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研究性學習教學工作總結(精選13篇)

八年級研究性學習教學工作總結(精選13篇)

  總結是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進行分析研究的書面材料,它能夠使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不如我們來制定一份總結吧。如何把總結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八年級研究性學習教學工作總結,歡迎閱讀與收藏。

  八年級研究性學習教學工作總結 篇1

  一、開展的主要工作

  透過開展“研究性學習”這樣的研究運動,不只可以施展學生創造性,同時也能夠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進而提高素質。

  1、成立課題研究小組,明確研究思路及任務。

  各班成立了課題研究小組,明確職責,具體分工,並明確了研究思路,有嚴密的實施籌劃,確定研究。

  2、確定研究方法,指導學生選題。

  依據研究內容的不合要求,研究性學習的實施主要有課題研究類和專案運動設計類。其組織形式也有小組合作、小我自力和小我與集體相結合之分。依據班級實際情況,選擇課題研究,以小組合作為主要形式。

  3、培養學生科研意識,勉勵學生年夜膽實踐。

  課題確定後,我們組織學生進行科研辦法的培訓,給他們講如何設計調盤問卷和運動規劃,如何開展社會查詢訪問,勉勵學生年夜膽探索,勇於實踐,在運動中學匯合作與交換,在研究中注重親身介入,體驗歷程,善於發明問題,解決問題,培養自己的立異精力和社會責任感。之後,組織學生進行了開題論證會,交換選題的經驗。在實踐歷程中,我們還印發了“運動記錄表”,學生記錄每次運動的情況,便於課題剖析和總結評價。

  二、經驗和體會

  (一)經由一學期的實踐與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1、學生對研究性學習有了初步的瞭解,探索出了“以課題研究為主要型別。以小組合作為主要形式,研究主題下選擇小課題的組織方法”的研究性學習運動方法。

  2、教師的教導不雅念有了很年夜轉變,摒棄了陳腐落後的教導不雅念,轉變了教室教授教化“滿堂灌”、“填鴨式”的教授教化方法。以學生為主體,重視學生全面成長,培養學生立異精力和實踐能力逐漸成為了教師主動的教授教化行為。

  3、開展研究性學習,既提高了學生思想素質,錘鍊了學生意志,又增添了他們學習興趣,增強了他們學習的信心,培養了他們立異精力和實踐能力。

  (二)透過開展研究性學習,我們也深深地體會到:

  1、開展研究性學習,是我們實現培養人才目標的有效辦法和途徑。研究性學習,不僅只是開展一些學習運動、更主要的是要把它上升到課程的高度來認識,只有這樣,開設研究性學習課程,能力落到實處。

  2、研究性學習具有開放性、探究性、實踐性等特點。教師在教授歷程中,在處置懲罰好與學生平等、協調關係的同時,也要施展指導作用,引導學生正確實施。

  3、開展研究性學習,我們教師要正確指導學生選題,因地制宜,接洽生活經驗,施展優勢,選擇自已熟悉和喜歡的,有研究意義的課題。

  三、存在的問題

  1、我們在整體研究中仍存在成長不平衡的狀態。有的主題開展得有聲有色,富厚多彩。而有的主題卻冷冷僻清,無動於衷;有的課題小組熱情高漲,成果重大,而有的小組卻一籌莫展,不知所措。

  2、在研究性學習的歷程,我們的評價機制還沒有跟上,特別是歷程評價。學生在每個研究階段都還沒有作出自我相應的評價,致使部分成果沒有實時獲得總結,挫傷了部分學生的研究熱情。

  經由研究性學習的實踐和探索,儘管存在不少問題,但總體上我們取得了相當不錯的造詣。隨著學生對研究性學習課程的重視,我們有信心加倍科學,加倍規範,加倍富有成效地把這門課程搞好。

  八年級研究性學習教學工作總結 篇2

  研究性學習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這意味著要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公平的學習研究性學習的機會和有效的指導。同時,它充分考慮到學生在性別、天資、興趣、生活環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區等方面存在的差異,在課程、教材、教學、評價等方面鼓勵多樣性和靈活性。為了能更好的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現將本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取得的成績及主要做法:

  認清新課程改革的目標。從思想上重視課程改革目標的能動性。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

  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1、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教育戰線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實施研究性學習新課程標準,除了要用新的教學理念武裝自己以外,最重要的是在研究性學習的教學中參考和滲透“新課標”的要求。認真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同時培訓材料,明確目標和任務,理清新課程的結構、理念。

  2、學生是研究性學習學習的主體。學生對周圍的世界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欲,學習研究性學習應該是他們主動參與和能動的過程。把研究性學習課程建立在滿足學生髮展需要和已有經驗的基礎之上,提供他們能直接參與的各種問題,比單純的講授訓練更有效。教師真正做到研究性學習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領者和親密的夥伴,對學生在研究性學習學習活動中的表現給予了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並以自己的教學行為對學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3、嚴格設計好每一節課的學生實驗與課堂演示實驗。

  實驗是探究式教學與探究式學習的最主要的載體之一,依靠實驗,一些客觀的研究性學習現實能夠轉變了學習探究的研究性學習規律,從而使學習在研究性學習的實驗操作過程中體會著研究性學習規律有存在,體驗著研究性學習知識的形成。

  4、創造性的挖掘課程教學資料,佈置探究式的課外作業。

  為了結合探究性學習方式的要求,轉變評價方式與知識的形成的方式,我充分挖掘教材資源,使課外作業儘可能地有探究性的課題。雖然那些課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課題,但是透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生在研究性學習學習的興趣與探究能力上有長足的進步。

  二、存在的不足及今後努力的方向

  1、在今後的教學中,儘可能在課堂上創設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徵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採取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研究性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

  2、充分利用好學校的研究性學習實驗室,儘可能的去研究性學習實驗室上課,做到“精講多練”,多透過實驗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得到收穫。

  3、注重學生課外的拓展研究,不只停留在課堂教學內,將學生帶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中去,將研究性學習課的學習從課堂延伸擴充套件到活動課程,擴充套件到家庭和社會。

  在教學工作中難免有缺陷,但我會力爭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發揚優點,改正缺點,開拓前進,為學校的建設與發展奉獻自己的力量!

