婦聯基層組織建設示範村”、“全國巾幗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基地”、“中國優質晚熟枇杷生產基地”、“枇杷省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基地”和“晚熟枇杷產學研基地”稱號。榮獲“四川省環境優美示範村”、“XX市文明村”、“縣新農村建設示範村”、“XX市XX縣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

  自2014年成功建立為省級文明村後,村在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指引下,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目標,強力推進災後恢復重建和特色產業發展,將精神文明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斷鞏固建立成效,形成了經濟社會發展比翼雙飛,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齊頭並進,民主和諧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

  一、加強組織領導,確保建立工作紮實有效。

  村結合實際,把文明村建立工作作為全村的重點工作,與生產發展、災後重建等工作同規劃、同部署、同落實,形成了以村黨支部為核心、黨員幹部率先垂範、村民群眾主動參與的工作機制,確保了組織領導有力,建立工作有規劃、有措施、有載體,有成效。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文明建立工作,將村作為全鄉的重點,在資源配置上傾斜。村把文明村建設工作列入全年重點工作,成立了支部書記任組長,村委會主任任副組長,其他村組幹部為成員的領導小組,明確了工作職能,細化各自的任務分工,形成了村黨支部書記親自抓,村委會主任具體抓,村組幹部共同抓的領導機制,健全了有人管事的領導體系和有人幹事的工作網路。

  二是健全工作機制。為了把精神文明建設各項工作落到實處,村進行全面規劃,並廣泛吸收群眾意見,集思廣益,使規劃方案更具有操作性,更貼近群眾生活實際。每季度組織黨員幹部會議,研究推進精神文明建設事宜。將精神文明建設與村組幹部考核掛鉤,獎優罰劣,大大調動了村組幹部參與文明村建設活動的積極性。

  三是搞好全面的宣傳發動。村將精神文明宣傳工作貫徹到底,村黨支部每年都組織黨員、村民代表、群眾開展培訓,透過廣播、橫幅、標語、宣傳欄、溫馨提示牌等載體,深入學習《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加強對群眾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發展平等、友愛、互助的新型人際關係,養成文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特別注重發揮黨員的示範帶頭作用,廣泛宣傳文明建設的意義,營造濃厚氛圍,形成了人人支援建立,人人參與建立,人人為建立做貢獻的良好局面。

  二、把文化建設放在優先位置,護航文明鄉村建立。

  優先完善農村文化活動陣地建設。我們把陣地建設放在文化建設優先位置,自建立工作開始以來,村支兩委積極爭取上級支援,多方籌資300餘萬元,新建村民休閒廣場1個,村民文體活動廣場1個,配備了健身路徑、籃球架等設施,打捆建設了村民文娛活動中心、老協活動中心、農家書屋、遠端電教室、廣播室等活動場所,農家書屋藏書達3000冊。

  積極開展各類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重視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傳統節日、民俗文化得到動態傳承。為豐富村民業餘文化娛樂生活,在春節、三八婦女節、七一、重陽節等重大節日舉行全村文體趣味活動,組織人員參加縣鄉組織的文藝匯演和評比,為老年協會配備了腰鼓、多媒體音響等活動設施,配備了健身路徑器材,茶餘飯後在休閒廣場組織開展廣場舞鍛鍊等,大大充實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高度重視農村文化市場管理,加強自覺抵制農村不良文化的宣傳教育。透過科普宣傳,引導村民自覺抵制農村不良文化,全村無網咖、違法違規經營錄影廳、遊戲廳,無庸俗低階的文藝演出。

  三、生產發展,生活富裕,夯實文明建設物質基礎。

  生產發展取得的進步為全村的精神文明建設夯實了經濟基礎,經過多年的探索,全村終於扭住了枇杷產業這個富民增收的“牛鼻子”,村支兩委按照“以枇杷為主,以林下種養殖為輔,發展生態觀光旅遊為一體的現代農業”工作思路,大面積推廣優質晚熟枇杷種植。目前,全村已種植優質晚熟枇杷1350畝,豐產面積達到900畝,基本實現了種滿種盡,其中被確定為全縣精品枇杷核心示範片達800畝, 300畝枇杷在2012年通過了全省有機食品認證,村目前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無糧村。僅枇杷一項,今年的銷售均價達到40元每公斤,村在全縣農村產業發展過程中真正扛起了“”。

