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交通安全形勢分析報告

校園交通安全形勢分析報告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報告使用的次數愈發增長,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邏輯的合理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報告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校園交通安全形勢分析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校園交通安全形勢分析報告1

  現今社會,交通問題成為不可忽視的重要現象,因而,加強大學生安全教育,既是時代的呼喚,也是素質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為此,我對大學生的交通安全意識情況做出調查,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一、 大學生交通安全的概念與現狀

  交通安全是指不發生交通事故或少發生交通事故的主觀條件,即指交通參與者要嚴格遵守交通法規,進步警惕,不因麻痺大意而發生交通事故。大學生交通安全是指大學生行走、乘坐交通工具時的人身安全。只要有行人、車輛、道路這三個交通安全要素存在,就有交通安全題目,也許只是一個小小的意外,就會造成嚴重後果,斷送美好的前程,甚至生命。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當代大學生交通意識淡薄,結果不容樂觀。96.7%的人有過闖紅燈的經歷,固然大家都以為闖紅燈存在危險性,但實際上能過做到一直遵守交通規則的人少之又少。30%的受調查者以為我們應當自覺遵守交通規則,23.3%的人以為闖紅燈不以為然,46.7%的人是跟隨大家闖紅燈。66.7%的人是由於有急事闖的紅燈。這些數字是值得我們警醒的,我們更應進步交通安全的意識。

  二、 大學生交通安全事故的主要表現形式

  發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思想麻痺和安全意識淡薄,很多大學生剛剛離開父母和家庭,缺乏社會生活經驗,頭腦裡交通安全意識比較淡薄。所以,發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幾種:

  (1) 行走時發生交通事故。大學生餘暇空閒時購物、觀光、訪友要到市區活動,這些地方車流量大,行人多,各種交通標誌眼花繚亂,與校園相比交通狀況更加複雜,若缺乏通行經驗發生交通事故的機率很高。難怪上海一所著名大學的校長說:“在各個大學中普遍存在這樣一種情況,少數學生書讀得越多,越不會走路,遵守交通規則的意識越淡薄,不僅在校園裡亂騎車、亂停車,在馬路上違反交通規則也時有發生。”

  (2) 乘坐交通工具時發生交通事故。大學生離校、返校,外出旅遊、社會實踐,尋找工作等都要乘坐各種長途或短途的交通工具。全國各地高校大學生因乘坐交通工具發生交通事故的情況時有發生,有時甚至造成群體性傷亡,教訓十分慘重。

  三、交通事故的預防

  1、進步交通安全意識

  大學生髮生交通事故最主要的原因是思想麻痺、安全意識淡薄。作為一名在校大學生遵守交通法規是最最少的要求。若沒有交通安全意識很輕易帶來生命之憂。

  目前,大學生交通安全教育還處於宣傳教育階段,遠未達到有計劃、有目標、規範化教育的層次,但安全教育決不是可有可無,可做可不做的事情。交通安全教育是維護大學生安全的一項基礎教育,是學生素質教育的一部分,是人才保障的根本教育,它始終是貫串於人才培養的全過程。發生學生交通安全事故,不僅僅是個別學生受到傷害的題目,還會牽動學生家長,波及其他學生的情緒,影響高校正常的教學秩序,甚至還會影響到區域性地區的社會穩定。因此,我們要把做好大學生交通安全教育工作進步到能否營造優良育人環境;能否維護校園和社會的穩定;能否實現高校的教育培養目標這一高度來熟悉,時刻把學生交通安全教育工作擺在重要位置。學校要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加大教育力度,實現全員、全面、全過程教育。交通安全教育要始終貫串於學生在校學習、生活的全過程中,做到常抓不懈,持之以恆,使學生安全地度過大學生活時期。

  2、自覺遵守交通法規

  除進步交通安全意識、把握基本的交通安全常識外,還必須自覺遵守交通法規,才能保證安全。以下兩點是大家必須把握並要在日常生活中嚴格遵守的。

  在道路上行走,應走人行道,無人行道時靠右邊行走。走路時要集中精力,“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不與機動車搶道,不忽然橫穿馬路、翻越護攔,過街走人行橫道;不闖紅燈,不進進標有“禁止行人通行”、“危險”等標誌的地方。

