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調查報告範文

學生調查報告範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接觸並使用報告的人越來越多,報告中提到的所有資訊應該是準確無誤的。寫起報告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學生調查報告範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學生調查報告範文1

  當前,農村小學生的寫作能力比較差,是由於幾方面原因:

  一、家長本身文化程度不高,而且一天都忙於生計,沒有時間培養孩子;

  二、有大部分家長都到外地去打工,家裡只留爺爺奶奶照顧孩子,他們更是文化程度有限,更別談培養孩子了;

  三、農村大部分學生家裡條件有限,家長很少買課外書籍,孩子的見識面太窄。這種種原因都使得農村學生說話能力有限,導致學生的寫作能力受制。

  鑑於此,我們調研人員給六年級學生出了“我的——”這一作文題目,讓小學生練習寫作。在審閱他們作文時,我們發現了一些問題:

  問題一:作文題材不盡相同

  我們發現41%的學生都以“我的爸爸”,“我的媽媽”為題材,內容大都是自己生病,爸爸媽媽怎樣著急,怎樣細心照顧自己;下雨爸爸媽媽冒雨送傘;要不就是以“我的老師”為題材,內容都是老師生病了還堅持給他們上課。題材基本一致。

  問題二:作文內容太“假”,“空”缺少真情實感。

  我們瞭解了語文老師,據瞭解,有大約90%的學生寫作文都從作文書上或是電腦上抄襲或改編。從學生習作來看,也確實發現了這樣的問題,不少學生感情漠然,辭不言情,筆是心非,失真實誠。儘管有的學生寫的是真人真事,但沒有經過自己感情的撞擊與參與,不是自我情感的流露和抒發。

  問題三:學生寫作時語句不通順,學生寫作時無話可寫,內容太少

  有32%的學生作文語句不通,如“如果困難找媽媽”。錯別字比較多,例如“一槍熱血”、“重心做”等等。

  有些學生就只寫了200字左右,對於六年級的學生來說,內容確實太少了。

  問題四:學生的寫作缺乏創新。

  有的學生寫的不新鮮、不具體。在描述“我的媽媽”時,很多學生都這樣寫:“瓜子臉,高鼻樑,櫻桃小嘴,烏黑的頭髮,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充分說明學生缺乏創新意識。

  解決措施:

  一、要培養小學生觀察發現的能力,從三年級起開始寫日記,堅持天天鍛鍊,從生活中的小事,一點一滴寫起,不斷積累,不斷感受。

  二、在作文教學中,應結合農村小學生作文能力的實際,注重培養觀察、思考、表現、評價的能力,鼓勵學生說真話、實話、心裡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的束縛,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

  1.養學生多說,要培養學生寫的能力,首先要強調說的能力,這是寫話的基礎,有話可說,才有話可寫,說得精彩,才會寫得繪聲繪色。

  2.學生的閱讀能力,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是獲取寫作範例的重要途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勞於讀書,逸於作文”這是前人在讀寫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

  3.生多寫。多讀還要多寫,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覆歷練,寫作也一樣,訓練達不到一定強度或熟練程度,就難奏效。寫作更是一種創新,必須在反覆實踐中體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規律。要養成勤動筆的習慣。滴水穿石,熟能生巧,寫作能力是在不斷實踐中提高的。多讀多寫文自工,只有多寫了,作起文章來才能得心應手。

  最後,要“要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人”。對於當堂完成的習作,我們經過大量的訓練,摒棄一些把寫作知識模式化的東西,摒棄一些老套路、老結構、老程式,讓學生按自己的認識,較客觀地評價其它同學。教師再適時指導,這樣被評的同學和評的同學都達成一定的共識,從而產生新的價值。真正讓學生達到“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

學生調查報告範文2

  眾所周知,學習是個體賴以生存和謀求發展的手段。學生在學校的學習狀況只能也必須透過考試才能反映出來,學校不能沒有考試。考試不僅能夠為判斷人的素質提供客觀依據,而且是測量“教”與“學”兩方面效果的重要手段。考試具有檢測、選拔、競爭等功能,考試結果在一定意義上決定著個人的命運和前途。

  因此,面對名目繁多的各種考試,學生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心理壓力,出現擔心、緊張等情緒傾向反應。有研究表明,適度的考試焦慮有利於學生的學習,而過高的焦慮水平不但不利於學生的學習,甚至會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因此開展對小學生考試焦慮和自我效能的研究,不僅是教學工作的需要,也是增進學生身心健康的一項內容,對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迄今為止,國內外對考試焦慮研究物件基本集中在中學階段以上,較少關注低齡學生,更少關於小學生的考試焦慮和自我效能情況的研究。

