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自我分析報告

大學生心理自我分析報告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逐漸認識到報告的重要性,其在寫作上有一定的技巧。一聽到寫報告就拖延症懶癌齊復發?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學生心理自我分析報告,歡迎閱讀與收藏。

  大學生心理自我分析報告1

  一、調查結果

  83%的大學生認為心理健康的最典型的特徵是處事樂觀、熱情誠懇。

  當問及心理健康的最典型的特徵是什麼時,處事樂觀、熱情誠懇排第一位(83%),其他依次是:是有良好的人際關係(56%),心平氣和、與世無爭(51%),吃的下、睡的香(38%)。

  九成多的大學生有過心理方面的困擾。

  調查結果顯示:27%的大學生認為自己經常有心理方面的困擾,66%的大學生認為自己偶爾有心理方面的困擾,僅有2%的大學生表示自己沒有心理困擾,另有3%的大學生選擇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由調查結果可知,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九成以上的大學生有過心理方面的困擾,應引起教育部門、學校、社會、家長和學生們的足夠重視。

  人際交往壓力、就業壓力、處理情感問題能力不強是造成大學生心理困擾和心理問題的重要原因。

  調查結果顯示:引起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依次是人際交往帶來的壓力問題(67%)、就業壓力(55%)、自我管理能力不強(51%)、情感問題(48%)、人生髮展與職業選擇上有困難(48%)、對周圍環境的不適應(45%)、學習壓力(44%)、經濟困難(26%)、不適應大學生活(16%)。

  大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人際交往壓力、就業壓力、自我管理能力不強是在本次調查中反應最為突出的問題,這反應了當代大學生與他人交往的能力欠缺、對未來就業的擔心與自身素質的嚴厲要求。

  人際交往:人際問題產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些學生自卑、孤僻、害羞等無法和別人較好的溝通或者不同性格氣質的同學處理問題的方式的差異也會引起人際交往的不融洽。有的大學生卻常常忽視平等、互助這樣的基本交往原則,常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從不考慮對方的感受,這樣的交往必定以失敗而告終。

  就業壓力:隨著大學的擴招和教育產業化政策的推行,大學生人數大幅增長,高校教育與企業的需要脫節,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面臨嚴峻的就業難問題。

  情感問題:大學生情感問題主要是友情、愛情方面的問題。大學生情感困擾主要集中在戀愛睏擾。愛情是校園裡一個敏感的話題,部分同學透過愛情排解心理壓力,有的女同學或者男同學過於靦腆,和異性在一起會覺得不自在,甚至是害怕。正確處理愛情與學業的關係是學生的一門必修課。

  38%的大學生遇到煩心事或感到壓抑時不向任何人訴說。

  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選擇傾訴的物件依次是知心朋友(65%)、家人(26%)、男/女朋友(14%)、老師(9%)、學長、學姐(6%)、心理諮詢員(5%),而有38%的大學生選擇不找任何人。

  調查結果從積極的方面可知,大部分同學遇到心理困擾會他人傾訴,從反面可以看出大學生心理健康意識淡漠。受傳統心理觀念的影響,部分大學生諱疾忌醫,極力掩飾和不願向他人透露自己的心理煩惱,心理問題長期得不到有效排解,久而久之,負面情緒的淤積將可能導致危機心理的出現,嚴重的還會影響到學生們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甚至出現極端事件。

  為什麼選擇向朋友傾訴而向父母傾訴的人少呢?大學生認為,朋友和自己的共同語言較多,父母和自己有些代溝,自己的一些事他們根本不瞭解,也不認同。而且大學生已經成年了,能夠獨立生活、獨立解決一些困難與問題。如果碰到一點點問題就向父母傾訴,父母不瞭解情況,往往乾著急,也難以解決問題。

  87%的大學生會開導身邊存在心理問題的朋友。調查結果顯示:當週圍朋友存在心理問題時,87%的大學生會開導他、8%的大學生認為事不關己,無所謂、對外宣傳他有問題的佔2%、僅有1%的大學生認為為了自身安全,能躲多遠躲多遠。表現了大學生熱心、樂於助人的一面。

  85%大學生表示自己從來沒去過心理諮詢室。

  在問及多長時間去一次心理諮詢室時,12%的大學生表示自己一個學期或更久才去一次,而選擇自己從來沒去過心理諮詢室的大學生達85%。

  3、高校心理諮詢機構發揮作用不大,前來諮詢的學生人數不多。

  學校心理諮詢是增進學生心理健康、最佳化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高校設定了心理諮詢機構。