  校園交通安全形勢分析報告2

  一、調查目的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工作、生活節奏也越來越快,交通工具給我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方便。然而在大家感嘆社會進步的同時,它也給我們帶來了災難,一個個蓬勃的生命消失在飛馳的車輪下,一個個幸福美滿的家庭轉眼間支離破碎,特別是那些還沒有踏上社會的中小學生,也遇到了這樣的災難,親人哀傷的呼喚,始終留不住弱小的生命。我們能做些什麼呢?由於我們學校處在交通事故多發段,在校學生居住地比較分散,還有相當一部分同學居住地較遠。因此,交通安全教育是我們學校安全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同時也是我們中學生應該要、必須要進行的教育。為此,在老師的指導和帶領下作了一次深入的社會實踐活動。

  二、調查過程

  本次社會調查活動以學生和我們周圍的人們(如老師、家長等)為主體,以實踐為載體,準備充分,層層推進,逐步深入。

  1、小組成立及宣傳發動

  20xx年xx月上旬,我們成立了社會實踐活動小組。由八(2)班董夢琦擔任組長,劉波文為副組長。八(2)班同學為組員。指導老師是班主任甘仁偉老師。學員中分為調查訪問小組、查閱收集資料小組、整理總結材料小組、撰寫論文小組、宣傳製作成果小組等。利用班會課,在上了一堂動員課,董夢琦組長還向我們介紹了這次社會實踐活動的意義、目的及要求等。

  2、調查問卷設計、制訂活動計劃和活動方案

  我們分成各個小組後,接下來由我們大家透過討論來一起進行調查問卷設計、制訂活動計劃和活動方案,為我們下面的活動做好積極的準備。

  3、收集資料

  為了瞭解與交通安全的相關內容,我們首先到學校圖書室查閱了近期刊登在xx等報刊關於交通安全的有關政策與事故報道文章。部分同學在網上查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詳細內容。

  我們還到了交通安全指導站,收集了關於關於如何進行交通安全宣傳工作的資料。如《安全防範知識手冊》、《文明交通承諾書》及縣公安局交警大隊關於道路交通安全宣傳資料。

  要了解與我們學生切身有關的資訊,為此我們又到政教處,在老師的配合下查詢到了(如《安全防範便民手冊》、《中學生道路交通安全知識》、《農村交通安全“十知道”》《農村常見違法行為及處罰標準》等)道路交通安全宣傳資料,還找到了我們學校所作的交通安全工作的記錄。

  另外,我們組織部分同學在6月1日至8日在校門口觀察來往車輛,計算來往車輛數量和車輛、行人的交通情況,以此來收集調查資料。

  4、調查訪問

  (1)為得到交通安全方面的情況和資料,針對我們鄉的交通情況的現狀,現在正在逐步健全城鄉交通設施,如將原有的道路進行改造拓寬,截彎取直,主幹道上等級低的橋樑進行拆除改造拓寬,丁字路、斷頭路進行了延伸,煤渣路改造成瀝青油路,使鄉與村、村與村之間條條道路暢通,形成了一個便捷的公路網。

  正是因為我們鄉現在的道路越來越好,提供了部分司機開快車的一個途徑,使原本緊張的交通安全問題更加嚴峻。自去年起,就發生多次重大交通安全事故,其中電動車、摩托車佔事故車輛的60%以上。主要原因是:車速太快、叉路口轉向時沒有注意直行道的狀況、車輛存在安全隱患、駕駛員沒有警惕心、無證駕駛、帶頭盔少或不帶的比較多等等。

  道路交通安全檢查部門針對出現的問題,也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加大路檢,時常上路檢查,對無牌無證車輛、超載車輛進行檢查;進行“勸告式服務”,對輕微違反的(如不帶頭盔、不繫安全帶者)進行勸告;加大宣傳力度等。

  對學校學生交通安全負責方面,道路交通安全指導站除了在學校宣傳交通安全知識外,還在校門口專門設定了斑馬線。但是他們也看到了一些不好的現象,如學生家長在接送孩子時車亂停放現象較普遍,影響來往車輛行駛;學生在馬路上等車現象嚴重等。透過我們這次調查活動,能更好的宣傳道路交通安全知識,讓交通安全意識進駐我們每一個學生及家長心中,給交通安全注入一股新的支援力量。

  那到底我們鄉人民的交通安全意識如何呢?我們帶著這個問題採訪了部分路人,他們都說現在條件好了,每家每戶都有腳踏車、電動車、摩托車,樹立駕駛員的交通安全意識是非常重要的'。為了生命,為了自己,“不爭一秒”他們承諾會盡自己努力當好交通安全宣傳員的。

