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研究性學習報告(通用11篇)

初中研究性學習報告(通用11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接觸並使用報告的人越來越多,報告成為了一種新興產業。我們應當如何寫報告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初中研究性學習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初中研究性學習報告 篇1

  一、調查背景

  很多初來乍到的寄宿生對我校的食堂總是不太滿意,無論是高校或是中小學校,學生對食堂的笑料或評判層出不窮,近年來食堂問題也接連不斷,十分有必要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

  二、引子

  2003年,國內各地上半年學校接二連三發生了多起食物中毒事件,海南省連續發生了12起中毒事件,其中學校食物中毒佔7起,學校中毒人數佔了中毒總人數的七成;暑假開學前後,江蘇省共有10所學校發生食物中毒事件,中毒人數達300餘人有訊息說,今年衛生部收到的重大食物中毒報告在發生起數、中毒人數、死亡人數方面呈明顯上升趨勢,特別是學校食物中毒時有發生。幾乎每一次學校食物中毒的調查結果,都會出現“食堂衛生存在多種隱患”類似的字眼。校食堂引進社會化管理後,飯菜的品種確實豐富了,這是現實。對食堂飯菜質量的不滿,導致了不少學校的學生外出“覓食”,這使得許多學校周圍的小飯店和小飯攤繁榮昌盛,生意異常紅火。然而,這些飯店和露天小飯攤,大部分的衛生狀況極其糟糕,也許是另一次食物中毒的起源地。

  三、收集資料

  1、透過寄宿生的問卷調查瞭解學生對本校食堂的評價;

  2、透過縣裡的學生了解各縣食堂作為對比;

  3、上網搜尋相關資料。

  四、研究過程

  (略)

  五、建議

  1、衛生管理待加強;

  2、清理校內小賣部,校外飲食小檔應嚴管;

  3、投入資金改造硬體,加強衛生檢查。

  4、每週制定科學、合理的膳食食譜,既要適合學生的口味,又要保證各種營養素的攝取和吸收。

  5、增加花色品種,提高學生的食慾。

  6、不斷推出新款菜餚。

  7、面向全體、照顧個別。

  六、總結

  讓全社會都關心校園食堂吧!我們只從小方面上進行調查研究,不到之處或錯誤的地方請大家指出!謝謝!

  初中研究性學習報告 篇2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義及國內外研究現狀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閱讀要求是:“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初中生的語文課外閱讀現狀實在令人擔憂。我們曾經對自己學校的初三和初一學生進行了一次調查,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面窄、時間短、量少、不得法,每天閱讀時間少得可憐,40%的學生平均每週閱讀3小時以上,20%的學生平均每週閱讀2小時以上,25%的學生平均每週閱讀1-2小時,甚至還有15%的學生每週閱讀時間不足1小時。對於魯迅、冰心、老舍、曹雪芹、吳承恩、施耐庵、安徒生、格林這幾位作家的作品,閱讀過的學生所佔的比例較高,但我們瞭解到,其實,對於這些名家,他們也僅僅看過少量的幾篇文章,根本談不上深入的瞭解。此外,對於一些外國作家,卻只有少部分學生閱讀過。可見,學生的閱讀面較為狹窄,閱讀的深度也不夠。

  語文課外閱讀活動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於開闊學生視野,發展學生智力並形成學習能力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課外閱讀,用形象的話來說,既是思考的大船藉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進的風。”課外閱讀,在學生面前展現了一個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奇妙世界。它指導學生認識人生,熱愛生活;它召喚學生張開思考的風帆,在書海中遨遊;它啟迪學生仰以察古,俯以觀今,尋求信仰的力量、精神的支柱;它引導學生獲取知識,發展個性,建立自己的知識結構。《語文新課程標準解讀》:“初中生要學會制訂自己的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種型別的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可見,課外閱讀舉足輕重。

  當前中學生的閱讀需求呈現單一性和簡單性問題。對文字的閱讀,處於淺閱讀階段,一如大眾對影視作品的需求,追求故事情節的波瀾、跌宕起伏,讓自己知道的故事比較多,從而多些生活談資;再者獲得些心中有卻不甚明朗的理性認識,殊不知這些理性認識是很廉價的。而對作者的行文思路,構思技巧,遣詞造句,謀篇佈局等比較專業的閱讀要求,學生們表示沒有想過。顯然學生的閱讀需求是較低層次的,沒有站在學習者的角度考慮。他們的閱讀目的、需求亟待提高。

  課外閱讀的一個更重要的作用,就是在大量的閱讀中既訓練思維,增長心智又接受美的薰陶和浸染,養成自己的文學素養。在閱讀中關注作者對某一現象是怎樣思考的,即作者是怎樣想的,把握他的思維脈搏,學習別人的思維。回過頭來再看看自己是怎麼思考的,從而在比較中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在閱讀中我們要感受作者所刻畫的美,品味美,沐浴美,形成美感。最終用思想養成思想,用美生成美。

  針對以上情況,我、周秀華、曾嵐嵐三位教師確立本課題並在所任班級實施,期望能夠對學生有所幫助。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新《語文課程標準》把中學生的課外閱讀,尤其名著閱讀擺到了比較明顯的位置。要求學生“九年課外閱讀總量達到400萬字以上”與此同時,也帶來了如何提中學生名著閱讀質量的新難題,因此,加強中學生名著閱讀的策略研究勢在必行。據瞭解,我校初三學生的課外閱讀量遠遠低於這一要求,學生的閱讀興趣不濃,閱讀時間少,方法有待提高,為此,在學校教研室指導下,與學生討論後開展此項活動。

  研究性學習是綜合實踐活動板塊的一項內容。它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活動。研究性學習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研究”這個詞本身就具有挑戰性,而學生選的課題往往是平時自己最感興趣的,這樣就能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名著積極性。對初中學生而言,“研究性學習”只是一種綜合性學習,“有利於學生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

  (三)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現狀與趨勢

  目前國外研究性學習呈多樣化趨勢,其特點或圍繞著問題等的提出和解決來進行學習活動,或使研究性課程呈現出多層面的開放性,或更注重學生的感受和體驗過程。在我國從教育文化積澱和現實條件來看,實施研究性學習既是更新教育觀念的過程,又是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提高的過程,更需要全社會的支援。

