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調查報告(通用15篇)

環境調查報告(通用15篇)

  隨著個人的文明素養不斷提升,我們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報告成為了一種新興產業。那麼大家知道標準正式的報告格式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環境調查報告,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環境調查報告1

  星期日的下午,我和幾個同學相約,去九龍公園調查家鄉環境情況。

  我們首先來到了公園的水車旁。這裡以前都會聚集很多人在遊覽,現在已經人跡罕至。當我們親眼看到被汙染的河水以後,都非常的吃驚,那些形容河水美妙的詞語,根本沒辦法形容眼前的景象:河裡佈滿了青苔,草叢中到處是塑膠袋、飲料盒、廢紙、菸頭,各種垃圾隨處可見。

  我們沿著九龍河一路走到惠友超市附近,這裡的情況更是糟糕。河岸上到處都是雞毛、魚腸子、建築垃圾等,馬路邊到處都堆滿了廢物,散發出陣陣惡臭。儘管還沒有到夏天,我們卻能看到幾隻蒼蠅在河邊廢棄物上飛來飛去。

  再往前走,我們看到河邊的樹木已經因為附近餐廳、企業的汙染,已經失去了生機和活力。滿身只剩下枯枝敗葉......這裡已經不再是我們的母親河了。那清澈的河水,那陣陣的鳥語花香都已經看不到了。

  環境為什麼會這樣呢?很明顯,是因為大家的不文明造成的。

  為了我們能在一個清新、美麗的環境裡生存,我們應該從自己做起,不亂丟生活垃圾。同時呼籲整個社會愛護環境。大家行動起來吧。保護環境,就是保護我們自己的家園。

環境調查報告2

  前言

  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程序,農村的建設規模迅速擴大,農民經濟也得到相應的發展。但在人們感受和諧社會建設帶來的喜悅的時候,農村環境汙染問題也應運而生,由於長期受到忽視,農村環境問題越發明顯,令人堪憂。有些環境問題甚至已經危及到農民的生存問題,因環境汙染而引發的疾病是最嚴重的問題之一,這些問題種種有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根本目的。據我的調查,農村環境汙染主要表現為畜禽養殖汙染,農藥、化肥汙染和生活汙染,其中農業畜禽養殖和生活垃圾是目前造成我所在的城市周邊農村環境日益惡化的最主要原因。由於我國農村汙染治理體系尚未建立,環境汙染不僅將小汙變大汙,而且已經小汙成大害,給作為弱勢產業的農業和弱勢群體的農民帶來了顯著的負面影響:中國農村有將近四分之一的人口喝不上乾淨的水,其中超過二分之一是由於非自然因素導致的飲用水源水質不達標;中國農村人口中與環境汙染密切相關的惡性腫瘤死亡率逐步上升。對於很多排除在醫療保障制度之外的農民,這是極大的威脅。因此,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一惠及廣大農民群眾的民心工程的時候,千萬不能忽視農村的環境問題。為了進一步宣傳黨中央關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有關政策,實踐“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思想,瞭解農村環境現狀,發現農村環境問題,更好的改善農村環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我個人,針對我村環保問題進行了走訪調查。

  一、調查物件與方法

  (一)調查物件

  20xx年8月11—17日七天時間在本村進行走訪式調查。

  (二)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透過口頭敘述和觀察方式展開。隨機訪問40人,獲得較客觀真實的原始材料。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我村的環境問題

  1、畜禽養殖汙染問題

  我家在xxxxxx的一個村莊,近年來農村畜禽養殖得到較快發展,給環境帶來了沉重壓力,尤其是村頭的養殖場。在這個養殖場中有兩千多隻家畜,畜禽糞便未得到利用就直接排放,造成嚴重的河流汙染。許多小型型畜禽養殖場缺乏處理能力,將糞便隨意堆放。這些糞便進入水體或滲入淺層地下水後,使水中的其他微生物無法存活,從而產生嚴重的有機汙染。畜禽糞便經自然晾曬,臭氣熏天,蚊蠅滋生。若有下雨天,水就溝內四處橫流,以致地下水源遭受嚴重汙染,這不僅造成村民飲水困難,而且給村民健康也帶來嚴重威脅。這些已造成政府不投入巨資就無法治理的被動局面。

  2、農藥、化肥汙染問題

  為了防治植物病蟲害,全球每年有460多萬噸化學農藥被噴灑到自然環境中。農藥散逸於土壤、空氣及水體之中。環境中的農藥在氣象條件及生物作用下,在各環境要素間迴圈,造成農藥在環境中重新分佈,使其汙染範圍極大擴散,致使全球大氣、水體、土壤和生物體內都含有農藥及其殘留。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業得到了迅速發展,但這種發展主要是依靠化肥、農藥等化學物品投入的大幅度增長,導致土壤有機質降低、肥力下降。化肥的不合理使用,還會對大氣造成汙染,氮素化肥淺施、撒施後往往造成氨的逸失,硝態氮在通氣不良的情況下進行反硝化作用,生成氣態氮而逸入大氣,對大氣造成汙染。農藥的大量使用還會造成生態平衡失調,物種多樣性減少,使農村本來就較脆弱的農業生態系統更加脆弱。在使用殺蟲劑時,一些農業害蟲的天敵也由於食物鏈的關係或直接毒害而大量死亡,破壞生態平衡。近幾年由於農藥的使用在我村每年玉米上都有大量的蝸牛橫行,這種現象又迫使農民使用更強的農藥來提高產量。

  3、秸稈焚燒汙染問題

  現如今人們的生活水平好的,大部分人家不再用秸稈當柴火改用天然氣,在田地中的秸稈就沒有了作用,又礙於下季莊稼的生長,村民們就果斷的將其焚燒,造成大氣汙染,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

  4、生活汙染問題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民的生活水平有了顯著地提高,但隨之而來的是生活垃圾數量越來越多,據我粗略計算村上每家兩天產一袋垃圾,一共有200家左右30天就能把一個3米深10米寬15米長的坑填滿。農村生活垃圾的成份也呈多樣化的趨勢,

  除了常見的塑膠製品外,有機磷成份也明顯增加。沒有最基本的垃圾填埋處理場地,村頭的小河成了垃圾的天然排放場,經過雨水的洗禮以及太陽的照射發酵產生刺鼻的難聞氣味。

  (二)對我村環境問題的分析

  1、農民的環境保護意識薄弱從走訪中可以發現,對環境保護知識的瞭解程度:有1/10的人非常瞭解,有1/5的人表示瞭解一些環境保護知識,,2/5的人表示不太瞭解,3/10的人沒有概念;對環境保護重視程度:在看新聞是,如果遇到有關環保方面的報到時,有極少的人會很認真的看、聽,大部分人充耳不聞;對保護環境的認識程度:1/5的人認為是每一個人的事,自己也有一份責任,1/2的人表示是政府的事,1/5認為是環保人員,還有1/10的人不知道。農民的環境保護意識非常薄弱。一方面,由於受傳統觀念影響,溫飽即足,只顧眼前利益,沒有長遠打算;另一方面,農民的文化水平低,農民的環境意識和維權意識普遍不高,對環境汙染和破壞的危害性認識不足,即使認識到環境的危害性,也不知自己擁有何種權利、如何維護自己的權益。

  2、農村基層組織對農村環境治理工作的緊迫性和重要性認識不足

  重經濟發展輕環保的思想依然存在,對環境治理工作缺乏長效管理。同時,農村環境治理工作又是一項工作難度大、資金投入多的公益工作,經濟效益的相對較低和獎勵機制的欠缺,直接造成治理資金投入的不足,制約了治理工作的開展。

  3、農村環境汙染呈多元化。

  農村環境汙染呈多元化特點,由過去單一的生活垃圾向生活垃圾、建築垃圾、工業垃圾轉變。

  4、環保機構不健全,管理力量薄弱

  加強鄉鎮環保機構建設意義重大,尤其是在履行環境保護的行政管理和執法、專攻整治、環境投訴調處、環境宣傳等工作中,鄉鎮環保機構將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一是設立鄉鎮環保機構,是健全環保監管組織體系,是環境保護工作重心下移、向農村延伸的有效途徑。二是設立鄉鎮環保機構,將強化鄉鎮環境保護監控和對環境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實施了面對面監管,增加了監管頻次,彌補了監管空白,有效打擊了環境違法行為。三是設立鄉鎮環保機構,能有效地提升對基