  (2)要解決學生交通安全問題,僅靠交通管理部門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我們採訪了我們學校的分管交通安全的政教處主任餘軍老師。他告訴我們,目前我們學校有教學班15個,在校學生700多人(其中初一年級6個班;初二年級5個班;初三年級4個班),本學期住校生就有330人。我們學校一出校門就是一條柏油馬路,它是通往縣城的要道,時時車水馬龍,所以交通安全教育尤其重要,再加上學校是我們學生安全的直接管理人,負有對學生進行管理、教育和引導的職責,因此我們學校早就將交通安全教育列入我們學生平時的教學日程,並已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宣傳教育計劃,正在逐步實施中。如在學校廣播、晨會、班會課上進行交通安全宣傳,並且還邀請校外相關部門進行講座,展覽宣傳畫等,同時還利用課餘時間開展了一系列關於交通安全教育方面的活動,有觀看安全教育片、發放《“文明出行平安回家”告家長書》等,甚至在國慶節的《告家長書》中也有部分涉及到交通安全方面的提醒。學校除了上述的一些活動的舉行之外,還制定了相關的規定,如進出校門要點名,維持秩序,擺放警示牌等。

  那其它人員是如何配合實施政教處的措施的呢?於是我們採訪了我們學校的門衛,他向我們出示了《清水中學校門登記表》和《外出申請表》介紹說,為保證學生的安全和學校秩序,所有外面的人進出校門都要進行登記,學生外出必須要有班主任和值日領導簽字的《外出申請表》,否則一律不準進出的;下課放學回家時,門衛還要負責校門口公路段學生的交通安全。

  班主任又是如何實施交通安全教育工作的呢?學校安全教育一直很重視,每一次班主任在會議上,明確要求班主任,在每一次班會課上都要留有一定時間進行安全教育。如學校對學生腳踏車的定期安全檢查;時時提醒學生騎腳踏車時應該注意的安全;公路上遵守情況等等,學校特別對學生進出校門的安全及交通易發地的安全較重視。

  校園交通安全形勢分析報告3

  為全面貫徹落實《關於開展道路交通安全綜合整治攻堅年行動的通知》(雙府函〔20xx〕10號)和《關於印發xx縣道路交通安全綜合整治攻堅年行動六項重點工作方案的通知》(雙整辦〔20xx〕28號)等相關檔案精神,結合xx縣政府安委會20xx年安全生產活動有關安排,我局組織了對全縣涉及機動車(含整車和改裝車)生產企業、改裝企業及配套企業的安全隱患大檢查活動,現將有關情況總結如下:

  一、領導重視,周密部署

  按照檔案要求,我局領導高度重視道路交通安全綜合整治工作,根據市經信委xx縣整治辦對該項工作的要求,專門成立了道路交通安全綜合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對《xx縣道路交通安全綜合整治攻堅年行動任務推薦一覽表》進行了任務分解,我局分管領導多次帶隊到企業現場進行檢查,對發現的問題提出了整改意見,要求各鎮(街道)、各相關企業要結合各自實際情況,認真落實檔案要求,及時開展隱患排查和落實整改措施。同時根據《xx縣經濟和資訊化局關於調整安全生產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分工的通知》(雙經信〔20xx〕303號)檔案要求,對全縣涉及機動車(含整車和改裝車)生產企業、改裝企業及配套企業進行專項檢查;檢查的重點內容包括各工業企業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或人員的配備情況、安全生產管理制度、產品是否符合國家相關規定、現場安全生產管理情況等。

  二、層層落實,全面展開

  一是著力開展機動車安全隱患大檢查工作。為紮實落實交通安全綜合整治工作,我局安排專人配合縣整治辦開展了為期兩個月的機動車安全隱患整治行動,杜絕違法車輛改裝生產,全力把好生產源頭關。為進一步加大機動車安全隱患大檢查工作力度,確保機動車生產、改裝、配套行業生產形勢的穩定,供給市場產品達標,在此次檢查活動開展過程中,我局安排專人與縣安監局、西航港開發區管委會、相關鎮(街道)經發辦、安辦人員分5次對全縣12個鎮(街道)12戶企業進行了現場抽查。共檢查企業12家,其中機動車改裝車生產企業2家、配套企業10家,共計查處一般安全隱患3處,已整改3處,提出限期整改措施1條,違法改裝企業1家(xx市高榮華龍實業有限公司車廂違規超高);檢查組重點針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安全標識不明、不按照國家標準改裝等提出整改要求,對不能立即整改的,下發了限期整改通知書,要求在規定期限內進行整改,對整改不達標的要求取締關閉。透過檢查查詢問題,研究對策,努力從源頭消除機動車安全事故隱患。同時,針對安全事故多發的現狀,制定了《xx縣工業企業安全生產告知書》,及時發放至各重點企業,確保安全工作落到實處。

