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銜接工作總結模板
幼小銜接工作總結模板
我園幼小銜接工作繼上階段進行的幼兒社會性適應能力培養,進一步在學習性適應能力的培養方面開展工作。接下來,小編為您分享了幼小銜接工作總結模板,僅供參考!
幼小銜接工作總結模板1:
我園幼小銜接工作繼上階段進行的幼兒社會性適應能力培養,進一步在學習性適應能力的培養方面開展工作。大班下期,幼兒自身發展的需要有了改變,隨著學習難點的增加,有意注意時間的延長,以及入小學的各方面要求,使幼兒在學習上產生了諸多問題。關注幼兒的問題,幫助他們達到學習適應的發展水平便是我們本階段的主要任務。
最初階段我們的研究,還只是停留在單純為開展入小學的學習性準備,即重視知識技能的銜接。隨著不斷的思考和實踐,我們逐漸開始認識到幼小銜接背後的那些對幼兒終身發展有益的重要內涵要素。學習適應指的是關注大班幼兒學習興趣和習慣的養成,為幼兒入小學做好能力、習慣、興趣的準備。我們試圖從學習幼小銜接新的教育理念入手,逐步透過落實和解決幼小銜接教育中教師環境創設及教學實踐能力的問題,來提升教師幼小銜接的意識和實踐能力。
新的教育觀念的確立,使我們的研究有了突破性的進展,同時也積累了一些經驗和策略。
一、從思維教學切入,為學習能力準備
研究中我們結合園特色課程——思維活動,對幼兒進行思維能力和思維品質的培養。我們發現,幼小銜接由於長期的教育觀念,致使知識傳授偏重,思維能力的準備明顯不足。於是,我們選擇適切的思維活動內容,對活動中的教學方法進行探討,為幼兒提供環境和材料,激發幼兒主動學習,讓幼兒充分利用具體的事物和情景進行學習,豐富他們的感知經驗、發展思維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
1、注重思維方法的集體教學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幼兒在進行思維活動時,常常會急於瞭解答案,而不關注思維方法的運用;教師在教學中也有忽視對幼兒方法的教學,專注於答案的解答。因此,在集體教學中我們嘗試改變以往的形式,對活動內容進行分析,根據大班幼兒思維特點,著重從設計問題情景出發,引導幼兒從解決問題的角度思考、運用方法解決問題。在方法交流的`環節則側重比較誰的方法更快、更方便,使幼兒深刻感知解決問題的多種思維方法,體驗運用思維方法解決問題的成功。
在“小熊分餅”活動的研討中,我們在活動方案中設定了為兩隻小熊公平分餅的問題情景,讓幼兒透過操作、討論來解決問題。並透過不同形狀的餅、不同分餅方法的比較,讓幼兒瞭解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感知和運用從多角度思考問題。充分使幼兒獲得解決問題的經驗和能力,培養了幼兒思維的靈活性。
2、注重獨立思考操作的個別化學習
獨立思考是幼小銜接中幼兒學習品質的一個重要方面。我們積極地探索創設個別化活動環境,幫助幼兒積累主動運用不同思維方法,獨立解決問題的經驗。在實踐研究中我們根據階段的思維內容與要求,選擇適合幼兒獨立操作的思維練習內容,設計多項個別化思維練習活動。設計中,我們強調對幼兒任務學習習慣和能力的培養,設計任務卡提示,引導幼兒養成學會先看清、看懂任務卡,再進行思考操作的習慣。
“猜猜它的位置在哪裡”的活動中,我們在同一項內容中設計了多個任務卡,即把活動要求分解不同層次。幼兒按照自己的能力選擇任務卡,根據任務卡上的提示,獨立進行操作,完成後再自行對照答案圖檢查。這一過程讓幼兒有了獨立、認真、細緻完成學習任務的練習機會,對培養他們獨立思考能力起到了促進作用。另外,我們還注重分享交流環節中的方法比較,使幼兒在與同伴的比較中不斷調整自己的思考操作方法,提升幼兒思維能力。交流中以“你是用什麼方法來猜的?誰的方法簡單方便?”引導幼兒對思維方法的關注,學會用不同的方法思考問題。
二、從興趣閱讀切入,為學習習慣準備
大班下期的閱讀活動,由於不同幼兒在識字量上的差異,造成在閱讀活動中傾聽、理解不均衡的問題。認字多的幼兒常常會因獨立閱讀而忽視傾聽別人。針對這一現象,我們透過研討,以興趣閱讀為切入,在閱讀中創設情景幫助幼兒養成良好傾聽習慣。我們分析閱讀材料,根據不同內容和側重點將以認讀漢字為主的閱讀、以看圖講述為主的閱讀以及以觀察情景的閱讀有機結合。同時運用策略性的引導,幫助幼兒關注傾聽的重要,學會在仔細傾聽,學會在傾聽基礎上的補充、評價。
在《看圖說話》閱讀本的活動中,我們初步形成了一套模式來培養幼兒傾聽能力。活動中,先引導幼兒按圖的順序獨立閱讀,鼓勵不同識字量的幼兒用自己的方式閱讀。然後,引發幼兒透過各自對閱讀的理解、感受提出問題,大家一起分享解決,這一過程是利用差異資源進行相互學習,運用細緻的傾聽展開活動的重要環節。最後的集體完整閱讀、整體感受交流,使幼兒在傾聽中完善自己對圖片的觀察、故事的理解。又是一個刺激幼兒傾聽的機會。這個模式的運用,已收到實際的效果,對大班下期幼兒尤其適用。
三、從轉變活動方式切入,為學習興趣準備
