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調查問卷分析報告(精選5篇)
新生調查問卷分析報告(精選5篇)
當某一情況或事件需要弄明白時,我們通常要進行細緻全面的調查,最後將調查結果、戰略性的建議寫進調查報告。如何把調查報告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新生調查問卷分析報告(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新生調查問卷分析報告1
一、問題的提出
廣義的食育指透過各種飲食觀念、營養知識、飲食安全、食文化等知識教育和多種多樣的烹飪、栽種等體驗,獲得有關“食”的知識和選擇“食”的能力,培養出人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處的意識、有傳統食文化理解力的、有良好飲食習慣的,能過健康食生活的人。狹義的食育即飲食行為教育,是指對孩子進行包括飲食觀念、膳食營養知識和飲食衛生安全等一系列營養學的教育,養成科學健康的、可持續的飲食習慣。
在我國,由於受傳統文化重知識、重學習理念的影響,食育是相對比較忽視的領域。在筆者所在地區,尚沒有開展食育研究與實踐的幼兒園或科研團體。因此,本課題旨在透過對本園幼兒、家長的調查,瞭解我園“食育”的現實情況,從而有針對性地開展良好飲食習慣的培養教育,激發幼兒對食物的興趣,學習與食物和飲食相關的知識,初步瞭解食文化,樹立正確的飲食觀念。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採用調查問卷的方式進行。調查問卷在我園食育課題組教師研討論證、參閱相關文獻的基礎上,結合幼兒、家長實際情況制定。問卷初稿在徵求幼兒園骨幹教師、業務園長、區名教師、省特級教師意見後修改形成正式問卷。
(二)研究物件與資料分析
本調查物件為我園新入學小班新生,共6個班級240名學生,發放調查問卷240份,回收有效問卷213份,回收率為88.75%。填寫時要求以幼兒監護人填寫為主,觀察、詢問幼兒後如實填寫。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獨立進餐狀況——具備獨立進餐能力,但並未養成良好的獨立進餐習慣
獨立進餐狀況的調查共設計有6個問題,分別指向幼兒進餐的能力、情緒、時間地點等,調查結果如下(見表1):
1.調查顯示,幼兒都能夠掌握用勺子吃飯的技能,大部分幼兒能熟練使用勺子吃飯,具有自主獨立進餐的能力。但在家能獨立進餐的幼兒卻只有33%,可見幼兒雖具有獨立進餐的能力,但在家裡卻並沒有做到獨立進餐。
2.有42%的幼兒能夠安靜就餐,有50%幼兒能愉快用餐。可見只有約一半幼兒在家中就餐時情緒狀態良好,而很多幼兒用餐時的愉悅心理還有待提高。
3.有57%的幼兒能在固定地方就餐,另有43%的幼兒無法在固定地點進餐。可見有將近一半的幼兒就餐時還無法專注。
4.進餐時間在半小時以內只有55%的幼兒,另有33%的幼兒進餐時間都要達到1小時左右,還有12%的幼兒每天進餐時間長短不一。可見有將近一半幼兒進餐時速度較慢,容易受其他因素影響,進餐時沒有集中注意力。
(二)健康用餐習慣——有一定的進餐衛生意識,但尚不完備
健康用餐習慣主要指的是清潔衛生方面的習慣,共設計有四個問題。統計資料如下(見表2):
1.只有約38%的幼兒在就餐時能夠保持餐桌整潔,眾多幼兒尚未能夠做到不讓飯菜弄到桌上。可能是幼兒手指精細動作還沒發育完全,幼兒控制手指進行挖舀餵食時的平衡性還不穩定;也有可能是家長沒有在這方面予以指導教育。
2.63%以上幼兒能夠做到飯前洗手,可見家長平時對這一衛生習慣比較重視。
