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樑參觀實習報告

橋樑參觀實習報告

  在生活中,報告與我們愈發關係密切,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涵蓋報告的基本要素。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報告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橋樑參觀實習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實習時間

  20xx年5月23日至20xx年10月10日

  二、實習地點

  山西省沿黃幹線(沂州段)改建工程第三合同段

  三、實習內容

  橋樑工程概況

  本橋位於山西省沿黃幹線(沂州段)改建工程第三合同段,中心樁號K111+825.00,右交角90度。橋樑起點樁號K111+745.20,終點樁號為K111+904.80,橋樑全長159.60m。

  本橋為單幅橋,橋樑全寬12m,橫向佈置為0.5m(防撞護欄)+11m(行車道)+0.5m(防撞護欄)。下部結構橋臺採用重力式U臺,擴大基礎;橋墩採用圓柱墩和空心薄壁墩、樁基礎。

  鋼筋混凝土鑽孔灌注樁施工

  本合同段鑽孔灌注樁基礎樁徑有Φ1.2、Φ2.0兩種,均按柱樁設計。共有Φ1.5鑽孔灌注樁144m,Φ2.0鑽孔灌注樁52m,擬採用衝擊鑽機成孔,導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

  1、施工準備

  (1)平整墩臺位置施工場地,用全站儀測設樁位並放出十字護樁,以方便隨時檢查樁位。製作鋼護筒,加工鑽孔樁鋼筋籠,儲備粘土,用於灌注水下混凝土的導管檢查其密封性,準備泥漿池,沉澱池並做好泥漿排放措施,防止汙染環境。

  (1)埋設護筒

  護筒一般採用鋼護筒,內徑比樁徑大20-30cm,節長1.5-2.0m。護筒埋設深度2.0-3.0m,其頂端高出地面至少0.3m,高出地下水位

  1.5m以上。旱地護筒採用挖埋法,護筒周圍粘土夯實。護筒節間焊接要嚴密,謹防漏水。

  護筒埋設要求準確豎直,護筒頂面中心和護筒地面中心位置與設計偏差小於2cm,護筒豎向的傾斜度不得大於1%。

  (2)泥漿製備

  用於護臂的粘土,其效能指標需符合規範要求。為保證泥的供應質量,施工時設定製漿池、貯漿池及沉澱池。泥漿傳送採用泥漿槽和泥漿泵。在鑽孔作業中隨時檢驗泥漿比重、粘稠度、含砂率、膠體率等,及時調整,確保護臂良好,鑽進順利,一般情況下泥漿指標保持在22-23pa.s,含砂率≤4,膠體率≥95,並及時填寫泥漿試驗記錄。泥漿迴圈使用,廢棄泥漿沉澱後妥善處理。

  (3)鑽機就位

  採用衝擊鑽機。鑽機就位後,調平機座,量測檢查鑽頭中心與護筒中心是否在一條鉛垂線上,與孔位中心的偏差是否在規範允許範圍之內。檢查鑽桿的垂直度是否滿足要求及鑽桿、鑽頭等部位連線是否牢固、運轉是否良好。

  2、鑽孔作業

  (1)啟動鑽機,開始鑽進作業。開始時使用小衝程,防止鑽頭撞擊護筒。經常檢查鋼絲繩磨損情況,並隨時採取保護措施。出渣要勤,

  出渣時嚴格控制泥漿稠度和孔內泥漿面高度。

  (2)鑽孔施工要避免影響成樁的質量。在中距5m範圍內,任何樁的混凝土灌注完成24小時後,才能開始鑽進。鑽進必須連續作業,中途不得停鑽,特殊情況需停鑽,必須提出鑽頭,避免坍孔埋鑽。

