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骨幹教師專題報告(通用9篇)

歷史骨幹教師專題報告(通用9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接觸並使用報告的人越來越多,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邏輯的合理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報告頭疼,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歷史骨幹教師專題報告(通用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歷史骨幹教師專題報告1

  參加此次“國培計劃”是我走上工作崗位後參加的歷時最長、形勢最正規的脫產培訓學習,說它歷時長是因為它將有4個月的培訓學時時間,說它正規是因為它有正規的教學課程,有組織、有領導,學習的內容涉及面廣。授課的有各大名校的教授、學術權威等。可見“石大”對此次國培計劃的重視。

  其實,每個人都是在不斷學習、吸納、借鑑的過程中,充實自己、提高自己、拓展自己,,使自己在不斷地登上一個又一個的高度去看待問題,理解問題,思考並解決問題。當然有些學習是在你的工作中無意識地學習並掌握到的,而有些學習是我們有意識的主動地去理解、接受的。我認為後者的效果、速度、程度會遠遠高於、快於前者。所以每當有學習的機會時,我都願意積極主動的要求參加。我希望抓住每一個提速自己教學能力,提升自己思想理論高度,提高自己看待問題,闡述問題,拓寬自己素養內涵能力的機會。

  本次培訓課程內容涉及面廣,有拓展我們視野的:“西方歷史視野下的個人主義”、有帶有學術研究提升我們理論高度的“西方歷史學理論與方法”、“20實際的世界社會主義運動”,有對我們現有的歷史知識面延伸的“世界近代史專題”、“中國近現代史專題”、“中國歷史教學設計”、“中國歷史學業評價與考試命題”、“明清史專題”、“隋唐宋元史專題”;有對世界歷史發展研究的“中國歷史學理論與方法”、“20世紀中國史”、“中國歷史學科的現狀與發展趨勢”、“世界各國基礎教育歷史課程改革評析”;有親臨實景感受歷史變遷的“博物館學知識與實踐(烏市情景教學)”、“考古知識與文物解讀(烏市情景教學)”;有對我國現階段和今後長期教育發展展望的“國家中長期教育發展規劃”、“中國歷史學科的現狀與發展趨勢”、“中國基礎教育歷史課程改革評析”;有提高教師素質的“教師職業素養培養”等等。真的可以再提升和拓展、拓寬教師的知識面方面都有積極的作用。

  授課的教授有來自蘭大歷史文化研究院院長王希隆,有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叢日生,有北大教授賀維方等等,能與這些大家、專家、教授面對面,能親耳聆聽他們闡述自己對中外歷史發展中具有代表性事件獨到的見解,是我們每個學員難得的機會和榮幸。讓我們這些生活與我國偏遠落後地區且植根於我國基礎教育一線的教師,真正在思想上、理念上、思維方式上、教學方法上都能提升一個高度,能與我國教育理念發展接軌,能瞭解我國教育發展動態,同事把我國教育發展植根於世界教育發展的大環境大背景中去,從中找出我國教育與世界教育發展的差距與不足,積極汲取世界教育發展的優點及可取之處,改革我國教育發展中存在的弊端與不足這樣的高度;也有從基礎出發,講授名家怎樣從普通教師一步步鍛鍊成長起來成為教學能手,教研專家的點滴事實。農七師教研室唐長根主任的《做一個名師》就是這樣的。他的講解植根於全國各地的基礎教育的實施、發展、實踐、挫折、失敗、經驗、成果等方面出發闡述了基礎教育改革的目的,新課程的培養目標,以及作為名師應具備的素養。既有成功的事例也有失敗的個案,讓我們感覺到這些個案就好像發生在我們身邊,也好像就發生在自己身上。比如唐老師講的有些學校為了防止教師有舊教案所採取的不同措施:有上交舊教案的做法、有把舊教案剪去一角的做法、有讓教務處批註日期的做法等等,總而言之這一系列的做法就是為了杜絕教師再用舊教案。而有些學校則是鼓勵教師用批註日期備課法來備課,調動了許多教師的備課積極性,遊得教師甚至在一課的教案上出現了三四個日期。這樣從基本功做起,日復一日,久而久之,何愁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提不高呢?因為這已不是在簡單的備課了,而是透視出你對教師這個職業認知態度,是你對自身素養培養的嚴格要求,是你做事的嚴謹態度,同時也是你在自覺與不自覺中對自身知識素養、品格素養、人格素養的培養與提升。這樣的做事態度,這樣的教學態度能不讓我們每一位學員感動嗎?課可見,基本功是在平時的點滴中積累起來的,同時我也相信在我們的學員中也不乏這樣的教師。

