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素質調查報告
大學生素質調查報告
在現在社會,報告的使用頻率呈上升趨勢,其在寫作上有一定的技巧。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報告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學生素質調查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學生素質調查報告1
在專業體育領域,一項紀錄保持XX年甚至更長時間,是正常不過的事。然而,作為群體性體育的大學生運動會,如果大多數紀錄長期不能被打破,就不得不令人憂心了。近些年,生活水平高了,而身體素質不斷下降卻成了越來越嚴重的問題。根據蘭州市體育局提供的《XX年蘭州市體育運動會專案最高紀錄》統計,在全國、省、市各級運動會上,蘭州市大學生田徑專案中,男女組共6組114個專案的運動會紀錄中,有78項紀錄保持在XX年以上無人打破,其中33個專案保持在15年以上,有6項紀錄竟然保持了30年!
北京大學體育健康中心一直從事學生體質測試研究工作的老師赫忠慧在體育健康中心為20-39歲,40-59歲的教職工做了體質測試後,發現年輕一代的肥胖率要大於比他們年長的一代。而男生的肥胖率和消瘦率已經達到了30%。許多女生因為怕胳膊變粗而不願鍛鍊上肢,帶來的是柔韌性的下降。青春的身體,是這樣的嗎?連教育部部長賙濟都提醒大學生: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爭取做到“每天鍛鍊一小時,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輩子。”
由此可見當前大學生身體素質嚴重下降,而面對這樣一個令人擔憂的嚴峻的現實,作為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採取一個可操作性強、有力的措施是他們必要的職責。但是把體質健康作為大學生能否畢業的先決條件,強調畢業必須過“體制”關。其目的雖然不是為了卡住那些體質不合格的學生,而是要引起學校和學生對體制健康的足夠重視,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把體育活動作為完成學業的必修課,進而作為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下去。但筆者認為這首先是對殘疾生的歧視,即使四肢健全的普通學生,體育不達標又能代表什麼呢?因而,如果真是本著從學生利益出發,就不宜搞這種“一刀切”的硬性做法,可以不它作為一項參考專案,透過鼓勵性的政策來達到提高大學生身體素質這一目標。
雖然關於大學生體制不合格不能畢業的爭論正反雙方都有不把對方說服不罷休的架勢。但我們要絕對相信,在這場爭論中,沒有誰會故意對自己的身體健康不關心,任自己發胖,任自己得高血壓、糖尿病什麼的,但焦點是大學生該怎樣保持健康的身體,“自生自滅”亦或是“有人監管”?我們認為,絕大多數的學生都會反對後者的。經過幼兒園、小學和中學期間老師和家長的層層管制,終於在大學得到釋放的學子們再也不願聽到什麼規定、規章制度的話了。可現實是,現代生活得五彩繽紛讓大學學子們眼花繚亂,太多的選擇往往導致無所適從,網路室內舒適的環境、花前月下的愛情,讓越來越多的學子遠離了運動場,越來越多的“胖墩”、“豆芽菜”出現在大學校園裡。——這不但嚴重影響著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還將會使得整個教育和科研事業受損。
再從大環境來看,現今在校大學生將會在未來的幾年內走向社會,成為社會建設的中堅力量。故大學生身體素質問題是一個社會問題,它關係到我國未來社會、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的可持續發展。提高大學生身體素質,不但可以在社會上樹立“終身體育”的觀念,而且將會從整體上提高我國人口的身體素質。因此,為大學生身體素質的鍛鍊提供科學準確的訓練方案迫在眉睫,為此,筆者採用了問卷調查和科學測量兩種方式,瞭解當代大學生體育鍛煉和身體素質的狀況,並進而作出了一些建議性的訓練方案。
大學生體育鍛煉情況的問卷調查及結果分析
調查說明
本次問卷調查專門以XX級文秘教育專業的全部大學生為調查物件,對其進行了關於參加體育鍛煉情況的調查。透過調查瞭解到XX級文秘教育專業的學生在參加課外活動與體育鍛煉方面的基本情況和女生與男生之間在各種活動的參與度上的差別。(本次調查採用隨機抽樣調查方式,於XX年5月25日向57名同學發放調查問卷57份,其中男生29份,女生28份,並於XX年5月25日全部回收,問卷全部有效。)
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是否有自己的體育鍛煉計劃
透過調查,我們瞭解到起碼有佔40%的同學沒有自己的體育鍛煉計劃,只有10%左右的同學擁有計劃,50%的學生是隨機安排自己的體育鍛煉計劃。
(二)參加體育活動的主要目的方面
總體上來說,主要目的在於興趣、愛好(43%)和健身(38%),同時也是為了緩解壓力(40%)。但其中體現在女生當中更為明顯的是健身(36%)和緩解壓力(48%),而在男生當中最顯著的在於健身(40.6%)和興趣、愛好(53%)。
(三)參加體育鍛煉所持續的時間長度
更多的同學喜歡在20分鐘~60分鐘之間。有27.6%的同學喜歡在20分鐘~30分鐘之間,有29%的同學喜歡選擇在30分鐘~60分鐘之間。調查顯示,不論女生還是男生都較多選擇在20分鐘~30分鐘之間。
(四)您喜歡在什麼時間段參加體育鍛煉
調查顯示,絕大部分同學喜歡在傍晚16:00~18:00進行體育活動,佔總體人數的47.6%。而只有很少的人喜歡在中午時分進行體育活動。從單方面看:女生也喜歡在此時間段參加體育鍛煉,佔女生總人數的48%,也有佔30%的女生喜歡在晚上(18:00~20:00)進行體育活動。而對於男生來說則有所不同,他們更喜歡在早上(6;00~8:00)(佔34%)和傍晚(佔46.8%)進行體育活動。
(五)對學校體育館開放情況的瞭解
只有佔9%的同學擁有體育館入館證,佔91%的同學沒有辦理入場證,其中女生沒有辦理的居多(佔660%)。只有佔35%的同學知道學校體育館的開放時間,
(六)其他相關調查
*有47%的同學把“沒有時間”作為很少參加體育鍛煉的主要原因。
*佔36%的同學把體育鍛煉作為自己的一項必修課程,但是有佔41%的女生不這麼認為。
*對於參加體育鍛煉的必要程度,有佔52%的同學認為有必要,認為無所謂的佔17%。
透過此次問卷調查,我們看到:關於是否有自己的體育鍛煉計劃問題的調查中,有佔84%的同學沒有明確的個人體育鍛煉計劃。同時有佔45%的同學不把體育鍛煉作為自己的一項必修課。在我看來,對於自己的大學生活是否滿意在於個人的參與度高不高,參加體育鍛煉是提升滿意度的最好方法,有計劃的參加體育鍛煉活動不僅能達到這個目的而且還會大大提高個人的身體素質,為未來的激烈競爭作好充分的健康準備。
甘肅農業大學大學生身體素質的測試結果及分析
此次測試結果的資料來源於甘肅農業大學人文學院體育部(XX年),是由校醫院和體育部分別對處在19至22歲這個年齡段的大學生的身高、體重、胸圍、肺活量、安靜心率、血壓、50米、1000米(女生為800米)、立定跳遠、引體向上(女生仰臥起坐)實行了檢測,並進行了資料分析。
檢測結果如下:
甘肅農業大學XX年19、20、21、22歲城鄉男生平均身高為169.4釐米、體重57.2公斤、胸圍85.9釐米、肺活量3987.91毫升、安靜心率79.88次/分、血壓14.31/9.15千帕、50米8.3秒、1000米253.23秒、立定跳遠228.3釐米、引體向上8.53次。城鄉女生平均身高160.5釐米、體重50.76公斤、胸圍81.67釐米、肺活量2692毫升、安靜心率80.99次/分、血壓13.87/9.19千帕、50米10.1秒、800米251.6秒、立定跳遠163.57釐米、仰臥起坐25.24次。
由此可見,甘肅農業大學學生身體形態、機能、素質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因此,加強體育鍛煉、提升身體素質實為農大學生亟待關注的一個問題。
結論報告
透過此次調查,我們應該認識到突出強調“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充分尊重學生對體育鍛煉的選擇性,以人為本,遵循大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興趣愛好,培養學生體育鍛煉能力、掌握科學鍛鍊方法和技能,以終生體育為目標的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所以充分發揮大學生的智力優勢,努力提高大學生參與體育健身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大學生的創造性和潛能。與此同時強調教師對學生學法的指導,提高大學生自學、自練的能力,注重教學評價的多樣性,重視大學生學習的效果和反應,真正使大學生養成堅持體育鍛煉的習慣,形成勇敢、頑強和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促進大學生在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諧地發展,從而為提高國民的整體健康水平發揮重要作用。
