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蘇教版數學課改的工作總結(通用9篇)

關於蘇教版數學課改的工作總結(通用9篇)

  不經意間,一段時間的工作已經結束了,回顧這段時間中有什麼值得分享的成績呢?好好寫寫工作總結,吸取經驗教訓,指導將來的工作吧。你還在為寫工作總結而苦惱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數學課改的工作總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數學課改的工作總結 篇1

  從20xx年8月到20xx年4月差不多六個學期的時間,我根據學校和上級的安排,參加數學學科的縣一級培訓6次。每一學科我都按要求在培訓期間做到以下幾點:

  ①按時參加培訓,不遲到、不早退

  ②遵守會場紀律,會議期間通訊工具處於無聲狀態。

  ③認真做好筆記

  ④開學後,制定個人計劃和備課組計劃時,把課改的理論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在實踐中去探索。

  我參加課改培訓後收穫極大,受益匪淺。主要有:

  1、認識、瞭解了新教材。透過培訓,我對新教材有了瞭解和認識。如:教材改革的思路、新教材與舊教材的區別(體例、內容、要求)、新教材的運用等。

  2、認識、瞭解課改精神。透過學習,認識到不能再用舊的教學思想、教學模式進行教學。 如:教學要改變以往學生不能分析合作學習的弊端。

  3、增強課改意識和課改自覺性。課改是趨勢,因此,透過學習、相互聽課,備課組探討新方法等,在課堂上我努力體現課改精神。

  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將由“關注學生學習結果”,轉向“關注學生活動”,重塑知識的形成過程課程設計將由“出知識”向“導活動”,學習新教材,倡導學生主動探索,自主學習,合作討論,體現數學再發現的過程,數學教學不在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過程,而是鼓勵學生“觀察、操作、發現”,並透過合作交流,讓學生髮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個性品質的發展,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我的做法是:

  一、培養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以使人的大腦處於最活躍的狀態,能夠最佳地接受教學資訊。濃厚的學習興趣,能有效地誘發學習動機,促使學生自覺地集中注意力,全身心的投入學習活動中。在教學中我透過介紹我國數學領域的卓越成績,介紹數學在生活、生產和其他科學中的廣泛應用,激發出學生學習數學的動機。透過設計情景,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去探索,去發現,讓學生從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和快樂。運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引導他們的求知和好奇心,從而培養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注重數學思想方法教學

  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思想和教學方法的總稱。在教學中我注意挖掘由數學基礎知識所反映出來的教學思想和方法,設計教學思想方法的目標,結合教學內容適時滲透,反覆強化,及時總結,用數學思想方法武裝學生,使學生真正成為數學的主人。

  三、培養思維能力

  為了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我關注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思維活動,按照思維活動的發展規律,把思維能力的培養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在教學中,我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使學生的思維既有明確的目的方向,又有自己的見解;即有廣闊的思路,又能揭露問題的實質;既敢於創新,又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四、應用數學能力的培養

  在教學中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使學生受到把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的訓練”,“形成用數學的意識”:

  1、重現知識形成的過程,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數學概念和數學規律大多是由實際問題抽象出來的,因而在進行數學概念和數學規律的教學中,我不單只是單純地向學生傳授數學知識,而忽視對其原型的分析和抽象。從實際事例或學生已有知識出發,逐步引導學生對原型加以抽象、概括,弄清知識的抽象過程,瞭解它們的用途和適用範圍,從而使學生形成對學數學、用數學所必須遵循的途徑的認識。這不僅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而且對激發學生學數學的興趣、增強學生用數學的意識大有裨益。

  2、加強建模訓練,培養建立數學模型的能力。解應用題,特別是解綜合性較強的應用題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建造一個數學模型的過程。在教學中,我根據教學內容選編一些應用問題對學生進行建模訓練,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生產、科技和當前商品經濟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如利息、股票、利潤、人口等問題),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為數學模型,培養學生的建模能力。

  3、創造條件,讓學生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在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為學生創造運用數學的環境,引導學生親手操作,如測量、市場調查和分析等。把學數學和用數學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實踐中體驗用數學的快樂,學會用數學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達到培養學生用的能力的目的。

  在教學中,我還注意對學生意志的培養和訓練。如注意力的培養,長期反覆思考同一問題的意志品質的培養,獨立思考精神的培養。使學生形成不怕困難堅韌不跋,刻苦鑽研,頑強拼搏的優秀品質。

  課程改革不是僅把原來的教學大綱換成課程標準,換換教材,而是要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因此,這次課程改革的核心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下面談談我在數學課改教學中的一些措施、方法以及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就是要轉變目前學生總是被動、單一的學習方式。提倡多樣化的學習方式,提倡自主、實踐、探索、合作的學習方式。要調動各種教育因素,採用多種教學形式,拓寬兒童受教育的空間,以增強他們自擇的餘地,多開展閱讀、交往等實踐活動。

  1、創造性地運用教材,為學生自主創新創設條件。

  在教學前,我深入的鑽研教材,在把握住教材實質的基礎上,能創造性的設計教學,彌補教材的某些不足,改變傳統教育的弊端,更好的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意識。

  如第三冊“2~4的乘法口訣”,教材是按照2、3、4的順序編排的。我改變了教材的編排順序,從4的口訣講起更便於學生認識掌握乘法口訣的規律,學生就可以自己推導l-3的口訣及自學5-9的口訣。

  如第三冊“有餘數的除法”,教材準備題是採用填空式,讓學生按照要求分小棒。我改成由學生直接自主分小棒,學生的積極性高,思維活躍,分法就多,學生在操作中能自然形成餘數的概念,這樣既避免了準備題與例題操作上的重複,又能把難點化解於無形。

  2、營造自主創新的氛圍,鼓勵學生嘗試。

  創造力是沒法教的,所謂的創造力教學,指的是學生要真正有被鼓勵展開並發表他們想法的機會,如此才能發展他們富於創造力的才能。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我鼓勵學生敢於標新立異,敢於嘗試。

  像“分數化小數”這樣的課,由於學生已經學過小數除法,並掌握了分數與除數的關係,所以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嘗試把分數化成小數,然後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比較,找出能化成有限小數的分數分母的特點,總結出分數化有限小數的規律。

