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理農藝師個人業務工作總結(通用7篇)

助理農藝師個人業務工作總結(通用7篇)

  總結是在某一時期、某一專案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後進行回顧檢查、分析評價,從而得出教訓和一些規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它能幫我們理順知識結構,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總結吧。那麼如何把總結寫出新花樣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助理農藝師個人業務工作總結,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助理農藝師個人業務工作總結 篇1

  我叫xx,xx區人,xx年x月x日生。20xx年7月參加工作至今。20xx年8月擔任助理農藝師以來,主要從事試驗、示範和農技推廣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技術推廣工作:

  任現職以來,推廣地膜玉米1200苗,平均畝產740公斤,平均畝增產130公斤,畝增收240元,共增收28.8萬元。綠豆雙溝覆膜300畝,平均畝產101.6公斤,平均畝增產56.6公斤,共增收11萬元。推廣中藥材黃芪種植1000畝,馬鈴薯脫毒種薯生產240畝,生產種薯3.6萬公斤。

  推廣新品種:穀子、晉谷21、晉谷29、長生07共4800畝,平均畝產215.1公斤,畝增產45.1公斤。增加經濟收入86萬元,玉米新品種戶單857、金凱3號、吉單137等共1950畝,平均畝增產128公斤,農民共增收45萬元。

  以上推廣工作成效十分顯著,同時我也系統掌握了我縣主要農作物高產栽培技術。併為今後指導農業生產創新打下結實的基礎。

  二、試驗示範工作:

  透過參與獨立完成玉米區域試驗32項,省、市、縣玉米展試,示範、品比、觀察、試驗6項,穀子、糜子推廣試驗兩項,各項試驗觀察及時,記載準確完整,圓滿完成。透過這些試驗工作,我比較熟練的掌握了觀察、區試、展試、生產試驗的工作方法和操作技能。

  三、理論學習與實踐:

  在任職期間我不斷的學習,還參加了省、市、縣舉辦的多次培訓學習會。產業理論知識得到進一步充實,在學習和實踐的同時,開展對農民、科技示範戶、貧困戶進行培訓諮詢,累記達1560人次,發放我縣主要農作物栽培技術宣傳資料1600份,技術手冊600冊,撰寫發表論文2篇。

  多年來我深入生產第一線,努力將自己的理論知識和技術應用到生產實際,受到幹群的一致好評。

  助理農藝師個人業務工作總結 篇2

  本人於XXX年出生,XXX年參加工作,本人工作期間愛崗敬業、任勞任怨、作風紮實,較好的完成了上級交給的各項工作任務。在不斷的學習實踐中,不僅進一步鞏固了理論知識,而且顯著增強了自己獨立的工作能力,同時政治素質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現將十幾年來主要的技術工作小結如下:

  一、加強學習,不斷提高水平。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種植業結構的不斷變化,怎麼能致富,種什麼才能致富是擺在農技人員面前的新課題。多年來,本人一直默默無聞認真鑽研,不斷更新自己的世界觀和科技知識,主要學習了:

  (1)掌握單子葉與雙子葉植物根、莖、葉、花、果的構造。

  (2)植物細胞構造及繁殖方式。

  (3)植物對水、肥的吸收及運輸。

  (4)植物的光合作用。

  (5)植物的呼吸與農產品貯藏關係。

  (6)田間雜草與繁殖方式除本專業外還學習疏菜、果樹、植保等專業知識。

  (7)掌握土壤肥力、土壤組成、土壤酸鹼性與作物生長關係。

  (8)瞭解高產田與低產田的土壤特徵及一般培肥改良方法。

  (9)掌握幾種化肥性質、使用方法:氮肥:氯化銨、碳酸氫銨、碳酸銨、硝酸銨、尿素;磷肥:過磷酸鈣、鈣鎂磷肥、磷礦粉;鉀肥:硫酸鉀、氯化鉀。

  (10)掌握當地幾種主要作物的形態特徵、各個生育的劃分及對外界條件要求及產量構成。

  (11)栽培技術:掌握當地農時節氣與作物播種、移栽的關係。合理密植,田間中耕除草與水肥管理。

  (12)對當地幾種主要作物成熟期能初步進行判斷,適時收割。對主要作物種子特性有一定的瞭解,並能儲存。

  二、做好病蟲草害的預測預報工作。

  測報工作是確定防治適期的重要環節。在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及時對農作物發生的`病、蟲、草害進行預測預報,確定防治最佳時期和方法,並及時上報。利用單位的廣播發布作物病、蟲、草情,並指導農民進行防治。

