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中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結題報告

如何培養中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結題報告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接觸並使用報告的人越來越多,要注意報告在寫作時具有一定的格式。其實寫報告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如何培養中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結題報告,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課題的提出

  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提高學生素質的一個重要途徑。當前小學生,特別是中年級學生閱讀能力現狀令人堪憂。這次課題的提出,是從瞭解當前農村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基本情況為出發點,分析其原因,探索以興趣、能動性為主的教學策略,提高中年級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研究的內容、步驟、方法

  1、內容

  (1)學生閱讀能力的現狀及其分析。

  (2)如何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方法,途徑研究。

  2、步驟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xx.3~20xx.4)加強理論學習,明確研究方向,設計研究方案,制定計劃。

  第二階段(實施研究階段20xx.5~20xx.10)邊觀察、邊研究、分析,及時上傳個人心得、體會以及困惑。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xx.11~20xx.12)彙總實驗材料,形成實驗報告,撰寫結題論文。

  3、方法

  行動研究法、調查法、經驗總結法、文獻法、個案研究法。

  三、研究的過程

  (一)學習準備階段

  在20xx.3~20xx.4這個準備階段,我們對中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現狀進行了調查、分析。瞭解到課堂上學生的閱讀機會非常的少,閱讀方法不當,教師存在滿堂灌的問題,課外閱讀書籍也是非常的有限,閱讀的時間也不充分。有些學生閱讀積極性不高,只要有時間,就抓緊時間玩、吃零食。這樣造成了學生的閱讀能力非常的弱,學生的思維和能力不能得到培養與發展,主體地位也不能得到體現。為此,我們制定了研究方案,並收集了有關資料。

  1、樹立正確的.閱讀觀念

  閱讀的目的是為了採集資訊,獲取知識,拓寬知識面,瞭解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風俗、歷史等方面的知識,是學習語文不可缺少的重要一面,閱讀絕不是為了考試,因此閱讀時,切不可帶著應試的情緒去讀,也不可急功近利,幻想良好的閱讀理解能力能輕易獲得,而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恆。

  2、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良好的習慣是成功的一半。學生在平時一定要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時要去掉雜念,心緒安定,精神專一,要形成一種愜意的心理,造成大腦皮層的優勢興奮中心。在閱讀中,遇到生詞難句是在所難免的,切不可心煩意亂,失去自控能力,而要從容不迫,泰然處之,這樣才能對所讀的文章印象清晰,理解深刻。

  讀完一篇文章後,要再回味一下中心思想、人物事件等,做到心中有數。對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再回看幾次。要留心關鍵詞句,注意弦外之音。在細讀文章時,可以邊讀邊用筆把有關的人物、事件、時間、地點、原因等劃出來,例如,凡逢人物就圈起來,看完一數,有幾個圈就是幾個人,一目瞭然。

  3、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要想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興趣是學習一切知識的精神力量源泉。有了興趣就相當有了內動力,它能夠幫助學生主動克服學習中的困難,戰勝挫折,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思考。

  而小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是故事、童話、幽默小品等,因此教師根據學生的這一特性,要多開展此類的活動。學生可透過各種途徑來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藝,從中獲得成功。教師還要加以肯定,學生就更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就會沿著這條成功之路不斷前進,這時學生的興趣黯然。學生有了閱讀的興趣,也就有了學習的動力,閱讀能力就會不斷提高。

  4、增加閱讀量

  二期課改對小學生的閱讀量有明確的要求,即除教材外,課外閱讀量應累計達到40萬詞以上,所以,僅靠讀課文中有限的幾篇課文,是很難達到二期課改的要求的。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必須加強課外閱讀指導,使學生在閱讀實踐中提高閱讀能力。因此,沒有大量的閱讀訓練,沒有“博讀”、“雜讀”,就不可能有能力的提高。有量變才會有質變嘛。

  (二)採用的策略及獲得的效果

  在20xx.5—20xx.10實施階段,主要採用行動研究法、調查法、經驗總結法、文獻法、個案研究法等方法進行。

  1、行動研究法。根據本校實際,選三個班級在語文學科進行實驗。

  2、調查法。在實驗前期、中期、後期採用談話、觀察、選擇個案,跟蹤調查分析等方法進行調查,為研究提供依據。

  3、經驗總結法。透過學生對小短文的分析、寫作水平能力的提高,廣泛總結自己及其他教師的教學經驗,加強經驗總結與實踐的結合,提高理論的價值與實踐價值,完成第二、三階段的研究,形成了具體的策略是:

  1、樹立正確的閱讀觀念。

  2、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3、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4、增加閱讀量。

  5、閱讀的內容應廣泛、多樣化。

  6、閱讀應有趣味性。

  7、閱讀要有績效。

  三、結論

  大半年時間的研究結果表明,透過聽課、上課、評課等深入課堂實踐研究活動,透過根據本校實際,選三個班級在語文學科進行實驗,

  選擇個案,跟蹤調查分析等方法,廣泛總結自己及其他教師的教學經驗,加強了經驗總結與實踐的結合,提高了理論的價值與實踐價值的結合,使課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探索出了“興趣是提高閱讀能力的根本”;總結出了“閱讀方法是提高閱讀能力的關鍵”;寫出了“怎樣提高中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的經驗文章及案例設計、案例分析等文章形成了具有推廣價值的、具有共性的經驗,提高了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

  四、存在問題與反思

  在實踐中,我也發現了許多的問題有待改進,希望得到各位同行指導。總之,不同的學生他的閱讀方法不一樣,他們的思維也不一樣,效果肯定不同,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採用不同的方法,在指導中,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1)看書要多讀多想;

  (2)思維敏捷、靈活;

  (3)書要多但不能過濫;

  (4)看書要記讀書筆記。

  現今,閱讀不能只在固定的模式中進行,創新也是一種新思路。創新思維是在突破思維定勢過程中形成的,思維定勢是囚禁創新思維的牢籠,只有突破思維定勢,才能產生創新思維。在閱讀教學中應著重發展好以下四類創新思維形式。一是活化思維。閱讀教學中有深度的提問和環環相扣的提問可以啟用學生思維向縱深發展,容易使學生在釋疑過程中獲得閱讀的高峰體驗。因此,教師在提問設計上,須巧用心思,由淺入深,深入淺出,點撥啟發,引導學生思維脈絡,以收學生思維活化之效。二是比較思維。比較閱讀不僅可以擴充教學容量,更有助於學生準確把握文字,拓展閱讀思路,提高鑑賞能力,和探索問題的興趣。三是發散思維。這種思維可使知識產生由點到面、由此及彼的連結,既可滿足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又可充分體現語文與生活的聯絡,促使學生廣泛地課外閱讀,從而拓展了語文學習空間。四是求異思維。與“求同思維”截然相反,這種思維可以培養學生比較、鑑別、分析能力,發展出多元豐富的思維向度和獨立的主體意識。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