  層環境事故和環保糾紛的調處能力。一些因環境問題引起的社會矛盾在基層得到了及時調解,群眾環境信訪處理滿意率增高,同時避免由於情況不掌握,與群眾溝通不及時而使矛盾激化,引起提供了工作方便,提高了環保部門的服務和公眾形象。五是設立鄉鎮環保機構,在擴大環保宣傳面,切實提高了全社會的環保法制觀念和環保意識有積極作用。

  5、治理模式不適

  治理模式不適導致農村汙染治理效率不高。農村的三類環境汙染,套用解決城市汙染和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汙染的主要手段——末端治理,都存在著技術、經濟上的障礙。

  三、建議

  (一)垃圾處理應列入村鎮規劃,在農村設立垃圾中轉站,定時定點定人治理村頭垃圾。加大投入,落實責任,實行“戶集、村收、鎮(村)處理”的垃圾處置模式。在遠離交通要道地點,設立臨時垃圾箱、垃圾桶,配備專職的保潔員和專用垃圾車,定時、定點、集中清理。其次,建立市場化運作的處理機制。按照“誰汙染、誰治理、誰付費”的要求,實行環衛設施有償服務,明確垃圾收費相關事宜,在使垃圾得到有效減量的同時,彌補財政投入的不足。第三,制定農村環境衛生及垃圾處理管理辦法,將農村環境衛生管理工作納入制度化、規範化;讓“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環保理念成為村民的自覺習慣。第四,推廣先進、綠色農業科技,引導農民科學合理的發展經濟。大力推行農村沼氣建設,既可消除部分垃圾,又可以解決生活用能,還可以有效地促進種植業和養殖業的發展,解決農村環境汙染,促進農民增收。第五,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綜合回收利用。對食品類廢物,經生物技術就地處理堆肥;對各類有毒有害垃圾進行安全處理;對難以回收的廢棄物,採取衛生填埋,以減少對水源、土壤、空氣的汙染。

  政府應該加大宣傳環保的力度,將農村汙染防治作為一項長久的重要工作。,各村要高度重視環境治理工作,落實專人負責,建立長效保潔隊伍,確保村道、河道清理保潔的正規化。

  (二)合理佈局畜禽養殖場,治理畜禽養殖場糞便汙染。應該多派些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到鄉村去,給村民推廣普及畜牧方面的知識,大力推廣科學合理的畜禽養殖和處理技術,對畜禽養殖場必須要有一定的綜合利用和汙染處理設施,實現畜禽糞便全部綜合利用。

  (三)科學合理施用農藥、化肥、植物生長調節劑等農用化學物質,治理農村化學汙染,大力推廣科學施肥施藥。培育和發展有機食品、無公害食品和綠色食品。引導農民形成“綠色”的生活和生產方式,使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相協調。

  (四)嚴格落實目標責任管理。把秸稈禁燒及綜合利用納入鄉鎮(街道、開發區)政府責任目標,實行明確的目標責任管理制度。確保全村“不燒一把火,不冒一處煙,不毀一棵樹,不被國家衛星監控到一個火點”。進一步加強秸稈綜合利用,確保全村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5%以上。

  結束語

  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經濟的快速發展致使環境問題日趨嚴重。保護環境歸根結底是基於保護地球上日益枯竭的資源,保護我們生存發展的最起碼條件。政府為了保護環境,採取了許多措施,環境保護也取得了突破。真正做到自覺長久地保護環境,保護資源,還有許多工作在等待著我們去做。透過調查讓我明白到樹立起環村民的環保意識是重中之重。要讓大家都認識到,保護環境與資源和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保護環境不僅是關乎子孫後代的千秋大業,而且已經直接關係到人類社會的生存。政府部門對環境保護有重要的責任,而每個人對此更是承擔了更為直接、更為具體的責任。只要我們從自己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共同努力,持之以恆,就能為社會、也為自己留下一片碧水藍天。

環境調查報告3

  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的快速增長,環境汙染也開始向農村蔓延,並已經成為環保工作的一項現實而嚴峻的課題。我國明確提出,到20xx年,農村改革發展的基本目標之一是: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村生產體系基本形成,農村人居和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這些都為我們構建生態新農村提出了方向、明晰了思路。我們只有切實解決好危害農民群眾身體健康、影響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的突出環境問題,才能使農村真正走向“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發展道路。

  環境汙染已經到了不可不解決的程度,昔日的先汙染在治理的方針已經完全不能適應現在的形勢。目前人類已經部分認識到了自身與環境的唇寒齒亡的關係(人類與環境有著密切的聯絡,當人類不合理地開發利用資源或者任意排放廢棄物等有害物質的時候,便導致了一系列的環境汙染),並且人類也提出了很多有益的解決辦法。現在就讓我們來一起看一下有關的環境汙染情況及相應的解決辦法吧。

  一、水汙染

  1、概述

  地球上的水似乎取之不盡,其實就目前人類的使用情況來看,只有淡水才是主要的水資源,而且只有淡水中的一小部分能被人們使用。淡水是一種可以再生的資源,其再生性取決於地球的水迴圈。隨著工業的發展,人口的增加,大量水體被汙染;為抽取河水,許多國家在河流上游建造水壩,改變了水流情況,使水的迴圈、自淨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80年代後期全球淡水實際利用的數量大約為每年3000億立方米,佔可利用總量的1/3。但隨著人口的增長及人均收入的增加,人們對水資源的消耗量也以幾何級數增長。另外,淡水資源的分佈與人口的分佈並不一致。例如1980年加拿大人均取水量1500立方米,僅佔人均淡水資源擁有量的1.2%;而埃及 1976年人均取水量為1180立方米,已接近該國人均可利用總量1470立方米的極限。

  人類的活動會使大量的工業、農業和生活廢棄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汙染。目前,全世界每年約有4200多億立方米的汙水排入江河湖海,汙染了5.5萬億立方米的淡水,這相當於全球徑流總量的14%以上。1984年頒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中為“水汙染”下了明確的定義,即水體因某種物質的介入,而導致其化學、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徵的改變,從而影響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體健康或者破壞生態環境,造成水質惡化的現象稱為水汙染。水的汙染有兩類:一類是自然汙染;另一類是人為汙染。當前對水體危害較大的是人為汙染。水汙染可根據汙染雜質的不同而主要分為化學性汙染、物理性汙染和生物性汙染三大類。

  2、水資源保護

  抽取地下水是緩解淡水不足的一個重要途徑。但過度抽取地下水會使地下水水位下降,導致地面沉降。在我國的蘇州、無錫、上海、北京等地,由於長期過量開採地下水,造成了明顯的地面沉降,有的地方甚至損壞了地下管道和道路。因此,在發展工業,建設城市的並且,就要注意到水資源的保護。因為一旦水資源受到汙染,將嚴重的制約工業、農業的發展。要解決水汙染問題的根本途徑還是在於要發動全球人民,增強保護水資源、節約用水意識。並且大力研製迴圈用水技術、海水淡化技術、汙水淨化技術等,並對排放汙水或汙染物質嚴重的企業、生活區進行合理管制和必要的懲罰,以增強保護水資源意識。

  二、大氣汙染

  1、概述

  在幹潔的大氣中,痕量氣體的組成是微不足道的。但在一定範圍的大氣中,出現了原來沒有的微量物質,其數量和持續時間,都有可能對人、動物、植物及物品、材料產生不利影響和危害。當大氣中汙染物質的濃度達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壞生態系統和人類正常生存和發展的條件,對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現象叫做大氣汙染。造成大氣汙染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為因素,尤其是人為因素,如工業廢氣、燃燒、汽車尾氣和核爆炸等。隨著人類經濟活動和生產的迅速發展,在大量消耗能源的並且,並且也將大量的廢氣、煙塵物質排入大氣,嚴重影響了大氣環境的質量,特別是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和工業區域。所謂幹潔空氣是指在自然狀態下的大氣(由混合氣體、水氣和雜質組成)除去水氣和雜質的空氣,其主要成分是氮氣,佔78.09%;氧氣,佔20.94%;氬,佔0.93%;其它各種含量不到 0.1%的微量氣體(如氖、氦、二氧化碳、氪)。

