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幼兒園學前教育調查情況報告(通用11篇)

關於幼兒園學前教育調查情況報告(通用11篇)

  想要了解一些情況或事件時,我們有必要仔細地調查清楚,並最終寫出有價值的調查報告。在寫之前,要先考慮好內容和結構喔!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幼兒園學前教育調查情況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學前教育調查情況報告 篇1

  一、調查目的:

  理解幼兒自理能力

  二、調查時間:

  20XX年5月

  三、調查地點:

  XX幼兒園

  四、調查人:

  幼兒是祖國的未來,但是由於現在許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忽視了對幼兒自理能力的培養,為了提高幼兒自理能力的培養,我在20XX年5月對重慶市XX的幼兒及家長,採用調查問卷的方式,對該園幼兒的生活自理情況作了調查。

  一、調查的基本情況

  針對幼兒自理能力較差的情況,我從小中大學前班各抽出十五位家長提出了以下幾個問題來調查。如幼兒在家是自己吃飯還是由父母來喂,早上是自己穿衣穿鞋還是由父母幫穿,自己洗臉還是父母幫洗,回家寫作業是自己主動寫還是要靠父母督促才寫。

  二、幼兒在生活自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自理能力主要包括自己穿脫衣服、鞋襪、收拾整理衣服、獨立進餐、自己洗臉和屁股等。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提出“凡是兒童自己能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綱要》中也明確指出:要培養幼兒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孩子自理能力差,其原因:

  1、家庭成員的溺愛包辦。

  現在的獨生子女在家庭中由於父母包攬了所有的家務勞動,只重視對孩子的智力投資,輕視了對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在幼兒園凡是孩子能做的事,老師都注意培養孩子自己學做,從小養成孩子做各種力所能及的事情的習慣,但回到家父母尤其是爺爺奶奶常溺愛孩子,怕孩子自己吃不飽或太慢而急於去喂他,孩子一切生活全部由成人包攬,養成孩子事事依賴成人的壞習慣。

  2、孩子沒有掌握自理的方法和技能。

  孩子因年齡小,在自理時常不懂程式和方法,碰到實際困難,爸爸媽媽不是教會孩子,而是去代替孩子做,導致孩子不會自理。

  3、缺少必要的反覆練習的機會。

  孩子剛學會穿衣服時興致很高,且常得到父母的鼓勵表揚。但學會後孩子便失去興趣而不願再做,父母就代替去做,使得孩子失去了一次次練習的機會

  三、培養幼兒自理能力的方法

  孩子自理能力差,每位做家長的都深有感觸,他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自立、自強,克服依賴性,日後成為自食其力的有用的人才。那麼怎樣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從日常生活中入手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增強幼兒獨立性。

  教師責任就是協助家長、誘導幼兒學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家務勞動和自我管理,這不僅是生活對幼兒提出的要求,而且是幼兒自身發展的需要,幼兒剛開始勞動時,往往做得很慢,有時甚至“闖禍”,不要因此就不讓幼兒動手,而要給幼兒做正確的示範動作,耐心教他們怎樣做,鼓勵孩子堅持勞動,養成習慣,在家裡為幼兒創設良好的勞動環境,提供一定的勞動條件,如:讓幼兒自己起床、穿衣、吃飯、整理房間等,家長不要加以干涉,要鼓勵幼兒做中學,剛開始是慢一點,時間長了他們自然會利索過且過多,家長一定要有耐心,這樣既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也建立了自己事自己做的獨立性。使孩子體驗到獨立完成一件事後所獲得的快樂,從而增強其做事的信心,達到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目的。

  2、採用多種形式教育、培養幼兒自理能力。

  有專家研究:人的雙手與人的大腦是神經是緊密項鍊的,幼兒透過親手的操做可以鍛鍊腦與手的協調性,而且可以促進大腦的發育。針對這點,我採用多種形式幫助幼兒學習生活、動技能,透過講故事,唸詩歌,做值日生,整理圖書,玩具等形式教會幼兒簡單的自我勞動,並要求幼兒在家裡做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掃地、擦桌子、洗碗、擺碗筷等。

  還激發幼兒對摺紙、剪紙的興趣,要求他們回家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自己為其代勞,反而讓孩子在旁邊當觀眾。雖然作業是做得很好,但是已違背了老師佈置作業的初衷。作為家長應放手讓孩子自己動手,讓幼兒知道自己的事情應自己做,激發孩子參與做的慾望。

  3、家長放手培養幼兒自理能力。

  幼兒在適應變化的環境時會遇到許多困難,學會解決生活中不斷出現的困難的能力是必須的。幼兒成長需要父母的關懷,老師的教導,但父母、老師不可能始終地跟隨在他的周圍,替他去生活,也不可指望事事處處得到長輩的保護,因此培養幼兒自理能力,讓幼兒具有一定的獨立性,擺脫對別人依賴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透過勞動獲得本領,勞動的機會時時處處都有,關鍵是家長是否願意放手。在獨生子女家庭中,大家圍著一個“太陽”轉,不等孩子張口,吃、穿、玩、用一切具備,孩子失去了解很多學習,鍛鍊的機會。因此,我們要求家長要轉變觀念,放手讓孩子去嘗試、去體驗“要自己幹”的事情。家長應在生活中有計劃地安排幼兒參加力所能及的活動和勞動。在日常生活中本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會的學著做”的原則,只要是沒有危險的多讓他們去實踐,同時應抓住日常生活中每一個可利用的機會,為幼兒提供練習的機會,如:運用“我是阿姨來餵飯”、“我幫娃娃穿新衣”等遊戲,教給幼兒一些勞動技能。

  孩子們在這些遊戲中,會學到一些生活自理的基本技能,然後,再幫助幼兒遷移到自己的實際生活中,這種方法符合幼兒心理特點,自然親切,生動活潑,收到較明顯。讓幼兒從小掌握一些實幹巧幹的方法和技能,這是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的培養,經常組織幼兒參加各種活動,對提高幼兒自理能力,使獨生子女從“小皇帝”中解脫出來。

  幼兒園學前教育調查情況報告 篇2

  為進一步關心關注幼兒的成長教育環境,瞭解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實施以來的成果和不足,全面掌握我縣學前教育發展情況,根據縣政協20XX年工作安排,縣政協科教文衛和文史委員會組織部分委員,在徐治國副主席的帶領下,於3月14日至15日,對全縣學前教育發展情況開展了專題調研。調研組一行聽取了縣教體局關於我縣學前教育發展情況的總體介紹,與相關局領導及部分鄉鎮中心校分管負責人、幼兒園園長進行了座談交流,實地查看了上派鎮、桃花工業園、柿樹崗鄉、官亭鎮部分幼兒教育機構軟硬體設施、師資力量等情況,全面摸清了我縣學前教育當前狀況,並就存在問題及對策建議進行了認真地梳理總結。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縣學前教育發展現狀

  自20XX年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實施以來,我縣按照“廣覆蓋、保基本”的要求,以擴大優質學前教育資源為重點,大力發展公辦園,引導扶持民辦幼兒園普惠性發展,努力構建佈局合理、覆蓋城鄉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到20XX年底,我縣已順利完成學前教育第一、二期三年行動計劃,政府直接投資達1.35億元。共新建標準公辦中心幼兒園17所,覆蓋全縣各鄉鎮;安置點配套幼兒園14所;改擴建幼兒園6所;另有商業小區配建幼兒園近20所。目前全縣共有幼兒園100所,其中公辦園28所,民辦園72所;此外還有小學附屬幼兒園和教學點16個;無證園47所,其中看護點20個。全縣共有民辦普惠性幼兒園42所;有縣級一類園19所,市級一類園9所。目前在園幼兒共22671人,其中公辦園(含附屬園)4225人,民辦園(含看護點和無證園)18446人,學前三年毛入園率已達到94%,提前實現了省裡提出的到20XX年不低於90%的目標。各級各類幼兒園共有專任教師1037人,其中公辦園275人(在編152人,其餘為自聘教師),民辦園762人(含看護點和無證園)。

