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自我認知報告(精選11篇)

大學生心理自我認知報告(精選11篇)

  在當下這個社會中,報告使用的次數愈發增長,通常情況下,報告的內容含量大、篇幅較長。那麼,報告到底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學生心理自我認知報告(精選11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學生心理自我認知報告1

  一、主題簡介

  針對大學生心理健康這一問題,假期我利用網路、實地調查、查閱資料等方式對我院及其他院校大學生進行了心理健康調查。作為當代大學生,面對著嶄新的生活,無論是在生活上、學習上還是情感上,都存在一些心理困惑及心理障礙。而近年來,關於大學生心理問題引發的悲劇報道也日益增多,所以我們希望透過這次調查,總結出大家目前存在的一些普遍問題,提出寶貴的意見,向在校大學生們宣傳關注心理健康的必要性,幫助身邊的同學們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健康快樂地度過自己的大學生涯,併為將來步入社會做好準備。

  二、活動日程

  1. 8月3-6日:準備階段

  透過各種渠道查詢收集相關資料,提出問題,並針對我院XX年上學期期末的《高職大一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問卷表》進行資料統計,彙總。

  2. 8月7-11日:調查階段

  (一)校內調查:

  (1)網路諮詢,在我院班級、同學之間進行訪談,作為初步參考資料。

  (2)問卷調查 (XX年上學期期末已髮捲調查)

  校外調查:將問卷以郵件的形式傳送給其他大學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

  3. 8月15-21日:調查階段

  (二)在爸媽線上心理網,對有心理困惑問題的大學生進行心理諮詢。

  4. 8月22-24日:總結匯報階段

  整理材料,對收集的資訊進行分析,最後以書面報告形式進行總結。

  三、調查情況

  1.調查背景

  近年來,關於大學生由於心理健康問題而引發的負面報道越來越多,這一現象引起了學校、家庭以及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結合到大學生的實際大學生活,他們也確實面臨著學習壓力、嚴峻的就業壓力還有複雜的感情問題。

  2.調查目的

  透過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調查,從中尋找出當代大學生所面臨的一些比較普遍的心理困難,宣傳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為大學生們提出一些適當有效的生活學習以及情感建議,幫助大學生克服那些出現在學習生活中常遇到的心理困惑,為他們的健康成長提供動力與信心。

  3.調查物件

  本校的學生和其他各高校的一些大學生。

  4.調查方法或工具

  主要是問卷調查,透過網路以及實地調查兩個方面進行實施。

  5.資料分析或問題與現狀分析

  大學生心理健康調查問卷問題分析

  1、單選題(只選一個)

  1.你認為在大一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a.有必要 b.無所謂 c.沒必要

  2. 你目前的學習狀況:( )a.很順利 b.有困難但能克服 存在很多困難

  3. 你對自己的身形、容貌是否滿意?( )a.滿意 b.無所謂 c.不滿意

  4. 你在學校的朋友:( )a.很多 b.比較多 c.很少

  5.你想過自己的前途嗎?( )a.沒有想過 b.想過 c.以後再說

  6.你能否控制自己的情緒:( )a.能 b.基本能 c.不能

  7.你感覺自己的學習自覺性:( )a.很高b.視情況而定 c.比較低

  8.遇到困難或壓力時,你會最先向誰求助?( )a.家人 b.朋友 c 老師

  9.在大學生活裡,你最經常的感覺是:( )a.比較充實 b. 無所事事 c.鬱悶

  10. 你與舍友的關係:( )a.很融洽 b.有時會有小矛盾 c.經常爭吵,難以相處

  11.考試前後你總會心情緊張焦慮嗎?( )a.總是 b.有時會 c.不會

  12.你對所學的專業是否滿意?( ) a 很滿意 b 一般 c 不滿意

  13.你贊同婚前性行為嗎?( ) a.贊同 b、不贊同 c.不知道

  14.你對校園未來的愛情是如何看待的?( ) a.無疾而終 b. 社會太現實,畢業各自飛 c、只要雙方努力,將來會在一起

  15. 你認為自己目前的心理健康狀況:( )a.很健康 b.一般 c.存在一些心理問題

  a.悶在心裡b.向朋友傾訴c.告訴父母d.求助老師e.自我調整f.尋求心理輔導

  2.您的心理困擾主要來自:( )

  a.學習b.家庭c.就業d.感情e.情緒f.人際關係g.環境h.自己

  3.您的情緒問題主要是:( )

  a.焦慮b.抑鬱c.嫉妒d.壓抑e.恐懼f.易怒g.其他

  4.你對職業的選擇標準是什麼?( )

  a 工作輕鬆 b 專業對口 c 收入高發展好 d 工作穩定 e 興趣 f 對社會貢獻大

  5.本學期學院《智力與心理健康》課程以專題教學採取了一些新的教學方式,你喜歡的方式有:( )

  a 參與式教學 b 互動式教學 c 案例式教學 d 啟發式教學 e研究式教學

  從調查問卷中可以看出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現狀:

  1.對大學環境的不適應

  進入大學後,發現成績優異的同學有很多,他們在高中時代作為佼佼者的優越感消失了.巨大的心理落差使一部分學生無法適應。在思想上,大學生往往對理想與現實的差距認識不清。學生在考大學前往往被灌輸了考上大學就萬事大吉、一生無憂等片面的觀念。但進入大學後,他們感到學習考試的壓力還是那麼大,競爭更加激烈,還要面對就業的壓力。這種現實與美好理想之間的差距,使很多大學生無法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

  2.無法承擔巨大的求職和就業壓力

  就業的雙向選擇,使大學生面臨著巨大的就業壓力,特別是對於高職院校的大學生來說,他們認為自己的文憑及學歷不如本科生,往往不能實事求是地認識自我,有的缺乏自信,有的缺少積極進取的精神,有的處於眼高手低的情況中,形成種種矛盾心理,心理問題也就隨之凸現出來。但相對於城鎮學生,農村學生因家庭經濟狀況等影響對能否就業就更為敏感,出現的心理問題也比城鎮學生相對更多一些。

  3.戀愛與性心理發生問題

  這也是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困擾,一般包括單相思、戀愛受挫、戀愛與學業關係問題、情感破裂後的報復心理等。隨著生理和性心理的成熟,大學生對性給予了更多的關注,在生理發育、兩性關係、戀愛等方面也經常出現心理困惑和障礙。

  4.自我定位出現迷惑

  大學生心理漸趨成熟,開始積極地思考人生,不斷反省自我,探索自我,經歷著種種內心自我評價與認知的矛盾和迷惘。對於學習為了什麼,將來想要從事什麼樣的工作,希望得到什麼樣的人生等問題的思索使大學生心理起伏很大,如果沒有適時的引導,很容易誘發心理障礙。

  6. 解決方法

  (一)開展相關心理講座,設立心理諮詢室

  校方應充分發揮作用,積極引導同學們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心理問題的出現很可能是由於同學們對自我和社會的認知不夠,心理教育一方面可以向學生灌輸正確的觀念,另一方面也可以糾正大家過去的錯誤觀念,幫助有困難的同學走出心理陰影,沐浴陽光。

  (二)積極參加活動,保持良好心態

  多數同學認為自己並不快樂,其實快樂隱藏在生活中的許多角落裡。保持良好的心態,首先需要相信:快樂是自己尋找的。自我暗示也是一種有效方法。時刻相信自己是快樂的,就能在無意中將陰霾無限縮小直至消失。積極的參加社會活動,能夠增進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將自己的不快樂與快樂都學會與身邊的人分享,困難時尋求朋友的幫助,失落時尋求朋友的安慰,在這樣的氛圍中自己也體會到了助人為樂的快樂,進而形成樂觀的生活態度。

  (三)降低壓力,促進良性競爭

  現代的大學生雖然還沒有步入社會,但是沉重的壓力卻已經在他們身邊蔓延開來,就業壓力,各種各樣的競爭壓力,來自父母老師的壓力等等,這麼多的壓力往往壓得許多人透不過氣來。因此,一方面學生應學會自我調整,學會怎樣把這種激烈的競爭環境轉化為源源不斷的動力,另一方面,學校與家庭應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與鼓勵,而不是一味地施加壓力。只有這樣,才能避免過多的壓力壓垮學生,造成嚴重的心理問題。

  (四)建立科學的生活方式

  為了保持學習效率、有規律的健康生活,必須科學合理的安排生活,堅持體育鍛煉,講究衛生。做到勞逸結合,科學用腦。

  四、結語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積極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改善學生的不良情緒,減少心理疾病的發生,指導他們採取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促進健康人格的形成和發展。因此在高校中重視學生德育教育的過程中,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必須向更深的層次發展。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個重要的環節加以實施,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來培養和維持學生健康的心理,增強他們對社會的適應能力。

  大學生心理自我認知報告2

  一、調查結果

  83%的大學生認為心理健康的最典型的特徵是處事樂觀、熱情誠懇。

  當問及心理健康的最典型的特徵是什麼時,處事樂觀、熱情誠懇排第一位(83%),其他依次是:是有良好的人際關係(56%),心平氣和、與世無爭(51%),吃的下、睡的香(38%)。

  九成多的大學生有過心理方面的困擾。

  調查結果顯示:27%的大學生認為自己經常有心理方面的困擾,66%的大學生認為自己偶爾有心理方面的困擾,僅有2%的大學生表示自己沒有心理困擾,另有3%的大學生選擇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由調查結果可知,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九成以上的大學生有過心理方面的困擾,應引起教育部門、學校、社會、家長和學生們的足夠重視。

  人際交往壓力、就業壓力、處理情感問題能力不強是造成大學生心理困擾和心理問題的重要原因。

  調查結果顯示:引起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依次是人際交往帶來的壓力問題(67%)、就業壓力(55%)、自我管理能力不強(51%)、情感問題(48%)、人生髮展與職業選擇上有困難(48%)、對周圍環境的不適應(45%)、學習壓力(44%)、經濟困難(26%)、不適應大學生活(16%)。

  大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人際交往壓力、就業壓力、自我管理能力不強是在本次調查中反應最為突出的問題,這反應了當代大學生與他人交往的能力欠缺、對未來就業的擔心與自身素質的嚴厲要求。

  人際交往:人際問題產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些學生自卑、孤僻、害羞等無法和別人較好的溝通或者不同性格氣質的同學處理問題的方式的差異也會引起人際交往的不融洽。有的大學生卻常常忽視平等、互助這樣的基本交往原則,常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從不考慮對方的感受,這樣的交往必定以失敗而告終。

  就業壓力:隨著大學的擴招和教育產業化政策的推行,大學生人數大幅增長,高校教育與企業的需要脫節,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面臨嚴峻的就業難問題。

  情感問題:大學生情感問題主要是友情、愛情方面的問題。大學生情感困擾主要集中在戀愛睏擾。愛情是校園裡一個敏感的話題,部分同學透過愛情排解心理壓力,有的女同學或者男同學過於靦腆,和異性在一起會覺得不自在,甚至是害怕。正確處理愛情與學業的關係是學生的一門必修課。

  38%的大學生遇到煩心事或感到壓抑時不向任何人訴說。

  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選擇傾訴的物件依次是知心朋友(65%)、家人(26%)、男/女朋友(14%)、老師(9%)、學長、學姐(6%)、心理諮詢員(5%),而有38%的大學生選擇不找任何人。

  調查結果從積極的方面可知,大部分同學遇到心理困擾會他人傾訴,從反面可以看出大學生心理健康意識淡漠。受傳統心理觀念的影響,部分大學生諱疾忌醫,極力掩飾和不願向他人透露自己的心理煩惱,心理問題長期得不到有效排解,久而久之,負面情緒的淤積將可能導致危機心理的出現,嚴重的還會影響到學生們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甚至出現極端事件。

  為什麼選擇向朋友傾訴而向父母傾訴的人少呢?大學生認為,朋友和自己的共同語言較多,父母和自己有些代溝,自己的一些事他們根本不瞭解,也不認同。而且大學生已經成年了,能夠獨立生活、獨立解決一些困難與問題。如果碰到一點點問題就向父母傾訴,父母不瞭解情況,往往乾著急,也難以解決問題。

