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壽命長短的5個習慣

決定壽命長短的5個習慣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開始慢慢注重養生了。那麼,大家知道有哪些養生的方式嗎?本次,小編就為大家帶來決定壽命長短的5個習慣,讓大家能夠有方向的進行養生,獲得一個好體魄。

  決定壽命長短的5個習慣

  1、用涼開水泡紅茶

  美國農業部最近研究發現,與青菜或胡蘿蔔相比,紅茶中含有更多的抗氧化物質,可以有效幫你抵抗皺紋和癌症的侵擾。日本最新研究顯示,每天喝兩杯以上紅茶的人,遭遇流感病毒侵襲的機率要比不喝的人少30%。用熱水泡茶會比冷水泡茶釋放出更多的單寧,導致週期性頭痛、失眠等症狀,而用涼開水泡茶可使其中的有益物質在不被破壞的情況下,慢慢溶出。

  2、複合維生素飯後吃

  生活中吃得精細,會損失大量B族維生素;蔬菜過度浸泡,會泡掉大量水溶性維生素;食品放置時間過長,或油煎、烘烤等烹飪方式都可能減少維生素含量。這時,補充複合維生素就像上了一道"保險",而且最好飯後吃。葉酸、維生素B、C等水溶性維生素如果飯前空腹吃,很快透過胃進入小腸被吸收,還沒完全被人體利用就透過尿液排出體外。維生素A、D、E、K等脂溶性維生素必須溶於脂肪類食物中才能被吸收,如空腹服用,大部分都不能被吸收。

  3、生吃洋蔥防心臟病

  很多人吃菜時會小心翼翼地把洋蔥挑出來,這就大錯特錯了。洋蔥含有大量保護心臟的類黃酮,每天生吃半個,或喝等量的洋蔥汁,可增加心臟病人約30%的"好膽固醇"。尤其在吃烤肉這樣不怎麼健康的食物時,裡面的洋蔥就像你的"救命草"。洋蔥對高血壓、高血脂和心腦血管病人確實有好處,而且生吃、涼拌效果最佳。

  4、每餐之前喝兩杯水

  控制體重,對大多數人來說是一場"持久戰"。不久前,研究人員發現,飯前喝兩小杯水能減少飢餓感和食物攝入量,比節食減肥的效果更明顯。喝水是控制體重的一種最簡單、廉價的方法。餐前飲水的人一天能少攝入近300卡熱量。除喝水外,餐前吃水果、蔬菜和麥片粥,同樣含熱量少,還有助於增進飽腹感。

  5、睡前吃些高纖維食物

  睡前半小時吃些低熱量的碳水化合物零食,比如穀類食物,有助於睡眠。大多數人每天攝入的纖維量只有身體需要量(25-35克)的一半,所以,建議抓住睡前的最後時刻補充一下。

  【拓展閱讀】

  養生寶典:春季養生秘笈

  1、精神養生:需做到心胸開闊

  在精神養生方面,春屬木,與肝相應。肝主疏洩,惡抑鬱而喜調達。故春季養生,忌情懷憂鬱,需做到心胸開闊,樂觀愉快。在春光明媚、風和日麗的春天,應該踏青問柳,登山賞花,臨溪戲水,行歌舞風,陶冶性情,使自己的精神情志與春季的大自然相適應,充滿勃勃生氣,以利春陽生髮之機。

  2、起居調養:可適當晚睡早起

  在起居調養方面,春回大地,人體的陽氣開始趨向於表,皮膚腠理逐漸舒展,肌表氣血供應增多而肢體反覺睏倦,故有“春眠不覺曉之說。不少人往往日高三丈,睡意卻仍未消。睡懶覺不利於陽氣生髮,因此,在起居方面要按照《內經.四氣調神大論》所述:“夜臥早起,即要逐漸調整生活習慣,由冬天的晚上10時左右睡覺逐漸改為11時左右睡覺,早上要適當早起,這樣可以幫助陽氣升發。

  3、衣著方面:仍需“春捂

  在衣著方面,要注意“春捂。早春季節乍暖還寒,正是西北風與東南風相互交替的時候,冷暖氣流經常呈現出拉鋸狀態,氣候忽冷忽熱、變化無常。我國民間強調“春捂,即是在天氣逐漸變溫的時候,也不要過早、過急地脫掉冬衣。這是因為人們剛剛度過“冬藏階段,代謝功能和抗病能力都比較低,同時,人體對氣候變化的應變能力也比較低。因此,強調“春捂正是為了使人體免遭春寒侵襲,逐漸適應新的氣候。在《千金要方》中主張:春時衣著宜‘下厚上薄’,既養陽又收陰。

