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行性報告與商業策劃書的區別
可行性報告與商業策劃書的區別
無論是國企、民企還是科研院所,不管是開發新專案、新產品,還是技術改造、改建擴建,其中都繞不開一個問題就是編制一份可行性報告,或者商業策劃書。
一、審閱報告的物件不同,所以報告的編寫方向及目的不同。
可行性報告,主要是說明專案可行,說服上級部門支援並批准實施,報告經過批准,上級部門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而商業策劃書,目的是說服自己及投資人、合夥人,使部門之間達成共識,對機會,挑戰、困難和風險有詳細瞭解及比較分析。看到市場的前景及盈利點,要抓住市場、抓住效益最大化的合理規模,合理生產數量進行投資。目的很明確,就是讓投資人盈利。
二、論述的內容及高度不同。
1.可行性報告
a.可行性報告呈送物件多是行政部門;部門不同、專案指南及標準要求,可行性報告提綱都不同。所以報告強調,以為什麼要上此專案為主線,從不同的角度論證必要性,可行性。因受理部門不同,階段不同,所以不同專案可比性就差,由於取捨標準不同,科學性,公正性就不易判斷,而專案如何實施,似乎次之,似乎要等專案批准後再去進行實質性論證。
b.可行性報告,論述方式上,虛多實少,宏觀的政策及概念多,邏輯推理多,模糊的數字多,而涉及專案自身的資料和怎麼幹的資訊少。
c.可行性報告可量化的考核指標及目標責任摸糊,這為以後出現問題及偏差埋下伏筆,很難考核和追究責任。
d.可行性報告對市場預測通常都很樂觀,通常靜態的多,動態的少。對風險預測總是認識不足,這為以後出現問題時,留足了集體負責,強調客觀原因的藉口。
2.商業策劃書
a.統一格式,標準、統一分析方法,便於整理資料讓業內人士容易比較判析。
b.報告的結論都有客觀及微觀資料為依據,預測有理論及實際量化指標,風險分析有好、中、差三種機率,並指出迴避的方式,讓人覺得踏實。
c.有實施的方案,從人員、資金、裝置組織方面,全面規劃和分段實施,以保證任務完成。並有具體考核指標和責任人。這樣各部門就要強調各自責任,而不是強調客觀原因,擔子分解到各個部門,上級責任就會輕,達到千斤擔子眾人挑的目的。
三、執行方式和方法不同。
(1)可行性報告,對流程和步驟涉及少,“報告”只是客觀目標管理的具體體現,不能真正體現企業內部,企業與上級間真正的相互理解和達成共同語言的地步。
(2)商業報告對流程和步驟明確描述,便於上級和部門之間評價、分析市場、使用者,競爭優劣情況,便於部門之間更全面協調,對風險有足夠認識,“報告”是達成部門之間共識、統一思想溝通認識的基礎,是企業內部、企業與上級部門協調的共同語言。
最近,國家陸續釋出了《“十二五”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863、973、支撐計劃的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單從可行性報告的編寫提綱及要求方面,我體會和過去進了一大步,報告緊緊密結合客觀需求,縱觀國內外的發展趨勢,客觀地根據自身的優勢進行創新,整合社會資源,少交學費,多出成果。
下面我談談申報國家專案時,編寫可行性報告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閱讀國家法規檔案及申報指南
要仔細閱讀國家有關檔案,把握好方向定好位,國家支援什麼就要發展什麼,使自己產品緊靠國家指南,國家不支援的就不要報,不能情況不明決心大。國家明令禁止或逐漸淘汰的高能耗或環境汙染嚴重的產業,即使產品已研發出來,但不符合國家政策,也是白忙一場。因此要了解專案指南,掌握其對專案的具體要求,如目標、工藝方法、費用、市場、技術成熟度等,並對其作出具體闡明。
2.構思材料
寫好可行性報告,要注意研究和掌握其編寫的基本要求。