首先在改善大學生餘暇鍛鍊行為實踐中,應重視大學生在鍛鍊後有愉悅感受,並可將大學生鍛鍊後的良好心理感受程度作為預測大學生參加餘暇體育鍛煉程度的指標。在指導大學生選擇鍛鍊專案、鍛鍊內容、鍛鍊形式、鍛鍊負荷、鍛鍊強度等時,應以其能否在鍛鍊後產生愉悅感受作為重要的依據。在對大學生餘暇體育鍛煉行為的干預中,應引導大學生選擇多人參加的集體鍛鍊形式,促進群體鍛鍊與鍛鍊習慣形成的互動,形成良好的鍛鍊氛圍;同時應重視和加強對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提高大學生鍛鍊行為的堅持性。總而言之,我們每位體育教師應該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和體育課程發展的大趨勢,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作為體育教學的出發點和終結點,積極為學生創設一個充滿歡樂、寬鬆的具有各取所需的個性化健身課堂和校園體育文化氛圍,堅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不斷豐富和完善課程學習評價體系,在大學體育教學的舞臺上,充分展示自己的聰明才華,使體育教學真正成為充滿智慧的偉大事業。
其次課程學習評價是大學體育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指出:“學生的學習評價應是對學習效果和過程的評價,主要包括體能與運動技能、認知、學習態度與行為、交往與合作精神、情意表現等。透過學生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定等方式進行。評價中應淡化甄別、選拔功能,強化激勵、發展功能,把學生的進步幅度納入評價內容。”如何科學合理地評價學生的體育學習成績,使體育課程學習成績的評定成為激勵和促進每個大學生學習鍛鍊,提高學生體育課程學習成績和參與體育活動積極性等方面發揮作用,體育課程學習成績的評定不僅只有教師參與,同時還要學生進行自我評定與相互評定。教師要積極地組織、科學地指導學生對自己的體育學習成績進行評定以及學生在小組範圍內進行互相評定,這樣可以使學生既能發現自己的進步,從而體驗成功帶來的快樂,又能瞭解自己的不足之處,以便進一步改進學習。建議大學體育教學可參考下列形式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定。
*學生自我評定——學生對自己的運動技能、認知、學習態度與行為、交往與合作精神及情意表現等進行的綜合評定。
*組內互相評定——學生對組內各個成員的運動技能、認知、學習態度與行為、交往與合作精神及情意表現等進行的綜合評定。
*教師評定——依據學生的學習水平目標達成度、學習態度與行為表現,進步幅度等,對學生的學習成績的四個方面進行綜合評定。
再次對大學生體育鍛煉的能力要求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從事運動的能力----具有與年齡相適應的體能和基本身體活動能力,具有一定的運動技能和經驗,具有學習和從事適宜運動的能力;
(2)體育鍛煉的能力----能準確判斷自己的身體狀況和鍛鍊的需要,能有為自己制定合理的鍛鍊計劃,並安全地從事鍛鍊的能力;
(3)體育娛樂能力----能在各種場合和條件下運用多種身體練習手段和體育運動專案,與同伴進行愉快的體育娛樂的能力;
(4)體育觀察能力----能理性地和愉快地對競賽和表演進行欣賞,能對有關體育的社會問題進行洞察和分析。
最後還應透過體育活動增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
透過體育活動來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意志品質和調節情緒的能力是大學體育教學應注重的一個方面,特別是在體育教學中要防止只重視運動技能的傳授,而忽視心理健康目標達成的現象;要努力使大學生在體育活動過程中既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又發展心理品質;要根據大學生的年齡特點與心理特徵,注意創設一些專門的情景,採取一些特別的手段,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體育活動對於發展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具有獨特的作用,經常參與體育活動的學生,合作和競爭意識、交往能力、對集體和社會的關心程度都會得到提高,而且,學生在體育活動中所獲得的合作與交往等能力能遷移到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去,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應特別注意營造友好、和諧的課堂氛圍,採取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要特別關注學生形成良好的體育道德和合作精神,增強他們對社會的責任感。
推動大學生體育鍛煉,提升大學生身體素質任重而道遠。在今後體育鍛煉教學中,我們還應加大的改革力度,使體育教學個性化、多樣化,營造生動、活潑、主動的學習氛圍,把增進學生健康,提高體育能力,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養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作為大學體育鍛煉的首要任務來抓。
大學生素質調查報告2
職業素質是勞動者對社會職業瞭解與適應能力的一種綜合體現,其主要表現在職業興趣、職業能力、職業個性及職業情況等方面。影響和制約職業素質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實踐經驗、社會環境、工作經歷以及自身的一些基本情況(如身體狀況等)。一般說來,勞動者能否順利就業並取得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本人的職業素質,職業素質越高的人,獲得成功的機會就越多。從大學生的角度來看,職業素養是實現就業並勝任工作崗位的基本前提;從用人單位的角度來看,職業素養是選聘人才的首要考慮因素,因此大學生應該從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通用技能和個人素質等方面著手,提高自己的職業素養。 大學生的職業素質對我們就業已經越來越重要了,為此我們班分小組對社會企事業單位作了一次”大學生職業素質的調查報告”,我們對此有了一個更深入的瞭解。
一、調查目的:
主要了解在校大學生就業期望,自身素質的評價,學校就業指導,對就業形勢的看法,旨在瞭解當前的就業形勢對大學生的影響;瞭解企業和用人單位職能部門的設定和崗位對人才(特別是我們大學生的)素質的要求,以便我們經後能有個明確的發展方向,有目的性的提升自己某個或者某幾個方面的技能、素質。以便經後能更容易的(特別是在金融危機下)找到合適的工作,在以後的工作中也能更好的為公司、企業服務。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透過對影響大學生就業因素的調查,更好地調節用人單位與畢業生之間的供需關係。
二、調查物件和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採取問卷、小組討論等形式調查,在公司領導及員工中採取面對面的交談方式,且員工和領導所問的問題一樣,但員工與員工之間的問題又有所變化。
三、調查時間:20xx年1月3日
四、調查物件:避風塘廣緣店、貴人鳥(中心廣場)專賣店(服務性行業)
五、調查物件的選擇:抽樣方法
六、調查內容:
我們透過對這兩家公司單位的調查和訪談,發現了社會、企業對我們大學生的職業素質的要求和期望,並對我們提出了很寶貴的經驗和建議。 在此我們調查發現社會:
1 當今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在於:缺乏工作經驗、對工作條件要求過高,加上最近的金融危機等。
2 高校畢業生就業時什麼最重要:學歷、職業素質、工作經驗。
3 高校畢業生目前最欠缺的素質:基本的解決問題的能力、相關工作或實習經驗、專業知識和技能。
4 公司最看重人才的哪些品質:在最短時間內認同企業文化、對企業忠誠,有團
隊歸屬感‘有敬業精神和職業素質。
5 貴單位(公司)覺得高校畢業生應該具備的職業素質有哪些:身體、心理、政治、思想、道德、專業、學習和創新方面的素質。
6 貴單位(公司)認為高校畢業生在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時間觀念不強,遲到、早退,專業知識與技能不夠,解決問題能力不夠,開拓創新能力不足,獨立性欠缺、依賴性很大,沒有工作狀態、做事非常散漫。
7 貴單位認為高校畢業生哪方面的能力最需要提高:專業知識與技能,求職心態,團隊精神,職業素質等。
企業是大學生施展才華的舞臺,企業對我們大學生有什麼樣的素質和能力的評價和期望能夠給我們大學生穿梭在招聘市場上的忙碌身影帶來前行的方向;將會給在大學裡茫然無措的我們帶來學習的動力!