  3、引導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共同創新。

  (1)以“合作學習”為核心組織教學。

  課上,我成立4~6人的小組,給學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動的空間和廣泛交流思想的機會,引導學生獨立探索、相互研究,大膽發表不同見解。使每個學生都儘可能發揮個人在小組學習中的潛力。

  例如在學生學習了《元角分》的知識以後,我組織學生做“小小超市”的遊戲。讓每個學生帶一些貨物如:書本、鉛筆、橡皮、小刀及水果、玩具等,標上價格,6人一小組,2人做收銀員(可輪流),其他組員做顧客(每人準備好幾元、幾角、幾分不同面值的硬幣或紙幣若干),進行買賣活動。這樣,聯絡生活實際,讓他們在合作的同時分別承擔一定的任務,學生激情、熱情會油然而生,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同時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把“合作學習”延伸到課外。

  比如學習了米、分米、釐米後,課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選專題,展開活動,讓他們測量教室的長度,學生的身高、估算跑道的長度,再進行驗證等,這樣既鞏固了知識又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豐富了學生的課餘生活。

  4、讓學生在生動的實踐活動中探索創新。

  活動是學生學習乃至培養創新意識的最根本途徑,我能大膽放手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依據“思維從動作開始”的規律,我為學生創設一個活動、探究、思考的環境,使學生在看、摸、擺、拼、折、數、量、掂、試等動手操作中培養創新意識。

  如:認識正方形時,我先讓學生猜猜看正方形的邊有什麼特點?再讓學生自己想辦法驗證猜想。學生就會透過測量,沿對角線對摺、再對摺,一條邊與其他三條邊分別相比,將相對的兩條邊重合再將相鄰的兩條邊重合等不同的操作方法說明四條邊一樣長……這樣學生透過操作,既發現了新知,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5、把課堂延伸到社會,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創新舞臺。

  如我讓學生到操場上認識“平方米”、“公頃”等土地面積單位,到課外去學習太陽、影子一天的變化。社會有著豐富的教育資源,是一個大課堂,在課堂教學中我敢於突破教材的限制,延伸校外的工廠、農村、社群等現場場所,拓展到電視、廣播等傳媒,使課堂變得博大、生動、豐富。

  6、學生成長及家校聯絡

  學生的成長及教育是教師和家長共同關心的重要環節。從一入學起,我就對每一個學生建立成長檔案,每一個月記錄一次,把他們在這一個月中的表現詳細記錄在檔案中,不僅記錄下他們在這一個月的良好表現,成功的方面,還記錄下他們的不足之處,再把本月和上月互相比較,告訴他們這個月自己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這樣學生能清楚地看到自己成長的足跡。同時,我還注意和家長聯絡,共同聯合起來教育學生。每一個學期,我都要對全班每一個學生至少進行一次家訪,並和家長互相交換聯絡電話,時刻與家長保持聯絡,共同教育好每一個學生。

  (3)問題與建議

  1、縣級以上培訓太少,一個學期關於課改的縣級培訓只有1~2次,希望能給老師多一些培訓機會。

  2、對於課改,大家還是有很多困惑,尤其在課堂教學的實踐中如何有效操作,比較困難。每一次培訓,教師們認為培訓形式單一,專家滿堂灌,理論太多,對實際操作意義不大。普遍希望在得到理論學習的同時,希望培訓內容能具體一些,請一些在基層進行課改實踐的老師介紹一些有用的經驗;經常能觀摩質量較高的課改展示課、示範課、優質課、探究課,為教師們提供實踐範例。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不斷更新教改理念,教給學生自主、實踐、探索、合作的學習方式,為國家培養出優秀的人材。

  數學課改的工作總結 篇2

  我們五年級數學組組積極開展課改實驗活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發現了一些問題,現就對我們主要做的工作以及成效作一小結:

  一、制訂方案

  課程改革的實驗,是一個充滿探索、創造和建設的教育改革的實踐過程,其範圍廣、政策性、業務性強。因此,學期初,制訂了五年級組課改方案,並認真學習,瞭解實施課改實驗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課程結構和課程設定等方面內容,以指導自身教學實踐。

  二、定出計劃

  當前,實施課改實驗是一項十分緊迫的任務。為了促進教師教育觀念的更新和專業的發展,努力讓自己適應課改發展的要求,我們充分利用教研活動和其他活動認真學習,確定新課程理念,制定教學常規底線要求和教學流程,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以保障課改的順利實施。

  三、邊教邊改

  收穫甚大啟動課改實驗以來,我們堅持邊教學邊反思、邊培訓邊提高的做法。,我們組的四位教師透過接受新課程改革的洗禮,瞭解新課程改革的宏觀背景、教育理念和具體內容,對新課程有了一個整體的瞭解。在教師撰寫的心得體會中,無不反映出自己轉變教育觀念的思想,並在心理上和觀念上做好投身課程改革的準備。為了學習和借鑑課改成功經驗和做法,更好地推動課改實驗活動的開展,我們積極參加區教研室組織的各種教研活動,認真參加區級課堂大賽的聽評課,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平時,注意結合教研活動,透過具體的情境、典型的事例對數學課程標準進行解讀,並要求老師透過自學加深對新課標在編寫思路、結構、內容和要求等方面的理解。

  四、課改工作帶來的可喜變化

  (一)教育觀念有所更新我們經過培訓、研討和實驗的礪練,已基本接受課改的理念,願意投身課改實踐,積極實踐課改,努力體現課改“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師生角色發生了變化我們教師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播者,課堂教學的絕對權威,在課改工作中,是組織者、參與者和合作者,與學生是夥伴及朋友關係。學生在課堂上是主體,是問題的探究者,是解決問題的構建者和實施者。

  (三)教學方法有所改進教師傳統的教學方法正在逐步更新,各學科相互觀摩、借鑑,圍繞教學方式的轉變開展廣泛的研討、評比,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綜合實踐活動等成為校園的熱門話題。教學方式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較好的體現。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增強。充分開發教育資源,以學生身邊熟知的事物引入課堂拓展教學,注重小學數學與資訊科技的整合,使學生學習方式發生了根本變化。

  (四)學生樂學願學,發展勢頭良好透過問卷調查,幾乎所有的學生願上課改學科的課,在學習中興趣高,願與老師、同學交流,學習的信心增強。課改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五、存在的問題

  新課程給學校、教育帶來了春的氣息,新課程正悄悄地改變著老師,改變著學生,在收穫著喜悅的同時,我們也發現了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並對下一步工作作初步的思考。

