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資源回收工作總結
再生資源回收工作總結
人類可利用的資源可分為兩類:一是不可再生資源,二是可再生資源。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的再生資源回收工作總結:
再生資源回收工作總結1
近日,淄川區在全區範圍內開展了廢品收購點專項治理行動,按照全區統一分工部署,區經信局負責開展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管理工作,積極配合各相關部門單位做好廢品收購點的依法取締、責令搬遷工作。
區經信局高度重視此項工作,召開專題會議,安排部署工作,同時組織相關科室對各鎮、辦、開發區廢舊經營點進行了摸底、調查、督導。下一步工作中,區經信局將按照區政府對廢品收購點專項治理方案的統一安排和要求,堅決清理、取締區內各種不符合要求的廢品收購點,做好有關廢品收購點的備案登記工作,對未備案的廢品收購點依法或將進行處罰。
開展廢品收購點專項治理工作,將對進一步規範廢品收購行業秩序,改善城市風貌,提高城市品味,給廣大群眾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具有積極意義。
再生資源回收工作總結2
根據區長批示,區商務委高度重視、認真研究,結合《北京市加快推進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促進產業化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工作要求,按照常務副區長、副區長指示精神,對×××區再生資源回收企業現狀進行了充分調研,現將工作彙報如下:
一、×××區再生資源回收體系現狀
(一)再生資源回收企業情況
我區目前從事再生資源回收業務的企業有50多家。其中:較大型的企業有6家:元盛天鴻公司、星宇公司、安之潔、廣學金、西部強龍、海泰京安。這些企業主要分佈在5個街道(社群)的轄區範圍內。×××區再生資源主體回收企業和較大型的回收企業的回收量大約佔全區回收總量的40%,其餘都被各類小型企業和個體戶佔有,零散個體回收佔有較大比例。
(二)社群回收站點情況
×××區共有141個居民社群。20**年至2010年,再生資源主體企業完成了100個社群回收站點的規範建設,主要分佈在等街道的部分社群。
(三)再生資源分揀中心情況
近幾年,隨著我區城市化建設程序的加快,一些再生資源回收企業被拆除或停業。目前,海泰京安科技發展有限承擔著×××區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工作。
北京海泰京安科技發展公司,是一家民營企業,註冊資金200萬元。該公司於20**年3月與北京景陽天昊投資管理公司、首鋼首運物流有限責任公司分別簽訂15年和8年的合作開發協議書,在原首鋼料場共同開發建設再生資源分揀中心。該專案佔地總面積250畝,北京景陽天昊投資管理公司佔有土地110畝,首鋼首運物流有限責任公司佔有土地140畝。該地塊位於新首鋼高階產業綜合服務區規劃的第7#用地,用地性質為F類多功能用地、道路用地及綠地。按照首鋼的總體規劃,該地塊最早也要在20**年或以後才能開發建設。(規劃用地性質圖及協議書附後)
該企業總體專案分二期進行建設,一期專案已投資2000多萬元完成了2萬平米再生資源規範市場的建設並投入使用,二期專案預計投資2500萬元建設再生資源分揀中心,將於20**年11月建設完成。
二、×××區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意見
加快推進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對於推動可持續發展、確保城市安全、樹立城市形象、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具有重要意義。市委、市政府將其列為2012年為群眾辦實事的第34項並對各區縣提出了工作要求。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此項工作,為切實建設好再生資源回收體系,促進產業化發展,要求加強領導,精心組織,採取有效措施,
確保落實。根據市商務委總體部署,結合我區實際,堅持因勢利導,在提高既有回收企業資源回收和分揀加工能力的同時,促進其規範發展,理順產業鏈條,推動產業升級。並按照“一刻鐘社群服務圈”的社群規範化建設要求,進一步完善城市社群回收網路。
(一)工作目標
建設“以社群回收點為基礎、以分揀中心為載體、以綜合利用處理為目標”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在“十二五”期間,建設1個區級再生資源分揀中心,培育1家再生資源回收示範企業,使我區回收人員規範化管理率、社群規範回收點設定率、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率、再生資源回收網點連鎖化率均達到90%。
(二)工作機制
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協調會商工作機制,成立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領導小組。按照 《意見》要求,成立由工商分局、公安分局、消防支隊、商務委、發改委、住建委、國土分局、規劃分局、市政市容委、集體經濟辦、衛生局、安監局、環保局、城管大隊、各街道辦事處等部門組成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領導小組。領導小組定期召開會議,部署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工作,協調解決工作中的重大問題,研究提出政策建議和工作思路,促進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工作制度化。各職能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加強協調,密切配合,共同推進。