  為了加強對學前教育的管理,縣教體局向縣政府、縣編委積極爭取,組建了“學前教育辦公室”,作為局屬常設二級機構並明確了專門工作人員。在學前教育管理工作中,縣教體局先後出臺了一系列制度、規範,對全縣學前教育機構實行縣局、鄉鎮中心校、幼兒園三級管理模式,落實獎懲考核和評比評價機制,同時透過組建“肥西縣幼教輔導網”等形式,採取組長園、中心園、普通園三級輻射,以園帶園促進共同提升。近年來,我縣學前教育工作在各類比賽、評比活動中屢獲殊榮,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二、我縣學前教育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中央及地方各級政府大力強化學前教育工作,將這一問題擺上重要議事日程,但因起步較晚,推進過程中暴露出諸多難點問題,如公辦幼兒園數量不足、無證幼兒園大量存在且取締難、幼兒園設計建造不專業、幼兒園管理機制欠科學、幼教資源分佈不均衡等。這些問題的存在,有其一定的必然性,需要在今後的工作中逐步解決。當前,就我縣而言,亟待解決的主要有以下三個問題:

  1、公辦園自聘教師難。我縣現有公辦幼兒園28所,153個班級,在編教師僅152人。按照上級要求,幼兒園每班要配備“兩教一保”,即兩名教師和一名保育員,所以我縣公辦園教師缺口很大,各幼兒園只能自行招聘幼兒教師。但招聘幼教非常困難,有的意向人員到幼兒園看了一眼即轉身離去,有的在瞭解了相關情況、條件後放棄應聘,有的雖然應聘卻並不安心,很快離職。究其原因,一是薪酬待遇低,普遍只有每月一千多元的工資,且大部分沒有辦理社保,還享受不了住房、交通等補貼待遇。而如果到我縣桃花等近城地區高價民辦幼兒園就職,則每月薪酬可達三四千元,如果到合肥市區就職,則更可高達四五千元甚至五六千元。如此巨大的收入差距,不但對編外聘用人員充滿誘惑,連一些公辦園的在編教師也受其吸引,放棄“鐵飯碗”。二是農村地區交通不便,條件簡陋,影響上下班和生活質量,缺乏吸引力。三是招聘幼教大多面向年輕人,許多未婚青年擔心長期投身農村地區,會影響自己擇偶成家,轉而到城市求職應聘。

  2、對公辦園、民辦普惠園的扶持力度不夠。為了大力發展和扶持學前教育,根據上級要求,我縣安排專項資金,落實了對公辦園和民辦普惠園的“生均補貼”政策。對公辦園按每年每名幼兒100元標準給予補貼,對B類民辦普惠園按每年每名幼兒200元標準補貼,C類民辦普惠園補貼標準為每年每名幼兒160元。隨著經濟的發展,教育形勢的變化,目前的生均補貼對幼兒園的高額運營成本來說顯得杯水車薪,基本上已起不到“扶持”的作用。此外,對民辦普惠園給予生均補貼,除了是對公益事業的扶持獎補外,更深層次的含義是鼓勵更多的企業、公民投資創辦普惠性幼兒園。縣政府在省、市要求的基礎上提出我縣到20XX年末公辦園、民辦普惠園佔比要達到90%,而我縣目前僅為70%,差距較大,這就需要民辦普惠園數量逐年增加,但因為補貼標準過低,無法形成有效激勵,我縣的民辦普惠園近兩年不僅沒有增加,反而有所減少。

  3、小區配套幼兒園移交問題有待落實。根據市政府要求,20XX年後新建小區的配套幼兒園應在建成驗收合格後,由建設單位及時將幼兒園以及相關建設資料移交教育行政部門,由教育行政部門開設公辦幼兒園或對外招租創辦民辦普惠性幼兒園。但我縣對這一規定尚未執行到位,已經建成的兩處小區配套幼兒園一直沒有移交,均由開發商自行對外租賃,且均開辦成高價園;對另外10餘處在建待移交的小區配套幼兒園,也因缺少詳細操作規程,縣教體局一直無法介入。應當如何落實上級檔案規定,以及具體移交的程式、內容、方法,我縣尚沒有政策跟進。

  三、對我縣學前教育工作的幾點建議

  1、出臺“三項舉措”,打造優質幼教人才隊伍。人員隊伍數量不足和人才缺乏是當前制約我縣學前教育發展的最突出問題,人員不穩定、人才留不住、招聘幼教難、隊伍老齡化已成為全縣公辦幼兒園的共性問題,嚴重影響了幼教隊伍的整體素質和學前教育工作的正常開展。建議縣政府透過以下“三項舉措”,著力解決或緩解幼教隊伍問題。一是提高公辦幼兒園教職工工資福利待遇,穩定現有隊伍。不但要提高工資標準,同時要在交通、住宿等方面為幼教人員提供政策傾斜,尤其是對偏遠地區的幼教人員要根據實際情況實行差異化對待,解決幼教人員現實困難,防止人才流失。二是增加公辦幼兒園編制,最佳化隊伍質量。我縣公辦幼兒園教師編制與中小學教師編制沒有劃分開來,大量編制被中小學使用,擠佔了幼兒園教師的入職空間。建議對公辦幼兒園教師單獨核編,進一步增加編制,著重招收年輕教師和優秀人才,一方面擴大數量,最佳化隊伍年齡結構;另一方面引進人才,最佳化隊伍整體質量,並從中選擇培養一支高素質的園長替隊,為今後的發展奠定基礎。三是規範公辦幼兒園教師招聘管理辦法,暢通進人渠道。對公辦教師數量仍不能滿足上級要求或工作需求的幼兒園,可以透過面向社會招聘的方式解決,但必須改變目前由各園自行招聘的“辦法不一、待遇不一、保障不一”局面。建議由縣教體局會同縣人社局,結合幼教工作實際,定期統一組織招聘,統一底薪,統一辦理“五險一金”,再統一分配就職。招聘教師工資由縣財政在全縣教育資金中切塊安排,減輕幼兒園壓力。

  2、針對“三類園種”,加大對公辦園、普惠園的扶持力度。對公辦幼兒園給予生均補貼,我縣是全省唯一的試點縣,兄弟縣區沒有同類情形可比。但每年生均100元的標準過低,既然是“試點”,就應當敢於嘗試,敢於突破,在實踐中尋求最佳方案,建議按照略低於義務教育小學階段的生均補貼標準,予以適當提高。對民辦普惠園的生均補貼,我縣目前的標準是B類園每生每年200元、C類園每生每年160元,而市區的標準是每生每年1400元。結合我縣當前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社會消費水平,以及百強縣的綜合實力,建議按照略低於市區的標準,將B類民辦普惠園生均補貼標準提高至1000-1200元每生每年,C類園提高至800-1000元每生每年。透過提高三個園種的生均補貼標準,真正實現補貼資金的扶持作用,進一步調動公、民辦幼兒園特別是民辦普惠性幼兒園辦學方的積極性,實現施惠於民的目標。

  3、把握“三個階段”,全面做好小區配套幼兒園移交工作。在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前,要由縣教體局會同規劃、國土部門共同對幼兒園建設事宜稽核批准,同時由縣教體局全面參與幼兒園建設方案設計,可聘請專業人員或專業機構把關,確保設計的專業性、規範性和適用性;在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過程中,縣教體局要適時組織開展檢查指導工作,及時發現建設單位的錯漏失誤,提出整改意見,必要時可知會建設、規劃部門或上報縣政府對開發商、建設單位作出處理;在小區配套幼兒園竣工並透過驗收後,建設單位要及時向縣教體局整體移交。建議縣政府及時出臺規定,按照市政府《關於進一步推進學前教育發展的實施意見》中的相關要求,細化工作辦法,對具體的移交時限、移交內容、移交程式等作出詳細安排並儘快抓好落實。對之前建成並已經投入運營的小區配套幼兒園,以及目前已經在建但尚未完工的小區配套幼兒園移交問題,也要同時作出規定,一併予以解決。

  幼兒園學前教育調查情況報告 篇3

  XX年5月14日—24日,對xx市學前教育體制及幼兒園基礎設施存在的問題等多方面進行了全面交流和考察。先後調研了xx市實驗幼兒園、xx街道、xx鎮、xx鎮、xx鎮、xx鎮中心幼兒園,現場聽取了相關情況介紹,並實地查看了各地幼兒園的辦學情況,在全面掌握學前教育發展情況的基礎上,認真分析了存在的問題,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xx市學前教育目前發展水平現狀

  xx市總面積1946平方公里,轄20個鄉鎮街道、916個行政村(居)、1個省級高新技術開發區,總人口139萬。現有各類幼兒園xxx處,其中市直實驗園2處、鄉鎮中心園20處、學校附設園106處、社群(村)辦園51處、社會力量辦園69處,在園幼兒xxxxx名,教職工xxxx人。近年來,xx市把學前教育作為民生之基,以建立省教育工作示範市為契機,加大投入,創新發展,鑄造和美園所,提高保教質量。三年入園率達到93.8%,0—3歲嬰幼兒受教育率達到30%。