透過我們這次的調查訪問,我們更充實的瞭解了我們求職的經驗,更加的深化了我們對大學生職業素質重要性的認識。因此我們應該以以下的更高的職業素質來要求自己。
改變過去我們大學生的就業心態,放低我們所看重的就業條件,注重自身能力和職業素質的培養,在學校實習期間至勤多動,提高自己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專業技能,求學期間在不影響自身學習的情況下找份兼職以便更好的適應當今的就業激烈的社會,提高自己在身體、心理、政治、思想、道德、專業、學習和創新方面的素質,注重團隊意識,加強時間觀念意識,改變自己嚴重的依賴心理,完善自身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綜合調查結果,我們在職業素質的主要因素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1、你的興趣是什麼?你曾經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對哪些知識比較有感覺,能夠深入發展下去?2、你的性格適合做什麼?不同的工作,適合不同性格的人去做。認清楚自己的性格,是非常重要的一步。3、你的優勢和特長是什麼?有哪些拿得出手的能力?對於自己欠缺的能力,應該怎樣去做?4、你性格本身存在哪些弱點需要克服?不要讓弱點成為你成長中的絆腳石。
大學生理想從事的行業
大學生職業素質調查問卷
1.您認為大學生最應該具備的素質是什麼?(多選題)
學習能力
溝通能力
自我調節能力
道德素質
創新能力
自我控制能力
思維能力 耐挫能力
良好的心理素質
2.貴單位(公司)最看重人才的哪方面品質?(多選題)
在最短時間內認同企業文化
對企業忠誠,有團隊歸屬感
有敬業精神和職業素質
有專業技術能力
溝通能力強、有親和力
有團隊精神和協作能力 帶著激情去工作,有上進心
3.您認為當今高職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在於?
缺乏工作經驗
對工作條件要求過高
對企業缺乏忠誠度,易跳槽
綜合素質不夠
4.您認為高職大學生就業時什麼最重要?
學歷
職業素質
工作經驗
認同企業文化
必要的資格證書
5.您認為高職大學生目前最欠缺的素質是(多選題)
基本的解決問題能力
相關工作或實習經驗
專業知識與技能
溝通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社交能力
團結協作意識
創新能力
學習能力
承受壓力能力 外語水平
責任心
計算機水平
職業道德
應變能力
其他
6.為高職大學生哪方面能力最急需提高(多選題)
基本的解決問題能力
相關工作或實習經驗
專業知識和技能
溝通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團結協作意識
創新能力
學習能力
承受壓力能力
外語水平
責任心
計算機水平
職業道德
應變能力
其他
7.貴單位(公司)覺得高職大學生應該具備的職業素質有哪些(多選題) 身體素質
心裡素質
政治素質
思想素質 道德素質
科技文化素質
審美素質
專業素質
社會交往和適應素質
學習和創新方面的素質
8.為當前高職大學生就業中的主要問題是什麼?
企業需要具備較高職業能力或者專業技術人才,對應屆畢業生的需求總量減少 畢業生的就業定位不合理,期望值過高,擇業過於挑剔
應屆畢業生不具備符合企業要求的職業能力,缺乏工作經驗,沒有競爭力 就業資訊機制不健全,資訊渠道不暢通,資訊不充分
政府、學校、用人單位及學生之間互相溝通和了解不夠
大學傳統教育模式弊端太多,不注重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不能為大學畢業生就業和職業發展提供有效幫助。
9.為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時什麼最重要?(單選題)
學歷
職業素質
工作經驗
認同企業文化
必要的資格證書
10.您覺得高校應屆畢業生職業
素質與職業技術哪個更重要?(單選題) 職業素質
職業技術
一樣重要
11.理想從事的行業
商貿業
自助創業
對調查結果的思考
對大學生而言,“對社會負責,對人民負責;愛崗敬業,忠於職守;求實奉獻,刻苦鑽研;不斷進取,團結協作”是大學生應必備的職業道德素質。
1、職業道德素質是大學生踏入社會的必要前提。
高尚的職業道德素質幫助人們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培養堅強的意志和優良的品德,激勵人們為實現崇高的道德理想而刻苦鑽研,努力拼搏,幫助人們正確認識與理解社會,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堅定成才的信心。
2、職業道德素質是大學生在自身發展和完善的過程的指明燈。 人在社會中的發展和完善離不開好的道德素養,現在用人單位對應聘者的職業品質需求從某種角度講,對學生髮展有著很好的導向作用,諸如積極的人生態度、開拓創新精神、沉著應變能力、團隊合作精神、愛崗敬業精神等,許多職業已向就業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3、道德素質是大學生成才的動力。
在現在社會中,就業單位對我們的道德素質要求越來越高,這樣就給我們自身產生了很好的動力,我們要就業,要找一個好的單位,成為一個出色的社會人才,我們就必須把自身的職業道德素質提高。
自我發展的過程是人生價值實現的過程,是在充分認識人生意義的基礎上,不斷提升精神追求,增強職業道德,掌握專業規律,拓展專業知識,強化專業技能和提高自身水平的過程。
現代的大學生,是未來建設的主力軍,在瞭解了相應的職業道德規範後,應結合實際從未來的事業出發,注意培養和形成自己良好的職業道德意識,多渠道多方式地錘鍊自己的意志,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為就業做鋪路石。
大學生素質調查報告3
在今年的xx月xx號我和同學訪問了一家城鎮企業的老闆,地點就在他的家裡。我們在關於社會對當代大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進行了一次深刻的訪談,從張先生那裡我們瞭解到了很多有關企業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也使我感受到我身為一位大學生,我自己的綜合素質還不能達到一個標準的水平。現將此次活動的有關情況報告如下,這次的調查我們就針對以下幾個問題進行了討論:
一、大學生就業和大學生綜合素質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社會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愈來愈高,社會職業發展趨勢、市場經濟發展趨勢、知識經濟創新趨勢、經濟全球化趨勢和人才市場競爭趨勢要求大學生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主要體現在健康、智力、心理、道德、角色五個層面上,這些素質的培養在高校教育中都有得到程度不同的體現,但也存在某些不足。大學生的就業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在這些因素中,人們首先注意到的當然是就讀的學校,其次是所學的專業,第三是大學生本人的學習成績和經歷。但是,還有一個重要問題對大學生就業尤其是對大學生參加工作後的工作業績,單位調整和個人發展狀況影響極大,這就是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社會需要綜合素質良好的大學生
(一)職業發展趨勢要求大學生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日益深化,社會職業的變遷出現了建國以來前所未有的動盪,分化,重組的局面,新的職業種類層出不窮,傳統職業的消亡和遷移方興未艾,而且,這種反展變遷的態勢還將繼續下去。如今,資訊產業異軍突起,傳統行業的變動,重組以及新興的行業的出現和興起,將為社會提供更多新的就業崗位。這就使大學生就業時,出現了與過去的大學生畢業分配時前所未有具體情況:
一是專業完全對口的崗位越來越少;
二是職業變動的可能越來越大;
三是行業特徵不像過去那麼鮮明;
四是崗位所需的知識和技能更新週期加速,複合程度提高。
這些特徵,將使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綜合四肢的要求空前提高。