(三)20**年主要工作
1、規範站點建設。區商務委會同有關部門做好我區再
生資源回收站點規劃佈局,制定《×××區社群回收站點建設工作方案》,確定工作時序和時間節點,紮實推進社群回收站點建設,確保年內完成32個社群回收站點。
2、培育主體企業。海泰京安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目前承擔著×××區再生資源回收相關工作。該企業用地為首鋼規劃建設用地,5年內不會啟動開發建設。該企業分揀中心將會有效承擔近幾年區內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工作。區商務委將堅持政府引導,企業投入,市場化運作的模式,重點培育和規範再生資源回收主體企業規範化建設。
3、強化行業監管。區商務委將聯合相關部門,強化合作,形成合力,建立健全再生資源行業監管體系。加強再生資源回收經營者的`登記備案管理,提高回收經營場所安全生產和治安管理水平,嚴厲打擊利用廢舊資源製假造假、無照經營、非法回收加工等行為,清理整頓非法回收站點、加工店和集散市場。目前,我區50多家再生資源回收企業90%都是租用農工商公司的集體土地,且環境髒亂、安全隱患多。針對這一現狀,結合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加大綜合整治力度,整合零散經營方式,逐步清理非法回收經營企業,力爭到“十二五”期末,實現工作目標,從根本上消除安全隱患,有效改善市容環境秩序,服務於城市建設,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
4、具體工作措施。一是培育專業化再生資源回收物流企業,理順物資回收流通通路,支援專業化再生資源運輸綠色車隊建設;二是鼓勵回收企業運用連鎖經營的方式發展直營或加盟回收站點,提高組織化程度,整合回收資源,完善回收網路,擴大經營規模;三是加強回收隊伍建設,加強從業人員再生資源回收知識、職業技能和法制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素質,將其納入規範的再生資源回收服務管理體系;四是引導再生資源回收企業與再利用企業建立相對穩定的產業鏈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五是促進再生資源回收企業提高再生資源回收體系資訊化建設水平,建設網上預約交售廢品功能平臺,提升運營管理水平。
(四)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的長遠考慮
1、科學規劃,合理佈局。加強與規劃等職能部門溝通,共同遴選符合規劃要求的建設用地,將再生資源回收站點、分揀中心等設施建設納入城市建設規劃,明確產業發展佈局,為推進再生資源回收體系發展提供依據和保障。
2、區域合作,形成聯動。依託周邊區縣再生資源回收體系,爭取市級或其它區縣分揀中心的支援,加強區域合作,形成聯動工作機制。同時,結合實際,重點做好我區社群再生資源回收站點及中轉站點建設工作,積極爭取市商務委政策傾斜和專案支援。
(五)積極爭取市級專項資金支援
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是一項關係城市執行管理和居民生活服務、具有一定基礎性和公益性的系統工程。
再生資源回收工作總結3
為全面貫徹落實《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行動方案》,緊扣“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兩型社會建設的“國家命題”,本土網圍繞自身農村電商佈局,積極構建“再生資源回收體系”,集中投入城鄉生活垃圾、再生資源回收等有益的專案和領域。
其一,是充分結合本土網的500家農村電商服務中心站網,在每個鄉、鎮、村設立了“回收網點”,並配置自助回收設施、建立回收物流資訊系統。落實對城鄉再生資源(如高分子有機廢棄物、再生紙和生產性廢舊金屬,廢鐵、廢銅、廢鋁等)的統籌管理和回收經營,普及農村居民養成良好的垃圾分類習慣,並變廢為寶,創造經濟效益。
其二,本土網與孝感再生資源回收公司、湖北和天下迴圈經濟產業園三方合作,將孝南區各村級回收網點的“再生資源”與湖北和天下迴圈經濟產業園進行業務對接,一是提供收購價格指南,二是將各網點的再生資源廢棄物,集中回收到湖北和天下再生資源集散交易中心(東山頭市場),然後進行分揀和加工,後銷往各生產廠家。值得一提的是,本土網開發的“迴圈經濟統計與廢棄物交換平臺”,也可以實現資訊互動和線上交易,網友們可以在上面釋出關於廢鋼鐵、廢有色、廢塑膠、廢紙、廢橡膠、報廢汽車、廢電器、廢油、二手裝置、加工裝置等各類再生資源的供應、求購資訊,直接在平臺上就可以完成購買和電子交易。
其三,是回收體系的完善,透過供銷社系統的再生資源回收網點和自身鄉鎮村各級農村電子商務服務中心的體系結構,構建全面覆蓋市縣區到城鎮鄉的網格化回收體系,在城鄉垃圾就地分類、再生資源回收、迴圈經濟資訊化、綠化市容、美化環境、綠色環保等多個方面,都起到了引領和帶動廣大農村居民美化居住環境、提高資源節約集約水平的良好作用,真正做到了“靚麗鄉村、美化家園”。
在發展戰略思路上,本土網重點創新迴圈經濟發展模式,建立集生態環保、城鄉發展一體化、節約集約、再生資源回收於一體的“迴圈經濟”平臺,及時將迴圈經濟資訊及廢棄物交換資訊,統計並收錄到本土網電子商務網站平臺,透過設立再生資源統一管理、銷售的電商平臺,實現再生資源迴圈利用和線上銷售。
結合孝南區人口密度、自然環境和再生資源等現實情況,本土網組織再生資源回收網點規劃,包括區各鄉鎮村級回再生資源回收、中轉、集散、加工處理點的佈局及要求。可以說,回收、加工、利用三環緊扣。本土網不僅積極參與“美麗孝感清潔城鄉”的建設活動,為真正構建市縣鄉村四級互動出力,更是利用高效、生態環保、管理科學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為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建設繪出了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