3.能夠做到飯後漱口的幼兒比較少,只有約22%,其餘42%的幼兒完全沒有飯後漱口的習慣,36%的幼兒是可有可無的狀態,可見飯後漱口這一習慣大部分幼兒在家裡尚未養成。
4.約39%的幼兒能做到飯前不吃零食,24%的幼兒飯前要吃零食,37%的幼兒有時吃有時不吃。可見飯前吃零食的幼兒還是比較多的,這可能是導致很多幼兒正式就餐時吃不下、不肯吃的一大原因。
(三)飲食口味與偏好——存在一定的挑食、偏食現象,最愛肉類、紅燒、甜食
飲食口味與偏好主要調查幼兒是否存在挑食偏食現象,瞭解幼兒最愛吃的食物種類和烹飪方法。調查結果如下(見表3):
1.調查顯示只有32%幼兒能做到不挑食,38%幼兒經常挑食,30%幼兒有時挑食,可見挑食是幼兒中比較普遍存在的問題。
2.幼兒最喜歡吃的菜中,肉類選擇的最多,其次是魚蝦,然後是蔬菜,愛吃蔬菜佔26%,存在一定的偏食現象。
3.在烹飪方式方面,幼兒最喜歡的是紅燒,佔46%,其次是煎炒和油炸,分別佔32%和20%。這可能是受本地區飲食文化影響,蘇南地區的人愛吃紅燒的菜餚,尤其是葷腥偏愛紅燒。
4.幼兒最喜歡的零食根據舉例多少排序,依次是餅乾、巧克力、蛋糕、冰激凌、果凍、肉乾、糖、海苔、山楂、堅果,可見大部分幼兒喜歡吃的零食以餅乾、甜食為主。
(四)家庭進餐教育——有較好的理念,但並沒有落到實踐
進行家庭進餐教育調查主要目的是瞭解家長對孩子進餐習慣的教育理念,調查結果如下(見表4)。
⒈問題1顯示,當面對寶寶不願意吃飯,或者一邊吃一邊要玩時,大部分家長選擇的是大人喂的方式,其次是用零食玩具來哄孩子吃飯,也有少數家長選擇任由孩子不吃或邊玩邊吃,能夠想辦法讓幼兒獨立進餐的人數少之又少。這可能是因為一方面家長認為吃飯是非常重要的,孩子不能少吃或不吃,同時家長又缺乏引導孩子獨立就餐的意識和能力,可能是他們不知如何去引導孩子。
⒉問題2顯示,家長主觀意識中,對進餐習慣培養的方法選擇中,大部分家長都選擇以鼓勵為主,家長以身作則,其次是改善烹飪方式、創設愉悅氛圍,也有家長選擇順其自然或懲罰這兩種方法。可見在大部分家長的觀念中,關於引導幼兒進餐及如何培養進餐習慣,家長都是願意以鼓勵引導為主,進行正面教育。
四、思考與建議
1.尊重幼兒,給予幼兒進餐自主權
對於家長們感到頭疼的挑食問題,我們應更多地站在幼兒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不要被自己主觀所左右,幼兒挑食可能有自身原因,如心理性因素怕腥味等,也有可能是經驗性偏食,還有可能是過敏性偏食等。家長應瞭解孩子偏食、挑食的原因,有針對性地逐步矯正,不宜強迫他每餐必須吃完所有飯菜。平時不要刻意強調幼兒的挑食,一方面尊重幼兒的自主選擇權,另一方面成人可用自己對食物的喜愛影響幼兒。
2.以身作則,注重對幼兒飲食習慣、衛生習慣的培養
家長和老師應幫助幼兒對食物和飲食形成正確的認知,瞭解身邊的各種食物,認識各種食物的來源以及它所具有的營養價值,幫助幼兒對不健康食物可能帶來的危害有足夠的認識。在培養幼兒飲食衛生習慣時,家長可以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行為來進行正面的示範,與幼兒一起堅持做到衛生習慣要求,從而讓幼兒形成固定的心理衛生意識。
3.重視情緒,創設溫馨的進餐環境,營造舒適愉悅的氛圍
飲食與精神、情緒聯絡密切,被強迫則會不喜歡。因此在進餐過程中,應努力創設輕鬆愉悅的氛圍,不要讓孩子感覺到進餐的壓力。平時應鼓勵孩子把自己的飯菜吃完,建立成就感。可把孩子實在不吃的,或現有飯量減半,讓孩子體驗吃光飯菜的成就感。
