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七年級下冊美術教學工作計劃

關於七年級下冊美術教學工作計劃

  時間過得可真快,從來都不等人,迎接我們的將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戰,該為自己下階段的工作做一個工作計劃了,工作計劃怎麼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七年級下冊美術教學工作計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七年級下冊美術教學工作計劃 篇1

  第一單元 藝術——生命與自然和諧交融

  單元總目標:

  1、透過古今中外美術作品的欣賞和評述,使學生了解藝術家以及人類對生命活力的嚮往、熱愛和藝術表現是對生命價值的追求與肯定。

  2、透過對美術作品的分析與研究,使學生了解物種的生命活動與自然環境的相互依存關係。

  3、透過對作品的研討與解釋,使學生初步懂得,對自然的欣賞與表現包含著人的精神世界與大自然的和諧交融。

  4、透過美術作品的欣賞與評價,使學生對美術作品涵育美感與陶冶情操的功能與價值有初步的體驗和認識。

  藝術——生命與自然和諧交融(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藝術——生命與自然和諧交融》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人教版)七年級,這一單元的主要目的是透過對古今中外美術作品的欣賞與評述,使學生了解藝術家對生命的嚮往與熱愛,感受到藝術表現的是對生命價值的追求與肯定,懂得藝術家對自然的欣賞與表現包含著人的精神世界與大自然的和諧交融。

  學生分析

  初中一年級學生天真、活潑、好勝心強,初步接觸過一些中外美術作品,對美術欣賞普遍感興趣,能夠對美術作品和美術現象進行簡單的欣賞與陳述,基本具備了一些欣賞知識。具體地說,他們對作品的表現形式諸如油畫、中國畫等的認識不會感到困難,但對藝術作品的文化內涵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不能夠透過美術作品的表面現象抓住美術作品的本質。因此在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學生在瞭解作品形式的基礎上,進一步領會藝術作品的內涵美,啟發學生在課外主動地去關注藝術。

  設計理念

  引導學生圍繞欣賞評述的問題,自主欣賞美術作品,記下欣賞的體會或疑惑,從網上查詢有關資料,深化學生對“藝術——生命與自然和諧交融”的理解。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一定的自主空間,讓學生進行質疑解惑,充分體驗藝術作品的美感與真諦,讓學生髮揮小組合作的精神,遇到不懂的問題與同學進行討論交流,共同解決問題。如圍繞“藝術是什麼”、“美術作品中的生命指的是什麼”等問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分析。 除了讓學生理解美術作品中對生命與自然的感情外,還應讓學生對作品的形式、內容、時代背景、作者生平與傳聞軼事進行綜合探索,在此基礎上聯絡其他學科(音樂、文學、影視等)進行綜合探討,以提高學生的綜合探索能力。

  教學重點:生命與自然和諧交融的基本內涵是本節課的重點。

  教學難點:學會運用這一理論去欣賞美術作品。

  教學流程

  一、匯入新課。

  課前利用多媒體播放課本里的美術作品,創設氣氛,觸發學生熱愛藝術的情感。

  師: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要欣賞的是一些中外美術作品,這些作品的風格豐富多樣,記錄著人類文明的足跡,凝聚著人類的思想情感,反映出不同時代、不同民族對美的追求,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

  教師板書課題:藝術——生命與自然和諧交融。

  二、新課學習。

  師:藝術是否包括美術?在自然界裡,是先有藝術,還是先有生命?美術作品中的藝術形象是否有生命?

  啟發學生思考,教師引導學生理解:要了解藝術是否有生命,就得從遠古時代的藝術作品去欣賞。在人類最早的藝術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距今一萬多年前的阿爾塔米拉洞窟壁畫。(教師展示課件《野牛》,讓學生欣賞作品中的形象。)

  教師以故事的形式講解這幅作品的創作年代及發現過程,然後讓學生對作品的情節進行描述。引導學生思考這些問題:原始人為什麼要在牆壁上畫一頭健壯的野牛?野牛是否有生命力?

  學生進行討論,發表不同的見解,透過討論明確:健壯的野牛富於生命力,原始人在洞窟中進行藝術活動有著更為嚴肅的目的,這種活動是一種祈求狩獵串收的“儀式”,他們相信畫在洞窟壁上的野牛有一天會變成活的獵獲品,或者希望下一次行獵的時候會取得成功。

  教師展示課件《稷神崇拜圖》,讓學生對作品中的形象和情節進行描述,然後提出問題:為什麼原始人要在岩石上刻上植物人面形?原始人刻的植物人面形是否有生命?