  我們歷史國培班一共有30人,可惜有3名學員不知什麼原因放棄了這次學習的機會。我們來自兵團各個師、團場。在學習中大家相識、相知。在學了近一個月後,大家彼此已經能叫上名姓了。能相識是我們的緣分,能相處是我們的情分。在學習中大家彼此交流增進了友誼。

  受益最深的感悟是:一個人就應該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吸納新的知識、新的思想、新的觀念,不斷的充實自己、更新自己、更新自己、超越自己。因為透過聆聽各位教授多層次、全方位、多角度地講解剖析國內外歷史的發展、演變的優劣,使我們的思想境界突然變得開闊了許多,對許多歷史事件也有了更深層次和更高空間的理解。比如馬健川教授講的《如何理解政府管理》中,對國內外政府管理的歷史發展規律;政府機構存在的許多問題做了比較客觀系統全面的闡述,從中我們逐漸理解和明白了國家管理制度也是在逐漸完善的過程。暫時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是正常的也是不可避免的。當出現問題、發現問題及時糾正,這就是政府管理制度的完善過程。

  王俊峰教授的《E世代學生心裡健康教育》講座,給我們分析講解了噹噹學生的心理狀況、價值觀取向、人生態度、生活理念等,以及當今現實社會對青少年的正面影響以及負面影響,而我們應該逐漸的去理解並融入他們之中,因為我們也只是人類歷史長河發展中的一個過客。對於上輩,我們也曾經叛逆過、對抗過。時過境遷,現在我們也成了他們的上輩,成了實施教育的宣判者,他們又成了反叛我們的一代,我們不去理解融入又能怎樣呢?當我們改變不了這個世界的時候,我們只能改變自己,其實改變自己就是讓自己去理解融入這個變化太快的新E世代,想想真是受益匪淺。烏市教研室歷史教研員孫梅老師首先從我國高考入手,談到高考這個指揮棒指揮著中國的基礎教育。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於是乎類似胎教這樣的早期教育便在孩子還沒出生時就開始了。當孩子一出生就無意識的踏上了各種學習的戰車,投入到各種學習的“戰鬥”中,父母也因為社會上和周圍各種各樣的比賽、競賽、評選、海選,打著“愛孩子、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口號,把孩子推上了這列永無歸期的戰車。於是孩子就開始了不斷的學、學、學,父母還在不斷的推、推、推。孩子的天真、活潑、好動、愛突發奇想、奇斯妙問的天性被扼殺了。早早的被各種特長學習、晉級比賽所禁錮。孩子的“特長”有了而天性沒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我國目前教育的這種現狀。

  聽了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叢日生的《西方文化中的個人主義精神》專題講座後,對中西方文化教育中存在的各種差異又有了新方面的透視,即西方文化中的個人主義精神。

  我認為不管是中國文化還是西方文化,都是透過實踐的、積累、發展、改進、創新、演變、變革,才到了今天的中西方文化,也才有了中西方文化的個性差異。透過目前的中西方文化來評論孰優孰劣,我認為過於籠統,過於偏激也過於教條。因為,中西文化能發展到現在必定有它存在的空間和推進它發展的推手。只是在它發展演變的過程中不斷地吸納,不斷地摒棄,去其糟粕,吸納不同文明的精華,才使中西文化蘊含著這樣博大的內涵和豐富的精髓。即使這樣,也不是說中西文化都是完美無缺的。因為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不同、習俗習慣的不同,使中西文化存在著許多不同的差異。比如:中西文化對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等都有許多差異。但隨著科技的發展,世界的距離越來越近,各國之間的聯絡也越來越密切,中西方文化的聯絡也越來越頻繁、密切,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也越來越凸顯。西方文化的一些觀念也逐漸滲透到中國文化中,中國人也開始慢慢地從觀望、靠近、理解、接納、受用西方文化中的一些價值觀。能接納說明中西文化中有共性、有空隙、有需要填補、補充、完善地部分。那麼,西方針對中國文化是不是也像中國人接納西方文化那樣大度呢?西方文化為什麼能很容易的滲透到中國文化呢?是它的強勢?是它的先進?還是它的優越性呢?很值得我們反思。