另外,家長可以嘗試與幼兒一起親手種植蔬菜,在種植過程中加深對健康、營養食品的瞭解;可以讓幼兒一起嘗試參與食品製作,在品嚐自己勞動成果的過程中增進對健康、營養食品的認識和情感,幫助幼兒悅納有利於人體健康的食物,逐漸對健康、營養食品產生喜愛之情,遠離垃圾食品,從而形成良好的飲食行為,擁有健康的身體。
4.家園合作,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相互配合
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後,老師與家長可以相互配合,根據幼兒實際情況,開展相對應的食育活動。例如在幼兒園的點心和午餐,可以開展自助就餐的形式,讓幼兒自己取餐具、取食材,等大家都自助取好後,一起開始享用。在這個過程中,要給幼兒時間和機會成長,同時要與家長溝通,讓家長理解這樣做的目的和意義,不要讓家長產生誤解。
幼兒園還可以利用生活體驗室開展一些簡單的烹飪活動,或者帶領幼兒參觀食堂,瞭解做飯菜的過程。並鼓勵孩子在家裡和父母一起嘗試合作烹飪食物、或參與買菜洗菜擇菜等,還可用照片的方式帶到幼兒園跟同伴分享,培養他們參與食物製作的熱情,讓他們對食物產生情感,從心理上接納食物。
此外,如果父母和老師每天在幼兒面前都能愉快享受的進餐,幼兒也會被這種情緒所感染而願意去品嚐。日本鼓勵教師甚至其他員工與幼兒一起進餐,與幼兒培養更像家人的感覺,教師與幼兒一起就餐時必須以好的狀態,對食物由衷的喜愛去影響幼兒。因此,家長和老師都可以利用榜樣的力量,一起陪孩子進餐,共同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就餐習慣。
新生調查問卷分析報告2
針對xx級新生對學校的建議,我們利用第13周和第14周兩週時間開展了一次題為“關於xx級新生對學校的建議“的調查。調查採用了訪問調查法。共訪問了xx建設(共6人男5女1)、xx經管(共10男5女5)、xx機電(共10男5女5)。總體來說,被訪問的人涉及組織部、勞動部、學習部、科協的多個學生會和分團委部門以及各班班幹部。本次調查主要涉及xx級新生對學校看法的轉變、對學校學習環境和學習氣氛的看法、對學校體育設施的意見及建議、對生活方面的問題等內容。
調查發現:
來校三個多月對學校看法的轉變
1、來校之前的憧憬
從性別來看,60%的男生來校之前感覺前途一片渺茫,而54.5%的女生有相同的感受。
2、來校之後的看法
從性別來看,依舊有60%的男生對學校不是很滿意,而在女生當中這一看法所佔的比例下降了9個百分點。
總的來說,42.3%的同學是經過慎重考慮而填報本校的。經過三個多月的學習生活後,依舊有46.2%的學生對學校持樂觀態度的。
學習方面
1、學習環境
給學校的學習環境打80分以上(滿分100)的佔61.5%,其中最高分是97分;但不及格的有23.1%,其中最低分是50。
2、學習氣氛
給學校的學習氣氛打80分以上(滿分100)的佔57.7%,其中最高分同樣是97分;但不及格的依舊佔23.1%,其中的最低分是30分。
3、圖書館和自習室
到現在依舊有38.5%的同學去過圖書館的次數在3以下(包括3次)。另外,很多同學對圖書館的時間規定有疑問。
經管系的一位同學說:“圖書館的各閱覽室開放的時間與規定的時間不符,少於規定的時間。“該系的另一位同學說:“我希望圖書館的圖書種類應該更加豐富,還希望星期六星期天圖書館能對外開放,讓學生充分利用週末時間來‘充電’。”
大家普遍認為自習室太少、太舊。
總的來說,學校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氣氛能夠滿足大多數同學的學習,但也有一些欠缺。
生活方面
1、寢室
寢室是學生生活的重地,是學生的另一個家。但大家似乎都對寢室住宿環不滿。相當一部分同學都認為寢室燈光太暗,影響視覺;經管繫有的屋子滲水。等等這些問題都應該解決一下。