  但是,由於學生對心理諮詢人員信任度低、諮詢人員專業水平不高、學校經費不足等原因,前來高校心理諮詢室諮詢的學生並不多。

  95%的大學生表示會認真對待心理問題。

  在問及你認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是否應引起重視時,95%的大學生表示要認真對待,根本不用在意的佔2%,僅有1%的大學生認為無所謂。調查表明:大學生對自身心理健康的關注。

  68%的大學生認為最需要輔導的專案是在面臨人生重大選擇時提供參考意見。

  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認為最需要輔導的專案依次是在面臨人生重大選擇時提供參考意見(68%)、解答一些思想問題(56%)、介紹一些為人處事的經驗(50%)、介紹和開放校內外資源(30%)、在我難以自我控制時給予警醒(39%)。

  大學生處在人生的特殊時期,在不同的年級、性別需要輔導的內容不同,當遇到自身無法解決的心理問題時,渴求專業心理輔導員能對自己提供一些幫助。

  近六成的大學生認為心理健康工作者最應該加強的工作是深入學生中多溝通。

  調查中:57%的大學生認為心理健康工作者應該深入同學中多與同學溝通, 23%的大學生認為應該舉行心理健康講座與諮詢,12%的大學生認為心理健康工作者應該進行心理健康知識宣傳,僅有7%的大學生認為心理健康工作者應該進行心理健康狀況調查。

  二、保障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幾點建議

  (一)學校要高度重視大學生的心理。加大心理健康的宣傳力度,定期舉辦心理健康講座。開展積極的、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為同學們心理健康提供良好的文化土壤。

  (二)高校諮詢機構工作人員對於大學生的心理諮詢要講究工作的方式和方法,提高自身服務水平和服務意識,深入同學中去,及時瞭解大學生的心理狀況,關心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現苗頭及時給予溝通與輔導。

  (三)常見人際交往障礙的克服

  每個人在交往中都或多或少地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改善人際關係,加強人際交往,對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心理健康都有重大意義。提高認識,掌握技巧、充分實踐,改善交往措施、培養良好的交往品質。在人際交往中應儘可能地做到:肯定對方、真誠熱情。在溝通時,語言表達要清楚、準確、生動。要學會有效聆聽,做到耐心、虛心、會心,把握談話技巧,吸引和抓住對方。此外,一個人在不同場合具有不同角色,在教室是學生,在閱覽室是讀者,在商店是顧客。在交往活動中,如果心理上能經常地把自己想象成交往對方,瞭解一下自己處在對方情境中的心理狀態和行為方式,體會一下他人的心理感受,就會理解別人的感情和行為,從而改善自己待人的態度,這種心理互換也是培養交往能力的好辦法。

  (四)面對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現狀,一方面政府要繼續深化就業體制改革,加快出臺相應的政策保證大學生就業,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政策、財政支援,為大學生進行免費技能培訓,另一方面,大學生自己要轉變學習方式和就業觀念,降低自身期望值,實現多形式就業。“先就業、後擇業、再創業,下基層、到西部去、到中小企業就業。

  (五)當代大學生情感問題的調適策略:引導大學生制定個人的發展計劃、用積極的態度來衡量與評價自我、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諮詢中心, 及時疏導大學生情感問題。

  大學生心理自我分析報告2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只是古代讀書人的美好意願,它已經不符合現代大學生的追求,如今的大學生身在校園,心兒卻更加開闊,他們希望自己儘可能早地接觸社會,更早地融入豐富多彩的生活。時下,打工的'大學生一族正逐漸壯大成了一個部落,成為校園裡一道亮麗的風景。顯然,大學生打工已成為一種勢不可擋的社會潮流,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在這股潮流中正悄悄發生著改變。 懷揣著對“白衣天使”這個稱號的神往,2月1號,我帶著新奇與緊張的心情踏進了衛生院,開始觀察護士門的工作動態和性質及醫院情況。儘管時間很短,但收穫頗多。剛進醫院,著實很興奮,激動,新鮮感很強,對臨床護理操作程式亦非常感興趣,同時也有點擔心,畢竟是進入了一個新鮮提與社會各種人群進行交流。也是對自己的一個挑戰。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深刻的瞭解到健康發展不僅僅是身體健康,還有心理上的健康。社會各界對心理學的關注越來越多,對心理知識的瞭解需求也越來越大。各個學校都開展了心理健康課程,企業組織也對員工進行心理健康指導,政府部門也加強了對心理學知識的推廣和普及。現如今,中小學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所面臨的壓力深受社會各界關注。如何引導他們用正確的心態面對學業壓力、升學壓力、競賽壓力成為了一個深受關注的話題。而我們作為心理學專業的本科生,如何將我們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轉化為我們的實際操作能力,不斷提高我們的動手能力,便成為了一個需要我們解決的重要問題。因此,如何利用我們的現有知識瞭解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並幫助中學生(尤其是初高中畢業生)面對壓力、克服困難、緩解壓力、勇敢追求自己的夢想便成為了我們這次暑期社會實踐的主題。