  4、運動養生:戶外鍛鍊的大好時機

  在運動養生方面,要按《內經.四氣調神大論》的“廣步於庭,被髮緩行的原則,加強鍛鍊。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到處是生機盎然、賞心悅目的景象,是外出鍛鍊的大好時機。此時適宜到空氣清新之處,如公園、廣場、樹林、河邊、山坡等地,玩球、跑步、打拳、做操,形式不拘,取己所好,儘量多活動,使春氣升發有序,陽氣增長有路,符合“春夏養陽的`要求。不僅如此,在自然環境中鍛鍊,能吸收到更多的新鮮空氣,改善心肺功能,提高大腦的興奮度,使機體更迅速、更準確地調節好體溫,適應春季多變的氣候。另外,多曬陽光,可以有效地預防流腦、流感、麻疹等疾病,因為陽光中的紫外線能抵禦和殺死多種病菌。

  5、飲食調理:需補充熱量

  在飲食方面,需補充熱量,增強身體抵抗力。早春時節,氣候仍然比較寒冷,人體為了禦寒,必然要消耗一定的能量以維持基礎的體溫。因此,早春期間的飲食應該以高熱量食物為主。在日常飲食中,除了穀類製品以外,還應當選用黃豆、芝麻、花生、核桃等食物,因為這些食物可以及時地補充能量。此外,在早春期間需要補充一些優質的蛋白質食品,比如雞蛋、魚類、蝦、牛肉、雞肉、兔肉等。這類食物都含有豐富的蛋氨酸,而蛋氨酸具有增強人體耐寒力的功能。

  此外,在春季要多吃甜食少吃酸食,利於脾胃調養。由於春季肝氣旺,會影響到脾,因此春季易出現脾胃虛弱的症狀。倘若酸味的食物吃多了,會使肝功能偏亢,所以春季飲食調養,要選擇甘溫之品,忌酸澀。另外春季飲食最好選擇抗病毒性食物。

  春季,氣候由寒轉暖,氣溫變化比較大,細菌和病毒等微生物也開始繁殖,而且活力增強,容易侵犯人體而導致疾病。因此,在飲食上務必要遵循抗病毒原則。在日常飲食中應注意攝取充足的維生素和無機鹽,比如小白菜、油菜、辣椒、菠菜、柑橘、紅棗等食物都富含維生素C,具有抗病毒的功效。

  養生重在養氣

  許多中醫都認為,氣是構成人體的物質基礎,也是維持人們身體健康的物質。古人說:人的養生之道就是氣體凝聚的時候,若果氣體散了,那麼人的生命也就走到盡頭了。專家學者們都多數都是強調的氣體在人體活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對人的生命健康有很大的影響。

  “氣的生成複雜,來源不一,分類多端。其功能有五:推動、溫煦、固攝、防禦和氣化。“氣之為病有氣虛、氣鬱、氣滯、氣阻等,心氣虛、肺氣虛,肝鬱氣滯、肺氣阻塞等臨床常見。《靈樞·口問》對氣虛的症狀進行過描述:“上氣不足,腦為之不滿,耳為之苦鳴,頭為之苦傾,目為之眩;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腸為之苦鳴;下氣不足,則乃為痿厥心悗。

  鑑於“氣在人體生命活動中的重要作用,中醫養生保健總以養氣為首務。清代醫家黃凱鈞在《友漁齋醫話》中提出的“養氣訓,對養氣的方法進行了概括總結。

  一、少思慮養心氣

  心氣是指人的功能活動範圍,也可以指心臟的血液在氣體的推動下血液迴圈的功能。如果心氣不足的話,就會導致身體會出現一系列的小毛病。老中醫們常說,60歲的時候心氣開始衰弱,因為心情悲傷,血氣流動的較慢,所以只有躺在床上休息。人每天的思考是比較耗費心氣的。因此喜樂生悲,悲傷憂愁,恐懼等症狀都要耗費很大的心氣。

  二、莫嗔怒養肝氣

  嗔怒是一種強烈的情緒反應,通常在自尊或受到威脅或損害時出現。嗔怒易導致兩肋脹痛、胸悶不舒,並常見消化機能紊亂或女性月經不調等症狀,嚴重的還會使血壓升高甚則猝死,此即《素問·生氣通天論篇》所謂:“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苑於上,使人薄厥。可見,保持心態的寧靜與平衡非常重要。

  三、薄滋味養胃氣

  胃氣泛指人體的消化吸收功能。胃氣充足是機體健康的標誌。中醫認為“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醫者們更明確提出“人以胃氣為本。不禁口腹之慾,恣食肥甘厚味最易損傷胃氣,《素問·痺論》概括為“飲食自倍,腸胃乃傷。

  四、少言語養肺氣

  肺主氣,司呼吸,主宣發肅降,通調水道。肺氣不足以咳嗽、乏力、畏風、自汗、易感等最為常見。除疾病因素外,話多語稠易耗損肺氣。中醫謂“多言耗氣,告誡“莫多言、“多言則氣乏;宜“少語,少語氣得充養,不致無謂耗散。

  五、節房室養腎氣

  腎氣具體指的是腎功能的迴圈活動,主要表現在生殖、生長和發育等方方面面。中醫認為節制性生活,精足、氣充、血旺,人體自然健康。

  “養氣訓文字淺顯,通俗易懂,讀者倘能體會其中蘊含的微言大義,即可達到黃凱鈞所說的“人能留心五養,長壽永年無難也的境地。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