  為使有限的土地面積得到高效利用,在裕民富村中發揮出最大的效益,村還大力發展林下種養殖業,主要套種蔬菜,套養草科雞,每年出欄草科雞2萬餘隻。為確保枇杷“栽得好、管得好、賣得好”,我們成立了枇杷生產專業服務隊,負責提供生產技術支援,全程實施枇杷生產月曆管理;成立了富強水果專業合作社,負責提供產業化、組織化支援,扶持培養自己的銷售隊伍,採用“名聲吹出去、銷售商引進來、果農組織起來、果品分級銷售”的辦法,較好的疏通了特色產業發展中各個環節,確保群眾增收致富。

  四、民主管理,依法治村,群眾共享“體面”生活。

  一是加強村支兩委建設。建立健全了各項規章制度,堅持三會一課、堅持民主活動日,認真組織科學發展觀、十八大精神、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學習貫徹活動,以活動為載體從而提高所有黨員幹部的自身素質,提高為民服務能力。堅持一事一議、村務公開、民主議政等公開辦事制度,增強工作的透明度。嚴格執行四議兩公開制度,集體討論解決,全面實現民主決策。讓黨員群眾及時方便地瞭解黨務、村務和財務狀況,增強了群眾對村兩委的信任。

  二是推進依法治村程序。透過廣泛開展普法活動,提高廣大群眾的法律意識,增強法制觀念。廣泛徵求民意,由群眾共同制定並遵守的村規民約,加大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力度,透過制定有效措施,消除各種不安定因素。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紮實開展,全村沒有違法生育,2013年順利透過計生省優檢查。全村無偷盜、賭博、亂砍濫伐、封建迷信等不法行為,無吸毒、賣淫、拐賣人口等社會醜惡現象,無各類重大案件和人為的重大災害事故。

  三是建立健全公共服務機制,基本建成了便民、文化、體育、綜治、調解等公共服務體系。便民服務站為群眾提供“一站式”代辦服務,綜治工作站讓矛盾化解在基層,新建的村衛生室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基本醫療服務。低保、新農保、新農合、社會優撫、大病醫療救助等工作有序開展,成效明顯。關心關愛殘障人士、留守家庭、孤寡群眾,村中的留守老人和婦孺、孤寡殘疾人員、生活困難群眾都有幹部黨員幫扶聯絡。

  五、鞏固和深化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成果,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

  環境建設是文明村建設的重要內容,近年來,不斷增加資金及人力投入,累計投入資金336萬元用於改善村莊環境建設,籌資480萬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大力實施“五改兩建一統一”,即“改廁、改水、改圈、改廚、改路,建活動場地、建安全居所,風貌統一”,為村民提供了優美整潔、安居樂業、功能齊全、設施配套的人居環境,成功建立“五十百千示範村”。實現了硬化(道路)、淨化、美化、綠化“四化”,人居環境持續改善。

  同時緊緊抓住災後恢復重建、d級危房、滑坡區遷建等機遇,大力實施群眾住房建設,加上正在修建的4。20蘆山地震災後恢復農房重建67戶村民,2010年以來,全村有330戶村民的房屋達到了安全、抗震設防要求,佔全村所有農房的90。5%。村支兩委以沼氣、太陽能推廣等清潔能源和環保能源為突破口,綜合實施改廚、改廁和改圈工作,目前已建設沼氣池296口,安裝太陽能裝置180餘件,村民真正享受到了“綠色生活”。同時,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力度,將村組機耕道全部硬化,改造機耕道5公里,新修了17。5公里的生產便道和聯戶路,硬化率達80%以上,新修安全飲水和節水灌溉管道25。9公里,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實現了自來水、光電、移動通訊設施全覆蓋。2011年,以第五屆中國枇杷學術年會在我縣召開,村以“年會現場參觀點”為契機,對全村農房進行了專業的統一風貌塑造,使其成為全國首個以枇杷文化為主題的村莊。目前,全村共並配備保潔員7名,垃圾運輸三輪車2輛,新建垃圾分類池7個,投放垃圾桶48個,實現了做到生活垃圾日產日清。