  1、新課程涉及許多綜合性的知識,對教師的素質要求很高,而我們的教師大都專業知識較為紮實,其它相關知識明顯不足,難以適應課改要求。

  2、學科之間教學時間不平衡,課時量相對不足,難以滿足讓學生盡興探究問題的要求。

  3、校本課程如何開發和利用的問題。

  數學課改的工作總結 篇3

  《新課程標準》在總體目標中要求:學會與他人合作,並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與結果,能有條理地、清晰地闡述自己的觀點。做到言之有理,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能運用數學語言合乎邏輯地進行討論與質疑。因此在數學教學中,要把它當作一門特殊的語言來研究,要確立數學語言培養的觀念。

  一、課堂現狀。

  目前在我們的課堂中,經常有如下現象:

  1.幾個優秀學生的發言代替了全班學生的發言。

  2.發言的同學語言羅嗦、表達不完整或詞不達意。

  3.學生缺乏自信心,不敢站起來發言或站起來了,發言聲卻很小。

  4.課堂上只聽到教師的“精彩講解”而很少聽到學生的聲音。

  二、原因所在。

  1、老師不放心。

  我們擔心一旦放開了讓學生說,會浪費很多時間,教學任務就完成不了。所以,為了趕進度,我們不得不進行著“一言堂”,忽略了學生思維的表達。學生也就習慣於聽從教師的講解,滿足於被動的完成任務,不會自己思考,不會和同學交流。

  2、學生不想表達。

  關於課堂發言,老師們一直很重視,但是課堂上依然存在著越到高年級舉手發言的孩子越少的普遍現象。這除了學生自身的主觀因素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七年級的時候我們沒有把握好時機,為孩子打好口頭表達能力的基礎。為了提高孩子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我們應該從七年級抓起,讓學生“說”好數學。

  比如我調查了我班學生上課不愛表達的原因大約如下:害怕自己說錯。(多數同學)

  上課變小動作,說小聲話,導致不會回答。(個別人)有時是不會回答,有時是被別人說了。(個別人)因為不懂,所以不想舉手。(個別人)因為太累了。(個別人)懶得思考。(個別人)留給思考的時間太短。(個別人)

  我的做法:針對這些原因,我嘗試鼓勵他們大膽地說,及時表揚他們的表達。這是最直接、最簡單的方法了,慢慢地,持之以恆地學生會樹立起愛發言的自信心。比如,用語言誇獎:聲音真甜、說得很流利、很勇敢、表達得很清晰、有進步、真像個小小播音員、好棒啊!……(眼神也要和學生近距離地交流,發出真誠的微笑)。用動作誇獎:豎起大拇指、全班有節奏的掌聲、拿起自己的耳麥給孩子擴音。我也會在上完一節課,全班廣泛性地評星,貼在自己的數學書上,只有極個別沒評上。這些做法很簡單,但堅持做下來效果還是不錯。現在我班的孩子發言非常積極,令我滿意。今後我將針對發言的質量做一些嘗試。

  關於“留給他們思考的時間太短”,這一點我將多關注他們思考的表情、動作,氣氛,以此來判斷他們是否想好了,小組討論是否完成了,然後再提問。

  3、教師缺乏鼓勵。

  賞識和鼓勵,對於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我們可以發現,表達能力較好的班級,教師對他們的表達都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表揚,即使學生表達得不夠完整老師也進行了鼓勵。而數學表達相對較弱的班,老師對學生的賞識和鼓勵是比較少的。建議不要吝嗇我們的鼓勵與讚賞。

  4、示範作用不強。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的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優秀數學教師的語言準確、精煉,邏輯性強,“像敲釘子聲聲入耳”。正如魯迅先生說的那樣:“用最簡練的語言表現最豐富的內容。”教師精彩的教學語言並非與生俱來,只有豐厚的積澱才能使自己的教學語言變得更精彩。

  作為我們,首先自己應有良好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說話言簡意賅,語句規範,語音清晰,語速適中,給學生以示範,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其次,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跟著說或複述。

  三、培養途徑。

  (一)怎麼說

  說話是一門藝術,數學又是一門嚴謹的學科,我們要求學生準確、簡潔把自己的思維活動,透過數學語言表達出來,而且不能模稜兩可,含糊不清,而七年級學生的語言表達較弱,模仿性又很強,所以教師語言的示範和指導顯得尤為重要。

  1、語言示範。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數學教師的語言應該是學生的表率。低年級的學生具有很強的模仿力,教師的數學語言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數學語言,這就要求教師語言規範,為學生做出榜樣,並要求他們認真傾聽,給其模仿的機會。

  2、同桌交流。

  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也是課堂教學中學生髮表見解、培養語言能力的好方法。特別是新課結束時,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語言及時地鞏固。

  3、及時糾正或補充。

  在傾聽同學發言時,當他們說得不規範,不完整,不正確時,要引導學生經過自己的思考,學會有禮貌的對話,及時糾正或補充。

  可以用這樣一些方法進行對話提問:一是質疑型提問,如“你講的我不太明白,能不能說得更清楚些?”“你說得太小聲,我聽不清楚,能不能大聲點?”二是反駁型提問,如“如果是這樣,用你的方法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如果像你說的這個數學問題,怎麼是列這個算式呢?”三是補充型提問,如“前面我想的跟你差不多,但是後面我是這樣想的……“我的方法和他一樣,但是我又想了一個不同的……

  這樣的課堂能讓學生在相互尊重中互動,在互動中產生思維碰撞,又可培養學生敢說敢想,善於糾正和補充別人的說法的好習慣。

  4、必要的複述。

  在學生做完一道題後,我們不能只停留於其得出的答案是否正確上,而是鼓勵他們說出其思考過程來,然後請個別學生複述一遍,這樣對全班同學的學習也能起到指導作用。

  (二)說什麼。

  我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但在每一個環節都要重視對學生說的培養,而且不同課型不同環節培養的側重點也不同。在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培養:

  1、說情境。

  生動有趣的圖畫是新教材的一個突出之處。但由於只有大量的圖而缺少了文字的敘述,這就向教師提出了一個高的要求,你要讓學生在課堂中學到知識,掌握知識,你就必須讓學生理解圖意,說出圖意,否則教學就難以順利進行。實際上培養學生“看圖說數學”的習慣,就是培養七年級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