  二是加強“三無”工業企業治理。按照機動車安全隱患大檢查工作要求部署,全面搶抓工業企業安全生產,對全縣涉及機動車生產、改裝、配套的“三無”企業進行了清理,按照《xx縣經濟和資訊化局關於“三無”工業企業分類處置的實施方案》(雙委辦〔20xx〕71號)檔案精神,分類處置轄區內的“三無”工業企業。截至目前,全縣所有“三無”工業企業均已斷電停產,90%已清空辦理,其中涉及機動車配套、改裝的“三無”企業均已取締關閉。

  三是認真做好機動車安全生產的宣傳教育工作。按照縣安監局的統一安排,我局積極派員參加了全縣安全生產大檢查宣傳諮詢活動,設立了安全生產政策法規諮詢點,及時發放了《安全生產法》、《四川省安全生產案例選編》等宣傳資料,組織縣內機動車生產、改裝、配套企業人員學習車輛安全事故案例。在機動車安全隱患大檢查活動期間,我局要求各重點企業在廠區、生活區設立安全宣傳欄、張貼宣傳畫、學習典型案例、圖片展覽、以會代訓等多種形式開展安全培訓,營造我縣工業系統廣大員工“安全責任、重在落實”的濃厚主題氛圍。

  三、及時總結,明確重點

  通過歷時半年的機動車安全隱患大檢查工作,也暴露出目前機動車行業監督管理工作的薄弱環節,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部分企業安全生產意識還需進一步提高。在安全生產操作程式上沒有嚴格按有關規定進行,尤其在對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認識上存在較大缺陷,對自身所在崗位承擔的社會責任認識度不夠。

  二是有的企業安全生產管理隊伍建設與市、縣要求相比還存在明顯差距,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數量、經費裝備還不能適應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的要求。在我們抽查中,發現相當一部分企業負責人對安全生產管理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機構設定和人員配置與承擔的安全管理任務不相適應。

  我局將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加大對機動車生產、改裝、配套企業生產督查力度,認真落實道路交通安全綜合整治相關檔案要求,做到隱患檢查上報及時,隱患整改措施有力;努力推進縣和鎮(街道)兩級的安全生產管理網路建設,進一步完善安全生產監管體系。同時加強對鎮(街道)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生產經營單位負責人和安全管理人員的教育培訓力度,提高其管理水平,共同努力遏制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保證我縣工業系統安全生產形勢的穩定。

  校園交通安全形勢分析報告4

  一、全市交通安全工作基本情況

  近年來,全市各級各部門依法履職、密切配合,大力加強交通安全工作,不斷最佳化道路交通環境,全市交通安全大局總體平穩。特別是今年以來,市交安委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充分發揮牽頭抓總、協調推進的作用,各相關部門通力協作,堅持“構建一二三六體系,打造暢安聊城”的總體思路,紮實開展交通安全管理樣板市建立工作,著力提升綜合治理水平,截止10月底全市交通事故死亡人數與去年同比減少65人、下降12.84%。

  (一)堅定一個目標,實施三項工程,綜合治理更加有力。堅定“交通事故總起數和死亡人數雙下降”一個總目標,大力實施黨政、社會和全警三個工程。一是實施黨政工程。市政府先後召開9次會議專題研究部署,成立了由市長任組長、25個市直部門負責人、11個縣(市、區)長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出臺了實施意見,將30項交通安全重點工作量化分解到各級各有關部門,高規格啟動交通安全管理樣板市建立工作,各縣(市、區)也都成立了由政府一把手任組長的領導組織,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強力推進。二是實施社會工程。各成員單位強化協作,安監、公安、交通、公路部門積極推進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宣傳、廣電、公安部門健全交通安全公益宣傳機制,教育、公安、交通部門大力推進“平安校車工程”,住建、公安、城管、交通部門綜合治理渣土運輸車輛,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參加交通管理。三是實施全警工程。市公安局黨委組織全警齊抓共管,實行交通安全工作“片長、路長、段長”三長負責制,交警、特警、治安等警種部門聯勤聯動、常態化聯合執法。