  一、實踐過程:

  想要用我們的所學去幫助那些有困惑、壓力大、需要幫助的中學生,首先要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況究竟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對症下藥。因此,我們的暑期實踐是從心理健康狀況調查開始的。暑假的某一天,我們如約來到廈門市同安六中,向65名即將升入高三的同學分發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問卷。此問卷由我們小隊成員從資料室搜尋查詢發現,並由全體隊員根據高三畢業生具體學習生活情況加以修改,使其更適合高三應屆生,提高了問卷的信效度。問卷分發答題過程非常順利,同學們很配合,結果令人滿意。

  透過問卷,我們發現高中畢業的壓力主要來自升學的困擾,面對複雜困難的學習任務表現出煩躁倦怠的情緒,對自己的學習能力沒有信心,對於高考後的生活沒有明確的目標。針對了應屆生這種心理狀況,我們開始了本次暑期實踐的第二部分——以此針對高三學生緩解升學壓力,放飛心中夢想的主題段對綜合素質拓展訓練。本次團訓一共由貨幣組織、疾風勁草、蜈蚣大翻身三個主題小遊戲構成,精緻而充實。參與遊戲的同學充分感受到了心理小遊戲的魅力,在心理遊戲中充分放鬆自我,排遣壓力,愉悅身心。在遊戲中穿插的說出自己心中夢想環節,讓同學們勇敢表達出了自己心中的夢想。在最後的分享環節中同學們深入交流了在這次素拓活動中的體會與感觸。大家紛紛表示希望將這次遊戲中得到的經驗運用到以後的學習生活中。讓自己的高三學年更順心,更輕鬆,更有效率。

  透過前兩個部分的順利進行,同學們對心理學、對自己的心理狀況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同學們都希望我們透過這次暑期實踐為大家進一步介紹心理學,使同學們對心理學對自己都有一個更身層次的認識瞭解。

  二、心理沙龍:

  在心理沙龍中,我們幾位同學們介紹了一些心理學中對日常生活有所幫助的小常識,同學們聽得津津有味。然後,我們著重介紹了有關氣質型別方面的知識,並向同學們發放了氣質型別問卷,同學們透過這份問卷瞭解了自己的氣質型別,接下來我們針對不同的氣質型別對同學們提出了一些取長補短的可行性建議,讓同學們更加的瞭解了自己,並且讓同門們透過這次沙龍懂得了如何用心理學知識對自己進行調整提高。沙龍結束時,同學們紛紛表示獲益良多,並親切的邀請我們有機會再去學校和他們一起分享心理學知識。

  本次活動順應學生對心理學知識瞭解的需要,對校園心理健康建設有積極的意義。前期準備工作安排合理、到位、活動可操作性強、可行性強,能引起學生興致。活動地點都在教室或操場,活動內容沒有危險性專案,安全係數高,且不會浪費學生太多不必要的時間。加上有學校內老師或學生幹部從中協調,我們的活動進行的十分順利,達到了預期目標。

  支教,對於我來說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任務,當我知道去這所中學的時候,就知道哪裡的條件是比較艱苦的。但是能讓我真正的去體會一次做老師的感受,能讓我走進農村教育的一線,去了解中國農村教育的現狀。

  有人這樣形容現在的大學生打工族:中文專業投筆從融,外文專業西遊取金,歷史專業談股論金,醫學專業精益求金。其實並不是我們有嚴重的拜金主義傾向,只不過我們在這個現實的社會中懂得了該怎學樣習生網存。

  實踐實際上就是一次就業的演練,在實踐中,我發現,其實學習不光充滿在課堂上,社會上給你提供的學習機會更多。只不過,這個學習資源需要你的篩選。

  大學生心理自我分析報告3

  學生從小學一路走到大學,然後大學畢業面臨擇業。一直以來從一所學校進入到另外一所學校,雖然周圍的變了,身邊的人變了,但是性質沒有變,始終是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而大學畢業踏入工作崗位,變得不僅是身處的環境,身邊的人,最重要的是生活的主體內容的性質變化。畢業大學生們要從相對純淨的校園進入到五光十色的社會,從隨意性很大的課堂生活進入到不能曠工、不能怠工且在專業性、技術性都有諸多要求的工作崗位上。生活內容性質的轉變,周圍環境的變化,以及怎樣應對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這對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都是一個心理上的巨大磨練,都有一個漫長的心理蛻變的過程。

