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資訊產業調研報告
電子資訊產業調研報告
隨著個人素質的提升,報告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邏輯的合理性。其實寫報告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電子資訊產業調研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資訊產業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愈來愈明顯。近幾年,我市資訊產業發展獲得了明顯進步,整體實力不斷增強,但與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近期,我們深進資訊產業有關部分、企業,瞭解了資訊產業發展的歷史和現狀,分析了存在的題目,提出了加快資訊產業發展的建議。現將有關情況報告以下:
一、全市資訊產業發展歷史
聊城市電子產業始於1968年。1973年,全市有電子企業35家、產品20種。xx年,電子產品市場競爭劇烈,盲目上馬的企業因產品無銷路而漸次被淘汰,電子企業減少到13家。
1978年開始,電子產業在調劑、改革、整頓、進步方針的指導下得到了較快發展,至1985年,產品有5大類39個品種,年產值150萬元;至1996年,產品有45種,共完成產業總產值1676萬元,實現利稅217萬元。1998年至XX年,陽穀電纜團體的光纖拉絲、通訊電纜、通訊光纜專案,高唐藍山團體的液晶顯示器、電極板專案,高唐天海電裝專案、冠洲團體的稀士釹鐵硼等一批電子資訊專案相繼開工建設,標誌著聊城市電子資訊產業上了一個新的臺階。XX年全市電子資訊產業完成產業總產值2.5億元,同比增長62.2%。
十五期間,資訊產業保持快速發展的態勢,資訊科技得到了廣泛利用。XX年,全市資訊產品製造業資產總額5億元,實現銷售收進4億元,通訊服務業實現業務收進13億元,資訊產業總收進完成16億元。資訊服務業得到長足發展,全市有範圍較大的科技市場3家,從事計算機系統整合服務企業200餘家,從業職員達4100餘人。XX年計算機服務業實現銷售額超過1億元。全市基本建成了以光纖為主,數字叢集、衛星和微波通訊為輔,集程控化、數字化交換為一體的高速通訊網路。資訊科技與各產業有效融會,在社會各領域得到廣泛利用,增進了傳統產業的升級,極大地帶動了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二、全市資訊產業發展現狀及其特點
近兩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援下,全市資訊產業得到了更快發展,整體實力不斷增強;資訊基礎設施建設日臻完善,基礎性作用日趨強化;資訊化服務領域全方位拓展,服務能力大大進步。
(一)資訊產業延續快速發展
XX年以來,全市資訊產業發展迅猛,電子資訊產品製造業範圍不斷擴大,技術含量明顯提升。截止到XX年底,全市資訊產業範圍以上企業共有46家,比XX年底增加8家。XX年全市實現主營業務收進58.1億元,同比增長42%,增幅列全省第3位。今年上半年全市資訊產業共實現主營業務收進40.87億元,同比增長40.1%。其中通訊業11.9億元,同比增長33%;電子資訊產業製造業27.9億元,同比增長43%;計算機服務業7900萬元,同比增長32%;軟體業2800萬元,同比增長12%。隨著光纖預製棒、光纖拉絲、汽車行駛記錄儀等一批重點專案的開工建成,產業鏈進一步拉長,產業範圍迅速膨脹,全市資訊產業顯現出良性發展勢頭,實現了***良好開局。
(二)資訊基礎設施更加完善
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增通訊光纜2100千米,線路總長度達27452千米,都會網路覆蓋了全市所有城鄉及85%以上行政村,近60%的行政村接通了光纜;全市固定電話(含小通達)總使用者達145.2萬;行動電話總使用者達225萬;城鄉有線電視使用者達40萬,進戶率達35%;村村通有線電視和家家通電話工程正在緊張實施;網際網路出口總頻寬超過5g,網際網路註冊使用者達20萬,比往年同期均有較大增長。