  歷史骨幹教師專題報告2

  今年我有幸參加了國家組織的教師培訓。這一個月來,我認真收看影片,積極參加論壇的討論,撰寫新帖,發表文章,積極完成當天的作業。透過學習收穫頗豐。同時也為下學期的新課程語文教學做了一定鋪墊。我透過對自己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了反思,用新課程的理念,對曾經被視為經驗的觀點和做法進行了重新審視,現將在反思中得到的體會總結出來,以求與同行共勉。

  一、要把課堂參與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因為我們都知道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課堂是學生的天地。教師要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主動參與是創新學習的前提和基礎。學生在這種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中,既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又激活了思維,充分發揮自身的潛能,從而調動了學習語文的積極性,真正把“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這一課堂教學的主題策略落實到實處。

  二、課堂上要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 我這裡“更多的時間”指的是讀書,因為我們教學的內容是語文。語文課標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記得有位教育家也曾說過:“語文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因此,我覺得語文課上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讀。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儘可能地營造濃烈的朗讀氛圍,促使每個學生的個性充分發展。並在這樣的氛圍中,吸引學生融入情景,感受語言的神奇、內容的豐富多彩、內蘊的意味深長,再透過朗讀表達出來。在不斷的練習中薰陶情感,發展智力,增強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促進智慧的生長。讓我們的學生充分體會到“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真正含義。

  三、我認為師生關係的民主、平等、融洽、親和也是加強語文教學的有效性的又一個重要而且關鍵的問題。我們當老師的以前也曾當過學生,回想當年的我們,是否因為喜歡某個老師從而喜歡上這個老師教學的課程。今天的我們是否也應該讓我們的課堂成為師生間溝通的橋樑和紐帶,讓我們可愛的孩子們感受到我們對他們的關愛,讓師生之間彼此感受到溝通的快樂、心靈的愉悅。

  以上是我點滴收穫和建議。“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求索。”我將繼續關注國培,在國培中學習理論,汲取經驗,使自己更快地成長起來。

  歷史骨幹教師專題報告3

  根據我校骨幹教師幫扶教師計劃,我確定幫扶物件劉相中老師,現將本學年幫扶工作總結如下:

  光陰似箭,一晃一學期的工作已悄然離我們遠去。回首這一學期所走過的路,雖然很艱辛,但更多的是欣喜、是快樂、是成熟。我是學校區級歷史骨幹教師,我深知這既是一種榮譽,更是一種壓力與責任。於是,我把壓力化作動力,認真做好每項工作,不辜負校領導、同事對我的厚望。我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我深知“一棵樹不成林”的道理。我不僅嚴格要求自己、大膽實踐,並與積極肯幹的劉相中老師組成了幫扶小組。

  一、日常的幫扶工作:

  本人認真的按學期初的骨幹教師幫扶計劃進行工作,如約完成了如下任務。

  1、做到了每週幫助劉老師備一節課,檢查一次教案,真正的提高劉老師在教材的教材分析和處理方面的能力。

  2、做到了每個月聽劉老師兩節歷史課,並給出其做出詳盡的講評,以便幫助劉老師提高。

  3、做到了每個月給劉老師上兩節歷史示範課,起到了示範、牽引的作用。

  4、指導劉老師進行教育教學情況,認真書寫指導過程中的記錄與反思,總結經驗教訓,做好材料的整理收集。

  二、取得的成績:

  工夫不符有心人,在本人的幫助,劉老師的積極努力下,劉老師的複習課《三次科技革命》得到了學校領導和同事的好評。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將一如既往地學習、研究、實踐、反思,積極主動的幫助劉老師,力爭在平凡的崗位上實現自身的生命價值。