  名著閱讀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其中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遠的,它有利於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是他們受用終身的精神底子。教師對於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下,學生在名著閱讀過程中出現的障礙和問題,如果加以正確的引導和疏通,使學生能望其門而入,領略名著的無限風光,讀出滋味、培養興趣、領悟內涵,最終就達到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目的。

  而如今的中國,各種流行閱讀正在迅速興起,閱讀的通俗性、功利性、休閒性和大眾化,使中學生的閱讀重心發生了轉移,也使名著閱讀面臨著巨大的障礙和危機。

  (四)創新之處

  研究性學習的本質在於,讓學生親歷知識產生與形成的過程;使學生學會獨立運用其腦力勞動;追求“知識”發現、“方法”習得與“態度”形成的有機結合與高度統一。

  和現有的學科教學不同,研究性學習不再侷限於對學生進行純粹的書本知識的傳授,而是讓學生參加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和獲得各種能力。學生透過研究性學習,不但知道如何運用學過的知識,還會很自然地在已經學過的知識之間建立一定的聯絡,而且,為了解決問題學生還會主動地去學習新的知識。課堂上最大的創新之處在於學生對年代久遠的小說、散文、戲劇等文學作品有自己的解讀,能夠根據自己的閱歷和生活經驗理解和詮釋書中的故事,學生的課堂發言、討論、表演、提問以及課後的總結,讀後感都充分說明了這一點,老師的講堂變成了學生的發言堂,教師退居幕後,學生自由發表意見和看法,有效提高了閱讀興趣。學生在學習方法上有了改變,嚐到了“當家作主”的甜頭,極大增強了自信心

  二、課題研究的目標和內容

  1、學生對“研究性學習”這一新的學習方式進行實踐,體驗這種閱讀方法的益處。

  2、關於名著閱讀方法的自我探索,找到自己喜歡的有效的讀書方式方法,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

  3、對《名人傳》《格列弗遊記》《傅雷家書》等中外著名小說以及魯迅冰心等適合初中學生閱讀的名家散文名著進行研究性學習,拓寬視野,提高審美情趣,培養對文學作品的鑑賞能力。

  三、本課題研究的方法

  1、行動研究法:從研究之日起,針對參加試驗班級學生名著閱讀情況和閱讀水平進行調查分析。

  2、文獻研究法:透過查閱各種相關文獻,瞭解研究動態,不斷提升教師認知能力,提高教師指導水平。

  3、個案研究法:透過對典型案例的挖掘、整理、分析,探索學生名著閱讀方面及閱讀方法上的成功經驗與不足,及時矯正研究方法。

  4、經驗總結法:針對各階段的分期工作,適時進行總結,發現不足,及時提出改進意見,以確保課題研究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還可以採用對比研究法、談話法、抽樣調查法、統計法,並藉助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檢測、研究。

  四、本課題研究的主要步驟

  為使課題研究順利進行,並能取得實際效果,我們初步設想,本課題研究將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以《名人傳》為例來說明各部名著閱讀的實施步驟)

  (一)導讀階段(安排1—2課時)本階段,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中“名著導讀”的相關內容,並向學生補充導讀材料,如作者生平,寫作背景,思想內容及藝術特點簡析等,讓學生對作品先有個大體的瞭解,然後佈置閱讀任務、明確閱讀要求、統一閱讀進度。另外,教師還應指導學生掌握一些閱讀長篇小說的基本方法。

  (二)積累性閱讀階段(安排10周左右)本階段要求學生以泛讀為主,每週閱讀十回左右的內容。每週設計作業如下:

  1、摘抄語段:摘抄本週閱讀到的精彩語段,並做簡單點評;

  2、內容概括:概括本週閱讀的內容,不少於500字;

  3、寫讀後感:每篇圍繞一箇中心來寫,力求有自己的見解,不少於500字。(考慮到學生差異,不同程度的學生可以從以上作業中任選其二來完成。)本階段,教師以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形成良好閱讀習慣為中心目標,每週抽查學生作業並做有針對性的指導。在逐回閱讀完全書後,安排1課時,由學生髮言、討論,教師歸納、總結。

  (三)探究性閱讀階段(安排2周左右)

  1、分析人物形象(2周):本階段安排學生精讀有關情節,指導學生重點分析貝多芬、列夫托爾斯泰、米開朗基羅的形象,並以“我眼中的×××”為題寫一篇作文,然後按學生作文所分析的人物形象進行分組交流,最後推薦出優秀作品展評。

  2、瞭解小說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安排2課時)由教師開設一次“名著欣賞專題講座”,幫助學生更好地瞭解名著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然後,組織學生根據講座指導,查詢資料,完成一篇讀書筆記,嘗試分析小說的思想內容、藝術特色。

  (四)總結階段(安排1周左右):本階段準備開展《名人傳》影視欣賞、讀書筆記展評、讀書經驗交流會等活動,一方面繼續調動學生課外閱讀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幫助教師檢測學生的閱讀成果。

  四、活動評價

  每學年進行一次活動評價,包含參照學生讀書筆記等材料進行的過程性評價,和透過設計名著閱讀試卷對學生進行的總結性評價。

  五、課題組顧成員及分工

  課題負責人:

  錢明霞:中教一級,語文組組織,負責本次課題研究工作的組織與管理,課題研究方案的設計,收集整理研究過程中的各種資料,撰寫開結題報告。

  課題組成員及分工:

  曾嵐嵐:星村中學高階教師,有著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主要負責課題組研究的理論指導工作。主要負責活動課攝影安排和總結整理工作。

  周秀華:星村中學教師,深受學生的喜愛並深深地愛著學生。有著紮實的教育教學基本功,都能熟練運用資訊科技,主要負責材料的收集,組織相關實踐活動。

  六、課題研究的預期成果及呈現方式

  1.學生讀書筆記,學習心得、手抄報等相關材料。

  2.研究課題組“活動課”“研究課”相關資料。

  3.課題研究反思、階段性總結及結題報告等。

  4.撰寫相關論文等。

  初中研究性學習報告 篇3

  在近一個學期的數學教學活動中,我組織指導了初二年(7、8)班中的10位同學參與了《一次函式與生活》這一研究性學習課題。使學生在我的引導下,用函式的眼光去觀察、體驗社會生活,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去探索、發現。同時學會對資訊進行收集、分析和判斷,去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從而增強思考力和創造力,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整個指導過程中,有了許多心得體會。