(二)市場經濟反展趨勢要求大學生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反展,我國的市場經濟法制體系初步建立;市場環境逐步有序;由於形成了買方市場,消費者對於企業經營的影響愈來愈大。企業為了生存和發展,比訊遵守國家法律,遵守市場規則,強化為顧客服務的理念,重視產品的科技人文內涵。這些,使得用人單位在聘用員工時掌握的標準從單純注意專業變化為注意綜合素質。例如,在大學生就業過程中,要進行面試,在面試中,主試人通常提的問題有:“你為什麼要應聘這份工作”“你擇業考慮的主要問題是什麼”“你覺得你願意進我們公司嗎?為什麼”“你能為我們作些什麼貢獻呢”“你覺得自己有足夠的資格幹這項工作嗎?你覺得自己幹這項工作是大材小用還是小材大用”“請談談你的工作經驗,好嗎”這些問題的潛在答案,絕大多數是反應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如理想,信念,境界,人際關係,特長,愛好,心理素質和工作經驗等等。拿工作經驗來講,大學生普遍從學校到學校,還談不上有什麼經驗。但是,大學生在校期間參加的社會實踐,社團活動,創業活動,勤工儉學活動和學生幹部工作得到等等,對於應聘成功有積極作用,而這些都是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良好的證據。可見,用人單位是非常重視大學生綜合素質的。
(三)人才市場競爭趨勢要求大學生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
高校畢業生就業方式一方面使畢業生在就業中有選擇用人單位的自主權,另一方面用人單位在選擇畢業生中也有自主權。這就形成了兩個方面的競爭:
一是用人單位為爭奪理想人才而進行的競爭;
二是畢業生之間為爭奪理想職業而進行的競爭。
據報道,在現在的就業市場上,複合型,雙能型,創新型,外向型,經驗豐富型,技能型和學習型人才較受歡迎,要成為這些型別的人才,必然要求其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包括些什麼內容,我認為,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主要體現在健康,智力,心理,道德,角色五個層面上。這五個層面相互關聯,相互影響,共同決定著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健康素質包括大學生的體力,精力,耐力,毅力等生命指標,同時還與智力,心理,道德,角色諸因素相聯絡;智力素質體現在大學生的專業知識,技術技能,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知識面的廣博等方面;心理素質包括大學生獨特的個性心理特徵如氣質,性格,能力,以及個性傾向性如需要,動機,興趣,信念,世界觀等;道德素質包括大學生的道德觀念,道德情感,道德意識,道德規範,道德行為等一系列道德要素的有機結合;角色素質包括大學生的角色規範,角色認同,角色適應,角色整合諸方面的素質。
(三)人才市場競爭趨勢要求大學生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
高校畢業生就業方式一方面使畢業生在就業中有選擇用人單位的自主權,另一方面用人單位在選擇畢業生中也有自主權。這就形成了兩個方面的競爭:
一是用人單位為爭奪理想人才而進行的競爭;
二是畢業生之間為爭奪理想職業而進行的競爭。
據報道,在現在的就業市場上,複合型,雙能型,創新型,外向型,經驗豐富型,技能型和學習型人才較受歡迎,要成為這些型別的人才,必然要求其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包括些什麼內容,我認為,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主要體現在健康,智力,心理,道德,角色五個層面上。這五個層面相互關聯,相互影響,共同決定著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健康素質包括大學生的體力,精力,耐力,毅力等生命指標,同時還與智力,心理,道德,角色諸因素相聯絡;智力素質體現在大學生的專業知識,技術技能,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知識面的廣博等方面;心理素質包括大學生獨特的個性心理特徵如氣質,性格,能力,以及個性傾向性如需要,動機,興趣,信念,世界觀等;道德素質包括大學生的道德觀念,道德情感,道德意識,道德規範,道德行為等一系列道德要素的有機結合;角色素質包括大學生的角色規範,角色認同,角色適應,角色整合諸方面的素質。
大學生素質調查報告4
摘要:體質是智育德育的載體,毛主席曾向全國人民提出“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的號召,今天看來仍然有現實指導意義。體質的提高除受物質條件限定外,也受思想觀念的制約。對於廣大學子來說,樹立終生體育的理念,熱愛體育運動,克服困難仍然顯得必要。全民熱愛體育運動是一個民族振興必不可缺的環節!
關鍵詞:大學生,學生身體素質狀況,影響原因,分析
身體素質這個詞對很多人來說可能並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說,某人力氣大,某人跑的快,或者某人很靈活,某人耐久力強。實際上這些能力都屬於身體素質。身體素質通常指的是人體在肌肉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各種能力。一般包括力量、速度、耐力、靈敏和柔韌等。
隨著生活水平的日漸提高,大學生對自己的身體現狀普遍感覺良好或一般,大多數男生都感覺較好或很好,對自己身體比較滿意;而女生較多感覺一般,其中不少人認為身體不太好。感覺不好的原因有體質的好壞,平時鍛鍊也不夠,主要的原因是不少大學生平時忽視體育鍛煉,非智力因素沒有得到應有重視。有些大學生,不但不參加鍛鍊,還染上種種不良生活習慣,抽菸、喝酒、熬夜泡網咖……無規律的生活節奏導致其身體機能的下降。
在平時鍛鍊的時間方面,男女生之間差距比較明顯。男生每週鍛鍊時間從1小時到12小時不等,大多在3—5小時。而女生能堅持鍛鍊的就不多,只是極少數可以堅持每週運動2—3小時,大部分女生表示除了上體育課,平常很少鍛鍊。
根據對發育狀況、身高體重比、肺活量測試等國家頒發的《大學生體育合格標準》裡規定的專案的測試的結果看,大學生身體素質指標呈逐年下降的趨勢,而且肥胖人數也在增加。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有:
一.課上課下大學生較少進行體育鍛煉,並且大多數學生存在怕吃苦、意志品質稍差的現象,造成對體育鍛煉不感興趣,牴觸心理較強,致使教師的教學效果也較差,隨著大學生的身體素質也漸差。
二.大學生自身參與體育鍛煉的意識與興趣淡薄,缺乏外界輿論的正確健康導向。因為不瞭解體育運動而不喜歡體育運動,進而不參與甚至牴觸體育運動。
體質是智育德育的載體,毛主席曾向全國人民提出“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的號召,今天對大學生身體素質問題仍然有現實指導意義。透過體育活動來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意志品質和調節情緒的能力是大學體育教學應注重的一個方面,特別是在體育教學中要防止只重視運動技能的傳授,而忽視心理健康目標達成的現象;要努力使大學生在體育活動過程中既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又發展心理品質;要根據大學生的年齡特點與心理特徵,注意創設一些專門的情景,採取一些特別的手段,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體育活動對於發展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具有獨特的作用,經常參與體育活動的學生,合作和競爭意識、交往能力、對集體和社會的關心程度都會得到提高,而且,學生在體育活動中所獲得的合作與交往等能力能遷移到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去,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應特別注意營造友好、和諧的課堂氛圍,採取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要特別關注學生形成良好的體育道德和合作精神,增強他們對社會的責任感。
想要身體素質增強,採取措施是不可避免的,學校和學生都應該努力改進,比如:
1.改革課程內容體系,加強科學研究,修訂教學計劃.改革教材教法。向以全民健身為主體的教學.促進大學生自覺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主動性。體育課教學要科學化、實效化。
2.體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均應從根本上重視青少年的身體鍛鍊和體育達標工作,進一步提高對學校體育工作的認識,按照《學校體育工作條例》,依法管理學校體育工作,將其納入學校的工作日程。
3.以活潑多樣的教學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健身運動,引導學生根據其個性與興趣,積極參加身體鍛鍊.,養成經常參與體育鍛煉的習慣。