  大氣汙染對氣候的影響很大,大氣汙染排放的汙染物對區域性地區和全球氣候都會產生一定影響,尤其對全球氣候的影響,從長遠的觀點看,這種影響將是很嚴重的。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燃料中含有各種複雜的成分,在燃燒後產生各種有害物質,即使不含雜質的燃料達到完全燃燒,也要產生水和二氧化碳,正因為燃料燃燒使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不斷增加,破壞了自然界二氧化碳的平衡,以至可能引發“溫室效應“,致使地球氣溫上升。所謂的”溫室效應“是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增加,阻止地球熱量的散失,使地球發生可感覺到的氣溫升高,破壞大氣層與地面間紅外線輻射正常關係,吸收地球釋放出來的紅外線輻射,就像“溫室”一樣,促使地球氣溫升高的氣體稱為“溫室氣體”。二氧化碳是數量最多的溫室氣體,約佔大氣總容量的0.03%,許多其它痕量氣體也會產生溫室效應,其中有的溫室效應比二氧化碳還強。

  2、大氣層的保護

  許多環境問題是跨國界的,甚至是全球性的,如溫室效應和臭氧層破壞等大氣汙染,需要世界各國的共同努力才能逐步解決。人們在70年代早期開始認識到氟氯烴可能對環境有害,並且開始尋找代替品。到了80年代中期,臭氧層破壞的證據已經日益清楚,採取共同行動的呼聲也日益高漲。到了1987年,許多國家的代表彙集在加拿大第二大城市蒙特利爾,簽署了《關於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協定書》。這個協定書是對付世界環境公害的一個開創性的國際協定,目的是控制氟氯烴和其它破壞臭氧層的物質的消費量,保護地球的“外衣”,也保護人類自己。經過修正後的蒙特利爾協定書是一個有約束力的國際協定。按照規定,工業國的氟氯烴和其他受限制物質的排放量必須立即減少,在20xx年以前逐步完全停止使用這類物品。發展中國家在1996年以前可以繼續有限度的增加這些物質的消費,然後就應當逐步減少,到20xx年時必須完全停止使用這些有害物質。除了時間上的優惠以外,這一協定書還包含了兩個對發展中國家有利的條款:一個是建立一項臨時多邊基金,幫助發展中國家採取代替氟氯烴的技術;另一個是技術轉讓條款,要求籤字國把最好的技術按照“公平和最有利的條件”轉讓出去。

  我國已加入了修正後的蒙特利爾協定書,並且制定了履行國際義務的國家行動方案,包括建立保護臭氧層組織管理機構,制定有關行業的管理規範,積極開展替代品和替代技術的研究,為企業的替代技術改造安排配套資金等等。根據我國政府制定的方案,到20xx年,所有消耗臭氧層物質的總量至少要減少60%,到 20xx年則完全淘汰這些有害物質。

  三、固體汙染

  1、概述

  凡人類一切活動過程產生的,且對所有者已不再具有使用價值而被廢棄的固態或半固態物質,通稱為固體廢物。各類生產活動中產生的固體廢物俗稱廢渣;生活活動中產生的固體廢物則稱為垃圾。"固體廢物"實際只是針對原所有者而言。在任何生產或生活過程中,所有者對原料、商品或消費品,往往僅利用了其中某些有效成分,而對於原所有者不再具有使用價值的大多數固體廢物中仍含有其它生產行業中需要的成分,經過一定的技術環節,可以轉變為有關部門行業中的生產原料,甚至可以直接使用。可見,固體廢物的概念隨時、空的變遷而具有相對性。提倡資源的社會再迴圈,目的是充分利用資源,增加社會與經濟效益,減少廢物處置的數量,以利社會發展。

  垃圾正成為困擾人類社會的一大問題,全世界每年要產生超過計劃10億噸的垃圾,大量的生活和工業垃圾由於缺少處理系統而露天堆放,垃圾圍城現象日益嚴重,成堆的垃圾臭氣熏天,病菌滋生,有毒物質汙染地表和地下水,嚴重危害人類的健康,這種現象若得不到遏制,人類將被自己生產的垃圾埋葬掉。

  2、解決辦法

  要解決固體廢物的危害,惟有全體人民集體行動起來,充分利用資源,加強資源再利用,不隨便拋棄固體物質。政府應出臺一系列關於固體廢物處理的條例,以規範大眾的資源利用行為,減少廢物排放。公民應該從小事做起,為人類自身創造美好的生活環境,讓我們生活在一個無垃圾困擾的環境裡。

  四、水土流失

  1、概述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流作用下,土壤被侵蝕、搬運和沉澱的整個過程。在自然狀態下,純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蝕過程非常緩慢,常與土壤形成過程處於相對平衡狀態。因此坡地還能保持完整。這種侵蝕稱為自然侵蝕,也稱為地質侵蝕。在人類活動影響下,特別是人類嚴重地破壞了坡地植被後,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土壤破壞和土地物質的移動,流失過程加速,即發生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是我國土地資源遭到破壞的最常見的地質災害,其中以黃土高原地區最為嚴重。我國目前水土流失總的情況是:點上有治理,面上有擴大,治理趕不上破壞。全國水土流失面積解放初期為17.4畝,到1980年約治理6億畝。

  2、水土流失的防治

  水土流失是地表徑流在坡地上運動造成的。各項防治措施的基本原理是:減少坡面徑流量,減緩徑流速度,提高土壤吸水能力和坡面抗衝能力,並儘可能抬高侵蝕基準面。在採取防治措施時,應從地表徑流形成地段開始,沿徑流運動路線,因地制宜,步步設防治理,實行預防和治理相結合,以預防為主;治坡與治溝相結合,以治坡為主;工程措施與生物措施相結合,以生物措施為主。只有採取各種措施綜合治理和集中治理,持續治理,才能奏效。總之,科學技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迅猛發展,增強了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給人類社會帶來空前的繁榮,也為今後的進一步發展準備了必要的物質技術條件。對此,人們產生了盲目樂觀情緒,好象自己已經成為大自然的主人,可以長期掠奪資源而不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然而,這種掠奪式生產已經造成了生態和生活的破壞,大自然向人類亮起了紅燈。我們必須承認面臨的嚴重危機,但也應相信我們可以透過共同的努力戰勝它,尋求新的發展道路。要解決環境汙染問題,一個大的方向就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即保證現在的經濟發展,又保證後代享受資源的權利,讓我們世代都生活在沒有汙染的天空下吧。所以,我們要保護地球,節約資源,愛護環境,共建美好家園。

環境調查報告4

  就最近這幾年來看,隨著各地區的經濟迅猛發展,環境汙染問題也越來越嚴重,保護環境,維持生態平衡也成為了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也是為了社會更好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

  何為環境?從哲學的角度來看,所謂環境,主要指我們所研究的主體周圍的一切情況和條件。對於人來說,環境是指人生活於其中,並能影響人的一切外部條件的綜合。人的生活離不開好的環境,在人類幾百萬年的歷史程序中,環境對開創人類文明和進步發揮著巨大作用。

  大氣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等等,都是讓人類得以生存的物質基礎;而森林資源、礦藏資源等資源又為人類的不斷髮展提供物質,創造出地球上高度的人類文明。但是,人類在開發利用環境資源的同時,也對自己的生存環境產生了一系列環境問題。

  在我們身邊就有很多汙染環境的汙染物,例如說:大量的生活廢棄品,塑膠袋(也稱白色垃圾),一次性木筷,一次性飯盒,果皮紙屑。汙染物對環境來說,毫無疑問,肯定有很大的危害,例如動物的腐爛的屍體會影響環境衛生,而且還會滋生細菌。飯店、餐館認為很衛生的一次性木筷,使用後隨便一扔,影響了市容,破壞了環境。

  現在像我們柳疃鎮、青鄉鄉,最近電網部門紛紛撤除噴水機器的使用。噴水機的使用對環境的汙染更加惡化、汙染了水資源對人們的身體健康危害甚大。人類的活動會使大量的工業、農業和生活廢棄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汙染。又例如說,我們北部渤海灣受到工業、印染廠的廢棄物排放大量魚蝦死亡,地區農民上海捕魚,魚的體內含有大量化學物質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了危害。據資料統計,目前,全世界每年約有4200多億立方米的汙水排入江河湖海,汙染了5.5萬億立方米的淡水,這相當於全球徑流總量的14%以上。1984年頒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中為“水汙染”下了明確的定義,即水體因某種物質的介入,而導致其化學、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徵的改變,從而影響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體健康或者破壞生態環境,造成水質惡化的現象稱為水汙染。水的汙染有兩類:一類是自然汙染;另一類是人為汙染。當前對水體危害較大的是人為汙染。水汙染可根據汙染雜質的不同而主要分為化學性汙染、物理性汙染和生物性汙染三大類。 最近,我發現政府部門、昌邑環衛局開始大力整治環境,沿街排查汙染源,青鄉街也定點安置了便民垃圾桶,替代了原來垃圾圍繞街道,臭氣熏天的狀況。各個村莊開始整治村內環境的汙染源,使街道、村莊煥然一新!而這不是主要的,更重要的是我們每個人自覺保護環境,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為了我們更為了我們的後代,樹立好榜樣,奠基好基礎,讓我們的家園更加美麗、更加豐富多彩!所以呢!環境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保護環境衛生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廢棄電池和塑膠袋要處理好;多植樹造林,不踐踏草坪;不汙染水源。保護環境們有責!看你的行動嘍!