  一、研究性學習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在研究性學習面前,人人平等,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學習積極性能夠得到盡情地發揮。在指導小組成員研究的過程中,我瞭解到部分學生基礎課成績並不是非常突出,但是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那種持之以恆的精神和獨到的見解,卻是令人大為讚賞的。當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之後,他參與到學習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會空前地高漲,學習的效率也會大幅度地提高。

  二、研究性學習培養了學生的責任心。

  研究性學習作為一種學習方式和途徑,作為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活動,更需要學生應該具備研究性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因為這不僅僅是獲得直接經驗和知識的方式,更是為學生將來開展個性化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思維基礎。自從確定課題以後,研究小組同學就開始利用平時在校的空餘時間去圖書館、上網查詢資料;利用雙休日去不同的地方進行調查研究,並對調查結果進行資料彙總。透過這樣的尋尋覓覓,查查詢找,不斷修正,研究小組同學對這一課題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關鍵是培養了學生的治學精神,使他們具備踏實嚴謹的作風,體會做學問的艱難曲折;同時進—步明白做任何一項工作都必須有一定的責任心和敬業精神。這種責任心和敬業精神的培養是開展研究性學習的目的之一。

  三、研究性學習促進學生學會交流,學會合作。

  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哪個同學有何特長、愛好,對事情處理的態度,協作能力如何,很容易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反映出來。學生一起外出調查,一起查閱資料,一起總結分析,一起解決問題。經歷瞭如此之多,組員之間不知不覺中建立了友誼,加深昇華了友誼,這對以後的生活和學習無疑會起巨大的作用。透過研究性學習的實踐,激發了自由創新的熱情,培養了獨立思考、探究新事物的科學精神,同時提高了學生的協作能力和社會交際能力,正好填補了在課堂上學習的不足。我想這是研究性學習的最大意義。

  研究性學習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性和選擇權,使學生的潛力得到充分發揮,學生在課題研究中湧現出不少奇思妙想,用科學、創新的精神去學習、探索成了學生最大的樂趣。研究性學習課程不僅僅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而是透過改變學習方式促進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它尊重每個學生的獨特個性,為每個學生的發展創造空間。因此,研究性學習洋溢著濃郁的人文精神,體現著鮮明的時代特色。

  初中研究性學習報告 篇4

  一、活動背景

  近年來,我們明顯的感到,我們身邊有越來越多人的使用網際網路,而在這些人當中相當一部分是我們中學生。那麼,網路的魅力何在,中學生上網的目的是什麼?網路傳遞的資訊又裹挾著多少對中學生負面的影響?老師、家長是如何看待這些問題呢?

  我校初二(2)班學生在本學期綜合實踐活動中,從身邊眾多問題中選定“網路對中學生影響情況的調查”為主題展開活動。學生自己組成小組,自主開展調查,自主組織活動,自己分析資訊,自主提出倡議,號召全體學生都做“文明的網路人”。在學校和家長中引起了較大的反響。

  二、實踐活動的目標

  1、透過調查,瞭解中學生上網的現狀。

  2、瞭解教師,家長對中學生上網的看法。

  3、瞭解網路對中學生的積極作用和負面影響。

  4、學習查詢、蒐集、整理資料的方法。

  5、初步學會調查的基本方法,嘗試寫作調查報告。

  三、實踐方法

  學生分組進行專題調查、訪談、研討、辯論等。

  四、課時安排

  共12課時

  五、教學實踐過程

  整個教學實踐過程分為四個單元。

  第一單元啟發與引導,成立專題小組,制定研究計劃

  【課時安排:2課時】

  在這一階段,教師從學校開設的電腦網路學習課中發生的種種現象談起,並向學生提出了2個問題。 ⑴網路對中學生積極作用和負面影響有哪些?

  ⑵中學生上網的現狀又是怎樣的呢?

  問題一經提出,全班學生都紛紛議論,稍後教師以提出建議的口吻說:“現在同學們對這兩個問題也說不太清楚,那麼我們是否可以做一些調查、分析呢?”學生聽罷,興趣很大,躍躍欲試。

  這些環節的設計,源於教師事先對學生生活背景的分析和利用,要培養學生探究意識和能力,必須要有一個具體的操作點,尤其是學生生活的現實環境,很值得加以關注並及時利用。

  同學們決定在初二年級選取4個班的學生和部分家長為調查物件,來進行研究。並將調查內容分為四個方面,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方面,自由組合推選組長,形成專題小組。為了使本次調查活動更好的開展,在學生們的強烈要求下,還成立了調查總策劃小組。各小組討論後,分別制定了以下研究流程:

  1、調查活動總策劃小組

  ⑴策劃本次調查的活動方案

  ⑵督促,協調各小組的活動

  ⑶負責聯絡指導教師和指導專家

  ⑷收集,儲存活動資料

  ⑸撰寫課題調查報告

  2、中學生上網情況調查小組

  ⑴編制中學生上網情況調查問卷【參見附錄一】

  ⑵對中學生上網情況進行問卷調查

  ⑶彙總、分析中學生上網情況調查問卷

  3、教師、家長對中學生上網態度調查小組

  ⑴編制教師、家長對中學生上網態度調查試題【參見附錄二】

  ⑵對教師、家長進行調查

  ⑶彙總、分析調查結果

  4、網路對中學生積極作用調查小組

  5、網路對中學生負面影響調查小組

  這兩個小組分別從不同的.方面查詢網路對中學生的影響的事例和其它資料,並在調查活動總策劃小組的協調組織下舉行辯論會。

  第二單元調查與實踐,廣泛收集資訊

  【課時安排:4課時】

  1、實踐準備

  在開始設計調查問卷之前,各小組成員普遍感到棘手,這畢竟和她們平時完成的“作業”大不一樣。指導教師首先和她們一起學習了關於課題研究的一些基本方法,蒐集了一些可供參考借鑑的調查問卷,加以認真分析研究,然後確定本課題的調查物件和內容。透過指導教師的指導,各小組對於調查問卷的設計已經略知一二,各自很快拿出了一份初稿,然後大家在一起以集體討論的方式完成問卷設計,力求將問卷設計得科學、合理。設計問卷的過程,其意義遠遠超過了一張成功的問卷本身。她們開始感受到課題研究的嚴肅性和操作過程對個人素質的要求,認識到課本之外還有許多知識需要學習。