  二、主要工作和成效

  近年來,xx市委、市政府始終把發展學前教育作為民生之基,牢牢把握中央和省強促學前教育發展的機遇,按照“規劃先行、門檻准入、星級管理、提高質量”的原則,高標準投入、高質量建設、高水平管理,構建起覆蓋城鄉、佈局合理、均衡優質的現代公共服務體系。

  1、加大財政投入保障發展強化統籌,構建完善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

  XX年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於加快學前教育發展的意見》、《xx市農村幼兒園規劃建設獎勵辦法》。XX年初出臺了《xx市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把幼兒園規範化建設列入“十件實事”之一。XX年—XX年的三年間,市鄉兩級財政累計投入上億元,教育部門對上爭取專項資金2317萬元,新建、改擴建幼兒園232處,新建鄉鎮街道中心幼兒園17處,實現了鄉鎮中心園全覆蓋。

  XX年又根據城市發展和新型農村社群建設規劃,進行了微調,佈局更加合理,方便了適齡幼兒就近入園。XX年,投資3900餘萬元,建設了40處規範化幼兒園,改造提升了3處鄉鎮中心園。今年,又將20處標準化幼兒園建設納入為民所辦實事,總投資6000萬元,建設園舍面積近4萬平方米,現已有10處開工建設。在打造全新園舍的同時,大力完善配套設施,功能室建設、室外娛樂設施、美綠化都達到高標準,全市每一處幼兒園都成為了文化啟蒙的學園、行為養成的樂園、精神凝結的家園。

  2、抓管理,構成辦園新機制

  體制機制不活一直是制約學前教育發展的“瓶頸”。近年來,xx市從啟用辦園體制機制入手,積極推進佈局調整,強力整頓辦園秩序,實現辦園多元化、規範化。根據人口分佈狀況和“撤併、新建、改擴、附設”的原則,將全市原有529處幼兒園規劃調整為285處,按照三年行動計劃,XX年底全部完成規劃定點幼兒園建設。XX年—XX年連續三年對全市各級各類幼兒園進行了重新評估認證,認證合格的頒發辦園許可證,實行動態化年檢制度;對不具備辦園條件、存在安全隱患的幼兒園限期整改,整改後仍然不達標的責令重建或就近併入其他達標幼兒園。

  目前,xx市已有合格幼兒園247處,其中市直實驗園2處、鄉鎮中心園20處、學校附設園106處、社群(村)辦園51處、社會力量辦園69處,形成了“市直實驗幼兒園為龍頭、鄉鎮中心園為示範、學校附設園及街道社群辦園為骨幹、社會辦園為補充”的多元辦園體制。並積極推進管理機制創新,探索建立了星級評價機制。根據辦園規模、園舍檔次、裝置標準、師資水平、保教質量五項指標,對全市合格幼兒園實行星級評價,分層確定一至五個等次,授予星級牌匾。市物價部門依據星級等次確定收費標準,調動了大部分幼兒園上檔升級的積極性。

  目前,全市247處幼兒園中,有五星級幼兒園20處、四星級44處、三星級xx處、二星級54處、一星級79處。目前,xx市共創成省級實驗園1處、省級十佳園1處、省級示範園20處、xx市級規範化幼兒園xx處。20處鄉鎮街道中心園通過了xx市級認定、15處通過了省級認定;今年計劃其餘5處鄉鎮中心園再透過省級認定,實現鄉鎮中心園全部透過省級認定的目標。

  幼兒園學前教育調查情況報告 篇4

  為了促進我市學前教育快速健康發展,提高我市十五年基礎教育的整體水平,滕州市民盟對全市學前教育工作進行了調研,到西崗、大塢、濱湖、木石、龍泉、北辛等6個鄉鎮與街道,分別聽取當地政府和有關單位關於學前教育發展情況的彙報,聽取了市教育局有關學前教育情況彙報,實地察看了部分市直公辦、民辦和鄉鎮、農村幼兒園等近20所幼兒園,召開11個各種型別座談會,聽取各方面意見、建議,比較全面瞭解和掌握了我市學前教育工作的情況。現報告如下:

  一、我市學前教育基本情況

  近年來,我市學前教育工作取得了長足發展,基本形成了以示範性幼兒園為重點,以社會力量舉辦幼兒園為主體,多種辦園形式相結合的發展格局。

  (一)幼教事業發展迅速。目前,全市共有3—6歲幼兒39,583人,我市現有各級各類幼兒園203處,其中,市實驗幼兒園2處,鎮街中心幼兒園21處,學校附設幼兒園57處,民辦幼兒園31處,企事業單位辦園9處,村集體辦園83處。全市現有在園幼兒34508人;幼兒專任教師1312人,其中公辦教師284人;全市學前三年入園率達76.7%。一定程度滿足了全市學前教育的需求。

  (二)設施條件明顯改善。多年來,各級政府及石油、石化企業加大對國家和省關於學前教育相關政策的貫徹落實力度,在科學規劃、政策支援、最佳化環境等方面採取了不少措施,加大對幼兒園的投入力度,為改善辦園條件提供了有力保障。先後建立省級示範幼兒園24處,棗莊市級示範幼兒園25處,7處鎮街中心幼兒園透過全省首批中心幼兒園認定,XX年我市被評為全省學前教育工作先進單位。

  (三)幼兒園管理日趨規範。教育行政部門堅持依法治教,常規管理日趨規範化、制度化、科學化。幾年來,我市根據出臺的《滕州市幼兒園綜合辦園水平評估細則》,對幼兒園的園舍裝置、幼兒園管理、幼兒園工作人員、幼兒園教育、幼兒園保育等五大方面、46個指標進行了評估檢查。隨著幼教市場的不斷髮育和完善,辦園主體的責任意識、規範意識和質量意識得到了培養和增強。從調查的情況看,各級各類幼兒園的管理制度不斷規範。學前教育研討會、幼師才藝競賽、教玩具製作競賽、優質課評選等活動的開展,使學前教育質量得到提升。幼兒園安全工作得到高度重視,做到了常抓不懈。

  二、存在的不足與問題

  我市學前教育事業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也存在一些不足與問題,與人民群眾對優質學前教育資源的渴求不相適應。

  (一)公辦學前教育資源嚴重不足。據統計,在全市203個幼兒園中,政府辦園23個,佔8%,企業辦園9個,佔4.5%,民辦幼兒園31個,佔15%,村集體辦園83處,佔42%。政府的主導地位遠沒有確立。公辦園收費低,保教水平高,但是數量不足,也是“入園難入園貴”問題的出現的主要原因之一。公辦園數量不足,一方面是隨著城市人口的擴張,公辦園沒有隨之增加。如滕州市城區,公辦園幾乎全部位於老城區,新開發建設的住宅小區很少設立公辦幼兒園;另一方面,XX年以來國家關於學前教育“以政府辦園為示範,以社會力量辦園為主體”的政策導向帶來的是公辦園的改制、退出,學前教育被推向市場。目前,入園難已成為社會問題。從滕州市城區看,想進公立幼兒園,必須至少提前一年排隊。公辦園減少也導致政府對學前教育的主導力度降低,一些民辦幼兒入園收費標準過高。如濱江花苑,通盛小區等一些幼兒園收費過高(包括管理費、交通費、保育費、多媒體費、外交費、特長費、興趣班、特色教學費用等)。條件稍好些的幼兒園每月收費都在800-900元左右,還不包括特長費等額外費用。每年萬元以上的學前教育收費讓家長難以承受。現在,一般本科院校一年的收費也僅僅在4000—7000元,學前教育已趕超大學院校的收費。

  (二)民辦幼兒園管理不規範。在我市31所民辦園中,絕大多數還存在諸多管理漏洞和問題,如師資水平低、辦園條件差、教材五花八門、課程設定隨心所欲,為迎合家長望子成龍的迫切想法,開設大量小學課程。特別是學前班,多數使用小學一年級教材,“小學化”、“成人化”傾向十分嚴重,嚴重違背幼兒身心發展規律,教學質量得不到保證。在安全防火、食品安全、傳染病防控等方面也存在諸多隱患。