  2、說操作。

  學生經過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初步獲得感知。可是數學活動並沒有結束,伴隨著學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教師應及時引導學生用語言來表達操作、思考的過程,能強化操作引起的形象思維,培養學生思維的條理性。

  3、說方法應用題。

  在應用題的教學中,可堅持讓學生用數學語言說清題意,分析數量關係,口述解題方法,這樣做,有利於培養學生用清楚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維過程。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說明思維決定著語言的表達,反過來語言又促進思維的發展,使思維更加條理。在七年級應用題教學中,引導學生說題意、說思路、說策略,有利於學生理解應用題結構,有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系統性和條理性,為今後高年級應用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4、說總結。

  總結的方式可以很多,如,老師有重點地說示範作用;師生一起反思回顧;讓學生說,說得不完整或太簡單,或透過“追問”豐富內容;寫數學日記等。

  總之,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見成效的,它必須經過我們,進行長期持之以恆的訓練才能得以提高。

  數學課改的工作總結 篇4

  新課程改革給我校帶來了巨大的變化,使老師們的教育觀念有了很大的轉變,教師的素質有了極大的提高,學校教學氣氛濃厚、課堂教學活躍,學生的興趣有了進一步的提高。我們將不斷地思索並追求著:“讓學生在充滿生命活力,成長氣息的課堂上張揚個性,自主創新,讓教師在充滿挑戰,勇於創造中開發學生智慧,塑造學生人格”。為了這個目標,我們積極投身課改,實踐新課程,開展了卓有成效的課改活動。在這一學期裡,經過培訓、研討、實踐、小結、反思等幾個階段,我們對《數學課程標準》的思想理念由接受到理解,由認識到實踐,由探索到研究,逐步深入。總之,新課改帶給了我們新理念、新方法、新嘗試、新探索。我們以新課改的理念武裝頭腦、轉變觀念。

  一、認識

  1、對教學觀念的認識。

  要想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必須先要用新理念武裝自己。教師們認真閱讀了《新課程標準》、《小學數學教學》、《小學數學教育》等書刊,進一步領會新課標的精神,以基礎教育改革的新理念為指導,進一步轉變了教學觀念。

  2、對教學方式的認識。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三者是有機聯絡的一個整體,自主是探究的前提,探究必定是自主的,是外力所不能達到的,面對未知的探究,尤其是對小學生來說,相互合作啟發不可缺少,轉變學習方式是實施新課程的三大目標之一,是課改成敗的關鍵。所以目前提倡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也應與接受性學習有機的結合。因此,我校的課改年級的班級以6、7個人為一個合作學習小組,以提高小組活動的有效性。

  二、做法

  新課改的成功與否,教學實踐是最有力的發言者。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實施,而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是課堂教學。因此,課程方案一經確定,課堂教學改革就成了課程改革的重中之重了。過去的一學期,我們一直以課堂教學改革為突破口,在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的同時,完成各項課改實驗的目標和任務。本學期我們仍把課堂教學作為工作的重心,踏踏實實地走好教學的三步曲。

  課前:叢集體的智慧,充分挖掘文字資源。

  改革以往的備課方式,提高備課的質量。本學期,教導處對備課進行了改革,制定了“集體備課、互相協作、資源共享、個人加減”的新的備課方式。其中,集體備課是進行資源共享的前提,個人加減是體現教師個人創造和不同班級學生特點的保證。

  實驗教材是否能馬上適應傳統教學的土壤,是否能達到專家們預期的效果,這和教師教材的經營者有著直接的聯絡。一個人孤軍奮戰常常事倍功半,處理教材需要導師的點撥,需要“三個臭皮匠”的集體智慧。因此課改年級的老師常常圍坐在一起,就某個問題出謀劃策。更多的是在課間十分鐘,大家把上課的成功敗筆相互交流,濃濃的學習氣氛洋溢在集體備課中!理念的更新,日常的學習為以後的教學帶來更多的經驗。

  我們要做教材的主人,運用、駕馭並超越教材,就得大刀闊斧地選取其中認為最有價值的點,整個教學過程為達成這個點而展開,讓課堂變得實在有效。

  課堂:讓學生成為主人,打造綠色課堂。

  課堂是教學的靈魂,知識在課堂中傳授,能力在課堂中形成。有了課前的精心預設,該向四十分鐘要精彩了。新課標指引下的課堂應有民主寬鬆的氛圍,有發展傳統的學習方式,應充滿著生命活力,充滿著人文關懷!為了嚮往的綠色課堂,我們在實踐中努力做到:

  快樂多一點。良好的學習氛圍猶如樂曲中的主旋律,是保證學生主動愉悅學習的場。孩子們就象幼嫩的芽兒,需要我們的關心呵護,需要我們的激勵讚賞。在課堂中我們經常可以聽到“老師喜歡你響亮的聲音”、“又是一種新演算法,真能幹!”這些真心實意的讚美,充滿賞識的話語把學生一次又一次帶入快樂主動地學習中。

  自由多一點。學生們總喜歡仰著頭聽老師講課,等待老師佈置任務,總在等待老師給出正確的答案。是什麼束縛了學生的思維,是什麼桎梏了學生的手腳?是老師保姆式的代勞,是老師主動的澆灌!我們總在擔心學生不會讀題,獨立地做作業,不知如何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事實告訴我們,擔心是多餘的!我們在實踐中發現,給學生明確一定的任務要求後,再教給一定的方法,他們就可以完成得很好。

  給學生髮言的自由,“我是這樣想的”“我認為”┅┅我們發現高舉的小手多了,課堂變得活躍,思維經常碰撞出火花。我們會發現出色的孩子在進步,本來有困難的孩子也在大踏步前進。自由的課堂,學生的學習主動了,理解多元了,體驗深刻了,思維馳騁了,個性張揚了!