  教師還組織學生思考調查中應預先考慮的各種情況。這些環節即是這方面知識的學習,又能引導學生考慮問題要全面,並能與學科知識掛鉤,主動應用學過的知識。

  2、調查與訪問

  由課題總策劃小組與有關班級班主任聯絡,安排調查時間。由中學生上網情況調查小組對相關班級學生進行調查。

  對教師的調查安排在課間進行,對家長的調查安排在週末進行。

  對調查中遇到的問題如在小組集體研討後無法解決的,可由課題總策劃小組與教師協商後聯絡指導教師或指導專家解決。

  第三單元整理、交流資訊,研討、成果展示

  【課時安排:4課時】

  1、整理、研討與小結

  調查結束後各小組當即運用已學的各種統計方法對調查所得資料進行統計,形成中“學生上網情況調查統計表”。各小組對調查統計表的各項資料進行討論、分析,形成小結。指導老師要求大家工作認真細緻,養成嚴謹的治學作風,因為任何的疏忽大意都將造成課題研究質量的下降。

  問卷資料統計之後,各小組對所有資料進行了認真的分析研究,並將其分析在初步的分析報告中體現出來。

  2、交流與展示

  ⑴各小組向全班學生彙報各小組的調查結果和初步的分析結論。【參見附錄一】【參見附錄二】 ⑵網路對中學生積極作用調查小組和負面影響調查組則透過由課題總策劃小組組織的“中學生上網的利與弊”辯論會展示他們的調查結果。【參見附錄三】【參見附錄四】 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以圖表、照片、投影、錄音等多種形式生動活潑地進行彙報。

  第四單元應用與深化

  【課時安排:2課時】

  1、總結綜合活動成果

  每位學生寫出自己的體會,各調查小組在研討的基礎上寫出小組調查報告,總策劃小組寫出總的調查報告。要求調查報告能反映研究過程、資料翔實,符合調查報告的一般格式。

  2、做“文明的網路人”活動

  根據調查結果,學生們提出了在網路時代,做個“文明的網路人”的活動倡議。號召全體學生都要模範遵守由共青團中央、教育部、文化部、國務院新聞辦、全國青聯,全國學聯、全國少工委、中國青少年網路協會等單位共同釋出的《全國青少年網路文明公約》,做一個“文明的網路人”。【參見附錄五】

  六、體會與思考

  綜合實踐活動,是與學生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實踐活動,它的效應產生於每個單元環節,它對學生的

  影響是全方位的。

  首先,促使學生多思、多疑,更多地關注社會、關注生活。活動促使學生更多地去留意生活中值得探討的問題,學生的思想更加開闊。

  其次,促進學生更認真地學習知識與技能,課堂上學生的知識能實實在在的應用於研究工作,這讓他們感到了知識的重要性。

  第三,產生了切實有效的德育效應。此項教學實踐的課題是從學生身邊的事例出發而選定的,直接涉及到學生的生活,因此,學生十分投入,效果好。透過這個課題的研究,學生偷著上網、上網玩遊戲的現象大為減少。

  第四,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對自己更有資訊。學生的研究報告引起了廣大同學的重視,學生真正感到自己的價值。

  初中研究性學習報告 篇5

  一、 研究背景:

  平時我們都經常喝酸奶,都是在超市或小賣部買的,後來發現網上其實有家制酸奶的方法,心裡很想自己做,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一直擱置著。

  現在學農的時候能提供一個機會我們自己做酸奶,既能鍛鍊動手能力。又能積累一門手藝,感覺非常高興,就參與了這項活動。

  實驗中需要控制變數,我們想了很久,奶源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奶質和形態都能影響酸奶的味道,所以我們選擇了控制奶源變數的酸奶製作研究性學習,探究選取哪一種奶源才會使自制酸奶口感更好。

  二、 活動目標

  近幾年,發生了用皮鞋制酸奶的事件,讓整個社會陷入了誠信危機。對於青少年,奶製品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面對酸奶的事件,我們產生了恐懼與擔憂。所以我們想透過自己製作酸奶,感受酸奶生產的過程,同時體會製作每種品牌酸奶的成本高低與口感來源。

  我們對於酸奶成品的期待並不高,希望結果製作出來的酸奶,能在凝固中傳遞出當代酸奶的香氣與奶味。

  三、 活動實施的具體過程:

  一、 分組分工,選取實驗材料,制定活動方案。

  二、 材料

  1、發酵用的原料

  伊利純牛奶、伊利高鈣低脂純牛奶、香滿樓鮮牛奶、伊利高蛋白脫脂高鈣奶粉、雀巢全脂奶粉、家用酸奶發酵劑。

  2、工具及儀器

  RC-H2日創酸奶機(5個反應杯)、標籤紙數張、量筒、電子天平、稱量紙等。

  三、 實驗原理:

  在42℃恆溫環境下7小時,乳糖在乳糖酶的作用下,首先將乳糖分解為2分子單糖,進一步在乳酸菌的作用下生成乳酸;乳酸使奶中酪蛋白膠粒中的膠體磷酸鈣轉變成可溶性磷酸鈣,從而使酪蛋白膠粒的穩定性下降,並在PH4.6 -4 .7時,酪蛋白髮生凝集沉澱,形成酸奶。

  四、 實驗的設計

  杯①用100ml香滿樓鮮牛奶,倒入100ml反應杯,加入0.1g家用酸奶發酵劑,攪拌均勻。

  杯②用14g雀巢全脂奶粉,加水到100ml,加入0.1g家用酸奶發酵劑,攪拌均勻。

  杯③用14g伊利高蛋白脫脂奶粉,加水到100ml,加入0.1g發酵劑,攪拌均勻。

  杯④用100ml伊利純牛奶,加入0.1g家用酸奶發酵劑,攪拌均勻。

  杯⑤用100ml伊利高鈣低脂純牛奶,加入0.1g家用酸奶發酵劑,攪拌均勻。

  經發酵後品嚐5杯酸奶的味道,比較5杯酸奶的酸度、顏色、香味、狀態、口感的不同。

  實驗步驟:

  1、煮開水,並將五個玻璃杯、五個蓋子、量筒、燒杯清洗乾淨並消毒;

