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會議總結

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會議總結

  篇一:2018年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會議總結

  3日下午,省長朱小丹主持召開省政府常務會議,研究部署推進我省“十三五”時期生態文明建設、加強水土保持工作、加強省綜合評標評審專家庫和專家管理、提升無障礙環境建設管理水平、加強女職工勞動保護等工作。

  會議強調,“十三五”時期,要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決策部署,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的戰略位置,以建設美麗廣東為目標,堅持尊重自然、以人為本、合理開發、節約集約、創新驅動、永續發展的建設理念,最佳化國土空間格局,推動產業經濟綠色轉型發展,加強能源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加強生態保護、修復和建設,推進環境汙染治理,發展綠色科技,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

  建立健康生活新模式,弘揚生態文化,建立與國家指標配套的生態文明建設指標體系,爭取到2020年,我省國土空間開發格局進一步最佳化,資源利用更加高效,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綠色低碳生活模式全面推廣,生態文明重大制度基本確立;到2030年,建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生態文明模範省。會議審議並原則透過《廣東省生態文明建設“十三五”規劃(2018—2020年)》。

  會議強調,切實推進水土保持工作,對於改善我省農業生產條件和推動山區發展、促進水源涵養和保障飲水安全、維護生態安全和改善人居環境、推進江河治理和減輕山洪災害均具有重大意義。今後一個時期,要深入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和《全國水土保持規劃(2015-2030年)》,以推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為宗旨,以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水土資源為主線,踐行五大發展理念,制定與自然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水土保持方略,構建水土流失防治格局,突出重點區域綜合防治,創新機制,強化監管,實現水土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與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維護,為建設生態文明強省、實現“三個定位、兩個率先”目標提供保障。會議審議並原則透過《廣東省水土保持規劃(2018年-2030年)》。

  會議強調,要進一步加強省綜合評標評審專家庫和專家管理,建立全省統一的跨部門跨地區綜合性評標評審專家庫,規範全省公共資源交易活動評標評審行為,保證評標評審活動的公平、公正。會議審議並原則透過《廣東省綜合評標評審專家庫和評標評審專家管理暫行辦法》。

  會議指出,為進一步提升我省無障礙環境建設管理水平,不斷最佳化無障礙環境,保障殘疾人等社會成員平等參與社會生活,對2005年7月以來實施的《廣東省無障礙環境建設管理規定》進行修訂很有必要。會議審議並原則透過《廣東省無障礙環境建設管理規定(修訂草案)》。該《規定(修訂草案)》進一步明確了無障礙環境建設與管理的職責,細化了無障礙設施建設與管理的要求,增加了無障礙資訊交流和無障礙服務等內容。

  會議審議並原則透過《廣東省實施〈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辦法》。該《辦法》調整了適用範圍和監督管理體制,明確適用範圍為本省行政區域內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個體經濟組織以及其他社會組織等用人單位女職工的勞動保護;細化了女職工特殊生理時期的保護規定,增加了產假的假期,擴大了享受產假的範圍;完善了生育保險待遇和對女職工身心健康的保護制度,設定了相應的法律責任。

  篇二:2018年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會議總結

  市委、市政府昨天召開2018年度生態文明建設考核工作會議。會議通報了上年度全市生態文明建設考核結果,向考核優秀單位和進步單位頒獎,並就2018年度全市生態文明建設考核工作進行了部署。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張虎出席會議。

  張虎要求,各區、各有關部門要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以考核促發展質量的`提升,以考核促產業轉型升級,以考核促民生福祉的改善。

  張虎強調,各區、各有關部門要透過開展生態文明建設考核,以人民群眾滿意為目標,以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統籌解決事關民生利益環保熱點、難點問題,推動大氣環境、水環境、綠化、美化等方面持續的改善提升,為廣大市民提供更乾淨的水、更清新的空氣、更優美的環境,讓廣大市民享有更多更優質的綠色福利。

  會議通報了2015年度生態文明建設考核結果:鹽田區、大鵬新區為區優秀單位,市經貿資訊委為市直部門A類優秀單位,市建築工務署為市直B類優秀單位,市地鐵集團和深圳能源(000027,股x)集團為重點企業優秀單位。

  據介紹,2018年度全市生態文明建設考核緊緊圍繞“城市管理治理年”工作部署,考核內容對接治水提質行動、環境基礎設施提升改造等重要工作任務,涉及節約資源能源、最佳化生態空間、強化環境治理、培育生態文化等方面,全面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的工作要求。

  2018年全市生態文明建設考核內容新增了功能區噪聲監管、黑臭水體改善、生活垃圾分類與減量等指標。此外,還增加了公眾對城市生態環境提升滿意率和公眾生態文明意識兩項指標的考核權重。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