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實驗教學工作總結範文(通用8篇)

初中實驗教學工作總結範文(通用8篇)

  時間就如同白駒過隙般的流逝,經過這段時間辛勤付出,我們一定積累了不少經驗和教訓,來為這一年的工作做一份教學總結吧。拿起筆的時候卻發現不知道寫什麼,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中實驗教學工作總結範文(通用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實驗教學工作總結1

  我作為一名化學實驗室工作人員,現將本學期的工作簡單地總結如下。

  1、實驗室工作是一個繁瑣的工作,每學期初制定初步工作計劃,根據教師的教學進度表制定這一學期的分組實驗和演示實驗的安排表。

  利用時間認真鑽研教材,明確教材中的每一個實驗目的和要求、所用儀器、操作步驟,虛心向同行學習,及時總結改進實驗,研究實驗成敗的原因。認真閱讀實驗雜誌,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不斷擴充套件自己的視野,積累經驗。根據大綱要求,能開足全部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配合學校對學生加強素質教育,健全《儀器賠償制度》、《學生實驗守則》、《安全衛生制度》等。培養學生嚴警認真的實驗態度,熱愛學校、愛護公物的思想品德。

  2、開學初期,初三學生的實驗較多,幾乎一個月的時間要在實驗室裡學習。

  實驗前,精心準備每次試驗,提前一天將實驗通知單交到儀器管理員手中,和儀器管理員儀器將實驗所需各種儀器整齊擺放到桌面上,這往往需要2—3節課的時間,準備好這一切後再預做做實驗,以保證實驗的順利進行。

  實驗過程中和任課教師一起參與了學生實驗操作的指導工作,進一步鍛鍊了自己的動手能力,更好地配合了任課老師的教學工作。老師還需要的東西及時送到,壞的儀器及時新增。

  實驗結束後,學生分組實驗的藥品收上來後,為了防潮、防氧化,為了節約藥品,需要把小瓶裡的藥品收集起來放入大的試劑瓶中,然後把小的試劑瓶都清洗乾淨晾乾保養後放入藥品室。每次實驗配置的藥品都有五六種到十幾種,每次試驗下來都要清洗幾百個試劑瓶,還有試管燒杯等。所以清洗工作也是化學實驗室的一個主要工作。儀器洗涮完畢,放回儀器櫃,接下來的工作便是收拾桌面,掃地,拖地。

  搞好實驗室的衛生工作,保持實驗室的窗明几淨。使學生能在一個乾淨的實驗室愉快地學習。

  3、準備好演示實驗後,先進行試做,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並向教師說明實驗中應注意的問題,確保實驗安全。

  4、有些現用制的液體或氣體,課前準備好。

  5、學生實驗課,儘量跟班輔導,及時補充儀器、藥品,協助任課教師搞好實驗教學,學生完成實驗後,及時檢查儀器完好,衛生合格等再使學生離開,然後關好水電,門窗及排風扇。

  6、注意上、下午第一節課的學生實驗,提前10分鐘開門做好準備。

  統觀各方面的工作,有些地方還不夠好,今後我會進一步改進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實驗室利用率。

  初中實驗教學工作總結2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教師的職責越來越不是單純地教,更多的應該是導。

  教師角色的變化,要求我們的教學要突出一個“學”字,引導學生學得主動,學出效果。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多渠道地培養學生的能力。人的能力中最關鍵的是學習能力,學習能力是學生自己獲得知識的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它包括髮現問題的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發展新知識的能力等,這種能力的獲得的最佳途徑是讓學生參與各種自主合作學習的活動,而物理實驗課正是這些最佳途徑中的一種。

  學生的實驗學習過程是一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初中物理實驗課中,我主要採用探究型方法和策略,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1、課前指導。鑑於初中學生剛接觸物理,所掌握的知識未成系統,因此每做一個實驗,都必須做課前指導。如從網上搜索,查閱有關實驗專案的相關資訊資料。