  2、杯①:加入100ml香滿樓鮮牛奶;

  杯②:加入14g雀巢全脂奶粉,加水到100ml,攪拌均勻;

  杯③:加入14g伊利高蛋白脫脂奶粉,加水到100ml,攪拌均勻;

  杯④:加入100ml伊利純牛奶;

  杯⑤:加入100ml伊利高鈣低脂純牛奶;

  3、待奶粉冷卻到室溫,五個玻璃杯各加入0.1g家用酸奶發酵劑;

  4、酸奶機恆溫42℃發酵7小時;

  5、品嚐並比較各酸奶的味道;

  6、分享和總結。

  初中研究性學習報告 篇6

  開題報告課題題目:

  貧困山區“空巢”家庭子女教育生存狀況調查與分析、

  指導教師:

  周平儒

  課題組長:

  韓簫成員:劉洋張榮道班級:初XX級9班

  簡要背景說明:

  了更好地反映全國貧困山區“空巢”家庭子女的情況,我們特意以國家級貧困縣的平昌縣為樣本進行調查分析,並以此粗略地評估整個貧困山區“空巢”家庭子女的生存教育狀況。平昌縣地處大巴山西南麓,是擁有92萬人口的貧困大縣,全縣近半數勞動力常年外出務工,許多外出務工者都將子女留在了家中,中小學就成了“空巢”家庭子女聚集的“大本營”。這些情況使我們在為“空巢”家庭子女的學習、生活擔心的同時,便決定對此進行調查分析,得出結論,願為平昌縣乃至全國貧困山區的“空巢”家庭子女的教育、成長獻計獻策。

  課題的目的意義:

  目前,由於我國經濟的發展程度不一,造成了貧困山區的富餘勞動力大量外流。這種現象必然會造成一系列的影響,而這些影響中又以對“空巢”家庭子女生存和教育的影響最為突出。由於種種原因,造成了勞動力流失,形成了大量的“空巢”家庭,我們形象地稱這一特殊群體為“空巢”家庭。為了搞清楚這一特殊弱勢群體的生存教育狀況,我們特進行了這次調查。

  主導課程:

  綜合實踐活動相關課程:語文、政治、數學活動計劃:

  任務分工:

  設計印製問卷調查表:韓簫、劉洋、張榮道;實地調查:韓簫、劉洋、張榮道;訪問專家:韓簫、劉洋、張榮道;結題報告執筆:韓簫;資料整理:劉洋、張榮道。

  活動步驟:

  分三個階段實施前期準備:形成研究方案,查詢資料,做好知識準備;調查研究:實地調查採訪,獲得實事材料;彙總成果:運用理論知識,分析實事材料,形成結題報告,完成個人總結,寫出心得體會。

  計劃訪問的專家:

  江口鎮、西興鎮、斯灘鄉地教育工作者和鄉村幹部。

  活動所需的條件:

  圖書資料: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師報》、《教育導報》等資料。

  預期的成果:

  透過對“空巢”家庭子女教育生存狀況調查、分析、訪問,寫出質量較高的結題報告,採用心得體會的形式,總結已學會並掌握常見的研究方法。

  初中研究性學習報告 篇7

  一、什麼是光汙染

  光汙染問題最早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由國際天文界提出,他們認為光汙染是城市室外照明使天空發亮造成對天文觀測的負面的影響。後來英美等國稱之為"干擾光",在日本則稱為"光害"。目前,國內外對於光汙染並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現在一般認為,光汙染泛指影響自然環境,對人類正常生活、工作、休息和娛樂帶來不利影響,損害人們觀察物體的能力,引起人體不舒適感和損害人體健康的各種光。人的眼睛由於瞳孔的調節作用,對於一定範圍內的光輻射都能適應,但光輻射增至一定量時,將會對於人體健康產生不良影響,這稱為"光汙染"。從波長十奈米至一毫米的光輻射,即紫外輻射,可見光和紅外輻射,在不同的條件下都可能成為光汙染源。

  二、光汙染的分類

  白亮汙染、眩光汙染、人工白晝、彩光汙染、鐳射汙染、紅紫外線汙染等

  白亮汙染:夏天,玻璃幕牆強烈的反射光進入附近居民樓房內,增加了室內溫度,影響正常的生活。有些玻璃幕牆是半圓形的,反射光匯聚還容易引起火災。烈日下駕車行駛的司機會出其不意地遭到玻璃幕牆反射光的突然襲擊,眼睛受到強烈刺激,很容易誘發車禍。眩光汙染:

  汽車夜間行駛時照明用的頭燈,廠房中不合理的照明佈置等都會造成眩光。某些工作場所,例如火車站和機場以及自動化企業的中央控制室,過多和過分複雜的訊號燈系統也會造成工作人員視覺銳度的下降,從而影響工作效率。焊槍所產生的強光,若無適當的防護措施,也會傷害人的眼睛。長期在強光條件下工作的工人(如冶煉工、熔燒工、吹玻璃工等)也會由於強光而使眼睛受害。

  三、光汙染的危害

  近視與環境有關,人們都知道水汙染、大氣汙染、噪聲汙染對人類健康的危害,卻沒有發覺身邊潛在的威脅--光汙染,正嚴重損害著人們的眼睛。

  近年來,環境汙染日益加劇。人們關注水汙染、大氣汙染、噪聲汙染等,並採取措施大力整治,但對噪光汙染卻重視不夠。其後果就是各種眼疾,特別是近視比率迅速攀升。據統計,我國高中生近視率達60%以上,居世界第二位。

  據美國一份最新的調查研究顯示,夜晚的華燈造成的光汙染已使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對銀河系視而不見。

  四、如何預防光汙染

  ①加強城市規劃和管理,改善工廠照明條件等,以減少光汙染的來源。

  ②對有紅外線和紫外線汙染的場所採取必要的安全防護措施。

  ③採用個人防護措施,主要是戴防護眼鏡和防護面罩。光汙染的防護鏡有反射型防護鏡、吸收型防護鏡、反射-吸收型防護鏡、爆炸型防護鏡、光化學反應型防護鏡、光電型防護鏡、變色微晶玻璃型防護鏡等型別