  (三)學前教育基礎設施較差。我市對義務教育段教育比較重視,投入的經費相對較多,而對學前教育,政府投入的人、財、物較少。極為有限的財政預算內經費,主要用於政府辦園,其他的幼兒園很少或沒有享受到國家的支援。縣本級財政沒有設立學前教育專項經費。幼教經費主要靠收費解決。學前教育經費嚴重不足,使得辦園條件難以得到改善,一些老園所屋頂漏雨、滲水,牆皮脫落,電路老化等等,無力維修。有的園所幼兒在園入廁、盥洗、飲食、飲水等基本衛生條件都得不到保障。

  (四)幼兒園佈局不合理。由於我市對幼兒園特別是民辦幼兒園在城鄉的選點、設定缺乏全面規劃,導致出現城鄉不均衡、老城區與城鄉結合部不均衡的現象。在城市,近幾年新建的住宅小區越來越多,但是配套建設的幼兒園很少,按照新增人口比例計算,遠遠滿足不了社會需求,帶來了適齡幼兒入園難、入好園更難的問題。在選址上,多數投資人都是高價租賃商業用房或是家庭開辦幼兒園,園所環境不盡如人意。有的幼兒園甚至沿路設定,噪音大,車輛穿行,存在大量安全隱患。在農村,我市鄉鎮共有鄉鎮中心幼兒園21個,還未達到每個鄉鎮都建立一所高標準中心幼兒園的要求。適齡幼兒半數在農村,但82%的幼兒園卻在城鎮,農村學前教育發展嚴重滯後。

  (五)師資水平不高。一是公辦園師資補充不及時。東風新村幼教中心近十年沒有分配指標,隊伍老化嚴重。由於人員自然減員,正式職工缺口近200人。目前,幼教中心外聘職工總數已接近正式職工數,外聘人員支出費用均出自幼兒托兒費,執行壓力逐年加大。二是教師隊伍不穩定。大部分民辦幼師的社會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都未得到妥善解決。企業公辦園幼兒教師技術職稱只能晉升到小學高階教師(中級),阻礙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較低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待遇,導致幼教隊伍流動性大。三是幼師隊伍整體素質偏低。“進不來”和“留不住”人的現象在全市各級各類幼兒園中普遍存在,嚴重影響幼教隊伍的整體素質。民辦園多數教師學歷達標率低、甚至無證上崗。由於業務培訓經費投入少,教師的素質提高緩慢。

  三、幾點建議

  為了真正實現教育強市的目標,必須採取有力措施促進農村學前教育的發展。為此,我們提出“佈線織網,推進滕州市學前教育大發展”的建議。

  (一)佈線

  1、政策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20XX-20XX年)》指出:學前教育要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辦民辦並舉的辦園體制。到20XX年,普及學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學前兩年教育,有條件的地區普及學前三年教育。建議市政府出臺相關規定,統籌制訂學前教育發展規劃和相關政策,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不斷擴大公辦幼兒園的數量及規模。建立起政府主導,社會共同參與,財政投入為主、多渠道投入相結合的學前教育發展機制,促進全市學前教育事業均衡健康發展。

  對願意到鄉鎮、農村去從事學前教育的投資者,要放開政策,及時審批,免費辦理各項手續;在劃撥土地、基建規劃、評定等級、表彰先進等方面,無論是公辦的還是私立的幼兒園或學前班,都要一視同仁,儘可能地創造寬鬆的環境;對他們在辦園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和困難,要主動關心並給予無私的幫助;對辦得好的幼兒園或學前班,要及時給予總結、獎勵,進行大張旗鼓的宣傳和表彰,努力形成公辦和民辦學前教育機構共同發展的多元辦學格局。同時,適時制定地方性政策法規,明確各級政府在學前教育發展中的義務。在經費投入、人才培訓、師資福利保障、托幼機構辦學條件等方面做出具體而明確的規定。

  2、經費投入線。幼兒教育屬於非義務教育,政府不能把它全部包下來,但政府還是應該堅持對幼兒教育的投入。(1)建設一定數量的`公辦幼兒園、配備一定數量的公辦幼兒教師,充分發揮公辦幼兒園在保育、科研和平抑保育費方面的示範作用,因此,必須保證一定的政府投入。

  (2)把農村學前教育切實納入公共財政體系予以保障,減輕農民負擔。調查顯示,農村義務教育實行“兩免一補”以來,農村小學輟學率大幅下降。在經濟條件允許時,可以考慮對農村戶籍人口子女減免一定費用。目前可以考慮在部分鎮區進行試點。

  (3)採取措施幫助解決特殊問題,如:免費提供教材,免費租借各種教具,資助經濟困難家庭的學齡前兒童。

  3、人才線。要加大農村學前教育師資的培養、培訓力度。支援市廣播電視大學和職業學校繼續開設並辦好學前教育專業。同時,採取有效措施維護幼兒教師的切身利益。

  (二)織網

  要編織我市學前教育的網路,實現我市學前教育機構由竹篩型模式向網路型模式的轉變。

  1、要加強統籌。要改變目前我市農村學前教育機構各自為政的狀態,繼續發揮教育局對學前教育的指導、監督作用,將學前教育納入全市教育發展的大框架,或組建市一級的學前教育行業協會,對全市學前教育統籌指導。

  2、要實現教育資源共享。利用現代遠端教育技術手段,建立本市優質幼兒教育資源庫。開發本地農村校本教材,向全市農村幼兒園或學前班免費提供。

  幼兒園學前教育調查情況報告 篇5

  幼兒教育是為一個人終身的學習和發展做準備的教育,是為人的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定良好素質基礎的教育,而奠定良好素質基礎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有良好的教育素質和創新能力,也就是說教師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及組織方式與策略及教育環境的認識不僅影響幼兒園教育實踐,同時也隱含著教師的教育觀、兒童觀。

  一、調查物件:

  牡丹江市林管局幼兒園全園教師

  二、調查方法:

  談話法

  三、調查步驟:

  1、根據中央教科所幼教室編寫的“對世紀幼兒教師繼續教育叢書《幼兒教育──自我評價手冊》”擬定測查的題目。

  2、分別以林幼教師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組織方式與策略、教育環境等的認識水平進行個別測查,同時,對園內教師XX年以來論文情況和參加評好課情況進行統計,為創新教育研究提供依據。

  四、調查結果:

  1、我園教師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組織形式和策略、教育環境等的認識較差;

  2、青年教師和中青年教師進行創新教育研究前的認識水平總體來說是均衡的。經統計檢驗,天顯著性差異;

  3、從XX年以來我園教師文章的發表情況和評好課獲獎情況看出教師的科研水平和教研能力不夠理想,有待提高。

  五、分析與討論:

  2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和25歲以上中青年教師在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的認識上存在一定的差異,百分比分別為54.6%和46.6%,2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比25歲以上的教師回答問題的正確率高出8%。我們認為,這一結果說明青年教師雖然年輕,但她們思想領域比中青年教師寬,敢於開拓,有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創新意識較強,而年齡較大的教師雖然兢兢業業,但常常以經驗來開展工作,比較保守,因此,在認識上和青年教師存在一定的差距。

  結果還顯示,我園教師在回答“當幼兒的興趣、關注點與你想要進行的活動發生衝突時,你的做法是什麼?”這題時,正確率達85.5%。說明我園教師透過“適應我國國情,提高幼兒素質”的實驗和近幾年的教育改革,能認識到:兒童是主動的學習者,是我們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兒童的人格和基本需要應得到應有的尊重和滿足。

  六、建議:

