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特色小鎮”建議書
打造“特色小鎮”建議書
在充滿活力,日益開放的今天,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建議書,建議書是面對有關部門或上級領導提建議時使用的一種書面材料,具有較強的文字性特點。怎麼寫建議書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打造“特色小鎮”建議書,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根據xx省xx州“將xx市發展建設為引領州域發展的主核心”總體要求,依託xx省100個示範小城鎮及美麗鄉村規劃建設工作,結合xx市“十四五”編制規劃所涉及“打造特色小鎮”目標及xx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方案,以背靠xx爐碧經濟開發區的地理優勢,建議將xx鎮升級打造成為為“特色小鎮”,讓xx鎮成為xx市次中心城市、西北方向的一顆璀璨明珠。
一、xx鎮發展現狀
(一)交通設施建設情況:xx鎮位於xx市西北部,東與xx市龍場鎮和xx市萬潮鎮相鄰,西接黔南州福泉市,南抵麻江縣,北靠xx市大風洞鎮,歷史上素有地處“兩州三縣”交界之稱,鎮區道路四通八達,建有xx至碧波快速通道、xx至下司快速通道、xx至萬潮快速通道、環城東路、環城西路、長征東、南、西、北路、17號路、4號路、騰飛路等路網及xx市環城高速出口。
(二)歷史人文和自然景觀及資源情況:xx鎮歷史悠久、人文景觀撲實,鎮中心向北2公里為明代無樑石拱橋、無樑式三仙廟等古建築、李奇將軍墓、石仙山張孫二公醉臥處等;北門是孫文恭祠堂,石家坪總兵(石邦憲)墓;鎮中心往西100米有張畢來故居;南門有清平縣衙遺址;東門有三洞橋,向外3公里為明代龍王廟遺址,8公里外有六個雞烈士陵園;向南2公里為孫應鰲(孫尚書)墓等。自然及人文風光有南山河景區、石仙山省級森林公園、龍王山萬畝杜鵑、老君洞溶洞、仙人洞溶洞、小龍洞溶洞、角衝畲族古寨、白臘仫佬寨、金銀洞苗族傳統村落及非物質文化遺產、金銀洞水庫休閒山莊、東湖溼地公園、落棉桃李荷田生態旅遊等。全鎮總人口(含暫住人口)40214人,建成區常住人口18357人,境內有煤、鐵、鋁釩土、重晶石、矽石等資源,農業有烤煙、水稻、蔬菜、油菜、茶葉、葡萄、優質水果等產品。
(三)示範小城鎮建設情況:近年來,xx鎮重點加強了公共服務等配套設施建設,先後完成了第一、第二集貿市場,縣級示範幼兒園、第二小學、中學,二級乙等醫院,垃圾焚燒發電廠,1.2萬平方米保障性住房、30萬平方米生態移民安置房,鎮區風貌建設、敬老院、公益性公墓、汙水處理廠、公廁建設、政務服務中心、群眾工作中心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配套設施涵蓋了教育、衛生、醫療、住房、生產生活等多方面的基礎設施,完善城鎮綜合承載和服務功能,讓群眾享有更加便捷完善的生產生活服務。未來五年,xx鎮將按乙級體育場建設標準投資修建xx市xx鎮田徑運動場,實現xx承辦地區性及全國性單項比賽的可能性;投資修建xx鎮遊客服務中心,投資啟動石仙山省級森林公園升級改造,xx鎮鎮區河道治理、xx鎮地下綜合管廊、xx汽車站整體搬遷等小城鎮建設提升專案,形成星羅棋佈的特色小城鎮佈局
(四)產業發展情況:結合xx鎮資源稟賦及產業發展情況,xx鎮建設了4個黨建扶貧產業園區,分別為“xx鎮洛棉桃李荷田黨建扶貧園”位於xx鎮東北部,核心區為洛棉村,輻射區包含新堡村、平初村、白臘衝村、關田村、新山村、尖坡村,以休閒觀光、體驗、採摘為主,一產、三產融合發展的農文旅綜合體;“xx鎮偉勇黨建農業產業扶貧園”位於xx鎮西部,核心區位於偉勇村,輻射帶動良田、大田、白臘、新寨、水溝、洛邦等六個行政村,以生豬養殖與種植業相結合,打造生態迴圈高效農業示範區;“xx鎮甘壩黨建農業產業扶貧園”位於xx鎮南比,核心區位於甘壩村,輻射帶動新華村、龍洞村,以發展花椒、商品蔬菜、苗木花卉、精品水果種植、生態養殖、中草藥為重點;“xx鎮“清平”黨建農業產業扶貧園”位於xx鎮城鎮區域,含城關村、牌坊村、大土村、響水村、五里橋村、海星村6個村。以農產品加工銷售和服務業為主,透過培育和引進農產品銷售、深加工企業,建設農產品集散中心、農產品展銷平臺等新業態,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二、xx鎮升級打造成為“特色小鎮”的瓶頸