  教師接著展示課件——義大利藝術家米開朗基羅的作品《創造亞當》,透過交代其創作背景,幫助學生理解這幅作品。教師簡要介紹中世紀美術的基本特徵和藝術精神,再讓學生描述作品的內容,討論作者描繪的“亞當”是人還是神?是否有生命力?

  學生髮表不同的見解,透過教師的引導,最後理解作者是藉助於對宗教傳說的題材——上帝創造的第一個人“亞當”的描繪,表現出畫家對人的健美、力量和智慧的讚美以及對人獲得生命力的渴望。

  教師又用課件展示了義大利波提切利的《維納斯的誕生》,請學生談談作品表現的內容,理解維納斯的象徵性,即維納斯同樣也具有生命活力。

  接下來,讓學生比較原始社會和中世紀的美術作品在表現物件和思想內涵上的區別,教師用課件展示:

  原始社會美術—表現物件:動物植物—思想內涵:對動、植物的信仰。

  中世紀的美術—表現物件:人的生命—思想內涵:對生命價值的讚美。

  教師小結:美術作品中的藝術形象,不論是原始洞窟中的野牛,還是傳說與神話中的人或神,大都是充滿生命活力的形象,這些形象都具有深刻的含義。

  三、發展階段。

  師:在現實生活中,人的生命和藝術活動能否離開自然而單獨存在?

  生:不可以,離開了自然一切就不存在。

  師:那麼,下面我們來看看生命與自然有什麼關係?

  透過課件展示,讓學生依次欣賞中國山水畫作品《紅蓼白鵝圖》、《溪山行旅圖》、《擒兔圖》,教師圍繞作者的生平及作品的表現形式、方法、內容、特色、意境進行描述。

  再用課件,讓學生依次欣賞外國繪畫作品《孟特方丹的回憶》、《神奈竄川浪圖》、《運草》,同時根據自己的觀察和了解,對風景畫中的形象和情節進行描述。

  讓學生比較各種藝術形式的不同特點,引導學生思考、討論以下問題:

  1.課本所舉的美術作品中,哪些形象屬於有生命的物種形象?

  2.哪些形象是與生命有關的自然形象?

  3.這些有生命的形象生活在哪裡?

  4.美術作品中的藝術形象來源於哪裡?

  5.物種的生命與自然條件有什麼關係?

  教師展示課件:

  有生命的物種形象——動物、植物、人。

  自然形象——山、水、天空。

  生命與自然的關係——相互依存。

  藝術形象來源於——客觀自然。

  教師小結:自然與人的生命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沒有自然就沒有生命的存在。自然是人類生活的家園、精神的慰藉。保護自然,就是保護人類自身。同時,自然又是藝術創作的源泉。

  四、深化階段。

  師:動物、植物和人類都是有生命的,又都是自然的一部分。生命和自然應該是和諧相融的。那麼生命與自然是如何相融的呢?讓我們透過欣賞美術作品來體會。

  1、展示課件,引導學生欣賞中國山水畫《煉丹臺》,先介紹作者的生平,然後讓學生思考:這幅作品採用什麼形式表現?作者登上黃山煉丹臺有什麼感受?“人疑世外仙”是什麼意思?

  透過欣賞和思考,讓學生體會到畫面中的情景交融,即生命與自然和諧交融,這也是中國山水畫追求的意境。

  2、展示課件,欣賞風景畫《岩石的靜觀》,從作品的主要景物、特色、意境等方面,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即把頑強的`生命力、堅毅的性格與岩石聯絡在一起。

  3、展示課件,欣賞外國風景畫《金黃色的莊稼和柏樹》,請學生思考並討論:作品描繪的內容是什麼?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與自然景物有什麼區別?體現出畫家的什麼情趣?風景畫與山水畫在表現生命與自然和諧交融的特點上有什麼不同?

  學生討論後得出結論:山水畫——寄物抒情,物我合一;風景畫——藉助色彩揭示主觀世界。

  4、展示課件,依次欣賞中國花鳥畫《玉蘭黃鸝》、《群蝦》、《雨點》,看看作者如何透過花鳥畫作品,把生命與自然融合起來。教師簡單介紹花鳥畫和“工筆”、“寫意”兩種繪畫形式。

  讓學生以小組或同桌為單位討論:花鳥畫表現的物件是否有生命?是否屬於自然的一部分?為什麼?花鳥畫的特點是什麼?畫家透過什麼方法 使自然與生命和諧交融?