  1、根據林幼教師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組織方式和策略、教育環境的認識較差的實際情況,首先要在教師中樹立創新觀念;樹立以人的生存發展為本的全域性性的多樣性教育觀;樹立起尊重、賞識、喚起幼兒主體意識、發揮幼兒主體精神變“學會”為“會學”的良好教育觀念。教師要認識到兒童是人,是發展著的、能動的主體;是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教師要尊重和滿足幼兒的需要,要看到幼兒獨特的認識特點,看到幼兒之間的個體差異。要把兒童看做主動的學習者,允許他們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興趣從周圍環境中選擇學習的內容。其次,要為幼兒營造創新的環境。要促進主客體的相互作用,就要為幼兒提供環境、材料,引發幼兒主動探索,使幼兒在與物體的相互作用中獲得有價值的經驗。教師要清楚地認識到,環境的創新是為了孩子的發展,孩子們需要的是活的環境,而不是擺設。要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運用各種感官、多種方式與環境發生積極的互動作用。教師要給幼兒提供豐富多樣的、物化教育目標和內容的材料。材料的提供方式應易於激發幼兒的探究活動,使幼兒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中獲得對事物的認識。從而發現事物間的關係。

  2、正確處理好“創新”與“繼承”的關係。根據我園青年教師和中青年教師對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的認識有一定差異的測查結果,我們認為,雖然青年教師在某些認識上成績高於中青年教師,但不管是青年教師還中青年教師都要正確地處理好“創新”與“繼承”的關係。另一方面,必須對教學內容及組織策略進行改革,活化教育過程。這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中青年教師在積累經驗的同時要敢於創新,要有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這是培養創新人才的根本保證。

  幼兒園學前教育調查情況報告 篇6

  在對幼兒進行品德教育時,我們常發現有的幼兒道德認識與道德行為不相一致。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怎樣才能使幼兒的道德認識與道德行為相一致呢?為此,我們做了認真的調查和分析。

  一、調查方法

  我們在全區調查了區屬不同性質的幼兒園。調查物件:中班4-5歲幼兒200名。調查以開封市品德教育評估標準以及我區中心教研組制定的評估標準為依據。調查方法是採取隨機抽樣,以問卷為主,兼聽、查、看等方法相結合進行。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從調查結果看,幼兒回答是令人滿意的,回答問題正確的佔幼兒總數90%以上。如回答跟爸媽上街要不要買東西?為什麼?

  如果不買怎麼辦?正確率高達98%。由此可見幼兒對道德行為的好壞是能正確分辨的,說明幼兒園對幼兒進行品德教育是有成效的。

  為了弄清孩子的真實表現,我們又對其中50名幼兒進行了家庭調查。從調查結果看,幼兒的道德行為表現是很不理想的,幼兒的道德認識與行為是嚴重脫節的。如對幼兒提問的第一個問題“客人來了怎麼辦?客人走時怎麼說?”有一位幼兒這樣回答:

  “客人來我把他請進屋,然後給他倒水,再給他拿水果吃。客人走時我對他說再見,歡迎你下次再到我家來玩!”這樣的回答,誰聽了都會滿意。可是,這位幼兒的媽媽卻說:“這孩子,家裡來客人他什麼也不說,有時讓他說他也不說。”如再問一幼兒:

  “跟爸媽上街時要不要買東西?”這位幼兒說:“不要他們買。”

  “為什麼不要買呀?”“老師說不要亂花零錢。”“街上有些東西不衛生。”可我們在問她奶奶時,奶奶說:“我們這孩子真沒辦法,只要帶她上街,看見什麼要什麼。如果不買她就哭。”

  在調查中我們還發現,在10%的教師家庭中,幼兒道德認識與道德行為相統一的佔80%(5人中有a人是一致的);在24%的幹部家庭中幼兒道德認識與道德行為相統一的佔50%(12名中有6人是一致的);在50%的工人家庭中認識與行為相統一的佔19%。(26人中只有5人是一致);其他家庭中幼兒的認識與行為相統一的更少。總之,從對50名幼兒調查中,認識與行為相統一的只佔3%左右·

  三、值得我們注意的幾個問題

  幼兒道德認識與道德行為的相互脫節,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如果忽視了這一點,我們的品德教育將會成為一句空話。

  教師對幼兒的教育不僅使孩子具有一定的道德認識,更重要的是使這些認識轉化成他們的行為。我們認為對幼兒進行品德教育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培養幼兒良好的道德情感對幼兒進行道德品質教育時,要對他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持之以恆,導之以行。在使幼兒明白道理的同時,著重從培養幼兒的道德情感入手,使幼兒懂得:遵守道德規範,不能光從自己的主觀願望出發,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不想幹什麼就不幹什麼,而要使自己的情感符合道德規範。同時,及時糾正幼兒從自己的感情出發,不自覺地做出不合道德要求的事。()教師和家長在教育幼兒時,要以自己良好的道德情操去影響他們,要以情育情,豐富幼兒的道德情感,這樣才能有利於幼兒良好行為的形成。

  2、當前獨生子女增多,作為父母應切實負起第一任教師的責任幼兒在家時,父母要進行必要的道德教育,更要成為幼兒的榜樣,一言一行要為幼兒樹表率,同時還要注意對孩子嚴格要求與尊重孩子相結合,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不失時機地進行肯定與表揚,從而養成幼兒良好的道德行為。特別是孩子在家時,家長要鼓勵孩子克服困難,儘量多做一些他們能做的事。父母不要大包大攬,在孩子做的過程中要及時加以提醒和指導。如早上穿衣、戴帽,要讓幼兒自己動手,不要因為家長急於上班或爺爺奶奶的疼愛,而替孩子穿戴。

  3、建立幼兒園與家長聯絡制度,取得二者教育的一致性現在幼兒園每個班都有與家長的聯絡,但真正聯絡的似乎不多。因此幼兒在家裡的表現老師不知道,幼兒在幼兒園的表現家長不知道,這樣就很容易造成教育的不一致性。所以對幼兒進行品德教育時,要切實加強與家長的聯絡。幼兒園的教育內容與要求要讓家長知道,幼兒在家裡的表現也要及時反饋給教師,教師應針對幼兒在家裡的表現,有的放矢地教育幼兒。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教育好孩子。

  4、家長要有選擇地帶幼兒參加社會活動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一些家庭的社會交往逐漸增多,所以社會上一些人的不良行為也會直接影響幼兒,對幼兒道德行為的形成產生不良影響。因此,父母要有選擇地帶幼兒參加社會活動,有選擇地看一些電影、電視,有選擇地去一些文化娛樂場所,同時,還應對幼兒聽到和觀察到的不良社會現象,告訴幼兒哪是好,哪是壞,應該怎麼做,不應該怎麼做,逐漸提高幼兒分辨是非的能力。

  5、創造良好的家庭和社會環境幼兒園要適當開辦類似專題講座性質的家長學校,不斷提高幼兒父母的自身素質;爭取社會力量,為幼兒為大家建立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以促進幼兒道德行為的形成。

  幼兒園學前教育調查情況報告 篇7

  一、調查的目的: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環境,父母是孩子天然的老師,親情的紐帶,使家庭教育具有著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幫助孩子走向成功;反之,必然使孩子滑向反面。因此,父母應該盡好教育子女的責任與義務,當好孩子的首任老師。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二者之間不能割裂開來,缺少那一個環節,都會對孩子產生不良的影響。因此,我想透過調查,研究有關家庭教育的一些問題,以便更有針對性指導家庭教育,使我們的下一代健康成長。

  1、調查的物件:

  此次調查的物件為長江委幼兒園的孩子,共發放情況調查表250份,回收有效問卷227份。調查物件中,離婚、喪偶、再婚及其他家庭佔8.8%。被調查的家庭成員中,在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有固定工作的約佔82.83%,從事個體經營、及工人的約佔39.91%。

  2、調查的方法:

  採取問卷調查。

  家長問卷形式問答為主,在關於對幼兒園教育有的意見建議方面,採用開放式徵詢。

  二、調查結果分析:

  (一)家庭的一般情況:

  1、從家庭的經濟收入來看:

  由於我園是委屬機關幼兒園,家長的家庭收入比較穩定。以接受調查的227個核心家庭為例,家庭月每人平均收入在3000元以上者佔其總數的45.3%;在1000~3000元之間的佔其總數的75.5%;另外,許多孩子的家庭中還有老人資助,望子成龍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願,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日後能出人頭地。他們都非常重視其子女的教育,穩定的經濟收入為家長開展家教提供了一定的物質基礎。

  2、從家長的學歷及職業來看:

  父母親的文化水平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家庭教育的思想與方法。而父母親的學歷層次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化水平的高低狀況。調查表明,我園幼兒父母親的學歷情況是:父母親是博士的約佔總數的2.7%;父母親是大本文化以上學歷的約佔其總數58.31%;父母親是大專以下文化學歷的約佔其總數35.13%。