  本人認真履行職責,配合農技站認真做好病、蟲、草害的大田普查和測報工作,及時釋出病蟲草情,確定防治適期和防治方法,以及對正確的選用農藥、把握適宜的防治時機作出指導,把病蟲草害消滅在萌芽狀態。由於防治及時,大田發病率為15%,病株率僅為12.5%。另外,在小麥、大豆、玉米田雜草的發生情況方面我們也做了大量工作。指導農民科學防治、合理用藥,防治效果均較為理想。

  多年來,在上級領導的熱情關懷和指導下,在當地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援下,在單位同事們的緊密協作下,本人較好的完成了上級業務主管部門下達的各項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並且積累了大量的農業科技知識。

  助理農藝師個人業務工作總結 篇3

  我叫魚龍,今年25歲,是啟東市近海鎮塘蘆港村主任助理,工作一年以來,我積極參加上級各有關部門組織的各種業務學習,普法考試,政治思想學習,不斷加強理論學習,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業務上工作積極主動,勇於創新;團結同志,認真負責。現將一年來完成的業務工作述職如下:

  一、積極開展農業實用技術的推廣普及和新品種新技術試驗示範工作

  (1)小麥引種觀察:共16份材料,全部由植物研究所品種資源室提供,透過田間多次觀察和抗病性鑑定,表現嚴重感病,全部淘汰。

  (2)小麥新品種預備試驗:透過田間觀察,室內考種,小區產量實打等對所得引數進行分析,摺合畝產在1.5-300kg之間,從中初步篩選出感病較輕,中早熟的33個品種,再經過品質分析後確定6個品種作為下年區試。最終確定6個品種作為下年小麥展示和區試試驗,其餘27個品種繼續參加-預備試驗,其它品種全部淘汰。

  (3)小麥新品種雲選11-12示範推廣結果分析:實際完成26000畝,其中完成中心示範樣板400畝(官田,200畝、方官200畝),認真經對樣板田間測產及落實情況。

  二、認真做好全縣種植結構調查工作。

  積極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全面提高農業的整體素質和效益。確保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穩定是農業和農村工作的中心任務。為了促進全縣農業生產的快速發展,加大力度

  調整種植業經濟結構,是順應市場經濟、擺脫貧困落後面貌的主要途徑。進入,我村開始對全縣種植業結構進行全面合理的調整。我村在主抓農民培訓同時,肩負著全縣種植調整的規劃和落實工作,在全縣各級領導對種植結構調整的高度重視下,我村認真學習貫徹了省、市農業結構調整精神,結合本地實際,按照“適當壓縮糧播面積,穩定油料面積,擴大蔬菜種植。”這一主導思想,並認真規劃設計了種植業經濟結構調整的總體方案。

  三、主抓生態家園富民工程建設。

  生態家園富民工程以農戶為依託,以沼氣建設為核心,上聯生態養殖業下帶綠色種植業,使整個農業生產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在最佳化農業產業結構,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和農民生活環境,提高農民群眾生活水平方面效果顯著。

  四、積極參加高效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建設。

  在高效農業科技示範園建設中按照“高效綠色農業”科技示範園總體規劃。我村積極參加了園區各項工作建設,建立主培室200平方米,大棚100個,並配有滴灌裝置100套,主要栽培西紅柿、彩椒等名優特菜以及珍稀食用菌,建沼氣池60個,養羊500只,以日光溫室為基礎,利用園區養殖場的糞肥,透過沼氣池發酵,利用沼氣升溫,沼液施肥,應用最新技術進行病蟲害防治,使園區生產納入綠色、高效軌道,透過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我們不僅能建設高質量的科技示範園區,來引導農民調整種植結構,最佳化投資方向,強化科技意識,逐步走上科技興農之路。