  5、進一步引導學生深入理解:美術家的藝術創作是不是一種與自然和諧交融的生命活動?欣賞美術作品的過程,是豐富自身審美經驗和提高審美能力的一種有效的途徑。

  6、學生透過討論明確:畫家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人到自然中,把自己的感受與自然聯絡起來,就會使生命與自然和諧相融。

  教師小結:透過以上作品的欣賞,大家明白了生命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是人類生存的環境,也是人的審美物件,生命與自然透過審美創造和欣賞達到和諧統一。生命與自然的和諧交融,是藝術家永恆關注的主題。

  五、課後拓展。

  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和自己對自然與生命的認識,從網上查詢資料, 談談如何保護人類生存的環境?如何保護生命?為什麼說生命與自然和諧 交融,是藝術家普遍關注的主題?

  教學反思

  本課需要教師在理論上的引導和講解比較多,容易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這就要求教師把知識點進行高度的概括,用學生能接受的方式進行講解。為了能讓學生很快地接受這些複雜的理論,我首先以多媒體課件播放世界名畫,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對藝術的興趣;接著以人類童年時代和中世紀的藝術作品進入新課,使學生明確原始人從事藝術活動的真正目的,引起了學生對原始藝術的好奇心,讓學生對原始藝術表現的物件進行審美體驗。中世紀的藝術是借神話題材讚美人的生命,洋溢著濃烈的人文主義精神,必須讓學生理解這一點。在講解生命與自然的關係時,我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主探究,深入討論,從而明白生命與自然相互依存,進行藝術創作也離不開自然的道理。讓學生體驗感悟生命與自然在美術作品裡是怎樣和諧相融的,是這堂課的教學重點,我有意識地讓學生透過比較的方法,圍繞課本中提出的問題主動思考、討論,共同解決問題,領悟藝術作品的思想內涵,從而進一步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和審美能力。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還注意聯絡生活實際,使書本的知識和生活世界溝通起來,拓展教學的內容。例如,讓學生關注環保問題,提出如何保護自然與生命的問題。同時,力爭讓學生進行綜合性的探索,拓展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完全是一個引導者、組織者、評論者,積極參與學生的探究活動,發現和鼓勵學生的探究精神,培養了學生髮現美、感受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七年級下冊美術教學工作計劃 篇2

  為使本學期的教學工作順利進行,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透過對本冊教材的深入研究和分析,特作教學計劃如下: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七年級學生已經初步認識形、色與肌理等美術語言,學習使用各種工具,體驗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透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有一定的色彩基礎,對美術也有著濃厚的興趣,但還缺乏想象力和創造精神。根據上學年級執教時對他們的瞭解,優秀生約佔5%,差生約佔3%,其餘學生均為一般水平。因此,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教授本冊教材所面臨的困難性和重要性。

  (二)教材情況分析:

  本冊教材共有五個單元,透過美術教學以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為宗旨,培養學生的美術基本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課業型別主要分為造型表現課、設計應用課、欣賞評述課和綜合探索課四大類。

  1、欣賞優秀美術作品,能對自己喜愛的作品進行簡單的評價。

  2、透過啟發聯想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良好的觀察習慣和觀察能力。

  3、學習簡單立體物的表現方法,學習色彩表現方法,進行和自己生活切近的設計與製作。

  4、引導學生進一步體驗周圍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發學生美術表現和美術創造的慾望。

  (三)教學總體目標:

  從學生身邊環境熟悉的事物中發現美,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透過觀察、記憶、想象表現生活中有特色的環境,體驗生活的情趣,提高繪畫表現技能,學會裝飾,美化生活,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和設計、想象、創造的能力。

  要求:實際是基礎,想象是延伸,教師要用正確、健康的審美觀來引導和影響學生,培養文明、樸素的觀念,讓學生沿著一個健康、文明的審美軌道創新、開拓,從中體驗生活的樂趣。

  教學內容主要涉及四大領域:造型?表現領域,設計應用領域,欣賞評述領域,綜合探索領域。四類中仍以“造型表現領域”為主要教學內容,約佔總教學量的三分之二。

  (四)教學措施:

  課堂上努力給學生創設一個寬鬆開闊的空間,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改變課程評價過於強調甄別與選擇的功能,推行發展性評價,倡導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保護和發展學生的個性。課堂教學中注意挖掘學生的閃光點,尊重學生的自尊心,讓學生在教師的關愛中學習,在玩中學,促進學生的個性形成和全面發展。

  七年級下冊美術教學工作計劃 篇3

  為使初一新生更好的適應初中美術教學,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充分發揮特長,培養高尚的審美情操,提高審美能力,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特制訂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提高學生審美水平,充分發揮學生的特長,培養高尚的審美情操,發展健康個性,充分發揮學生潛能,使學生全面地發展。

