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智慧決定孩子的未來的內容

道德智慧決定孩子的未來的內容

  我一向認為,教育的核心不是傳授知識,而是培養健康人格。韓國前教育部部長、首爾大學教育專家文龍鱗教授在他的《10歲之前教會孩子如何做人》一書給年輕父母們的忠告是:學做人是成才的第一課,道德智慧是決定人生成敗的關鍵。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教會他們如何做人。

  身為兩個孩子的父親,文龍鱗有很多教育孩子的經驗。他透過研究“道德智慧(MoralIntelligence)”對孩子成長髮育的影響,得出了“道德智慧低下的孩子將無法適應10年後的社會”的結論。文龍鱗教授認為,學習本身不會影響孩子的人生。決定大學以後人生的不是實力而是道德。

  例如,前幾年某銀行舉行一場招聘考試,考試內容不是坐在那裡解答英文題目,而是應聘者不分學歷,都要經過一段時間的集體宿舍生活,從而評價他們與人相處的方式和區分是非善惡的標準。最終發現,在被聘用的人中,普通學校畢業的人要比一流大學畢業的人多。與學習成績相比,企業把員工的道德品質看得更重。如果您的孩子去經受類似的生活能力和道德水平的考察,情況會如何呢?據對過去60年間哈佛大學畢業生的'調查表明,一個人的成功與學習成績沒有任何直接關係。從社會各個層面觀察成功人士,會發現他們是富含幽默、為別人考慮、和藹可親、明辨是非的人。也就是說,成功人士都是道德品質高尚的人。

  文龍鱗教授看得明白,父母總是希望子女學習成績好,但這種想法會在孩子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的一瞬間消失。這說明一個人開始真正意義上的人生之旅後,左右他生活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道德”。向父母盡孝,與兄弟團結友愛,結交親密的朋友,在職場中擁有廣泛的人際關係以及遇到好的配偶組建幸福的家庭,能夠實現這些人生規劃,不是因為學習成績如何優秀,而是因為具有良好的品格和道德,也就是“道德智慧”這種能力包括同情並關心別人痛苦的能力、調節自己情緒和抑制欲求的能力、接受和理解與自己不同觀點的能力、尊重別人的能力等。

  文龍鱗教授預言,10年後,孩子必須具備五種基本能力,如共鳴能力、調節情緒能力、分辨力、愛、責任感。那麼,該怎樣培養孩子的優良道德品質呢?他提出以下要點:

  0~1歲 培養道德只需要無條件的愛。對剛出生的嬰兒進行道德教育是不可能的。但是,父母無微不至的關懷體貼會讓孩子感到安全,這是孩子積極感受世界的基礎。比如,愛打架的孩子,往往是媽媽不在身邊,或與家人分開生活的孩子,他們常常打架是因為缺乏安全感。給父母的具體建議是:孩子一哭,馬上放下所有事情跑過去;絕對不要對孩子喊叫;慢慢培養孩子的耐心;耐心等待孩子做出反應;儘可能地表達對孩子的愛。

  2~4歲 就算孩子聽不懂,也要向他們說“不”。2~4歲是學習說話的階段。孩子能夠聽懂說話,說明他開始能夠理解語言規則。給父母的具體建議是:要堅決地對孩子說“不行”;給孩子說明不行的理由;避免在孩子面前吵架,因為模仿是孩子最好的學習方法。

  5~7歲 這個階段父母的話就是“憲法”。5歲左右的孩子自我意識急劇增長,什麼事情都想按自己的意願來做,此時的道德教育尤為重要,要教給孩子道德價值觀———這是孩子將來道德形態的決定性因素。給父母的具體建議是:透過影視、戲劇或書中的故事情節讓孩子間接擁有判斷是非好壞的經驗;不要為孩子頂嘴而生氣;教會孩子區分“我的”、“別人的”概念,儘可能學會分享;讓孩子擺脫以自我為中心的想法。

  8~10歲 製作一個適合孩子的“道德教材”。孩子上學後,一半以上時間都是與父母分開的,同伴關係對他的道德智慧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此時孩子的是非標準依然經常混亂。給父母的具體建議是:再次對孩子說“不”並耐心分析引導;及時進行性教育;注意培養孩子良好的網路使用習慣。

  10歲以後 應該始終尊重孩子。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 孫雲曉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