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社會工作人員隊伍建設工作總結

農村社會工作人員隊伍建設工作總結

  加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是黨的xx大提出的明確要求。造就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迫切需要,也是新形勢下襬在我們面前的.一項緊迫任務和重要課題。濰坊市是省委組織部確定的農村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調研和試點市,為深入把握全市農村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規律,我們組織專門力量,對加強全市農村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作了調查和分析。

  農村社會工作人才是指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一定的社會專業知識或技能,直接從事農村社會服務與管理、社會工作教育和研究等工作,為構建和諧社會和新農村建設做出積極貢獻的人員。

  (一)基本情況。根據調查和統計分析,濰坊市農村社會工作人才主要有四種類型:一是市、縣、鄉三級黨政機關、事業單位中從事農村社會工作的人才,其報酬全部由財政承擔。全市共有4587人,其中市級115人,縣級1756人,鄉鎮2276人。二是在政府購買服務領域中從事農村社會工作的人才,其報酬主要由財政承擔。主要集中在鄉鎮養老院,總數為435人。三是從事村級農村社會工作的有關人才,其報酬由財政轉移支付和村集體承擔。主要是村支部書記、村主任,總數為13865人。四是從事農村社會工作的一些行業組織、協會、研究會、合作社的負責人,其報酬主要靠自我發展,自籌解決。各類組織負責人大多由鄉鎮職能部門人員和村支書、村主任擔任。

  (二)主要做法。突出做到“五抓”:一抓平臺搭建。因地制宜,與農村綜合改革銜接配套,在鄉鎮(街道)成立了社會事務專門機構的基礎上,透過建立農村社群、發展農民合作組織、建立慈善救助超市等方式,增加社會工作元素、搭建工作平臺。諸城市按照地域相近、規模適度的原則,以服務半徑2公里、涵蓋5個村的1000戶到xx戶為基準,設立了農村社群服務中心,中心下設醫療衛生、社群警務、災害應急、社群環衛、文化體育、計劃生育、社會保障、社群志願者等八個服務站室和一個綜合服務大廳,為農村社會工作人才發揮作用提供了廣闊舞臺。二抓崗位設定。按照市直部門“垂直一條線設定”、農村“網格狀劃分區域、橫向全面設定”的辦法,不斷加大農村社會工作崗位開發和設定力度。如,民政領域主要設定老年服務、殘疾人服務、兒童家庭寄養等崗位;諸城市透過分流選派、學生委派、社會競聘等方式,選聘了567名農村社會工作人才充實到農村社群,提供社會服務。三抓教育培訓。以“提高專業理念、提供專業服務”為重點,強化專業技能和知識培訓。壽光市積極實施“崗位素質提升工程”和全員培訓計劃,目前舉辦各類培訓班8期,培訓農村社會工作人才620人次。四抓綜合開發。發揮市場配置主體作用,進一步豐富完善包村寄宿、包村扶貧等有益做法,大力實施“三支一扶”計劃和“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構建農村人力資源開發協同機制。市裡還成立了社工聯盟、濰坊義工、鳶都義工等公益性組織,形成了“社工引領、義工輔助”的良好局面。五抓激勵評價。市裡組織800多人報名參加全國首次社工資格考試,壽光市制定出臺了《優秀社會工作人才選拔管理暫行辦法》,評選表彰了20名業績突出、影響力大、公認度高的社會工作人才。

  (三)初步成效。一是促進了公共服務向農村基層延伸。透過部門職能下沉,近距離提供有效社會服務,使社會工作成果逐步向農村基層和社會公共服務薄弱環節轉移,統籌了城鄉發展、區域發展,推進了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二是促進了社會工作人才價值實現。變原先浮在面上抓管理為走村入戶送服務,建立起了聯絡群眾、服務群眾的新機制,促進了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務型的轉變。三是解決了農村熱點問題。透過提供農村多樣化、個性化服務,有效解決了農民群眾最直接、最現實、最關心的利益問題,促進了農村和諧穩定。四是拉近了黨群幹群關係。農村社會工作人員在零距離、面對面為民服務過程中,改進了工作作風,拉近了幹群距離,提高了為民服務的能力和水平。五是加快了鄉村文明程序。在為農民群眾提供快捷高效服務的同時,有力推動了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營造了健康文明的社會風尚,促進了農村社會文明進步。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