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防災減災主題班會教案

學校防災減災主題班會教案

  如何提高學生的防災減災能力是家長和學校共同關心的事,那麼,下面是CN人才公文網小編給大家整理收集的學校防災減災主題班會教案,供大家閱讀參考。

  學校防災減災主題班會教案【一】

  一、主題隊會目的

  1、使學生了解有關地震的基本知識。

  2、使學生掌握避震要點,提高學生的自救、自護能力。

  二、隊會準備

  1、學生課外蒐集資料瞭解地震的有關知識。

  2、組織學生觀看VCD《地震揭秘》、《直面地震》等宣傳光碟。

  三、隊會過程(隊會開始儀式)

  1、教師談話匯入。中國地震局釋出的《國家防震減災規劃(xxxx年-2020年)》指出:中國是世界上地震活動最強烈和地震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中國佔全球陸地面積的7%,但20世紀全球大陸35%的7.0以上地震發生在中國;20世紀全球因地震死亡120萬人,中國佔59萬人,居各國之首。緊鄰北川的四川安縣桑棗中學,在“5.12”大地震中全校2200多名學生、上百名老師成功疏散無一傷亡,這得益於平時的多次演習;中國救援醫學創始人李宗浩哀嘆於汶川地震中人們對一些必備救助常識的缺乏,很多病人因救助方法不當而造成終生輾轉於床榻上的截癱。這充分說明掌握防震逃生與救助技能對一個人的終身發展是多麼重要。

  2、介紹一下地震常識。

  (1)地震是怎麼回事?(播放課件)地震是人們平常所說的'地動,是透過感覺或儀器察覺到的地面震動。它與風雨電一樣,是一種極為普遍的自然現象,是地殼運動的一種表現形式。 它的發生,是由於地殼運動過程中,來自天體的、地球內部的、外部的、以及地球自轉速度的變化,導致地殼不同部位出現受力不均衡,分別受到擠壓、拉伸、旋扭等力的作用,在那些地應力集中區,比較脆弱的地方,就容易破裂,引起斷裂變動,地震也就隨之發生了。

  (2)什麼叫震源、震中、震源深度? (學生根據蒐集的資料彙報)地震都發生在地殼和上地幔中,我們把地球中發生地震的地方叫做震源。理論上常常將震源看成一個點,而實際上它是具有一定規模的一個區域。 震中是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實際上震中也不是一個點,而是一個區域,即震中區。 震源深度是從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離。根據震源深度可以把地震分為淺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

  (3)地震多發生在什麼地方?(播放課件) 地震的發生是受著地質構造這個條件控制的。因此,地震的分佈,多發生在那些活動構造體系內的活動構造帶上,而且主要分佈在存在著活動斷層的地方。也就是說,地震的發生主要與活動斷層有關。

  3、地震時怎樣開展自救。(學生彙報,教師整理)震時是跑還是躲,我國多數專家認為:震時就近躲避,震後迅速撒離到安全地方,是應急避震較好的辦法。避震應選擇室內結實、能掩護身體的物體下(旁)、易於形成三角穿間的地方,開間小、有支撐的地方,室外開闊、安全的地方。身體應採取的姿勢: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儘量蜷曲身體,降低身體重心。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體,保護頭部、眼睛、掩住口鼻。避開人流,不要亂擠亂擁,不要隨便點燈火,因為空氣中有易燃易爆氣體。地震預警時間短暫,室內避震更具有現實性,而房屋倒塌後形成的三角穿間,往往是人們得以倖存的相對安全地點,可稱其為避震空間。這主要是指大塊倒塌與支撐物構成的空間。室內易於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是:床下、堅固傢俱附近;內牆牆根、牆角;廚房、廁所、儲藏室等開間小的地方。切記:不要跳樓不要站在窗外不要到陽臺上去。

  4、演示活動教師演示怎樣在室內避震,學生演練室內避震。

  5、教師總結。

  四、班會結束。

  學校防災減災主題班會教案【二】

  今年5月12日是我國第xx個“防災減災日”,我班根據校大隊部的安排,進行了防災減災主題班會,切實做好了“防災減災”的宣傳,實踐了科學發展觀,全面增強了學生的防災減災觀念,切實提高了學生的避災自救能力。

  一、活動目標:透過學習,讓學生對能夠了解一些基本常識。

  二、活動內容:

  1、“防災減災日”意義。對我國影響較大的幾種自然災害。

  2、常見災害及預防自救、自護常識。

  三、活動過程:

  1、“防災減災日”意義。

  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災害種類多、分佈地域廣、發生頻率高、造成損失重。國務院確定每年的5月12日為“防災減災日”。2008年5月12日,我國四川汶川發生8.0級特大地震,損失影響之大,舉世震驚。設立我國的“防災減災日”,一方面是順應社會各界對我國防災減災關注的訴求,另一方面也是提醒國民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更加重視防災減災,努力減少災害損失。國家設立“防災減災日”,將使我國的防災減災工作更有針對性,更加有效地開展防災減災工作。

  2、對我國影響最大的幾種自然災害。

  地質災害:種類有:泥石流、滑坡、崩塌、地面下沉、地震。

  洪澇及其它災害:雨澇災害、洪水災害、凌汛災害、地震災害。

  大風災害:風力達到足以危害人們的生產活動、經濟建設和日常生活的風,成為大風。危害性大風主要指颱風、寒潮大風、雷暴大風、龍捲風。

  熱帶氣旋災害:我國是世界上少數幾個受熱帶氣旋嚴重影響的國家之一。

  冰雹災害:我國是世界上雹災較多的國家之一。

  海洋災害: 風暴潮、災害性海浪、海嘯、赤潮。

  其它災害還有很多。

  3、常見災害及預防自救自護常識。

  (1)地震的自救常識。

  大地震時不要急

  破壞性地震從人感覺振動到建築物被破壞平均只有12秒鐘,在這短短的時間內你千萬不要驚慌,應根據所處環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擇。如果住的是平房,那麼你可以迅速跑到門外。如果住的是樓房,千萬不要跳樓,應立即切斷電閘,關掉煤氣,暫避到洗手間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鋪等下面,震後迅速撤離,以防強餘震。

  人多先找藏身處

  學校,商店,影劇院等人群聚集的場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亂,應立即躲在課桌,椅子或堅固物品下面,待地震過後再有序地撤離。

  遠離危險區

  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應用手護住頭部,迅速遠離樓房,到街心一帶。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遠離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壓線等。正在行駛的汽車和火車要立即停車。

  被埋要儲存體力

  如果震後不幸被廢墟埋壓,要儘量保持冷靜,設法自救。無法脫險時,要儲存體力,盡力尋找水和食物,創造生存條件,耐心等待救援。

  透過這次防災減災主題班會,不僅再次落實了學生應付突發事件的防範措施,而且也提高了學生實際應對和處置突發安全事件的能力。進一步營造學校防災減災的宣傳氛圍,增強了學生對防災減災意識,普及推廣防災減災和自救互救的技能。最大限度保障少年兒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長,確保校園安全穩定。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