  歷史骨幹教師專題報告4

  1、親臨全省歷史教學大師級的人物的教誨。

  此次培訓是一個很好的平臺,給我們培訓的都是全省教學一線的精英、名師,對教育教學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所以此次培訓又是一個非常好的相互學習的機會。同時,還是建立友誼的紐帶,平時只能在報刊雜誌見到的名師,透過此次機會,終於可一睹尊容,亦為樂事。如:南京師範大學的碩士導師姚錦祥老師、江蘇大港中學的束鵬芳老師、江蘇儀應中學的姚國平老師、江蘇第二師範學院的梁勵老師、魏茂宏老師等等。

  2、對課標的新認識。

  本次培訓,共有6位專家談到了課標,姚錦祥教授從課標中的課程內容對課標進行了解讀;南京二十九中的金波老師、南京三中文昌中學的郭蜀寧老師從教學設計方面談課標;南京教研室初中歷史教研員王兵老師從學習目標的解讀談課標;梁勵教授從說課、觀課方面談課標;束鵬芳老師從評價方面談課標。讓我認識到以後的課堂教學程式應是:看課標→分解課標→制訂學習目標→閱讀教材→補充材料。

  3、完善了自已。

  完善了自己的學科知識體系,瞭解了歷史研究的前沿問題:教師是一個永遠新的職業。這裡講的“新”主要指知識的更新與教學藝術的更新。作為歷史老師,應是始終站在科學知識岸邊的擺渡人,傳承知識與文化;他應是學生靈魂的塑造師與精神垃圾的清道夫。所以,作為歷史教師必須時時保持充電的狀態,此次培訓無疑是一次良好的機會。經過培訓,就我個人而言,不僅在學科知識方面得到一次全面的補充。尤其是儀應中學的姚國平老師對中國大豆、玉米、地瓜由來的分析;一戰、二戰戰爭開始原因的分析;鴉片戰爭中國失利的原因的分析,讓我們有種全新的`認識與瞭解,姚老師從一些新的角度對歷史進行重新解讀。

  4、學習如何成為了一個專家型的教師。

  中學教師應該不僅僅是一個教書匠,還應該成為一個專家型的教師,而這一點正是當今我們大多數中學教師所不具備的,我們更多的是實踐,但不會總結,將這些實踐形成文字,變成論文更是我們所不善長的,這次培訓有三位教授對這個問題進行專門的闡述,分別是束鵬芳老師,姚國平老師,梁勵教授,透過這些教授的講座,使我們瞭解了論文的選題、論文的寫作準備、寫作的基本步驟、寫作的基本要求、論文寫作的常見的問題與糾正。梁勵教授則對中學歷史教師的基本課題研究進行專題講座,讓我們瞭解中學教師如何進行一些相對實用的課題研究方法、步驟。

  5、對課程資源開發的新認識。

  南京教研室教研員王兵認為課程資源包括:素材資源和人力資源。素材資源:歷史教科書;學校圖書室的人文資料;校外歷史課程資源(歷史遺址、鄉土教材、社群課程資源、家庭圖片、家庭回憶錄等);歷史題材的資料;網路資源。人力資源:教師資源(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史學素養與教育素養);學生資源(已有的社會閱歷、知識經驗、認知基礎);本地區歷史見證人、歷史專家學者、閱歷豐富的老者。在當下沒有與新課標相配套的歷史教材情況下,我們更要發揮好人力資源的作用。也就是歷史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史學素養與教育素養,課前多收集與本課有關的資料;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將其調動起來,參與到豐富多采的歷史資源開發中來。

  6、對愛崗敬業的新認識。

  首先感受到承辦方江蘇第二師範學院(原江蘇教育學院)老師的敬業,四位老師全程參與了本次培訓,一週與我們始終都在一起;第二感受到專家的敬業,講座一般大多三個小時,中間也不休息,最後還要推遲。江蘇儀應中學的特級教師姚國平老師將自己的教案、聽課記錄、試卷評析等材料向我們展示時,我們驚呆了。從他工工整整的材料中,我們才認識到特級教師是這樣煉成的;第三感受是參訓教師的認真,五天安排的滿滿當當,連晚上也安排了學習任務,在這樣情況下,參訓教師無一人請假。這讓我想到在以後的工作中,應多奉獻,在工作中找到樂趣。