4.加強體育師資隊伍建設,加強體育設施和體育器材的建設,使學生的體育鍛煉有人指導,有活動場所。
5.利用大眾傳媒的力量,提高大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意識,進行體育鍛煉的興趣。學校應為學生提供方便並且創造條件和機會,鼓勵大學生多閱讀體育報刊雜誌,收看體育新聞節目,也可以開展類似於“體育節”的活動向學生宣傳體育專案規則,介紹體育淵源歷史,傳播體育精神理念,利用傳媒的力量增強大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意識和興趣。
有的人認為力量是其素質的基礎。有些運動如果沒有力量,可以說是無法完成的。誰的力量大,誰的成績好。訓練可以使肌纖維增粗,增加肌肉中蛋白質的`含量,並改善神經系統的調節能力,從而發展力量素質。通常力量訓練採取負重訓練,克服身體重量和外界阻力的練習。鍛鍊者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練習內容負重練習主要是透過負重做深蹲起,持啞鈴深蹲起,腿捆砂袋跑步等來發展腿部力量。也可用手持啞鈴原地擺臂、臥推槓鈴、上下推舉槓鈴等來鍛鍊臂力。怠雙腿的下蹭起,引體向上、俯臥撐、倒立、角力、揹人跑步、各種屈體等動作則是克服身體重量和外界阻力的練習。速度是指在單位時間裡完成動作的次數或使身體快速位移的能力。
速度素質的表現形式有反應速度、動作速度和週期性運動中的位移速度。速度素質在很多運動專案中都起重要作用。有的專案是以速度的快慢來衡量成績。如游泳、跑、滑冰、腳踏車等。有的專案也要求具有很高的速度素質。例如足球、籃球、排球等。速度素質的優劣取決於肌肉力量的大小,技術動作的正確與合理,以及神經過程的靈活程度等。發展速度素質主要藉助於提高一般身體素質,特別是肌肉的力量與彈性,動作的協調性,發展耐力和柔韌性等。耐力是指有機體長時間持續工作的能力,也可以看作是對抗疲勞的能力。
耐力素質包括一般耐力和專門耐力。一般耐力是指小強度或中等強度進行長時間工作的能力;專門耐力是根據不同運動專案的特點所需要的耐力。靈敏素質主要取決於大腦皮質神經過程的靈活性。靈敏素質主要是在多組合、高難度、技術性強的運動中得到發展。柔韌是指大幅度完成動作的能力。它取決於肌肉、韌帶的彈性和關節活動範圍的大小,也取決於神經支配工作肌肉緊張與放鬆的協調能力。良好的柔韌素質可以使動作舒展美觀。有些高難的動作沒有一定的柔韌素質就難以完成。
增強免疫力也可以提高身體素質.如何提高免疫力呢?對此,我查到以下方法:
1、增加抗氧化劑的吸收。抗氧化劑是一種存在於食品中的能夠增強免疫系統的化學物質。服用維生素E,維生素C(也可以靠每天食用兩個柑桔類水果來獲取維他命C)
2、經常喝綠茶,因為綠茶中含有大量抗氧化劑類黃酮和茶酸。多吃西紅柿和其它紅色和深色的水果。
3、平常也要適量的運動,但不要做劇烈運動。因為劇烈運動會壓抑免疫系統功能(與上呼吸道感染有關的免疫系統功能)。如果已養成定期鍛鍊的習慣,在這段時間可以做一些輕度或中度運動。
4、確保食用足夠的碳水化合物食物,如大米及其它富含澱粉的食物。因為碳水化合物是免疫細胞最重要的食物。
5、每天保證充足睡眠,不要使自己處於緊張和壓力之下。焦慮、緊張都會影響身體的壓力荷爾蒙,從而壓抑身體免疫功能。睡眠能增強機體產生抗體的能力,從而增強機體的抵抗力;同時,睡眠還可以使各組織器官自我康復。
6、多吃蔬果
柑橘類水果富含維生素C,能增加噬菌細胞的數量;強化天生殺手細胞活力;建立和維護粘膜、膠原組織,以幫助傷口痊癒。胡蘿蔔及其它深橘色蔬果如芒果、甘薯等富含β胡蘿蔔素,可以在人體內轉換成維生素A。維生素A能維持上皮細胞及粘膜組織健全,減輕感染;提高抗體反應,促進白血球生成;並參與補捉破壞細胞的自由基。其它可以滋養免疫系統的蔬果還包括蕃茄、十字花科蔬菜、大蒜、香菇等。
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不能光說不練,方法知道了並不是自己的身體素質就能提高,必須堅持不懈的鍛鍊。
推動大學生體育鍛煉,提升大學生身體素質任重而道遠。在今後體育鍛煉教學中,我們要加大改革力度,使體育個性化、多樣化,營造生動、活潑、主動的學習氛圍,把增進自己健康,提高體育能力,培養自己終身體育的意識,養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作為大學體育鍛煉的首要任務來抓。
大學生素質調查報告5
一、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具體目標
1.瞭解大學生綜合素質現狀
(二)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
問卷調查在六盤水職業技術學院大專生一、二、三年級進行,共發問卷100份,回收有效問卷89份,回收率89%。
2. 網上調查
二、調查結果分析
大學生綜合素質現狀
1.對所學專業的認識
調查顯示,大部分的學生對專業認識有充分的瞭解,30%的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情況只侷限於課本,25%的學生認為專業與工作不對口,根本無法就業。
2.身體素質
調查結果表明,66%的學生對運動的熱情較高,18%的學生對運動熱情中等,9%的學生討厭運動,7%的學生不排斥運動,但一般不做運動.這與他們的飲食習慣是相一致的,正常飲食的學生對運動的熱情較高。值得注意的是,不喜歡運動的學生數佔相當份額。同時,調查還不喜歡運動的學生,他們經常在生病,喜歡吃零食,且三餐不固定
3.個人能力
在調查中發現,18%的學生適應能力差,同時其應變能力,自我約束力,溝通協調能力,適應力普通性都不盡如人意,其活躍度也不夠。對於這一結果,也許我們對學生的適應力感到無限地憂慮,但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很多學生已經起來越注重自身個人能力的培養,其適應能力強,各方面的個人能力都在提高。
4.行為舉止
在對調查結果的整理中,我們得到了一組令人震驚的資料,52%的學生能做到不說髒話粗話,48%的學生認為自己不能做到不說髒話粗話。30%的學生認識不到隨意翻看他人物件是不道德行為,12%的學生不注意整潔得體,舉止文明。
5.價值觀念
透過調查發現,65%的學生有自己清晰的事業藍圖,且精神充沛,學習的動機是為提高自己意識,完善自我,35%的學生精神不濟,不能認識到精神生活的
重要性,沒有事業的目標。
6.對他人的態度及團隊合作
透過本次調查發現,78%的學生認為團隊合作可以提高效率,遵守規章制度,與團隊成員共同完成工作,同時調查還發現這部分學生對他人態度良好,樂於幫助他人,且積極聽取別人意見,但仍存在22%的學生無法理解團隊合作的快樂,以及幫助他人的樂趣。
三對調查結果的思考
在現代社會環境下,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還要在集體認同感和適應性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面對當前激烈的人才競爭,很多學生寒窗苦讀十幾年最大的目標可能就是為了尋找一份高薪面具體面的工作,因此,學生必須具備適應社會的綜合能力。價值觀是文化的核心,具有導向的作用,是一種行為動力。在生活實踐中,人們無不重視價值觀的作用和影響。透過這次調查表明:大部分大學生自身已經意識到大學生價值觀評價的重要性和社會意義。透過人與人之間的互相接觸,交流情感,彼此吸取對方長處和積極因素,從而增進友誼,實現自我價值,增加同學們之間的凝聚力。未來的社會發展不是一、兩個人能決定的,藉助團隊的力量,才能更好,更快的得到發展。首先,必須認清當前社會需求和經濟發展趨勢,深刻認識綜合素質提高和人格魅力養成的意義和長遠利益,養成主動力、積極的習慣;
其次,必須克服思想障礙,大膽探索創新,認真學習實踐,注重形成特色;
最後,自覺主動培養堅定信仰、矢志不移的堅強親和力;品行高潔、才學逸群的吸引力;沉著果斷、瀟灑自如的感召力;寬以待人、嚴於律己的親和力;舉止得體、言談機智的感染力;勇於開拓進取的創造能力。
未來,大學生的綜合素質高低決定了生存於社會的易難,為了更好的生活,也為了更好的發展社會,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是不可延遲的事情了。
作為一名當代大學生,我們有和英雄一樣的使命---繼承中華民族的一切優良傳統,繼承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領導中國人民開創的社會主義事業,繼承和發揚革命傳統,自覺擔負起挑戰
大學生素質調查報告6
摘要:當代大學生肩負著跨世紀的重任,在未來激烈競爭的社會里要承受來自大自然和社會環境的巨大壓力,必須要有良好的道德,堅定的信念、意志和心理素質,才能支援自己建功立業,實現宏偉目標。本文透過對二外中文系03級的學生的生活環境及心理素質情況的調查,發現問題,尋找其產生的原因,提出保護大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對策。