  八年級研究性學習教學工作總結 篇3

  研究性學習,是一種透過研究某些課題來學習某些知識,生成某方面能力,提高某方面素質的一種教學活動之所以將其定為教學行為,而不是學習行為,是因為研究性學習是由教師組織指導,為達到一定教學目的的活動而不是學生自發的,隨意的自學。它首先由教師給定一個範圍,由學生自選課題,面對該課題,中存在的各種問題,透過收集資訊,源程式取相關知識,並運用這些知識對資訊進行分析處理,得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最終形成研究成果。

  因此,研究性學習與常規教學有著許多根本性差異:首先,常規教學是以大綱為依據,以教材內容為主要學習物件,教學活動均受大綱和教材的制約,其教學活動是以接受教材提供的知識為主要學習目的;注重知識及資訊的積累,講究知識體系和學習的系統性,其接觸面相對較窄。而研究性學習則受研究物件的牽引,根據課題中出現的種種問題汲取相關知識,注重知識的實用性(而不注重其系統性);注重學會如何獲取知識,如何收集資訊。其次,常規教學活動中學生相對被動,其教學模式多為教師示範在前,講解在先,學生模仿、識記隨後,考試和學習直接的主要的壓力或動力,教學活動的直接目的是透過考試或在考試中得到好成績。而研究性學習活動中學生的主動性相對較強,由於課題是學生自選的,面對研究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學生能夠根據問題情景收集相關資訊,尋求解決問題的知識。因此,十分有利於為解決問題而尋求知識的學習心理定勢的形成。研究性學習是學生自選課題,透過討論交流深化課題研究,最終以論文答辯的形式來彙報研究成果,檢測學習活動的成效。因此,十分有利於培養學生獨立學習能力、收集資訊與處理資訊的能力、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寫作能力和應對答辯能力;有利於培養學生主動進取意識和合作交流的團隊精神;還有利於擴大學生對社會的認識,使社會對能力的要求、素質的要求,真正成為學生自我完善的動力。

  如何引導學生進入研究性學習由於研究性學習與傳統的常規教學是不同的兩種教學模式,因此,對於一向習慣於被動學習的學生來說,進行研究性學習,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擺脫傳統的學習習慣獨立學習。

  要做到這一點,可以從學生的興趣入手,讓學生在教師給定的學科範圍內選擇真正感興趣的課題,教師可以對學生的課題選擇提供參考意見——或提示、或暗示,但最重要的是要讓學生自主選定課題。因為,這意味著學生自主意志的生成,自主學習活動的開始。

  課題選定後,學生往往不知如何著手進行研究性學習這時就需要教師為學生提供幫助,指導學生弄清課題中存在哪些問題,這些問題可運用哪些知識進行分析,並提出解決方案;如果已學到的知識尚不足以解決這些問題,又該從何處獲得所需知識。同時,還要求學生運用書本知識提出改變不利局面的措施和方案。

  研究性學習的初始階段肯定會遇到因學生獨立學習能力缺乏而帶來的困難,有的學生不會主動閱讀教材,更多的學生在閱讀中存在著理解障礙。因此,一個很重要工作就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要求學生閱讀教材、列出提綱,並標出自己認為有實際應用價值的部分,劃出尚不理解的部分,然後將有實際應用價值的部分和尚不理解的部分,在小組和班上進行交流和研討。前者,要論述自己認為有實際應用價值的理由,尤其提介結合自己假想的經營物件,或其他例項進行論述,這樣既可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還可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後者,則力求透過研討,先由學生相互解答一部分疑難之處,再由教師解答其餘疑難,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理解能力、培養其獨立自主學習習慣的目的。在此期間,教師應注意指導學生積極觀察商店、商場的經營現象。用實際現象、實際問題,來形成知識需求,形成主動尋求知識的動力。

  研究性學習的動態性和開放性

  研究性學習是動態的、開放的,這種特點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物件是不斷髮展變化的,市場環境不斷變化,經營手段不斷變化,高品的種類、質量、人格也不斷變化,服務方式、促銷手段、廣告宣傳等都在不斷變化。

  (2)已學到的知識在不斷增長。由於認識的深入,對於同一個分析物件的觀察分析和研究,也在不斷地發展變化之中,其中的關鍵在於,能否誘導學生形成主動尋求知識的動力。

  (3)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但不是孤立地、自我封閉地學習相反,它需要良好交流研討的氛圍,來擴大學生的資訊量,提高學生處理資訊的能力,以及口頭表達能力、邏輯思辨能力等。它還需要一種良好的競爭環境,來激發學生的進取意識,提高研究性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積極迎接挑戰的一種心態。

  因此,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時,還應注意做好組織工作,創造良好的氛圍。可以以兩張課桌為單位,每四人為一組,即便於課堂上組織討論交流,又能確保分工合作的效率(人太多,個人的發言機會、工作量就減少,且易於出現濫竽現象;人太少,資訊交流量太少,不能形成研討氛圍)。各階段的任務均由四人組分工合作來完成,各項競賽評比,也以此為單位。對每階段各小組的研究學習表現狀況要進行評比,形成競爭機制,並以此作為形成考試成績的依據。可以考慮小組選拔晉級方式等來進行。

  如何指導學生收集資訊、處理資訊

  ①要讓學生了解哪些資訊是相關的資訊。

  ②應該指導學生如何收集資訊。一要使學生了解哪些資訊渠道,通常應含有現場調查、圖書館、書店、網路等。二要激發學生收集資訊的積極性。可以進行現場指導(包括現場調查、圖書選擇、網路搜尋等)和資訊交流評比,先小組交流,再推薦出最有價值的資訊在班級交流。資訊處理的關鍵在於要指導學生學會對資訊的判斷,哪些有用,哪些暫時沒用今後可能有用,哪些不大可能有用;學會資訊儲存,如筆記、剪輯、電腦儲存;學會對資訊的整理歸類。更重要的是要學習積極運用資訊,只會收集不會合理運用,則資訊只是無意義的符號,學生的積極性也將大大受挫。