  7、對高效課堂的認識。

  在南京二十九中和中華中學一共聽了四節課,透過聽課、研討,對課堂又有了一些思考。南京市的上課模式與連雲港市的上課模式差別是很大的。各有各的優點,新課改走到今天我們不能在追求形式上的熱鬧了,我們也不應追求假討論,假合作了,而應在課堂內在的東西上下功夫。如:如何設問、如何匯入、如何小結等等小的細節下功夫。

  8、對今後的認識。

  今後每天應抽一個小時讀讀書。加強學習,學問學問,要不懂就問,向老教師請教,向青年教師學習;以批判的精神反思自己,及時分析、梳理自己的想法。認真對待每節歷史課,以敬畏的態度上好每節歷史課,工作兢兢業業,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總之,本次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雖然緊張卻又非常充實。在學習過程中,我長了知識,長了見識,尤其是專家老師的一些觀點、主張,給予我很大的啟發。時光匆匆,培訓課程已結束,但此次活動帶來的收穫卻影響深遠,在以後的教學和成長過程中,我會時刻反思自己,結合理論現實,爭取取得更大的進步。

  歷史骨幹教師專題報告5

  在縣局和縣進校的安排下,我參加了灤南縣骨幹教師第四階段提高培訓,經過三天的學習和自主學習,我接觸了培訓的專家教授們的先進教學理念,更進一步瞭解和掌握了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教授嚴謹的治學精神和認真負責的態度給我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聆聽著專家的教誨、倍感親切和敬佩。

  作為一名教師,我深感自己的成長曆程的進步,首先接觸到課改前沿的理念,課改力行了十年之久,沒有固定模式,我們可以大膽創新,但不能背離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能偏離歷史的客觀公正,不能脫離課標和學科說明,總之,我們需要改變的是思想理念,是教師唱主角的傳統教學,把課堂的主人演繹成學生。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讓他們樂學、學會、會學。其次學習了許多歷史理論知識,專業性與綜合性相結合,大大豐富了我的知識智囊,澄清了我在教學中的一些知識體系,會使我今後的教學更加輕車熟路,會讓我從事的教育事業錦上添花。

  在聽課中,我深刻體會到課程應該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透過自己親自去體驗、嘗試,來逐漸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從各個方面來培養學生探究事物的興趣和積極的態度,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儘量只起到指導的作用,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中心。教師自身素質要提高,駕馭課堂能力要加強,對於學生錯誤性的認識,教師能夠及時透過查詢資料等方法予以解決。教師要能靈活地運用教材,處理知識點,與資訊科技、其他學科整合,提高課堂效率。在講課時,不拘泥於教材順序,而是根據實際需要靈活變動。

  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對學生的學來說是居於主導地位的,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的主人、教育的物件。一堂成功的歷史課就是教師在教學上的主導作用和學生在學習上的主體作用的最佳結合。若是沿用教師講,學生聽,"滿堂灌"的老模式,會抑制學生學習的內驅力。所以在推進素質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以教育者為自居,包辦代替,而是應以指導者的身份,啟發、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把傳授知識和真理的過程轉化為學生努力思考和實踐的過程,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感謝這次培訓,讓我有幸聆聽了國內的著名專家學者講座,開闊了眼界,收穫了知識和理念;感謝培訓,讓我認識了許多一線骨幹教師,他們的敬業精神深深感染了我,從而也激勵我在今後的教學中更加努力進取,力爭上游;感謝培訓,讓我的學生學會了獨立自主的參與教學,我會帶著諸多收穫,走上今後的教學崗位,綻放青春光彩,澆灌教育事業。

  歷史骨幹教師專題報告6

  這次我十分有幸參加了為期三天的xxxx省歷史骨幹教師培訓。這對我來說真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可以讓我這樣一個年輕教師有幸聆聽專家、教授及傑出同行們的一些新觀點、新理念、新思路,這為我在今後的歷史教學中提供了很大的幫助與啟迪。亞里士多德有句名言:“告訴我的我會忘記,給我看的我會記住,讓我參與的我會理解。”的確,在這為期三天的培訓中,我收穫很大,真是不虛此行。

  本次培訓形式豐富多樣,專家引領、同行探討、各抒己見,目的都是為了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提高歷史教學質量,這對我們歷史教師來說是非常實際的問題。其中關於有效教學這一點的討論我映像尤為深刻。