很多同學認為檢察衛生只是為了監督大家打掃寢室,所以不必每週檢查兩次之多。還有的同學認為查寢的時間應該推遲一些。
另外,我對機電系2棟男生宿舍的所有可用水龍頭和浴頭進行了一個調查。調查發現:2棟宿舍樓共有可用水龍頭70個,其中就有16個漏水,這個比例高達23%。另外的30個浴頭有4個常年漏水,而且比較嚴重。(資料截止日期xx.12.11)。
而且宿舍樓內時有“嗡嗡”聲響起,聲音之大,持續時間之長,讓人有點無法忍受。據調查,這是由於水龍頭的共振而引起的`。我們能夠做的只有將水龍頭開啟到某一程度,才能消除這個聲音。但這樣只會浪費更多的水。
2、食堂
學校只有一個食堂,所以一般情況下是相當擁擠的,特別是二樓,中午的一份飯要等好長時間。另外,食堂的制度也有缺陷。有些視窗的一份菜只對應一份飯,不免費添飯。所以有很多同學都是又特地的到一樓售飯視窗去打另一份飯。
學校食堂的環境也是值得我們懷疑的,因為我們在吃飯時很可能吃出一條蟲子……
3、開水房
幾乎所有的人都對學校的開水房不滿意。已經進入了冬季,開啟水的人自然很多,排隊的人也從開水房一直到老幹超市那裡。好不容易進去了,水又很小,又要等半天,很浪費時間。
總體來說,學校在生活方面有很多地方需要作出調整。
體育設施
有80.8%的同學對學校的體育設施持不滿態度。而在這些同學當中,幾乎所有人對學校的乒乓球器材不滿意。機電系的一位同學說:“乒乓球檯太少,還有兩個臺不能用,還有6教不對學生開放。為什麼不能修一下,還增加一些乒乓球檯呢?”而經管系的一位男生說:“學校的乒乓球檯子不夠,而且在6教的乒乓球室不向不是乒協的人開放,使大家沒有機會更好的參與體育運動,更好的進行鍛鍊。
另外有些同學說儒園處的體育器材應該更換,網球場也應該延長開放時間。
還有幾個女生認為應該在女生寢室那邊也設幾個乒乓球檯以供她們使用。
小結:
可愛的電院給了我們一個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透過這次調查,為了給我們一個更好的學習生活環境,我們認為學校應該在以下這些方面做出調整:
1、圖書館和自習室在大學中是很重要的學習的地方,學校應該在週末時也開放圖書館,也可以實行單雙週開發圖書館的措施,以能夠讓我們充分的利用圖書館的資源。而對於自習室,學校應該開放更多的自習室以供大家學習之用。
2、在學校內多設桌凳,讓學校更具學習氛圍。比方說6教後面、5教與2教之間等等很多地方。這樣的話,我們可以在這裡學習。學校就更有學習環境和學習氣氛。
3、“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學校應該改進體育設施。該修的修,該換的換,該開放的開放……讓大家擁有一個更加的鍛鍊場所。
4、“民以食為天”,學校應該改善食堂伙食,改善食堂制度,讓它更好的服務於大家。
5、擴建開水房,或者是在男生寢室(1、2、3棟)那邊在建一個。
6、適當調整寢室制度,讓寢室的管理更加人性化。
7、學校的網站應該及時的做出更新。
這樣,我們才能夠擁有一個更好的學習生活環境。
新生調查問卷分析報告3
每年9月,總有一批學子滿載著高考勝利的喜悅和父母殷切的希看進進大學校園,但是,面對新環境、新生活的時候他們難免會產生這樣那樣的題目,表現為在學習上、生活上、人際關係、戀愛心理上的不適應,解決這些不適應性題目關係到高校新生整個大學時期的發展,甚至會對他們人生髮展產生影響。就此,本部分對新生適應性題目展開了一次深層次的調查,具體情況如下:
一、調查目的
把握經濟與治理學院xx級新生關於對大學生活的適應性情況,瞭解新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存在的題目。