  父母親的職業概況也是家庭環境的一個基本要素。結果表明,父母親是工人或個體勞動者的比例約佔其學生父母親總數的43.27%;其次是一般職員,是其父母親總數的14.6%;而機關幹部及企業管理人員佔5.4%。這個比例大致同上述父母親的學歷層次一致,說明了父母親的學歷同其職業相對應。由於家長一般都在本市範圍內上班,不用花很多上下班的時間,且有95.58%的孩子以單獨居住和同父母居住為主,因此說:家長是有能力、有時間進行家庭教育的。

  (二)家庭教育觀念:

  從現狀調查中我們發現:

  目前絕大多數家長對子女的學業期望值很高,“望子成龍”,希望孩子儘快成才仍然是當今家庭教育的主旋律。調查結果顯示,希望子女將來做學有專長的知識分子的佔48.67%,“當國家公務員”的佔10.62%,“參軍或當警察”的佔9.7%,“聽其自然”的佔22.12%。

  以家庭智力投資為例,儘管有的家庭經濟收入並不十分富裕,但是對於智力投資並沒有手軟。調查表明,約8.1%左右的家庭每月為孩子進行有意識的智力投資500元以上,每月300~500元的佔27.43%,每月200~300元的佔20.35%,這些數字表明,家長們為了孩子的家庭教育,已經在儘自己的可能。家庭智力投資的主要內容是利用雙休日對孩子進行輔導的各類興趣班(包括舞蹈、圍棋、英語及繪畫和樂器類)、還有購置書籍磁帶,以及家庭電腦等等。

  在家長對子女的學業期望上,絕大多數家長表示,管好孩子學習,是家庭教育的第一位職責,至於其他教育則是其次。這些家長認為,只有孩子好好學習,將來考上大學,才能獲得一定的社會地位和利益。

  在家庭教育內容上,71.68%的家長只重視智力教育,他們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子女的學習上,而只有6.6%的家長認為應重視孩子的良好個性的培養,7.5%的家長認為應重視孩子的法制教育,也只有7.9%的家長平時能注意與孩子一起玩。有的家長溺愛孩子,把孩子當成小皇帝、小公主,孩子在家裡47.8%的自我服務性勞動是被動的,有52.2%的家務勞動是被動的。

  幼兒園學前教育調查情況報告 篇8

  調查目的:

  幼兒園存在的一些遊戲缺失問題

  調查時間:

  20xx年07月02日

  調查地點:

  xx幼兒園

  調查物件:

  幼兒園小朋友

  為什麼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尷尬場面:老師帶著孩子玩完以後,孩子會問:老師,我們現在可以玩了嗎?

  為什麼很多幼兒被剝奪了遊戲時間,不得不去學習英語、彈琴、繪畫等等?

  孩子的遊戲成了變相的作業或上課。

  一位幼兒園老師設計了這麼一個遊戲情境:老師扮演雞媽媽,小朋友們戴上頭飾當小雞,雞媽媽領著小雞們到小貓家串門,小貓不在家,但在家裡的地板上留下一些寫著數字的卡片,讓小雞們找出這些卡片,並且根據這些數字在地板上繡花,卡片上寫著幾,就繡幾朵花。

  這樣的遊戲在如今的幼兒園裡非常典型,老師是想透過這個遊戲檢查一下孩子們是否掌握簡單的數字概念。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系黃進說,但是我們卻不禁要問:孩子們在老師設計好的遊戲裡,在老師的帶領下沒有一點自己去開發新的遊戲情節的想法,這樣的遊戲其本身有沒有存在的意義,是不是成了一種點綴?

  有專家認為,不少幼教工作者把遊戲當作糖衣,靠糖衣來誘使孩子們吞下知識這個苦片。人們認為在幼兒園裡遊戲對學習重要,是因為人們希望遊戲能賦予孩子們一些經驗、技能和知識。黃進說,但卻忽視了遊戲最重要的一點,即孩子們在遊戲中自主的、歡愉的體驗。

  在前不久舉辦的中國幼教百年紀念大會暨學術研討會上,不少與會專家學者提到了當前學前教育中的遊戲缺失現象。

  華東師範大學學前系教授李季湄說,所謂遊戲缺失,更多是從遊戲被成人控制這個角度而言。不少專家認為,老師成了遊戲的設計者,遊戲成了老師導演下的一臺戲,成了外部強加的活動,成了變相的作業或上課。

  遊戲應該是孩子自發感受到樂趣的行為,但現在許多幼兒園裡遊戲是按成人的意願在玩。經常老師帶著孩子玩完以後,孩子會說:老師,我們現在可以玩了嗎?孩子們根本不把這認為是遊戲,是玩。遊戲被當成了工具。

  李教授說,當然寓教於樂也有其合理的地方,但不能都是這樣的所謂遊戲,大部分還應該是孩子自發的遊戲。

  讓孩子們玩自己的遊戲。她給記者講了這麼一個故事。有一次,她跟班上的孩子們一起吃滷花生,有孩子突然問:這種有很多味道的花生是怎麼做出來的?於是,孩子們開始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很快孩子們分成了兩派:一派認為滷花生是種出來的,另一派認為是煮出來的。曹老師提議孩子們乾脆一起來做試驗,看看滷花生究竟怎麼做出來的。於是一組孩子開始種花生,另一組孩子則開始煮花生。答案當然很快就出來了,但煮花生的孩子卻很有興趣地加入到種花生的行列中。種花生的過程遇到了很多問題,比如怎麼才能讓種出的花生有味呢,有孩子說直接把辣椒和花椒加到土裡,但立刻又有孩子說不對,應該把辣椒和花椒泡水澆到土裡;隨即又出現了新問題:用熱水泡、溫水泡還是冷水泡?

  這些問題,我都讓他們自己去解決。曹偉說,他們完全能夠解決,孩子們的能力和創造經常會讓你意想不到。

  曹偉說她班上的孩子們玩的遊戲主題經常是從孩子們討論的感興趣的話題中找出來,遊戲情節怎麼發展進行下去也由孩子們來決定,誰在遊戲組織中扮演什麼角色,不是由老師來指派,而是由孩子們自主決定,最後遊戲做完了,再讓孩子們自己來作評價。那你呢?起一個引導作用?記者問她。嚴格來說,引導這個詞不準確,不是引導,我只需要在一旁觀察和發現他們,讓他們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必要的時候給他們一些建議和幫助。曹偉說,我跟他們是平等的,是他們的一個玩伴,跟他們一起玩。

  學前教育不但要使幼兒全面發展,而且還要使他們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幼兒園的各種活動都應當體現幼兒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並給幼兒自由自主活動的空間和時間。幼兒的創造性遊戲應當體現創造性,而不要把成人的期望和想法強加給幼兒。教師不能用組織作業或上課的方法來組織和指導幼兒的遊戲。應當改變重教師編制的教學遊戲、輕幼兒自發的自由遊戲的傾向。

  但是幼兒園的老師們也有滿肚子的苦水據說,如果孩子在幼兒園做遊戲多了,認字識數少了,就會有家長找上門來提意見,我讓孩子到這裡來是受教育的,不是來玩的。

  劉焱教授說,提前開始、越早越好已經成為現代人們對於嬰幼兒教育的普遍信條,望子成龍的家長希望透過這種提前開始的學習,讓自己的孩子贏在人生競爭的起跑線上,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幼兒被剝奪了遊戲時間,不得不去學習英語、彈琴、繪畫等等。

  儘管xxxx年頒發的《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提到以遊戲為基本活動是幼兒園教育工作的原則之一,但劉教授指出,理論上、口頭上重視遊戲,實踐中輕視甚至忽視遊戲,已經成為當今學前教育領域中一個普遍存在的矛盾現象。

  幼兒園教室中的遊戲在迅速減少,使用筆和作業紙的現象在急速增長。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劉焱教授說,幼兒教育也已被納入到應試教育的軌道。

  幼兒園學前教育調查情況報告 篇9

  為了調查當前長春市幼兒園的環境教育狀況,為學前兒童環境教育開展提供參考依據。我們共發放教師調查問卷200份,收回有效問卷196份;發放家長問卷400份,收回有效問卷380份。