(三)電子政務建設獲得新進展
一是聊城政務網服務水平明顯進步。八個縣(市、區)政府、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和盡大部份市直部分建立了入口網站,政府工作效能得到明顯進步。二是實現了全市政府系統電子公文傳輸。今年7月1日電子公文傳輸系統啟動以來,實現了公文及時傳送,縮短了公文運轉週期,進步了公文執行效力;規範了政府工作行為,有效地避免了丟文、漏文現象,也有效地避免了越級行文、逆行文,使檔案處理日趨規範;下降了行政本錢,實現了全市政府系統無紙化辦公,預計當年可勤儉行政本錢300多萬元。三是網站資訊釋出再上新水平。今年上半年聊城政務網共釋出各類圖文資訊5000多條,實現了XX市人大政協xx文字、圖片、影片直播,五一文化旅遊節圖文直播,聊城市雙擁共建合唱匯演圖片、影片直播,在第二屆中國特點xx評比活動中榮獲特點與創新提名獎。四是網上招商效果良好。XX年6月組織展開了網上招商活動,據統計,截止到今年7月份,透過網上洽商,全市共落實專案202個,實際到位資金33.45億元人民幣。
(四)資訊科技擴大利用不斷深進
範圍以上企業資訊化改造進展順利。截止到XX年底,全市範圍以上傳統企業80%以上經過不同程度資訊化改造,投進資訊化改造資金超過了9億元,主要用於提升企業的生產、管理、銷售等環節的資訊化水平,投進產出比均勻在1∶5以上。透過資訊化改造,下降了生產本錢、進步了生產效力,增強了技術創新和研發能力,強化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經濟社會效益明顯,企業實施資訊化改造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大大增強。
農業和中小企業資訊化建設穩步健康發展。透過市場化運作,截止目前,已建設涉農資訊服務站70餘個,購置終端計算機近千臺,投進資金近XX萬元。今年上半年網通公司投資600餘萬元,為全市300餘家中小企業建立了網站或網頁。網通公司累計投資已達1600萬元,主要提供包括網站或網頁製作、企業內部區域網搭建、監控裝備安裝等服務,已惠及中小企業700多家。
服務業資訊科技利用後發上風明顯。資訊科技現已普及到旅遊、銷售、住宿、金融、保險、物流、房地產等行業,為業者帶來諸如市場資訊、資源整合、資料分析、財務管理、庫存管理、安全管理等諸多便利。其中昌潤大酒店的資訊化利用專案樓宇自動控制系統,取得了省內專家的一致好評,被資訊產業廳立項並予以資金支援,現已施工終了並投進使用。
(五)社會公共服務領域資訊化穩步推動
在政府管理和社會公共服務方面,資訊化利用系統已覆蓋全市財政、工商、稅收、公安、社保、教育、金融等20多個領域,12個行業的金字工程全面啟動;完成空間地理資訊
平臺的搭建,空間地理資訊資源資料庫初步建立;各行業銀行的金融網路實現了同城或全省的通存通兌和不同區域的資金結算,電子化網點覆蓋率達90%以上;電力系統已建設了供電公司營銷mis(管理資訊系統)。某進展順利,市財政每一年投進600萬元用於xx專案建設,今年上半年完成110、119、122報警三臺合一,大大進步了多警種快速反應、協同作戰的能力。
(六)資訊市場監管力度進一步加大
一是加強了資訊化專案建設的.兼顧調和力度;二是加強了政策規章體系建設;三是加強了資訊化培訓機構管理工作,對全市資訊化培訓機構進行了評審、登記和備案;四是加強了對網際網路的管理,及時有效地監控了影響我市穩定和形象的有害資訊。
三、當前資訊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題目和對策措施
當前,全市資訊產業發展的整體勢頭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題目,一是資訊資源整合和資訊同享乏力。全市在網路資源和資訊資源上,存在條塊分割,資訊孤島等弊端,與集約、高效的資訊化間隔較大。二是資訊科技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核心競爭力有待進一步進步。在原始創新、整合創新、消化吸收引進再創新及體制創新等方面存在不足。三是資訊資源開發利用應進一步加大力度。四是縣(市、區)之間、不同領域之間資訊化發展不平衡。五是資訊資源市場監管需要進一步完善。