  此外,在指導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往往存在著許多無法預見的問題,如無法預料學生在彙報課題時會提出什麼樣的觀點、什麼樣的資訊材料;無法預料其他會對他們提出什麼問題;更無法預知他們會作何答辯。這就要求指導老師除預先熟悉該組研究課題以外,能在課堂上對各種分至杳來的觀點、資訊、問題以及各種意想不到的情境做出儘可能恰當的調整和反應。這是指導研究性學習的一項重要的基本功,它要求指導老師無論出現什麼問題、什麼情境,都能積極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對各種資訊、問題進行分析、比較、衡量;引導他們不斷研究課題,並把每一組課題研究中個人行為衍化成全班學生均能普遍得益的收穫。

  從這個角度看,衡量研究性學習的指導是否成功,一個重要標準在於,透過教師的指導,學生是否時時都有了更深入的研究目標。

  八年級研究性學習教學工作總結 篇4

  本學期的教學工作已經結束,回頭來看一下自己所走過的教學之路,很有必要對教學過程作一個回顧和反思,理一理教學思路、教學策略,找一找存在的問題,為下學期的教學打好基礎。

  一、努力學習教育改革檔案和教育理論,在教學中切實落實“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教育思想。

  研究性學習的開設是新課改實施的產物,是國家根據國際形勢的變化、國內經濟發展的現狀、人才適應市場的狀況所作出的戰略決策。新課改的實施,給教育界及社會各界人士的觀念帶來極大的衝擊,廣大教師及教育管理者一下子很難接受新課改的思想,因此,研究性學習的開設是困難重重的。我是一名愛思考的教師和教育改革的積極支持者,我認為,從目前的教育現狀和學生的能力現狀來看,開設研究性學習實在是太必要了。研究性學習的開設,將改變學校教師的教學方式,也將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的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將會有較大的改變,學校培養的人才質量也將有極大的提高。

  二、以建構主義理論為統領,指導教學實踐。

  研究性學習課程是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在教學中,我按照學校的教學模式及要求,對主要的教學內容我都安排他們進行討論式學習,並派小組代表到講臺前發言,介紹本組的學習體會或學習成果。這種教學方式的實施,得到了學生的極大擁護和支援,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非常喜歡這種討論式的學習方式,他們感到了學習的輕鬆。他們認識到,老師所採取的教學方式,培養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交往能力,培養了他們的集體主義精神,他們從學習活動中,體會到合作的重要,團結的重要。

  三、積極開發校本教材,探索適合研究性學習課程的教學模式。

  研究性學習課程沒有教材。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課程的理念,結合學校實際、學生實際,自己開發研究性學習的課題,然後,圍繞課題研究所要進行的活動組織教學。如:教學生提問題、教學生把問題轉化為課題、教學生擬訂課題研究方案、教學生寫論文、調查報告等。在每個過程中都有很多細節問題,要教師去思考,去設計。研究性學習課程是一門實踐課,強調學生動腦與動手,教師熟悉的學科教學模式在這個課程中是不能適應的,必須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我在網上查詢資料,購買研究性學習的理論書籍學習,尋找與探索適應我所帶學生的教學模式。

  四、堅持寫教學反思,不斷改進教學和提高教學水平。

  擔任研究性學習課程的教學,使我有機會學習和接受了很多的先進教育思想。我在新思考網---綜合實踐活動欄目,獲得了大量有關研究性學習的知識。在學校的督促和指導下,我進行了持續的教學反思。在寫教學反思的過程中,促進了我對教學過程的思考和總結,促進了我去看理論書籍,促進了我在教學上的創新。

  在教學實踐中,我遇到了許多有待研究和解決的問題,如:研究性學習與學科教學結合的問題、學生研究性學習成績考核問題、教師任教該課程的積極性保持問題、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問題等等,它使我保持著開展研究性學習研究的熱情,為我的教學實踐提供著動力。

  八年級研究性學習教學工作總結 篇5

  為了全面推進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我校2005年秋季開始,開展了“研究性學習”活動。尤其是2008年秋季以來,我校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借國家課程改革的東風,大量引進先進經驗,將研究性學習的工作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自2005年以來,為了加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以後步入社會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我校的部分教師就開始了研究性學習的探索工作。有了開拓者的探索,我們逐漸摸索出了一套方法;有了國家新課程改革的方案的出臺,我們就找到了前行的目標。從2008年9月開始我校的研究性學習已納入正軌,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我們進行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改進工作具體情況如下:

  一、走出去請進來強化意識

  儘管我們的研究性學習已經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績,但是,部分教師和學生對研究性學習的認知度還有欠缺:學生年齡小、知識積澱不足,研究二字擔當不起。面對這種情況,我校在2008年6、7兩月,組織高一教師遠赴江蘇、山東等課改示範區參觀學習,同時,組織相關教師參加區內學習和觀摩;利用假期,組織教師參加遠端培訓;分期分批組織教師參加北師大舉辦的教改學習。

  走出去,我們的眼界開闊了;請進來,我們的目標明確了。不斷的總結,不斷的摸索,借鑑先進的經驗,使我們的工作有了明確的方向和具體的方法。方向明確了,方法得當了,研究性學習的意識自然也就逐漸的深入人心了。

  二、勤觀察多動手求真務實

  在強化研究性學習意識的同時,2008年秋季學年,我校新課程改革工作也全面展開了。在老師的宣傳引導下,同學們參加研究性學習的熱情空前的高漲。

  借鑑以前經驗,鼓勵學生立足現實生活,面向未來和世界,勤觀察,細思考,多動手,將研究性學習和現實生活結合起來,是我校新課改以來在研究性學習工作中的主導思想。這樣,在學習中運用,在實踐中總結,同學們在合作過程中,團隊意識增強了,學習興趣提高了,尤其是跨學科的課題,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意識和激情。