  一、幼兒園環境教育的開展

  幼兒園是實施學前兒童環境教育的主陣地,在對幼兒教師進行的“您所在幼兒園是否將環境教育列入教學計劃?”問卷調查顯示,25%的幼兒園沒有把環境教育列入教學計劃,而能在學期教學計劃中強調環境教育的比率佔75%。可見大部分幼兒園能認識到環境教育的重要性和價值。調查顯示,目前所進行的環境教育活動多半是隨機進行的,沒有計劃和標準,有25%的教師開展過以“環境”為主題的教育活動,65%的教師在五大領域的教學中滲透過環境教育。可見,目前長春市的學前兒童環境教育開展還不具規模性和系統性。在兒童環境教育影響因素調查問卷中,60%的教師認為自己幼兒園開展環境教育的條件不成熟,沒有課程標準及專門的教材,重視程度不夠,領導不支援;理論知識缺乏,沒有環境教育專業培訓;投資不足,教學資源少;缺乏評價標準等。40%的教師認為條件相對成熟,幼兒園硬體比較好,校園綠化好,有齊備的電教裝置,領導也比較重視。有的教師表示“開展環境教育並不需要特殊設定環境,因為兒童就生活在環境中,教師要引導兒童接觸環境,透過其自身的活動,對身邊的環境進行感知和觀察,自己發現問題並尋求答案”;還有的教師認為“環境教育隨時隨地都可進行,各個領域都可以相互補充相互滲透”。調查顯示有的幼兒園雖然條件一般,但仍重視兒童的環境教育。所以能否進行環境教育主要在於教師自身的意識和知識的儲備。目前,大部分幼兒園並沒有實行真正意義的環境教育。如有的老師僅在平時注意告訴孩子要節約用水,不亂扔垃圾、愛護小動物等等。這樣將環境教育等同於常識教學,只在個別活動中開展兒童環境教育,忽視了其整體性和滲透性,不能真正發揮環境教育的作用。

  二、幼兒教師的環境知識和教育技能

  在“學前兒童環境教育的最重要目標”調查中,大部分教師能正確認知學前兒童環境教育的目標——培養幼兒良好的環境意識,也有少部分教師把目標定位在幼兒掌握環境知識和技能上。有些教師把環境教育看成是治理汙染、保護環境的教育。在選擇教育內容時,要考慮孩子的心理、年齡特點,從他們的生活經驗入手,使所選內容超出其接受能力。如大班科學活動課“大氣汙染”,教師向幼兒介紹這種汙染是由地震、火山爆發引起的。忽略了此年齡段兒童的已有知識經驗。在“認識垃圾”活動中,有的老師帶領兒童到河邊觀察飄浮的包裝袋、飲料瓶等垃圾,使其最終得出結論“河水好髒,不想再來了”。可見,我們進行環境教育不能盲目地介紹知識,要考慮兒童的實際經驗和效果才行。可見目前幼兒園環境教育的開展能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視,但還沒有完全普及,重形式而輕效果的情況較嚴重。需要對教師進行專業的環境教育指導和培訓。

  三、家長的環境教育意識和態度

  學前兒童環境教育的開展很大程度上受家長環境意識的影響。意識較強的家長提出“環境教育開展的越早孩子的良好行為養成的越早”。而只有極少數的家長認為“保護環境是大人的事,孩子那麼小知道啥”。環境知識的掌握情況對良好環境意識的形成影響很大。大部分家長在空氣、水資源的常識調查中能夠正確回答;而只有5%的家長知道世界環境日的具體日期。表明家長普遍對與生活相關的環境知識有所瞭解,而與實際生活關聯不大的知識瞭解很少。選擇“從不”食用野生動物的為78%,“極少”吃的佔20%,“有時”吃的佔2%,回答“經常”吃的家長沒有,說明人們對環境保護持積極態度。家長環境行為“您到飯店一般使用一次性餐具還是消毒餐具?”問卷中,選擇一次性餐具的有20%,55%選擇消毒餐具,也有25%選擇隨店主便。調查顯示多數人有較好的環境行為習慣,也有一部分人的習慣有待改進。可見環境意識和行為存在不一致,應將良好的環境態度轉化為良好的環境行為。家長對兒童環境教育持積極態度,透過教育孩子同時提高自身環境素質。

  四、兒童的環境意識和行為

  透過對家長的調查我們瞭解到,對日常生活或電視媒體中的吸菸現象、空氣汙染現象、隨意扔垃圾現象、噪音現象等環境問題20%的兒童能夠主動發言提出問題與想法,25%的兒童能夠參與到問題之中,45%的兒童會在能力所達到的範圍內去幹涉其他小夥伴的不環保行為。10%的孩子反應不敏感。68%的兒童能夠自己整理衣物和物品,並能夠做到勤洗手勤換衣物,64%的兒童能夠幫助老師、家長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如掃地、擦桌子、倒垃圾等,但很少有孩子參與過種植樹苗或清理樓道垃圾等公益環保活動。家長和教師能注意對孩子節約公共資源方面的引導,使其有一定的水電節約意識,但兒童對資源的重要和稀缺還不是很瞭解,存在知行不一致的現象。在噪音、汙水、垃圾等基礎環境問題上,兒童有基本的辨別能力,能夠辨別什麼樣的行為是破壞環境的行為,什麼樣的行為是愛護環境的行為。也有一些環保行為對於兒童來說就比較模糊,如只有15%的兒童知道紙張是由木材製成,浪費紙張便是毀壞樹木和森林的行為;如兒童都去過南湖公園、動植物園、兒童公園遊樂場等公共休閒娛樂場所,但其在盡情遊玩、感受美景、陶冶情操的時候,很少會關注到湖邊、草地、公共場所的環境衛生問題。可見目前對兒童環境知識的傳授還不夠普及,有些與其自身相關的環境問題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能夠提醒兒童注意,但對一些公共環境問題兒童的關注度不高,需要教育者側重引導與講解。

  五、環境的教育渠道和途徑

  家長和幼兒園都能意識有責任對兒童進行環境教育。幼兒園是兒童的主要活動場所,且環境教育系統性強,故幼兒園的主陣地作用應充分發揮。在環境教育途徑方面,兒童透過家長獲得環境知識的比例佔29%,家長的示範作用在培養兒童良好環境素質上起到積極作用。環境教育需要尋求家長的支援,調查顯示,97%的家長配合孩子完成老師的要求,88%的家長支援兒童與班級小朋友分享自己的工具與材料,25%的家長能夠提供環境教育的主題內容,13%的家長給全班幼兒講課。兒童透過電視、網路等媒體獲得環境知識的比例佔20%。電視、網路媒體透過好看的畫面和悅耳的聲音極大地吸引其注意力,激發兒童的探究興趣;因此家長和教師要選擇適合兒童接受的環境內容,利用多媒體圖、文、聲、像的特點向兒童傳遞環境知識、技能與情感。目前透過社群活動對兒童進行環境教育還有很大空間。社群可以利用兒童版櫥窗進行環境宣傳教育,使其瞭解人與環境相處的重要性;兒童擔當環境小衛士,提倡愛護社群環境,愛護社群的花草樹木,帶領兒童清理“白色垃圾”,並監督不文明的行為,為社群美好環境貢獻孩子自己的力量。只有幼兒園、家庭、社群共同參與,形成合力,才能有效的開展學前兒童環境教育。長春作為省會城市環境教育受關注較高,對幼兒進行環境教育能得到家長和老師的認可,能意識到環境教育對人一生的重要影響。但城市正處在發展建設之中,道路交通、空氣質量等環境問題凸顯。綜上,幼兒園環境教育是一項系統、持久的工程,需要有關各方面加強重視,自上而下認識到培養幼兒良好環境素質對幼兒一生的重要意義。

  幼兒園學前教育調查情況報告 篇10

  一、學前教育對於人的社會性、人格品質發展極其重要

  社會性、人格品質是個體素質的核心組成部分,它是透過社會化的過程逐步形成與發展的。學前期是個體社會化的起始階段和關鍵時期,在後天環境與教育的影響下,在與周圍人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嬰幼兒逐漸形成和發展著最初也是最基本的對人、事、物的情感、態度,奠定著行為、性格、人格的基礎。研究和事實均表明,6歲前是人的行為習慣、情感、態度、性格雛形等基本形成的時期,是兒童養成禮貌、友愛、幫助、分享、謙讓、合作、責任感、慷慨大方、活潑開朗等良好社會性行為和人格品質的重要時期;並且,這一時期兒童的發展狀況具有持續性影響,其影響並決定著兒童日後社會性、人格的發展方向、性質和水平;同時,兒童在學前期形成的良好的社會性、人格品質有助於兒童積極地適應環境,順利地適應社會生活,從而有助於他們的健康成長、成才。