  小建議:家庭生活中的塑膠瓶可以做成裝飾品,可回收物品可以賣出,換來金錢買實用的東西豈不很好?一次性木筷消毒清洗一下可以做成裝飾品,你也能開小店賺大錢了!化廢物為貴寶,

  讓自己的心情更舒暢,讓自己的心靈更純潔,讓自己的家庭更溫馨!

環境調查報告5

  在環境科學中,一般認為環境是指圍繞人群的空間及其中能夠直接影響人類生活和發展的各種自然因素的總稱。在人類幾百萬年的歷史程序中,環境對開創人類禮貌和提高發揮著巨大作用。大氣、水源、土地、草原、都是讓人類得以生存的物質基礎;而森林、礦藏等資源又為人類的不斷髮展供給物質,創造出地球上高度的人類禮貌。可是,人類在開發利用環境資源的同時,也對自我的自下生存環境產生了一系列環境問題。為此,我作了調查。

  調查時間:20xx年4月15日晚。地點:家庭網路。調查物件:全球自然生態環境情景。調查結果:

  1、臭氧層被破壞。臭氧層佔平流層總量的十萬分之一,雖然含量極低,卻能吸收紫外線的功能,可是由於人類破壞,臭氧層迅速耗減,被極度破壞。如南極的臭氧層空洞。1994年,南極上空的臭氧層被破壞的面積達2400萬平方公里。南極上空的臭氧層是在20億年裡構成的,可是在上個世紀裡就被破壞了60%。歐洲和北美洲上空的臭氧層平均減少了10%——15%,西伯利亞上空甚至減少了35%,所以科學家警告說地球上空臭氧層被破壞的程度遠比一般人想象的要嚴重得多。

  2、淡水資源危機。地球地面雖然23為水覆蓋,可是97%為無法飲用的海水,僅有不到3%為淡水,但其中2%封存於極地冰川之中。在僅有的1%淡水中,25%為工業用水,70%為農業用水,僅有5%可供飲用和其它生活用途。目前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缺水,其中28個國家被列為嚴重缺水的國家和地區。據統計我國北方缺水區總面積達58萬平方公里,我國500多個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每年缺水量達58億立方米。由於人類的破壞使得地球水資源有限,不少大河如美國的科羅拉多河,中國的黃河都已雄風不再,昔日“奔流到海不復回”的壯麗景象已成為歷史的記憶了。

  3、土地荒漠化。當前世界荒漠化現象仍在加劇。全球現有12億多人受到荒漠化的直接威脅,其中有1。35億人在短期內有失去土地的危險。到1996年為止,全球荒漠化的土地已到達3600萬平方公里,佔到整個地球陸地面積的14,相當於俄羅斯、加拿大、中國和美國國土面積的總和,全球愛荒漠化影響的國家有100多個,荒漠化以每年5——7萬平方公里的速度擴大,相當於愛爾蘭的面積。對於受荒漠化威脅的人們來說,荒漠化意味著他們將失去最基本的生存基礎——有生產本事的土地的消失。

  後記:人們將面臨的危機有很多,如果人類一如既往地破壞環境,那麼人類將會滅絕,地球也將會成為宇宙中一個遙遠的歷史。

環境調查報告6

  小朋友,你做過環境小報告的行動嗎?沒調查過的請和我們一起來調查調查吧!

  今天,我們小組組成了一個環保調查小分隊,去調查被汙染和被破壞的地方。

  一會兒,我們到達了第一個被汙染的地方長江站,我看了看那裡都要想吐了,還臭氣熏天,但我們並不害怕,因為我們是環保小分隊,我們先打掃,只見那些大便、廢電池等等就像聽話的孩子乖乖地跑了。

  我們把這裡打掃乾淨之後,又到達了第二個破壞的地方森林裡了,我們看到那些樹木都只剩幾棵啦,那些樹木好像在對我們說:“那些人們太無情了,我們樹木有哪裡對不起他們呢,甚至我們還在夏天給他們涼快,秋天給他們結果,冬天給他們遮風擋雨。”聽了樹木悲慘的話,我們又迫不及待的在那裡種了一些樹。

  過了一會兒,我們一往天上一看起了黑黑的霧,而且還有一種怪氣味,我們往那個方向跑去,原來是死屍場燒出的氣,我們趕緊跑進死屍場裡去矇住鼻子進去對那些燒死屍的叔叔阿姨說:“請各位叔叔不要再往外放燒過死屍的那些氣啦!”如果照你們這樣下去,整個世界都會被你們所毀滅的。

  今天我過得真開心啊!因為我們為環境和環保做了三件好事,而且那些住在附近的居民和燒死屍場裡的叔叔太不講環境衛生啦!這些人們一定是隻顧自己,不顧別人的人,這也叫做自私。還要各個社群必須開個會,讓他們知道什麼叫“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環境調查報告7

  星期五下午一放學,我就和幾個同學一溜煙兒跑回家。我們用最快的速度吃完晚飯後立即集合前往沱河、商機廠及市區調查家鄉的環境情況。

  我們首先來到了沱河旁,這是流經我家鄉的最大的一條河了。可當我親眼看見那被汙染的河水後,我非常吃驚。那些形容河水清澈的美妙語句根本就沒辦法拿來形容這條河了,只見河底佈滿了青苔、泥巴、紅色的蟲子和烏黑的像棉絮一樣的沉澱物。水面上漂浮著從廁所裡排出的糞便、塑膠袋、蔬菜葉子、泡沫、包裝盒等雜物。我們一路走到商機廠(這裡白天是個家禽屠宰市場),這裡河水的情況更糟。河兩岸到處都是雞毛、鴨毛、磚頭、煤渣、白天殺雞留下的捆雞的稻草,岸邊到處都堆滿了廢物。儘管夏天還沒到,偶爾我們都能看見蚊子和蒼蠅在空中飛舞。四周的黑泥土散發出一陣陣臭氣。就連為數不多的幾棵樹上還掛著許多冰箱用的泡沫和袋子,還有白天殺兔子留下的兔子腳。

  在商機廠的一角,有許多稻草被堆成一團,正在燃燒著,散發出一陣黑煙,天空中就像蒙上了一層薄膜。我們路過一個建築工地,這裡晴天時只要一有車經過,就可以看見塵土飛揚的景象,抬頭看看,天空都被一層灰遮住了。

  沱河邊的樹木因為吸收不到乾淨水的精華都失去了生機和活力,滿身只剩枯枝敗葉了。再看看不遠處的小公園,這裡的草生長得十分茂盛,綠油油的,公園裡的樹都已經發出了嫩綠的小芽,有些都已經長出了翠綠的葉子。鮮紅鮮紅的茶花也向遊人綻開了笑臉。同在一個城市,小公園比沱河兩岸美多了,這是為什麼呢?很明顯,這是因為沱河受到了汙染,而小公園呢,不但沒被汙染,還得到了人們的悉心呵護。

  為了我們能在一個清新、美麗的環境裡生存,我們應該從我做起,不亂丟生活垃圾,同時還要阻止別人亂丟垃圾。大家都行動起來吧。保護環境,就是保護我們的家園。

環境調查報告8

  一、調查背景

  文化是一個內涵十分豐富的範疇。一般說來,廣義的文化是指人類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會的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的文化,是指作為觀念形態的,與經濟、政治並列的,有關於人類社會生活的思想理論、道德風尚、文學藝術、教育和科學等方面內容。在當代中國,發展先進文化,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歸根到底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公園文化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部分,其發揮的營造市民文化氛圍,提高廣大人民文化層次,指引群眾文化選擇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

  如今,隨著城市生態環境和人民經濟生活的改善,全國城市公園在數量上和質量上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園已不再是一個純粹鍛鍊身體的地方,它還是人們休憩、社交、文化娛樂,甚至是獲取資訊的重要場所。從20xx年起,許多公園都免費為人們開放,目的是讓更多的人們來確實感受體驗各種不同特色的公園文化,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人們的精神文化,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增強人們的精神力量,最終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二、調查概況