  二、學情分析

  初一共有四個班,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較高,但美術基本技能掌握較低,有一種盲目性,部分學生有一定的美術特長,有待於進一步發掘提高。

  三、基本內容分析

  本冊劃分為五個單元,共16課時,內容如下:

  第一單元《走進美術世界》:主要透過欣賞活動,讓學生對美術的定義、功能與分類有基本的認識,能夠積極表達對美術作品的理解,懂得美術與人類社會生活密切相關。

  第二單元《多彩的校園生活》:透過對人物面部五官比例和表情特徵、人體全身比例和動態、人物活動場景的構圖安排以及服裝設計等知識和技能的學習理解,基本掌握其相關的步驟方法,並能進行簡單的人物活動場景速寫和學生裝的設計練習。讓學生在共同的繪畫設計練習和創作展示活動中,感受合作的快樂,體驗成功的喜悅。

  第三單元《傳遞我們的心聲》:透過對平面設計領域中版面設計和美術組創意設計和板報編排設計的實踐練習,瞭解和運用造型要素及形式原來,認識設計的審美功能和應用價值,感受設計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激發參與校園文化生活的熱情。

  第四單元《美麗的校園》:透過對校園環境寫生、想象中未來校園規劃設計等方面的教學,掌握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加深學生對校園的瞭解,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學校的情感和發現美、創造美的願望。

  第五單元《物以致用 求藝尚美》:透過對幾類生活日用品的欣賞和評述活動,使學生認識設計的任務、價值和目標,啟發學生積極關注生活中一些日常用品,初步瞭解現代生活用品設計的基本原則以及“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

  四、課時安排

  第一單元:2課時

  第二單元:約4課時

  第三單元:約4課時

  第四單元:約4課時

  第五單元:約2課時

  五、具體措施

  1、認真學習課程標準,鑽研教材,把握課改理念,因材施教,改革教學方法。

  2、認真備課、上課,注意蒐集相關的美術資料服務於課堂教學,充分利用好班班通,努力讓美術教學多彩多姿,學生有興趣,學習有收穫。

  3、積極發揮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培養高素質有特長的人才。

  4、加強特長生培養,成立興趣小組,利用課餘時間,更好地培養其藝術才能。

  5、經常組織相關的美術活動,互助互學,共同提高。

  6、注意聯絡生活,聯絡實際,到生活中發現美、創造美。

  7、教學活動中注重德育滲透,努力做好教書育人,培養行為美、心靈美的高素質人才。

  七年級下冊美術教學工作計劃 篇4

  一、指導思想

  在上級教育部門和學校教導處的領導下,以現代教育理論和新課程標準為指導,以實施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標準為指導,以實施素質教育的執行機制為重點。加強素質教育的改革步伐,提高學生美術技能,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二、學生基本情況

  本期擔任初一三個班的美術教學。透過初步摸底,七年級學生美術基礎較好,對於美術學習的興趣較高,這是學好美術的前提。

  三、教學內容分析:

  本學期擬定19課時的課程,分為六個單元教學:

  第一單元《世界遺產之旅》,屬於欣賞與評述,欣賞、鑑賞、討論、評述課。

  第二單元《生活中的點、線、面》是學習點、線構成的知識。

  第三單元《源於自然的啟示》,介紹的設計方面的知識,以大自然的花卉為設計元素的平面構成。

  第四單元《靜物畫構圖與色彩》學習運用三角形構圖的知識,進行靜物畫構圖練習。

  第五單元《我心中的大海》用紙版畫的製作方法進行海洋題材的創作。

  第六單元《發現與創造》探究、感知生活中的美術門類及其特徵。

  四、教學總目標

  1、認識和了解祖國優秀文化的情感,開闊學生視野,瞭解世界的美術文化;進一步學習色彩和構圖知識。

  2、培養學生的繪畫技巧和基礎造型能力;培養學生的設計思維能力。

  3、透過學習素描、構圖、製作等知識,使學生的思維更開闊,並用美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中的事物,對大自然主生熱愛之情。

  五、主要工作及措施

  1、認真學習課程改革的先進理念,以全新的視角審視新課程,走進新課程。

  2、我認真地分析初中美術教材的編寫特色及體系,瞭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

  3、認真備課、上課、聽課、評課,及時批改作業、講評作業。

  4、做好課後輔導工作,廣泛涉獵各種知識,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結構。

  5、嚴格要求學生,尊重學生,發揚教學民主,使學生學有所得,不斷提高。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