二、調查物件
調查物件;經濟與治理學院xx級新生
三、調查方式
本次調查採取的方式為問卷調查,在經管學院各個班發放問卷,由班上的同學進行填寫,並當場收回問卷,共發出問卷380份,收回370份,回收率為97.4%。
四、調查時間:
20xx年月25日
五、調查內容
主要調查了xx級新生對大學生活的適應請情況,及其影響其適應生活的因素,問卷共向新生提出了xx到題目。
六、調查結果
有資料顯示,我院xx級新生有高達66.6%的同學感到大學生活與自己所想象的有落差,這當然由各方面的原因,但這點心理落差會很輕易造成各種不適應的題目的。
在學習上,學生呈現兩種情況:覺得課堂上比較難適應大學課堂和能適應大學課堂,但盡大多數人都是處在中間的兩個層次而較少同學處於兩極完全不懂與完全駕馭得了。這主要是由於大學老師講課進度快,而且講課方式跟中學老師的完全不同,較多人以為大學老師講完課就走不利於學生學習和生活,也使得學生對老師基本沒什麼印象。這也反映了學生還沒能從中學的“要我學”過渡到大學的“我要學”,沒把握大學學習的自主性。但儘管如此,67.6%的新生卻未想過放棄大學,說明大多數新生對未來的大學生活是滿懷希看的。另外,74.3%的新生以為,課餘生活對自身發展是極其重要的,這表明學生知道大學學習的是知識與技能,他們有願看加強自身修養,進步自身能力。在交際方面,68.4%的新生與老師、師兄師姐、同學等都會有一定的交流,但與班上的同學熟悉度還是不夠的,這是由於進學時間還不長;在碰到題目時,66.0%的學生會根據題目大小採取自己解決和求助於同學、師兄師姐及老師,其中59.0%學生會選擇向身邊同學和師兄師姐求助,18.9%會選擇打電話向家長或以前朋友求助,這可以觀察出多數學生在逐漸融進這裡的生活,也能積極地融進這裡的生活。在生活生面,學生基本上都能很快適應。64.3%以為自己已經習慣了這裡的飲食,29.7%在漸漸適應著,只有6%的學生表示還沒適應;另外,98.7%的新生睡眠質量良好,沒有出現水土不服現象,這表明大多數的新生過已經融進了這裡的生活。
七、調查體會
總體上說,被調查的384名20xx級新生在生活和學習上都有不同程度對於大學生活的不適應,但是81.9%以上的人表現都是積極地、主動地往適應大學生活,相信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學生會更大程度適應大學生活。
但是,由資料顯示,還是存在個別學生的極度不適應,表現在個別學生學習完全跟不上,不瞭解大學學習的目的與方式,跟身邊的人相處不順利,飲食等生活方面出現比較嚴重的不良反應,而且大多數學生會偶然對前途感到迷惘,等等,因此,希看這些題目能引起學院的相關領導留意,應多關心新生在學習和生活各個方面的題目,及早發現新生題目,盡力給予新生各方面的幫助,及時給學生作出引導,改善新生在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適應,讓學生能更好地完成大學生活,積極地面對生活。
新生調查問卷分析報告4
調查物件:
大一學生(不分性別)
調查方式:
抽樣調查
調查原因:
瞭解大一學生自主理財的情況
調查人數:
70人
隨著經濟社會的縱深發展,我們大學生作為社會的消費群體,我們的消費觀念的塑造和培養更加突出而直接地影響我們世界觀的形成和發展,進而對我們一生的品德行為有重要的影響。所以,作為一名大學生,“財商”也是大學生活中一個必不缺少而重要的知識,為了掌握大一新生對“財商”的認識與“理財”的概念,故此在中南民族大學隨機的對大一同學進行面對面的問答與大概的統計,並整理和分析了調查結果。
在問答時,主要透過圍繞以下三個問題來問的:
1、一個月消費在多少之間?
