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社群建設工作計劃4篇

【精華】社群建設工作計劃4篇

  時光在流逝,從不停歇,我們又將接觸新的知識,學習新的技能,積累新的經驗,是時候開始寫計劃了。想學習擬定計劃卻不知道該請教誰?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社群建設工作計劃4篇,歡迎大家分享。

社群建設工作計劃 篇1

  xx社群按照團結街道辦事處平安社群建立工作規劃,經過社群委員會議討論研究,結合我社群實際,擬將黃河社群打造為平安和諧社群型特色社群,現制定如下工作計劃。

  一、黃河社群概況

  黃河社群成立於20xx年1月,前身由育英社群、濱河社群、中橋社群合併而成。辦公地點位於濱苑小區內,面積16平米,轄區範圍:郭守敬大街以東,中興大街以北,鐵道邊以西,育英街以南,轄區面積約30萬平方米。轄區共有16個小區,其中封閉式小區10個,開放式小區6個。現有住宅樓86棟,居民6568人,1580戶,流動人口501人。

  黃河社群的特點是成型小區多,具備恢復、改進物業管理服務的基礎條件,同時住戶素質較高,對平安和諧的要求更為迫切。尤其近年來,我社群在上級的領導下,積極推行一網三會平安建立模式,充分發揮社群居委會、片長作用,大力籌建業委會,開展志願者活動,極大改善了社群居民生活環境。

  如今,16個生活區中有13個已籌建業主委員會組織,社群擁有600多人的志願者隊伍,其中巡邏隊員達100餘人,10個小區透過聘請物業公司或業主自治實現了物業管理服務,這為建立平安和諧型社群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我們將社群特色建立目標定為平安和諧型符合社群實際和居民意願。

  二、平安和諧特色建立措施

  第一、進一步深入貫徹一網三會工作模式,依託該平臺打造網路化平安社群。

  居委會方面,我們將繼續深入貫徹片長走訪責任制,努力提升社群幹部為民服務能力,進一步發揮在社群的領導核心作用。業委會方面,我們將充分引導和調動居民的公益熱情,上半年完成剩餘3個生活區的籌備工作,達到全覆蓋。並注重業委會之間的交流溝通,積極組織主任們向先進業委會取經,充分發揮其作用,為業主們更好地服務,切實形成居委會、業委會、樓院長一條龍的居民服務體系。

  第二,繼續探索完善物居合作、業務合一的小區物業服務方法。

  根據黃河社群實際,我們將物業管理列為社群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斷強化社群在物業管理工作中的監督指導和協調作用,提高小區物業管理服務水平。在有物業的小區,實施物居合作,透過協調會等多種方式,使社群、物業服務企業和業委會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小區物業管理工作。對沒有物業的小區,實施居民自治,幫助小區實施業主自治,進行準物業服務管理。對散居生活區,由片長組織樓院長、志願者設立流動保安,志願巡邏,衛生清掃員,改善生活區域治安衛生狀況,實現基礎物業服務。

  第三、積極開展志願者服務,依靠志願者服務來補充業委會及物業的服務盲點。

  社群要結合各小區業委會、樓院長,充實志願者隊伍建設,根據志願者專長將志願者協會劃分為義務巡邏隊、黨員一對一幫扶隊、義務維修隊、醫療救助服務隊、衛生清掃隊等服務小組,大力拓展服務內容,拓寬服務範圍,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務,並形成長效機制。

  重點針對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組織建設:

  ①努力完善志願者巡邏組織,以樓為單位輪流巡邏,每天中午及晚上10點左右進行重點巡邏。

  ②拖動黨員進社群工作,針對困難戶、低保戶、孤寡老人開展一對一幫扶。

  ③定期組織志願者打掃衛生,清理轄區衛生死角。

  ④聯絡幫扶單位,建設法律援助組織。

  第四,與轄區單位及幫扶單位積極溝通交流,共同為居民提供服務。

  針對各單位的特點,各展所長為小區提供宣傳展板、宣傳器械等硬體服務,結合小區文化隊伍開展各項宣傳活動。透過宣傳,向居民傳達國家政策、平安知識、健康知識、法律常識,培養居民和諧社群意識,充分發動群眾建立鄰里和諧新社群。

  第五,開展社群文化活動,營造良好的和諧氛圍。

  大力發掘有文體特長的居民,組建活動團隊,廣泛組織多彩的文化活動,像節日聯歡會,樓際交流聯誼會等等,促進居民之間的相互聯絡,溝通,活躍社群生活,營造和諧的氛圍。

  我們還會透過居民代表大會、協商議事會,黨建聯絡會、居民議事日等多種方式,全面瞭解居情民意,大家集思廣益、共駐共建,及時發現社群平安和諧建立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並予以解決,使社群平安和諧特色真正成為具有廣泛社會影響力品牌。