  如何進行有效教學,我個人認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要具備有效教學的理念。正如沈春華老師所說的,教師只有有了有效教學的理念,才是實現有效教學的關鍵。所謂有效教學,首先要關注學生,關注學生的進步與發展,離開了學就無所謂教。教師要有“生本”課堂的理念,在課堂上教師要時時與學生互動,這是符合新課程的要求的。其次,教師要運用一定的教學策略,使自己的課上得有趣味,有情理。在教學的開頭透過一些設問引入正課,使學生產生認識衝突,有探索的慾望,在教學過程中要有跌宕起伏,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把淺顯的內容設定成深層的設問,層層疊進,讓學生進行縱向、橫向的思考。在一堂課的結尾,教師可以留下一兩道問題,讓學生自己思考、體會,產生回味之美。

  當然要進行有效教學必須緊扣課程目標,它是引領教學航向的航標燈,教師首先要深刻理解課程目標,根據課程目標的要求,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恰當的適當的運用歷史材料使學生對歷史問題產生思考與探究,使學生有所感、有所悟。

  那麼如何來檢驗教學過程的有效性,我認為要使我們的教學具有可測性。例如我在一節課上只用35分鐘時間進行教學活動,而剩餘的十分鐘時間是用來檢驗本堂課的教學目標是否到達。可以透過學生討論總結,做題等多種方式,然後進行查漏補缺。

  總之,在我們的歷史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緊扣課程目標,探究學情,以課本為依託,引學生有所思,有所議,給學生歷史感,還原到歷史當中,幫助學生提高歷史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分析歷史材料的方法、習慣和能力,這是歷史教師必須做的。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教學的有效性和永續性。

  以上是本人在此次培訓中的一些感悟,不足之處,請給與指正。

  歷史骨幹教師專題報告7

  清遠市教研室於七月七日至十二日組織了初中歷史骨幹教師第二次培訓,我有幸參加學習,感到非常榮幸。對我來說,骨幹教師培訓來得及時,來得實在,讓我受益非淺,深受啟迪。在這段時間裡學習了六位教授的課程、瞭解到了很多先進而實在的教育理念和教學經驗。在培訓中,使我想到了一些從未想過的問題,發現了自己的差距與不足。透過聽講座和學習交流,使我從教學思想到教學技能、教育新課程理念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教育這個舞臺上每天發生著許許多多平凡的和不平凡的教學故事,這些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所發生、出現、遭遇、處理過的各種事件,不是瞬間即逝,無足輕重,淡無痕跡的,它會長久的影響學生和教師的教育教學。從培訓中,各位老師所談的這些親身經歷的事件,我們能夠學到很多東西,得到很多大啟發,對自己的教育事業有很大的幫助。

  在這次培訓中,有韋雪瓊教授的“上好初中歷史課的關鍵”、王德愛教授的“教師教學行為規範”、林燕芬教授的“歷史課堂的預設與生成”以及路瑞平教授的“初中歷史教學中多種教學方法的實施與運用”和邱志雄教授的“歷史學科的教育審視”等。經過培訓學習,使我認識到要逐步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去做,完善自己,使自己儘快成為一名真正的歷史骨幹教師。

  一、更新教育觀念,提升個人素質。

  六天的培訓學習,我最大的收穫就是真正地認識了新課程改革,認識到這場課改所具有的深遠意義。社會在發展,科技在進步,勞動者的素質就必須提高到一個新水平,只有這樣,教育才能可持續性地發展。

  為了響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我們教師的當務之急是提高自身素質,以適應新時期學生的發展變化。只有教師的素質提高了,他的教學水平才會提高,他的課堂才會豐富多彩,才會有的放矢的面向全體學生,從而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二、嘗試多種教學方法,改變課堂,創造多彩課堂。