  87%的大學生會開導身邊存在心理問題的朋友。調查結果顯示:當週圍朋友存在心理問題時,87%的大學生會開導他、8%的大學生認為事不關己,無所謂、對外宣傳他有問題的佔2%、僅有1%的大學生認為為了自身安全,能躲多遠躲多遠。表現了大學生熱心、樂於助人的一面。

  85%大學生表示自己從來沒去過心理諮詢室。

  在問及多長時間去一次心理諮詢室時,12%的大學生表示自己一個學期或更久才去一次,而選擇自己從來沒去過心理諮詢室的大學生達85%。

  3、高校心理諮詢機構發揮作用不大,前來諮詢的學生人數不多。

  學校心理諮詢是增進學生心理健康、最佳化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高校設定了心理諮詢機構。

  但是,由於學生對心理諮詢人員信任度低、諮詢人員專業水平不高、學校經費不足等原因,前來高校心理諮詢室諮詢的學生並不多。

  95%的大學生表示會認真對待心理問題。

  在問及你認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是否應引起重視時,95%的大學生表示要認真對待,根本不用在意的佔2%,僅有1%的大學生認為無所謂。調查表明:大學生對自身心理健康的關注。

  68%的大學生認為最需要輔導的專案是在面臨人生重大選擇時提供參考意見。

  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認為最需要輔導的專案依次是在面臨人生重大選擇時提供參考意見(68%)、解答一些思想問題(56%)、介紹一些為人處事的經驗(50%)、介紹和開放校內外資源(30%)、在我難以自我控制時給予警醒(39%)。

  大學生處在人生的特殊時期,在不同的年級、性別需要輔導的內容不同,當遇到自身無法解決的心理問題時,渴求專業心理輔導員能對自己提供一些幫助。

  近六成的大學生認為心理健康工作者最應該加強的工作是深入學生中多溝通。

  調查中:57%的大學生認為心理健康工作者應該深入同學中多與同學溝通, 23%的大學生認為應該舉行心理健康講座與諮詢,12%的大學生認為心理健康工作者應該進行心理健康知識宣傳,僅有7%的大學生認為心理健康工作者應該進行心理健康狀況調查。

  二、保障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幾點建議

  (一)學校要高度重視大學生的心理。加大心理健康的宣傳力度,定期舉辦心理健康講座。開展積極的、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為同學們心理健康提供良好的文化土壤。

  (二)高校諮詢機構工作人員對於大學生的心理諮詢要講究工作的方式和方法,提高自身服務水平和服務意識,深入同學中去,及時瞭解大學生的心理狀況,關心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現苗頭及時給予溝通與輔導。

  (三)常見人際交往障礙的克服

  每個人在交往中都或多或少地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改善人際關係,加強人際交往,對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心理健康都有重大意義。提高認識,掌握技巧、充分實踐,改善交往措施、培養良好的交往品質。在人際交往中應儘可能地做到:肯定對方、真誠熱情。在溝通時,語言表達要清楚、準確、生動。要學會有效聆聽,做到耐心、虛心、會心,把握談話技巧,吸引和抓住對方。此外,一個人在不同場合具有不同角色,在教室是學生,在閱覽室是讀者,在商店是顧客。在交往活動中,如果心理上能經常地把自己想象成交往對方,瞭解一下自己處在對方情境中的心理狀態和行為方式,體會一下他人的心理感受,就會理解別人的感情和行為,從而改善自己待人的態度,這種心理互換也是培養交往能力的好辦法。

  (四)面對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現狀,一方面政府要繼續深化就業體制改革,加快出臺相應的政策保證大學生就業,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政策、財政支援,為大學生進行免費技能培訓,另一方面,大學生自己要轉變學習方式和就業觀念,降低自身期望值,實現多形式就業。“先就業、後擇業、再創業,下基層、到西部去、到中小企業就業。

  (五)當代大學生情感問題的調適策略:引導大學生制定個人的發展計劃、用積極的態度來衡量與評價自我、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諮詢中心, 及時疏導大學生情感問題。

  大學生心理自我認知報告3

  一、調研基本情況介紹

  本次調查方式是在我的同學之間採取隨機抽樣調查,以問卷的形式進行調查。本次調查藉助騰訊QQ進行問卷發放,也得到了大部分同學的支援。這次調查一共發放了120份調查問卷,調查物件為本科及大專的在校大學生,男70名女50名,一共收回108份具有分析價值的問卷。這次調查得到了同學的大力配合具有一定的分析價值和較高的可信度。

  二、調研分析

  (一)、人際關係問題

  根據調查可發現,有的大學生在與同學交往過程中往往表現出自負的心態,待人處事以自我為中心,總想表現自己,經常抱怨別人不理解、不體貼、不關心。有的大學生性格比較內向,不善於表示自己的思想,例如調查中發現有4%的同學當自己不受到別人理解時會和別人衝突,缺乏理性,15%的同學會有不同程度的怨憤和心情壓抑!不願和同學交流、合作,一心只讀聖賢書,導致大學生產生自閉偏執等心理問題。另外,大學生之間由於個性、利益等方面的原因也容易產生衝突,導致有些大學生相互冷漠,甚至仇視打擊對方,長此以往,她們就會在內心積聚心理問題,極易產生心理疾病。

  (二)、學業問題

  調查發現14%的同學認為大學生活就是三點一線之間教室、寢室、食堂缺乏激情與熱情枯燥乏味。據瞭解學業上的主要問題是:

  (1)學習壓力大;

  (2)學習動力不足;

  (3)學習目的不明確及學習成績不理想;

  (4)學習注意力不集中。

  (三)、戀愛與性的問題

  大學生大都處18~25歲的年齡階段,生理和心理發展過程已進入了性生理成熟和性心理趨向成熟的階段,不少大學生開始談戀愛,但在如何處理戀愛與性問題上常常感到困惑。

  (四)、情緒問題

  在情緒方面調查發現,12%同學不敢在同學面前大聲說話,這反映了一些情緒問。進入大學後,社會角色的換位引起了大學生許多的心理衝突,從而產生內心的痛苦和不安。大學生易出現的情緒困擾主要有:

  (1)抑鬱。抑鬱是大學生最為常見的情緒困擾。如得不到及時的心理諮詢及治療,就會形成嚴重的心理疾病,造成嚴重後果。

  (2)焦慮。一般包括自信心、自尊心的喪失、失敗感、罪惡感的增加等,是由幾種情緒混合而成的情緒體驗,影響大學生的正常生活和學習生活。

  (3)自卑。自卑的人大多性格內向,常常覺得自己處處不如人,總感到別人瞧不起自己;做事瞻前顧後、畏首畏尾;不敢與人交往,不敢實踐,因而抑制了自己的才華和進取的時機。

  (4)冷漠。一般表現為對外界的任何刺激都無動於衷,漠不關心,既不與人交流思想感情,也不多管閒事,一副冷若冰霜的樣子。從表面上看,冷漠的學生是無動於衷,實際上一些學生內心十分痛苦,有很重的壓抑感,如果長期得不到緩解將產生嚴重不良後果!

  (五)、做法分析

  經驗與啟示存在問題及原因

  據瞭解造成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既有家庭環境、教育環境、社會環境等因素,也有發展過程中自身主觀的因素。社會因素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物質文明在不斷的發展可是大學生心理教育的缺失使得她們產生了一系列的心理問題。大學生正處於世界觀、人生觀的形成期,生理和心理處於不穩定階段,心理素質還十分脆弱,容易造成價值觀的混亂和情緒的起伏不定,致使她們心理複雜而動盪不安。家庭因素現在的還在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她們生下來嘴裡就含著金鑰匙是家裡的寶,從小的嬌生慣養導致她們心理承受能力差。自身因素,大學生個體因素是影響和制約大學生心理個體的人格缺陷大學生的人格結構較複雜,影響因素也很多,在人格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不良因素不同程度地影響著其人格的健康發展,導致其人格發展有缺陷。研究表明,大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存在不同程度的人格發展缺陷,表現為孤僻、冷漠、多疑、悲傷、急躁、衝動、固執、好鑽牛角尖、易偏激、驕傲、虛榮、以自我為中心等。自我意識缺乏客觀性和正確性,大學生的自我意識是大學生心理發展中具有突出特色的方面,是個性發展的最集中的表現之一。自我意識包括自我認識、自我體驗、自我控制等。大學生對自我認識和自我評價有濃厚的興趣,但卻常常缺乏客觀性、正確性。有時自我感覺太好而自負驕傲,自我期望值過高,偏離實際水平,而一旦遇到挫折和不幸時,又因偏離而出現逆轉,走向對立面,產生自卑情緒,自我評價過低,不能客觀、正確地認識自己。缺乏正確的人際交往能力,人際交往問題是大學生最為關注也最感困惑的問題之一。人際關係的好壞往往影響到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工作等各個方面,也影響到大學生對自我的正確認知,進而影響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能夠說人際交往能力的欠缺,是大學生產生心理困惑最多、最直接的原因。生活環境變遷,心理學研究表明,個體所處環境的巨大變遷會使個體產生心理應激。生活環境的變遷對新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三、結論與建議

  對於以上調研結果發現的問題我向大家提出我個人的看法以及意見希望能對大家未來就業有所幫助。

  1、在處理與她人的關係中,我們應該應當更加積極主動,而不應該等待她人的主動。而師生關係中學生的積極主動顯得更加重要。大學中老師不再是中學時代與學生朝夕相處的,為了共同的學習目標而結合的老師了,大學中的老師自身也有繁忙的工作和學習,任課老師也一般在課堂上才能見到。因此,在師生交往中的主動權就掌握在學生的手中。當遇到心理方面或者其它方面的問題的時候,主動找老師尋求解決的方法,有可能的話儘量與老師保持密切的聯絡,這也是對學生非常有利的。

  2、同學之間的長時間相處,特別是舍友長期生活學習都在一起。長時間的相處難免會出現大大小小的矛盾。當這些矛盾出現的時候,應該積極地尋求解決,而不應該激化擴大矛盾,儘可能地心平氣和地協商解決問題。同時,在處理同學之間的關係時,應該保持一種寬容的心理,設身處地地為她人想想,不能自我中心只顧自己的感受,置她人的感受不顧。

  3、在處理異性關係,男生和女生都應該主動,不必感到羞澀靦腆。在人際交往中,異性的交往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與異性的交往中應該表現得落落大方。在與異性的交往中,不但能夠給人情感的滿足感,而且能夠讓不同性格型別的異性互相補充,更加嫩完善自我的性格,培養健全的人格。

  4、當遇到不被理解、信任的時候,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感到壓抑,這是屬於正常的心理反應。此時,自己應該儘可能地與別人增加溝通,委婉地表示自己的想法。在平時的交往中,講究誠信,建立自己良好的的信用,讓她人由衷地感到你是能夠信任的人。另外我們在發現自己已經出現情緒低落壓抑等心理問題的時候,應當勇於正視,尋求方式解決。在解決方式的選擇上,儘可能地採取自我調節和與她人交流溝通相結合,解決方式應避免單一化,以期用最短的時間、最有效的方式從心理問題的陰影中走出。

  5、正確的價值觀是個人健康發展的助推器,是個人保持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的不竭源泉,是指引人生實現奮鬥目標的燈塔。因此,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是十分重要的。踏入大學校園之後,就有必要對整個大學生涯進行規劃,對未來的人生、職業有一個較明晰的規劃,確立明確的目標,併為實現目標而努力奮鬥,堅持不懈。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不但包括個人的人生規劃,還應包括對社會的責任感,樹立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為社會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6、無論是大學生活,還是人生生涯,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即便是在日常生活中,也會遇到各種挫折,這就需要大學生較強的抗挫折能力。一方面要接受抗挫折教育,另一方面要儘可能地積累挫折經驗,豐富人生閱歷,讓自己心理日漸成熟,為培養健全的人格打下堅實的心理基礎。