首先,準備素材。選取的素材應具有獨特性、創新性以及區別於其他專案的差異性,也就是要告訴國家和投資人專案的亮點是什麼,因此應精心篩選素材。同樣的產品功能,不同的人,視角不同,反映的材料不同,最後效果就會不一樣。例如,不少企業只會幹,不會說,也不會寫,產品研製出來了,效能指標也不錯,但就是不會組織材料,把複雜的研製過程簡單化了,不能在可行性報告中體現其價值。而同樣的產品在大學和研究所的筆下,就會把簡單問題複雜化,從產品的科學原理、設計思想,到邏輯層、物理層,再到如何實現效能指標,引用的資料準確,描述的過程詳細,專家們看了之後,認為此專案是可信可行的,這樣就容易得到方方面面的支援,以達到產學研優勢互補的目的。
其次,專案的創新點、獨佔性的功能要經過眾多實踐和反覆比較,從繁雜的事物中精心挑選出來,它要具有比同類產品“精”“優”“穩”“新”等特點。這才是該專案(產品)的特色,是其亮點所在。這個最閃光的“亮點”,可以是專案中的關鍵材料,也可以是關鍵工藝或產品裝置,即專案在研發過程中的難點,或事物矛盾的集結點都可作為報告的重點。寫報告時,抓住這個點,寫深寫透,以小見大,反映出該專案(產品)具有的良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如“評議在風力發電軸承的難點問題”這篇報告主要突出兩個兆瓦以上同機軸承的難點:尺寸大,要求加工精度要高,總體部件要求抗衝擊耐高溫耐磨磨損等問題。企業又如何解決這些難題的。這些看似小的問題,但在風力發電中就是大問題。這就要求撰稿人要身臨其境,將攻關中的艱辛以及攻克難點過程中技術的相關性、干擾性,寫得深寫得透,這才會讓外行人看的懂,內行人看了有水平、有高度。只有確確實實在攻克中定難點,才是同行業中最先進、最可靠的方案。
再次,找好切入點。在科技進步的今天,所有創新研發都有嚴格的時空與地域的概念,因此可行性報告受篇幅和字數的限制應表現為“一時一地一事”的特徵。有時產品生命期很短,因而很難系統工程化、立體化、全範圍、深層次地反映專案的某個側面,這是難以和其他報告方式比的。然而運用巧妙的切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這類報告的這種缺陷。可從下面幾項切入:產品、工藝、消費人群、地域變化、銷售方式(直銷、代銷)等。
“創新點”的描述是可行性報告的重中之重,是這類報告的核心,也是最難的一個問題。寫“新”難,寫短難,寫好工藝過程更難。
3.確定標題符合指南的要求,重點突出差異性,針對使用者是誰,要把使用者最關心的內容作為主標題。專案申報名稱要主題鮮明,使人一目瞭然,能概括出文章所要傳達的資訊。舉幾個例子:《a型環保高效水煤漿管道緩蝕劑中試》,此題目基本反映了申報專案的特徵和內容。包含了產品型號、環保高效的技術特點、應用領域、產品形態、專案階段等基本資訊。而《輪胎廢料生產多種纖維複合材料資源化利用技術開發》,則給評審人員比較蒙朧的概念,產品、技術、開發裝置、工程應用等均不清楚,不明確。
4.報告的概述通常要把全文寫完之後再寫這部分。這部分是整個文章的精華總結。根據具體計劃要求的文字限制,精煉語言。要寫明以下幾點:①這個產品是什麼、幹什麼用;②為什麼要做這件事,開發背景與熱點難點是什麼;③技術先程序度及創新點是什麼;④有什麼智慧財產權(專利證書,軟體著作權);⑤應用前景怎麼樣;⑥注重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報告要有主線,總體目標、分段實施、進度、資金使用計劃、產品產量、成本、利潤等要協調匹配;全方位描述:讓專家全面客觀瞭解情況,單純研發不易獲得支援,中試專案要有檢測報告、使用者報告;取得的關鍵性成果。
5. 國內外研究情況首先要列出有關論文和實際案例,從理論上闡述,這個專案是具有前沿性的。其次分寫國內外研究狀況,透過國外的研究情況來說明企業可借鑑的內容,如何少走彎路,襯托出專案研究方向是正確的;國內的情況,同行業同專業對此專案的研究成熟度,可借鑑的是什麼,哪些是合作伙伴和哪些競爭對手。再次,闡述出優勢互補所具備的條件,所花費的精力和呼叫的資源最少,成功的機率最大。
6.專案提出的依據應表明在我國國民經濟建設中急需解決這樣的問題。理論相對成熟,有繼承性。明確分析專案的技術風險,關鍵技術和工藝是否掌握,是否已經有產品和樣機,提供效能水平、產品質量和使用者意見,論述是否具備規模化生產軟硬體條件。