  五、光汙染的主要來源

  現在一般認為,光汙染泛指影響自然環境,對人類正常生活、工作、休息和娛樂帶來不利影響,損害人們觀察物體的能力,引起人體不舒適感和損害人體健康的各種光。從波長十奈米至一毫米的光輻射,即紫外輻射,可見光和紅外輻射,在不同的條件下都可能成為光汙染源。

  許多建築採用玻璃外牆裝潢,這在美化城市的同時卻造成了光汙染,造成這種光汙染的主要原因是由於陽光在玻表面發生了鏡面反射,

  初中研究性學習報告 篇8

  一、研究背景:

  平時我們都經常喝酸奶,都是在超市或小賣部買的,之後發現網上其實有家制酸奶的方法,心裡很想自己做,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一向擱置著。

  此刻學農的時候能帶給一個機會我們自己做酸奶,既能鍛鍊動手潛力。又能積累一門手藝,感覺十分高興,就參與了這項活動。

  實驗中需要控制變數,我們想了很久,奶源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奶質和形態都能影響酸奶的味道,所以我們選取了控制奶源變數的酸奶製作研究性學習,探究選取哪一種奶源才會使自制酸奶口感更好。

  二、活動目標

  近幾年,發生了用皮鞋制酸奶的事件,讓整個社會陷入了誠信危機。對於青少年,奶製品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應對酸奶的事件,我們產生了恐懼與擔憂。所以我們想透過自己製作酸奶,感受酸奶生產的過程,同時體會製作每種品牌酸奶的成本高低與口感來源。

  我們對於酸奶成品的期盼並不高,期望結果製作出來的酸奶,能在凝固中傳遞出當代酸奶的香氣與奶味。

  三、活動實施的具體過程:

  一、分組分工,選取實驗材料,制定活動方案。

  二、材料

  1、發酵用的原料

  伊利純牛奶、伊利高鈣低脂純牛奶、香滿樓鮮牛奶、伊利高蛋白脫脂高鈣奶粉、雀巢全脂奶粉、家用酸奶發酵劑。

  2、工具及儀器

  RC-H2日創酸奶機(5個反應杯)、標籤紙數張、量筒、電子天平、稱量紙等。

  三、實驗原理:

  在42℃恆溫環境下7小時,乳糖在乳糖酶的作用下,首先將乳糖分解為2分子單糖,進一步在乳酸菌的作用下生成乳酸;乳酸使奶中酪蛋白膠粒中的膠體磷酸鈣轉轉成可溶性磷酸鈣,從而使酪蛋白膠粒的穩定性下降,並在PH4.6-4.7時,酪蛋白髮生凝集沉澱,構成酸奶。

  四、實驗的設計

  杯①用100ml香滿樓鮮牛奶,倒入100ml反應杯,加入0.1g家用酸奶發酵劑,攪拌均勻。

  杯②用14g雀巢全脂奶粉,加水到100ml,加入0.1g家用酸奶發酵劑,攪拌均勻。

  杯③用14g伊利高蛋白脫脂奶粉,加水到100ml,加入0.1g發酵劑,攪拌均勻。

  杯④用100ml伊利純牛奶,加入0.1g家用酸奶發酵劑,攪拌均勻。

  杯⑤用100ml伊利高鈣低脂純牛奶,加入0.1g家用酸奶發酵劑,攪拌均勻。

  經發酵後品嚐5杯酸奶的味道,比較5杯酸奶的酸度、色彩、香味、狀態、口感的不同。

  實驗步驟:

  1、煮開水,並將五個玻璃杯、五個蓋子、量筒、燒杯清洗乾淨並消毒;

  2、杯①:加入100ml香滿樓鮮牛奶;

  杯②:加入14g雀巢全脂奶粉,加水到100ml,攪拌均勻;

  杯③:加入14g伊利高蛋白脫脂奶粉,加水到100ml,攪拌均勻;

  杯④:加入100ml伊利純牛奶;

  杯⑤:加入100ml伊利高鈣低脂純牛奶;

  3、待奶粉冷卻到室溫,五個玻璃杯各加入0.1g家用酸奶發酵劑;

  4、酸奶機恆溫42℃發酵7小時;

  5、品嚐並比較各酸奶的味道;

  6、分享和總結。

  四、結果與評價

  酸奶的做法大同小異,而根據我們的探究。用不同奶源做出來的酸奶的味道會有較大的差異。由此實驗我們得出,用鮮牛奶做奶源做出的酸奶酸度適中,色彩呈乳白色,香味濃郁,凝固程度較好,口感較滑,總體來說是最好的,只是鮮奶做的酸奶保質期較短,製作後需儘快食用。若在發酵前在酸奶中加入少量白糖,味道更佳。

  五、學生收穫(可附學生作品):

  我們很開心能參與這次的酸奶製作學習研究性活動,學會了做酸奶。

  在收集資料和製表的過程中,學習瞭如何集中和揀選有用的資訊幫忙我們的製作,同時懂得了如何做研究性報告。

  在製作酸奶的過程中,與同學更加友好地相處,親近了我們的距離,學會了分工合作,不怕麻煩,耐心等待。

  在進一步完成研究性報告的過程中,我們學會了珍惜這次的機會,期望往後能夠多點參與像是這樣的研究性活動。

  六、指導教師的認識和體會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食物更加能吸引學生,所以學生對酸奶製作具有濃厚的興趣,進行研究性學習的主動性得到有效的激發。但應對需要利用課餘時間完成,對學生來說又是一項“艱難”的選取,但也同時考驗著學生的毅力和耐性,對學生提高科學研究的素養有巨大的幫忙。

  學生在完成該項研究性學習活動中經歷了分工、設計活動方案、動手完成製作過程、品嚐評價等,學生能夠共同商議解決難題,並能夠從不同的提議聲中迸發新的想法。

  在老師的指導下順利完成了活動方案的設計、評價以及活動報告,效果優異。

  教師在指導過程中要起到組織、指導和參與的作用,減少學生應對活動開展的盲目和迷惑感受。在活動開始的時候,學生因對環境的陌生、知識和技術的缺乏感到迷惑,老師需要做好活動開展前的準備工作以及指導的工作,讓學生儘快投入到活動中。