  八年級研究性學習教學工作總結 篇6

  不知不覺,耕耘於三尺講臺之上,一晃已過15個年頭,回首這些年的工作感覺努力的同時也享受著成功的喜悅,雖平凡但卻充實。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我努力創造一個和諧的、寬鬆的教學氛圍,我們共同感受著語文的美,生活的美。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讓學生在快樂中接受教育,健康成長。我想,這也是我們小學語文教師畢生的追求吧!我把平日裡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的幾個方面的做法直白於大家。

  一、創造和諧師生關係

  課堂上我們要認清自己的角色,尊重每一個學生,更要尊重學生的不同的思維模式,對一篇文章有不同的見解、不同的思考,師生可以一起談看法。在平和的氣氛中,師生一起學習,一起去發現、探求和創造。重建和諧的、平等的師生關係是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新課程改革把“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作為核心理念,就是要強調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為了全體學生的發展,使學生的各個方面的素質得到全面、均衡、和諧的發展。

  要善於傾聽學生的發言,關注學生成長與發展的每一點進步,幫助學生髮現自己、肯定自己。賞識學生不能只憑自己的預先設計進行,要關注一些小事。既要關注和賞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關注和賞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的優良行為,還要關注和賞識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積極表現。

  課堂活動的主體物件是學生。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要引導學生討論,力爭讓更多學生有發言機會。教師要認真聽取學生的發言,讓學生覺得自己在和老師平等的討論問題,師生之間是和諧相處的關係。教師要讓學生知道,是自己透過思考把問題搞懂了,而不是教師強加給自己的知識。實現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教學內容的難易之間的和諧,使課堂成為教學思想萌發的源泉。

  二、煥發課堂生命活力

  新課標要求我們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教學模式,啟用學生好奇心,探究欲,培養學生主動思考、質疑、求索以及善於捕捉新資訊的能力,並把這種能力的培養定為課堂教學的終極目的。為此,我準確把握學生的心理特徵和思維特點,積極探索有利於激發興趣、啟用思維、激勵探討的課堂教學方法。

  讓學生“自主”地確定學習內容、選擇學習方法、尋找學習夥伴和評價學習效果等。這樣教學,課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種親切、和諧、活躍的氣氛。教師已成為學生的親密朋友,教室也轉變成為學生的學堂,學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無聞的模範聽眾。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現與培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有限的時間內,每一位學生都得到了較為充分的鍛鍊和表現的機會,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學生的整體素質有了質的提高,語文課堂真正煥發出它應有的活力。

  三、狠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由於我班學生外來子弟較多,學生知識基礎水平參差不齊。為了夯實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我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對症下藥,因材施教,不斷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比如,在書寫方面,我大力強調規範性,要求行款整齊,字跡工整,並努力克服錯別字,如:“拜”字右邊該四橫而非三橫等,類似的問題我進行了大力糾正。又如,對修辭手法的判斷運用,對各種句式的變換,對病句的修改,對生字新詞的理解運用,對近、反義詞的積累等,我都逐一進行講解或強調,以提高學生的基本技能和語文能力。

  四、精心設計語文實踐活動

  採用多種教學組織形式:集體授課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個人自學,都進入了課堂,要創設有利於學生參與學習、交流資訊、互相啟發的機會,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合作精神。這就務必要有大量的實踐活動,有充足的訓練時間。因此,每節課都要精心設計安排、研究討論,紮紮實實地投入到學習中去。用紮實多樣的訓練,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努力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使學生獲得一定的終身學習的本領。

  為此,我針對不同的知識版塊,採取不同的訓練方法:夯實基礎——字詞、背誦緊抓不放。擴大積累——課外閱讀每日一段,訓練能力——閱讀理解,從總體方法到解題技巧。作文訓練——循序漸進,小作文依課文內容隨堂布置,借“題”發揮,大作文緊扣課標力求既有章法,又有創新,鼓勵學生放飛思想,大膽發揮,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從基礎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學以致用,生動、活潑,紮實、系統,有序、有恆的訓練,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學習效率,初步獲得了一些基本的語文實踐能力。

  五、充分了解學生特點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人。要使學生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獲得的收益,教師就必須不斷地最佳化組織學生學習的形式,使之適應學生學習的需要。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充分地瞭解學生的知識水平、對本學科的瞭解、對教師的評價等。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試試:測試、觀察、談心、走訪等等。我經常喜歡在課下和學生談心,不僅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也瞭解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知識水平,全面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彈奏出和諧之音。

  六、關注學生課堂生命狀態

  學生的課堂行為表現,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室課堂行為與學生學習狀態的相互適應的情況,作為教師只要正視課堂現實,保持課堂警覺,就能透過學生學習的反饋,洞察自己課堂行為,進而達到有效調控,確保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當學生課堂上出現情緒低落、啟而不發、緘口無言、反應麻木等狀況,教師可透過反思,看問題設計是否妥當,自己點撥是否到位,是否因為超出學生的思考範圍,而導致學生無所適從,不感興趣。據此,教師可從問題設計的角度、形式、內容等方面考慮,多為學生搭建自主探究的平臺,調動學生的內部驅力,因勢利導,創設出充滿生機的學習氛圍。

  當學生情緒浮躁、學習浮光掠影、思考深入不下去時,可透過反思:自己呈示的內容是否因為過於淺表或指導的策略過於籠統不得法,導致學生找不準深入思考的抓手,思維只能浮於問題的表面,回答問題則是不假思考,脫口而出,而又文不對題。據此,教師可調整內容,或示範引導,教給學生抓住關鍵因素,多為學生創設問題的情境,指導學生學會思考。還有,當學生學習被動時,可透過反思,看自已是否擺正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是否將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學生,牽著學習的鼻子走,導致學生缺乏自主探索、個性化體驗的空間,據此教師可多給學生提供互動、合作的機會,或加強平等對話,啟用學生的思維,拓展學生的思路,限度地發掘學生的個性潛能。