  (二)完善兩項機制,健全兩個保障,基層基礎更加紮實。完善基層管理和督導考核兩個機制,為工作開展提供兩個保障。一是完善基層管理機制。20xx年起,推動市、縣兩級成立了常設議事機構交安委及其辦公室,鄉鎮普遍成立了交管辦,30%的鄉鎮配設了專兼職交通安全管理員,50%的村居配備了專兼職交通安全協管員,市交安委堅持每月一考核、每月一通報,“主體在縣、管理在鄉、延伸到村”的交通安全管理機制日趨完善。二是完善督導考核機制。市委、市政府將淘汰黃標車等重點工作納入年度目標考核,市大督查落實委員會跟蹤考核,駐聊主要媒體公開曝光。出臺了《依法加強對社會單位道路交通安全責任追究工作的實施細則》,依法從嚴追究有關單位及責任人的事故責任。

  (三)圍繞三大重點,實行六化措施,治理能力不斷提升。圍繞管好人、控好車、治好路三大重點,狠抓六化管理措施。一是狠抓綜合執法常態化。市公安局立足路面主戰場,紮實開展對生命安全負責、向交通事故宣戰行動、“七類重點車輛、七種違法行為”專項整治,今年以來查處各類交通違法139萬起,行政拘留607人,對4625名嚴重違法駕駛人一次記滿12分,偵破交通肇事逃逸案件264起、致人死亡逃逸案件93起,偵破率分別為97%、98%。與安監、交通、公路、教育、住建等部門建立聯合治理城區交通環境、治超、治理“四非”車、治理危化品運輸車和黃標車五項機制,成效顯著。二是狠抓源頭監管動態化。81家“兩客一危”運輸企業和重點貨運企業建立車輛動態監管平臺,目前正籌建全市重點車輛監管中心。建成全市車管指揮中心和駕考中心,實現對26個考場、21條檢測線網上實時動態監管。摸排列管“七類重點車輛”10.7萬輛、重點駕駛人1.5萬人,特別是把5781名酒駕、一次記滿12分等5類高危駕駛人納入派出所重點列管。三是狠抓基礎設施規範化。實施生命防護工程,排查道路交通安全隱患129處,實行掛牌督辦,目前已督促完成整改59處;推進樣板路建設,完善護欄、減速帶等防護設施,年內四環路建成樣板路,各縣(市、區)至少建成1條國省道樣板路、2條縣鄉道樣板路。四是狠抓安全防控智慧化。建成國省道高畫質監控卡口127處、區間測速系統27處,完成環城區5處警務工作站升級改造,建成全省的機動車緝查布控系統,實現對機動車實時布控和對假牌套牌等重點交通違法精確打擊。五是狠抓宣傳引導制度化。深入實施“文明交通行動計劃”,健全警示提示、事故曝光、公益廣告刊播、協調配合、督導考核等5項宣傳機制,開辦了由一線交警主持的《長濤說交通》電視專欄和《平安行直播室》廣播專欄。六是狠抓分類教育精細化。嚴格駕駛人培訓考試,加強客貨運駕駛人“大培訓、大宣傳、大教育”,對“七類重點車輛”駕駛人每季度進行一次宣傳教育,開展宣教活動500多場次,印發宣傳資料300多萬份,傳送提示簡訊50多萬條。市城區正推進湖濱公園等兩處交通安全文化公園建設,村普遍建設“一牆(牆體標語)、一欄(宣傳欄)、一牌(隱患路段樹立固定警示牌)、一喇叭(交通安全大喇叭)”,不斷提升群眾的文明交通意識。

  (四)創新四項工作,抓好四個突破,交管工作亮點突出。一是創新綜合治理考核。市綜治委將交通安全工作納入綜治考核,在全省乃至全國首次明確為“一票否決”專案,並實行通報批評、掛牌督辦、黃牌警告、一票否決、取消平安建設評先創優資格五個等次的強力問責,受到省交安委高度關注。二是創新學生宣傳教育。全市推廣冠縣經驗,為中小學校培訓並配設專兼職交通安全教師,將學生交通安全教育納入了日常教學和綜合素質評定,出版了20多萬冊全省首創、擁有獨立版權的《小學生交通安全讀本》,在全市建成10處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基地。三是創新渣土運輸管理。實行源頭控、動態查,以人管車、統一標識、統一改裝、部門聯動、公開曝光,住建、公安、城管、交通等部門聯合治理,查處渣土車違法2000多起。去年9月中旬全省城市建築渣土運輸規範化管理現場會在我市召開。四是創新平安校車工程。大力推廣平安校車“東阿模式”,全市11個縣(市、區)均成立校車公司,已配設專用校車277部,目前正加快建設全市校車監管中心,初步形成了“以縣為主、公司運營,校企共管、部門監管”的集約化運營管理機制。