  當然,這與我國以“高考”作為指揮棒而多年形成的一考定終身的“應試教育”是密切相關的。對於即將面臨中考和高考的中學生而言,不少學生可能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每次考試前的數天就開始緊張不安,睡不好覺,不能集中精力複習,且緊張程度隨著考試期臨近口益加重。特別是在進入考場後,往往出現心慌手顫、胃腸不適、尿頻、焦躁不安、多餘動作增加、注意力無法集中、對所學知識提取困難等症狀。所有這些都是考試焦慮的常見表現。所以,人們關注並研究中學生的考試壓力與焦慮問題,為中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提供有效的策略的確是非常重要和必要。

  雖然我國政府對小學生的學業方面給予了很大的關注,從行政角度下了一些力氣來減輕小學生的課業負擔。但是,小學階段,無論是高階、中年級還是低年級,考試行為是經常存在的。比如校內的平時測驗、月考、期末考試以及“小升初”考試等,社會上面對小學生的什麼“劍橋少兒英語考試”、什麼“鋼琴考級”等等。對於無論是從生理還是從心理方面都還很不成熟的小學生來講,經常面對如此多的考試,其壓力是可想而知的。不僅小學生對於考試會產生焦慮感,嚴重者直接影響小學生的身心健康,就連小學生的家長面對孩子的考試焦慮也是束手無策,間接影響了家長的身心健康,而導致家長消極的教育和引導孩子的方式應該引起教育者的關注。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家長因為小學生對考試的緊張和焦慮等向老師抱怨或者請求幫助。

  一、基本情況

  1、小學生考試焦慮的總體狀況

  對205名小學生的調查結果表明,有27.4%的小學生有中度以上考試焦慮,這一比例是非常高的,特別是有的同學考試焦慮問卷得分甚至達到99分(問卷滿分),說明其考試焦慮是極其嚴重的,應該引起學校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工作者的充分重視。

  2、不同年級小學生考試焦慮狀況

  研究結果表明,小學生在不同考試焦慮等級上的人數分佈有以下趨勢:小學二、三、六三個年級的考試焦慮得分顯著地高於四、五年級,小二得分高於小三、小四和小五,而小六又高於小四和小五。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小學二、三年級的學生帶著家長更多、更高的期待進行學習,對他們來講是一種無形的壓力;二是學習習慣尚未真正養成,對學習的不適應等等都加大焦慮的程度。三是六年級由於有升學等等壓力,懼怕由於考不好而導致別人對自己的消極評價。

  3、不同性別小學生考試焦慮狀況

  本研究的結果表明,男生和女生在考試焦慮等級的人數分佈上有不同特點。分析原因,一方面是現代社會狀況下家長對男生的期待要比女生的期待要高,造成男生一上學就帶著很高的壓力。另一方面是低年級男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效果與女生相比有差距,比如,課堂上的注意力的穩定性、堅持性等不如女生,作業的認真程度以及細緻程度等不起女生來講,還有一定的`差距,這些都是造成面臨考試加大焦慮程度的原因。從生理發育方面,在小學階段,女生利用言語發展的特點,以機械記憶的方法獲取知識水平比男生效果要好。有心理學家認為,男女在焦慮測驗上的得分不能真正代表男女內心差異,也許他們具有同樣的焦慮,但在我國的文化中,男性的形象是勇敢的,敢作敢為,女性的形象則是溫馴的、怯懦的,而在小學階段,男生的焦慮水平則外在表現得更充分一些,這也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

  二、緩解考試焦慮的策略

  1、認知策略

  (1)培養良好的認知風格

  幫助小學生改變對考試和考試焦慮之間關係的錯誤認知,使他們意識到自我認識和評價是造成壓力的關鍵,幫助他們分析為什麼在同樣的迎考中,透過改變其不合理的思維方式,放下包袱,樹立正確的學習動機。

  (2)積極對待別人的看法

  考試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儘量考好,就盡了自己的職責。自己只要盡心盡力去做就該心安理得。不能受別人的議論而左右自己的情緒。因此,不要去想別人的議論,不要去理睬別人的議論。

  (3)正確估量自己的能力

  自己的學業成績,自己的學習實力自己是最瞭解的。自己的考試成績與自己的學習實力相符合就應該對考試結果持有較滿意的態度。因此正確對待自己的學習實力,適當地要求自己的考試成績是防範考試焦慮的對策。

  (4)做好考前複習準備

  考試是教學過程的一個組成部分。它目的無非是檢查小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查缺補漏,以便今後的複習。沒必要把它看得太重。應將注意力集中在知識的學習和理解上,真正地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平時刻苦勤奮、認真學習,考前全面複習,考試時就會充滿自信。