  初中研究性學習報告 篇9

  一、利用探究性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探究性實驗要求學生自行設計,自主實驗探究,學生對實驗現象懷有幻想、期待、新奇、刺激,對實驗結論可事先進行猜測和推斷,實驗後進行理性的分析、對比、討論和推理,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如在學習“燃燒”、“自燃”、“著火點”等概念時,我先給學生演示“扇風點火”的實驗,用扇子輕輕地對著薄銅片上的白磷和紅磷扇風,大家目睹白磷著火了,感到驚奇,頓時譁然:“怎麼不用火柴點,僅用扇子扇就能使白磷燃燒而紅磷沒有燃燒呢?”引導學生帶著疑問去閱讀課文,從中找到“謎底”悟出道理,使學生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獲得了感性認識。如講到“酸鹼指示劑”時,用濾紙(先用酚酞試液浸泡晾乾)和針(用氫氧化鈉溶液溼潤)為道具,用針穿透濾紙產生“一針見血”的效果。把成語與化學現象聯絡起來,生動有趣。為什麼會產生這種現象呢?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教師講解酸鹼指示劑顯色原理後,學生“跳一跳就摘到了‘蘋果’”感覺“味道美極了”。生動、鮮明的趣味實驗和演示實驗能把學生帶入神奇有趣的科學世界中,學生從奇妙的實驗中獲得豐富多彩的化學知識,從興趣盎然的觀察中發現有趣的問題,活躍學生的思想。對於初次接觸化學的初中學生而言,就會感到化學的濃厚趣味性和神秘感,於是一個個“為什麼”油然而生。凡有實驗,學生的興趣就會特別高,精神振奮、思維活躍,課堂印象特別深刻。實驗就像一塊巨大的磁石深深誘惑著學生,透過有趣的實驗現象,再加上老師的啟發、誘導、點撥,使他們認真觀察、分析,促進了他們智力因素的發展。

  二、利用探究性實驗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不同方面的探究性實驗,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各不相同,這就要求學生從不同角度和不同層面去思考分析問題,蒐集相關資料,提出假設和做出推理,設計實驗方案,實驗驗證。透過這些過程使學生體驗到了蒐集資料、設計實驗方案、運用科學方法的重要性。例如在實驗“對蠟燭燃燒產物的探究”中,我給學生提出了這些問題:

  (1)觀察蠟燭的顏色與狀態分別是什麼?

  (2)能聞出什麼味道?

  (3)切一小片蠟燭放入水中,下沉還是上浮?

  (4)點燃蠟燭觀察火焰的亮暗之分。

  (5)在火焰上方置一干燥的冷燒杯(或其它可行性用具),觀察到燒杯壁上有什麼現象,手感如何?

  (6)把燒杯倒轉過來,迅速倒入澄清石灰水有什麼現象發生?

  (7)用嘴吹滅蠟燭,會發現什麼?用火柴點燃,還能看到什麼現象?

  (8)杯底有發黑現象是怎麼回事?

  (9)燒杯罩住蠟燭一會兒,會自動熄滅又是為什麼?

  這些問題暫且把它叫做“柺杖”,因為學生不能真正如科學家那樣完全靠自己的知識與經驗提出大膽的假設,然後用實驗來證明,因此老師要給學生“柺杖”,圍繞問題學習探究,給學生以抓手。然後將學生四人一組,先讓學生小組討論,提出可能的實驗方法,要求學生對每一種方法都設計實驗方案。然後,回家利用家中的材料進行實驗。這個實驗成本低,實驗步驟簡單,現象明顯。經過獨立設計實驗,學生不但學到了不少初中教材上沒有的知識,而且設計出了許多老師也想不到的方案。如有的學生用白瓷碗觀察有碳黑生成,有的學生用碎玻璃片或乾燥的玻璃杯觀察水的生成,有的學生在筷子上塗上石灰水等。在實驗中,有的學生還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他們說每次吹滅蠟燭的時候,總有一股白煙,這是怎麼回事?於是,就又產生了新的探究。在探究性實驗過程中,當遇到用課本知識難以解決的問題時,相當一部分學生會主動超前自主學習獲取知識,增強了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

  三、利用探究性實驗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實驗教學若離開了實驗過程,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所以絢麗的實驗過程,更能體現化學的魅力,凸顯學生的個性,提升學生的素養。所以妥善規劃實驗過程的教學,使實驗跟科學探究融合起來,不僅能讓學生獲得知識,學到技能,而且還可使他們受到科學方法、科學思維的訓練,發展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科學素養,從而使他們形成實事求是、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和敢於質疑、大膽探索的科學精神。總之,為了更好地在化學探索性實驗教學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每位教師都應該轉變舊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掌握新的學習方式,要不斷完善教學設計,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及時記錄自己在教學中的新發現、新見解、新問題,然後進行分析、反思、自我完善,使自己的教學藝術不斷地得到發展和提高。

  初中研究性學習報告 篇10

  一、調查背景

  很多初來乍到的寄宿生對我校的食堂總是不太滿意,無論是高校或是中小學校,學生對食堂的笑料或評判層出不窮,近年來食堂問題也接連不斷,十分有必要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

  二、引子

  20**年,國內各地上半年學校接二連三發生了多起食物中毒事件,海南省連續發生了12起中毒事件,其中學校食物中毒佔7起,學校中毒人數佔了中毒總人數的七成;暑假開學前後,江蘇省共有10所學校發生食物中毒事件,中毒人數達300餘人有訊息說,今年衛生部收到的重大食物中毒報告在發生起數、中毒人數、死亡人數方面呈明顯上升趨勢,特別是學校食物中毒時有發生。

  幾乎每一次學校食物中毒的調查結果,都會出現“食堂衛生存在多種隱患”類似的字眼。校食堂引進社會化管理後,飯菜的品種確實豐富了,這是現實。對食堂飯菜質量的不滿,導致了不少學校的學生外出“覓食”,這使得許多學校周圍的小飯店和小飯攤繁榮昌盛,生意異常紅火。然而,這些飯店和露天小飯攤,大部分的衛生狀況極其糟糕,也許是另一次食物中毒的起源地。

  三、收集資料

  1、透過寄宿生的問卷調查瞭解學生對本校食堂的評價;

  2、透過縣裡的學生了解各縣食堂作為對比;

  3、上網搜尋相關資料。

  四、研究過程

  (略)

  五、建議

  1、衛生管理待加強;

  2、清理校內小賣部,校外飲食小檔應嚴管;