  二、當前交通安全工作存在的問題

  雖然全市交通安全形勢總體平穩,但隨著經濟快速發展,機動車保有量激增,人、車、路、管理之間的矛盾凸顯,交通事故總量仍在高位徘徊,交通安全形勢依然嚴峻。20xx年,全市生產經營性交通事故起數佔安全生產事故總數的98.43%,死亡人數佔92.31%,交通事故已成為人民群眾平安幸福最嚴重的危害之一,交通安全形勢嚴峻性和事故預防工作長期性的基本局面依然沒有改變。主要存在四個方面的問題:

  (一)從人的因素看,交通參與者安全意識不強。20xx年以來,因機動車、非機動車駕駛人交通違法及行人交通陋習等原因,造成的事故起數佔94.43%、死亡人數佔95.33%。問題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機動車駕駛員方面,部分駕駛人員安全意識淡薄,“三超一疲勞”(超速、超員、超載和疲勞駕駛)、酒駕、闖紅燈、開鬥氣車等依然存在。一些交通運輸企業日常安全監管不到位,掛靠經營問題突出,只收取對掛靠車輛的管理費,不履行對掛靠車輛及駕駛人員的安全管理和教育職責,安全防範不到位。二是行人和非機動車駕駛人方面,闖紅燈、跨越防護欄、不按交通標線指示行駛等現象屢見不鮮;公路集市貿易時有發生,嚴重堵塞交通,影響交通安全;部分群眾為個人出行方便,阻礙安裝或安裝後偷拆掉公路中央防護欄,極大增加了公路行駛的危險性,此問題在縣鄉公路尤其嚴重。三是學生安全方面,部分學校為降低成本,仍用非標準校車接送學生,存在較大安全隱患;部分家長安全意識薄弱,存在僥倖心理,家庭拼車超員接送學生,農村三輪車、小貨車、小麵包車超員接送學生的現象時有發生。

  (二)從車的因素看,機動車安全隱患明顯增多。全市機動車保有量已達103.7萬輛,其中汽車62.8萬輛,汽車與10年前相比增長6.97倍,並以每年10萬多輛的速度激增,私家車發生事故起數佔75.05%、死亡人數佔63.46%。此外,我市有電動三四輪車生產廠點30家,銷售商戶101家,此類車技術落後、增長迅猛,存在很大安全隱患。同時,隨著周邊省市高速公路採取危化品運輸車輛限行或禁行措施(河南省全天禁行,河北省夜間禁行),途經我市的危化品車輛大幅增加,全市日均通行危化品車輛800多輛次,其中高速公路日均510輛次(濟聊高速430輛次,平均3.3分鐘透過1輛,特別是夜間通行高達287輛次,平均2.1分鐘透過1輛;青銀高速80輛次),其他國省道290輛次,稍有不慎極易引發惡性事故。近三年共發生危化品車輛交通事故10起,造成7人死亡、21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152萬元,僅濟聊高速公路就發生洩漏、著火事故8起。

  (三)從路的因素看,交通安全設施建設仍然薄弱。一是交通安全設施“三同時”(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制度落實不夠好。減速、隔離、交通訊號燈、警示標誌等安全設施欠賬大,全市縣鄉公路佔通車總里程88%,總體安全技術狀況較低,其中次、差等級4634公里、佔28.2%,隱患路段1095.9公里,各類危險橋樑359座,嚴重影響通行安全。近三年在防護設施不全的道路上,發生的事故起數佔67.8%、死亡人數佔72%,今年3起較大事故發生的道路都不同程度存在防護設施不全問題。二是城區交通設施不能滿足需求。缺乏立體交通設施,停車規劃不完善,管理機制不健全,加劇交通擁堵。三是公共交通發展相對滯後。公共交通發展滯後於群眾出行需求,市城區公共交通出行分擔率僅為11.2%,遠低於全省22.7%的平均分擔率。特別是農村公共交通運力不足,客運難以覆蓋偏遠地區。四是科技投入進展較慢。目前的科技投入距公路交通安全防控體系建設“全路段覆蓋、全時段監控”的要求有很大差距。按照全省公路智慧交通安全系統建設三年規劃要求,20xx年底要完成高速公路智慧交通安全建設任務,重點國省道要有明顯突破。我市高速公路、國省道和重點縣鄉道智慧交通三年規劃建設需資金3.04億元,其中高速公路智慧交通需7436萬元,目前僅投入資金608萬元,距省裡要求的每公里投入20萬元、年底完成的目標相比,差距很大。