  7、面對大學生學習生活,如何恰當地處理學習生活是大學生必須正視的問題。在大學學習生活中是否具有明確的目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大學生對校園學習生活的評價。一半以上的受訪者認為大學生活平淡一般甚至枯燥乏味,對大學學習生活缺乏熱情與激情,一定程度上是由於大學學習生活中缺乏近期或長期的目標,使大學生缺乏奮鬥方向,因而也就缺乏激情的源泉、動力。另一方面,大學生學習生活的自主積極性不高,或許是受到中學時代教育模式的長期影響,留下了些許後遺症,在一定程度上對老師、父母還存在依賴性,沒有完全從中走出來。因此,有必要努力培養獨立自主意識,這是走向成熟的必經階段,同時也是進入社會前的必要準備。

  大學生處於生理和心理急劇變化的時期,加之社會壞境的劇烈變化,很容易出現情緒不穩定和心理失衡。近年來,隨著一系列由大學生心理問題引發的惡事件不斷髮生,大學生心理健康已經引起社會的高度關注。本文經過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的分析,總結了一些在實踐收到良好效果的方法,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最佳化大學生心理素質、開發大學生心理潛能、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從轉變觀念、改進管理、改進教學、拓寬社會活動領域和加強心理衛生知識的普及及教育等多方面入手;需要社會、學校、家庭和大學生本人協調配合,共同努力,持續、有效地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

  大學生心理自我認知報告4

  一、調查背景

  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學習知識、增長才幹、掌握本領是大學生的重要職責。只

  有學校和學生雙方共同努力,才能推動學校教學質量的穩定提升。作為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學習狀況從根本上決定了學校教學質量和社會對學校的認可度。從這個意義上講,對學生學習狀況的關注就是對高等教育的關注。近年來,在校大學生中普遍存在著高逃課率、高不及格率等現象,在高等教育大眾化、教育國際化、教學手段資訊化、學生就業市場化等複雜背景下,如何抓好大學生的學風,已成為眾多高校關注的共同問題。大學生的學習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這個過程必然伴隨著學習主體的一系列心理活動.其中智力因素直接影響他們的學習效率並使學習活動得以順利完成;而非智力因素,如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習態度等以學習動機為核心,共同構成一個動力系統,對大學生的學習起著始動、定向、引導、維持、調節和強化的作用。

  為了全面瞭解在校大學生的學習狀況和他們對教學的要求,以找出問題,探索解決方開展了一次抽樣調查。對調查結果的分析,其反映出的問題有一定的代表性,對本校加強和改進學風建設、制定相關的教學管理措施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二、調查物件與方法

  以本校金融學院的學生為物件,採取隨機抽樣方法。從200多名在校生中抽取樣本50人。主要採取問卷調查方法。調查內容包括教育價值觀,學習態度,學習目的及學習習慣,透過QQ群等方式宣傳調查問卷。

  三、調查結果

  調查結果如下

  學習價值觀,大部分學生有較為正確的價值觀,73%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為了提高自身的素質,9%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業是為了繼續深造,18%的大學生沒有考慮過。

  學習態度方面,65%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比較高,27%的學生對熱情中等,8%的學生害怕學習,值得注意的是,90%的學生都有自己討厭的學科,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對現實生活聯絡緊密,實用性強的課程學習興趣較高。同時學生認為學習態度對學習的效果影響比較大,目前學生的學習動力絕大多數是為就業做準備。

  學習目標,70%的學生具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但是,透過對比發現學生學習的目的具有明顯的不協調性。學生對自己的學習目標有大致想法的佔絕大多數,其次是對短期目標清楚,沒有明確目標的學生很少。

  學習習慣,學生的積極性主要是比較主動和一般主動,非常主動和不主動的所佔比例較小,在學習時,學生有時制定學習計劃的比較多,無計劃的所佔比例很小。

  四、分析與建議

  從凋查結果中。我們獲取了許多有用的資訊,進入大學後,多數大學生會有一種從過於繁忙勞累的高中學習中獲得解脫的感覺,缺少學習的計劃性與自主性,學習過程中盲目地順從他人,產生懈怠、惰性的心理,沒有創新.在我們所調查的學生中,有的缺乏學習的自覺性,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計劃,成天惰性十足.有的缺乏堅持性,缺乏學習的決心和恆心,在學習過程中難以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毅力.有的難以堅持執行自己所制定的學習計劃,知難而退.有的學生缺乏自制力,難以自覺靈活地排除干擾學習的不利因素,大學生的學習反思可能很難達到這個標準他們通常只對學習結果進行簡單反思,難以對學習目標、方法策略和過程等進行深層反思,難以提出有效的改進措施。

  學習態度的不穩定性,每個大學生進入大學後,由於學習環境和學習方式的變化,需要他們調節自己與環境的關係,調整自己所處的位置,適應新的角色,進入大學,面臨新的挑戰,舊的平衡被打破,新的平衡還未建立起來,新的競爭就要開始,面對這一變化,一部分人意志堅強,暗下決心,調整自己適應變化,重新樹立自尊心和自信心,以積極的態度對待學習。另一部分人,意志較為薄弱,一時難以適應變化,常感到苦惱不安,他們課上胡思亂想,課下坐立不安,夜裡輾轉難眠,學習日益被動,甚至失去學習的信心。

  針對調查中發現的問題,我結合當前大學教育實際,經過分析,在此提出一些建議,以供商榷。

  (一)加強對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動機和目的

  要對大學生進行教育,必須使之正確認識學習是為了怎樣一個目的。我們要善於正確樹立學習目標,消除盲目心理,克服不良价值觀的影響,確立學習與生活的目標,勇敢地面對現實,為學習和生活、理想去拼搏和努力。

  (二)加強對學生的自我認識教育

  要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學會控制自己,培養堅強的意志,學習是艱苦的勞動,沒有堅強的意志、克服困難的決心是學不好的。要學會控制不良情緒,保持心理平衡,逐漸培養良好的學習心理,儘可能地保持一種積極、愉快、舒暢的情緒來面對學習和生活。要把追求健康、高尚的物質滿足和精神滿足統一起來,高度重視大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的教育。

  (三) 幫助學生鞏固專業思想,培養專業興趣

  所謂專業興趣就是對所學專業的特別關切與喜好的情緒,是力求學習掌握接觸知識,研究探索專業知識及其發展狀況的心理狀態。大學生的專業興趣是大學生力求認識世界、探索真理的帶有情緒色彩的意向活動,是學習動機中最活潑、最積極的因素,也是學習的重要動力之一。

  因此,學校應加強專業思想教育,幫助學生解決專業興趣問題,以正確的態度對待自

  己的專業。當所學專業與自己的興趣愛好一致時,刻苦努力,奮發進取;當所學專業與自己的興趣愛好不一致時,要培養專業興趣,更加刻苦努力,奮發進取,絕不能怨天尤人,消極敷衍,浪費大好時光。這樣,就能夠突破個人興趣的小圈子,去熱愛所學專業,並形成對專業長久而專注的感情。

  五、調查總結

  這次調查只是調查部分學生的情況,但是這些情況確實存在,這就要求我們大學生自己嚴格要求自己。大學是自由的,但這自由只是相對而言。雖然不再有人催著你學習,但這並不意味著你可以放鬆學習了。這只是代表著你要更加努力地學習,同時這學習不止是書本上的知識,更是修養和素質的學習。這才是大學生活的真諦。作為一個21世紀的大學生,要想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就必須做好學習與生活規劃。充分利用我們大學美好的時光,創造一個美好人生。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口是什麼味道。

  大學生心理自我認知報告5

  第一部分我的成長經歷

  時光的沙漏不停的行進,來不及告別嘆息,昨日便已捲入時間的長流中旋轉著成為回憶,然後一點點透明,最終消失。

  不知不覺,我已經成為一名大二的學生,在這漫長亦短暫的時間內,我們在緊張的學習節奏中一步步成熟,走向成長的彼岸。

  在我看來,我的人生路應該算是比較順利,無論是小學,初中或是高中,似乎學習就是我的全部,所以我一門心思的把學習搞好,就在我充滿自信的參加高考的時候,我遇到了我迄今的最大挫折:高考落榜,一時間我無法承擔這樣的打擊,但是我的性格告訴了我,如果我屈身去上三本或者專科的話,無非是對自己的看不起和對家人的不負責任。因為我的成績一向是很好的,就連我的老師也沒有想到我會考不上,然而高考的競爭就是如此的激烈,我也沒有辦法,所以最終選擇復讀。

  在復讀的日子裡,我的思想逐漸有了轉變。不再去幻想明天是多麼的美好,不再去可以的和別人相處,不再去鑽研哪些深不見底的難題,一心想著的就是高考那道坎。曾今有人和我說復讀就不是人過的日子,可是這隻有經歷過的人才理解其中滋味。當一個人變的很現實的時候,一切的夢想或者是幻想都將不復存在,人或者自然就不會太累。

  當我看到同一屆的人都在享受大學生活的時候,我就會換一個角度去思考,這只是上天覺得我不夠成熟,所以讓我在鍛鍊一年,僅僅一年而已。

  現在回想這個,“寒窗苦讀十二載,一心只問今朝”這已不算什麼,重要的設平靜的看待生活,平靜的看待未來,活在當下,因為今天是為明天準備的,把握好今天才能過擁有美好的明天。

  如果說曾經的我們時在父母傘下膽怯的雛鳥,那麼現在的我們便是漸漸高

  翔的鷹。我們奮鬥,我們拼搏,我們自豪!我們將點燃種子的希望,召喚候鳥的飛翔,像飛揚的蒲公英一樣,沿著夢想的軌道,勇敢地踏上屬於自己的旅程!

  第二部分當代大學生戀愛觀分析

  [ 摘 要] 近年來,受社會、家庭、學校及自身因素等多方面影響,大學生的戀愛觀較以前有了很大變化,出現了戀愛態度輕率,戀愛觀念開放化 、戀愛行為公開化等特點,體現 出重功利價值、重物質享受、 重生理需求的本質。為此,應從加強性道德性識教育,自主性教育,健全學校管理機制等方面,引導大學生樹立健康的戀愛觀。

  正處在青春時期的大學生對戀愛充滿了浪漫的幻想與憧憬,他們認為,戀愛是大學的“ 必修課” 而不是“ 選修課” ,不經歷戀愛的大學生活是不完美、 不全面的。隨著社會觀念和生活方式的變化, 當代大學生的戀愛問題已滲透到他們的學習、生活、人生態度、理想等各個方面,與此同時戀愛觀也發生了質的飛躍。

  一、 當代大學生戀愛觀的新特點

  1 . 戀愛態度輕率化。當代大學生只注重戀愛的過程, 而不注重戀愛的結果。多數學把戀愛描述為“ 體驗幸福” 和 “ 充實大學生活” 。有些學生以選擇理想物件為由, 見異思遷, 頻繁更換物件; 少數學生出現“ 三角戀” 和“ 多角戀” , 以至在同學之間造成感情糾紛, 甚至發生衝突, 釀成悲劇。他們在戀愛過程中,只一味追求愛情的浪漫,而忽視愛情的義務和道德,認為戀愛與婚姻無關。未婚先孕就是當代大學生戀愛輕率化的最好見證。

  2 . 戀愛觀念開放化。當代大學生受西方思潮和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傳統道德意識逐漸淡化,對婚前同居、婚前性行為持開放、理解和寬容的態度。據 1998年,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與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所做的一項專項調查結果顯示: 在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青少年中, 對婚前性行為持寬容態度的比例為54.08%, 大學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人中,這一比例為 75.3%…由此可見, 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當代大學生的性觀念也日益開放。大學生多角戀愛、在外同居的現象時有出現。

  3 .戀愛行為公開化。儘管社會各界對於在校大學生談戀愛的態度持“ 不贊成、不反對” , 但這並不意味著在校大學生的各種行為不受任何紀律的約束。然而在高校大學生中都存在這樣的想法:不談戀愛的人被視為弱者, 不談戀愛被 視為不正常行為。他們把談戀愛作為一種榮耀, 每天出入成 雙成對, 攜手漫步於校園,上課 、吃飯、自習形影不離,行為上一點也不遮掩,甚至臵校紀校規於不顧。據相關調查資料顯示,願意對周圍的人公開戀情的大學生比例為87.6%,願意在校園裡各種環境下有親呢行為的:教室23.7%、 圖書館 37.5%、 食堂68.6%、校園綠地86.2% 。

