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辦創新管理工作報告
街道辦創新管理工作報告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報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報告具有成文事後性的特點。那麼什麼樣的報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街道辦創新管理工作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今年以來,xx街道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提高認識、抓緊部署,重點抓好三個關鍵環節、推行一套工作辦法、發揮一個重要作用,深刻領會區委、區政府決策意圖,使xx街道在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工作中穩紮穩打,呈現出全面推動,不斷進步的良好局面,現將有關情況彙報如下:
一、工作完成情況
(一)抓好三個關鍵環節。首先是搭建平臺,推進管理指揮分中心建設。整合“民心網”、“96123”、“96125”等民生訴求平臺,完善督辦機制,快速反饋、取信於民,打造便民利民的立體民生訴求表達通道。一季度,民生訴求平臺共接到投訴15件,均嚴格按照規定時限得以解決,完成率達100%。城市管理資訊系統自3月15日開通以來,共收到投訴件127件,僅用4天時間就解決投訴62件,其他投訴正在處理中。其次是理順職能,增強社群隊伍服務效能。今年以來,我們在建立8個社群工作站的基礎上,遴選工作站站長,配齊工作站人員,並開展了大量調研工作,及時理順了社群委員會和社群工作站的關係與職能,使社群工作站能夠真正發揮最大效能。社群工作站作為街道的派出機構,承擔了街道延伸到社群的各種公共服務職能,使以前任務繁重的社群委員會解放出來,集中精力抓社群自治管理,在幫困、扶幼、養老、助殘等社會公益事業領域開拓專案。同時,街道借用社群幹部也已經全部返回原崗位,大大充實了社群服務隊伍。現在,我們透過理順社群工作站和社群委員會工作職能,使他們各司其職,通力合作,從而大幅提升了社群建設水平。再次是全面實踐,啟用網格建設嶄新模式。按照“人到格中去、事在網中辦”的工作理念,把街道劃分成37個網格,透過“一長五員”模式,充分體現網格的“五性”:綜合性,確保網格內所有服務及管理實現全覆蓋;自治性,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實現居民的事居民自己做決斷;先進性,體現出網格內黨組織的先鋒模範作用;開放性,積極吸納先進經驗,不算完善執行機制;融合性,體現出居民自治與政府職能的有效統一;做到制度、責任、規則、監管“四到位”,確保社會管理既充滿活力又和諧穩定。
(二)推行一套工作方法。我們圍繞創新社會管理工作任務的落實,強化創新意識和規則意識,制定了“六聯”工作法,延伸工作觸角,拓寬工作領域,使社會管理創新更有規範、更具活力。服務聯動,形成街道—社群—網格三級的服務連續體;平臺聯建,發揮街道社會管理指揮服務中心的作用,將所涉及的全部業務範疇進行分—總—分的貫徹落實;網格聯通,保障網格內外工作渠道連貫暢通;規則聯貫,將工作目標進行整合解讀,細化分解,統籌下達;審批聯辦,建立網格—社群—街道三級無障礙一條龍辦事流程;隊伍聯管,加大幹部隊伍的管理和考核力度。另外,我們還將今年的各項任務梳理為“九大項工作”,強調“基層黨建工作為引領,社會管理創新為核心,其他各項工作為保障”的三句話方針,使各部門、社群明晰工作思路,推動各項工作有序推進,現已取得了較好效果。