  七、散發有魅力的人格力量

  語文是有魅力的。語文教學的魅力除了來自語文以外,還來自於教師。教師的個人情緒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和諧程度。有些教師沒有耐心,脾氣暴躁,心情悲觀,把糟糕的情緒帶到課堂上來,可以因個別學生違犯課堂紀律就怒不可遏。在工作中既缺乏熱情,使教學課堂氣氛沉悶,試想這樣的教師,學生怎能喜歡?這些都能夠造成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不和諧,影響教學質量的提高。作為一名教師,其自身所具有的人格力量才是構建和諧課堂的根本條件。

  經常聽到一些公開課,不禁捫心自問:自己做到了嗎?能不能保證在每堂課上都能給孩子們看到一張微笑的臉?上公開課的老師們呢?是不是也能做到呢?不斷地去告訴自己吧。當你充滿自信面帶微笑走上講臺時,“同學們好。”“老師好。”這樣的互致問候就顯得是那樣真誠,才能形成和諧的課堂氣氛。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認真聽講,教師一個示意性的眼神,一個不經意的動作,一句幽默的話語都在和諧的氣氛下悄然進行。

  春華秋實,天道酬勤。辛勤的付出,迎來的是收穫。那收穫,是學生們一張張童真的笑臉,一天天健康的成長。那收穫,是那場畢業典禮上,師生離別時留下的真誠留戀的淚水,展望明天,任重道遠。

  八年級研究性學習教學工作總結 篇7

  研究性學習是一種基於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絡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課程形態。這是一種以學生的經驗與生活為核心而組織起來的綜合課程。開設研究性學習,是讓學生聯絡社會,透過親自體驗進行學習,積累和豐富直接經驗,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途徑。本學期,我班在不斷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理論學習,紮實實施,充分發掘課程內容,不斷進行反思調整,著眼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注重學生主動參與實踐的過程,紮紮實實開展工作,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一、加強理論學習,明確課程涵義。

  繼續深入、系統地學習,學習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以及基礎教育新課程培訓資料中關於“研究性學習”的理論輔導材料,選擇和組織四條線索進行,即學習者與自然的關係、與他人和社會的關係、與文化的關係、與自我的關係;知道了課程的四大領域:研究性學習活動、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資訊科技教育;以及課程所要求的新的評價理念與評價方式。對新課程內涵又有了較全面的瞭解,認識到課程的實施,能使學生透過綜合性、開放性的實踐,獲得積極的、全面的發展。學習和培訓為教師實研究性學習打下了較為紮實的思想基礎和理論基礎,作好了師資儲備。

  二、加強組織,確保順利實施。

  研究性學習的開展和其他課程有不同的特點,在排課時嚴格執行上級教育部門的規定,將綜合實踐課納入課程安排中,同時明確,有一定的靈活性,任課教師可根據具體活動課題的情況,同學校協調,做到統一與自主相結合,分散與集中相結合。這樣,目標明確,把課程實施落到實處。

  三、重視過程研究,開展實踐探索。

  1、注重課程資源開發

  拓寬課堂和學校的空間和途徑,引導學生向校外延伸、向社群延伸,最佳化組合學校資源和社會資源,體現課程資源的校本特色和地方特色。為此,我們努力開發並利用好學校資源和社群資源:

  (1)開發學校資源,突出學校特色。一是學校圖書室增添大批圖書,併發揮現有圖書的功能,提高圖書的流通率。二是利用午間休息時間和下午放學時間開放學校圖書閱覽室,供學生查詢資料。三是重視資訊科技教育,教會學生網上搜尋資料的能力。四是繼續武裝好以科技教育為特色的各類專用教室和宣傳陣地。五是編寫了校本課程。

  (2)挖掘社群資源,發揮農村優勢。我們地處農村,這裡蘊含著無限城市學校無法擁有的教育資源。主要體現在:與大自然親密接觸是十分簡便易行的事;農時農事事發生在身邊的十分豐富的實踐資源;課餘生活範圍的廣泛是城市孩子無與倫比的;農村養殖業是學生從事觀察調查研究的良好資源。

  為了發揮這些教育資源的優勢,我們定期帶領學生走進社群,採訪、調查、服務,透過服務社群的活動,使學生熟悉社群在地理環境、人文景觀、物產特色、民間風俗等方面的特點,繼而萌生親切感、自豪感,並懂得愛惜、保護它們,使學生經常留意社群中人們關注、談論的問題,並能學會綜合而靈活地運用自己的知識加以解決,從而掌握基本的服務社群的本領,形成建立良好生活環境的情感和態度;使學生在服務的過程中學會交往、合作,懂得理解和尊重,形成團隊意識和歸屬感,增強服務意識和責任感。同時充分發揮家長委員會的教育功能,利用家長會等形式與家長共同探討,促進家長對新課程的認識,爭取他們對新課程實施的理解與支援。

  2、豐富課程活動主題。

  豐富的課程資源需要有效地開發與篩選,只有科學合理地安排各種主題活動,才能提高課程資源的利用效益。我們根據學校自身優勢,結合學校少先隊主題系列活動、學校原有的活動課內容已及學校科技藝術特色等開展綜合實踐活動。

  研究性學習、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匯聚著師生智慧的一些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主題教育活動,使學生“活”了起來,“動”了起來。如寒假期間,我們為學生確立了研究性學習課題《走進春節》、《感受鉅變》、《關注環境》三個研究性學習課題。不僅可以發展學生探究慾望和創新精神,而且可以深刻理解自然、社會、自我、文化之間的內在聯絡。