  二、 當代大學生的新型戀愛觀

  綜合各因素分析,當代大學生的新型戀愛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 注重功利價值。他們在擇偶標準上,趨於功利化,更注重對方的實際價值。近年來,隨著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度增大及求職中的“ 不正之風” 對大學生戀愛觀產生了一定影響,交往物件的家庭背景和經濟狀況往往成為他們關注的重點。具體表現為,有些學生把自己今後的前途寄託在戀人及戀人家長身上而急於談戀愛。

  2 . 注重物質享受。部分大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就業壓力大或者愛慕虛榮、沉迷於高消費等原因而選擇戀愛。他們企圖透過戀愛來解決經濟上的困難或者在經濟上賺取利益,有的甚至不惜名譽,採取欺騙的方式同時進行幾段“戀情”。

  為追求享樂和地位而戀愛,是一種畸形的戀愛觀。

  3 . 注重生理需求。大學生的年齡界限已跨過青春期並進入成年期,這一時期的少男少女由於生理發育的成熟,有了追求異性的慾望,對性的體驗十分敏感 ,產生了性親近的要求。據相關調查顯示,有83%的大學生有和異性交往的強烈願望,渴望擁有愛情。在異性吸引、彼此產生好感的基礎上,性衝動是促使青年投入戀愛活動的重要誘因。在這一原因的驅使下,青年開始脫離群體化的兩性活動而單獨約會。現今高校普遍存在的同居現象就是最好的例證。

  三、 新型戀愛觀產生的原因

  大學生戀愛觀受個人生理、心理成長和家庭、學校以及社會等各方面的影響而發生著變化,但他們在諸多方面相對不夠成熟,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各界的共同關注。具體從四方面闡述 :

  1 . 受社會的影響。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的廣泛應用,現代資訊傳播技術的發達,網路、影視已經走人人們的生活,也帶大學生進入戀愛的世界。由於社會上一些文藝作品中對 愛情的過分渲染,更有大量關於兩性及戀愛問題的討論, 使 大學生難辨是非。同時受西方的“ 性自由” 、“ 性解放”思潮的影響,很多大學生的戀愛觀發生了極大的改變,他們相信網上愛情更勝於現實愛情。年輕人特有的好奇心及網路色情的影響,驅使他們渴望揭開兩性之間神秘的面紗。這些在一定程度上對大學生戀愛起了一定誘發作用, 使一些大學生對愛和性的觀念發生扭曲,缺失了應有的責任與道德。此外,面對就業壓力的增大,就業前景的不樂觀, 競爭的激烈化, 為逃避現實及外界的壓力, 他們亦然選擇了戀愛。

  2 . 受家庭的影響。家庭教育對一個人的成長有著深遠的影響。家庭對大學生戀愛的影響主要有兩個方面:

  第一,現在的大學生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出生於衣食無憂的生活環境, 過著衣來伸手、 飯來張口的生活, 家庭的過分寵愛, 使他們產生了極其強烈的依賴心理。進入大學後面對紛繁複雜的人際關係,他們望而卻步,為逃避現實從依賴父母轉向對新的關愛的渴求, 過起了所謂的“ 二人世界”。

  第二,有些家長對子女的婚戀觀念缺乏正確的指導,大多數家長不瞭解子女青春期的心理問題,致使他們的好奇心不斷累積。到了大學,遠離了家庭束縛,最終觸發了體驗戀愛的動機,進而誘發了大學生戀愛問題的產生。

  3 . 受學校的影響。目前高校對學生的戀愛問題所持的態度是不提倡也不反對, 沒有相關、具體的政策和制度給予指導。同時,在課程設臵上關於戀愛、性教育等方面的知識比較缺乏, 各類輔導講座欠缺, 沒有真正形成一種合理而有效的方式,對大學生的戀愛觀加以科學引導和教育。

  4 .受個人自身的影響。當代大學生年齡一般在18-25歲之間,按照青年心理學的劃分,屬於青年的中期,其生殖系統趨於成熟,性激素的分泌影響生理平衡,因而對性的體驗十分敏感。但由於在校大學生剛從父母的翅膀下掙脫出來, 沒有經過社會生活、職業生活的鍛鍊,缺乏社會生活經驗,對任何問題的處理缺乏思考和理智,理性判斷力較差。再加上其心理發展的不成熟性和不穩定性,容易把問題簡單化、理想化,對問題的考慮欠周全,使其戀愛過程容易出現偏差,從而引起戀愛道德上的種種缺失。

  四、 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科學的戀愛觀

  1 . 加強大學生的性知識教育,提高戀愛的道德觀。充分利用現代網路資源和網路技術,透過課程教學、專題講座、訂閱報刊、定期輔導等形式,積極開展大學生心理諮詢活動 和性健康諮詢服務, 為建立 良好的性意識和性道德觀念打下牢固的基礎;幫助大學生端正戀愛婚姻的態度,調節學生因戀愛受挫而引起的心理衝突和心理失衡,培養健全的人格,以引導他們在戀愛問題上做出理智的選擇,形成健康 、正確 的戀愛心理,使學生理解並懂得“ 兩性區別,男女平等; 異性 交往,互尊互敬;自重自愛,自立自強”這些基本的性道德規範,自覺抵制不良性刺激的影響, 防止不良性行為的發生; 同時引導大學生用成熟的人格、成功的事業去創造幸福美好的生活,讓愛情真正成為人類文明行為的高尚部分。

  2 . 加強大學生的`自主性教育, 樹立正確的戀愛觀。針對當前大學生的新型戀愛觀, 學校要不斷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綜合素質的培養 , 科學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戀愛觀、就業觀、成才觀;要讓學生認清現實,讓學生知道戀愛問題和學生的理想、事業之間的緊密聯絡。在學校教育中,應該把充分發揮大學生的自主性,作為工作的第一要務,促使大學生把學業放在首位, 擺正戀愛與學業的關係,不能把寶貴的時間都用於談情說愛而放鬆了學習。要讓大學生認清學業的重要性,讓大學生明白學業是大學生價值的主要支柱;要讓大學生懂得戀愛是一種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是一份責任和奉獻,它是建立在牢固地學業、事業基礎上的。

  3 . 健全學校的管理機制,加強對大學生戀愛的管理。加強對大學生戀愛的管理,一方面要加強教學管理, 促使學生將自己的主要精力投入到學習過程中; 另一方面要加學生宿舍、公寓和校園環境的管理,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生活氛 圍,杜絕大學生在外住宿現象的發生;最後要建立健全各種規章制度,規範大學生的戀愛行為。學校對大學生談戀愛問題要實行引導、教育、管理三位一體模式, 齊抓共管,形成合力。對於那些沉迷於戀愛而荒廢學業的同學要加強教育和引導, 使其迷途知返;對於那些在戀愛中違反校紀校規,違背社會公德的同學,要及時批評教育,必要時應給予相應的紀律處分。總之 ,四年的大學生活是短暫而寶貴的,當代大學生不 要把黃金時間消磨在花前月下,而應立志奮發成才。大學階段是人的一生智慧與才華發展最快的黃金季節,大學生只有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形成健康的戀愛心理,把愛情融進成才目標中,才能使愛情成為我們奮發向上的力量,成為我們學有所成、有所作為的動力。

  大學生心理自我認知報告6

  發展---從學會學習開始

  這學期學習了大學生心理健康與自我成長這門課程,感覺從中受益匪淺。的確,從自我認知到與人交往再到融入集體,我對事物的認識又提高了一個層次。從我自己的角度來講,在學習方面我得到了最大的收益。

  “六十分萬歲,多一分浪費”這句話在很早以前我就有所耳聞,這很鮮明的體現了一部分大學學生的學習觀念。其實這種觀念並沒有什麼錯誤,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的大學生活,當然他也要為自己大學四年的所作所為買單。我只能說這不是我的觀念,我覺得初等教育帶給我們知識的同時,讓我們成為了考試的奴隸,只是為了考試而學習,這種目光短淺的學習知識是現在教育的弊病。而到了大學,我們也難以擺脫這種思想,說明這種思想已經在我們的潛意識裡根深蒂固。六十分萬歲的思想就是因此而來。其實到了大學我們可以學習的知識很多,但是最重要的是對於學習模式的轉變,我們可以隨心所欲的選擇自己喜歡的東西學習,而不是一再的只完成課內的內容,這種學習理念算是比較符合大學生活的了。當然,如果選擇玩過四年也未嘗不可,因為選擇是人擁有的最基本的人權,只是四年以後,我們會激昂的回想著我們的大學生活,說一句“我愛我的青春,我從不後悔”就是最完美的結局了。上完心理課後,我不斷思考,思考我和學習的關係,所以我總結了我對大學學習生活的見解就是兩個問題:學什麼?怎麼學? 學什麼?

  這個問題縈繞了我很久,與其說是不知道學什麼,不如說是選擇什麼。因為大學裡可以學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面對要花繚亂的課餘生活,我們沒有時間把所有的東西都嘗試一遍,只能有所取捨,於是,選擇什麼就成了最糾結的問題。北京體育大學與其他大學有所區別,這是一所體育院校,所以有很多東西是別的學校所沒有的。比如說我們有棒球社,橄欖球社,武術協會等等等等,看上去所有的社團都是那麼吸引人,所以我曾經就糾結於選擇哪個社團這個問題。但是結合自己課程緊而且要有自己的時間學習別的東西,所以我選擇了一個社團,即使這樣還是有些不甘心。

  還有一點就是書本以外的知識。在這方面我深有體會,在學生會里,我不僅認識了朋友,還學會了一些書上沒有的東西。比如說與人交際方面的經驗,我想這一點是很重要的,生活裡面到處都要與人交際,而要做到愉快的與人交流並且瞭解別人的觀點和看法並不容易,這就需要學會傾聽,並且用商量的語氣與別人討論。還有一些禮貌的做法都會給別人留下一個好印象。

  怎麼學?

  明確了學習的目標後就剩下付出努力完成目標了。但是要是學習的時候不注意方法反而會耽誤很多時間。上大學後因為時間比較寬裕,所以大大小小的講座我倒是聽過不少,其中不乏一些學習經驗交流會。一些好的經驗我就會拿來借鑑。比如在學長說過要提高學習效率,集中精力放在當前做的事情上。還有英語學習方面,要多重複,比如單詞,單詞量是一個逐漸積累的過程,我們最容易出的問題是背的單詞第二天忘記了一半,這無疑是個難點,更是對自信心的巨大打擊,於是學長就教我們如何背單詞,在如何複習,反覆看,這些經驗讓我在英語學習方面少走了許多彎路。

  同時,挑選自己的擅長也是學習方面的難點。面對紛紛擾擾的大學生活,選擇最適合的生活方式和學習觀念也是“怎麼學”的關鍵。這就需要我們有一個堅定

  的目標。有一個堅定的目標是指導大學生活的標準。但我們累了倦了,想想自己的目標,這時就會精神百倍;當我們迷茫了,想想自己的目標,這這時我們就會信心百倍。我想我的目標已經很明確,就是想出國。這樣我就要保證我在成績方面有一個好看的GPA,每科都取得一個較高的分數,同時託福成績和GRE成績也要考得很好才能去一個好的大學。每當我抗不住的時候,我總會想想自己的目標,想到了達成目標後的喜悅和熱淚盈眶的激動,總是會重整旗鼓投入到學習中去。 我想著就是學習方面最大的收穫了,學習怎麼學習應該也是大學四年最應該弄懂的事情了。學習本身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為了你的目標一直努力下去,而且還要在失敗中不斷總結教訓,找到一個完全符合自己的方法來指導、鞭策自己的生活,我想,在面對一切困難時,我都不會輕易地被打敗。再想想心理書上的話:發展,從學習開始。

