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參與意識(教育總結)-個人工作總結
培養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參與意識(教育總結)-個人工作總結
課堂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處決於學生的參與情況,這就首先要求學生有參與意識。加強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參與意識,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是現代數學教學的趨勢。從斯金納的“程式教學法”,布魯姆的“掌握教學法”,布魯納的“發現法”,到我國育才中學的“八字教學法”,陶行知的“教學做合一原則”,盧仲衡的“自學輔導法”,顧泠沅的“青浦經驗”,上海閘北八中的“成功教學經驗”,都強調了學生參與的思想和意識。因此,由“應試教育”走向“素質教育”,我們應注意培養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參與意識。
當今高中生有很強的依賴心理,跟隨老師慣性運轉,沒有掌握學習的主動權。表現在不訂學習計劃,坐等上課,課前沒有預習,對老師要上課的內容不瞭解,上課忙於記筆記,或呆坐只聽,上課不得要領,沒聽到“門道”。凡此種種,都是學生沒有真正參與教學過程,也就是說參與意識差,被動學習。
一、我們教師不僅僅是一個教育者。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起主導作用,是組織者。因此學生的參與意識與我們教師所扮演的角色和對學生的培養有著直接的關係。現代的教師不能僅是一個“傳道、授業、解惑”者,嚴守“師道尊嚴”的觀念,而無法擺脫“教”為中心的思想,與學生在心理上有一定的距離。相反現代中學數學教師應是一個明智的輔導員,在不同的時間、情況下,扮演不同的角色:
1、模特兒
要演示正確的、規範的、典型的過程,又要演示錯誤的、不嚴密的途徑,更要演示學生中優秀的或錯誤的問題。從而引導學生正確地分析和解決問題。
2、評論員和仲裁人
對學生的數學活動給予及時的評價,並用精闢的、深刻的觀點闡述內容的要點、重點及難點,同時以專家般的理論讓學生折服。指出學生做的過程中的優點和不足,提出問題讓學生去思考,把怎樣做留給他們。
3、欣賞者
支援學生的大膽參與,不論他們做得怎麼樣,抓住學生奇妙的思想火花,大加讚賞。如:
例1、求sin75°-sin15°的值(練習題)。
極大部分學生都是利用常規的方法。如:
[方法1]:sin75-sin15=sin(45+30)-sin(45-30),然後利用兩角和差公式去做,便可得到結果。
[方法2]:利用半形公式:
sin75°-sin15°=
也可得到.
[方法3]:sin75°-sin15°=cos15°-sin15°=(sin45cos15-cos45sin15)=sin30°=
[方法4]:利用和差化積公式:
sin75°-sin15°=2cos45°sin30°=
以上方法讓學生在黑板上演示後,有學生說,老師這樣做可否:
sin75-sin15=sin(60+15)-sin15=sin60cos15+cos60sin15-sin15=cos15+sin15-sin15=cos15-sin15=sin(60-15)=
此時我們要及時肯定他這種做法的正確性及合理性,對他也是極大地鼓勵。同時,也指出了這種方法的侷限性,使其他學生體會很深。這樣也可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4、顧問和朋友
幫助每個學生在參與中是否保持了正確性,並及時糾正錯誤。耐心地傾聽學生對數學問題的想法和看法,有時哪怕是錯誤的甚至是荒唐的。愛護學生的自尊心和創造力,取得學生的信任和愛戴。
二、提高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參與程度,讓他們主動、自由地學習。
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主導作用的效果應以學生主體功能的發揮是否充分來衡量。離開了學生的主動積極的參與,教師的主導作用也是沒有意義的。教師的“導”要具科學性、啟發性和藝術性,充分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由於數學中的重要概念的建立、公式定理的揭示及知識的應用,都貫穿著人類勇於探索、敢於創新的精神,充滿著人類創造性思維的“火花”,教師要啟發、引導學生親自參與這些創造性活動的過程,以達到開發智力和能力,提高創造思維的品質,增強創造力的目的,因而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設計出利於學生參與的教學環節,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進而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