  五、負責我村優質專用玉米良種補貼專案的實施工作。

  我村-共計爭取省級優質玉米良種補貼任務2000畝,每畝補貼農戶10元,補貼資金共計2萬元。我作為村幹部負責該專案的實施。在縣、鄉領導的大力支援下,我們深入鄉、村造冊登記,做到鄉不漏村村不漏戶,透過走訪,把優質良種送到農民手中,受益農戶1200戶,由於我們工作紮實,措施得力,圓滿完成了補貼任務,真正落實了中央“三個一”,“一戶都不能丟、一分錢都不能少、一天都不能耽誤”。透過該專案實施,受到了農民的好評,農戶普遍認為良種補貼不僅減少了開支,而且增加了自己的效益,良種補貼的確是一項深得民心的好政策。

  總之,參加工作以來,我把自己所學的知識同實際工作緊密聯合起來,愛崗敬業、勤奮工作,為我村農業技

  助理農藝師個人業務工作總結 篇4

  我1994年畢業於張市農機學校機電專業,同年畢業分配到赤城縣農業局工作。先後在赤城縣種子公司,農業技術培訓中心,新能源工作辦公室,良種服務中心工作。1999年10月聘為助理農藝師。幾年來,我不斷加強理論學習,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做好農業技術培訓工作的同時,xx-xx年參加了赤城縣生態家園富民工程建設專案。xx-xx年參加了赤城縣農業科技示範園建設專案,xx-xx年完成全縣優質玉米良種補貼專案10萬畝,多次受到了市、縣局的表彰,並在xx年《河北農業》上發表了《怎樣識別化肥》專業性文章。現將幾年來工作總結如下: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農業科技應用水平決定著農村經濟發展程度。赤城縣是農業大縣,同時也是國家級貧困縣,農村經濟能否得到快速發展,全縣農民能否脫貧致富,關鍵在於農業科學技術能否得到普及推廣應用。農業技術培訓中心是培養農業科學技術人員的重要陣地,在“科技興農”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農民科技教育培訓是培訓中心的重要工作,根據中央、省、市的要求,我們面向農村,認真開展實用技術培訓。xx-xx年冬春農民素質大培訓4萬人次,以集中辦班為主,採用多種形式,其中集中辦班80多期,培訓農民8000多人次,科技下鄉320人次,科技趕集120多場,種植大戶現身說法百餘次,編印技術資料2萬多份。發放明白紙4萬多張,使農民素質有了普遍提高。在兩年多的培訓過程中,我中心透過實施教師進村,媒體資源進村,人才培養進村方案,把培訓班辦到了最基層,讓農民不離鄉、不離土學到科技知識,獲取致富資訊。發放錄音、光碟資料千餘盤,透過培訓,每戶農民掌握了1-2項實用技術,80%農戶的生產效益較培訓前提高10-15%。為我縣的農業發展和產業化服務提供了保障。

  由於工作踏實,成績突出,組織上給予我很高榮譽,受到領導好評,連年被評為先進工作者。

  助理農藝師個人業務工作總結 篇5

  99年以來我重點抓了春谷包衣技術和地膜覆蓋技術的推廣普及工作。99年全縣推廣春谷包衣技術面積5萬畝,在這項技術中主要採取了集中包衣,統一供種,現場指導,分戶播種指導措施,透過播前包衣一次用藥,將地下害蟲、苗期害蟲控制在最低限度,將白髮病控制在1%以下。實現全縣穀子平均畝產達250公斤以上,較常規穀子畝增產50公斤。同年還在全縣東萬口、茨營子、龍門所、樣田、赤城鎮、龍關、刁鄂、鎮寧堡8個鄉鎮推廣玉米地膜覆蓋及增產技術4萬畝。平均畝產達610公斤,實現總產玉米1640萬公斤。在新品種新技術的試驗示範上,主要是在xx-xx年抓了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示範1000畝,選用優質良種“9409”、“3138”,採用測土配方施肥和坑田種植栽培技術,玉米平均畝產達768公斤。比對照品種增產150公斤。增產幅度達12.8%。

  二是水稻施用鋅肥技術示範200畝。重點是在水稻拋秧後3-4天,每畝稻田施入硫酸鋅2公斤,該專案技術要領簡單,效果明顯,平均畝產達300公斤以上,比對照畝增產35-40公斤。

  三是雜交穀子新品種示範200畝。品種為“張雜一號”。該品種從長勢看較當地普通品種粗壯,根系發達,抗病蟲,抗倒伏,抗旱能力強。平均畝產300公斤。比對照品種畝增產達50公斤。