幼小銜接在學習性適應方面主要是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而學習興趣則應從情感上關注幼兒的學習情感。讓幼兒習慣在生活中學習,並能學以致用,真正感受到學習帶來的快樂。
活動方式的轉變是以幼兒的發展特點來決定的,如果沿用過去的知識銜接,固定的活動方式則趨向小學化,造成幼兒學習興趣的低落。我們認為,只有確立幼小銜接的觀念,才能明確教育方法,讓活動方式順應幼兒的特點,讓幼兒樂意主動參與,從而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永續性。
春遊活動是幼兒最感興趣的活動,我們將這個話題作為一個幼小銜接專題活動內容,根據大班幼兒獨立、自主的特點,以及他們的興趣需要,努力地找尋幼小銜接活動的結合點,以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形式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我們對活動進行設計安排,讓幼兒在活動中體驗自己長大了的積極情感,學習一些合作、策劃、統計等的經驗。活動從喜歡去哪的多項選擇,到投票決定最終的目的地,到為春遊準備什麼合適的物品,給家長寫通知書,分組策劃春遊活動內容,等多個活動組合,從情感上激發了幼兒留戀幼兒園生活、萌發長大了,獨立做有意義的事的情感,同時發展了幼兒各方面的能力。
透過實踐與探索,讓我們領悟,只有立足於正確的教育觀念,將幼兒的終身學習、後續發展放在第一位,才能在幼小銜接工作中有所突破和創新。我們感到,學會幼小銜接活動的形式是容易的,而掌握幼小銜接教育理念,具備幼小銜接的意識是難的,所以必須要不斷的摸索研究,在實踐中反思才能把幼小銜接工作做得紮實、有效。
幼小銜接工作總結模板2:
本學期,一年級的小學生已經愉快、順利的進入小學生活。回顧一學期的工作,簡要總結如下:
在做幼小銜接工作時,首先要突破家長在幼小銜接工作中認識的誤區。
這三個誤區分別為:
1、家長操之過急,希望孩子儘早具備小學生的素質,並提前入學。
2、盲目重視知識的灌輸,給孩子造成學習壓力。
3、家長包辦代替,忽視能力培養。
正是由於這三個誤區,造成了小學生在入學初的不適應。不適應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學習不適應(注意力不集中,做作業慢…)
2、社會性不適應(規則意識差;隨意性強)
3、心理不適應(教師形象的突然變化使他們感到壓力和負擔、要建立新的夥伴關係、環境變化、要求提高,所以有的壓力大,出現厭學、緊張等現象。)
針對這些問題,學校做了大量的工作。
一、從孩子入手,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能力
1、學會整理(書包)
2、學會生活(穿脫衣服、主動喝水、入廁等)
3、學會勞動(值日生)
4、學會學習(善於傾聽、自主閱讀、握筆訓練、拼音教學、規則意識的培養、安全教育、自我保護)
5、改變環境(作息時間、鈴聲等的調整)
二、從研討入手,加強幼兒園與小學間的教學銜接
1、舉行公開課,共同研究幼小銜接課堂。
2、課堂教學興趣化,向幼兒園教育靠攏。
3、與幼兒園教師交流,探討幼兒教育方法。
4、進行個案研究(觀察、記錄學生表現,形成新的教育策略)
5、教師寫教育隨筆、論文、反思,針對性開展一日常規活動。
三、從家長入手,爭取家園配合,共同做好幼小銜接
1、召開幼小銜接家長會,宣傳幼小銜接的策略。
2、開展家訪活動,瞭解家長需求,調整教育策略。
3、走進課堂與開放日(讓家長了解幼小銜接教育,參與孩子的活動,爭取家長的支援與配合。)
在幼小銜接工作中,家長積極配合,與學校共同努力,使學生順利由幼兒園階段過渡到小學階段。家長主要做了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1、協助學校逐步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幫助孩子實現心理過渡。
2、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幫助孩子實現習慣過渡。
3、培養孩子大膽與人交往、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孩子實現能力過渡。
經過一個學期的共同努力,學生的精神面貌和能力有了很大的進步。主要表現在如下三個方面:
一是“學習感興趣”,即對學習內容本身充滿著好奇和興趣,能積極主動地學習,不懂就問。二是“活動能合群”,就是在日常學習活動中,能與家人、親友、老師、同學和睦相處。三是“生活有條理”,也就是能獨立自主地安排包括學習在內的基本生活起居,不必大人催著、盯著才去完成。
本學期,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學生自信、快樂地進入了小學生活,邁好了小學學習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