  (四)從管理因素看,交通安全管理合力仍待加強。一是有的地方交通安全主體責任和部門監管責任落實不力,縣、鄉兩級雖然成立了交安委及交安辦,但很多仍處於空轉狀態,工作推動力度不大。尤其是鄉、村交通安全管理員、協管員配設不到位,經費保障不落實,致使工作流於形式,嚴重製約了全市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發展提升。二是交警警力明顯不足,目前全市有交警844人,萬人配備交警數量為1.45人,低於全國1.85人的平均水平。全市有鄉鎮交警中隊32個,警力130人。每個中隊平均警力4人,管理3至4個鄉鎮,人均需管控138公里公路。市城區僅有民警164人、協勤167人,與毗鄰的菏澤相比(民警143人、協勤330人)相比,管理力量明顯不足。三是近年來恐怖襲擊、人為破壞等非傳統安全事件在交通安全領域時有發生,給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帶來新挑戰。

  三、加強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見建議

  交通安全工作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涉及到方方面面,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緊緊圍繞交通安全管理樣板市建立,深入推進道路交通“平安行你我他”行動,打造“暢安聊城”。

  (一)著力解決管理合力不足的問題,實現交通安全管理系統化。一是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把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從謀劃長遠發展的高度,謀劃交通事業的發展。要依法完善交通安全管理規劃,並納入城市建設總體規劃認真組織實施。要認真落實聯席會議制度,充分發揮交安委的作用,督促公安、交通、公路、住建、規劃、教育、城管、工商等單位各司其職,協作互動,形成監管合力。二是要健全交通安全管理機制。做實縣、鄉兩級交安委及其辦公室,為鄉鎮配齊交通安全管理員,為村居配齊交通安全協管員,提供好經費保障,充分發揮基層作用。借鑑菏澤經驗,由各縣(市、區)統一招錄政府交通安全專職管理員,統一財政保障,由公安機關交警中隊管理使用,專職配合開展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同時,為城區新招錄一批交通協管員,緩解警力不足問題。三是要健全考核機制。壓實各縣(市、區)政府的交通安全工作主體責任,由市大督查落實委員會進一步加強督導考核,確保實施意見確定的30項重點工作落實到位。

  (二)著力解決宣傳不廣泛的問題,實現宣傳引導制度化。一是完善社會宣傳制度。以深化實施“文明交通行動計劃”為載體,將文明交通納入文明建設體系,加大權重,督促各部門、單位依法履行交通安全宣傳責任,組織開展交通安全文化作品和“文明交通之星”評選,廣泛招募文明交通志願者,組建志願者服務隊伍,培育濃厚的交通安全文化。二是完善公益宣傳制度。要充分發揮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優勢,進一步完善交通安全公益宣傳機制,在各級各類媒體設立專欄,對交通安全公益廣告報刊每週刊發、電視臺每天播出、廣播電臺每天播出3次、主流網站設定彈出視窗,努力形成全民共建、共管、共享文明交通的良好氛圍。三是完善公開曝光制度。對查處的典型違法案例、發生的死亡事故,要公開曝光,做到處罰一個人,教育一個村、影響一個鄉;一地發生事故,全鄉、全縣、全市受教育,發揮好預防警示作用。要透過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臺,開展“指尖上的文明交通”、“交通違法我監督”、“文明出行我點贊”、“交通隱患我建言”等隨手拍、提建議活動,弘揚文明交通正能量。

  (三)著力解決安全意識差的問題,實現分類教育精細化。一是抓好繼續教育。繼續大力開展交通安全知識“大培訓、大宣傳、大教育”活動,繼續加強對校車、客車、貨車、渣土車、危化品運輸車、農村麵包車、低速載貨車等“七類重點車輛”駕駛人的宣傳教育,將酒駕、年內有10次以上交通違法等5類高危駕駛人納入派出所列管教育,切實提高其交通安全素質。二是抓好陣地教育。建強宣傳教育陣地,市城區打造好濱河大道、湖濱公園兩處大型交通安全文化公園;各縣(市、區)至少建立一處交通安全文化公園。組織宣傳隊下鄉進村宣傳,推進農村交通安全宣傳“一牆、一欄、一牌、一喇叭”固定陣地建設。三是抓好學生教育。繼續推廣冠縣經驗,以“教育一個學生、影響一個家庭、帶動整個社會”為目標,開展“小手拉大手,攜手文明行”主題活動,實現交通安全教育進課堂,逐校完善宣傳設施,各縣(市、區)至少建成兩處高標準交通安全示範學校,形成教育常態化、教師專業化、教材普及化的學生交通安全教育模式。