7.專案的創新點創新的描述要以企業為主體,把技術思想、研發、生產、商品階段過程中的創新內涵表現出來。要具有差異性、不可替代性和一致性。包括:①原理性的創新;②應用性的創新;③管理方面的創新;④檢測方法的創新;⑤營銷市場的創新;⑥材料、結構、工藝、裝置上的創新;⑦體制機制的創新。
要注意在查新報告的基礎上具體講創新點,查新的目的不僅僅為鑑定,更是為了定位,定位其先進性、不可替代性和創造性。如將配方上、材質上有什麼特點。根據專利申請的幾個要點來說創新點;創新點不能比原來專利還簡單。
在寫創新點時,不能既寫專案理論創新,又寫材料、結構的創新,一個專案有百分之三十的創新就不得了了,否則該專案就會被認為是不成熟、不穩定的。有些人對把專案(產品)表現得完美無缺情有獨鍾,但這是不現實的。敘述創新時要客觀、實事求是、循序漸進;以資料為依據,有了資料的可靠性,才會有分析的有效性;切勿平鋪直敘,要善於描寫人物的活動,敘述攻關的風險性,及代表的無數成功案例,善於把“創新”的靜物與研發人員的動作結合起來,使過程靜中有動。
8.單位的所具備的條件闡述企業的技術貯備和技術實力、包括具體的'儀器裝置、人員和資金投入等實施該專案的基礎條件。並寫明企業財務狀況,財務指標符合申報基本條件。特別是企業具備必要的資金貯備來完成專案投資必備的自籌資金來源。
9.申報單位的管理能力要反映出申報單位是否具有較高的管理水平,申報單位體制、管理機制、申報單位規章制度是否明晰,儘量體現申報單位的特色。管理層的組成是否合理,應反映出申報單位有良好的人才結構和良好的素質,論述管理取得的業績和申報單位資信狀況。
10.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分析應在分析市場空間和發展趨勢的基礎上,著重論述產品是否是市場急需,效能價格是否可以被使用者接受,儘量避免籠統的分析和按比例放大等。分析方面,如果能夠透過使用者使用情況和產品訂單來說明更好。對於一箇中小企業來說,不可能擁有比較完善的市場空間和銷售渠道,可以提出或者策劃一個適合自己的銷售模式來說明你的推廣力度,比如產品開發初期的代理制、網路推廣,藉助其他大企業的渠道等,如果不能夠拿出比較有說服力的模式,即使是一個很好的專案,也會由於無法說服專家,使其可能對你的專案提出市場風險,造成申報的失敗。
重點論述專案技術對行業和整個經濟的帶動作用,在增加稅收、創造就業機會、替代進口等方面是否有積極的作用。社會經濟效益要避免空洞的論述,要針對專案表述真正屬於該專案的意義,國家層面的申報,一定要反映出該專案對行業、地區的帶動,對環境保護、就業機會、綜合利用等方面的促進作用。
11.可行性報告的注意幾個問題可行報告要讓人可信,要實事求是,預測要有證據,不能言過其實。專案是知識和實踐的體現,有些是用感知和探索來完成的,這種悟性(藝術)用文字表達很困難,不僅要求提供的資訊是準確的,而且還要抓住讀者人心,吸引眼球。這就更增加了難度。
可行性報告要言中有物,推理合乎邏輯,論證可查可信,使專家認為“報告”具有可讀性和吸引力。所以我們強調“報告”最好是科研人員親自編寫,只有親身感知的現場,體驗創新性點的真實所在,見識過了活素材,活的細節及感情色彩,才會使報告描述鮮活起來,內涵豐潤起來,入木三分。
想使報告讓專家覺得真實:
首先,檢測報告、查新報告要可信可靠,資料、量綱準確;其次,撰稿人要有出色的表達能力,巧妙地利用材料、文獻,使用者的原始資料;再次,整個報告邏輯性強,不能讓人感覺是幾個人寫的,一看就是個吹個的號,個唱各的調。
概述中的“創新點”、“團隊結構”、“單位的基礎條件”、“規章制度”、“經費管理”、“專案進度安排”等等都要彼此協調,要和“主題目標”、“研發方向”、“考驗的指標”相一致。一定要重視這些細節,否則就可能是螻蟻之穴潰千里之堤。不能想起什麼寫什麼,自己對什麼內容最感興趣就寫什麼,更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而是要選擇那些有價值的“創新工藝”的過程和內涵來寫,不求“報告”的冗長和繁雜。可以從整個研發過程中擷取幾個場合或階段,達到以點帶面的功效。
舉個例子:
“運用現代高科技繁育優良種豬產業化示範工程”專案報告,這個專案的主題是現代育種技術,關鍵是種豬產業化示範工程。首先,“報告”就現代育種技術的必要性切入:中國是豬肉生產大國,但由於育種結構不合理,育種技術落後,在養豬效益和豬肉品質方面,與發達國家差距較大。例如:出欄率偏低,我國為140%,而發達國家約為150%~160%;年初存欄一頭豬當年可收回豬肉重量偏低,發達國家為155公斤,而我國只有100公斤;屠宰豬的平均瘦肉率偏低,平均為55%,而發達國家一般都在70%以上,而造成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是我國育種技術落後,具體原因是:①育種結構不合理;②落後的育種技術制約優良品種的發展,延長了育種週期。
“報告”具體闡述了該專案所報告現代育種技術的先進技術:①繁育體系建設。如基因定位技術,基因評測技術等等;②養豬標準化的方式;③磁療五福體系;④防疫體系等。
關於示範工程,主要突出帶動性和示範性。首先所有技術和工藝應標準化,所有的硬體可複製,並且要具備一定的人、財、物等條件,這才能構建示範工程。
透過對“技術”和“示範”的描述,襯托出規模化養殖與小農經濟的差異性,突出了在養殖管理的體制機制下,運作方式必須改革的急迫性和必要性,強調了“十二五”用高新技術改變傳統生產方式,調整產業結構的必要性,新技術必然會帶動產品結構的調整。以小見大,為當地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
在組織相關“報告”素材時,一定要緊密圍繞申報的主題及研發目標,選擇“亮點”、“創新點”、“獨佔性”、“不可替代性”等最佳角度去審視描述。不能乾巴巴的講道理,要用過程的圖片來表現實際的運轉場景,這樣才能引人入勝。所有這些都需要“撰稿人”具備良好的科技新聞捕捉眼光,需要長期積累和觀察,多看多想多寫,才能寫出優秀的、令人信服的報告。
報告要寫的鮮活,打動人心,抓住人眼,這就要求語言精練生動,否則就會把許多本來很“活”的創新報告,寫得得死氣沉沉,呆板乏味。當然科技報告首先是科學嚴謹,但這和文字表達生動不矛盾。科技報告嚴肅,決不能胡編亂造,誇大事實,應該一切以事實、測試報告為依據,決不能毫無科學根據的去推想,去文學想象。總之,必須以德為本,以誠信為本,這就需要撰稿人有對文字有立體化結合能力。
在科技開發的過程中,撰稿人要深入現場,不能聽口述報告,要透過自己的觀察寫好所見所聞所感。寫報告的人既是目擊者、見證人,又是直接“參與者”,這樣寫的報告才能入情入理,十分真實。我看到的一些報告,往往都是在寫本專案在材料上、結構上都有明顯創新,其技術水平達到國內先進水平,這樣的報告就顯得俗套,把生動的創新過程寫得冷冰冰,沒有寫好創新點及關鍵性的創新組合內涵,給人以蒼白無力的感覺。這就要求撰稿人應勤觀摩,勤記錄,勤思考,勤總結。每次實驗要抓細節抓規律。細節決定成敗,決不能想當然,主觀要服從遵守客觀事實,決不能讓事實按自己的思維取向去取捨。在觀察中探索規律,尊重規律,不唯上,不唯下,不唯書,只唯實。袁隆平院士深入田頭,最終在茫茫的稻田中發現了一株光敏核不育的野稻,就是靠著這株野稻子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保障了國家糧食安全。
在深入實際的過程中,要善於運用五官的作用。眼像攝像機、掃描器,拍攝事件中的主要客觀現象、過程,觀察實驗在不同地域、階段、溫度、壓力、地磁等條件下的變化,而後分析比較,找出差異、規律性的變化或發展趨勢,把可能創新、智力勞動,主觀與客觀相協調的主題記下來;耳像錄音機,記錄事物發展的動態,把各種人在方案論證及攻關中的話原汁原味地錄下來;用鼻子嗅出研發過程中的各種氣味,什麼是正常的,什麼是不正常的。簡而言之,仔細觀察研發過程的現場並採集有用的資料和材料是非常辛苦的,但倘若是沒有這個過程,“報告”也不可能寫的好。
總之,撰稿人必須要用心去聽去想,不然就是人到現場心未到,沒有真正發揮五官的作用,報告就會缺少說服力。五官感受的東西越多,寫報告的選擇餘地就越大,稿子寫出來才會即嚴謹又生動,令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