  3、紮實開展教學研究

  和其他課程一樣,定期舉行教研活動。只有透過教學研究活動,以鮮活的例項剖析,才能有效地促進教師對綜合實踐活動的認識深化,促進教師對活動的設計、組織及實施更趨合理化,從而克服隨意性。

  4、探索課程評價體系

  沒有好的評價就沒有好的課程,課程評價是研究性學習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如何進行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評價?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會有不同的標準。

  我們設計了伴隨活動過程的即時性評價,活動結束後的展示性評價,體現了轉變目標的層次性,體現了轉變目標的具體性,體現了轉變目標的經常性。

  以上是我們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的一些做法,其中有許多不成熟之處。但我們相信,在上級領導的關心指導下,在我們的不斷探索不斷研究下,我們的研究性學習將不斷向前發展。

  八年級研究性學習教學工作總結 篇8

  初中的生活多姿多彩,在本學期的研究性學習活動中教會了我很多。

  在整個活動中,我們小組的成員都盡了自己最大的力量完成自己的任務。不論是在尋找蝸牛的過程中,還是最後的結題報告,都體現了團隊合作精神。在制定研究題目時,我們組猶豫了很久,但經過老師的耐心指導。我們順利地完成準備工作。在這裡要感謝老師們的指導,和同學們的積極配合。沒有你們,我們不可能完成這次的活動。

  研究性學習的目的就在於透過同學們的相互合作,研究和探索未知的問題。這時候我們需要的是合作,是整個團隊,是大家共同的努力。這讓我們深有體會,在這次研究性學習中,我們也看到了合作的巨大力量。一開始大家都忙著各自分頭尋找相關資料,沒有分配任務,開會討論,等到組內開會召集時,才發現,不是有的資料沒找到,就是同樣的資料找了好幾份。組員們在這種情況下並沒有互相埋怨,而是趕快聚到一起開會商議補救之策。我們將任務分割成幾份,派給組員,大家同時工作但側重點不同。團隊的精神在每個人心中,合作為了共同的目標。

  當然在整個活動中不僅僅教會了我團結合作精神,更讓我明白了學習的很多方法。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會遇到很多困難,但是為了順利地度過難關,我們就要付出努力。首先要制定計劃,“努力的方向是什麼”, “透過怎樣的方法解決它”然後再付出行動。

  我們透過研究性學習的實踐,激發了自由創新的熱情,培養了獨立思考、探究新事物的科學精神,同時提高了我們協作能力和社會交際能力,正好填補了我們在課堂上學習的不足。

  本次的研究性學習將成為我們人生上最多彩的經歷,教會了我怎樣學習,怎樣合作,在今後的生活中,我也會實際應用它們。

  八年級研究性學習教學工作總結 篇9

  首先,給大家介紹一下什麼是研究性學習,它就是把培養學生髮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擺在十分突出的位置,突破傳統學科的封閉狀態,把學生置於一種動態、開放、生動、多元的學習環境中。給學生更多的獲取知識的方法和渠道,使他們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主動探究中獲取新的體驗,從而促進學習方式的改變,從被動走向主動,透過本次學習來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開發新的教育資源,完善和豐富了學生的知識。

  其次,瞭解研究性學習的程式有五步,

  1、選題背景

  2、研究目的

  3、研究的方法

  4、研究的基本過程它又分為

  1)、確定主題

  2)、設計開題報告

  3)、設計調查問卷

  4)、查閱資料

  5)、綜合資料

  6)、結題報告

  5、各成員的研究心得。

  為保證我校研究性學習在本學期順利進行,教研室和老師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有做好高一年級學生的思想發動工作,明確表示學校對這一活動的重視,利用晚自習老師進入班級對研究性學習課題、論文、調查問卷進行輔導,讓學生對研究性學習的流程和要求有一定程度的瞭解。

  在實施過程中,發現有個別小組對研究性學習持旁觀、消極態度。除觀念和能力外,最重要的原因是教師與學生之間沒有建立責任制,教師在充當指導前無心理和知識儲備,當教師不能有力指導和監督時,學生即便開始積極性很高,不久便會消失殆盡。而研究性學習的開展使學生學習涉及內容和範圍遠遠超出書本知識,學生會對知識的渴求更為強烈。教師深感僅憑書本知識遠遠不夠,從而激發起學生極大的學習熱情,本週下旬由學校領導教研室主任及班主任參加了,研究性學習成果彙報會,結題材料已歸檔,其中也有不少優秀作品,42班彙報的高中生與家長代溝問題、蘇軾——智者在逆境中超越。43班彙報的如何面對考試焦慮。47班回報的肥胖問題等。因為每位學生都要參加研究性學習活動,所以積極性很高,對學生探究合作能力的培養,確實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加強了語言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但從實際效果來看,因時間較短在研究性學習中還有一些需要改進和提高的地方。

  一、 學生基礎較弱、自住性與獨立性差,綜合研究能力較弱,需要教師的及時指導與監督。

  二、 學生沒有研究經驗,準備不夠充分,不能脫稿彙報,應變能力較弱,結論沒有說服力。

  三、 撰寫論文質量參差不齊,有些小組論文與調查報告混為一談。

  四、 調查問卷中設計的 問題不具代表性,沒有多大價值,對研究性學習成果意義不大,

  調查的範圍僅在自己學校,結論不具普遍性和說服力。

  總之,透過本次研究性學習活動暴漏出不少問題,值得教師與學生深思和反省。我想隨著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學校領導和教師會對研究性學習十分重視,我有信心也相信同學們在下一次的研究性學習中,會科學規範富有成效地把這項任務搞好。並隨著這項工作的深入開展,對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探究能力,起到不可估量的價值。因為研究性學習是一種有利於發展學生創造性、開放性、智慧的準科研活動,是當今每一位高中學生都不可缺失的學習課程和學習活動。