關鍵詞:素質教育 基本文明教育 人生觀教育 持久戰文明素質教育是我國教育思想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從小學到大學進行了長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為的是實現學生在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優良素質的塑造。但在校園裡看到的情景,使我們不得不深深思考:十幾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現在大學生自身道德素質方面的效果有著極大的反差,不同程度地表現為集體主義觀念淡薄,輕視勞動以及校園中的不文明行為、不禮貌現象增多。到了大學,我們培養的目標應該是使學生不僅掌握較為系統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而且要使學生在思想政治覺悟和倫理道德水平等綜合素質全面提高。然而,近年來,在部分大學生中,由於各方面的原因,均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對思想道德素質培養持不太重視的態度。使得現在對大學生進行基礎文明教育,成為社會的重要任務之一在當今大學生中,不講衛生,不懂禮貌,不講公德,浪費糧食、水電等不文明現象比比皆是:買飯時亂擠一通,見到老師不打招呼,考試作弊成風,在課桌和牆壁上亂塗亂畫,等等。這些都顯示了大學生的道德素質水平遠遠不及他們的文化水平。這確實令人挺擔憂的。一些大學生對政治不感興趣,不願參加《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課和政治學習。其突出地表現在“四多”上:即藉故請假的多,無故缺席的多,遲到早退的多,上政治課看業務書的多。在調查中發現,約有10%的大學生無理想,大多數的大學生只有職業理想,1/3的大學生有政治理想或帶有政治色彩的職業理想,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重視。而有些人認為思想道德課沒有用處,將來找工作時,用人單位主要看學生手中有多少證書,學過多少專業知識。少數學生還認為,思想道德素質再好,也不能頂飯吃,何必自尋煩惱,自己折磨自己呢?這些認識直接妨礙了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對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很不利。這種狀況是多方面造成的。首先,由於我國還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的文化教育普及程度還處於較低的發展層次,精神文明水平還不高。表現在家庭教育方面,許多家長認為教育是學校單方面的事情,忽視家庭教育,或者由於家庭知識構成較低,家長教育方式簡單粗暴,使學生接受的家庭教育片面而簡單。特別是近幾年來,大學生中獨生子女的比例越來越高,對他們的家庭教育不當所產生的群體性道德教育偏差,也越來越明顯地表現出來。其次,在學校教育方面,由於我國一直是考試教育,對學生的道德教育缺乏系統而完善的制度,大多數中學盲目追求升學率,道德教育形同虛設,使學生只注重考試成績,不重視個人道德修養的提高。而“教書育人,有些教師往往是隻教書,而缺乏寓於教書中的育人和缺乏‘授業’中的“傳道”。這也是重要的一方面。進入大學後,學生的道德水平難於同知識智力水平相符合。而以前對大學生在輿論上的吹捧,也使許多大學生對自我評價過高,認為不再需要德育方面的修養,在這方面更加放鬆。另外,社會上的一些不良風氣,如“一切向錢看”,腐敗現象等,也對道德教育工作產生了許多負面影響。對學生進行基本文明素質教育是手段,透過基本文明教育建立良好的校風,培養合格人才才是目的。要實現這一要求,基本文明教育必須分兩步走,或者說應包括兩方面內容。
第一,校規校紀教育。校規校紀是基本文明素質的規範要求和準則,與基本文明教育密切相關。它透過集體對個體的約束,紀律對“自由”的約束來形成一種秩序,為廣大師生提供一個良好的教學、工作和生活環境。校規校紀教育是基本文明素質教育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順利在校園生活和學習的前提,是建立良好校風的重要一環。可以透過學校組織學習,聽報告,大學生管理條例考試等形式,使學生對學校紀律、規定有個初步的認識。還可以透過櫥窗對以往的學生違紀典型進行宣傳,並在學生中展開充分的討論,使他們用這些來警戒自己。
第二,基本行為規範教育。基本的行為規範包括基本的人際交際交往禮節,規矩的行為,基本的道德準則等。它不僅涉及到學生在校日常生活、學習、交往中的最基本的言行舉止,也涉及到學生在家庭、社會中的基本行為,這是文明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也是難點。基本行為規範表現在人的日常生活的各種細小事情中,它是靠長期培養良好的習慣而形成。習慣的養成是長期的,而習慣一旦養成後要改變它是非常困難的。這方面的教育單靠德育課中的說教和開大會是講一講是遠遠不夠的。習慣常常是一種無意識的行為,當學生按照習慣行為做時,在意識中他往往並沒有想過應不應該這樣做,而只是遇到某種特定情景時的下意識的反應。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首先讓他們意識到什麼行為是對的,什麼行為是錯的。這個可以透過在宣傳欄裡進行宣傳提醒,或者學習、討論有關文章等形式,使學生對自己的習慣進行思考。在此基礎上,可以引導他們制定教室、寢室、食堂文明公約,並把查詢身邊不文明行為和訂立文明公約過程作為教育過程。心理學認為,習慣的改變往往不是可以自覺完成的,而要靠外界的約束和刺激長期形成。所以,建立學生自律組織,如文明行為稽查隊,對同學中的不文明行為隨時檢查、督促,對良好行為進行表揚、鼓勵。當然,基本文明素質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見影。它是一個需要長期不斷髮展和鞏固的過程。對於大學生中的不文明現象,要有充分的耐心和理解,不可動輒批評學生素質低,不如以前好。
大學生素質調查報告7
關鍵詞: 學生,就業,調查
調查時間: xxxx年7月10日 至 xxxx年8月20日
學生調查分析
就業是民生之本,是社會穩定的基礎。然而目前就業形勢越發緊張,再加上如今大學門檻降低,大學生數量大增,拿著本科文憑的大學生要想找個工作已經變得十分不易。到xxxx年,全國每年畢業大學生總數已達650萬人,並在逐年上升;而未就業畢業生從20xx年到xxxx年累計竟達1115萬人。那麼,就業如此困難的原因是否僅僅是人才的泛濫呢?從各大招聘會的招聘方反映的情況來看,雖然應聘的大學生很多,但是仍然有很多職位出現招工困難的情況。企業在如此多的應聘大學生中竟挑不出可用之才,十分令人驚訝,也反映了十分重要的問題。那就是當代大學生缺乏就業素質,大學生的素質與企業所需不相符。
因此我們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做了關於當代大學生就業素質情況的調查。一方面調查當今在校大學生所具備的和看重的素質,另一方面採訪已就業的畢業大學生,看看他們關於企業所需人才的就業素質有何看法,以求找出當代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誤區,並試著給出解決的辦法。
從我們的調查中可以發現,當今大學生普遍對自己的未來要求很高,同時也比較有自信。即使現在大學生在社會中已經不再稀缺,大學生這個群體仍然可以代表中高階的就業群體。受訪者中有61.1%的人會對自己的第一份工作的薪金提出20xx元以上的要求。並且,受訪大學生普遍希望將來畢業後能在國內一線城市及其他發達地區工作,分別有58.3%的人將會選擇國內一線城市。同時,選擇國外和港澳臺等地區的有27.8%。僅有13.9%的人選擇在相對落後一些的國內二三線城市謀求職位。除此之外,調查發現有44.4%的大學生希望將來能進入合資企業或者外企。同時,有25%的大學生希望進入國企。希望自主創業的大學生佔一小部分,達11.1%。於是我們得出結論,當代大學生並不缺乏自尊心,他們對自己有自信,並對自己的未來有高期望和高要求。同時,當代大學生相對比較穩重,比較多的人希望在比較繁榮的大環境下,在相對穩定的大企業下謀求職位。並沒有很多的人選擇大膽的自主創業,或者去一些前景不是十分確定的環境中謀求發展。也就是說對於絕大多數大學生來說,培養一個良好的就業素質,對於其應聘企業,以及將來在企業中工作,都是非常必要的。