2、在名牌與非名牌之間更傾向哪一方?
3、有沒有儲蓄的想法?
在問答中,根據有效資料分析:6%的同學月消費為1000元以上,73%的同學月消費為500-800元,21%的同學月消費為500元以下。在對名牌與非名牌之間的選擇調查中,79%的同學傾向與兩者之間。再繼續調查了上述的第三個問題,90%的同學都回答沒有儲蓄的想法!
從這個調查中我們可以總結出三大問題:
(1)現在的大學生消費都趨於500元-800元之間,雖然不是很高但也不能說低。
(2)現在的大學生過分追求時尚與名牌,存在攀比心理,所以導致消費支出上漲。
(3)大學生的儲蓄觀念淡薄,這也影響到他們今後的理財,不小心也會成為所謂的“月光族”。
而且據調查所知,大學生的消費多半的支出在電話費與服裝方面。在被調查的大學衙,一半以上的大學生每月用於手機費在50-100元之間,而一半以上的大學生每月用於學習上的花費在20元以下,2%的大學至此項花費不足10元,就業壓力的加大,大學生需要學習更多的技能,所以應該課後買輔導書加以充電,此外也要有許多大學生影印與學習有關的資源來充實自己的知識,這是一項積極的消費,我們應該大力提倡這種有意義的消費。
隨著生活條件的不斷提高,在服裝方面的消費也越來越成為大學生不可小看的支出,再加上她們對名牌的傾向,所以一些女生每個月平均下來用於衣服的消費在100-300元之間,也就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所以從整體調查來看,有些消費是必須的,例如火食費等,但有的可以避免的消費我們應該儘量剋制,要知道對於那些貧困山區的孩子來說,我們眼中的一元錢勝似於他們心中的十元錢。如果我們樹立一個正確的消費觀,價值觀,不盲目地與他們攀比,不過分地追求時尚流行,合理的規劃自己的支出消費,在消費時謹記要勤儉節約,那樣也會對我們的思想道德有很大的提高。如果能做到簡單的記財與預算提高消費質量,把再一筆錢花在刀刃上的話,那麼對於在大學生活中的“財商”來說,我們可謂是贏家了。
新生調查問卷分析報告5
一、調查的目的
1、高一新生在數學學習中遇到的障礙主要有那些
2、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調查方法是:
學生問卷,問卷調查在曲江中學進行,採取分層調查的方式進行,所選班級為12班,18班和23班(其中12班為重點班,18,23班為普通班),共發問卷100份,回收有效問卷80份。
二、問卷的分析
1.初、高中數學的銜接過程中出現困難
從初中到高中,不管是在數學概念、規律上,還是在解題方法上,都存在一個明顯的分界。絕大多數學生都不能很好地處理這個問題。高中數學難學的原因,也是造成他們壓力大的原因,主要就是在於初、高中的銜接上。初中的教材簡單,內容少,時間充裕,教師可以針對某種題型進行高強度的訓練。但是,高中的教材內容多,難度大,時間緊湊,所以,學生的自學能力也是一個主要的問題,因為教師在課堂上不可能面面俱到。
超過70%的同學認為高中數學是難學的,超過60%的同學認為高中數學學習壓力比較大。超過一半的同學認為高中學習內容比初中要難,超過四成的同學認為高中學習內容比初中的要多,大部分同學認為初高中數學還是有較強的聯絡的。
從這個結果中可以看出,儘管初高中數學的聯絡是密切的,但是僅僅只是因為數學學習是一個連續性的過程而已,而在思想方法上已經有了質的飛躍。之所以認為高中數學難,學習壓力大,其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初中以形象思維為主、通常從熟悉、具體、直觀的自然現象和演示入手建立數學概念和規律。高中從理想模型代替直觀現象客體入手,透過邏輯判斷和抽象思維建立概念和規律,這種由具體形象思維到抽象邏輯思維的過渡必然使得學生要改進原來的學習方法,才能達到新的要求。學習上產生困難,往往並非學生思維水平或智力的問題,而是學生不知道該怎樣去學。
可見認為高中數學難學是確實存在的現象,大部分的學生覺得成績比初中退步了,對現在的成績感到不滿意,而且對學習高中數學有較大的心理壓力。眾所周知,在各科成績中,數學學科的平均分歷來都是較低的;而在學生當中數學難學成為抹不去的陰影。不良的競爭,過大心理壓力的長期作用會使青少年的心理承受力不勝負荷,從而產生學習障礙,結果"臺階"的跨越更顯艱難。