  二、學前教育發展幼兒的自我意識

  自我意識是主體對自己及自己與周圍事物關係的認識,尤其是對人我關係的認識。自我意識的強弱直接影響到幼兒的發展。自我意識的發展包括身體和感覺意識的發展,也包括情緒情感的發展。孩子很早就能照鏡子,並開始區分自己與別人,但很多3歲幼兒對身體各部分關係的理解還很膚淺。

  對自己的外部形象的認識是值得注意的。有研究表明,外表吸引人的幼兒和其貌不揚的幼兒相比,前者被認為更富於自信和獨立性,而後者則被認為有更多的非社會性行為。即使3歲的孩子,在選擇圖片時也更傾向於選擇漂亮的幼兒。漂亮的幼兒更招人喜歡,容易與他人建立起良好關係;不漂亮的孩子往往受人忽視。這些又反過來影響著幼兒自我意識的發展。

  對年齡的意識,在幼兒身上也是較有趣的。理解身體隨年齡變化這一點對幼兒來說是較困難的,甚至那些已經有了嬰兒小弟弟(小妹妹),並知道小嬰兒也會長得和自己一樣大的幼兒,仍難理解媽媽和教師從前也是小孩子。幼兒對生命、生長、死亡等概念的理解是逐漸產生的,他們試圖用簡單的辦法來處理這類複雜問題,例如,把靜息和死亡聯絡在一起,因而變得害怕睡覺等。

  關於性別意識,許多4-5歲幼兒仍然不能完全知道性別的恆常性。2-3歲的孩子傾向於把積極方面(如外表漂亮)歸於女孩,而把消極方面(如自私、好戰)歸於男孩。一旦兒童確定了自己的性別,他們會很快學習成人期望的行為和性別角色。

  幼兒生活在人與人的關係中,不可避免地會與別人相處、受到他人評價等,因而會產生一定的情緒情感。幼兒的情感體驗也是其自我意識發展的重要方面。長期以來,由於受皮亞傑觀點的影響,我們一直認為幼兒是自我中心的,難以從別人角度考慮問題。但近年來有研究表明,3-4歲幼兒已經顯示出對成人或同伴的理解和同情,即使經常搗亂的孩子,當看到老師難過時也會主動安靜下來;5歲幼兒,還能設身處地地為別人著想。發展幼兒自我意識,是學前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

  三、學前教育對於人的認知發展的重要性

  學前期是人的認知發展最為迅速、最重要的時期,在人一生認識能力的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性作用。同時,學前期還是人的好奇心、求知慾、想像力、創造性等重要的非智力品質形成的關鍵時期。

  處於學前期的兒童雖然發展變化迅速,具有巨大的學習潛力,但是這種發展特點只是說明了嬰幼兒具有很大的發展“可能性”。要將這種發展的可能性變為現實性,需要成人提供適宜於兒童發展的良好環境,尤其是良好的教育影響。已有研究證明,早期教育對於兒童的認知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單調、貧乏的環境刺激和適宜的學前教育的缺乏,會造成兒童認知方面的落後;而為兒童提供豐富的感性經驗並給以積極的引導、幫助和教育,則能夠促進其認知的發展。另一方面,學前教育的質量還直接關係到兒童能否形成正確的學習態度、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強烈的學習動機,從而對個體的認知發展和終身學習產生重大影響。而不適宜的學前教育如單純對兒童進行機械的學業知識和技能的訓練,不但會損害兒童的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和內在的學習動機,降低其自我效能感,而且會使兒童逐漸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創新精神,從而對兒童的認知發展產生長遠的消極影響。

  近年來中國關於孤兒院兒童與正常家庭中成長兒童的比較研究則進一步表明,如果在嬰幼兒時期缺少了恰當的撫育與學習機會,將會使兒童的智力發展受到壓抑、遲滯。研究發現,在孤兒院的單調環境中成長的嬰兒,與生活在一般正常家庭環境中的嬰兒相比,不僅情緒行為表現異常,而且智力發展水平低下。此後,研究者將這些嬰兒分成兩組,第一組遷居到豐富多彩的正常環境中,並有成人很好的照顧和引導;而第二組仍處在孤兒院單調的環境中。一年後,這兩組兒童的智力水平出現了明顯的差異:第一組兒童的智力遠遠高於第二組;隨著在不同環境和教育影響中生活時間的延長,兩組兒童智力發展的差異愈加顯著。

  總之,學前教育是人的個體發展的重要階段,科學的有計劃的高水平的學前教育必將對受教育者產生積極深遠的影響,為受教育者的人生髮展奠定終生受用的基礎;而失敗的學前教育也將對受教育者的一生產生消極、難以彌補的影響。

  幼兒園學前教育調查情況報告 篇11

  一、基礎情形

  明德小學始建於XX年,XX年9月正式招生辦學,不開設幼兒園,有學前班2個,學前兒童118名,聘請低階幼兒教師4人。至2011年9月,明德小學學前班增至4個,就讀兒童201名,學前一年入園率100%,其中流動聽口146人,佔比73%,聘用初級幼兒教師8人,均有教師資歷證,月均勻工資800元,其中6人"五險一金"均自行購置。在學前教育建設的經費投入上,明德小學堅持"不等、不靠,多條腿走路"的準則,建立了多元投入機制。首先,政府拿出資金和無償供給土地,籌建了明德小學,並於XX年9月正式開學。其次,從XX年至2011年,學校先後為學前教育投入三十多萬元購買了座椅250多套和多媒體幫助教學器材,購置兒童玩教具400餘件,幼兒教學光碟若干,同時動員全部教師自制玩教具200餘件,彌補了教學裝備的不足。添置了幼兒室外活動場合:滑梯、轉盤、蹺蹺板、鞦韆等,還開設幼兒活動室:圖書室、閱覽室、跳舞室等。明德小學學前教育除按國度要求保障功效配套外,總體設計綠化、汙染、兒童化、教育化。至今,明德小學的學前教育已經有必定的品位和範圍了。

  二、重要辦法

  學前教育是基本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學校教育和終言教育的奠基階段。自明德小學建校以來,引導班子就從實際"xxxx"重要思維,構建協調社會的高度認識發展學前教育的重要性,把學前教育納入學校發展的總體計劃,兼顧部署,增強指導。明德小學當真落實上級有關學前教育的法律法規,及時擬定學前教育發展規劃、相干檔案和政策。每學期,學校都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堅固建立"珍重性命,保險第一"的觀點,始終堅持高度的警惕,做到警鐘長鳴,常抓不懈,切實把學前班各項平安和管理工作落實到位,謹防各類安全事變的產生,新加坡留學學費。堅持依法治教,慣例管理步入規範化、軌制化、科學化。明德小學保持幼先生資隊伍建設,加大培訓力度,透過開展對青年教師的學習培訓、教學大比武、群體備課和教研交換等情勢,增進幼兒教師彼此學習,豐盛教學教訓;同時請求每學期至少組織一次教師全員介入培訓運動,發展教研探討和教學方式交流。這些措施有力地推動了學校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

  三、存在問題

  目前制約明德小學學前教育發展的瓶頸仍是資金不足。目前學前教育都是自信盈虧,經費主要用在聘用老師和少部分器材添置上等,學前教育場地和小學公用,沒有獨自的學前教育場地,師資缺少,經費投入短缺保障,優質學前教育資源顯明不足,這也讓學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服務性沒有真正體現出來。社會對學前教育的主要性意識不足,學前教育治理體系體例不完美,有關政策不很好落實。學校學前教導師資步隊以非公辦幼兒老師為主體,待遇位置得不到有效保障。

  學前教育為逢迎家長心理,爭奪生源,在教學上違反幼兒教育和幼兒成長的法則,暖衷於幼兒識字、拼音、寫字、算術等教授教養,不重視幼兒根本素質跟良好習性、技巧的培育,導致幼兒過早地對學習發生膽怯與膩煩,影響了幼兒將來的健康發鋪,也嚴峻影響了小學教學品質的進步。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