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開題報告

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開題報告

  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邏輯的合理性。一聽到寫報告馬上頭昏腦漲?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開題報告,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背景與意義

  1、近幾年,我校迅速發展,年輕教師急劇增加。年輕教師專業知識紮實,工作熱情高、幹勁足,資訊科技較為熟練,但對教學課件及網頁的製作尚不精通,教育教學技能尚需亟待培養和提高。學校的老教師教學經驗豐富,但教學觀念陳舊,教學方法簡單,缺乏對資訊科技的掌握和運用,不能適應資訊時代的教學要求。

  2、我校經過幾年的規範化管理,教研氛圍十分濃厚,絕大多數教師渴望專業水平能迅速提高,渴望在教學實踐中迅速成長,早日成為骨幹教師。

  3、合肥市全面推進教師專業化發展。20xx年秋季,市教育局全市推進教師專業化發展課題研究。為此課題研究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和社會環境,專家引領、課題組交流、定期督導檢查為課題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援。

  4、社會發展的需要。當今社會資訊科技運用已滲透到生活、實踐的各個領域,作為傳播人類文明的教育工作者,不能掌握和運用資訊科技輔助教學,顯然是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要求,也不會有高質量的教育教學成果。

  據此,我校積極參加市教師專業化發展課題研究,並承擔教師“有效技能”之子課題——“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實驗與研究”的研究工作。

  透過課題研究,全面轉變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改善課堂教學模式,豐富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技能,在著力推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同時,大面積提高學校的整體教育教學質量。

  二、研究目標

  1、培養教師有效的教學技能,提高教師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能力,提升教師綜合業務能力。

  2、促進教師教育教學觀念的更新,改進和最佳化教育教學方法,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3、探索和構建資訊科技與課程資源整合、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新機制、新模式,形成培訓、管理全新的模式。

  4、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實現學校、教師、學生的和諧發展。

  三、研究內容

  1、透過教師自學、校內集中學習、外出學習、邀請教育專家舉辦培訓講座,促進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提出教育資訊化時代對教師有效技能的具體要求。

  2、組織教師開展資訊科技培訓。根據老、中、青教師資訊科技掌握的不同程度,制定解決問題的不同策略,分層學習,梯度推進我校老中青教師使用資訊科技的能力。

  3、開展集體備課、電子備課,鼓勵教師創新教學方法,探索出更多行之有效的教學技能,不排除傳統教學技能的存在。

  4、開展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實踐活動。探索藉助資訊科技手段,整合各種教學資源,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理論和實踐模式。

  5、進行教學大比武,提煉教學成果,驗證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實效。

  四、研究方法與途徑

  本課題研究主要採用行動研究法、調查法、觀察法、案例分析法、實踐檢驗法等方法。

  1、團隊學習

  2、自我積累提升

  3、課堂教學實踐

  4、資訊共享

  5、鼓勵創新

  五、技術路線:

  課題組將遵循“最佳化——應用——再最佳化——再運用,迴圈往復、不斷提升”的研究思路開展研究,採取多角度、多層次的研究思路,實行理論研究、實證分析及實驗研究相結合,採用調研、專題研討、案例分析和專家諮詢等方法,選擇不同學科進行個案研究,確保課題的科學性並努力有所創新。

  本課題研究將綜合運用反思法、行動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及聚類分析方法和手段。

  六、進度安排

  第一階段:預備研究階段(20xx年11月-12月)

  1、成立課題研究領導小組和課題研究小組,將課題的研究工作納入學年整體工作計劃及學校教育科研工作計劃。成立了以校長葛守穩為負責人、教導主任張道玉為聯絡人的課題研究領導小組,使課題小組獲得強有力的支援。課題組成員的構成主要以年輕教師為主,涉及語文、數學、英語、美術等多個學科,並有資訊科技教師參與,為課題的順利進行提供強大的保證。

  2、制訂課題研究計劃和實施方案。在前期充分學習的基礎上,對課題題目進行了詳細的研討和論證,最終確定為《有效技能研究與實踐》,並撰寫課題研究的具體方案,規定了課題研究的時間安排和課題研究的具體任務。

  3、組織課題成員集中學習有關檔案,重點是課題實施方案,提高對課題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明確課題研究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4、各教研組結合本學科特色,分別制訂具有學科特色的課題研究實施方案,並利用網路技術平臺,在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教育網和教研網上及時報道活動動態,展示活動內容和成果。