  (四)著力解決關口把不嚴的問題,實現源頭監管動態化。一是嚴格源頭監管。加強車輛生產、銷售、登記、檢驗等每個環節的管理,對非法生產、非法改裝、非法拼裝、非法回收拆解車輛違法行為,拉網式、常態化從嚴打擊,堅決剷除源點病灶,把好控牢源頭。二是嚴格重點監管。旅遊包車、大型貨車、三類以上班線客車、危險品運輸車和校車、渣土車全部安裝使用衛星定位裝置,臥鋪客車安裝車載影片裝置,“兩客一危”運輸企業健全動態監管平臺。建成全市重點車輛監管中心,對存在交通違法行為的車輛,公安、交通部門和企業實行“一次違法、三方處罰”,形成科技引領、動態監管、精準干預、三方聯動的動態監管模式。三是嚴格基層監管。鄉、村兩級全部健全轄區車輛臺帳,落實檢驗告知、交通違法警示等動態監管措施。村居設立交通安全勸導站,發動協管員、治保人員等力量開展勸導,及時勸導、舉報交通違法行為,確保交通違法不出村、不上路。

  (五)著力解決治理不徹底的問題,實現綜合執法常態化。一是強化公路執法。縣、鄉兩級至少建立一支政府牽頭,公安、交通、公路、安監、農機等部門參加的聯合執法隊伍,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常態長效推進對生命安全負責、向交通事故宣戰行動,不定期組織開展流動執法,嚴查嚴糾酒駕,“三超一疲勞”,侵佔、挖掘、損壞公路和公路設施等各類嚴重交通違法行為,始終保持嚴防嚴管嚴控的強大聲勢。二是強化城市治理。深入實施城市暢通工程,完善交通安全管理規劃、停車規劃等專項規劃,建立道路交通安全評價制度,重拳治理混亂區域和交通亂象,搞好主幹道路的“大回環”和背街小巷的“微迴圈”,限度提高道路通行效率。發動全社會向不文明交通行為和交通陋習宣戰,從嚴治理闖紅燈、亂停亂放、翻越護欄、“中國式”過馬路等交通違法行為,提升文明交通指數,樹立文明城市形象。從嚴治理非法營運載客三輪車,健全常態管理機制;強化渣土車管理,實現公司運營、密閉運輸。三是強化校車管理。大力推廣東阿平安校車模式,加快校車配置進度,各縣(市、區)全部做好校車公司化運營的各項準備工作,建成全市校車監管中心,形成政府主導、以縣為主、覆蓋全市、公司化運營、集約化監管的“平安校車”模式。

  (六)著力解決安全隱患多的問題,實現基礎設施規範化。一是實施生命防護工程。集中治理道路安全隱患,完善公路隔離護欄、紅綠燈、黃閃燈、標識標牌、減速帶等防護設施。加強農村公路安全設施設定,足額配置交通標誌、標線、護欄等設施,沿線村莊全部設定村名標牌。在農村公路重要平交路口、急彎陡坡、臨水臨崖、沿線出村道口、學校駐地等重點路段設定紅綠燈、黃閃燈等交通安全設施。完善“交通、公安部門聯合排查,交通部門實施隱患治理,安監部門負責掛牌督辦”的公路安全隱患排查治理模式,對排查出的安全隱患,加大掛牌督辦力度,確保加快完成整改。二是健全農村客運網路。制訂鼓勵發展農村公共交通的優惠政策,建立佈局合理、暢通有序、安全便捷的農村客運網路,從源頭上杜絕農用車、摩托車違法載人以及非法營運等現象。三是加強公路基礎設施建設。新建、改建、擴建道路要嚴格落實交通安全設施使用“三同時”制度,在竣工驗收時吸收公安、安監等部門驗收評價,驗收不合格的不得通車執行,確保道路安全設施投資到位並同步建成。嚴格落實市縣兩級道路建設養護管理主體責任,確保設施及時維護更新,不新增隱患。

  (七)著力解決科技含量低的問題,實現安全防控智慧化。一是加大科技投入。各縣(市、區)建立由發改、財政、公安、交通、氣象等部門共同參與的工作機制,進一步加大投入,加快公路智慧交通安全系統建設。二是提升管理水平。實現與立體化治安防控體系、影片監控全覆蓋工程互通互聯、資訊共享,建立完善指揮平臺排程、監控系統取證、執法站檢查的“三位一體”執行機制,著力構建點線面結合、網上網下聯動、人防物防技防互補的道路交通安全防控體系,實現對道路的資訊化、動態化、科技化管控。進一步加強深度研判,分析各類非傳統安全因素可能帶來的巨大風險,做到超前預警、嚴密防範、高效應對。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