  積極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全面提高農業的整體素質和效益。確保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穩定是農業和農村工作的中心任務。我縣是一個農業縣,生產條件較為落後,為了促進全縣農業生產的快速發展,加大力度調整種植業經濟結構,是順應市場經濟、擺脫貧困落後面貌的主要途徑。進入xx年,我縣開始對全縣種植業結構進行全面合理的調整。我在主抓農民培訓同時,肩負著全縣種植調整的規劃和落實工作,在全縣各級領導對種植結構調整的高度重視下,我局認真學習貫徹了省、市農業結構調整精神,結合本地實際,按照“適當壓縮糧播面積,穩定油料面積,擴大蔬菜種植。”這一主導思想,認真規劃設計了xx年度種植業經濟結構調整的總體方案,全縣安排農作物總播面積72.6萬畝,其中糧食作物55.97萬畝,經濟作物20.25萬畝。糧經比例由上年的78:22調整為73:27。在糧食作物中重點發展了玉米、馬鈴薯、優質穀子、豆類等作物。在經濟作物中著重發展了蔬菜,並把其列為種植業中的一個支柱產業。作為結構調整的主攻方向來抓,特別是在蔬菜產業的品種結構上加大了力度,全縣安排蔬菜基地面積11.5萬畝,其中名優特菜達2.2萬畝,細菜達2.2萬畝;在其它經濟作物中發展了油料,蓖麻和藥材種植。一年來,在各級涉農部門的配合下,切實保障了全縣實現結構調整計劃的順利落實,取得了較好的效益。全縣實現了產量5915萬公斤。較去年產4320萬公斤增加1595萬公斤,油料產量269萬公斤。較去年166萬公斤增加103萬公斤。蔬菜總產2.18億公斤,較去年1.48億公斤增加7000萬公斤。為了能讓各級領導對全縣結構調整有一個全面系統的瞭解,我透過深入農村,得到大量一手資料,深刻撰寫了《我縣種植業經濟結構怎樣調整》長篇報告。縣領導並對農業局的種植結構調整中所做的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和很高評價。

  助理農藝師個人業務工作總結 篇6

  20xx年,在鎮黨委、政府重視和正確領導下,我鎮農業農村工作在20xx年取得成績的基礎上,又有了跨越性發展,農業機械化水平躍上新臺階,高效農業亮點頻現、精彩紛呈,設施農業面積位居全區之首,農業基礎設施投入前所未有,農業後勁明顯增強,農民居注農村環境明顯改善,農業基礎地位明顯加強,“三農”工作邁上了新的發展平臺。

  一、以增強農業發展後勁為目標,以農業開發、基礎設施投入為途徑,大力推進全鎮農田水利建設與土地開發整理工作

  20xx年我們充分抓住機遇,爭取上級專案傾斜,以農田水利建設為重點,大規模實施土地整理開發、中低產田改造和農村橋涵路道配套改造步伐,為我鎮農業的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矗水利是農業發展的命脈,繼20X20年全長xx千米的仰化乾渠防滲渠工程順利建成後,今年x月份乾渠下游及保祥、建新支渠防滲渠又建成投入使用,徹底解決了全鎮農業生產、農業增效的用水瓶頸,為我鎮農業持續的穩產、增產提供了堅強的物質保證。

  國土開發整理工作,投入與推進力度前所未有。20xx年x月啟動建設的省投土地整理(xx、xx)專案,到20xx年底工程基本結束。專案不僅徹底解決北半邊四個村的用水問題,它還同時解決了二十多個村民小組的群眾出行問題,目前每個自然村村村通上水泥路,使兩村近xxx多口人受益,極大地改善和方便了兩村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為兩村群眾的增收致富、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土地整理增減掛鉤工作同樣成績突出。由於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獎懲分明,嚴加督辦,鎮村兩級聯合組織人力、機械對土地整理及掛鉤專案加大推進力度,全年共完成土地整理入庫專案x個,專案新增耕地xx畝;增減掛鉤專案入庫專案xx個,拆遷農戶xx戶,新增耕地xx畝,全面超額完成了區委、區政府下達我鎮的國土管理目標任務。20xx年被區委區政府表彰為“土地增減掛鉤工作先進鄉鎮”。