  為了探索公園文化的內涵,深入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加強理論與實踐的關係,我們小組於20xx年5月26號重點走訪越秀公園內科普園區、文化古蹟遊覽區、青少年兒童活動區、體育娛樂區的部分景點,調查公園文體場地的效用,感受公園的文化氣息,以此進一步探索公園文化的內涵。

  越秀公園是一個別具一格、充滿生態氣息、又富有嶺南情調的大眾公園。作為廣州的綜合性文化休憩公園,越秀公園最早由孫中山先生提議建立,解放後擴建後,又曾經多次接待過毛主席、周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前來視察觀光和游泳。

  在走訪越秀公園的過程中,我們小組主要從公園的硬環境和軟環境兩方面進行考察。

  公園的硬環境指景區和景點的造物設施。此次我們小組先後走訪了越秀公園內科普園區的廣州美術館、球形水塔、廕生植物區、花卉館、錦園(觀魚區)等5個景點,文化古蹟遊覽區的五羊石雕景點,青少年兒童活動區的成語寓言園、金印遊樂場等2個景點,以及體育娛樂區的鯉魚頭文體娛樂區、越秀山體育場、越秀泳場等3個景點。

  廣州美術館是國家藏畫單位之一,這裡展出歷代書畫名家的美術作品。球形水塔曾是廣州市標誌性建築物,也是廣州解放前建造的4座水塔僅存的1座。它以其鋼製的球狀外型,引起無數遊人的興趣。廕生植物區和花卉館有種類繁多的廕生植物和名貴奇花異卉,以及書畫展覽等。錦園(觀魚區)是廣東省內自然放養錦鯉規模、品種最多的觀賞景區之一。園內還建有大型的撈魚池和鈞魚池供小孩玩樂、嬉戲。五羊石雕則是有名的文化遺蹟,關於“五羊”的傳說,也是廣州別稱“羊城”和“穗城”的由來。成語寓言園和金印遊樂場是兒童遊樂、學習的好去處。至於鯉魚頭文體娛樂區、越秀山體育場和越秀泳場,運動場地齊全,包括泳池、乒乓球館、籃球場、露天舞場、草地滾球場等。這些景點集知識性、趣味性、參與性、觀賞性於一體,富有文化氣息,為廣大人民的文化福利與生活休閒提供了便捷的服務。

  公園的軟環境指服務與管理,以及群眾性的文藝和體育活動。在走訪公園的過程中,我們小組觀察到越秀公園內草坪修剪整潔,水畔有靠椅石凳,可供休息賞景。而且園門有全園瀏覽分割槽圖和建園介紹,園中設定別具風格的果皮廢物箱,醒目的導遊標牌,樹木有掛牌,方便遊人的識別和欣賞。公園內的遊人一般都會自覺遵守園規,隨地吐痰、亂丟廢物、損傷花木、破壞公共設施的行為是很少的。優質的服務與管理體現出公園文化致力於培養市民社會公德與心靈美,有利於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另外,群眾性的文藝和體育活動不僅使市民身心得到放鬆,而且讓他們進一步瞭解了公園文化,提高自身文化素養。走進越秀公園,可以看到各種各樣、豐富多彩的活動。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消遣方式,老人唱歌、跳舞、打打羽毛球、踢踢毽子,年輕人看看文化古蹟,感受公園的文化氣息,還有歌唱團、跳舞團、打太極的團隊、練劍的團隊等進行的集體活動。公園真正做到了營造市民文化氛圍,提高廣大人民文化層次,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發展與民同樂的公園文化,這是值得慶幸的。

  公園的硬環境和軟環境在不同方面體現公園文化的內涵,促進公園文化的發展。而在實踐過程中,將硬環境與軟環境結合一體更有利於發展公園文化。現就越秀公園成語寓言園稍作分析。成語寓言園將中國文化的精華用雕塑表現出來,清晰易懂,極具教育意義。有不少家長、學生利用這一現成的“作業”進行學習和交流,娛樂、學習不知覺中便溶為一體,這無疑活躍並且豐富了市民文化。當然,這得益於成語寓言園這一景點的合理設計,即將硬環境與軟環境結合一體。這可以說是打造公園文化的一個成功典範。另一方面,公園文化朝多元化發展,滿足人們休閒娛樂的需求無可口非,但是,一定要在和公園硬環境相融合的前提下進行,這樣才容易獲得輿論的認同,使公園深厚的文化意味得以推廣。

  三、調查總結

  透過此次社會實踐,我們小組成員深刻認識到:建設公園文化是發展先進文化的一部分,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推進公園文化繁榮並努力做到優秀文化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不斷推進文化創新,堅持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基本方針,不斷推動和諧文化建設,增強文化發展活力,從而實現社會主義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

環境調查報告9

  在環境科學中,人們普遍認為環境是指空的群體和能直接影響人類生活和發展的各種自然因素。在數百萬年的人類歷史中,環境對人類文明和進步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大氣、水、土地和草原是人類生存的物質基礎。森林、礦產資源和其他資源為人類的不斷髮展提供了物質基礎,創造了地球上高度的人類文明。然而,在開發利用環境資源的同時,人類也給自己的生存環境帶來了一系列環境問題。為此,我做了一個調查。

  調查時間:

  20xx年4月15日晚。

  位置:

  家庭網路。

  調查物件:

  全球自然生態環境。

  調查結果:

  1 、臭氧層已經被破壞了。

  臭氧層佔平流層總量的1/10萬。儘管它的含量極低,但它能吸收紫外線。然而,由於人類的破壞,臭氧層被迅速消耗殆盡,並遭到極度破壞。例如,南極臭氧層空洞。1994年,覆蓋2400萬平方公里的南極臭氧層被0+破壞。南極洲的0+臭氧層是在20億年後形成的,但是在上個世紀被破壞了60%。在歐洲和北美,0+的臭氧層平均減少了10%和15%,在西伯利亞,甚至減少了35%。因此,科學家警告說,地球上0+臭氧層的破壞比一般人想象的要嚴重得多。

  2 、淡水危機。

  雖然地球表面的2/3被水覆蓋,但97%是不可飲用的海水,不到3%是淡水,但2%被封閉在極地冰川中。在僅有的1%的淡水中,25%是工業用水,70%是農業用水,只有5%可用於飲用水和其他生活用水。目前,世界上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缺水,其中28個國家和地區被列為嚴重缺水國家和地區。據統計,中國北方缺水地區總面積為58萬平方公里,全國500多個城市中有300多個缺水,年缺水量為58億立方米。由於人類的破壞,地球的水資源是有限的。許多大河,如美國的科羅拉多河和中國的黃河,已經失去了它們的榮耀。進入海洋,不再回到過去的壯麗景象已經成為歷史記憶。

  3 、土地荒漠化。

  目前,世界上的沙漠化仍在加劇。世界上有超過12億人受到荒漠化的直接威脅,其中包括1.35億人在短期內有失去土地的危險。到1996年,全球荒漠化面積已達3600萬平方公里,佔全球陸地面積的1/4,相當於俄羅斯、加拿大、中國和美國的陸地總面積。有100多個國家喜歡荒漠化的影響。荒漠化正以每年57,000平方公里的速度擴大,相當於愛爾蘭的面積。對於受到荒漠化威脅的人們來說,荒漠化意味著他們將失去生存的最基本基礎,生產性土地將消失。

環境調查報告10

  調查時間:

  20xx年2月27日

  調查物件:

  樹木和水的汙染

  調查方法:

  觀察周圍的環境,訪問過路的人,查資料

  調查過程:

  首先,我們去金色華庭小區,那裡的花草樹木,還有清澈見底的河水,但我們不知道樹木在減少,也不知道河水在變髒,於是我們就訪問了小區裡的叔叔阿姨們,請問你們這兒的樹木減少了嗎?叔叔阿姨門回答道:“現在的樹木不停地在減少。”接著,我們又訪問了一位老人:“老太太,憑你多年的經驗,你覺得,這裡的河水清澈嗎?”那位老太太說:“這裡的水啊!不是髒,就是臭,而且我發現,這裡的魚兒死的死,髒的髒,讓人……人們見了就噁心!”