  第二階段:初步探索階段(20xx年12月——20xx年11月)

  1、全面總結教師自身工作近年來在教育思想以及教學工作等方面的情況,重點檢查存在的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以新的教育觀、新的教師觀、新的學生觀、新的教學觀為指導,分析原因,制訂改進措施,把學習、討論、反思、改進融為一體。

  2、研究小組參加理論學習和培訓工作,為課題的順利實施提供理論保障。

  3、建立教師課題研究業務檔案,記載教師參與課題研究的討論、學習、測試、練兵、競賽等方面的情況。

  3、組織考察外地先進經驗、校內校際之間分層次、多形式教學交流,學習好的教學方法和先進的教學理念,取長補短;

  4、結合教育理論和教學實際,針對課題聘請專家學者,搞專題講座。

  5、聘請本校外校等高階教師、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等定期聽課評課,進行教學研究指導。充分發揮高階教師、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的垂範作用,成為“課題研究”活動的領跑者。

  6、每一位教師結合自身實際,制定個人的專業發展三年規劃。(三年內每人至少學習和閱讀十本書,形式以自學為主,集中學習為輔)

  7、以教研組備課組為單位,構建學習共同體。教師撰寫的讀書筆記、學習心得和教學反思,應透過教研組、備課組座談、定期研討等多種形式組織交流,研討學習體會,教學體會。

  8、認真學習有效技能與實踐的相關理論,蒐集相關資訊,對參與的相關教師進行培訓工作,並進行初步地嘗試。

  9、課題組成員進行培訓,主要培訓內容為課件製作,完成學科教學專題網站的設計製作、撰寫實踐課教學設計、製作課件。

  10、開展“有效技能與實踐”為主題的一日教研研討活動。

  11、組織全校教師參加教學業務培訓大練兵活動,採取“先訓後賽,以賽代評”的方式進行全員培訓考核,開展“三字一話”、教學設計和資訊基礎等考核。並在此基礎上,參加區級“教學能手”評選活動。

  12、定期召開研討座談會。

  第三階段:中期反思交流階段(20xx年11月——20xx年12月)

  1、收集讀書筆記、學習心得等相關材料,進行資料分類整理。

  2、召開課題組人員會議,積極探索有效技能與語文、數學、英語和美術教學實踐的有效教學模式,構建初步理論模式(執行與管理機制、評估指標體系與標準)。

  3、召開研究彙報會,課題組每個成員對本階段工作的自我評價和整體評價。主要總結前三個階段的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和進展的情況,確立第四階段的研究任務和工作重點,進一步確立研究方向,分解課題中的任務,將課題的研究方向縱深推進。

  4、撰寫階段性研究報告。

  第四階段:深入研究階段(20xx年1月——3月)

  1、開展優質課、優秀教學設計、優秀教育部落格或優秀科研成果等評選活動。

  2、進行課例研究,課題組成員集思廣益、群策群力,討論如何讓實踐的有效性落到實處。

  3、深入調查研究,認真做好相關的調查工作,課題組對教師的技能再次進行調查,瞭解教師在課題研究期間的專業發展情況。

  4、定期召開家討論會和其他座談會。互相交流研究進展情況,主要總結前三個階段的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和進展的情況,確立第四階段的研究任務和工作重點,進一步確立研究方向,分解課題中的任務,將課題的研究向縱深推進。

  5、進一步修改理論模式。推出資訊科技的研討課,提煉經驗共同分享,提出問題共同探討。調整完善有效技能與各學科整合的策略和模式。收集有效技能與實踐的典型課例的教學設計、論文等文字材料,編輯成冊。如《數學學科教學設計集錦》《語文學科教學設計集錦》《綜合學科教學設計集錦》等。

  6、與教研員共同學習、探討,並積極參加總課題組的研討培訓活動。

  7、召開階段研究彙報會。將相關的研討結果和實踐結果進行對比、交流,把提升的經驗昇華為理論。舉行全區範圍內的.優質整合課展示活動,並攝像。

  第五階段:總結表彰階段(20xx年4月——6月)