社群建設工作計劃 篇2

  一、總體目標

  20xx年為社群文化禮堂建設試點年,把“文化禮堂”建設成為新時期景山美好精神家園,使其兼具社群管理、文化傳承、培訓學習、教化薰陶等功能,融先進文化與地方文化、現代文明與傳統文化為一體,推動社群文化工作體制機制創新,打造富有景山特色的文化品牌。

  二、建設社群文化禮堂注重四原則

  1、貼近居民,貼近生活。“文化禮堂”建設要關注群眾生活思想實際,把居民積極健康的文化需求作為加強社群文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使“文化禮堂”建設富有生活氣息,在服務群眾的過程中引導和教育居民。明確功能定位,充分融合傳承傳統文化、弘揚主流價值、豐富文體活動等功能,使之成為政府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平臺和推進鄉風文明建設的重要場所,發揮其在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傳承和文明禮儀養成中的積極作用。

  2、集聚民智,突出主體。積極引導廣大群眾參與到“文化禮堂”建設中來,充分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切實提高“文化禮堂”的利用率。依靠各社群實現“文化禮堂”的自我管理和發展,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形成關心和支援社群文化建設的良好氛圍。

  3、因地制宜,整合資源。根據實際,挖掘社群獨有的歷史文化資源,運用已有文化設施,努力推出各社群的特色文化。注重民俗文化和現代主流文化、現代文明的緊密結合,繼承歷史和與時俱進相統一,在傳承的基礎上不斷創新。

  4、科學規劃,注重實效。要更加註重功能佈局,合理分配,發揮文化志願者隊伍的作用,切實開展各類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充分體現“文化禮堂”的社會效益。

  三、社群文化禮堂內容設計

  1、禮堂建設標準

  (1)社群文化禮堂可建成綜合一體式,也可建成分散組合式,同時設定全省統一的`文化禮堂標識。禮堂建築風格應莊重、大方、美觀,體現景山地域風格特色,禮堂可在原有文化設施上擴建。

  (2)按照街道實際舉辦各類文化活動,以適用、實用為標準進行建設,禮堂建築面積不少於200平方米。

  (3)禮堂應具備舉辦節慶典禮、文化活動、居委會議事、放映電影等功能。

  (4)禮堂應配建舞臺,配備必要的燈光、音響等設施。

  (5)文化禮堂的名稱、標識應設定在禮堂顯著位置、國旗以及當代浙江人共同價值觀——“務實”、“守信”、“崇學”、“向善”四個核心詞應設定在禮堂內醒目位置。

  2、講堂建設標準

  (1)講堂可建於禮堂之內,也可單獨建設,在功能上可與基層黨校、社群教育學校、各類培訓班等共建共享。用於中小規模的政策宣講、主題教育、知識學習、技能培訓等

  (2)講堂面積一般不少於50平方米。

  (3)講堂背牆或幕布設定為“××社群文化講堂”,也可設定為社群已有講堂的名稱,背景應鮮明、美觀。

  (4)講堂應配備必要的桌椅、電教裝置。在實際建設和執行中努力使“兩堂”之間形成內在關聯,產生相互支撐和相互促進的作用。

  3、文化禮堂展陳設定

  加強統籌整合、資源整合和分類推進,著力推進文化禮堂的基礎設施建設。要深入挖掘利用,注重展陳內容、形勢和效果,著力展示文化禮堂的豐富內涵;要注重教育引導,著力豐富文化禮堂的活動載體,重點突出思想內涵,體現群眾主體活動。

  (1)展覽展廳可設置於文化禮堂內,也可以單獨建設。

  (2)展示展覽可很據實際建成展覽牆、室、館等形式,以圖片、文字以及實物等進行展示,有條件的也可同步利用多媒體形式進行展示。

  (3)在展陳內容上,設定社群基本情況、鄉風民俗、崇德尚賢、美好家園等板塊。

  1、展示介紹村(居)歷史沿革、文化遺存、歷史傳說、先賢故事、紅色傳統和不同歷史時期變化重大活動等。按照“文化禮堂、精神家園”的功能定位,充分融合傳承傳統文化、弘揚主流價值、豐富文體活動等功能,使之成為政府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平臺和推進鄉風文明建設的重要場所,發揮其在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傳承和文明禮儀養成中的積極作用。

  2、倡導文明,挖掘具有啟發作用的典型,在社群文化禮堂建設中設立“道德榜”、“能人榜”、“壽星榜”等具有示範意義。充分挖掘村(居)經典文化活動、特色文藝作品等文化資產,發揮文化志願者隊伍的作用,切實開展各類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感受歷史文化的親切,在傳統文化的長廊裡獲取歡樂。

  3、充分利用自然資源,注重傳統民俗文化與現代文明的融合創新,著力在文化禮堂的建築風格、展示內容、活動樣式等方面形成特色、形成品牌,力爭做到 “一堂一品”。

  四、強化保障,重視隊伍建設

  1、加強組織領導,充分認識加強文化建設的重大現實意義。把“文化禮堂”建設作為重要任務,積極落實具體建設工作,確保取得實效。

  2、注重指導,形成特色。成立由建設、文化、地方史建設等方面專家或能手組成的指導組,幫助各社群挖掘歷史文化,全程指導具體建設,爭取做到一社一品、百花齊放,各具特色。