  2、放鬆訓練策略

  具體做法:保證充足的睡眠,考前不開夜車;預先熟悉考場環境、進出考場與異性同學同行、穿上充滿自信的服裝都可以減輕考試焦慮;做好充分的考前準備,形成良好的考試狀態。主要包括知識技能準備、體能和心理準備、物質準備(準備好准考證、文具用品、交通工具、手錶等)等,避免由於準備不充分誘發考場上的焦慮。答題時要講究一定的方法,如先易後難,合理安排時間等。當意識到自己出緊張情緒時,可暫停答題,身體自然坐正,輕閉雙眼,雙手平放桌上,在深呼吸的同時,收緊雙拳及全身肌肉,然後慢慢撥出,並隨之放鬆肌肉,待情緒趨於穩定後,再繼續答題,這些都有助於小學生在考試時恢復平靜。

學生調查報告範文3

  “大學生創業”網上調查歷時一個月,共收到近2千份有效樣本。其中約四分之三為男性,女性受訪者僅佔25.1%;18-22歲年齡層次的受訪者為63%;18歲以下有17%的受訪者。廣州、上海,北京分列受訪人數的前三位,比例為15.8%、10.2%、9.7%。43.9%的受訪者擁有本科及本科以上學歷,專科學歷受訪者佔41%;碩士也到了近3%。整個受訪者中,在讀學生與應屆生相加比高達59%,一年以上工作經驗者也有17.2%的比例。

  創業深入學子心

  調查報告的首題為:“你是否有創業的衝動?”所謂衝動,便是一剎那,一瞬間的感性認識。無須具備條件,也無須考慮結果與後果。最終調查結果顯示,僅有3.4%的大學生選擇了“沒有”一項,而在其餘96.4%有衝動的學生中,有近7%的學生有衝動並已著手開始了創業。絕對的佔有率告訴我們,創業的概念已在大學生的心裡普及。

  創業目的多樣化

  求學,做事總應有個原因與目的,方能選擇方法去達到,去實現。創業只是手段,背後的原因、目的則各不相同。有35.9%的學生認為“創業”是為了實現自我價值。這比“積累財富與經驗”的選項高出7.6個百分點。可見,財富與價值之間,大學生們並不一味青睞後者。更有趣的是,在傳統的自身價值、財富、經驗之外,調查還發現,有18%的學生選擇了“做自己喜歡的事”,多達9%的學生創業只是單純的不為別人打工。喜好與個性漸漸成為了創業的原動力,但也表明了大學生對於就業的惶恐和逃避。甚至有7%的學生覺得創業不識為就業的一條出路,顯然這部分學生只看到了找工作的艱難和創業帶來的好處,未能正確看待“就業”與“創業”的關係。

  調查顯示,學生對創業目的很明確,但對創業本身的預期卻顯得含糊不清。在“您對創業的預期”調查選項中,有近一半的學生表示“只作過渡打算,沒有明確預期,走一步算一步”。打算做大,上市的學生,雖然也有50%左右,但其中絕大部分學生仍不透徹明瞭上市的過程及意義,更多的只是一種希望或奢望。

  “最佳時機”與“最適合行業”

  可能是出於理論加實踐更合理的因素,80%的絕大部分學生認為工作幾年後是創業的最佳時機,13%的學生則認為在校創業是最適合的選擇。當被問及哪類行業最適合大學生創業,服務業脫穎而出,佔到31.7%,快速消費品和批發零售業跟隨其後,分別達到23.5%、22%。而被事實證明,能獲取最大利潤之一的it業卻只有21%的學生選擇。

  雖然兩個大學生心目中的之最,並不起任何指導作用,卻也不是無中生有,空***來風。行為與意識同步,與其說是學生們的認為,倒不如說是他們未來創業的方向。

  缺少啟動資金成為創業殺手

  時機充分,目的明確,軟性條件似乎都不成問題。但7%的正在創業人數量清楚地表明,光有這些還遠遠不夠,嚴格地說還不具決定性。是什麼阻礙了更多的大學生前赴後繼地走向創業路?“缺乏啟動資金”首當其衝,資料顯示,有45.5%學生的創業夢為此擱淺,“資金匱乏”儼然已成為了大學生創業最為兇猛的攔路虎。而“缺少社會經驗”和“缺少企業運作及管理經驗”這兩個大學生創業先天不足問題緊隨其後,分列二三位,佔到24.8%和20%。不得不承認,除去兩個極少能獲得第二與第三位選項資本的學生,前三位“一無所有”,但卻有著創業想法的學生佔到了大多數。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