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春節民俗的調查報告

當代春節民俗的調查報告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報告,報告具有成文事後性的特點。為了讓您不再為寫報告頭疼,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當代春節民俗的調查報告,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調查目的:

  利用春節走親訪友的機會,瞭解春節民俗。

  調查時間:

  20xx年2月1日—2月24日

  調查方式:

  1、談話的方式,諮詢長輩。

  2、幫爺爺奶奶幹活,親身感受新年的到來。

  3、上網查閱資料,瞭解春節民俗。

  一、辭灶

  臘月二十三這天,我和爺爺一起上街買了許多好吃的,但爺爺說最主要的是別忘了買糖瓜,我問爺爺為什麼一定要買糖瓜呢?

  爺爺告訴我說:“民間傳說,這天灶王爺要昇天向玉皇大帝彙報一家功過,辭灶便是送灶王爺起程。但這次送其昇天向玉皇大帝彙報家事,雖然平時對他很好,且要求他上天說些好話,但是否真的只說好話不說壞話,心裡沒有個底。因此,在為灶王爺送行時,便變著法子伺候這位灶王爺。所以人們會用花生、瓜子、點心等供品祭灶,意思是讓灶王爺吃了嘴變甜,上天去只說好話,不說壞話。大多人數在祭灶時,會在灶王爺神像前供一個用麥芽糖做的糖瓜,想用這個粘牙粘嘴的糖瓜,粘住灶王爺的嘴,使其難於啟齒,免得他上天去胡說八道招惹是非”。

  到了晚上,奶奶忙著擀麵條,麵條還是用好幾種麵粉擀成的,奶奶告訴我,在我們的家鄉流傳這樣一句話“灶王老爺本性張,一年一碗雜麵湯”這天晚上的晚飯就是雜麵麵條,灶王爺走之前要吃碗雜麵湯的。哦,原來是這個意思啊!

  二、貼春聯

  臘月二十七這天我和爺爺忙著寫春聯、貼春聯。今年的春聯可是我親手寫的,“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人間福滿門”這幅對聯表示的是美好的祝福願望,除夕過後便又是新的.一年了,“天”又增了歲月了,而人都有“一年過去了,又長了一歲”,還表達有美好的願望,一年之初是春,所以“春滿人間”,“福滿門”是美好的祝願。接著我又寫了好多大大小小的“福”字,等墨幹了以後我就和爺爺一起貼春聯和福字。“爺爺,你把福字貼倒了”我看見爺爺正在把福字倒著貼。“哈哈,這是因為福到了。”爺爺笑著回答。哦,原來是這樣,我明白了其中的含義,貼完春聯後我開啟電腦查詢了春聯的來歷。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倒貼福字的說法有很多種:一個傳說起源於清代恭親王府。相傳正值春節前夕,為了迎接新年,恭親王府的管家照習俗寫了幾個福字,讓手下的人貼在王府個個門上,有一個人不識字,竟把大門上的福字貼倒了。恭親王福晉見了很生氣,想懲罰那個下人。聰明的管家覺得於心不忍,就上前說道:“福倒,福到!真是大吉大利啊!恭祝主子福壽安康!”恭親王福晉聽了,心裡很是高興,說道:“沒想到你們這些下人還挺聰明的。”他非但沒有懲罰那個下人,還賞賜了他和管家。從此,倒貼福字的說法傳揚開來,成為一種習俗。

  三、除夕

  12點的鐘聲剛敲響,爸爸就去點響了鞭炮,“啪”“啪”……聲音真大,我趕緊捂住了耳朵。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放完鞭炮後奶奶已經下好了餃子,我們全家坐下開始吃餃子了,我剛吃一口就發現了包在餃子裡面的年糕,爸爸卻吐出一枚硬幣來,原來為了吉利,媽媽和奶奶包的餃子裡面放了硬幣、紅棗、年糕。據說吃到硬幣就是要發財,吃到紅棗就會事事順利,吃到年糕就會步步登高。看來今年爸爸會發財,而我的學習成績會步步登高的。

  查資料得知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它與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迎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曆全年最後的一個晚上。這天晚上全家會聚在一起吃年夜飯、看春晚、放鞭炮等。

  四、拜年

  鞭炮聲響了整整一個晚上,初一的早上,我在震耳的鞭炮聲中早早的起床了,穿上新衣服,看見爸爸、媽媽也都穿上了漂亮的衣服,先給爺爺、奶奶拜年,爸爸告訴我應該給爺爺和奶奶磕頭,奶奶給我找了一塊正方形的坐墊,鋪在地上,我跪在上面一邊給爺爺奶奶磕頭,一邊說著:“給爺爺奶奶磕頭,祝爺爺奶奶身體健康”。奶奶笑著把我拉起來,塞給我一個大紅包。

  透過查閱資料我瞭解了許多拜年的知識。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磕頭即古人所說的跪拜禮。跪拜禮是中國古代社會最常見的一種禮節。每到春節,大年初一給長輩磕頭,皆以行跪拜禮為尊。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五、元宵節

  元宵節當然離不了元宵,今年的元宵奶奶要親手做,我和媽媽當助手,我們把花生、核桃、黑芝麻搗成糊狀做成丸子狀,奶奶就把丸子上面滾上了好幾層糯米粉,一個個元宵很快就做好了。

  為什麼元宵節要吃元宵呢?我查看了資料,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之一的元宵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被稱為“上元節”。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閤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民間過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各類果料等,食用時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後來又叫“湯糰”或“湯圓”,這些名稱“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調查結論:

  透過這個調查活動,使我更多的瞭解了我們中國春節的習俗,這些習俗其實就是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未來的美好祝願。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