  動手實踐多一點。“紙上談兵”是我們的強項,一堂課我們可以滔滔不絕地老師講學生講,從上課講到下課還意猶未盡。語言的交流是必須的,但從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和分配考慮,滿堂講是不可取的。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最佳時間是上課開始的1520分鐘,末尾的十分鐘尤為低效。那我們可以寫一寫,做一做,動一動,轉移一下注意力呢!在數學課堂中,我們注重設計學生動手操作、動手實踐的活動,突破靜態學習,強調學習形式的活潑多樣化。

  課外:融學習於生活,樹立大教學觀。學習為生活所用,生活是學習的內容。新教材洋溢著濃郁的生活人文氣息,裡邊編排了許多有意思的活動,透過學生課外豐富的活動拓寬豐富學習內容。各學科各顯神通,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

  新課程均以現實生活為載體,為了讓學生髮現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在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發現問題,努力解決問題,讓學生真正理解數學的價值,為此我們進行了一系列的實踐活動。

  三、體會

  1、教師在成長。

  老師們在這將近一年的新課程的改革中,付出了艱辛的勞動。但是大部分老師都覺得辛苦但快樂著,生命的張力在勃發,從來也沒有像現在這樣迫切要求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質。對學生寬容、民主、平等等新課程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教師的合作精神、團隊精神是前所未有的。老師們處理教材,開發校本課程的能力也提升得較快。老師們在體會中談到:“新課程猶如一陣春風,帶來了活力,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構建了我們師生生命的綠洲。”

  2、孩子在變化。

  (1)喜歡學習。自實施新課程教學以來,孩子們的變化是最大的,孩子們變得越來越喜歡學校裡的生活了。曾經有幾位家長在門口說:“我那孩子太喜歡學校了,雙休日還老是想著往學校裡跑。”能讓孩子喜歡學校,喜歡學習,才是真正的教育。因為孩子在學校裡嚐到了做小學生的樂趣,她的每一天都是新的。

  (2)個性得到充分張揚。因為孩子們的展示機會多了,所以都能大膽表達想法的時候多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溝通也多了,也不必顧忌什麼,想說什麼就說什麼。當孩子不同意老師的觀點的時候,孩子就會說:“老師,我還有意見。”“老師,我還有話沒說完。”等等。

  四、困惑

  欣喜之餘,在實踐過程中也留下了我們的眾多困惑。

  困惑一,學生在操作過程或在小組活動中,教師難以一一進行指導,還時常發現學生的討論難以控制甚至有時覺得吵而亂。在反饋檢查過程中,需要很多時間,學生的練習實踐時間相對就減少,勢必影響著學生技能的形成。

  困惑二,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非常重視學生學習過程,但在課堂上積極發言真正參與到教學中來的又有多少人?儘管創設了各種情景,課堂上明白了,但開始獨立作業時卻卡住了。透過實踐,我們發現新教材對於有些學生來說是如魚得水,而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比起學習老教材來卻更加舉步艱難。如何兼顧全體,不讓學困生掉隊是我們一線直接負擔教學任務的老師深為擔憂的問題。

  困惑三,家境不理想的學生怎麼辦?實施新課程,時常需要家長的配合,但我們發現家庭有一定文化基礎,一定經濟條件的學生學習實驗教材是快樂有趣的,可以和父母一起去超市購物,可以和父母一起動手做做手工可在我們這裡,家長文化層次不高,家裡經濟條件不好,他們忙於生計無暇顧及孩子的輔導,許多的實踐活動沒有時間也沒有能力去指導,因而一部分學生得不到相應的實踐機會,造成了某方面技能的缺陷。

  困惑四,如何評價我們的學生?教育行政採用的往往是終結性的評價,而教學還需要科學系統的過程評價,二者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實施新課程也不例外。在同教學理念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運用不同的評價體制,那麼如今肯定不能光用傳統的一張試卷去評價我們的學生。而現行採用見諸報刊雜誌上的如面對面考試,耗時之久會讓教師身心疲憊。如何既省時又正確地評價我們的教育,是廣大教師所關注的,也是家長孩子所關注的問題之一。

  新課程改革是一項滿載希望的工程!我們走進了新課程,新課程也走進我們的心裡。課改的過程也是教師成長與發展的過程,我們在課改實驗中共同經歷著這樣一個過程:認同理念形成自己的經驗在實驗中運用形成自己的風格。但新課改是年輕富有生命力的,改革的路上會有成功,也會有失敗。讓我們和新課改一起經歷風雨,一起成長!

  數學課改的工作總結 篇5

  本學期我擔任四年級數學教學工作,本班學生的整體素質不錯,但是有幾個學生基礎很差,一時有點跟不上,給教學帶來了難度。為了不誤人子弟,我首先在工作中傾注了大量精力,力求上好每一節課,認真做好後進生工作,讓全班同學齊頭並進。在教學方法上,轉變思想,力求創新,積極探索,改革教學。把新課程標準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數學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設想結合起來,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轉變觀念

  自參加了新課改的學習以後,我對新的教育觀點和教學理論及課程實施有了更深地瞭解,對更新我的教學方法觸動很大。使我的教學效果明顯增強。學生成績躍上了一個新的臺階。積極推進素質教育。目前的考試模式仍然比較傳統,這決定了教師的教學模式要停留在應試教育的層次上,為此,我在教學工作中注意了學生能力的培養,把傳受知識、技能和發展智力、能力結合起來,在知識層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發揮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讓學生的各種素質都得到有效的發展和培養。

  二、遵循教學常規

  在每個環節上穩紮穩打

  (一)認真備課,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型別,擬定採用的教學方法,並對教學過程的程式及時間安排都作了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從不打“無準備之仗”。課後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寫好教學後記,透過寫教學反思,我也是在不斷的自己剖析,看到了我在課堂教學中的不足之處。

  (二)重視上課技能,使講解清晰化,條理化,準確化,做到線索清晰,層次分明,言簡意賅,深入淺出。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導作用。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鬆,學得愉快;注意精講精練,在課堂上我講得儘量少,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儘量多;同時在每一堂課上都充分考慮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現在學生普遍反映喜歡我上的課,就連以前對數學不感興趣的學生都樂於上課了。

  (三)細心批改作業:佈置作業做到精讀精練。有針對性,有層次性。為了做到這點,我到處蒐集資料,對各種輔助資料進行篩選,力求每一次練習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時對學生的作業批改及時、認真,分析並記錄學生的作業情況,將他們在作業過程出現的問題作出分類總結,進行透切的評講,並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做好課後輔導工作,注意分層教學。在課後,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時加大了後進生的輔導力度。對後進生的輔導,並不限於學習知識性的輔導,更重要的是學習思想的輔導,要提高後進生的成績,首先要解決他們心結,讓他們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對學習萌發興趣。我班的一名學生患有先天性弱視,坐在第一排也看不清黑板的字,因此學習成績不是很好,為了重新建立起他學習數學的興趣,我特別地把他安排在講桌旁邊坐。透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他在學習上逐漸有了起色。在此基礎上,我再教給他學習的方法,並認真細緻地做好查漏補缺工作。後進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識斷層,這些都是後進生轉化過程中的絆腳石。在做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時,要特別注意給他們補課,把他們以前學習的知識斷層補充完整,這樣,他們就會學得輕鬆,進步也快,興趣和求知慾也會隨之增加。