  一、新鮮感和逃避心理

  大學生以往生活的環境是相對比較封閉的校園和家庭,畢業之後進入工作崗位面對的就是在各方面都比較開放的社會生活。一部分大學生對新的生活模式,新的生活環境充滿新鮮感和好奇,對社會生活抱有過高的期望。這部分大學生會在剛開始接觸工作的時候精神頭十足,可一旦在工作中遇到實際困難,就會造成很大的心理落差。還有一部分大學生對社會身份的轉變不能很好的掌握,看不慣社會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世俗,無法很好的處理工作中上下級以及同事之間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從而對工作產生厭惡的情緒,負面情緒長時間得不到正確的調整,久而久之就會形成心理障礙。工作不能得心應手,人際關係上不能突破,一部分大學生會把現在的工作生活與過去作為學生的校園生活進行比較,覺得校園生活簡單美好,想要重新回到校園藉此逃避現實。這種不能正確的面對現實的心態被稱為逃避心理。針對這種心理大學生要做好對自我心態的調節,面對困難找到原因,找到解決的辦法,而不是一味的用不切實際的想法來逃避現實。

  二、自卑和自負

  自卑心理和自負心理是兩個對立的極端。這兩種心理都是不正確的,都會影響畢業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畢業大學生以前所在的學校是一個相對純淨的環境,沒有太多的利益糾葛以及人情世故。進入到工作以後也就意味著進入了社會生活。工作中首先面臨的是工作內容的實際操作,大學生之前在學校所學習掌握的知識在實際的應用中並不是很理想,這給大學生的心理上就造成了一個打擊。其次在工作中要面對的還有自己的領導、同級同事、以及下屬,在處理這三層人際關係上,沒有社會實踐僅靠書本上的理論知識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人際關係處理不好,同樣會導致大學生自卑心理的形成。自卑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現,樹立信心是戰勝自卑心理的關鍵。畢業大學生剛剛踏入崗位在陌生環境陌生模式下產生的自卑心理並不是一般意義上真正的自卑。這種自卑心理只要稍加除錯很快就能轉變成一股力量,成為成功的推動力。不能熟練的工作是因為剛剛入職,需要一段時間的磨合,給自己樹立信心,在工作上多加練習,儘快的掌握。這種自卑心理也會隨著對工作環境的熟悉,工作內容的掌握而消失。不要太早的放棄,給自己一點信心,也給自己一個機會。善於發掘、利用自身的“資源”改變自己適應環境。

  其次自負心理,往往出現在一些在校期間成績優秀表現比較突出的大學生身上。他們進入工作崗位之後,認為憑藉自己的文憑和工作能力做目前的工作是大材小用了,對公司現有的職位安排進行比較,會認為某人文憑能力都不如自己職位薪水卻都高過自己,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工作態度不積極,總想著升職加薪。提高自我認識是改變自負心理的關鍵。大學生要全面的認識自我,不僅要看到自己的長處和優點還要清楚自己的缺點和不足。

  三、跳槽心理

  有的人跳槽是為了能獲得更優厚的薪水;有的人是為了自己的特長能更好的發揮;有的人是為以後自主創業積累經驗和財富;有的人是因為不受老闆重視力求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有的是無法和諧的處理同事之間的關係等等。總體來看,跳槽不論是出於什麼原因,還是跳的對與不對,都是為了追求自身價值的肯定和對自尊意識的維護。但是也有一些大學生總是在不斷跳槽,工作一段時間發現不符合自己預期的標準,然後換另外一份工作,這種總是抱著下一份工作會更合適的心理,讓大學生不能對自己負責,也不能對用人單位負責。跳槽是一種對自我價值的追求和維護自尊意識的心理情緒,跳槽心理並不是不可取的,而是要懂得如何去跳,如何跳好,如果本身對工作很滿意只是無法處理好人際關係,要懂得忍,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需要時間的磨合。透過一定時間的相處,同事之間的關係也會有好轉,不是非要透過跳槽來解決的。

  初入職場的大學生經過在工作上的磨練,不僅工作業務水平會得到提升,心理素質也會有顯著的提高。在工作上遇到不懂得問題,要虛心向同事請教,要樹立集體主義思想,把公司當成一個集體,互幫互助。在處理工作中產生的負面心理情緒的時要及時的調整心態,樹立自信,提高自己的認知能力,科學的看待問題、解決問題。當前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更加的嚴格。經濟與技術的競爭,其實就是人才的競爭。在無處不在的競爭環境下,大學生要有居安思危的心理,做好自己崗位工作的同時要懂得學習充電,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以便在以後的職場生涯中謀求更好的發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