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開題報告(合集)

數學開題報告(合集)

  隨著人們自身素質提升,報告的使用頻率呈上升趨勢,報告中提到的所有資訊應該是準確無誤的。你知道怎樣寫報告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數學開題報告(合集),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研究背景與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一)研究背景

  1、時代背景

  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經濟的競爭演化為人才的競爭,人才的競爭演化為教育的競爭。教育的創新、教學的改革已成了永恆的主題。只有培養出了適應現代生活的實踐型人才、才能在參與國際競爭中獲得成功。

  2、數學教學改革發展的背景

  (1)數學教學理念已發生了深刻變化。

  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使學生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須的重要數學知識(包括數學事實、數學活動經驗)以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要努力使學生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絡,瞭解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應用數學於實際情境的信心;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解決問題;形成勇於探索、創新的科學精神。當前數學課程改革的基本策略是:以反映未來社會公民所必須的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為主線,選擇和安排教學內容。以與小學生年齡特徵相適應的大眾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現數學內容。使學生在活動中、在現實生活中發展數學、掌握數學。

  (2)傳統的數學教學現狀需改變。

  傳統的數學教學與社會,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脫節,主要體現在:

  (1)目標上只重視數學知識的傳授、技能的達成,忽視對學生實踐能力、創新精神的培育。

  (2)內容上過分拘泥於課本,忽視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有機結合起來。

  (3)學生的學習活動單一、被動,缺少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機會。教師在教學方式上忽視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忽視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數學學習的意識和興趣,忽視讓學生活潑、主動地學習。

  (4)評價上對書本知識、運算和推理技能關注較多,對學生學習的態度、情感及實踐能力關注較少。

  (二)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1、改革教學內容,解決“教什麼”的問題。傳統的數學教學內容脫離生活實際,我們開展本課題的研究首先要解決這個問題,要使我們的數學內容是充滿生活氣息的,從而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自然、與社會、與生活的密切相關性。

  2、改革教學活動,解決“怎樣教”的具體操作問題。傳統的教學過程枯燥、機械。透過本課題的研究,要使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不是一個被動吸收現成結論的過程,而是一個學生親自參與的充滿豐富生活體驗的活動過程,是一個實踐和創新的過程。

  3、改革教學評價,解決“為什麼教”的目標導向問題。透過本課題的研究,要探索出一套科學的評價體系,為教學行為科學導向。

  二、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與理論價值

  1、社會價值。為了適應時代發展,社會呼喚實踐型人才。本課題研究的目的就是要透過數學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以適應社會的需求。

  2、教育價值。本課題的研究雖然是數學教學改革浪潮中的一朵小浪花,但卻能提供一個範例,即如何讓數學走向生活、走向實踐的範例,所以,它有助於深化數學教學改革。

  3、辦學價值。本課題注重培養學生熱愛數學、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意,更注重創新精神的激發,實踐能力的提高,所以,它既能提高教學質量,還能為學校創特色,提升學校的辦學品位和辦學聲望。

  三、完成課題的可行性分析

  1、本課題的研究是科學的、必要的、注重時代性。時代呼喚實踐型人才,小學數學改革的方向是要讓數學走向生活、走向大眾、再現數學與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千絲萬縷的聯絡。所以在這樣的時代背景和教改背景下,我們提出本課題是科學而必要的。

  2、本課題具有可操作性和注重實踐性。課題符合課程改革倡導的新理念,便於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實踐,即解決實踐中教學於生活實際脫離的現狀,形成適合農村小學生的具體的教學方式。

  3、本課題注重合作性,強調師生共同創造豐富的課堂生活,課題組成員都具有良好的教學素質,並且對“數學教學生活化”已有了初步的認識和實踐,透過今後進一步的培訓、學習,我們是有信心能完成這項研究的。

  四、課題解讀與理論依據

  (一)課題解讀。

  “生活化”在這裡是指數學教學的內容、過程、評價等要素都要體現與生活的密切相關性。“數學生活化”是指在生活教育理論、素質教育理論的指導下,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將數學教學與學生生活、

  社會生活緊密結合起來,從而建構一種具有主體性、生活性、情意性、實踐性的學生主體活動,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為核心,以促進學生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為目的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

  其內涵有如下幾點:

  1、在目標指向上不僅是知識的掌握,技能的達成,還主要指向兩點:

  (1)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2)促進學生情意的健康發展。

  2、在內容上,主要以現有的教材為內容,但在組織教材、利用教材時我們要進行創造性地勞動,再現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呈現給學生的應是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3、在教學方式上,數學教學不再是單純的解題訓練,現實的和探索性的數學實踐活動將成為學生數學學習的主要方式,學生將在活動中、在現實生活中發展數學、掌握數學。

  4、在評價體系上,改革評價的甄別功能,變“篩”為“泵”,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積極導向功能;改革評價內容,重過程、重情感、重個性、重生活實踐能力;改革評價方式,最佳化筆試,融合檔案袋評價、實踐活動評價等多種方式;改革評價主體,教師、學生、家長等社會人員都將成為評價主體。課題的評價理念是:“評價不是為了排隊,而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了學生今後更好地生活。”

  (二)理論依據

  1、素質教育理論。素質教育實質上就是“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育。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

  (1)陶行知的大教育觀“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所以在教學內容上應把學校與社會、教育與生活密切結合。

  (2)陶行知的實踐教學法,即“教學做合一”。在教學方式上主張以“做”為中心,把教與學統一起來,改變傳統教學重教不重學,重知不重行的狀況。

  3、弗賴登塔爾的數學教育理論。荷蘭著名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主張“現實的數學”,主張“數學源於現實、寓於現實、用於現實”。他從數學教育的特點出發,提出了“數學現實”、“數學化”、“再創造”等數學教學原則。所謂“數學現實”乃是人們用數學概念、數學方法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的總體,其中既含有客觀世界的現實情況,也包括學生個人用自己的數學水平觀察這些事物所獲得的認識。“數學化”指人們運用數學的方法觀察現實世界,分析研究種種具體現象,並加以整理組織的一個過程。“再創造”是指數學實質上是人們常識系統化,每個學生都可能在一定的指導下,透過自己的實踐來獲得這些知識。

  五、研究目標

  總目標:讓數學走向生活、走向實踐,喚醒學生的創造潛能,激發學生的美好情意,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細分如下:

  1、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深化對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認識和理解,探索、形成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理念。

  2、在實踐中探索出一套生動具體的,與生活緊密聯絡的小學數學學習內容體系。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