  六、拓展文明建立載體,弘揚社會新風。

  一是積極開展各類先進評選活動。在全村形成人人學先進、趕先進、爭先進的良好氛圍。每年,我們都要開展產業發展標兵、五星文明戶、好公婆、好兒媳、好人、環境衛生星級評比等先進評選活動,大張旗鼓宣傳群眾身邊的先進事蹟,聚集正能量,弘揚新風氣。2013年至今,共掛牌五星文明戶60家,評選各類先進個人47人,推薦到縣鄉表彰32人。

  二是建立“道德講堂”。制定了開展“道德講堂”實施方案,以提升村民道德素質為核心,建立起覆蓋全村上下、各個領域的“道德講堂”網路,傳播道德故事,推動先進道德理念入腦入心,外化於行,營造“講道德,做好人,樹新風”的濃厚氛圍,為深化文明建設,構建和諧社會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三是全村成立了兩支志願者隊伍,黨員志願服務隊由村組幹部、黨員、民兵組成,日常幫助孤寡、殘疾人家庭及貧困家庭等解決基本生產生活的問題。“4。20”地震後,黨員志願服務隊協助受災群眾安全撤離危險地區,拆除受損房屋,搭建臨時過渡安置房,協調重建用地、建材等事宜,在群眾中樹立了良好口碑。枇杷產業發展志願服務隊由懂技術、懂管理、懂市場的“土專家”組成,負責全村產業發展技術推廣,XX縣鄉科技特派員到每一個村民聚居點培訓產業發展知識,免費為困難家庭開展枇杷修枝整形、肥水管理等田間管護,為我村的'產業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

  在建立文明村工作中,村切實地做了許多工作,並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但是,與先進地區相比還有差距。建立省級文明村不是我們的終點,追求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質文明是一個永無止境的發展過程。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將繼續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上級黨委政府的工作部署,紮實工作,開拓創新,努力開創文明村建設的新局面。

  農村年度文明建立工作總結2

  今年以來,在縣委宣傳部、文明辦以及場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關懷下,我場以“廣泛動員、突出重點、以點帶面、搭建平臺、爭創特色”為工作思路,大力開展精神文明建立工作,實現了以精神文明建設帶動我場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良好局面。現將有關工作情況彙報如下:

  一、引起重視,精心組織

  我場精神文明建立工作能夠有效地開展,得益於場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援。今年,我場將精神文明建設擺上重要工作日程,結合本地實際,精心組織實施。第一季度,先後三次召開場班子精神文明建設專題會議,研究部署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於4月12日召開了由場全體及各村支書、主任參加的白楊林場場精神文明建設動員大會,傳達2014年宣傳及精神文明建立工作的任務、目標以及工作重點。成立了由場黨委書記楊風光親自掛帥的白楊林場場精神文明建立領導小組,強化對精神文明建立工作的組織、督導和檢查。另外,將精神文明建立列入村幹部年度考核目標,進一步明確了工作職責和獎懲措施,形成了精神文明工作層層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有效工作機制。

  二、廣泛宣傳,營造氛圍

  透過召開會議、製作宣傳欄、喇叭廣播、懸掛條幅、書寫標語、典型帶動等方式,廣泛宣傳,在全場營造出精神文明建立的濃厚氛圍。今年以來,共懸掛條幅五個,書寫標語30餘條,製作宣傳欄40個。特別是,4月份以來,結合農村保潔工程整治工作,場黨委提出,全面對標縣城精神文明建立標準,對張莊村譚橋、施湖村曹莊,在大力提升村容村貌的基礎上,噴寫大型宣傳標語,對阜西村感動蒙城人物張翠平的先進事蹟進行大量的宣傳,有力地推動了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入開展。