  調查結果:

  我們應該多種樹,少砍樹,這樣子的話,如果每人種一棵樹,那麼全中國就種了13億棵樹,如果每人砍一棵樹,那麼,光是中國就砍去了13億棵樹木。當然,也有保護環境的人,比如說:“清潔員阿姨或清潔員叔叔在幫忙掃垃圾,有的人隨地吐痰,人們就提醒她說要保護環境,不要隨地塗痰了……

  我們那兒的樹木比較少,但人們都喜歡在人行道上扔果皮紙屑,導致路上垃圾多。希望大家多種樹,少扔垃圾,多騎腳踏車,我們應該要節約水,我們可以把洗澡水,洗臉水用來沖廁所,洗車子,淘米水可以洗臉,洗頭髮,洗碗,所以我們要節約水源。

環境調查報告11

  每逢星期天,爸爸總要帶我到坐落在海州城北的幸福橋那兒散步。他邊走邊看,邊看邊發出無可奈何的嘆息聲。我不解地問:“爸,這座橋有什麼好看的?”他說:“孩子,你不知道,這橋原來可不是這種樣子的。”

  接著他便向我講述了這座橋的歷史。幸福橋與我同時誕生於1977年5月。她雖然沒有南京長江大橋那麼雄偉,也沒有趙州橋那麼古老,可她在海州人民的心中卻有極重要的位靈。毫不誇張地說:幸福橋,她曾經是海州人民的驕傲!

  在她的建築過程中,海州人民曾傾注了自己無限的愛:為她讓地、為她備料、為她出力、為她流汗……那時候,人們曾設想,一橋飛架,南北變通途,她將給海州人民造福無窮。在這裡,春天可以看到綠柳成行,夏天可以聞到荷花芳香,秋天可以吃到鮮美的魚蝦,冬天可以觀賞兩岸的風光……

  大橋峻工時,海州城沸騰了。全城男女老少喜氣洋洋,一齊湧到大橋上。望著青灰色的橋基,乳白色的橋欄,天藍色的橋燈,映著青青的流水,格外秀麗。有位老先生情不自禁地讚歎道:“美哉,幸福橋!”

  此後,一段時間裡,幸福橋畔,白天時時有人參觀,傍晚常常有人徜徉。無論春夏秋冬,不管陰晴雨雪,你都會看到,這裡遊人不絕。

  可是好景不長。三四年之後,幸福橋便失去了她那迷人的色彩。首先,橋身的混凝土多處剝落,有的地方露出了鋼筋;接著,橋欄漸漸褪色,有的地方已斷裂;最後,路燈因鏽蝕嚴重,一直昏暗不明。來往行人不由地發出疑問,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據調查,問題出在幸福橋附近的工廠裡。幸福橋北面有制磺廠和硫酸廠,特別是緊靠大橋的硫酸廠排出的廢水、廢氣、廢渣嚴重地汙染了大橋周圍的.環境。它是造成大橋變色、變質的主要因素。同時,此處形成的硫酸霧等酸性氣體,還嚴重地影響著人們的健康。幸福橋南面有專門生產檸檬酸的發酵廠,它所排出的“三廢”,也程度不同地對大橋產生著汙染和腐蝕作用。至於大橋西面的發電廠、電化廠對大橋周圍環境的影響就不必多說了。總之,某些工廠“三廢”問題沒有解決,是造成環境汙染的主要因素。從目前狀況來看,除了發電廠以外,一般的工廠還沒有淨化“三廢”的能力和條件,也就是說,幸福橋被汙染和損壞的命運一時還難以結束。難怪有人感嘆說:幸福橋——你是一座“不幸”的橋!

  “難道就真的沒有一點辦法可想了嗎?”我好奇地問。

  “辦法是有的,關鍵是領導的決心和足夠的資金。”爸爸接著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從領導來說,要有強烈的環保意識,要對所屬廠礦的幹部群眾加強環保教育,更要加強對環保專業人員的培養,加速引進處理“三廢”的先進裝置。

  從某些工廠來說,特別是硫酸廠、發醉廠、電化廠等單位,建在市內是不合適的,應該儘快搬遷。撅遷至何處?我認為硫酸廠應遷到臨洪閘以北的地方,那裡比較空曠,也不乏水源,對工廠的生產是適宜的。至於發醉廠,我認為它遷到薔薇河西、鐵路以北那裡為好。因為產品檸棣酸的主要原料是山芋乾和硫酸。山芋幹來自蘇北、魯南一帶的農村,據說該廠所用的硫酸也來自山東臨沂。該廠遷到新址後,進料就方便多了。同時,許多裝山芋乾和硫酸的大型拖拉機和拖車也可以不再進人城區,這對維護城內的交通安全也大有好處。

  當然,工廠搬遷孺要大最資金,這是個大間題。解決的辦法是合理分擔,國家撥一部分,工廠籌一部分,群眾集資一部分。這也符合“大家的事情大家辦”的精神。我想,為了環境的淨化,為了人民的健康,也為了使幸福橋徹底擺脫那不幸的命運,我們應當共同奮鬥。

環境調查報告12

  近些年來,我國的經濟發展迅速,國家提出了很多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方針政策,此刻的新農村建設也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農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然而農村的環境問題卻越來越多,深刻影響著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環境問題讓農村的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到底農村的環境與以前相比發生了哪些變化,這些變化的原因又是什麼,我們究竟要怎樣對待這個亟待解決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市農委於7月30日至8月30日在常州市政府網民意調查一欄裡以問卷調查方式開展了常州市農村環境問題的調查,汲取廣大人民群眾的意見,以針對今後的工作能做合理的改善。

  一、調查問題分析:

  1、農民的環境知識缺乏

  人們對環境知識的認知程度是決定他的環境意識是否高尚的基礎。如果環境知識缺乏。不明白如何保護環境。那麼他的環境意識必然不會高尚。在調查中我們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來調查我市村民的環境意識。

  (1)對相關的環境紀念日的認知程度,目前已經確立的環保紀念日有10多個,我們選取與農民和農業生產密切相關的三個環保紀念日作為調查專案:“世界環境紀念日”(6月5日)“土地日”(6月25日)和“植樹節”(3月12日)。被調查村民中,對上述紀念日不明白的人數分別佔36.59%、17.07%和46.34%,這說明多數村民對環保紀念日不太瞭解。此外,村民對環保紀念日的瞭解程度還與受教育程度相關。對上述紀念日回答不正確或不明白的人數中,小學及文盲所佔的比例分別為49.5%、48.8%和69.4%、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所佔的比例分別只有15.1%、14.9%和7.3%。在調查中發現,村民中能正確回答“植樹節”的人數明顯多於其它三個環保紀念日。即使在回答不正確的村民中多數人也表示明白有植樹節,而對其它二個環保紀念日,多數村民表示不清楚有這些節日。這是因為每年植樹節時在各級政府的推動下機關、團體、學校都會開展義務植樹活動,而在其它環保紀念日時幾乎沒有任何活動。

  (2)對“工業三廢”及其危害的認知程度。工業三廢指工業生產中產生的廢氣、廢水、廢渣。這些廢棄物如果超標排放就會汙染環境。而且在環境中還會發生物理的和化學的變化而產生新的汙染物。對生態環境、農業生產、人畜健康造成危害。“工業三廢”是報刊、雜誌、電視、廣播中出現頻率最多的詞語之一。但是、當我們在調查問卷中問哪些是“工業三廢”時,在被調查者中回答完全正確、不完全正確和完全不正確的分別佔31.71%、31.71%和36.59%,而且多數村民並不瞭解“工業三廢”的危害。

  (3)對溫室效應和溫室氣體的認知程度。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濃度增加,阻止地球熱量的散失,使地球發生可感覺到的氣溫升高。這就是所謂的“溫室效應”。造成溫室氣體濃度增加的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高耗能(過多燃燒煤、石油、天然氣等燃料)和無節制排放工業廢氣;二是森林減少,阻斷了自然界對二氧化碳的吸收。溫室效應造成了氣候變暖,其結果是洪澇乾旱等極端氣象災害頻繁,病蟲害增多。就應說,溫室效應與我們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而且也是報刊、電視出現比較多的詞語。但是。在被調查者中能夠正確回答燃燒秸稈會加劇溫室效應的只有33人,佔被調查人數的80.49%。

  2、農民的環境行為不雅

  在農村,農民的環境行為直接關係到農村的環境狀況。在調查中我們看到下列有關的農民環境行為問題:

  (1)如何處置廢電池?有關資料顯示、一節一號電池爛在地裡能使l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價值:一粒紐扣電池可使600噸水受到汙染,相當於一個人一生的飲水量。在對自然環境威脅最大的幾種物質中,電池裡就包含了汞、鉛、鎘等多種,若將廢舊電池混入生活垃圾一齊填埋,或者隨手丟棄。滲出的汞及重金屬物質就會滲透土壤、汙染地下水,從而進入魚類、農作物中。破壞人類的生存環境,威脅人類健康。在調查問卷中有這樣一個題目:下列物質(廢鐵、廢玻璃、廢電池)丟棄在土壤裡,哪一項對環境危害最大?正確的答案就應是廢電池對環境危害最大。但調查結果仍有22人回答不正確,在平時的生活中大多數村民都是隨手丟棄。有許多人雖然能夠意識到廢電池的危害。但可能僅僅是圖方便、嫌麻煩而仍然選取了不利於環保的行動。