  一位優秀而受歡迎的教師肯定伴隨著多彩的課堂。只有形式多樣的課堂,才能更好的吸引學生。一堂課下來,教師一定要明白在教學生生麼,學生髮展了沒有,改變了沒有,學生走出教室與走進教室有無變化?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備課的時候絕對不僅是在備教材,更多的是要關注學生,關注學生能學會什麼,是否發展了。這也就要求我們的教學是面向全體的教學,我們的教學必須要採用更多的學習方法、教學方法,這裡說的方法也不僅僅是單純表面意義的活躍,而是要看課堂有沒有深度,好的課堂應是有生成感,推進感的課堂,教師不僅僅準備給學生什麼樣的挑戰,好要看學生能提升什麼,突破什麼?我們要使課堂變成思維的舞蹈者。同時我們還應該在科學的理念指導下改革教學方法的。老的教學方面已經不能適應新的社會的需求了。同時也不可能滿足我們新一代的學生了。所以作為當代的老師不能只滿足目前的狀態。應該從現在開始學會適應社會、適應學生。所以了就應改在科學的理念指導下,改變教學方方法。不能只是單純的像以前那種教學的方法,我教你學,也不管學生會不會。

  三、教師要學會終身學習。

  新時代、新知識、新課程都要求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目標,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學習不僅僅只專業方面,要擴充到各個領域,不斷地提升自身的修養和素質。首先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把不斷學習作為自身發展的源泉和動力。其次,教師應把學習貫徹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將學習與實際教學結合起來,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再次,在豐富自身專業知識的同時,廣泛涉獵各種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知識,從而更好地適應教學的需要,透過總結經驗,提高自身,向更完善的目標努力。

  透過清遠市骨幹教師的培訓活動,我開闊了視野,學習了很多的教育教學的新理念,新思想,從思想上受到了極大地鼓舞,這必將為我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作為骨幹教師培訓物件,在今後的日子裡,我將不斷地學習、不斷地進步。

  歷史骨幹教師專題報告8

  20xx年6月27日至7月7日,我特別榮幸地參加了華南師範大學承擔的廣東省骨幹教師省級培訓,培訓共進行了十天,這十天的緊張學習,猶如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窗,撥雲見日,使我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開朗,使自己在學生觀、教師觀、教學觀,從幾方面對中學教學提現了新的發展方向,最後得到結論:正確的教育理念是育人教書。此報告無疑是對當下教育弊端的一次警鐘,更是對一線教師理念的一次糾正。

  一、完善了自己的學科知識體系,瞭解了歷史研究的前沿問題:

  教師是一個永遠新的職業。這裡講的“新”主要指知識的更新與教學藝術的更新。作為歷史老師,應是始終站在科學知識岸邊的擺渡人,傳承知識與文化;他應是學生靈魂的塑造師與精神垃圾的清道夫。所以,作為歷史教師必須時時保持充電的狀態,此次培訓無疑是一次良好的機會。經過培訓,就我個人而言,不僅在學科知識方面得到一次全面的補充。尤其是左雙文教授的中國近代史研究前沿講座,讓我們有種全新的認識與瞭解,張慶海從一些新的角度對歷史進行重新解讀,開闊了我們的視野。

  二、學習如何成為了一個專家的型的教師

  中學教師應該不僅僅是一個教書匠,還應該成為一個專家型的教師,而這一點正是當今我們大多數中學教師所不具備的,我們更多的是實踐,但不會總結,將這些實踐形成文字,變成論文只更是我們所不善長的,這次培訓有三位教授對這個問題進行專門的闡述,分別是劉良華教授,宋德華教授,黃牧航教授,透過這些教授的講座,使我們瞭解了論文的選題、論文的寫作準備、寫作的基本步驟、寫作的基本要求、論文寫作的常見的問題與糾正。黃牧航教授則對中學歷史教師的基本課題研究進行專題講座,讓我們瞭解中學教師如何進行一些相對實用的課題研究方法、步驟。

  三、認識了全省的一些同行

  此次培訓是一個很好的平臺,參加培訓的都是全省教學一線的精英、名師,對教育教學都是自己獨到的見解。所以此次培訓又是一個非常好的相互學習的機會。同時,還是建立友誼的紐帶,平時只能在報刊雜誌見到名師的老師,透過此次機會,終於可一睹尊容,亦為樂事。

  當然,培訓只是一個開始,關鍵是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應該如何運用這次培訓中所學的一些理念與理論,使自己的教學能更上一個新臺階。