  (3)鑽進過程中經常檢查的穩固,位移和傾斜情況,以防成孔傾斜度不良現象的出現,並注意觀察土層變化,專人做好鑽進記錄。

  (4)保護孔內水位並經常檢查泥漿比重,以防坍孔。在鑽進過程中,始終保持內泥漿面高於地下水位或河水位1.5m左右。

  3、清孔及成孔檢查

  (1)在鑽至設計深度後,及時用監理工程師批准的檢孔器,對孔深、孔徑、孔位、孔形和垂直度進行檢查。在檢查合格經監理工程師同意後,立即清孔。

  (2)清孔採取換漿清孔。清孔後孔底沉澱物厚度不得大於5cm。

  (3)清孔時孔內水位要高出地下水位或河流水位至少1.5—2.0cm。

  (4)若清孔後4小時以內仍不能開始灌注混凝土,或灌注混凝土前測得的沉渣厚度已超過規範允許值,則要再次清孔。

  4、吊裝鋼筋籠

  (1)清孔完畢,經監理工程師批准,即吊裝鋼筋籠。吊裝前對鋼筋籠的分節長度、直徑、主筋和箍筋型號、根數、位置,以及焊接、綁紮等情況全面檢查。

  (2)如由於鑽孔較深,鋼筋籠採取分節吊裝。節間採用雙面搭接焊連線,φ25以上主鋼筋設計要求採用機械連線。為保證焊接時的搭

  接長度和質量,在加工鋼筋籠時,對鋼筋籠節間搭接的鋼筋長度作調整,確保搭接長度,相鄰焊接接頭錯開至少50cm。

  (3)鋼筋籠吊裝完成後,最上一節口上要焊上吊筋,用以調節鋼筋籠的上下位置。將吊筋固定在特設固定架上,防止混凝土灌注時,鋼筋籠下沉或移動。

  5、澆注水下混凝土

  (1)在下鋼筋籠之後,儘快安裝灌混凝土導管。導管只講25-30cm。導管安裝前,檢算其配節長度、漏斗容量及對導管進行密封承壓試驗。導管內壁光滑,無粘附物,接管前用水沖洗其內壁。導管下口離孔底約30cm左右。

  (2)灌注水下混凝土採用提開導管法,漏斗要有足夠的容量,以保證首灌後導管下部埋入1米以上深度。漏斗隔水採用自制閥門,漏斗裝滿後,開啟閥門,開始灌注。

  (3)水下混凝土拌和所用粗骨料採用連續級配的碎石或卵石,細骨料採用中砂,若採用碎石需透過試驗適當增加含砂率,混凝土的坍落度應控制在19-21cm之間。

  (4)為保證灌入混凝土的質量,混凝土全部由拌和站集中拌和,混凝土輸送泵送入料斗灌注。

  (5)水下混凝土的灌注連續進行,中途不得中斷,並派專人負責灌注記錄。導管在計算已灌混凝土量及量測孔中混凝土面後,才可緩緩平穩提升,控制晃動,防止形成縮頸等不良現象。保證導管底部埋入混凝土中不少於2m,最大埋深不超過6m,且導管中不進水或冒氣泡。

  (6)樁身混凝土要比樁頂設計標高起灌50-80cm,確保截除樁頭後樁身質量。

  6、鑿除樁頭

  混凝土灌完24小時後在不影響其它樁施工的情況下,開挖並鑿除樁頭。此時鑿除樁頭需保留10-20cm,在樁頭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時再次截除,以保證樁頭段混凝土質量符合規範。

  7、鑽孔樁質量檢驗

  對於監理工程師指定試驗的樁,鑿除樁頂混凝土後養護至少14天,據監理工程師的指示,對樁進行檢測。

  8、鑽孔灌注樁施工的全過程,嚴格按規範、驗標以及監理工程師的要求,認真做好鑽孔記錄,水下混凝土灌注記錄等施工記錄,填寫各種記錄表格。

  9、鑽孔樁施工注意事項

  本合同段大橋處地質複雜,地質條件較差,基時礎施工時,要加強地質監控,與監理單位,設計單位密切配合,及時將地質條件不同巖性的變化及時反饋給設計單位,動態調整設計方案,保證大橋的順利施工。

  四、實習心得

  首先此次實習的最大收穫就是學會了適應環境。沒有去工地之前我從來沒想過幾個月的工地實習我能堅持下來,但是透過這次實習我適應了這樣的生活。知道了工地與學校的不同。

  其次透過這次實習使我對工程方面的知識在實際上有了更深的瞭解,所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透過旁站,使我近距離的觀察了整個工程的構造過程,學到了很多很適用的`具體施工知識,這些知識往往是我在學校很少接觸,很少注意的,但又是十分重要基礎的知識。應該說在學校學習的理論知識與實際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比如說±0.00的引進,利用工地旁的永久電線杆進行中間轉換及標註。土方開挖不可以一次性用機械開挖到設計深度,以防對基礎底土的擾動,要留100mm以上由人工清理。以及鋼筋水泥等原材料的進場監測的方法和重要性。

  不僅要理論結合實踐,當我真正的進入到工地實習後我才發現原來自己平時在學校學到的知識是多麼的不足及膚淺,同時讓我認識到自身的不足,我必須要在實踐中去彌補自己的理論知識。

  短短的幾個月的實習生活,讓我學會了不少東西,原來的那種心高氣傲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腳踏實地的努力工作學習,當我擺正自己的心態從初涉社會的被動狀態轉變到開始適應社會的主動狀態,以及放鬆心情、充沛的精力完成這畢業前得模擬演練,在即將走向社會踏上工作崗位之際,這樣的磨礪很重要,希望人生能由此延展開來,真正世所學想有用武之地。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