2.在這些困難中,主要是對基本概念,規律的不理解;以及不會舉一反三。
概念是數學的基礎部分,也是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對定義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可是,在初中的教學當中,往往是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即描述性語言)來代替定義,這樣的做好處是學生容易理解,也容易從中學會概念裡面的基本內容。但是,高中的數學相對來說更加嚴謹,很多的概念都是用集合的語言(數學定義)進行描述的。例如,函式的概念,函式的單調性等等概念。由於學生不習慣用嚴格的語言對某一概念或性質進行描述,所以,往往學生會對高中數學的概念,規律不理解。又如,當我們翻開數學必修一的課本時,我們就會發現,必修一的主要內容有兩個,一是集合,二是函式。這裡,集合與函式都是近代數學的兩個概念,是近代數學的基礎,其抽象程度可想而知。另外,高一的新生抽象思維能力還不夠,不能從抽象出某些例子所具有的共同屬性。這就是高中數學概念學習困難的最重要的原因。
人的邏輯思維上的結構不同,而且數學題的解答需要很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另外,數學的學習,是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所以,不會舉一反三的學生,其實主要的原因是以前應有的數學思維能力沒有得到鍛鍊,從而導致不會解題,不能理解題目的意思。
超過60%的同學認為高中數學的概念過於抽象,難以理解,以及經常會有“上課聽得懂,課後習題不會做”的情況。詢問其原因,主要是在上課時對基本的解題規律沒有掌握。
分析這個結果,我們不難發現,從對概念的理解,到概念的形成,再到概念的概括,最後到概念的應用,是學習概念的一個流程。在這個流程中,每一個環節緊密相扣,互不可分。而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導致了高中數學的概念困難的另一個直接原因。而解題時不會觸類旁通,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數學的能力沒有得到必要的鍛鍊,因此,多做題,多思考,多問人就成為解決這個問題的主要方法了。
3.古板僵化的學習方法,滋生惰性心理
初中以形象思維為主、通常從熟悉、具體、直觀的自然現象和演示入手建立數學概念和規律。高中從理想模型代替直觀現象客體入手,透過邏輯判斷和抽象思維建立概念和規律,這種由具體形象思維到抽象邏輯思維的過渡必然使得學生要改進原來的學習方法,才能達到新的要求。學習上產生困難,往往並非學生思維水平或智力的問題,而是學生不知道該怎樣去學。
超過70%的同學認為自己沒有掌握學習方法,67.5%的同學有試圖去改進,但是不成功,造成的結果是。超過一半的學生只是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而已,沒有進行額外的練習。
事實上,學生學會數學,到自己會用數學差距還非常大。從問卷調查可看出,大部分的學生還沒有掌握正確、合適的學習方法,這已是他們在數學學習中遇到困難的主要原因之一。求知的熱情,成功的喜悅,只靠考試、升學的壓力是無法產生濃厚興趣和學習慾望的,反而會出現"惰性心理",完全依賴老師課堂講解,思維惰性大,思路狹隘,滿足於固有的思維模式,受固有的方法框框約束,只能套用知識,不能靈活運用知識,只能模仿,不能創新,思維僵化。數學是一門很需要自主演練的科目,沒有一定的練習,數學很難學好,也不能學懂。這也許就是問題的關鍵了。
4.儘管是困難重重,但信心不滅
仍然有接近半數的同學對高中數學的學習有信心,這是維繫我們依然能不斷前行的一個保證。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信心則是最好的發動機。只要有信心,我相信,我們的同學終有一天一定一躍成名的。
