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的傳遞,理想的追尋——公司諮詢任務總結-個人工作總結
夢想的傳遞,理想的追尋——公司諮詢任務總結-個人工作總結
半個月的辛苦、半個月的瘋狂、半個月的爭論、半個月的磨合,最終我們完成了這個這項“事業”。當我們七個人每個人手上都捧著那兩本我們辛苦結晶的時候,臉上洋溢的不僅僅只是瞬間的興奮與感動。
勞動行政組在平時的諮詢案件中接待的當事人以處於弱勢的勞動者為主,這次工作的不同之處就在於我們站在了用人單位的角度去審視《勞動法》《勞動合同法》以及相關的法律法規的適用和在實務中的運用技巧。換位思考是每一個法律人都應該學會也必須具備的專業素養。
歷時半個月,走過了那一段值得我們七個人永久回味的日子,也留下了很多值得我們去思考的地方。現我就這次撰寫公司人力資源管理實用手冊,從以下幾個方面談下我的感受。
一、勞動法律法規的雙向性。
《勞動法》、《勞動合同法》以及相關的法律法規所規定的權利務關係存在於用人單位和勞動者之間。兩者所處的立場可以說幾乎是完全對立的,而勞動者不管是在具體工作的自我權利、訴訟還是協調的過程中都會處於一種弱勢的地位,所以為了平衡這種不協調的地位關係,可以看到國家出臺的《勞動合同法》以及相關的法律法規都是有傾向性的,在實務操作中有關勞動爭議糾紛的審判原則中,“傾向性原則”是其判案的核心原則。
所以在深度剖析勞動方面的法律法規一定要不斷的換位思考,從國家的立法目的、用人單位的利益以及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出發,合.的利用法律法規,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同時也要保護用人單位的利益。
二、勞動法律法規的模糊性。
每部法律都會隨著時代的不斷髮展而逐漸失去一些合.性,所以才會在不斷的摸索中不斷的修改完善。例如1995年起實施的《勞動法》在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的給付範圍和形式、勞務派遣以及法律責任等方面都沒有做出完善的規定,於是在經過長時間的摸索和權衡利弊,2009年出臺了《勞動合同法》、《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這些都是為了彌補《勞動法》的不足而做的努力。再如,2009年7月24日,國務院法制辦公佈《國務院關於修改<工傷保險條例>的決定(徵求意見稿)》,徵求社會各界意見,以便進一步研究並修改《工傷保險條例》。正式因為在實務操作中出現的過多的爭議和模糊性,所以促使著這些法律法規不斷的做到適應社會現實,更好的保護勞動者和用人單位雙方的合法權益。
三、勞動法律法規的強大的實務操作性。
第一次這麼全面的站在用人單位的角度去分析勞動法律法規,才真正的體會到勞動爭議糾紛的極強的實務操作性。並且其中還涉及到公司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相關內容,這對於還是學生的我們來說是相當棘手的一件事。沒有親身的經歷或者相關的知識的掌握基本上很難從用人單位的角度出發,去維護單位的利益。就像我們一開始總是會站在天平的中央,後來由於慣性思維或者說是憐憫之心便慢慢的想勞動者一方傾斜。這個時候,連站在天平中央去看問題都是一種錯誤思維,更別說是後面的傾斜。我們需要是的完全站在用人單位的角度去分析法律,去維護用人單位的合法權益。於是,在站穩了立場後開始不斷的諮詢相關的老師、法官以及實務工作者,慢慢的開始往正確的.的..進發。伴隨著對自己實務經驗極度缺乏的感慨,我們虛心的討教、深度的分析、日夜的奮戰。我想,歷經半個月,我們的在勞動法律法規的適用上都有了更深的瞭解和體會。
四、此項工作對我們七個人的團體構建作用。
“公司維權之道——以企業角度窺視勞動合同法”,接到任務我們先是茫然一片、無從下手,然後站穩立場後開始各自工作、相互鼓勵,再到最後看到七個人的滿意的笑容。
一個團隊在每個階段都需要一個核心的工作來.合,我想,這次的工作是個絕好的亮點。一個團隊在.個的工作中都需要一個核心的精神來支撐,我想,這次的工作給了我們更多的領悟。我們只會越來越強大。
五、對其他六位戰友的情感。
七個人看似是個力量弱小的團體,卻沒有什麼可以擊垮我們的感情和鬥志。七個人看似瘋狂無規律的工作,卻是有條不紊、思路清晰。七個人看似爭論不休的會議,卻是在相互完善、相互鼓勵。
用法律的精髓來串起我們對知識的熱愛,對.想的追求,對“戰友”的認可,對朋友的關愛。辛苦算什麼?熬夜算什麼?我相信,在多少年以後的某一天,當我們七個人中的每一個人看到《公司人力資源實用手冊法律實務操作—綜合篇》、《公司人力資源實用手冊法律實務操作—問答篇》這兩本努力的成果時,內心肯定都會無比的自豪與欣慰。
“我們既是皇帝,又是奴隸”,記住我們的宗旨,記住我們的追求,記住我們的承諾。
最後,感謝莫小斐、許騰、黃培光、李敏娜、雷俊傑、鄒長美我的六位優秀的隊友為這次的工作任務所做的努力和給予我的鼓勵和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