  學習使人一輩子的事,不管自己的地位學識有多高,人需要的也還是不斷學習。我很喜歡的學者錢鍾書先生就是這樣一個人。在學識方面,他可以說是中國第一人,通曉古今,文學造詣極其高深,但是他卻是個低調的人。一生都在學習中渡過,從不炫耀自己的學識。七十五歲高齡還奮鬥在文學界的一線,出版書籍。錢老一生都在不斷學習中渡過,直到八十八歲錢老去世,在新華社播出的新聞通稿中,出現“永垂不朽”字樣。這樣的文豪況且如此愛學,我們反而就應該更加努力了。

  業精於勤而荒於嬉,行成於思而毀於隨。我將不斷鞭策自己的學習生活。

  大學生心理自我認知報告7

  大學生消費愈來愈成為帶動經濟發展的要素,並且其中存在著一些不可忽視的特點。大學生正朝著追求現實、重視自我、要求個人和社會並重、以自我為中心的大道邁進,並他們在消費上追求如下幾點:

  1、實用:當代大學生消費的基本特點

  從大學生的消費的狀況分析,不論大學生的基本生活消費中衣食住行消費,還是大學生學習消費中的學費、書雜費、電腦等,不論是大學生的休閒及娛樂消費,還是大學生的人際交往消費,都帶有濃厚的實用色彩。大學生在閒暇生活中的閱讀範圍傾向於實用類、娛樂類書籍,而不是理論類比較枯燥的書籍。據調查,實用技術類書籍、文學類書籍、娛樂、消遣類報刊雜誌的選擇率分別為45.6%、52.7%、62.1%,而科普讀物、人文社科類理論書籍的選擇率僅為22.5%、32.1%,這明顯地體現了大學生閒暇生活行為傾向的實用主義以及閒暇社會的基本特質——休閒。因此,我們也可以得出結論:實用是當代大學生的基本消費特點。

  2、多樣:當代大學生消費的重要特徵

  大眾文化消費市場,是影響大學生消費文化多樣性的重要因素。大眾文化被有的研究者稱為“通俗的、一次性的、消費的、廉價的、大批生產的、年輕的、詼諧的、色情的、機智而有魅力的”。這種解釋描述了大眾文化的某些特徵,其中“年輕的”直觀上使我們都會意識到,大眾文化離不開青年大學生的參與、烘托和鼓譟。青年人總是引領消費市場的最新潮流。從中國近20年的發展來看,青年最先步入的不是人才或勞動力市場而是消費品市場,首先是青年消費觀念和消費方式的改變促進了青年生活方式的變化,然後才是青年其他各方面的改變。

  大學生多樣化消費的特點根源於大學生多元化價值目標的存在。這種多元化的價值目標,一方面使大學生的思想活躍,有益於大學生充分發揮個人的聰明才智和創造能力,善於理財,理性消費,另一方面,也可能導致大學生受不良傾向的影響,出現一些消極的消費型別來。

  3、個性:新觀念的表達

  多元化發展源於個性化的彰顯。大學生在屬於自己的私人空間和時間內不太喜歡參加集體性活動。大學生消費個性化的表現,是新型青年文化運動的顯著特點。這種個性化也可以理解為時尚化和風格化,而不僅僅是傳統的青年文化對個性和自我的刻意追求和表現。新知識的爆炸式增長、新技術的迅速推廣應運和新的資訊傳播媒介對日常生活的深入影響,使時尚的形成和流行更快捷,同時具有更鮮明的主題和更人性化的表現形式,並因而成為大學生日常生活和社會活動中具有象徵性和大眾化的色彩和基調,即成為一種風格化的東西。其所反映的是青年大學生的這樣一種觀念:沒有什麼東西是不能改變的,沒有什麼系統是完全封閉的,沒有什麼事物或道理是不能用形象來表達的。

  4、差異:龐大的貧困生群體

  武漢市的一項調查顯示,大學生年消費平均略高於8383.96元(包括學費、住宿費),最高的達到18500元,最低的只有2100元,差異巨大。這種差異的形成主要來自於家庭收入差異。一般來說,家庭經濟收入基本決定大學生的消費水平。調查結果證實,有92.7%的大學生把家庭供給作為最主要的經濟來源,佔其總消費的70%以上。

  我國貧富分化加劇的現實決定了大學生的消費水平差異很大,在校園內產生了一個龐大的貧困生群體。他們的消費水平較低,有些人甚至連基本生活費都難以保障。

  5、前衛:時尚的選擇

  大學生消費“前衛”的特徵主要表現為:追求品牌,崇尚權威;追求新穎、時尚,體現個性以及理性、成熟三個方面。

  品牌商品不僅僅蘊含經濟價值,而且有文化價值。隨著科技高速發達,品牌競爭已經超越了產品的功能競爭,人們而更多的傾向於心理感受而不是從直觀上判斷某種商品的優劣。品牌代表的“質量”的權威性,“價格”權威性,以及品牌的“文化”權威——體現消費者的身份、地位、增強消費者的自信心。

  商品經濟的發展,使消費市場物質極大豐富。大學生正處於追求個性發展,自我意識增強,樂於接受新鮮事物的年齡階段。面對五彩繽紛的消費市場,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已經從改革開放初期的衝動浮躁心態向更趨理性化轉變,在消費行為中開始表現出較為成熟的價值取向。作為社會,應該協力滿足大學生的絕大部分需求,這對於整個國家都是非常重要的。

  大學生心理自我認知報告8

  前言:

  一片葉子屬於一個季節,年輕的莘莘學子,擁有絢麗的青春年華。誰說意氣風發的我們年少輕狂,經不住暴風雨的洗禮?誰說象牙塔裡的我們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走出校園,踏入社會,我們不能辜負他人的期望,我們要為自己書寫一份滿意的答卷……

  調查背景與目的:

  大學生是社會上最為活躍、最富有朝氣、充滿活力的群體之一。近幾年來,隨著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和社會競爭日益激烈,大學在不斷地進行著變革來適應這個社會,使得大學生面臨的學習、生活、情感和就業壓力明顯增大,由此產生的心理問題日益突出,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和高校的校園穩定,接連發生的大學生自殺事件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成為了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調查的基本方式:

  我們主要透過會議和訪談等形式來了解我係各年級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

  本次調查共分為三部分:

  1、資料收集:整理原有的相關材料,檢視文獻,收集相關資訊。

  2、調查走訪,開展會議。

  3、問卷調查

  4、資料整理:問卷分析研究,並且在分析思考的基礎上成文。

  各年級的調查情況及解決方案:

  一、12級新生

  1、關於學校初進大學後,一些學生不適應教學方式的改變,面對寬鬆的學習方式有些手足無措,不知如何處理打斷的空餘時間。*解決方案:校方應開展一些講座,對他們進行指導,讓他們學會自己怎樣規劃人生,使他們更加了解大學生活。

  2、學習方面存在調劑生對自己所學的專業課不是很感興趣,總覺得上課無趣,沒有用處,且難以理解課程內容,學習壓力大。*解決方案:班委應積極主動營造學習氣氛,引導同學主動學習,建議制定學習計劃,儘快投入到大學課程中。

  3、人際關係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發覺與周圍的同學無法溝通交流,無法投其所好;與舍友相處不和睦,對於一些小問題無法合理解決。*解決方案:多開展一系列互動活動,增添班級同學間的交流,強調團隊精神的重要性,學會寬容,學會與人相處之道。

  4、性格問題相對自閉,自卑,不敢表現自己,否定自己,無法自信、快樂地面對生活、面對大學——這個小社會,不知如何做到取捨。*解決方案:多參加一些團體活動,加入到集體中;而班委對於這些同學應多加關注,多與其溝通交流,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5、大學裡基本是學生自主管理,班委擔負的責任就更重大,工作與學習時常發生衝突。*解決方案:學會信任他人,將一些工作分與其他班委,但要在不涉及一些隱私及重要性大的情況,明白團隊與團隊之間的協作,以減少自己的工作量。

  6、環境適應進入大學後,一切的一切都需要重新開始,認識新的人、事、物等,會感到迷惘、失落、甚至想回到曾經的衝動。*解決方案:學會適應,慢慢調整心態,自我激勵。

  總的來說,新生們已很好的適應大學生活,但仍存在小部分孩子有著不適。

  二、11級

  經過大一的適應,生活和學習都比較平淡了。很多大二的學生會面臨一個相對艱難的緩和期,有些同學會對周圍的事物提不起興趣,時常感到無趣,有壓迫感,愛瞎想等問題。這時,我們需要對這些同學進行積極正確地引導,鼓舞他們在不影響課業的情況下,積極參加一些團體互動活動。例如,可以與同學三五結伴,外出散散心,逛逛街,爬爬山等,多與人進行溝通交流,分享心情。

  透過對我係大二學生的調查瞭解到,大二學生有些存在“三慌”,即“年齡恐慌”,“學業恐慌”,“愛情恐慌”。

  1、“年齡恐慌”很多學生存在著這樣一種觀念,“邁去入二頭,已經開始奔三了”,覺得自己的青春正在快速地悄然流逝,且當有新生稱呼“學長”“學姐”時,表示會有壓力,所以不禁對自己的年齡產生恐慌。其實,只要我們以客觀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年齡這個問題,認清事物總在發展的原則,不必太過在意,這個恐慌是能得到合理地解決。

  2、“學業恐慌”一進入大二,每個人都覺得學業壓力加大了,看到大家都如此努力,我也要去努力才行,不甘落後,從而對學習產生一定程度的恐慌。其實,做好自己,給自己制定適宜的學習計劃,並落到實處,你也能做一個很棒且不一樣的自己。

  3、“愛情恐慌”愛情是校園裡一個敏感的話題,對於大二的學生來說,已度過了一個懵懵懂懂的大一時光,因而便會開始擔心自己這四年裡沒有機會去體驗愛情,對待校園愛情便產生了恐慌。針對這一類問題,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制定一份個人的發展計劃,用積極的態度來衡量與評價自我,相信能得到一定的疏導。

  針對在校大學生的一些心理健康問題,我們必須給予重視,並加大心理健康的宣傳力度,積極舉辦心理健康講座和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要求深入學生中,瞭解學生的心理健康,及時的給予溝通與輔導,為在校大學生的校園生活營造出一種更友愛,更和諧的氛圍。

  三、10級

  1、學習壓力大三學生面臨更大的學習,各種考試考證接踵而來,深入學習難懂複雜的專業知識,自然而然地就會產生或多或少的學習壓力。○解決方案:身為班委,應主動學習,平常與同學多溝通討論學習上的問題,為班級營造學習氛圍,有人請教時,應耐心解答。

  2、戀愛問題戀愛在校園裡司空見慣,告別了大一大二的輕鬆日子,隨著學生的年齡漸長,許多同學有了依戀。○解決方案:校方應對學生戀愛進行積極引導;而自身要把握尺度,保護好自己。

  3、人際困難有的同學較孤僻,喜歡單獨行動,不願參加集體活動。○解決方案:班級有活動應多鼓動同學們參加,讓其感受到班級的氛圍,融入班集體中。

  4、學業加重,班委的工作與學習容易發生衝突,不知道該如何選擇。○解決方案:若工作不涉及隱私問題,班委應懂得信任他人,適當將工作分配給他人幫忙,同時也能讓其他人瞭解班級內務,提升班級凝聚力。

  5、更換季節,天氣變化也帶來了心情改變。○解決方案:不要把時間排得太滿當,節假日應多與同學出去放鬆放鬆,懂得認真工作,輕鬆玩。

  四、09級

  1、本學期大四學生已在緊張準備著畢業論文,選擇導師,根據自己的課題準備著實驗,查詢文獻,一切忙碌而有序進行中。部分學生已有明確的奮鬥方向,如:參加考研、公務員隊伍,但據說我校考研壓力大,因為多數人選擇報選外校,然而授課方式及資料差異,造成難度加大。