  八年級研究性學習教學工作總結 篇10

  遵循素質教育的規律,結合學校教育教學的實際,及時而廣泛地開展了“農村小學高效課堂教學模式與方法的研究與實踐”的課題實驗活動,經過近一年來的研究和實踐,已初步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現代教育理論的學習、現代教育觀念的確立、現代教育技術的掌握、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等已成為廣大教師的自覺行動和追求目標。過去傳統的“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法已失去了它的市場,一個高效課堂教學模式與方法的教風與學風正在進行,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到了很好的激發,自主學習的時空漸趨拓寬,同時,學生的個性特長也得到了發展,學生素養也得到了提高。

  一、課題研究的目標

  在實驗研究過程中,我們力求體現如下目標:

  1、全面性。

  素質教育第一要旨是面向全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使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都能受益。

  2、主動性。

  在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把學生學習的需要變為自覺自願的心理渴求,變被動式的吸收為主動式的探索,使學生處於教學的主體地位,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探究性。

  教學中,創造條件,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透過自主發現問題、實驗、操作、調查、蒐集與處理資訊、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技能、情感與態度的發展,特別是探索精神與創新能力的發展。

  4 、合作性。

  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合作探索、相互溝通的過程中獲取知識,培養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

  總之,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讓學生在主動學習,獲取知識的同時培養獲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二、課題實驗的管理

  1、建立領導機制,確立實驗班級。

  在市教科院的親自指導下,學校成立由校長、教導、教研組長、部分骨幹教師組成的實驗領導小組,負責實驗工作的管理、指導及實施工作,並確立了實驗班級和實驗老師。

  2、加強師資培訓,轉變教育觀念。

  教師是教育改革的推動者

  八年級研究性學習教學工作總結 篇11

  人有很多學習的方法,每當我們第一次接觸一種方法,就是一種新的學習體驗。

  我們學過很多文言文,寫過很多論文,但只不過都是金字塔結構卻不是論文的形式。第一次展開對楚漢之爭劉勝項敗的論文研究,而且字數不過於4500字。

  最初,我認為在楚漢之爭中,毋庸置疑的就是劉邦和項羽的性格以及他們的手下所導致後面的發展、局勢、兵力等(所以,當時我覺得這個至少自己還大概懂,而且其他都需要課外研究,我才選擇了這個研究話題。)不曾想,嚴老師所說的研究內容並不過於我所想的百分之五十。讓我們都從戰略的角度去研究楚漢之爭,從他們各自的兵力、勢力、戰略計策、手下……來推斷為何劉勝項敗。

  第一週,我們研究了劉項戰爭的發展態勢及變化;第二週,我們研究韓信、彭越等人的戰爭及其作用;第三週,便從更大的戰略戰局方面分析劉邦、項羽結局之原因;第四周,則是收官階段,將所有研究部分形成論文的結構,最後由老師修改和點評;第五週(國慶節),將論文重新整理修改,上交,收官。

  論文提綱

  第一週開始時,覺得第一個任務就並不簡單,週六晚上我搜集了劉項的戰爭史,又重新瞭解每個戰爭,他們的兵力、實力、戰略方針……來研究,這確實是一個複雜的任務。看了很多關於每個戰爭的資料,於是週日才有信心寫下第一週的論文。雖然劉邦常常失敗,項羽常常勝利,但是項羽為何最後會以失敗告終,還需研究更深的了。

  第二週,蒐集韓信、彭越的戰爭史,因為我覺得黥布其實沒啥好寫的,重點是韓信這個大將的戰爭史更廣,所以我選擇重點寫韓信,把彭越輕描淡寫一筆帶過。其實這一部分寫的也很頭暈,還需把淮陰侯列傳重新看一遍。後來,根據我所瞭解的韓信及他的戰爭史寫了出來。

  第三週,其實我也知道是什麼,但當時並沒有什麼頭緒,也不知該怎麼寫,我便對照第一次的論文寫了下去,又大概描述了一下,感覺就像是寥寥草草交上去了。

  確實,第三週寫的最糟糕了,到了第四周,任務艱鉅且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當寫到第三個分論點時,我便不會寫了,於是看了部分同學的論文我才知道該怎麼寫。劉邦和項羽之間,無非就是項羽被劉邦牽著走。項羽只知道哪裡需要救火跑哪裡,那麼最後他的城邑就會越來越少,但路過的那些城,並沒有去選擇攻下,只認為救火是第一。那麼士兵同他跑來跑去,被劉邦繞來繞去,楚兵內部必定也會亂起來。項羽也有作戰計劃,但是他只會覺得一個人帶領大部隊打就可以,以自己為中心。然而,他手下的將領並比不過劉邦的手下。韓信在楚漢之爭中,功勞很大,很多戰略部署其實也都是他同劉邦一起弄的。彭越和蕭何一樣,後方支援,為前線提供物資,等等。

  楚漢之爭,劉勝項敗,這無非就是一個必然性。這就是我對研究性學習的總結認識。第一次的研究性學習,在原本瞭解的楚漢之爭中瞭解的更廣,才知道為何劉勝項敗,必然性又在哪裡。透過一步步的深入,瞭解的也就更透徹了。所以,感謝老師的一路幫助,帶我們一同更深的瞭解楚漢之爭。

  八年級研究性學習教學工作總結 篇12

  一、確立研究性學習的三位一體的課程目標

  ⒈學生學習目標

  ⑴豐富自身學習方式,在積極自主的學習環境中,激發好奇心和創造力,培養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⑵在教師指導下,理解並運用已學知識,嘗試相關知識的綜合,瞭解並體驗科學研究的一般過程、方法、艱辛和快樂。

  ⑶培養自主、團隊、合作意識,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加強社會責任感。

  ⒉教師培訓目標

  ⑴轉變教育理念與教學模式,成為學生研究性學習的參與者、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

  ⑵拓展學科知識,加強教師間合作、學科間的交叉、滲透與融合,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