1、參與數學概念的建立過程。
數學概念的形成一般來自於解決實際問題或數學自身發展的需要、教材上的定義常隱去概念形成的思維過程,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數學概念的建立過程,這不僅可使學生理解概念的來龍去脈,加深對概念的`理解,而且有利於培養了學生的參與意識。
2、參與公式的發現過程。
數學公式定理形成過程大致有兩種情況:一是經過觀察、分析,用不完全歸納法、類比等提出猜想,而後尋求邏輯證明;二是從理論推導得出結論。教學中的每個公式、定理都是數學家辛勤研究的結晶,他們的研究蘊藏著深刻的數學思維過程,而現行的教材中只有公式定理的結論和推導過程,而缺少公式定理的發現過程,並且學生對這樣的問題也是非常感興趣的。因此,引導學生參與公式、定理的發現過程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
3、參與問題的不同解法的探索中。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解決數學問題要指導學生按照著名數學教育家喬治波利亞的解題表中的四個步驟(弄清問題———擬訂計劃———實現計劃———回顧)來進行。例題教學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教師應啟發學生對一個數學問題從多方位、多角度去聯想、思考、探索,這樣既加強了知識間的橫向聯絡,又提高了學生思維能力和學習數學的興趣,有利於培養他們的參與意識。如:
例2、求證:(sinx+cosx)(sin2x+cos2x)=cosx+sin3x
若說明解本題的方向是和差化積與積化和差公式的合用,則學生一般只有以下兩種做法:
[證法1]:左邊=[sinx+sin(90-x)][sin2x+sin(90-2x)]
=4sin45cos(x-45)sin45cos(2x-45)
=2cos(x-45)cos(2x-45)=cos(3x-90)+cosx=sin3x=右邊。
[證法2]:左邊=sinxsin2x+cosxcos2x+sinxcos2x+cosxsin2x
=(-cos3x+cosx+cos3x+cosx+sin3x-sinx+sin3x+sinx)
=cosx+sin3x=右邊。
若僅說明積化和差與和差化積是辯證的過程,並要求學生大膽地嘗試,則他們會想到其它的證法,如:
[證法3]:左邊=sinxsin2x+cosxcos2x+sinxcos2x+cosxsin2x
=cos(2x-x)+sin(2x+x)=cosx+sin3x=右邊。
[證法4]:左邊=2(sinxcos45+cosxsin45)(sin2xcos45+cos2xsin45)
=2sin(x+45)sin(2x+45)=-[cos(3x+90)-cos(-x)]
=sin3x+cosx=右邊。
[證法5]:左邊=(sinx+cosx)(2sinxcosx+1-2sin2x)
=2sin2xcosx+sinx-2sin3x+2sinxcos2x+cosx-2sin2xcosx
=sinx-2sin3x+2sinx(1-sin2x)+cosx
=3sinx-4sin3x+cosx=sin3x+cosx=右邊。
雖然學生獲得上述結果要花許多時間,但做這樣的一題的價值要比做五題強,同時學生活動自由了,參與意識增強了,思維更活躍了。因此花點時間是非常必要和值得的。
可見,將學生規定在某種思路里,即沒有真正給予學生參與權和自主權,從而學生思維不活躍、不寬闊。數學教學的主要途徑是課堂教學,而課堂是教師與學生、學習與學生、教材與學生相互作用的場所。在課堂上應極大地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發揮其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呼起學生對數學的酷愛,讓他們在迫切的需求下學習,使他們把數學學習成為自覺的學習活動,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
三、要衝破已有觀念的束縛。
我們的教學不能總是:先學原理,再舉例總結運算步驟,也不一定是“講清——總結——練習”的程式。雖然提出一定的運算程式,便於學生模仿操作,但過份強調程式,就會造成學生思維的呆板化。長期這樣學生就產生了一種很強的依賴性。可以是“自學——討論——總結”和“情景——活動——評價”等教學過程模式,讓學生站到第一線來,打破傳統觀念。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雙邊活動,我們教師不能是“主演”,而應是“導演”,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就要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當然我們教師也要給學生參與的時間、空間、氛圍等以及指導學生參與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