  2、據調查仍有部分學生未透過英語四級,因其與我們的學位證書密切相關,大家十分擔心,正在緊張準備著即將到來的考試,但有小部分學生因自己能力有限而放棄。

  3、面臨畢業,意味著即將踏進社會,即使已是足夠優秀的學生也擔憂著進入社會後無法適應激烈地競爭。

  4、積極應戰的大隊伍中仍隱藏著自我墮落的小群體,經尋訪得知,當看到同學或舍友前去自習、做實驗,發覺自己缺少了目標,會感到不安、失落。

  5、本學年首場畢業生招聘會已開展,據調查得知,此時,我們的簡歷還未準備好,或是發現簡歷上唯有榮譽缺少經驗,或是簡歷上一片空白,種種問題令他們越發感到擔憂和恐懼。

  總而言之,大多數學生已準備好成為促進社會進步發展的一份子,問題是有的,但總會解決的。我們已長大,要學會思考,學會承擔,學會忍耐,。

  結論:

  當代大學生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程序的關鍵力量,他們朝氣蓬勃,奮發有為。從整體上看,我係大學生群體是好的,儘管他們還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大學生這個隨著高教改革日益壯大的青年群體仍保持著強烈的獨特性,他們以出色的知識背景和極具魅力的年齡優勢吸引著人們的視線,他們以其追求不同凡響的衝動和多夢的青春參與了社會的脈動。現代社會充滿著機遇和挑戰,競爭的日益激烈,事業的艱辛及生活節奏的加快,給每一個人,尤其是希望獲得知識、贏得未來發展先機的大學生提出了很高的心理要求,同時也給他們帶來了心理壓力。

  一切都會從大學開始,大學雖然是人生中不長的幾年,但因其匯聚了人們青春最熾熱的年華而影響深遠,是我們人生的黃金歲月,有人在這裡立下了一生的宏願,也有人在這裡走向了永遠的迷失。大學生活包含了青春的驕傲和沮喪,也充滿了青春的美好與苦惱。大學風景線,永遠是最動人的篇章。而大學生群體,永遠是社會關注的焦點群體之一。

  大學生心理自我認知報告9

  摘要:近年來,大學生自殺事件頻頻發生,這一現象引起了家庭、學校以及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對多數苦讀三年的高中生而言,步入大學校門無疑是一件喜事。而隨著大學生活的開始,每個人都面臨著一個嶄新的環境,心態也會因此有所改變。大學正處於青春期,青春期是生長髮育的高峰期,也是心理發展的重大轉折期,這一時期的大學生們往往在各種互相矛盾的心理狀態中掙扎,如獨立性和依賴性的矛盾、自制性和衝動性的矛盾、渴求感與壓抑感的矛盾等等。因此,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尤其值得關注。

  關鍵詞:大學生大學生活矛盾心理健康

  一、主題簡介

  我們圍繞大學生心理健康這一話題為主題,利用網路、實地調查、查閱資料等方式對我們身邊的同學進行了心理健康調查。作為當代大學生的我們,面對著嶄新的生活,無論是在生活上、學習上還是情感上,很多人都曾有過一段迷茫的時期。而近年來,關於大學生心理問題引發的悲劇報道也日益增多,所以我們希望透過對同齡人的調查,總結出大家目前存在的一些普遍問題,提出寶貴的意見,向身邊的同學宣傳關注心理健康的必要性,幫助身邊的同學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健康快樂地度過自己的大學生涯,併為將來步入社會做好準備。

  二、活動日程

  1. 7月1-9日:準備階段

  組員集中,分配任務,內部交流,透過各種渠道收集相關資料,談論自己對大學生心理狀況的看法,提出問題,製作調查問卷。

  校內調查:(1)口頭詢問,在宿舍、班級、同學之間互相交流。作為初步參考資料。(2)問卷調查,在校園內隨機派發問卷進行調查。

  校外調查:將問卷以郵件的形式傳送給其他大學的同學進行問卷調查。

  在揚州大學農學院進行實地調查,分小組行動並且討論調查情況。

  4. 8月24-25日:諮詢階段

  將透過調查總結出的大學生主要面臨的心理問題諮詢相關的老師,聽取他們的意見,並進行資訊彙總。

  5. 8月26-28日:總結匯報階段

  小組成員一起討論整理材料,各自發表自己的觀點,最後以書面報告形式進行總結。

  三、調查情況

  1.調查背景

  近年來,關於大學生由於心理健康問題而引發的負面報道越來越多,這一現象引起了學校、家庭以及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結合到我們的實際大學生活,我們也確實面臨著學習壓力、嚴峻的就業壓力還有複雜的感情問題。

  2.調查目的

  我們想透過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調查,從中尋找出當代大學生所面臨的一些比較普遍的心理困難,向大家宣傳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為大家提出一些適當有效的生活學習以及情感建議,幫助大家克服那些出現在我們多姿多彩大學生活中的小阻礙,為我們的健康成長提供動力與信心。

  3.調查物件

  本校的同學和江蘇省其他各高校的一些大學生。

  4.調查方法或工具

  主要是問卷調查,透過網路以及實地調查兩個方面進行實施。

  5.資料分析或問題與現狀分析

  心理健康調查問卷問題分析

  (1)您認為您目前所在的大學與高中的整體氛圍相差很大嗎?

  a.特別大b.很大c.差不多d.無差別

  分析:12%的同學認為相差的氛圍特別大,無論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上。48%的同學認為相差很大,主要實在學習氛圍和生活習慣上,大學的學習相對輕鬆而且老師也不會總是督促學習,大學都是住宿生活而很多人都是到了大學才離開家開始住在學校,這一方面很多人表示一開始真的很不習慣。40%的同學認為差不多,雖然大學與高中相比是一個嶄新的環境,但他們表示自己很快就適應了這樣的生活。0%的同學認為無差別。

  (2)您對目前的大學生活適應狀況如何?

  a.很好b.還可以c.較差d.差

  分析:調查顯示15%的同學認為對大學生活狀況適應狀況很好,而25%的同學對大學生活適應狀況感覺較差,絕大部分的同學樂觀的認為適應狀況還可以。這說明大部分同學(60%)生活態度非常樂觀他們懂得調節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難,然而小部分同學則值得注意,他們對生活中的事情處理的不是很樂觀,由於他們思想太重,壓力太大,所以他們需要更多的幫助和鼓勵。

  (3)您認為壓力在您的學習生活中對你的影響怎樣?

  a.正面影響,學習的動力b.沒影響c.有點影響,影響情緒d.負面影響,無心學習

  分析:有58%的同學認為壓力是一種正面影響是他們學習的動力,這表明這些同學面對壓力是有著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他們化壓力為動力為自己的人生增添光彩,32%的同學認為有點影響,但並不嚴重,這樣說明他們也能夠逐漸地找到處理壓力的方法而不是受挫沮喪,10%的同學認為壓力是負面影響,會導致他們無心學習,這說明他們的心理素質還不是很好。

  (4)當您出現學習效率底下的情況時,您會覺得心煩氣躁嗎?

  a.經常會b.偶爾會c.很少會d.不會

  分析:調查表明有63%的同學認為偶爾會,20%的同學認為很少會,7%的同學認為不會,這表明絕大多數同學能夠樂觀地處理自己的學習問題,有著良好的心理素質,而10%的同學表示他們經常會覺得心煩氣躁,他們需要加強鍛鍊。

  (5)您認為宿舍是否有利於您的學習?

  a.非常有利b.比較有利c.一般d.比較不利e.非常不利

  分析:從調查中發現沒有同學認為宿舍非常有利於他們的學習,25%的同學認為比較有利,32%的同學認為一般,而38%的同學認為比較不利,5%的同學認為非常不利。這說明大多數同學還是把學習放在第一位的,但宿舍的學習氛圍不是很好,所以大多數同學表示他們還是傾向於去圖書館或者自習室學習。

  (6)您是否對學校或者教學質量產生過不滿心理?

  a.經常有.b.偶爾有c.很少有d.沒有e.未考慮過

  分析:調查發現15%的同學經常有不滿心理,說明他們時常在思考自己,反省自己,但又從未去試圖改變現狀,改變自己,有50%的同學偶爾會產生不滿心理,說明大多數同學是樂觀的,只是學習任務和不幸偶爾讓他們心煩,只有20%的同學很少會出現不滿心理,13%的同學從未不滿,5%同學從未考慮過這一問題,這說明他們的心理素質非常好。

  (7)您與同學相處的狀況是否讓你感到壓力?

  a.經常會b.偶爾會c.根本不會

  分析:從調查中發現有12%的同學經常會有壓力,說明他們非常重視同學之間的友誼,但出於某些客觀原因使他們對自己的友誼表示不滿,有60%的同學偶爾會存在壓力,這說明他們的交際能力和心理素質是很好的,而28%的同學則認為根本不存在,說明他們在交際上都是很樂觀,總體來說同學們的交際交友都沒有什麼大的障礙。

  (8)遇到壓力你會最先向誰求助?

  a.家人b.知心朋友c.專業人士

  分析:據調查有42%的同學遇到困難會找家長,說明他們的依賴心理還是很強的,缺乏獨立思考生活的能力,有58%的同學認為找知心朋友更好,這類同學適應性比較強,自我生活能力比較強,他們不想讓父母擔心最先想到的是知心朋友。

  (9)您贊成大學生談戀愛嗎?

  a.贊成b.不贊成c.有時好就可以談了d.完全沒有必要

  分析:有33%的同學贊成談戀愛,他們覺得不管以後能不能走在一起,都會給自己留下美好的回憶,62%的同學認為有時好就可以談了,這說明這部分同學會根據自身的條件狀況來決定談與不談,而5%的同學認為大學生的任務仍然是學習,應該把學習放在首位,而且大學生的經濟來源都是父母,談戀愛需要花費,也會浪費學習的時間,影響學習。

  (10)您失戀後會傷心嗎?

  a.不會b.會c.看情況d.無所謂或一點都不傷心

  分析:對大學生失戀問題,13%的同學不會,5%的同學認為無所謂或一點不傷心,談戀愛只是在找異性朋友,失戀也許是對方的不足,或者是自己的缺點,而42%的同學認為會傷心,畢竟雙方都是真心的最後如果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不能在一起還是很難過的,40%的同學認為要看情況。

  從調查問卷中可以看出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現狀:

  1.心理素質方面,具體表現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適應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自信心,依賴性強等。在困難與挫折面前,很容易束手無策、茫然,面對學習生活中的種種壓力,不能調整好心態以樂觀積極的態度去面對他們。

  2.人際關係方面,衝動、不能平靜地考慮問題是許多大學生的共同問題,缺乏溝通,不能融洽地與同學相處也是一部分同學的困難所在。

  3.情感方面,當面對學習生活中的一些挫折時,許多同學都會出現不良情緒,有些人能夠正確地對待它們,而有些人卻會因此造成人生的悲劇。同樣在大學生最敏感也最普遍的戀愛問題中,有些同學可能無法面對失戀最終自我墮落。

  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分析:

  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存在的種種問題一方面是與他們自身所處的心理發展階段有關,同時也與他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分不開。大學生一般年齡在十七、八歲至二十二、三歲,正處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變化最激烈的時期。由於心理發展不成熟,情緒不穩定,面臨一系列生理、心理、社會適應的課題時,心理衝突矛盾時有發生。

  1.客觀原因

  1)學習的任務、內容、方法發生了變化。大學更加強調獨立自學、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像中學有老師天天輔導,日日跟隨。

  2)生活環境發生了變化。進入大學,宿舍成為主要的生活區,生活需要自理,對於那些沒有寄宿經歷和依賴父母的同學來說無疑是個巨大的挑戰。

  3)人際關係較中學時代要複雜。跨進大學,周圍的人來自五湖四海,大家有著不同的生活習慣、語言、習俗等,形成了陌生的交流環境。

  4)對待社會工作的態度發生了變化。大學強調的是學生的自我管理,除了學習之外,還需要參加一些社會工作來鍛鍊自己的能力,有些同學面對這些倍感壓力。

  2.主觀原因

  1)盲目自滿與自我陶醉。考上大學之後很多人都不由自主地懈怠了下來,一方面大學裡沒有了中學裡的學習壓力,另一方面許多同學自認為中學裡自己是個佼佼者而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卻不知大學裡的人才比比皆是。