  ⑶在參與、指導學生克服困難,共同研究建立新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

  ⒊學校管理目標

  ⑴建立全新的課程理念、提升學校的辦學思想、人才培養目標和辦學特色。

  ⑵在研究性學習的管理、組織、實施中探索、重新組合並完善示課程體系。

  ⑶堅持教育創新、深化教育改革,以研究性學習課程實施為切入點,開展課程改革的教育、教學科研。

  綜上所述,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總目標:

  ⑴以學生髮展為本,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把學生受教育、教學的主動權交還學生。

  ⑵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以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促進教師教育理念、教學方式的轉變。

  ⑶堅持教育創新,深化教育改革,以研究性學習課程實施為切入點,開展課改教學科研。

  為了更切實、有效地實現課程目標,我校建立了研究性學習課題組。自20xx年7月,課題組依據教育部檔案《普通高中“研究性學習”實施指南(試行)》,結合我校學生狀況,開發、自編了內容包括:走進研究學習、研究性學習的方法和一般程式、研究性學習的案例(本校學生研究個案20例)、研究性學習評價等四個主要問題,形式新穎、圖文並茂、印刷精美的校本教材試用本。9月份開學試用後,深得廣大師生的喜愛,今至進行了三次修訂,逐漸趨於完善。

  同時為了提高教師自身培訓和對形式指導作用的實效性,我們為參與研究性學習指導工作的教師配備了《研究性學習教師導讀》一書,人手一本。以便按研究性學習的程序與階段,組織對教師的培訓和教師對課題的針對性指導。

  二、建立課程實施的兩級管理、指導和協調系統

  研究性學習是學校自主開發的一門新課程,在管理中有許多新特點、新問題。我們師大二附中作為北京市首批示範高中,自20xx年至今建立了由校長、教務主任、學生處主任、總務主任、教科室主任和“研究性學習”教研室主任構成的研究性學習課程發展委員會,和主管校長共同領導、負責課程的管理、組織和實施。

  一建立學校、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管理指導系統

  二建立教研室、學生處與學生之間的管理、協調系統

  從20xx年起我們在高一、二年級各班設定了研究性學習課代表,和班主任、指導教師一起負責研究性學習的管理、協調工作,由教研室、學生處直接領導,堅持每週一次的工作、交流協調會議。透過他們及時佈置和協調各類活動情況與資料的收、發,實現了對20xx屆—20xx屆的六屆、十二輪共計76個班、1200多個課題組學習活動的管理與調控。自20xx年1月,我們學校又起用了自己研發的研究性學習專用網,實施了對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全程管理與監控,建立了研究性學習課題(專案)活動、學生個人活動情況以及教師指導、管理、監控的電子檔案和資料庫,大大加強了對課程實施與管理的監控力度,也大大提高了學校資源的節約程度。通過幾年來的實踐,要對研究性學習課程實施嚴格、規範化常態化的管理,網路化的全程監控與管理是不可或缺的。

  八年級研究性學習教學工作總結 篇13

  “新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主動探究中提高對問題的理解能力,豐富學生的文化素養,真正掌握學習的主動權。

  大家知道,創新是民族的靈魂,沒有發現就沒有創造。

  學生的創造發明是從小開始的。

  由此可見,學校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為了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動手實踐的能力,改變過去只重視結果而忽略過程,只重視分數而忽略了能力等一些不良現象,屏棄那些知識只來源於課堂,來源於教材的狹隘的認識,啟用學生的好奇心與強烈的求知慾,20xx年3月學校以“研究性學習”為研究課題在語文教師中進行了廣泛地研究。

  課題操作如下:

  一、認真領會研究性學習的實質,提高教師理論上的認識

  研究性學習與過去傳統的教學有著本質的區別,研究性學習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自主選擇的課題,引導他們參與到社會的實踐之中。

  根植於教材,放眼於社會,真正使課堂教學與社會有機地結合起來。

  同樣要組織好教師學習新課標,提升對研究性學習的認識,走出研究性學習就是讓學生研究什麼、發明什麼,就是小製作等一些誤區,使學校教育與社群教育、社會教育並軌。

  第一、透過學習新課標,提高教師自身素質。

  第二、透過教師之間的研討,進一步認識研究性學習的實質,形成研討的氛圍。

  第三、教師應有針對性地研究課題,為學生選擇課題時發揮導向功能。

  二、組織學生選擇課題

  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由學生憑藉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適合自己發展的課題,在學生選擇課題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張揚學生的個性,使學生的個性特長得以發展與提高。

  三、以點帶面,進行研究

  為了更好的進行語文學科的研究性學習,在組織教師學習課標,提升新的教育理念的前提下,我們以點帶面進行教師個人學習的小彙報,結合自己的實際教學經驗,把個人的研究認識在教師間進行廣泛地交流,拓寬教師的視野,提高自己的認識。

  1、由學校走向社群

  學校的教育只是學生受教育的一方面,獲得的知識也是有限的,為了更好地開展研究性學習,我們學校把學生由學校教育走向社群教育,開展了“用童年看世界”,“用小小手改變家鄉環境”等一系列活動,活動之後學生寫下了許多篇很不錯的小論文。

  針對環境的汙染提出了許多合理化的建議,做到了書本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

  2、由學校走向社會

  市民公德教育是各種媒體極為關注的社會性教育,我們抓住社會教育這一契機,把學生引向社會,擦去電線杆上的貼上物,拾起地上的白色垃圾等,從小學生身上進行市民教育,讓學生從中發現環境問題,解決環境問題。

  四、課內知識與課外知識的銜接

  為了更好地進行課堂教學,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更豐厚的知識營養,我們合理地使用教材,變“教”教材為用教材“教”,透過查詢、蒐集、使學生對課內知識廣為了解,有適當地延伸,如:學習《景陽岡》,讓學生讀一讀《水滸傳》,學習《遊子吟》,讓學生背誦古詩詞等,開發學生的潛能,拓寬學生學習的領域。

  總之,研究性學習是我們出次研究,過度還很粗糙,但我們會在研究中不斷學習與完善,使研究性學習更趨合理化。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