  1、收集相關論文、課件、教學設計等材料,進行資料分類整理。

  2、進行總結與反思,進一步修改理論模式。

  3、召開課題組人員會議,撰寫研究報告。

  4、召開專家研討會,指導編輯和撰寫研究成果。

  5、召開最終研究成果彙報會,邀請有關專家參加。

  6、申請結題,接受總課題組驗收。

  七、具體分工

  聘請合肥學院張福全教授為課題專家顧問。

  組長:葛守穩,負責課題組全面工作。

  副組長:張道玉,負責課題的論證及開題報告的撰寫,對課題的研究進行組織和落實,研究過程中的資料收集、整理以及結題報告的撰寫。我校教師全員參與該課題研究,根據教師的實際情況,將研究人員分為三組:

  第一組(應用創新組)組員:湯長航、劉瑩、孫自玲、丁淨、胡朝群、駱念春、王貴紅、王一鳴、湯敏、鄭昌琴、陳琳、何麗、賀秀娟、孫維林、張靖方、周麗紅、胡萍萍、董虎娟、周臘梅,負責研究、分析資訊科技與各學科整合的一線工作;

  第二組(積極推進組)組員:韋章萍、劉曉娟、李華敏、陳振華、李根華、陳自付、馬永健、徐路、孫海慧、周盼盼,負責研究、分析資訊科技與各學科整合的統計、歸納工作。

  第三組(循序漸進)組員:徐尚平、王明倉、孫明江、張友貴、胡年志、劉小敏。

  八、具體措施

  1、課題組每人每月寫一篇有關本課題的讀書筆記;

  2、課題組成員每週進行交流研究不少於一次,並做好記錄;

  3、課題組成員每學期至少上一節觀摩課,寫一篇案例分析,完成一篇調查研究報告,撰寫二篇以上論文;

  4、課題組每位成員每學期外出參觀學習、觀摩不少於一次,並做好口頭和書面資訊反饋。

  5、課題組每學期請專家到校進行專門指導不少於二次。

  九、主要觀點

  本課題研究關注有效教學技能在實踐層面上的積極意義。首先,有效教學技能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能力,不僅有助於學生快速掌握知識,還有助於提高學生思維、聯想、創造等多方面的能力,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其次,有利於提高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有效教學技能有助於激發和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自我期望值,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第三、有效教學技能有利於提高教師的有效教學和專業化水平。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技能和專業化水平,有效的備課,有效的講解,有效的佈置作業,有效的輔導,有效的展開師生交往,才能達到有效教學。教師在追求教學的路途上,也會成就自己。

  十、創新之處:

  我們的研究圍繞的是課堂教學各環節進行的,透過深入開展研究和探索,做到理論研究在實踐中完成,實踐活動在理論指導下完善。以用為本,以有效為目標,立足教育教學一線優勢,致力於各學科實踐運用的研究。

  (1)激發廣大教師渴望發展的內在精神需求,強調教師專業自主發展,強調終身學習,關注不同教師在專業上有特點的、有各自風格的、有區別的成長,絕不整齊劃一。

  (2)切實解決學校教育現存的問題、困難、及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新困難,以課堂實踐為基點,著力解決課堂教學中的某些問題以及主動參與教改所急需解決的問題。

  (3)透過教學反思架起教學理論轉化為教學策略的橋樑,開展教師讀書工程,提升教師的理論水平。

  (4)透過各種培訓,使教師將教育技術的知識和技能藝術的應用於教學實踐,提升教育與教育教學的有效性。

  十一、研究能力

  課題組組長葛守穩校長是中學高階教師,曾擔任高中和九年一貫制學校的校長,是經開區首屆教壇新星,從教二十多年,具有很強的教育管理能力和科研能力;課題領導組其他成員分別是我校的教導主任和各科教研組長,都是多年工作在教育第一線,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的教師,其中不乏市、區級教壇新星和教學能手,還有幾位有在中學從教的經歷,對中小學教學和班級管理都有很深的瞭解;同時本課題組成員還多次在市、區級的論文評比中獲獎。為了進一步提高課題組的研究能力,學校還聘請高校專家和合經區課題總負責人馮雪峰書記為我校的課題顧問。同時,學校還為課題組提供必要的研究經費和活動經費,為課題組成員參加理論學習和實踐研究提供保障。相信我們的課題組會有很強的教育科研精神,承擔起“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綜合研究”這項課題研究。

  十二、課題研究成果的形式

  1、課題研究的論文編成論文集;

  2、優秀教學設計、課件(光碟);

  3、各階段的反思與總結;

  4、學生的成長記錄、研究報告等。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