既然大部分的受訪大學生都將面臨擇業而非創業的問題,而擇業又是跟所學專業及興趣有關的,我們的調查中也包含了這方面的內容。透過調查,我們發現,當今大學生在擇業時可能會比較靈活。有75%的受訪者在將來擇業時將會依據具體情況進行變動,可能不會選擇與自己所學對口的職業。事實上,受訪者中僅有13.9%的人將會堅定地選擇與自己專業完全對口的職業。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受訪大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的滿意程度並不高,對自己專業滿意的人不超過半數,僅41.7%。同時,有41.7%的人對自己的專業感到一般。有16.6%的人對自己所選擇的專業感到不滿。但是,我們也可看到,大部分人還是認為在校學習的專業課程在未來工作中是重要或很重要的,佔到總數的57.3%。這就有一些矛盾。很多人對自己的專業不是那麼滿意,我們認為在這種情況下要想學到精通的程度並非容易。然而又有大部分的同學會覺得專業課程是重要的。這也體現了現在大學生對於自己應該著重培養何種能力有所迷惑。我們還統計了受訪者對未來的規劃情況。我們共設了三個選項,其中選擇對未來只有大致方向的人佔了一半,另有33.3%的受訪者表示比較迷茫,沒有規劃。只有少部分受訪大學生明確表示對自己的將來有詳盡的規劃,佔到16.7%。 人際交往能力雖然重要,但其地位被遠遠高估,人際交往能力往往體現在與客戶溝通以及團隊合作的過程中,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團隊的潤滑劑,但是其重要性遠不及之前兩點,IT企業的話只要不與領導起衝突,有專業能力的人往往能比較容易的獲得與同事間良好的關係。
另一個被遠遠高估的則是創新能力,即使在創業企業中,創新能力也不是首要地位的,對於企業來說,一套創新的解決方案遠不如一套存在多年,雖然有缺陷但是成熟,實用的解決方案,現成的解決方案大多數時候都是最優的,這點與學術界恰好相反。最好的例子便是NASA,NASA使用的計算機技術相對阿波羅登月時期幾乎沒有改變,使用的語言都是古老的語言,因為在企業中,穩定、易維護、健壯、可擴充套件性都比效率重要,只有在效率成為成本的瓶頸時才需要創新的解決方案來最佳化。但這並不是說不需要學習新的技術,在激烈的競爭中有時冒險嘗試新的技術能帶來巨大的收益,如何取捨只能視情況而定。
對比兩邊對同樣問題的回答,可見大學生依然無法擺脫象牙塔的薰陶,對將來工作的艱辛沒有充分的準備。另一方面,社會宣傳的能力如創新能力,往往在企業中反而不受重視,也使學生對自己的定位產生了偏差,這些都是我們所需要注意的。
大學生素質調查報告8
青年志願者服務活動在不為任何物質報酬的情況下,志願貢獻個人的時間、精力、金錢等,去從事社會公益和社會服務事業,為改進社會提推動社會進步而開展的服務活動,倡導“無私奉獻、友愛互助、共同進步”的精神。在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蓬勃發展,在講求競爭、效率、利益的時期,我們同樣要注重公平、道義和愛心,需要一種新的時代精神的支撐,需要道德準則的規範,需要人與社會的協調。青年志願者服務活動既繼承和發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又樹立了時代新風正氣,成為新時期群眾性精神文明建立活動的有效載體。發揮著改進社會及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作用,總的來說,它對於社會的價值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傳遞愛心,傳播文明
青年志願者圍繞廣大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生活、環保、交通、治安等問題,從點滴人手,從身邊做起,做了大量看起來很平凡卻是很有意義的事情,讓廣大群眾因志願者的出現而減少憂慮,讓全社會因志願者的辛勞付出而充滿溫馨,讓祖國大家庭因志願者的無償奉獻而更加富有凝聚力。在奉獻愛心的同時,志願者也傳播了文明,傳播了追求、責任和理想,傳播了“愛心獻社會,真情暖人間”的精神。這種“愛心”和“文明”最終會匯聚成一股強大的社會暖流,溫暖著社會大家庭裡的每一個人。
二、建立和諧的社會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不少人由於激烈的社會競爭和強烈的物質慾望中迷失了自我,人與人之間的形成一種互不信任、互不關心的冷漠習慣,人際關係越來越趨向於“沙漠化”。青年志願者活動為群眾提供了互相幫助、互相關懷、關心的社交機會,加強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與關懷,減低彼此間的疏遠感,讓人在為社會無償奉獻的同時,學會相互關懷,相互信任,從而形成一股“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團結、互助的精神,有助於進一步改善社會風氣,淨化社會環境。
三、促進社會進步
社會的進步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和努力。只有做到“同呼吸、共命運”,才能創造出超過十三億倍的強。青年一代掌握著先進的生產力,先進的文化方向,你們是實現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雙豐收的創造者和先軀者,社會主義祖國的現代化建設呼喚著大批既有專業學識和專業能力,又有高尚品德和有“為人民服務,造福社會”思想的未來諦造者。青年志願者行動正是鼓勵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志願從事社會公益和社會保障事業行列中來,讓其從中獲得或加強已掌握的學識和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其在服務社會的同時,培養形成一種奉獻精神,使其更加積極地投入現代化建設的大潮中去,從而對促進社會進步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四、提升個人的精神境界
志願者透過參與志願服務工作,有機會為社會貢獻自身的才學、能力,關並在不同的崗位上發揮著自身的作用和優勢,滿足了“自我實現”的最高需要,不單為社會作出了一定的貢獻,弘揚了新風氣、新風尚,而且人生的價值也在志願活動當中得到體現,從中學會自覺地奉獻精神和參與社會活動的責任感,精神境界得到昇華。
五、充實業餘時間,豐富生活體現
青年志願者利用空暇餘時間,參與不同形式的、有意義的志願服務工作和活動;在開展各項志願服務活動的同時,可認識更多的來自不同的領域、不同年齡的志願者,透過參與活動,彼此可以成為志同道合的朋友,不但擴大了自己的社交生活圈子,亦可以讓自己接觸更多的新事物、新觀念;同時,志願者更可透過服務活動,親身體驗和接觸社會的方方面面,不同層次和領域的人和事,加深對社會的認識,這對志願者自身的成長和提高必定有幫助。
六、提供學習機會
志願者在參與志願服務工作過程中,增加個人的課外知識,服務時可接觸未知的事物,學習未知的東西。此外,除了可以幫助他人,更可培養自己的組織、協調、交際及領導能力,學習新知識,提高自身素質。還可培養正確的工作態度和掌握處理問題的方法。有利於價值觀的改變,使個人能充分認識如何發揮自身的價值。掌握協同工作的方法,學會與他人融洽相處和解決衝突的辦法。此外,志願者將參與志願活動時所學的知識,運用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之中,也可用來解決在生活中遇到的相似的問題,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使自己的人生過得更加精彩、更加完滿。
七、促進自身發展
在開展志願者各項活動過程中,志願者可透過對比發現別人的優點和自身的不足,並可以善加利用,取長補短,有助於自身的發展。但這一點往往被部分青年志願者所忽視或錯誤理解,更有一部分青年志願者抱著錯誤的心態和認識,對於志願工作抱著“得過且過”的思想,或抱有過多的功利主義,從而影響了志願工作的開展及順利進行,也影響著志願服務的質量和服務的延續,更影響了志願者事業的良性的發展,使青年志願者自身和志願服務活動均得不到應有的發展和提高。青志活動對於志願者的價值意義主要透過培訓、服務、交流、管理等活動去實現,必須加以重視,使得志願者在整個青志活動過程中,有付出也有收穫。
大學生素質調查報告9
20xx年9月,全國各高校為貫徹中共中央和中宣部、考試要求,不得不學”的佔22%,“沒去想過”的佔7%,大學生法律素質調查報告。在問到“您經常閱讀有關法律方面的報紙雜誌嗎?”時,認為“偶爾會”的佔61.5%,“經常會”的佔7.3%,“幾乎沒有”佔30.3%。在問到“您是否會透過一些渠道瞭解國家的立法活動或是法律檔案?”時,回答“偶爾會”及“不會刻意去了解,但會被動了解到”的佔到86%,回答“會,經常”的及“不會,沒那精力”的都是少數,分別佔8.3%和6.4%。
(一)大學生法律意識基本情況
根據調查結果,發現在被調查的大學生中,平時對於法律方面報以無所謂態度的是少數,但是大部分重視程度明顯不足,多數同學都只報以一般關心,同時他們的總體法律意識也只是一般。重視程度不夠,總體意識不強,這就是當代大學生對於法律意識最重要的問題。
1、大學生對法律知識瞭解甚少 承認自己在法律知識方面有缺失的佔了45%,雖掌握一些法律知識卻不懂得如何運用法律知識於實踐的佔了29%,能夠掌握並應用法律的僅有少部分人。被調查的同學中,近80%的人對法律援助僅限於聽說過,知道並且瞭解的人少之又少。