  3、以點帶面,以典促面。在街道推薦的基礎上,審查方案,經討論研究後確定建立物件,地域上以點帶面,內涵上以典促面,充分發揮首批禮堂的示範帶動作用。

社群建設工作計劃 篇3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是社群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未成年人的成長髮展是社會文明進步的主力軍。為促進我社群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特制定社群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重點,以養成高尚的思想品質和良好的道德情操為根本,遵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規律,堅持實踐育人和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未成年人的原則,大力弘揚民族精神,開展喜聞樂見的道德實踐活動,教育引導未成年人努力成長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主要任務

  從增強愛國情感做起,從確立遠大志向做起,從規範行為習慣做起,從提高基本素質做起,堅持不懈地用馬列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教育未成年人,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幫助未成年人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不斷提高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大力推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創新,重點在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增強實效性三個方面狠下功夫,促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長效機制的形成,改善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

  三、主要內容和措施

  (一)運用馬列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教育未成年人,不斷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質。

  1、切實加強未成年人愛國主義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利用各種重大紀念日,以及未成年人的入學、入隊、入團、成人宣誓等儀式,在未成年人中組織開展系列主題教育活動。把理想信念教育作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來抓,採取多樣的形式,幫助未成年人樹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

  2、深入開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實踐體驗教育。深化《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學習宣傳活動,充分利用“公民道德宣傳日”,組織好面向未成年人的宣傳教育活動。以學習落實《小學生守則》,規範基本行為,養成良好習慣為重點,抓好中小學生的自律教育、誠信教育和社會公德教育。

  3、樹立和表彰先進典型,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提供正確導向。在運用各種方式向廣大未成年人宣傳介紹古今中外傑出人物、道德楷模和先進典型的同時,透過評選優秀學生等活動,在未成年人身邊樹立可親、可信、可敬、可學的榜樣,激勵他們崇尚先進、學習先進、爭當先進。

  (二)切實維護好未成年人合法權益。

  1、認真實施好《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深入開展法制宣傳和打假維權進校園活動,為未成年人提供法律和心理援助,不斷增強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識。抓好青少年文明上網、艾滋病預防、遠離毒品、青春自護等教育活動,不斷增強未成年人的自我保護意識。

  2、協調配合相關部門加強對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突出社會問題進行專項治理。切實維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事關全域性,務必提高認識,切實加強對這項工作的組織領導,在促進建立和完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領導體制和長效機制上下功夫堅持以人為本,加強組織領導。要尊重未成年人成長的規律,尊重未成年人的個性和差異,瞭解未成年人的特點和願望,以體驗教育為根本途徑,堅持以人為本,強化實踐環節,精心設計和組織未成年人喜聞樂見的活動,增強育人活動的時代感和實效性。弘揚求真務實的精神,狠抓工作落實,注意將這項工作納入整體工作之中,與社群其他的工作有機結合。

社群建設工作計劃 篇4

  1、依法執行社群居委會選舉制度,認真組織實施好第四屆社群居委會換屆選舉工作。加大宣傳力度,為換屆選舉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保證轄區居民的知情權、參與權、選舉權,確保換屆的整個過程合法合理。

  2、繼續紮實開展和諧示範社群建立活動,挖掘轄區資源,加快社群建設步伐,進一步改善社群基礎設施,力爭打造2-3個精品社群,適時召開和諧示範社群建設總結表彰會。

  3、繼續認真實施社群國學文化建設試點工程,打造國學文化品牌,立足社群、依靠社群、服務社群、建設社群,帶動萬柏林區經濟發展,提高全區居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精神文化生活質量。

  4、進一步加強社群虛擬養老服務試點工作,在市局指導下,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逐步擴大試點社群範圍,積極建立為老年人服務的設施,滿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逐步實現家庭養老和社群服務的密切結合,使社群成為老人頤養天年、享受天倫之樂的最好歸宿。

  5、繼續做好社群志願者的註冊、培訓和管理工作。

  6、繼續實施社群管理,服務資訊平臺系統建設,力爭實現區、街、社群網路連線,提高社群辦公效率,整合社群資源,使我區社群管理工作儘快邁向標準化、網路化,提升社群工作效能和服務水平。

  7、制定和完善全區社群建設工作制度,規範社群各項工作運作,推動社群全面建設。

  8、加大社群民非組織的培育發展和監督管理力度,引導社群民非組織參與社群建設,為我區社群經濟發展服務。

  9、結合“城鄉清潔工程”的實施,廣泛開展綠色“十佳”(社群)建立活動。

  10、認真組織開展加強和改進社群幹部工作作風活動,全面提高社群幹部的綜合素質。結合第四屆社群居委會選舉,舉辦全區社群幹部業務培訓,進一步增強他們為民服務的本領。

  在新的一年裡,根據所制定的工作要點,我們將不斷探索,彌補不足,創新工作思路,使社群建設工作更上一個臺階。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