三、教學建議
高中數學注重數學現象的觀察到分析數學現象、建立數學模型並進行定量分析研究,因而學生必須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才能學好。從上面的調查研究分析可以獲知,對於剛剛進入高中的學生來說,這種思維的較高層次的要求常會令他們無所適從。當高一學生在數學學習上遇到心理障礙,我們要想辦法幫助他們儘早克服,使他們儘快適應過渡期,愉快投入高中的知識吸取中。
首先,要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科情感,提高學生的學習情商
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的作用,並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改變一講到底的做法,而是根據教學目的,透過"設疑"、"析疑"啟發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提問和發表自己的見解,參與課堂討論,營造一個寬鬆和諧的教學環境。保護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擺脫死記硬背的束縛,注意理論聯絡實際,懂得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產和生活中的一些具體問題。增強學生的受挫能力和解決困難的信心,讓他們有成功的體驗,給他們開闊眼界的機會。有了良好的學習動機,學生的興趣萌發出來了,教與學也就更加相輔相成了。
其次,注重數學圖象在教學中的作用
數學圖象實驗在數學研究、教學中佔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高中數學更抽象,而學生的自我意識又增強了,他們更傾向於獨立思考。經常給出數學圖象可以使他們"眼見為實",學生都比較樂於參與。可見,數學作圖確實是受學生歡迎的,良好的作圖習慣可以大幅度提高學生對數學原理的理解深度。
第三,注重數學概念的教學
認識論原理指出,人們對事物本質的認識不一可能一次性完成,需要經歷一個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迴圈往復過程;同時,由於事物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因此必須用聯絡的觀點才能認清事物的本質。因此,對於概念教學的規律,我們也應該從過程和聯絡兩個角度進行考察。也就是把概念放到相應的概念體系中去,考察它的來龍去脈,不僅要知道學習這一概念需要怎樣的基礎,還要知道掌握它以後能幹什麼。從而幫助學生形成結構功能強大的概念體系。
第四,發展學生髮散思維、收斂思維和創造性思維
不要搞"題海戰術""滿堂灌",禁錮學生的思維,使其陷入狹隘的框框條條中。教師也要在教學中起到引導作用,高中數學的學習和小初中數學的學習不同,它更注重對學生自我學習、自我思考、自我解決能力的培養。學生只有在學習中把握好數學學習的相關知識,懂得靈活變動,才能實現教育改革所設定的逐步實現學生自主性、探究性學習的目標。“舉一反三”的思想與方法為我們實現這種目標提供了一個良好的途徑。
最後,引導學生學會學習
正確的學習方法,要求學生認真的制定計劃,使學習目的明確,時間安排合理。計劃應切實可行,既有長遠打算,又有短期安排,執行過程中嚴格要求,從中磨鍊學習意志。
引導學生課前自學是上好新課,取得較好學習效果的基礎。課前自學不僅能培養自學能力,而且能提高學習新課的興趣,掌握學習主動權。自學力爭在課前把教材弄懂。
引導學生及時複習是高效率學習的重要一環,透過反覆閱讀教材,多方查閱有關資料,強化對基本概念知識體系的理解與記憶,將所學的新知識與有關舊知識聯絡起來,進行分析比較,一邊複習一邊將複習成果整理在筆記上,使對所學的新知識由“懂”到“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