  2)失望與失寵感。很多同學都覺得目前的大學與自己理想中的大學相差甚遠,因此產生了失落感,同時在大學裡一下子不再是家庭與老師的重點保護物件也不免覺得有些失寵。

  3)畏首畏尾。面對嶄新的環境以及激烈的競爭,很多同學此時卻失去了信心,他們不敢表現自己展現自己的才華,久而久之還會產生自卑心理,這給自己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6.解決方法

  (一)開展相關心理講座,設立心理諮詢室

  校方應充分發揮作用,積極引導同學們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心理問題的出現很可能是由於同學們對自我和社會的認知不夠,心理教育一方面可以向學生灌輸正確的觀念,另一方面也可以糾正大家過去的錯誤觀念,幫助有困難的同學走出心理陰影,沐浴陽光。

  (二)積極參加活動,保持良好心態

  多數同學認為自己並不快樂,其實快樂隱藏在生活中的許多角落裡。保持良好的心態,首先需要相信:快樂是自己尋找的。自我暗示也是一種有效方法。時刻相信自己是快樂的,就能在無意中將陰霾無限縮小直至消失。積極的參加社會活動,能夠增進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將自己的不快樂與快樂都學會與身邊的人分享,困難時尋求朋友的幫助,失落時尋求朋友的安慰,在這樣的氛圍中自己也體會到了助人為樂的快樂,進而形成樂觀的生活態度。

  (三)降低壓力,促進良性競爭

  現代的大學生雖然還沒有步入社會,但是沉重的壓力卻已經在他們身邊蔓延開來,就業壓力,各種各樣的競爭壓力,來自父母老師的壓力等等,這麼多的壓力往往壓得許多人透不過氣來。因此,一方面學生應學會自我調整,學會怎樣把這種激烈的競爭環境轉化為源源不斷的動力,另一方面,學校與家庭應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與鼓勵,而不是一味地施加壓力。只有這樣,才能避免過多的壓力壓垮學生,造成嚴重的心理問題。

  四、結語

  大學對於許多人來說都是一個滿載夢想與希望的園地,大學也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在這裡我們不斷積累,在這裡我們不斷成長,在這裡我們不斷感悟,所以我們應當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正視一切困難,堅定自己的決心與信心,只有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才能讓我們更好地感受大學生活的美好,感受大學生活的多姿多彩,為自己的未來插上飛翔的翅膀。

  在這次關於大學生心理健康調查的社會實踐中,我們受益頗多,雖然只有短短的十天,但是這十天裡的經歷卻是一分寶貴的財富。

  十天裡鍛鍊的是我們的能力。在實地問卷調查的過程中,我們也遇到了一些小困難,例如遇到有些同學的不配合,成員之間的意見分歧等等,但是我們都認真耐心地去解決這些小困難。我們總是帶著誠懇的微笑去與每一位接受我們調查的同學進行交流,我們總是心平氣和地進行小組討論,我們總是積極地參與到小組活動中去。這十天我深刻地意識到與人交流溝通的重要性,溝通是人與人和睦相處的重要平臺,溝通也是人與人之間互相瞭解的重要工具,溝通更是人與人之間心靈磨合的潤滑劑。與朋友的溝通,與陌生人的溝通,與老師的溝通,面對不同的物件,需要的是不同的溝通方式,但無論怎麼樣,真誠的心平靜的態度都是或不可缺的金鑰匙。這十天我也感受到團隊合作的重要力量,團隊合作不僅僅體現在學校體現在班級裡,它還是我們步入社會的一個重要考驗。作為小組的小組長,我擔負著使組員默契配合的重要責任,團隊裡既要體現團隊合作的精神,也要發揮每一位組員的能力。

  十天裡幫助我們樹立了積極樂觀的態度。參加問卷調查的同學都是我們身邊的同齡人,對於近年來頻繁發生的由於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引發的悲劇我們也深有感觸,自殺、傷害他人這些原本不該出現在多姿多彩的大學生活裡的事,只因為同學們的一念之差而釀成了千年之恨。透過我們自己的實踐調查,大家對身邊的朋友同學以及自己都有了進一步的瞭解,也充分認識到了擁有健康的心態,快樂的心靈對於自我生活學習的重要性。

  大學生心理自我認知報告10

  32學時的心理課上下來,讓我對心理學這門課的看法改變很大。就像第一堂課老師給我們講的心理學緒論一樣,上這課之前我傻傻的認為心理學就是用來揣摩別的的心理、內心的。其實不然,心理學是一個知識體系龐大的學科,龐大到它的研究涉及知覺、認知、情緒、人格、行為、人際關係、社會關係等許多的領域。它是一門研究人類心理現象、精神功能和行為的學科。我想肯定有很多的學生也跟我一樣有著同樣的想法,普遍的略幼稚的看法被老師抓個現行才會有第一節課上的“心理學是什麼”。短短的幾十個學時老師不可能所有的領域面面俱到,但是每節課我們都有真真正正的學到知識,從上課入座率和課堂活躍度就能直接體現出來。

  說到什麼是心理學,我現在大概能講出個一二來。心理學是一個研究的學科,至於研究,就得講到研究物件、研究方法和研究意義了。研究物件是人的心理及心理活動過程;方法一般用到的是觀察法和實驗法,透過學習心理學,能夠了解一個人的心理,去影響一個人的心理,從而使心理保持一個健康的狀態。

  歷史上曾很多宗教和偉人對心理這種抽象的東西表達過自己的看法,總結起來無非兩種,物質是心靈的產物,心靈是物質的產物。這其實是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不同的觀點。

  看上去兩者有著不可調節的矛盾,其實都很好理解,唯物主義講究物質是根本,而唯心主義主張精神或意識是根本的存在。課上也有講到,歷史上有很多的偉人分別站在不同的立場表達過自己的看法,就不多去講了。就我個人看法,我更贊同唯物主義這一方,物質它是真真切切出現的,舉個簡單的例子,許多功能不同的細胞器組合在一起成了一個細胞,他能都運動、呼吸、生存,因為物質的組合才賦予了它生命。但我們並不用過多的糾結心理的來源是什麼,過多的去爭辯沒有答案沒有結果的東西是毫無意義可言的。

  人之所以有心理活動是因為有腦的存在,大腦賦予了我們思維,給予了我們情感,這是我們同動物最大的區別。大腦的結構十分複雜,它的功能區劃分也特別的複雜。據研究表明,普通人的大腦使用量佔整個大腦的5%~6%,就連最有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他的大腦使用量也不足10%。足以表明人類的大腦有無線潛能。

  大腦賦予我們感覺和知覺。什麼是感覺?定義說感覺是人腦對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的反映。而知覺是人對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整體屬性及事物各部分間相互關係的反映。與感覺即相互聯絡又有區別。從定義上就能很好的去理解這兩個詞的區別。容易想到,針扎你,你感覺到疼,疼就是一種感覺,但是具體是什麼疼,是被石頭砸的疼還是被開水燙的疼就取決於知覺了。我依稀記得上課老師講到這的時候給我們舉無痛人的例子,有個小孩因為感受不到疼痛而將自己的十個手指全都咬掉了。想到先前自己因為舌頭被咬破了疼痛難忍而幻想自己要是感覺不到疼痛有多好,因為打籃球把腳崴了不能正常走路幻想自己感覺不到疼痛有多好。還好上帝沒滿足我當時的願望,不然真是不敢想象……

  大腦賦予我們記憶的能力。不同的人記憶力有高低之分,人在不同年齡段記憶力也有好差之分。年輕時記憶力要好於年長,這就是為什麼人要在小時候開始唸書學習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吧。雖然講不同的人記憶力有所不同,但是總體上來講,絕大部分人記憶力水平還是在一條線上的,同絕大部分人智力在一水平上一樣。

  記憶是一個很奇怪的東西,它分為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長期記憶存在腦海深處,人們透過它能夠回憶以前發生的快樂或不快樂的事。短期記憶它存在大腦淺層,過段時間可能就消失不見了。它兩沒有明顯的界限去區分,就想你能記住你今天早上吃的什麼飯,但你不能保證你10天之後還能記起來,除非這是你和你女朋友進的第一頓早餐!這讓你記憶深刻。人不能夠對記憶去自我取捨,不能主動的忘記不開心的事記住開心的事。兩者都共同的存在腦海裡,你激發它就出現。

  講到記憶,讓我想起高三那陣我的同桌,那個時候因為複習要記憶的東西很多,我同桌他媽就特意給他買了魚油丸,增強記憶力。當時我們都調侃他說你記住了多少啊?他自嘲地回答剛才背的我都忘了!那是一段開心的往事存在我的記憶深處。

  大腦同樣賦予我們思維,給了我們思考的權利。提到思維,我就想到最近談的很火熱的創造性思維,為此我上學期特意參加了一個數理院邀請教授舉辦的一個講座,講的是如何培養大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談到創造性思維,這正是我們當代大學生所缺少的一個重要能力,創造這個詞呼籲了很多年,為什麼中國大學生的創造性會飽受質疑,我個人認為問題出在幼齡教育上,從小學開始老師填鴨式逼迫式的教育使我們從小開始就只會讀書學習考試,考試佔據了我們的青春年華,而不是思考。可能教育問題提的多了可能有所緩解,老師的素質也在逐年提高,授課方式也在多元化,相比我們那時候好了不少。創造優於製造,有創造力的民族才能創造更多的財富。

  第六章講到大腦賦予我們想象。適度的想象力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預知未發生的事,從而在未到來之前做出最好的選擇;適度的幻想能給予我們奔跑的動力。想象今後的美好生活你現在就需要加倍努力。想象在心理學上也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分類。

  小時候我不能想象我長大了要去幹嘛,就一直讀書一直讀書,小學升初中,初中升高中,一切都是那麼的自然。到了高考完要上大學了才真正的意識到自己這麼多麼缺少了什麼——缺少的是一個夢。就像入學前學校要我們每一個報道的人要交的我的大學夢一樣,它要告訴我們的是有夢才可以翱翔。

  大腦賦予我們情緒和情感。喜怒哀樂、開心或悲傷、興奮或壓抑這些都是人的情緒。有的人情緒會掛臉上容易被人察覺,例如我。也有的人喜歡將心事放在心底不露言表。有的人不能控制自己的情感容易激動、容易暴躁,像之前的我。當然現在我的脾氣好多了。也有的人情緒溫和不容易發火。情緒不好的時候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發洩方式。我喜歡運動,大量的運動去發洩。情緒容易感染他人,所以我們需要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長時間糟糕的情緒會給身體造成危害,所以也不要講不開心的事長時間壓在心底,找好朋友傾訴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課上講到的,我們要警惕的四大情緒:大喜、大樂、大悲、大怒。

  第九章講到意志。意志是人有意識地支配、調節行為,透過克服困難,以實現預定目的的心理過程。講到意志,不得不提到挫折,挫折是一種情緒狀態,是指個體的意志行為受到無法克服的干擾或阻礙,致使預期目標不能實現時產生的一種焦慮、緊張、沮喪的情緒狀態。每個人都有受挫折的時候,煩惱苦悶到迷茫再到釋懷、堅定,就想我們高中經常寫到的,挫折它有可能是你前進道路的絆腳石,你不小心被它絆倒,但絕不要一倒不起,有些時候你站起來了它就有可能是一塊墊腳石助你攀得更高。

  意志堅定的人有信念,遇到挫折不會輕言放棄,我們看到的很多成功人士他們基本都具備意志堅定這個素質。一個具有良好意志品質的人具備四大特點:獨立性、果斷性、堅韌性、自制力。獨立性:在行動中目的明確,不屈從於周圍人們的壓力,按自己的信念來完成預定計劃的品質。果斷性:明辨是非,迅速而合理地採取決定,並實現所做決定的品質。堅韌性:不畏困難,堅持不懈地向目標前進的品質。自制力:自覺、靈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和動機,約束自己的行動和言語的品質。