  二、以穩產、增產為目標,以農業機械化作業推廣為手段,糧食生產工作穩步推進

  鎮黨委、政府始終把發展糧食生產工作放在農業農村各項工作的突出位置來抓,一方面穩定播種面積,最佳化品種結構,提高單產水平,另一方面大力推廣農業機械化作業,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20xx年在去年推廣機插秧面積超萬畝的基礎上,機插面積達到1.98萬畝,佔水稻插秧總面積的85%,與此同時,秋小麥機播面積推廣比例超90%,基本上實現了農業生產的由收到種的全程機械化作業。農機化技術推廣工作得到了盛市、區各級領導的高度肯定與讚揚。順利完成了夏秋兩季秸稈禁燒與秸稈綜合利用工作。糧食高產建立工作獲得上級好評,實驗單產達xx公斤以上。農機工作繼去年被省市表彰為“先進工作單位”之後,20xx年,依託鎮農機站成立的農機合作社又被國家表彰為示範合作社。

  三、以打造高效農業第一強鎮為目標,以土地流轉、招商引資為抓手,大力發展大棚蔬菜、規模肉雞、生豬生產工作

  發展高效農業,推進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是建設和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我鎮是農業大鎮,近年來,我鎮大力推動土地流轉工作,按照依法自願有償原則,引導農民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

  截止目前流轉土地xxx餘畝,其中:設施蔬菜流轉xx畝,高效養殖流轉約xxx畝,優質稻麥種植約xxx畝。以土地流轉為前提,一方面緊緊依靠科技最佳化品種結構,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綠色農業、生態農業;一方面透過農業招商,發展設施農業和規模化養殖,高效農業發展精彩紛呈,成為富民強鎮的一大抓手。

  1、設施蔬菜連片開發:20xx年根據我鎮區位及特色優勢,黨委、政府傾全鎮之力重抓農業招商,高效農業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初步形成了反季節蔬菜、規模肉雞養殖、無公害生豬生產等特色鮮明的五大產業叢集。隨著xxx老闆於今年九月投資xx萬元佔地xx畝蘇躍蔬菜科技園專案的建成投產。我鎮日光溫室大棚蔬菜面積已達xx餘畝,加上其他蔬菜種植方式,全鎮累計蔬菜總鋪地面積達xxx畝以上,真正成為全區名副其實的蔬菜之鄉。

  2、規模肉禽養殖,總量迅速擴張:20xx年,我們積極響應區委、區政府號召,透過招商引資的`方式,大力發展肉禽產業。全年共引進和建設規模肉禽類養殖專案xx個。其中投產x個,分別是佔地xx畝、雞舍xx萬平米的宿遷市志峰肉雞養殖合作社;佔地45畝、禽舍xx萬平米的宿遷市紅紅養雞場;佔地xx畝、禽舍面積xxx平米的宿遷市新橋肉鴨養殖有限公司;以及xx肉雞、xx肉雞、xx肉雞、xx肉雞、xx肉雞;協議專案x個,分別坐落在新橋和同意村內。禽舍總建築面積達xxx平方米,協議投資總額xx億元,超額完成區政府下達我鎮的肉禽養殖目標任務。

  3、推進生豬養殖鏈條化,產業模式全區獨樹一幟。以佔地xx畝、建築面積1XX平方米的宿遷市環山良種豬繁育基地落戶仰化並投產為標誌,經過本人與農業條線全體人員兩年的不懈努力,以宿遷市華忠種豬場提供種豬、環山良種豬繁育基地提供苗豬為產業龍頭,以淮陰正大(仰化)生豬養殖有限公司提供技術為產業支撐,一個由種豬-苗豬-肥豬繁育養殖,技術服務-飼料配送-訂單收購,渾然一體的產業鏈模式在仰化正式形成。全鎮生豬養殖一路攀升,形成了以鎮西豬嘗鎮東豬嘗念成豬場等大型生豬養殖場為產業主力軍的獨具特色的仰化生豬產業鏈,帶動了全鎮xxx多戶專業養豬。預計年出欄生豬可達到xx萬頭,生豬存欄在xxx頭左右。