2、大學生法律知識的來源 大學生了解法律的渠道多樣,其中透過課堂和電視新聞獲得法律知識和最新資訊佔最大的比例。課本上知識過於侷限,過於書面化,沒有與實際生活很好的聯絡,並且課堂上課時有限,學生接受法律知識、受法律氛圍的薰陶是遠遠不夠的。而且大多學生只重視專業課的學習,並不重視基礎課。而電視上的,雖然有很強的靈活性,但是專業性不夠,甚至有可能還有錯誤,對接收知識的時間和空間有著很大的限制。
3、大學生法律意識淡薄 透過調查可知,76%的人都沒有維權的經歷。由此可購買,當代大學生維權意識較為淡薄在被問及參加勤工儉學或兼職時是否會與用人單位簽訂合同,只有35%的人選擇會簽訂合同,而絕大部分同學認為沒必要或者無所謂。這就表示了大學生並沒有完善的法律意識,也不知道怎樣做才是保護自己應有的權益。在大學生在權利受到侵害的時候,有50%的人會選擇拿起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但是還是有不少的大學生會選擇沉默而不是去爭取他們的利益,甚至有10%的大學生選擇用暴力解決問題,這種情況著實令人擔憂。法制宣傳日是每年的12月4日,但是隻有45.45%的同學知道。這就證明,法制的宣傳在各大高校中很不到位,很多高校並沒有在12月4日得時候開展相應的法制宣傳活動,致使大學生法律意識的淡薄與法律知識缺失。
4、大學生缺少維護法律公平公正的決心。 調查發現絕大多數的大學生都抱著一種只要自己遵紀守法,不觸犯法律就可以了,只要不做損害社會和集體利益的事情就可以了,抱著一種“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旁觀者心理。當大學生面對生活中的違法亂紀的行為時,40% 的人選擇用沉默面對,有些人說:我們的力量太薄弱,和他們抗衡那就是以卵擊石。生活中,部分大學生缺少維護法律的勇氣和責任感。在現實的競爭和壓力環境下,一些學生開始變得重實恵、求實用,趨於以實現自我為中心,對有困難的人缺少同情心、對社會集體缺少責任感。
5.當前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現狀方面。大學生有一定的法律意識,對法律的作用有較清楚的認識,對於違法行為的處理也較為理智,但利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身權益的意識方面還比較欠缺。在問到“你認為法律的主要作用?”時,認為是“保護公民的權利”的佔67%,認為是“鞏固國家的統治”的佔44%,認為是“規定公民的義務”的佔20.2%,認為是“處罰違法犯罪”的佔35.8%,回答“不清楚”的佔1.8%。在問到“制止違法行為用哪種方法合適?”時,回答“打110報警”的佔45%,回答“看情況而定”的佔55%,選擇“挺身而出”、“ 叫別人去制止”的都是少數,分別佔1.8%和0.9%。在問到“如果你的權利受到不法侵害,首先考慮的解決方法是”問題時,回答“儘量爭取調解”的佔61.5%,選擇“透過打官司,用法律的武器來解決”的佔26.6%,選擇“武力擺平”的佔9.2%,“向學校反映,等待學校處理”的佔19.3%,“其他”的佔10.1%。
6.對大學生犯罪問題的認識方面。當前大學生對身邊個別同學的犯罪問題態度方面與社會期望值有一定差距,但對個別大學生犯罪的原因方面有較為清醒的認識。在問及“你對大學生犯罪問題怎麼認識”時,回答“很正常,大學生也是社會成員的一分子”的佔46.8%,認為“不可理解,畢竟大學生都受過較高教育”的佔26.6%,“不好說,反正自己不會犯罪”的佔24.8%,社會實踐報告《大學生法律素質調查報告》。在問到“你認為導致大學生犯罪的主要原因是?——可多選”時,同學們對原因的分析認為主要集中在這些方面:82.6%的人認為“個別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出現了問題”, 68.8%的人認為“法治意識淡薄,抱僥倖心理”,64%的人認為“家庭畸形教育”,62.4%的人認為“社會大環境的影響”,39.4%的人認為“客觀現實所迫”,33%的人認為“學校法制教育的力度不夠”,回答“其他”的則佔7.3%。
7.對社會法制環境的展望方面。大學生對我國當前的法制環境不太滿意,但對法律的前景還是持樂觀的態度。在問到“我國社會中存在的違法犯罪現象將如何?”時,回答“越來越多”的佔45%,“逐漸減少”的佔22%,“保持現狀”的佔11%,回答“不知道”的佔20.2%。在問到“你認為對於當前社會存在的許多醜惡現象,是否透過加強法制或完善法制而解決?”時,回答“完全同意”、“ 基本同意”的佔72.5%,認為“難說或不一定”的佔24.8%。
(二)原因分析
從總的情況看,自從20xx年9月全國各高校實施新課程以來,我國大學生的法律素質整體情況來看已有明顯提高。但整體法律認知水平不高,法制觀念淡薄,在教與學兩個環節都存在不足。第一,教學方面,《法律基礎》課時有限,從各高校的課時設定來看,全課程45課時到54課時,有的安排多些,有的少些,但法律部分的課時數為2/5左右,也就是20學時左右,不可能對法律知識系統地展開。加之講授該門課程的教師受專業侷限,對專門教的法律知識難以深入把握,從而不同程度地影響了的教學效果;第二,學生方面,學生學習法律知識與現實生活中的守法相脫節,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守法的自覺性不夠。一方面,大學生缺乏權利觀念,不能積極主動地利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正當利益;另一方面,一些學生損人利己,不懂得對他人權利的尊重,缺乏應有的社會責任感。
(三)就新課程體系下提高大學生法律素質的幾點對策
1、學生自身意識的提高
學習法律知識對於大學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無論是對於他們將來的工作亦或是生活都息息相關,學生自身應更加認識到法律的重要性。加強大學生自身道德修養,讓道德修養與法律同時進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正確的人生追求。現實中有一些偏激的大學生道德方面的問題已經做出很多駭人聽聞的事情,所以大學生要努力提高自身道德修養。同時,利用課餘時間多瞭解些法律的相關報道,閱讀參考法律書籍,增強自身的知識儲備。
2、學校需加強對法律教育的重視
學校開設法律基礎課,並予以重視。透過老師的講授,讓每一個學生都知道遇到問題,糾紛應該採取法律措施,拿起法律武器來捍衛自己的權益,而不是選擇沉默或採取暴力手段解決。在課時的內容的選擇上,應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點和需要,有針對性地突出重點,在‘少而精’方面作文章,講授一些發生在學生周圍的案例,提高學生的興趣,適當的對學習方法進行改革,不僅僅採用老師講授,還要採用課堂討論,進行案例分析結合錄象等多媒體教學,提高學習積極性。同時根據大學校園發生的事件及時採取措施,以及反省發生的原因,同時適當的進行教育改革,把法律教學作為必修課,讓每個學子認識到法律的重要性。多組織專家講座,對學生進行普法教育;開展一些主題鮮明的法制演講、辯論賽、討論會、 知識競賽、“模擬法庭”等活動,以及旁聽一些典型案件的庭審,使學生能在自主參與、身臨其境中耳濡目染中得到教育和啟迪;多組織學生參加與法律有關的活動,讓大學生從實際中獲得法律知識,提高法律意識,而且實際生活中獲得的法律知識比從課堂中學到的產生的效果會更好。儘量給學生提供實踐的平臺,讓他們展示自己的才華,增加對法律知識的認識。
3、開設法律諮詢室並進行相關的宣傳教育活動
學校開設法律諮詢室,定期開展法律諮詢服務,專門負責學生的諮詢預約接待工作,同時適當安排專業教師為學生免費提供法律諮詢服務。在大學生的合法權益受到校外主體的侵犯時,可以免費提供法律諮詢和法律建議,為學生提供及時的法律諮詢服務和正確引導。解答學生關於法律、法規、規章、政策和學校學生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問題,加強大學生的法律素養,充分發揮法律、法規和校規校紀的宣傳和教育作用,引導學生遵紀守法。同時,透過與學生違紀申訴制度相聯絡,協調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緩解各種校內矛盾。
舉辦法律知識培訓班,可以推進高校依法治校的程序,尤其要對學生工作管理幹部、專職輔導員、兼職班主任和主要學生幹部進行重點培訓。開展法律知識交流會,解讀校園法規,交流學法心得,開展法律答疑,分析典型案例,提高大學生法律素質。其中透過加強對法學專業社團的指導,透過社團活動進行法律知識的宣傳和普及教育是一個很重要的途徑。
建立網路,高校法律諮詢室應安排機構成員聯絡掛點院系,建立專業教師聯絡班級,各級學生會、班級設立法制委員的制度,在全校形成法律學習、宣傳、應用的網路。協助學校各級黨團組織開展法律普及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