  初中研究性學習報告 篇11

  託·布·裡德說:“在日常事物的自理中,一盎司習慣抵得上一磅智慧。”古今中外,也許沒有人不知道習慣對於一個人的重要性,《新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對學生提出了要求:“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為此,我於2017年5月開始進行關於《初中學生語文學習習慣培養》的研究,本課題研究的各項工作均能按照課題實施計劃有序推進,自從立項以來,我做了較為廣泛和深入的探索。

  一、針對課題,分析原因確定方法。

  我校雖地處縣城,但仍屬於農村學校,而且大多是留守孩子。學生程度參差不齊,本身生活的環境也截然不同,許多家庭在教育問題上存在不少誤區如父母不愛學習,家庭沒有良好的學習氛圍,形不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指導學生的良好習慣也就只能在學校裡,作為教育人的教師就必須擔負督促教育培養這一重責。

  二、本階段實驗做法,取得的成果。

  《一、》預習和複習方面的習慣

  透過對本校學生的問卷調查發現,60%的學生沒有課前預習的習慣,而70%以上的學生學完新課想不到複習,在學習新課的過程中更沒有隨手記筆記的習慣。學生在剛進入初中時,老師佈置任務讓預習下節課內容,很多學生只是把課文讀完一遍就完事了,在他們的認識中,他們覺得預習就是看一遍課文。針對這種情況,我首先教他們預習的方法,不光是看課文,首先解決生字詞和文學常識,對於初中生來說,學習一篇課文不再是把重點放到識記字詞和文學常識上,但是不能說明這些不重要了,相反,基礎知識在初中階段所佔比重還是非常大的,但是需要學生在預習時就能掌握。其次,瞭解寫作背景,尤其具有時代特色的文章必須瞭解作者的寫作背景,這樣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最後,建構文章的框架,這樣可以一目瞭然。由於一些學生沒有預習的習慣,或者根本不會預習,所以前期我會經常提醒他們,透過這一階段的慢慢培養,大多數學生已經能自主去學習一篇文章了。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我國的大教育家孔子在幾千年前就提出了複習的重要性,“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一篇課文學完了,需要他們把老師講授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這就需要課下及時複習鞏固,初中階段語文課文是比較淺顯易懂的,學生在課前預習時都能讀明白,那麼,我們為什麼還要講解這篇課文?有句話說得好:“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習課文,主要是在教學生怎樣去理解分析一篇文章,教給學生做閱讀理解的方法,所以學生在課下複習的內容主要是鞏固閱讀理解的做題方法,對待不同體裁的文章怎樣去分析。

  《二、》聽課習慣的培養

  在接手現在的班級後,上課時有一些重點內容,需要學生隨手記下來的,我會加重讀音,而且會重複兩遍,但是,我發現學生仍是聚精會神的看著我,或者看著黑板,或者看著書本,他們不明白我重複的原因,我頓時瞭解了:原來他們還不會聽課!於是,我只好放下所講的內容,先給他們上一堂學法指導課。我告訴他們,如果某個句子我加重了讀音,並且重複兩遍及以上就是提醒你們該記下來,而且在以後的學習過程中都要養成隨手記筆記的習慣,所謂“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課堂內容那麼多,就算當時記住了,可能一會就忘了。另外,聽的時候自己也要思考,我們現在反對“填鴨式”教學,提倡自主、探究性學習,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生對老師所講的內容要多問個為什麼,否則一股腦的接受了,也不會靈活運用。

  《三》閱讀習慣的培養

  農村的學生極少能有在小學時就養成讀書的習慣的,但是他們有豐富的實踐經驗,這一點是難能可貴的,不過直接經驗需要和間接經驗結合起來才能發揮它的效力,初中生總是會拿沒有時間閱讀作藉口,於是,久而久之除了課本上的幾篇課文,有的學生甚至沒再讀過其他的文章,更有甚者連名著中的人物都搞不清楚。我在學習課文時遇到相關的名著總是會給他們拓展,然後,週末會佈置他們看幾篇文章,遇到暑假或寒假會讓他們閱讀一部到兩部中長篇名著。另外,我還發現一個現象,我們在學習一篇課文時,如果涉及到歷史知識,學生竟也不知,所以,我經常鼓勵他們多看一些戰爭題材的電影、電視劇。

  學生不喜歡閱讀,歸根結底是沒有培養起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語文是博大精深的,它涵蓋了各個學科、各個領域。學生可以先閱讀自己較感興趣的文章,慢慢培養自己的耐心,對文章的閱讀也要由短到長。閱讀時,最好能養成隨手摘記的習慣,對於自己喜歡的作品或優美的語句要隨時記下來,有利於寫作的提高;讀完一部作品,最好能寫一篇讀後感,一方面可以強化自己的記憶,另一方面,也可以培養寫作水平。

  《四、》書寫的習慣

  書寫在語文的學習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大多數的學生能夠書寫工整,尤其女生能夠認真書寫,有少數男生書寫比較潦草,首先要求他們端正態度,認認真真的書寫。練字,其實也是在練自己的心性,其實,不必用專門的時間,專門的紙張去練字,只要平時書寫時都認真去寫就行,無論是平時的作業,還是上交的作業、試題等都認真對待,相信書寫一定能有所提高。

  三、存在問題及解決措施

  透過以上幾個方面的努力,大部分學生在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方面已有進展,但也存在一定的問題:

  (1)學生往往開始的時候信心百倍,熱情高漲,但經過一段時間,他們身上天生的惰性就會表現出來。解決思路:在好習慣的形成過程中,教師的監督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督促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採用教師不定期抽查、同學之間互查、學習小組長代老師檢查等。經過如此經常性的訓練,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就會形成。

  (2)在良好的習慣形成過程中容易出現反覆。

  解決思路: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學生對技能的形成會產生遺忘。今後,學生好習慣形成後的鞏固是一項重要環節,需要“反覆抓”“抓反覆

  四 今後努力方向

  透過這一階段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學生已經逐步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會了學習,但是一些不良習慣還是根深蒂固,比如閱讀的習慣、書寫的習慣等。語文是一個潛移默化的學科,要想學好語文這一學科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也沒有什麼捷徑可以走,中學生要想學好語文,與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密不可分,所以還是任重而道遠,我們也將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繼續貫徹落實好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都能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的語文學習能力和語文素養都能得到顯著提高。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