  三、狠抓學風,最佳化教學環境

  我狠抓學風,在班級裡提倡一種認真、求實的學風,嚴厲批評抄襲作業的行為。與此同時,為了提高同學的學習積極性,我在班裡開展了學習競賽活動,在學生中興起一種你追我趕的學習風氣。我們把課堂教學作為有利於學生主動探索的數學學習環境,在學生在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都能夠充分發展。這是教學改革的基本指導思想,我把數學教學過程看成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努力創設寬鬆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興趣,教給了學生知識,更教會了他們求知、合作、競爭,培養了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良好的學習習慣及方法,使學生學得有趣,學得實在,確有所得,向40分鐘要效益;

  四、以教研促課改

  我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精心備課,撰寫教案,課後趁記憶猶新,回顧、反思寫下自己執教時的切身體會或疏漏,記下學生學習中的閃光點或困惑,獲取最寶貴的第一手資料,如教《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一組計算題計算,學生髮現了交換因數的位置,積不變的規律,然後觀察數字特徵,變序、加括號達到簡算。設計無論是問題的提出,還是已有資料處理、數學結論的獲得等環節,都體現學生自主探索、研究。突出過程性,注重學習結果,更注重學習過程以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感受和體驗。使學生的智慧、能力、情感、信念水乳交融,心靈受到震撼,心理得到滿足,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學習成了他們的需求,學中有發現,學中有樂趣,學中有收穫,近觀眼前滿目春,放眼遠處春更濃,我深知:要想在課程改革實踐方面做出更大的成績,任重道遠,深感自身的責任重大,但我相信我會繼續努力在課改實踐方面做出更多的成績。

  數學課改的工作總結 篇6

  數學課改實踐,使我真正理解了數學的內在價值,只有轉變教學觀念,變革教學行為,正確處理好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關係,才能體驗數學的價值。下面結合本學期參與小學數學課程改革的教學實踐,總結幾點感受。

  一、轉變教學理念和教學行為

  首先,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向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參與合作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促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的發展”,使人人體驗成功的喜悅,感悟學習數學的樂趣。

  其次,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鼓勵學生用眼觀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發現和掌握數學知識。

  二、把握特點,活用教材

  與傳統小學數學教材相比,新課程對小學數學教材做了重大變革,其突出了:注視學生的生活經驗、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絡;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創造良好的課程環境;倡導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創造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為了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所學的數學知識都必須是我們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所以每一小節數學知識的出現,教材都提供了具體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提出數學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取數學知識。

  三、開發和利用教育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相互交往的一種活動,而教材給我們提供的只是表態性教學素材,它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因此一套教材所提供的各種素材並不是所有內容都適合每一位學生。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用好”教材,而不能“教好”教材,在設計教學的過程中要靈活運用教材,開發和利用校內外一切有利於教學活動的課程資源。

  在與課改同行的路上,我深知:實施新課程改革任重而道遠,但是,課改引發我們深思,課改促使我們蛻變,課改為課堂帶來了新的生機,課改也引領了我們走進新的天地。

  數學課改的工作總結 篇7

  去年我校有幸成為南通市小學數學課改實驗基地學校之一,一年來,我校在市縣教研室的指導下,以“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創新研究”課題研究計劃為指南,認真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充分發揮基地學校的研究、示範、幅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現總結如下:

  一、建立組織,加強領導

  我校重視課改基地工作,建立了以校長為組長,教科室主任和教導主任分別為副組長的基地工作領導組。同時整合教研組、備課組、骨幹教師和實驗老師的力量,成立了課改工作指導組,加強對實驗工作的指導。

  二、廣泛宣傳,營造氛圍

  我校想方設法創設良好的課改氛圍:分發《致學生家長的一封信》進行宣傳;在校園內顯眼的地方,佈置課改宣傳標語;舉辦實驗年級家長學校,教師家訪雙向交流,使課改精神深入人心,爭取社會和家長的支援;精心佈置教室,使教室成為充滿童趣、溫馨的學習樂園。

  三、認真組織,抓實研究

  1、開展培訓,完善培訓制度。我校堅持“先培訓,後上崗;不培訓,不上崗”的原則,積極組織教師參加縣教師進修學校的課改培訓,並對培訓和實踐情況認真組織考核。充分發揮指導組成員、教研組長、骨幹教師的作用,實現“實驗、培訓、管理、研究”一體化,提高教師實施新課程的能力。

  2、學校領導做到“三個三”。

  即:三個自覺,三個心中有數,三個帶頭

  “三個自覺”就是自覺參加上級組織的各種培訓,自覺參加校內的各種課改活動、自覺吸收課改資訊。

  “三個心中有數”就是對新課程標準和新理念能做到心中有數,對學校課改的每一階段的工作目標和要求心中有數,對實驗年級的課改計劃和實施狀況有數。

  “三個帶頭”就是帶頭學習新課程標準,帶頭上好課改課,帶頭總結課改經驗。

  3、實施課改實驗課堂開放制度。實驗班級的課堂隨時向全體老師開放,全體教師關注、參與、支援課改實驗,已蔚然成風。

  4、紮紮實實開展校本研究。

  ——以縣局規定的“週六集體備課日”為陣地,每週六上午組織“聽、評、講”活動,即:組織全體老師聽一節課改實驗課;全體老師一起評課;組織一場有關新課程理念方面的講座,使教師能潛移默化地接受新課程理念,讓課改橫向、縱深發展。

  ——開展“跟班聽與教”活動,把擬任下學期一年級老師分到實驗班進行試教與評課,參與教學反思、案例分析、經驗交流等。

  ——開展結對幫扶活動。由實驗老師、指導組成員分別與非實驗老師結對,進行師師互動,共同學習,共同提高,從而帶動了非實驗年級的老師進一步理解課改新理念,提高課堂駕馭的能力。