  寫了這麼多,瞭解的也只是皮毛而已,也不知道自己以後還有沒有機會選上焦老師的課,不知道以後還有沒有機會去了解心理學,但願這些知識能在我的記憶裡存在更久的一段時間。

  大學生心理自我認知報告11

  1、心理學論文開題報告範文課題的目的及研究意義

  ⑴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透過在半年的研究時間,10次治療活動裡面,使用合理情緒療法,檢驗合理情緒療法對監獄長刑犯的抑鬱病症矯治的有效性即對病患情緒狀況的促進作用;並使正處於監獄服刑中期的長刑犯認識到,情緒狀態並不是激動體驗的結果(人們體驗到某種不愉快的事件,某種失敗或者遭到排斥,都可以被稱為"激動體驗"),而是不合理信念的結果,並且使治療物件對他們先前存在的不合理物件產生懷疑。合理情緒療法就是要幫助他們改變非理性的思維方式,認識其消極情緒的不合理、不現實之處,幫助他們學會以合理的方法去看待自己和周圍的人與事物,以減少他們陷入情緒障礙的可能性。在糾正長刑犯非理性信念的基礎上,讓他們懂得一些抑鬱症的醫學知識,幫助他們分析自己的內心世界,發現自己性格上存在的問題以及為什麼會在監獄環境下患抑鬱症的原因;讓監獄患者也能相信自己是可以掌握自己命運的,要針對自己的弱點加強鍛鍊,改變原來對生活的態度和行為方式。逐漸培養自己具有健康的人格,適應監獄勞動改造的環境,積極地對待相對漫長的服刑期,對未來的生活充滿希望,不管遭遇任何人生的變遷,都要從逆境中走出來,在生活中做一名強者。

  ⑵意義:一旦接受合理情緒療法治療的物件--長刑犯用合理信念取代了不合理信念,他們會感到更積極,就會做出更恰當的決定。從而使他們能正視自己所處的現狀,積極配合監獄的管理,加強自身的改造,為將來刑期結束,重新融入社會而培養良好的心態和健康的心理。另一方面,能幫助監獄管理人員更好地認識到患有抑鬱症的監獄長刑犯的情緒特徵和患病原因,從而促使他們更正確、合理地對待病患在服刑期間出現的特殊情況和表現,給與病患更多的理解和人文關懷,幫助其克服情緒上的心理疾病,更好的參與改造。同時也有利於監獄管理工作的進一步完善和細化。

  2、心理學論文開題報告範文課題的國內外的研究現狀合理情緒療法目前在治療罪犯中得到的應用較為廣泛:

  ⑴國外研究:①艾伯特·埃利斯曾進行了一些治療性犯罪人的嘗試,他利用情緒療法治療了一個28歲的露陰癖者。在前幾次的治療中,艾伯特·埃利斯就向這個治療物件表明了他存在的不合理思維,這些不合理信念導致這名治療物件體驗到一些消極情緒,例如,自憐、抑鬱、憤怒等。因此,在治療這名露陰癖者的過程中,艾伯特·埃利斯向他指出了不合理思維,幫助他對每種不合理思維提出質疑。隨著患者放棄對自己提出的強制性要求,隨著他用別的內通替代了自己的偏好和願望,他的行為變得不那麼衝動了,他感到能夠較好地控制自己的反社會行為了。這種方式被稱為合理情緒療法的A-B-C模式。艾伯特·埃利斯在排斥治療物件的行為的同時,接納治療物件本人。他幫助治療物件處理其敵意和抑鬱情緒,從而降低這類消極情緒的強度。他幫助治療物件承認自己的愚蠢行為,但是,並不貶低治療物件本人,同時,也讓治療物件學會放鬆術。

  ②艾伯特·埃利斯還利用合理情緒療法治療一名精神病態者。他認識到,諮詢並不能對所有的精神病態者產生效果,但是,對於許多精神病態者來說,在他們虛張聲勢的行為後面,存在著焦慮和罪惡感。他們的犯罪行為往往是防禦性的,因為他們不願意承認自己是缺乏自尊的。艾伯特·埃利斯的治療不是責備這些人,而是努力向他們表明,他們的行為方式是自我挫敗性的。治療的關鍵是,要向他們表明,他們的犯罪行為對自己是有害的。

  ③莫茨比(M、Maultsby,1975)更廣泛地將這些技術應用於犯罪人的治療之中。例如,在緩刑犯和假釋犯中應用合理情緒療法,將15~20名緩刑犯和假釋犯組成治療小組,進行為期3個月的治療活動。每次進行集體治療活動的主要內容,就是圍繞合理情緒療法進行講解和討論。透過使用這種治療方法,似乎降低了這些犯罪人對假釋官的敵意。一旦犯罪人學會了不再使自己心煩意亂,他們就能更好地在別人的幫助下解決自己的問題。

  ④考克斯(S、Cox,1979)描述了利用合理情緒療法治療男性酗酒罪犯的情況。在治療中,要求80名男性酗酒罪犯參加治療計劃。在這些罪犯的年齡在21~62歲之間,主要是白種人。所有人在以前都被監禁過至少一次。在進行治療後,這組罪犯每個月的違紀行為從20次下降到6次。在假釋後的前6個月中,只有2個人的假釋被撤銷。在13個表現良好的男犯中,在假釋後的2個月內,只有6個人的假釋被撤銷。

  ⑵國內研究:

  我國學者劉邦惠、黃希庭(2005),採用人格障礙診斷量表和艾森克人格問卷,對在押的220名男性罪犯的人格障礙及人格特徵進行調查,調查的樣本絕大多數是長刑犯,刑期在十年以上的佔91、8%。研究結果發現:

  一罪犯人格障礙的發生率顯著高於普通人群,且與普通人群存在極顯著的差異。

  二罪犯人格障礙與艾森克人格量表中情緒穩定性,精神質,內外向三個因素有顯著的相關。其中,情緒穩定性因素與12種類型人格障礙及總分存在極顯著的正相關;精神質因素與除強迫型以外的11種類型的人格障礙及總分存在極顯著的正相關;內外向因素與表演型,反社會型人格障礙以及自戀型人格障礙存在顯著的正相關,與分裂樣人格障礙存在顯著的負相關。情緒穩定性因素可能是各型罪犯人格障礙的基本人格因素。該項測查結果還發現,罪犯各型人格障礙的得分及總分都顯著高於普通人群,人格障礙的陽性率也非常高,這說明罪犯是人格障礙的高發群體,這似乎印證了人們的普遍看法。

  課題的研究內容20世紀90年代初期,司法部預防犯罪研究所監獄學研究室研究員吳宗憲將罪犯的監獄適應不良劃分為2種類型,其中一種即退縮性監獄適應不良,這是指罪犯將消極情緒指向自身,以損害、貶斥自身作為宣洩消極情緒的途徑的監獄適應不良形式,這種適應的結果,會導致罪犯發生心理異常變化(包括冷漠、麻木、絕望、抑鬱、神經症、精神病)和自傷自殺等。通常,長刑犯在服刑初期,逐漸熟悉並適應監獄服刑生活後,其表現特點主要是:對監獄的環境和管理的不適應心理明顯,情緒不穩定;罪重刑長,對未來看不到希望,沒有明確的目標,心理負擔較重,對周圍的人和事也持有較高的警惕性。而到了服刑中期,則是一個長刑犯接受刑罰處罰過程中的平穩期,這一時期一般持續時間最長,是罪犯服刑生活的主體部分。罪犯經過一段時間的監獄生活後,對服刑改造環境和監獄的各項管理已基本適應,並會表現出以下特點:情緒相對穩定,能夠安心服刑改造;在監獄人民警察的指導下確定了自己的服刑目標,能夠以行為規範和罪犯考核標準來要求自己;罪犯在平穩期的表現容易引起監獄人民警察的懈怠心理。另外一方面,在長期的嚴格管理中,罪犯監獄人格化傾向不同程度地存在,已有的研究發現,長刑犯監獄人格的重要特點就是刻板固執,做事循規蹈矩,墨守陳規等;另外也表現為:屈從,自卑,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這些表現應該說都與改造罪犯的初衷背道而馳。心理學家埃利斯認為,人們的情緒和行為問題不是外部的激發性生活事件直接引起的,而是個體的不同信念或解釋造成的結果。如果個體所持的是非理性信念,那麼對生活事件或情境傾向於消極的解釋,進而導致消極的情緒和自我挫敗的行為。如果個體選擇了合理的信念,放棄了負性的解釋和非理性信念,個體的情緒和行為將隨之改善。艾里斯概括了引起抑鬱焦慮、挫折的若干種非理性信念,例如:人應當得到生活中所有重要人物的喜愛和讚許;有價值的人應在各方面都比別人強;任何事情都要按自己的意願發展,否則就很糟糕;情緒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自己無法控制;逃避困難和責任比正視它要容易得多,等等。從目前所查到的研究資料來看,國外通常使用合理情緒療法來治療焦慮、暴怒等情緒體驗以及極端性思維等認知歪曲的現象。使用合理情緒療法針對抑鬱情緒,特別是患有抑鬱病症的監獄長刑犯的研究目前還不多,筆者因此希望透過在監獄內的調查與研究,瞭解監獄內長刑犯患抑鬱病症的狀況,並透過使用合理情緒療法,讓他們懂得一些抑鬱症的醫學知識,幫助他們分析自己的內心世界,讓監獄患者相信自己是可以掌握自己命運的,針對自己的弱點加強鍛鍊,改變原來對生活的態度和行為方式。逐漸培養自己具有健康的人格,適應監獄勞動改造的環境,積極地對待服刑期和未來的人生。

  3、本課題的實行方案、進度及預期效果

  ⑴實行方案:

  ①使用臨床上評定抑鬱狀態時最常用的量表HAMD量表(24項版)對正處於服刑中期的監獄長刑犯進行抑鬱情緒狀態測量。

  ②在第一次治療活動中,治療人員簡明扼要地講一講合理情緒療法的基本理論。

  ③個別治療與集體治療相互結合:治療人員在前三期內進行個別治療,在講解合理情緒療法理論並與之交流的同時,指出病患的不合理信念,迅速做出解釋;治療人員同時也可適當作對峙性的,可以勸說治療物件敞開心扉,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同時也可以揭露、反駁治療物件的辯解,但是要無條件的接納治療物件。治療到團體階段時,採用角色扮演、讀書療法、講故事、生活哲理討論等方法幫助治療物件實現目標。例如,角色扮演涉及到在治療環境中練習新的行為,即在其它情景(例如獄中環境、出獄後的社會環境)中嘗試這些行為之前,首先涉及到在治療環境中練習這些行為。

  ④最後,治療物件會在治療過程中逐漸變得喜歡自己,接納自己。治療物件同時必須承擔起如何進行選擇的全部責任:究竟是選擇正常的信念,還是選擇象原先一樣的反常信念?做出什麼樣的選擇的決定權完全在於他們自己。

  ⑵課題進度:

  ①20XX年6月撰寫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②20XX年7月-8月查閱國內外相關研究資料;蒐集符合監獄長刑犯抑鬱病症測量的量表;認真學習和聯絡合理情緒療法的具體技術;制定開展合理情緒療法的程序。

  ③20XX年9月中旬(17-23號)聯絡南京某監獄,並詢問該監獄內各種刑期在押犯人的分佈狀況。

  ④20XX年9月下旬(29、30號)前往南京該監獄,使用抑鬱症測量量表對所有長刑犯進行記名測量。

  ⑤20XX年10月上旬(1-7號)對回收的量表進行統計和得出結果,並經過篩選,確定參加合理情緒療法的長刑犯人員名單(第一期約20名左右)。

  ⑥20XX年10月中旬(13-14號)前往南京該監獄,與監獄管理人員商討規劃具體矯治活動細節,並向管理人員公佈參加矯治活動的長刑犯人員名單,請監獄管理人員給出意見並及時做好思想說服工作。

  ⑦20XX年10月中旬(21-22號)前往南京該監獄,進行第一次情緒治療活動。回來後總結活動體會和活動的成功與欠缺。

  ⑧20XX年10月下旬-12月底前往南京該監獄,進行餘下的九次治療活動。並於最後一次活動結束-

  後,再對參與活動的長刑犯進行一次抑鬱症狀況測量。

  ⑨20XX年1月回收量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