為了推動1142(即力推數字聊城建設;夯實電子政務建設利用,進步資訊化服務能力;抓好資訊化帶動文化旅遊業,資訊化帶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資訊化帶動服務業,資訊化帶動傳統產業最佳化升級;強化資訊保安保障體系建設和資訊基礎設施保障體系建設)資訊化發展戰略,增進全市資訊產業又好又快發展,提出以下建議:
(一)加強對資訊資源整合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
資訊資源整合是一項系統性的工作,與資訊化建設的可延續性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絡,但國內還沒有成熟的實踐經驗,研究工作還處於發展階段。有關部分要捉住機遇,迎接挑戰,加強對資訊資源整合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所謂資訊資源整合是系統的理念,是對資訊資源從技術、經濟和人才等方面進行兼顧規劃,全面管理,其管理特點是自上而下、集中式、可控性、個性化和實時性的管理方式。在資訊資源整合中,我們不但要斟酌到技術或物理層面,還要用資訊資源管理的思想指導整合全程序,包括對資訊資源整體架構體系的整合,對資訊資源管理組織體系的整合,對資訊管理技術的整合,對資訊資源管理環境的整合和對資訊服務內容和方式的整合,透過兼顧和全面的整合,實現資訊資源的公道配置及有效利用。不能把資訊資源整合題目簡單地看成一個專業或技術層面的題目,它實際上是一個綜合治理的題目,應當在政府同一規劃和兼顧調和下組織實施。
(二)進一步推動資訊科技在經濟社會等領域的利用
一是建立xx內容保障長效機制,並進一步改進網站設計,加快資訊更新,增強互動功能。擴大市級電子政務網路交換平臺利用範圍,在已實現上連xx,下連各縣(市、區)政府,橫連市直各部分的基礎上,將網路延伸到各級黨委、人大、政協,並連通鄉鎮和街
道辦事處,大力推動網上辦公,進步黨政機關辦公效力。二是進一步加快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聯動指揮系統的整合與完善,實現跨部分不同警種之間的同一調和指揮。三是進一步推動資訊科技和三大產業相互融會,加快產業結構最佳化的步伐。四是進一步擴大資訊科技在節能減排、新農村建設、服務業、科技、衛生、環境資源等方面的利用。
(三)創新資訊資源市場監管模式
資訊資源市場監管是新生事物,有其特殊的複雜性,當前的監管工作尚不能完全適應資訊資源市場的發展。所以,必須加快對全市資訊資源市場監管模式的創新。一是加快對監管部分監管活動的分類。監管部分對資訊市場的監管活動是多種多樣的,觸及生產經營行為、企業資質信用、公眾權益保護、社會***導向等諸多領域,複雜的市場監管活動,使得要建立職責明確的資訊資源市場監管體系必須對監管部分的監管活動進行清楚分類。二是加強監管手段的創新性。監管手段的創新性可以在以下兩個方面探索。一是技術的創新性,即在尋求有效的資訊資源市場監管手段的時候,努力研究利用新技術以實現有效的監管目標。二是機制體制的創新,即在充分熟悉資訊資源市場特殊性的同時,積極探索適應資訊資源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的新型監管機制與體制。
(四)轉變理念,增進資訊產業又好又快發展
一是進步和完善政府監管機構職能,完善政策法規、管理制度,加大指導力度,制定規範同一的行業標準等一系列措施。這樣將會增進全市資訊產業的穩定發展。二是加強與先進地市及國際間的交換與合作。與先進地市及國際間的技術、資金、資訊交換合作的增多,對全市的產業結構升級有一定的推動作用。三是培養全市資訊消費市場。資訊消費市場的成長、成熟有益於增進全市產業結構方向的調劑,改變目前製造業強,軟體業和資訊利用服務業弱的格式。四是進步企業本身實力,增強其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