  ——開展“五課一條龍”活動,發揮團隊合作精神。“五課一條龍”落到實處,是校本教研的有效載體,“五課一條龍”即集學課、聽課、說課、評課、跟課為一體。實現了以老帶新、以新促老、同伴互助、師師互動的好勢頭,對最佳化教師群體結構產生了積極影響。“五課一條龍”較好地落實貫徹了“個人反思,同伴互助,專家引領”的核心要素,既立足“校本”,著眼“課堂”,正常教研,又不影響教學秩序;既滿足教研需要,提高教師素質,又為教師所樂意接受,發揮應有的作用。

  四、課改開放,發揮示範作用

  本學年,我校為全鎮組織了兩次課改研討活動:上學期組織了“新課程、新理念、新教材”研討活動;下學期組織了課改基地校教學開放活動。兩次活動共開設研究課14節,每次全鎮都有一百五十多位小學教師參加了研討,受到很好的效果,充分發揮了基地校的示範、幅射作用。

  五、深化科研,師生碩果累累

  教師提高了科研水平,切實轉變了教學方法,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的`素質也得到了提高。

  一年來,我校教師發表論文16篇,在縣級以上交流獲獎論文14篇;學生有30多人次在縣級以上獲獎。

  駑馬自知征途遠,不需揚鞭已奮蹄。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我們課改實驗工作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新的教育理念已被教師們接受,“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已進入了每一個實驗班甚至不少非實驗年級的課堂,師生互動,共同參與的教學局面已基本形成。

  但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自己肩上擔子的沉重,作為小學數學課改實驗基地學校之一,今後的路還很長,還會遇到一個又一個意想不到的困難。但我們堅信,只要我們學校領導、教師上下一致,團結一心,奮力拼搏,在上級領導的大力支援、眾多專家的教誨和指導下,努力實踐,積極探索,並在實踐和探索中認真學習和借鑑各實驗學校同行們的寶貴經驗,小學數學課程改革實驗就一定會在本校結出豐碩的果實,馬北小學這顆江海平原上的明珠定將放射出更加璀璨的課改之光。

  數學課改的工作總結 篇8

  新課程教育理念的主旨在於:以人為本、迴歸生活、注重發展。我們知道,在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確定之後,教學方法就成了實現教學目的,完成教學內容的關鍵。因為教學方法是將教材的知識結構轉變為學生頭腦中的認知結構,培養學生能力、發展智力,培養學生學習態度、意志、情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手段。

  幾年的數學課改實踐,使我真正理解了數學的內在價值,只有轉變教學觀念,變革教學行為,正確處理好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關係,才能體驗數學的價值; 只有注重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 與現實生活相聯絡,才能體驗學習數學的樂;只有教學資源以學生的生活實踐為基礎,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是生活,數學就在身邊,才能使教育理念得以昇華,讓學生感受數學學習的快樂。結合近年來參與小學數學課程改革的教學實踐,總結如下:

  一、轉變教學理念和教學行為

  首先,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向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參與合作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促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的發展”,使人人體驗成功的喜悅,感悟學習數學的樂趣。其次,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鼓勵學生用眼觀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發現和掌握數學知識。

  二、把握特點,活用教材

  與傳統小學數學教材相比,新課程對小學數學教材做了重大變革,其突出了:注視學生的生活經驗、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絡;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創造良好的課程環境;倡導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創造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為了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所學的數學知識都必須是我們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所以每一小節數學知識的出現,教材都提供了具體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提出數學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取數學知識。為了“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教材提供了大量的讓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素材,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透過數學活動獲得數學知識。倡導自主的、多樣化的學習。

  三、開發和利用教育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師和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相互交往的一種活動,而教材給我們提供的只是表態性教學素材,它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因此一套教材所提供的各種素材並不是所有內容都適合每一位學生。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用好”教材,而不能“教好”教材,在設計教學的過程中要靈活運用教材,開發和利用校內外一切有利於教學活動的課程資源。學生的知識面廣了,學得活了,學習興趣濃了,課堂開放了,教師與學生的親和力增加了。

  透過學習實踐,本人20xx年參加省級組織的課件評選獲二等獎, 2012年參加市級課改賽教,獲“安康市中小學教學能手”稱號。 在與課改同行的路上,我深知:實施新課程改革任重而道遠,但是,課改引發我們深思,課改促使我們蛻變,課改為課堂帶來了新的生機,課改也引領了我們走進新的天地。

  數學課改的工作總結 篇9

  近六年來,我們學校小學數學課改精神為指導,以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為目標,以校本教研為依託,深入開展數學教學研究,數學課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進展。現簡要總結如下:

  一、變革教學管理方式

  我校在繼承以往優良教學管理經驗的基礎上,推行新的教學管理方式,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1、規範制度,抓實研究。

  (1)開展培訓,完善培訓制度。我校堅持“先培訓,後上崗;不培訓,不上崗”的原則,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市教研室組織的課改培訓,並對培訓和實踐情況認真組織考核。充分發揮指導組成員、教研組長、骨幹教師的作用,實現“實驗、培訓、管理、研究”一體化,提高教師實施新課程的能力。

  (2)課改中心組成員工作制度。學校課改工作領導小組具體負責對數學教學的組織、管理、協調和實施工作。每月末召開工作會議。對教學活動中出現的問題,認真加以分析和研究,規劃並部署下階段工作,注意掌握和積累第一手資料。學校要求課改中心組成員做到“三個三”。即:三個自覺,三個心中有數,三個帶頭。“三個自覺”就是自覺參加上級組織的各種培訓,自覺參加校內的各種課改活動、自覺吸收課改資訊。“三個心中有數”就是對新課程標準和新理念能做到心中有數,對學校課改的每一階段的工作目標和要求心中有數,對實驗年級的課改計劃和實施狀況有數。“三個帶頭”就是帶頭學習新課程標準,帶頭上好課改課,帶頭總結課改經驗。

  (3)課改工作的分層管理制度。實施流程為:校長室(負責對數學課程改革工作做整體協調)——教導處(負責課改工作的組織和落實,定期研討課改的實施情況,輔導、督促各教研組正常開展活動)——各年級數學教研組長(負責帶領組內教師正常開展各種教研活動)——各年級數學教師。

  (4)教師教研製度。學校規定,每次公開課,本年級所有數學教師和分管行政人員必須到場,課後要認真評課,落實教研製度,並把教師參與教研的情況,作為“教師出勤”來考核。