(一)缺乏組織領導。一是職責分工不清。我市特色小鎮建設工作未明確分管領導及分管部門,xx鎮“特色小鎮”建設涉及園區和鎮區產業與配套、生產與生活、管理與服務綜合發展的一項重點工作,需要由專門的住建部門和國土部門去研究分析、全面謀劃、高標規劃,統籌協調,有序推進;二是財政支援力度不強。從示範小城鎮建設力度來看,隨著城鎮規模不斷擴大,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投入壓力增大,需要投入的資金巨大,在缺乏資金投入的情況下,小城鎮建設專案多數停滯不前,處於停工狀態,未能發揮相應的職能與作用;三是發展定位不清。我市尚未研究出臺特色小鎮培育的相關政策,特色小鎮建設中政府和園區的角色定位、職責劃分不清楚,運作模式缺乏具體標準。
(二)缺乏特色小鎮發展規劃。雖然我鎮已編制了《xx市xx鎮鎮域體系規劃和近期建設規劃》(2014-2030),但以現有的規劃無法滿足我鎮升級打造特色小鎮的條件,已經制約了我鎮發展;同時相關規劃沒有結合產業、生態、空間、文化等多個領域來編制,不能做到“多規合一”,在圍繞“主題選擇”、“小鎮選址”、“功能定位”、“空間組織”、“實施計劃”等五個主要內容上,並沒有具體的實施步驟及方案。
(三)缺乏產業入駐。一是無法吸引特色產業入駐。xx鎮依附爐碧園區發展,但有發展潛力的優勢企業均落地在園區內,由xx鎮牽頭髮展的產業依舊以農業產業為主,工業產業小而不精,分散在各村,無法形成合力,沒有凸顯資源優勢;二是沒有圍繞特色小鎮開展精準招商。要想打造xx市成功特色小鎮模板,提高xx鎮特色小鎮市場競爭力,需要圍繞特色小鎮長期規劃開展精準招商,招引研發、設計製造有市場、有前景、讓傳統與現代融合發展的企業;三是無法留住招商引資專案。由於受招商政策、土地要素、基礎配套設施等因素限制,招商企業無法真正落地到xx鎮發展。
(四)缺乏對優勢資源的'充分挖掘。一是對自身資源不能充分發掘、利用。例如:xx鎮礦產資源豐富,xx鎮小型工業企業發展思路僅僅停留在礦產資源開採、轉運上,缺少二次加工、深加工工業企業;二是不能為園區發展做好服務。作為爐碧園區的“後花園”,xx鎮缺乏對園區人口需求、物資需求的有效分析,沒有及時提供人力、物力支援,導致住房保障、醫療保障以及餐飲、酒店、休閒娛樂場所等配套設施缺位。
三、關於xx鎮升級打造成為“特色小鎮”的建議
為了解決以上問題,特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加強組織領導。希望市委市政府統籌把關,成立“特色小鎮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根據全市各鎮的地理位置和特色,把相關預打造的特色小鎮,落到市級領導和市直部門的工作任務中來,共同謀劃特色小鎮發展方向,統籌考慮,避免建設規劃方案脫離實際,實操性不強。
二是加大資金扶持力度。鑑於我市實際,建議採用企業投資為主體的模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特色小鎮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同時,請市委市政府積極爭取上級產業扶持基金和銀行專案資金貸款授信,加大對中小企業信貸支援,幫助企業快速發展。
三是理清發展思路。1.以打造xx鎮“特色小鎮”的主旨,依託園區企業對鎮區資源進行再迴圈、再利用,建立生產、生活、生態的“三生”融合發展模式,在服務園區的基礎上發展xx鎮產業;2.堅持“先規劃後建設”,著力推進特色小鎮規劃佈局。結合《xx-麻江城市總體規劃》,注重規劃xx鎮特色小鎮的系統性、完整性、實用性,著手參與產業發展、對外交通、城鎮路網、市政設施和公共事業等專項規劃編制工作,把規劃落實到每一個地塊,以詳細規劃引領城鎮風貌建設,打造個性特色小鎮;3.尋求專家、規劃設計院的幫助,委託第三方公司為xx鎮特色小鎮中長期產業規劃提建議、做方案。
四是抓好隊伍建設。市委編辦、市委組織部和市人社局要適當增加市鎮規劃、住建部門編制和人員,按要求配齊特色小鎮規劃和建工專業人員,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可以適當返聘有工作經驗、身體好的專業人才,以解燃眉之急,完善管理機構。
五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1.由市投促局牽頭,依託長遠規劃為基礎,以成立國有控股企業或以股權轉讓方式對外招商引資,吸引外商企業入駐;2.加大本土企業資源融合,從物資開採到出售,形成“一條龍”產業鏈,力爭產業做到“特而強”。
六是要堅持產城融合,依靠園區來發展鎮區。一是為園區人口提供住房、教育、醫療保障及多元化商業休閒娛樂方式,給xx鎮創造就業崗位解決閒置勞動力;二是助力xx鎮工業發展。透過服務園區,建設鎮區,把園區、廠區、景區融合,讓xx鎮向功能多元化城市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