  (2)如何處置秸稈?此刻農村有不少農民為了搶農時圖省事、將收穫後的秸稈一燒了之。焚燒過程中產生的濃煙對大氣環境造成汙染,危害人體健康,甚至影響交通安全。我們在調查問卷中問:“你認為焚燒秸稈會對環境造成汙染嗎?”結果有1人勾選“不清楚”,4人回答“不會造成汙染”,兩項合計人數只有5人。但是當我們在調查中問:“你家是如何處理秸稈的?”結果大部分回答“在田地裡焚燒掉”,可見焚燒秸稈的問題比較嚴重。

  (3)如何處置廢棄的農藥瓶?廢棄的農藥瓶、農藥塑膠包裝袋已經成為農村環境的主要汙染源、其主要危害是其中的農藥殘留滲入土壤。流入河流池塘而構成汙染。威脅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甚至造成人畜、鳥類中毒。我們在調查問卷中問:“你如何處置廢棄的農藥瓶?”勾選“隨手丟棄”的26人,“隨生活垃圾堆放”的13人,佔全市被調查人數的78.7%。在我們那裡廢棄農藥瓶、農藥塑膠包裝袋汙染還是比較嚴重的。

  (4)使用農藥的環保行為。農藥使用不當或濫施農藥,不僅僅會汙染大氣、土壤和水源,也間接和直接地威脅到農產品質量安全。農藥殘留是蔬菜產品質量安全的最大隱患。由於氣候變暖。害蟲猖獗,被調查者普遍反映“不使用農藥不行”。蔬菜生產中使用農藥的安全採摘期因農藥品種、蔬菜品種、季節等不一樣而不一樣、一般來講,葉菜收穫前禁用期至少7天,茄果類、瓜類蔬菜禁用期至少2—3天。在調查中詢問:“施過農藥的蔬菜何時可採摘食用?”95.12%的被調查者能回答正確。這說明大多數農民是瞭解相關要求的。當詢問:“自我食用的蔬菜也使用農藥嗎?”結果大多數人回答“不使用農藥或很少”。

  二、解決對策

  透過以上調查能夠看出,目前農民環保素質總體來講不高。主要表現為環保知識缺乏,環保意識淡薄和環境行為不雅。為了進一步提高農民環境意識,改善農村環境狀況。我們提出以下推薦:

  (一)加強農村環保宣傳,提高農民環保意識。

  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網際網路等現代傳播媒介,報道黨和政府的環保政策,宣傳環保新進展新經驗,普及環保科普知識、表彰環保先進事蹟、營造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輿論氛圍。要從農村和農民的實際出發,採取靈活多樣、農民喜聞樂見的宣傳手段與形式、例如宣傳欄、環保“大篷車”、文藝演出、環保知識競賽等,突出藝術性、形象性和群眾參與性,以增強環保宣傳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堅持經常宣傳和主題宣傳相結合。各級政府部門個性是環保部門、宣傳部門以及基層村委會要把環保宣傳作為基本工作任務、常抓不懈,同時在相關的環保紀念日(環境紀念日、土地日、植樹節等)期間開展形式多樣的主旨性宣傳活動。透過加強環保宣傳,切實提高農民的環保意識,一是樹立環保新觀念,使環保成為廣大農村居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二是培育環境新道德、平等看待自然界的各種生命,維護生物多樣性;三是建立環保新文化,使保護環境為榮、破壞環境為恥的榮恥觀蔚然成風。

  (二)增加農民教育機會,提升農民環保素質。

  調查顯示:在食野習俗、亂堆垃圾、焚燒秸稈等非環保行為的人群中,較低文化程度所佔的比例較大,這說明農民的環保素質與受教育程度相關。由於受城鄉教育資源配置失衡。教育投入相對偏低以及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我國農村地區的教育機會偏少、優質教育缺失,這是造成一部分農民環保素質不高的重要原因。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是增加農民的受教育機會。加強農村環保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從中小學生抓起,他們是未來農村勞動力的主體。要在幼兒園把環保知識編成兒歌和遊戲,讓孩子們在演唱和表演中瞭解環保知識;在中小學開設環保知識課、組織他們參加力所能及的環保宣傳活動。把學到的環保知識帶給社群和父母,這樣能夠收到更好的效果。此外,要把環保教育融人到農民職業技能培訓中,包括綠色無公害農產品種植、農業汙染防治、土壤汙染防治、生態農業、人畜糞便無害化處理和秸稈綜合利用技術等、使廣大農民在發家致富的過程中提高環保素質,自覺保護環境和生態。

  (三)建立新型農村產業模式

  大力發展既節約資源又能促進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產業,以此作為協調解決傳統農業與環境保護矛盾的手段。加強農村生態禮貌建設和農業科技培訓,倡導和推進迴圈經濟提升農產品結構,發展優質、高效、生態型農業產品,培育發展無公害產品、綠色產品和有機農產品。調整最佳化農業產業結構,改變過去單一種植業生產結構為農林牧副漁、生產加工為一體的複合型生態迴圈系統,提高物質迴圈和能量轉化效率。實現資源利用與環境協調發展,逐步構成物質和能量的良性迴圈建設相互依存。

環境調查報告13

  在環境科學中,一般認為環境是指圍繞人群的空間及其中可以直接影響人類生活和發展的各種自然因素的總稱。在人類幾百萬年的歷史程序中,環境對開創人類文明和進步發揮著巨大作用。大氣、水源、土地、草原、都是讓人類得以生存的物質基礎;而森林、礦藏等資源又為人類的不斷髮展提供物質,創造出地球上高度的人類文明。但是,人類在開發利用環境資源的同時,也對自己的自下生存環境產生了一系列環境問題。為此,我作了調查。

  調查時間:

  20xx年4月15日晚。地點:家庭網路。調查物件:全球自然生態環境情況。

  調查結果:

  1。臭氧層被破壞。臭氧層佔平流層總量的十萬分之一,雖然含量極低,卻能吸收紫外線的功能,但是由於人類破壞,臭氧層迅速耗減,被極度破壞。如南極的臭氧層空洞。1994年,南極上空的臭氧層被破壞的面積達2400萬平方公里。南極上空的臭氧層是在20億年裡形成的,可是在上個世紀裡就被破壞了60%。歐洲和北美洲上空的臭氧層平均減少了10%——15%,西伯利亞上空甚至減少了35%,因此科學家警告說地球上空臭氧層被破壞的程度遠比一般人想象的要嚴重得多。

  2。淡水資源危機。地球地面雖然2/3為水覆蓋,但是97%為無法飲用的海水,只有不到3%為淡水,但其中2%封存於極地冰川之中。在僅有的1%淡水中,25%為工業用水,70%為農業用水,只有5%可供飲用和其它生活用途。目前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缺水,其中28個國家被列為嚴重缺水的國家和地區。據統計我國北方缺水區總面積達58萬平方公里,我國500多個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每年缺水量達58億立方米。由於人類的破壞使得地球水資源有限,不少大河如美國的科羅拉多河,中國的黃河都已雄風不再,昔日“奔流到海不復回”的壯麗景象已成為歷史的記憶了。

  3。土地荒漠化。當前世界荒漠化現象仍在加劇。全球現有12億多人受到荒漠化的直接威脅,其中有1。35億人在短期內有失去土地的危險。到1996年為止,全球荒漠化的土地已達到3600萬平方公里,佔到整個地球陸地面積的1/4,相當於俄羅斯、加拿大、中國和美國國土面積的總和,全球愛荒漠化影響的國家有100多個,荒漠化以每年5——7萬平方公里的速度擴大,相當於愛爾蘭的面積。對於受荒漠化威脅的人們來說,荒漠化意味著他們將失去最基本的生存基礎——有生產能力的土地的消失。

  後記:

  人們將面臨的危機有很多,如果人類一如既往地破壞環境,那麼人類將會滅絕,地球也將會成為宇宙中一個遙遠的歷史。

環境調查報告14

  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建設地點位於邢臺縣龍泉寺鄉車尖村北約1km處,礦區西側20m為邢臺龍泉礦業有限責建設地點及任公司車尖鐵礦,兩礦權之間留有隔離帶;礦區南側1000m為車尖村,礦山位於山區,周圍周邊環境無其他自然保護區、水源地等環境敏感點。邢臺縣車尖礦業有限責任公司是由邢臺縣車尖長林鐵礦、邢臺縣洪晨鐵礦和邢臺縣車尖海魁鐵礦、邢臺縣西黃村寒泉長石礦羅溝鐵礦整合而成。整合後採用露天和地下開採,年開採鐵礦石5萬噸,服務年限8.17a。工程總投資為950萬元,其中環保投資為300萬元。礦區整合內容面積0.6194km2,礦區範圍內累計查明鐵礦資源儲量( 122b+333 )81.1×104t;累計動用資源儲量( 122b)33.2×104t;保有資源儲量( 122b+333)47.9×104t。露天開採由上向下分臺階開採,地下開採設計為斜坡道開拓,全面房柱法開採。本專案新建4條斜坡道用於地下開採,新建一條迴風井,改造利用一條舊迴風井,新建一工業場地和排土場。

  一、工業場地及開採區:

  1、施工期整改措施:

  ①設定地面塌陷監測點,並加強巡查;採空塌陷邊界豎立警示牌,對地面塌陷進行回填、平整、綠化,對地面裂縫採取粘土填堵、平整措施。

  ②廢棄的斜井和平硐共8個,對平硐和斜坡道採用大塊砌石封堵洞口,對豎井進行回填。

  ③對原露天採坑的高陡邊坡採區削坡;將採坑附近的廢石渣填入採坑,經夯實、平整、綠化。

  ④拆除廢棄工業場內所有建築,改造的、新建的工業場地加強綠化,施工完畢後對佔地區域進行修整綠化,實現綠化補償。

  ⑤新建工業場地修建臨時排水溝,低窪處修建集雨池;沿圍牆設兩行防護林帶。

  ⑥新露天採場在採坑周邊修建臨時排水溝,將部分表層好土暫存,並修建臨時攔擋。

  2、開採期整改措施:

  ①對形成的採空塌陷區或地裂縫及時進行回填或填堵治理,治理工程應貫穿礦山開採全過程,做到邊開採、邊治理,恢復礦區生態環境。

  ②露天採場治理:對南區露天採場階段性治理,主要為375、365m以上臺階的綠化。

  3、閉礦期整改措施:

  ①對形成的塌陷坑進行回填、平整,並進行綠化。

  ②回填南北採區迴風豎井。

  ③露天採坑高陡邊坡進行削坡、平整,再將部分好土回填到露天採坑區恢復為耕地使用;採坑區周邊進行綠化,選用荊條、紫穗槐等灌木。

  ④拆除臨時建築,並進行綠化。⑤工程結束後,首先將表土進行回填,工業整合措施場區恢復施工場地並平整土地再進行土地翻鬆,恢復為耕地使用。

  二、廢石場:

  1、施工期整改措施:

  ①對整合前形成的 4 個渣堆,進行治理,用於回填塌陷坑、豎井,對剩餘的渣石,合理堆放在荒山溝中,並採取覆土綠化等措施。渣石堆底部修建攔渣壩。②新建排土場修建攔渣壩。

  2、開採期整改措施:規範堆存,合理留設邊坡、臺階寬度、階段堆存高度、邊堆存邊復墾。

  3、閉礦期整改措施:堆放結束後進行平整、削坡,分片復土恢復植被;

  為保證排水暢通,在攔渣壩 底部預留排水孔。綠化選用荊條、紫穗槐等灌木。

  三、礦區道路

  1、施工期整改措施:施工道路作為永久的農用路設計,路面要廢石碾壓硬化,路面平整 。

  2、閉礦期整改措施:在道路兩側佈置。

  3、排防護林,進行綠化美化,防護林採用喬木。

環境調查報告15

  近幾年來世界的環境在不斷的惡化。防止環境汙染,保護環境,維持生態平衡,已成為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我們每一個人的義務。

  為此我調查了一下:

  調查時間:20xx.X

  調查地點:桂東漚江

  調查物件:三位公民

  調查問題一:漚江變成什麼樣子了?

  公民甲:“河水沒有以前那樣清澈啦,很渾濁。水裡魚兒也沒有,上面有一些垃圾。”

  公民乙:“漚江水變得很不乾淨,工廠排出的廢水又黑又臭,都是一些工廠弄得”

  公民丙:“河水變得很臭了,有許許多多的垃圾。以前有很多的魚兒、螃蟹、蝦子……現在都不見啦!”

  對啊!現在河裡很多的垃圾和廢物,有很多的廢水,把河水弄得髒兮兮的。那些魚、蝦、蟹……都在這一些汙水裡活不下去啦!河水被這些廢水、垃圾和廢物弄得很臭。

  調查問題二:為什麼會變成現在這樣?

  公民甲:“因為有一些人不注意保護環境。有一些人亂砍亂伐,導致失去生態的平衡,水土流失,水源枯竭;有一些人往河裡亂扔垃圾和廢物;有一些工廠直接往水裡排放廢水;有的甚至佔用河道來種蔬菜和一些東西。”

  公民乙:“1.有一些人亂扔、亂採、亂丟、亂挖、亂排放。”

  2.有一些人亂砍亂伐,不好好保護森林。

  3.市民素質較差,沒有要保護環境的意識。

  4.有一些人在上游採石挖沙,導致水土流失。

  公民丙:“因為有許多人不愛護環境,讓河流變得很髒。還有很多的垃圾,當然是我們的公民扔的。廢水是一些工廠和市民隨便排放的。有了這一些汙染水自然也變臭啦!”

  是啊!人們亂扔垃圾廢物,工廠直接排放廢水,水怎麼可能會不臭呢?

  調查問題三:我們應該採取怎樣的措施?

  公民甲:一、多在河邊植樹造林,保護生態環境。

  二、不要往河邊亂排放廢水,不要往河裡亂扔垃圾和廢物。

  三、保護生態防止水土流失,保護水源。”

  公民乙:“不亂在河邊或河裡扔垃圾;廢棄電池和塑膠袋要處理好,不要往河裡扔;多在河邊植樹造林,不汙染水源。保護環境,我們責無旁貸!

  公民丙:“大力宣傳保環境知識,增強環境意識。從每一個人做起不亂扔垃圾,廢物。廢水要透過處理之後才能排放到河裡。提高市民保護環境的意識,多多學習保護環境的知識。”

  我們應該:

  一、我們要大力發展林業,植樹造林建立生態林補償機制。

  二、建好河堤河壩,不準亂挖亂採。

  三、關閉汙染企業,整治河道,建設汙水處理廠。

  四、市民多多學習環境知識,樹立文明的生活方式。

  現在,環境對於我們愈來愈重要。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關注環境問題,應該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有時候你隨手撿起周圍的垃圾,有時候你不坐汽車,改坐公交車,有時候你少用一個一次性物品,有時候你少用一會電腦,少看一些電視……這一些細微的舉動都是在保護環境。

  透過這一次的調查,我更加了解到每一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和責任的重要性。保護環境要從每一個人做起。保護環境人人有責。我相信漚江一定能重煥昔日的光彩。

  我們還應該學習一位留學美國的女孩,她在在2007年的寒假裡自己搞了份環保作業:每天堅持1小時撿垃圾。 她在漯河市文化路上專心地沿街撿著垃圾,並不管路人是怎樣看她。她經過正由北向南沿文化路撿垃圾。見到地上的塑膠袋和紙屑就撿起來,積累一定數量後,就放入路邊的垃圾桶內,然後繼續沿著街道繼續撿。半小時後,見女孩將撿到的垃圾放入一輛垃圾車並和一名老年環衛工人談起了話。她說“我看到街頭亂扔果皮紙屑的現象非常普遍,就想帶動市民講環保,因為,今年,我們國家要舉辦奧運會了,這是我們向全球展示自己的最好機會!所以,我就決定以每天上街撿一個小時垃圾的方式,呼籲大家都來改變亂扔亂吐等不文明行為,增強環保意識,提高公民素質,為國家倡導的綠色奧運盡一點力。”但是不要只是在開奧運會時才保護環境,我們應該隨時都做到保護環境。

  要想讓我們的地球更加文明,就要保護環境。減少水汙染,節約洗菜用水時間,縮短洗澡時間,保護我們身邊的每一滴水!每一株草!每個動物!儘量減少甚至不使用一次性紙杯、木筷、餐盒和白色塑膠袋等這樣的物品,讓我們一起來保護地球家園的每一寸淨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