  2、研究備課,提高效益。

  (1)推行“集體與獨立”相結合的備課制度。

  利用教研活動和日常研討時間,各學科組在安排教學進度、分析單元教材時,要加強集體研究;在具體落實課時教學計劃時,強調結合班級實際和教師自身特點,在相互借鑑的基礎上形成具有個性特徵的課時教學計劃;在教案的書寫要求上,實行教學能力不同則要求不同的管理辦法。

  (2)實行“遠與近”相結合的備課方式。

  我校辦公室基本是按年級學科組來安排的,一個辦公室老師其實就是一個備課組。在要求能提前備一定量的課外,每天上班到辦公室,要求教師重點進行“二次備課”。翻看自己原先的備課,結合學生的作業情況,再次研讀教材,充分預設,進行“二度設計”。對教學重點的凸顯、教學難點的突破、課堂作業的設計等方面同辦公室老師進行再次的商討,設計出“滿意的”教學流程,沉穩的走進課堂,讓學生學得輕鬆,學有成效。

  二、構建理想課堂模型

  課改的主陣地是課堂,課改工作成敗的關鍵是課堂教學。而教學是有規律可循的,課堂是有理想模型的。近幾年,我們在市教研室提出的“有效教學”“和諧課堂”要求引領下,積極開展數學理想課堂研究活動,在研究中逼近理想課堂,從案例構建中掌握理想課堂的教育藝術。在提升教師研究素養方面,我們著重做好了以下三點:

  1、深度研學《標準》。

  努力使每位教師做到手中手中有“本”,腦中有“標”,心中有“底”。

  2、解析成功案例。

  每一個青年教師,都希望自己有強硬的教學基本功,特別是在課堂教學方面,這當然需要青年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不斷地學習和研究,但是,如今在教育界已經湧現出了一批名師,學習他們的成功案例,而使自己有一定的收穫無疑是一條捷徑。每次活動前,各數學教研組長選定案例內容下發給每一位組員,要求進行學習消化,從中去找出認為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覺得不明白的地方、自己對此還有想法的地方,並且每一塊都要具體說明為什麼這麼認為,第二天活動時拿出書面材料整個教研組進行交流,真正做到消化、吸收。

  3、開展創新化設計。

  每個數學教研組,在教研活動中,定期對一個教學片斷進行深入地學習和研究,探討最有效的教學方法。活動前,各教研組長選定內容,由各位老師撰寫出此內容傳統的教法、現行的教法和覺得可以嘗試的新的教法,到第二天組內集體活動時進行交流,有時也可以之前不告知內容直接進行組內交流,透過組內集體討論,整合出一到兩套方案選派老師嘗試教學,組內老師隨同聽課,課後進行修正,真正做到精益求精。

  另外,我們在夯實教師教研功底方面,進行了一下幾個層面的課堂教學研究:

  (1)隨堂推門課。為了加強學科間、年級間橫向交流,為了加強對各教師課堂教學的瞭解和督促,學校推行了隨堂聽課制度,學校分管行政和年級組長必須抽空隨堂聽課,每月不得少於5節,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2)組內最佳化課。組內最佳化課是我校的傳統教研活動,這項活動必須經過教研組合作研究,讓理念、經驗、智慧共享,真正體現教研組是為了創設教研氛圍、提高每一位教師業務水平的組織。一位教師上課,全教研組教師和蹲點行政共同參與聽課、評課,最佳化課結束以後,每位教師圍繞聽課或上課中的一個主題撰寫一份高質量的教學心得,隨同每一位執教師的教學設計作為教學考核的一個方面。

  (3)單元磨合課。

  開學初,各教研組制定好本學期的教研計劃,要求本組的二位老師結對成長,每二位老師選定本冊書上兩個內容,定好日期由第一位老師先上其中一個內容,組內全體老師隨同聽課,然後全組老師進行集體評課、修改教案,一天或二天後第二位老師再上,並且向全校數學老師公開。教學另一個內容時,兩位老師的上課順序調換,其他模式不變。

  (4)鎮級公開課。在組內最佳化課、單元磨合課的基礎上,各年級推選一人執教鎮級的“新課程、新理念、新課堂”公開課,透過集體的合作,在課堂上展示課改的成果,以點帶面,向全鎮推廣課改經驗。

  透過以上幾個層面的例課探討,廣大教師對數學課堂教學的優秀標準定位在:“學習內容,迴歸學生的生活世界;獲知過程,融入學生的親歷感悟;互動交往,煥發學生的生命活力;多元評價,著眼學生的全面發展;應用拓展,挖掘學生的研究潛能。”並在各自的教學實踐中努力落實。我們還推行了最佳化課堂教學研究的封閉迴圈流程:教案設計——資源共享——教案反思——教學嘗試——教學反思——經驗共享——教案設計……

  三、嘗試組際星級評價

  對於一個學校來說,每個教研組的活動是整個學校教研活動的主陣地,每個教研組能力的強弱體現了整個學校的生命力和戰鬥力。從上個學期開始,我校嘗試著進行了星級教研組的評定。

  星級教研組的評定,其指導思想是為了更好地提高每個教研組的整體素質、提高全體成員的團結合作意識以及主人翁態度,提高每個教研組成員的積極性。在一定程度上縮短各教研組之間能力上的差距。

  星級教研組評定的內容主要由師德水平、常規管理、教學研究、附加獎勵四大塊組成。師德水平總分20分;常規管理55分,要求教研組各項教研活動的資料詳盡並且高質量、組內每位教師上課批改作業規範高效、每位教師的教學質量較好;教學研究25分,要求各教研組活動正常高效並且各教研組公開展示一次整個磨課過程、組內教師積極撰寫論文並且獲獎率達到30%以上;附加獎勵包括教師和學生的各項其他獎勵。

  星級教研組的考核在每學期結束分三個程式進行,先由各教研組長根據標準自行打分,然後由教導處會同各教研組長面對面打分分別評出五星、四星、三星教研組(獲獎率大約是50%),最後由校長室進行稽核決定。

  被評為星級教研組的組內每位成員會獲得一定的獎勵。

  透過第一次評比,大家的積極性明顯提高了,這正是我們所希望的。

  應該說,我們在數學課改工作方面的行動是積極的,成果是有效的。今後,我們將帶著問題,帶著課題,深化數學課改,全面提升學生的素養,使我校的數學課程改革再次邁上一個新的起點!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