  三、突出重點,創出特色

  在對全年工作進行認真梳理的基礎上,明確了工作重點,集中力量,有的放矢地抓好工作落實,爭創特色和亮點工作。

  1、是在精神文明建立中抓住重點。

  場黨委以誠信建設為重點,把對幹部群眾的思想教育擺在重要位置,採取請黨校教師辦班集中學、黨員幹部帶頭學、組織群眾經常學的方式,不斷提高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技文化素質。充分利用各種文化陣地和教育設施,宣傳文明建立的重要意義,宣傳移風易俗、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尤其是針對農村封建迷信和賭博問題,著重開展了“講文明、樹新風”的主題教育活動,以農家書屋為載體,組織群眾開展健康向上的讀書看報文體娛樂活動,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引導他們拒絕封建迷信、遠離賭博、誠實守信,孝老愛親。同時還在全場範圍內開展“文明守信、孝老愛親”戶的申報、評選表彰活動,有力地促進了各項工作的開展。

  2、是抓住各項具體活動中的重點。

  在文明單位建立活動中,重點在場機關製作了60平方米的道德建設宣傳欄,在樓道內懸掛宣傳牌匾,建設了精神文明和廉正教育文化長廊,營造出風清氣正,文明和諧的機關文化氛圍,並以點帶面推動全場建立工作的有效開展。在“學雷鋒、倡善行、樹新風、建設幸福白楊”實踐活動中,重點抓好志願者隊伍建設工作,結合場團委、婦聯,動員場機關年輕幹部、農村好青年及各村黨員、團員參加義務勞動、關愛老黨員等志願服務。今年以來,已組織志願服務活動3次,為群眾辦好事20餘件。在“七個一”建立活動中,以“少年文化宮”重點,投入10萬於元建立和完善一個450平米的少年宮,輔導員8名組織舞蹈、棋類、書畫、音樂等活動100多次極大豐富了兒童的活動空間。

  3、注重檢查督促,確保道路暢通

  場派出文明建立組和違章綜合治理組,在擺攤之前到崗到位,指揮交通,指定攤位有序擺放,杜絕佔道佔路擺攤、停車、攤物,保證道路暢通。收到了良好效果,受到了廣大縣民和前來交易的群眾廣泛讚譽。

  4、是投入180餘萬元實施“保潔工程”。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在全縣月評比中始終名列前茅。透過“保潔工程”的實施,使村莊環境優美、房前屋後整潔、溝塘河路淨化、閒置土地綠化,提升了農民生活品質,以清理整治農村垃圾為核心,建立保潔工作隊伍、完善環衛設施、保證了資金投入、建立了長效工作機制為保障,實施農村清潔工程,全面掀起一場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的革命,基本做到了村容整潔、生態良好、天藍水清、環境優美。

  當前建立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不足,我場精神文明建立工作雖然取得了比較好的成效,這是在縣委、縣政府的直接領導下,在我場各級組織和廣大幹部群眾共同努力下取得的。但是,我們也看到,與全市文明城區的建立標準相比,我場在建立工作上仍有不少的差距:

  村民文明素質和文明城區的要求還有差距,主要表現在:亂穿馬路,不守秩序;亂扔東西,不愛護環境的現象時有發生。應當說,這兩年村民素質總體在提高,相對於過去,群眾的文明意識建立了,但自覺性還不夠。

  在各類建立中軟體建設不夠紮實。各行政村在建立中,存在著一手硬、一手軟的現象,即注重硬體建設,缺少軟體建設,建立工作群眾參與面不廣,缺乏內涵,缺乏創新。

  各村在建立參與公共管理、公共服務、公共援助的理念有待進一步提高,廣大村民的公民責任和公益精神有待進一步加強。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