  4、肉牛養殖異軍崛起,品牌效應顯山露水。今年x月,透過南上北下,鎮村幹部的共同努力,成功的引進了投資xxx萬元的宿遷市劉老澗畜牧養殖有限公司和投資XX多萬元的肉牛宰割、鮮肉銷售一條龍的宿遷市富利來食品有限公司,x月初,該公司已從xx省購進了xx頭肉牛進場,正式投產。為實現規模擴張,打造品牌效應,xx月xx市xxx養殖有限公司又成功落戶我鎮,該專案佔地地xx畝,是一個新的集肉牛養殖、屠宰、肉品銷售綜合型養殖企業。宿豫肉牛第一養殖大鎮和肉牛宰殺銷售基地初現雛形。

  以上高效農業專案的落戶建設與投產,符合國家扶持政策,適應了農業規模化、設施化、技術化發展的要求,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提高了土地資源利用的產出率,壯大了農業發展的實力,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拉動帶動了農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也為我鎮高效農業上檔次、上品位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20xx年繼20xx年被區表彰為“高效農業”“農業招商”“土地流轉”工作先進鄉鎮之後,又被市政府表彰為“市高效農業先進鄉鎮”“市十大特色農業基地鄉鎮”榮譽稱號。

  助理農藝師個人業務工作總結 篇7

  20xx年我鎮農業技術推廣工作開局良好,目前,已落實糧食播種面積5.56萬畝(其中優質稻種植面積3.25萬畝、超級稻種植面積2.31萬畝),基本落實農田保護面積4.87萬畝,推行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面積3200畝,有望實現糧食總產2.23萬噸。現將我站上半年完成的具體工作總結如下:

  1、建立糧食高產建立萬畝示範片金石橋示範區一個。以月山、熱泉、金橋、金南、導群村為中心的千畝示範片,輻射到熬頭、珀塘、洞下、上井等村總面積4250畝,畝平均產量700公斤,主要種植品種為中浙優1號、y兩優1號、t優227等。

  2、積極響xx縣委、縣政府的“北藥南擴”號召,大力推進金銀花產業化程序。成立了金豐金銀花聯合種植合作社,培育、引導、扶持金銀花種植面積百畝以上的大戶以點帶面。全鎮今冬新增金銀花種植面積有望突破6000畝。

  3、在珀塘村落實了一個510畝的測土配方施肥示範點。

  4、示範推廣超級雜交稻新品種準兩優608、y兩優1號、中浙優1號、中浙優8號,玉米新品種長玉1號、中單808等,進一步推廣水稻旱育秧、塑膠軟盤、拋秧、免耕直播等新技術。

  5、培育種糧大戶。培育100畝以上的種糧大戶1戶,培育50畝以上的種糧大戶5戶,20畝以上的種糧大戶59戶。

  6、在月山、拖慄坪、熱泉兩村實施水稻病蟲害統防統治試點1200畝。輻射導群、稅北、曉陽溪、遊家橋、龍口、羅公灣、大田、東山團等12個村,面積3000餘畝。推廣揹負式手動噴霧器400臺,揹負式機動噴霧器20臺。

  7、舉辦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兩期400人次,重點培訓了水稻南方黑條矮縮病的防控技術。及時、準確的印發病蟲害防治意見5期,5000份,並分片、包村、走訪種糧大戶,下田間地頭進行技術指導。

  8、實事求是做好玉米、油菜種植面積的摸底、核實、上報工作。雜交油菜補貼面積2027畝,雜交玉米補貼面積3425畝。

  9、會同財政所,認真搞好農業保險的資料彙總、上報、資金的轉匯等工作。

  10、協助工商、公安、農機等相關部門在全鎮範圍內開展2次農資市場大檢查和整頓,杜絕了假劣產品坑農害農事件在我鎮的發生。

  11、禁止耕地拋荒工作環環相扣。在與村(居)委會簽訂糧食生產暨禁止耕地拋荒責任狀外,定期在全鎮範圍內開展禁止耕地拋荒工作大檢查。發現大面積的拋荒地,責令村(居)委會或承包農戶限期轉包或耕種。目前,我鎮尚未出現耕地拋荒現象。

  12、加強了站務管理,嚴格考勤制度,杜絕上訪事件和違紀違法事件發生。

  13、認真完成黨委、政府交辦的其他工作。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