(三)發揮一個重要作用。即統籌運作,發揮社會協同作用。街道設立六室一部,幹部由原來的19名增至50名,使組織力量得到充實、人員結構得到最佳化。召開xx街道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暨社群建設工作會議,成立了xx街道社會管理服務工作委員會,吸納東陵區地稅局、派出所、黃金學院等36家駐街單位為成員單位,配齊配強人員,制定相關工作職責和工作制度,提高了社會管理效率,透過發揮協同合作功能,為xx地區發展發揮了極大的'助推作用。與此同時,我們積極構建社群黨委—網格總支部(黨支部)—樓院黨支部(黨小組)三級組織體系;籌備組建街道、社群黨組織“1+x”模式建設工作,吸納公、檢、法以及煤氣、水、電等單位作為街道、社群領導班子兼職委員,積極打造決策溝通、日常聯絡、交流協商三級議事協調平臺,為全街創新社會管理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證、思想保證和精神動力。以“有機嫁接、雙向互促”為目標,與117個黨支部簽訂《黨建責任狀》,引導機關黨組織和黨員聯絡社群、服務群眾。
二、存在的問題
一是創新社會管理的各項組織體系框架在我街已經搭建完畢,但還存在很多有待完善的細節部分,需要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修正、改良,更有效的把居民自治成效體現在網格、把政府服務工作開展到網格。同時,我們也缺乏一套有效的網格人員考核評價體系,目前,我們正加緊步伐完成這個考核評價體系的制定,使網格人員工作情況有量可考,有據可依、有功好獎。二是網格化管理對基層工作人員的素質和能力要求大大提高,網格人員不僅要處理好網格內的所有事務,還須兼顧各自的工作,呈現出由一崗一責向一專多能、一崗多責轉變,對綜合素質提出更高要求,所以急需開展系統性培訓,以適應複雜的工作形勢需要。三是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目前僅僅停留在街道、社群層面,居民參與不夠。群眾參與是做好社會管理創新的保障,群眾既是服務物件,更是參與主體。因此,需要動員組織群眾有序參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發展。
三、有關工作建議和工作打算
一是統一平臺聯網。完成街道二級平臺的聯網,全面推進社群三級平臺的建設工作,將數字化城管中心、行政審批大廳、市民服務大廳、勞動保障就業服務大廳等進行集約整合,建成集約管理的多功能社會管理服務指揮大廳,建設社會管理服務綜合指揮系統。
二是發揮社會協同作用。充分發揮社會各方的協同作用,引導各有關部門和社會組織立足各自優勢,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財力抓社會管理,形成條塊結合、優勢互補、整體聯動的工作格局。切實轉變觀念,整合好公職人員、公益崗位、社群居民、社群企業人員、社會組織中可凝聚的一切力量等五方面人員,形成良性互動、合作互補的大協同機制。在構建“1+x”大黨建工作框架的同時,守正出新,拓寬外延,在完善原有工作架構的基礎上,深挖駐街行政管理單位、社會服務單位以及駐地區單位在“x”中的優勢和潛力,廣泛吸收黨員志願者擔任網格黨支部委員,實現屬地資源共享。健全專案認領、活動聯辦、雙向服務等三種機制,彰顯xx地區黨建特色。
三是深化網格建設。加大宣傳力度,切實提高廣大群眾對社會管理網格化工作重要性的認識。針對社群副書記(副主任)兼任多個網格長的實際情況,在社群工作者中間開展網格長競聘上崗活動,實現網格長“專職化”,透過網格長對網格的一對一管理,提升網格管理水平,推進社會管理向精細化發展。由樓道長擔任網格家庭聯絡員,引導居民自治活動,將服務延伸到每個家庭。建立網格標識,公示網格組成人員,實施針對性管理服務,形成集自治服務、基礎服務和專業服務於一體的服務體系,最大限度地滿足群眾需求。開展街道科室、社群業務骨幹對社群網格人員進行社會管理業務知識培訓,進行情景模擬,實現“一專多人”。
四是完善考核評價體系。在區直機關下基層以及街道幹部考核層面,一方面要綜合運用承擔對口部門任務完成情況,科學量化分值;另一方面,廣泛採集社會各界幹部群眾的意見,加大群眾滿意度在考核評價中的分量,同時將下基層補助資金髮放結合起來;在社群幹部考核層面,要重點圍繞執行工作規範、遵守勞動紀律、引導居民自治、群眾監督反饋等內容,特別是對社群幹部要把考核結果與績效工資調整結合起來;在公益崗位及社群自願者層面,要推廣“積分卡”活動,對參加社群活動、公益性活動,用“積分卡”的形式記錄表現情況,對特別突出的,給予適當的物資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