  歷史骨幹教師專題報告9

  本人陳玉梅,現是xx市xxxx實驗中學歷史教師,XX年xx省骨幹教師省級培訓歷史班學員。我於XX年6月28日至7月7日參加骨幹教師省級培訓第一階段理論學習。透過培訓學習,開闊了視野,增長了知識,使本人的教育理論和專業水平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在培訓中,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學習態度端正、積極、認真、刻苦,積極對照檢查學習,認真完成培訓班佈置的各項任務。帶著疑問和求知的心情講座。在聽課中,我對重點與難點做好相應的筆記,隨著教授們的思路積極思考。做到虛心好學,遇到不懂的專業理論知識主動向老師請教,與同行探討,從中得到了不少啟示。

  蔣平主任的《陽光心態與幸福人生》的講座,我感觸頗多。由於來自社會、學校、家庭等方面的壓力,使我們的不少教師出現了嚴重的心身疾病,從而降低了自已的生活質量,埋葬了人生幸福甚至導致終身遺憾。我們應適時調整人生的終極目標,懂得適時釋放壓力,保持健康的身體和樂觀的心態,提高自己的素質,不論是在工作上、學習上、還是生活上都要看到自己的優勢,接納自己的不足,在實踐中積累經驗,適度冒險、勇於創新、勇於承擔責任,增強自尊心;要贏得學校領導的肯定,同事、朋友、家人的認可,要學會自我控制,提高自己的人生幸福感。“天生我才必有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價值,在人生中也會遇到困難或挫折,但我們要保持樂觀心態,笑對人生,追求人生幸福。

  許錫良教授的《人性、人權、教育》的講座對我啟發很大。生命來之不易,來之可貴。我們要敬畏生命,善待自己的生命。要正視人性的弱點,包容弱點,我們要有一顆寬容的心、敬愛之心、仁愛之心去善待我們的學生;透過人性教育張揚學生的個性,給他們自由發展的空間,使學生更充分地認識自己的重要性;尊重人性,保護人權。

  高廣方教研員作的《生體教育的理念與實踐》講座,對她的觀點我深有同感。生命是可貴的,做人就有健康地、有尊嚴地過著幸福的生活,教育學生健康的靈魂,幫助學生擁有尊嚴的底蘊,幫助學生獲得過幸福生活的能力與品格;成就自己的幸福人生,愛是老師德與智的核心;對於教學觀,要學會把教轉化為學;學習是主動的過程,不要剝奪學生學習的權利,學生不是被動的容器而是鮮活的生命體。

  王紅教授的《中美基礎教育的觀察與思考》講座,使我知道了要認識美國的教育首先必須從美國中小學的教學教育目標說起,瞭解了美國中小學的教育教學目標,很多困惑就可以找到答案;美國的基礎教育不側重於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而是側便於“會學”而不是“學會”;會學的重點不在於獲取知識和資訊而在於培養學生思考能力,在於培養質疑、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於培養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興趣;美國的教育側重於能力導向的教學目標,中國的教育側重於知識導向的教學目標;美國對學生的教育評價定位於學生的思維是否活躍、思維能力提升等方面的評價。美國教育是“人”的教育、人本教育,重視人格、獨立的、有思想、有尊嚴、有情感的培養,把人當人看,實現了課室裡的民主,實現了教育的公平與民主。

  劉良華教授的《教育與教師寫作》、黃牧航教授的《中學歷史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宋德華教授的《歷史研究論文寫作方法概論》等講座,進一步提升我的教育教學論文的寫作理論水平和寫作能力,受益非淺。陳長崎教授的《中國古代史前沿問題研究》、左雙文教授的《中國近現代史前沿問題研究》、林中澤教授的《西方人文主義的基本內涵》、張慶海教授的《中學歷史教學中的史學理論問題研究》、張向陽教授的《中學歷史教育前沿問題研究》等講座使我瞭解了學術研究動態,提升我的專業理論水平。陳文海教授的《高師歷史教育改革研究》、王泳老師的《中學歷史多媒體教學研究》、陳維堅老師的《中學歷史教育研究方法示例》、魏恤民老師的《xx省中學歷史教育研究的現狀》等講座增強我的信念,使我更堅信新課程改革的必要性、長期性、艱鉅性。

  總之,透過這次教育培訓我學到很多新的教學理論和新的教學方法與模式,提高了我教學的各方面能力,為我終身的教師生涯習創造了更好的條件和基矗我認為只有不斷挑戰自己、超越自己,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成為適應二十一世紀一個合格教師。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