  2、分工合作。實驗方案確定後,在實驗的過程中,小組成員應分工合作,如實驗中遇到障礙,應當有的負責查資料,有的負責請教師指導等,做到人人動手,個個進入角色。一遇意見分歧,心平氣和地分析、提煉,從中發現有價值的資訊,進而提出新的解決方案,然後帶著一系列新問題再查閱、再思考、再組織,如此反覆、滾動,使學生擴大閱讀面、知識面,最後達到實驗的學習目標,形成小組的實驗總結報告。整個過程,生生間的互動作用和影響不是一次性的或間斷的,而是一個鏈狀、迴圈的連續過程。

  3、成果展示。步驟一是對每個實驗小組的實驗報告進行評選。教師先讓各組代表對自己的總結報告自評,然後各組互評,最後由教師作出綜合評價,並作書面鑑定。評判以“實驗方案是否科學,裝置是否合理,效果是否達到目的,是否具有合作精神,報告語言流暢與否”等五個方面作為標準。讓學生享受合作學習成功的喜悅。

  4、反思。展示之後,教師應讓出一定時間給各實驗小組討論,總結每次實驗的經驗,成功在哪裡,失誤在哪裡,並提出彌補的方法。這樣,讓每個參與者在課前查閱時擴大知識面;在實驗中充分展示自我,得到發展,在課後增進團結合作。這種具體反思使學生能總結得失,認識協作精神在實驗中的重要性,掌握終身學習的能力。

  總之,物理實驗課給學生提供了研究性合作學習的好場所、好機會,它讓學生擴大視野,增長知識,動手動腦,提高能力,發展個性特長,有利於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我們在平時實驗課中應大膽嘗試。

  初中實驗教學工作總結3

  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開展好實驗教學是學好生物的前提條件。生物實驗具備培養學生觀察和動手能力的功能,更有培養學生動腦、啟迪思維、開發潛能的作用,為使今後實驗教學順利有效開展,七年級、八年級生物實驗教學開展率按計劃全部完成。現將本學年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做如下總結:

  一、尊重客觀規律,堅持實事求是

  在平時的學生實驗中,經常出現這種現象:當實驗得不到正確結果時,學生常常是馬虎應付,實驗課堂一片混亂,鈴聲一響學生不歡而散。當老師催要實驗報告時,他們就按課本上的理論知識填寫實驗報告。還有的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不成應該做的實驗專案,就抄襲他人的實驗結果,或憑猜測填寫實驗結論等等。這樣就不能達到實驗教學目標。可見,對生物實驗教學,必須要加強理論學習,提高實驗教學技能,勢力嚴謹細緻、認真科學的態度,要尊重客觀規律,實事求是,實實在在地引導學生完成實驗教學的任務,才能達到理想的目的。

  二、認真完成實驗環節,注重操作引導

  在實驗教學工作中,無論是實驗員準備實驗,教師演示實驗,或者指導學生實驗,以及對待實驗的嚴格態度等方面,處處,時時,事事都要體現教師的言傳身教,只有教師教得紮實,學生才能學得牢固。因此,嚴格搞好實驗課的“備、教、導”是上好實驗課不可缺的基本環節。

  1、備好實驗課是上好實驗課的首要條件

  教材中要求做的實驗,無論簡單也好複雜也好,都必須要備好課,寫好切實可行的教案,並且在實驗課之前要親自動手做一遍,即預備實驗。教師做了,才可能指導學生如何應對操作過程中每一個細節可能出現的問題,看到實驗現象,學到真正的實驗方法和科學知識,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若不備課,不親自做實驗,憑空想象,黑板上做實驗,那就沒有明顯效果,更沒說服力了。甚至會出現,全體學生實驗失敗等不該發生的現象。

  2、注重實驗引導

  知道學生實驗時,既要面面具到,事無俱細進行引導,同時,又要注意切忌包辦代替。從實驗材料的選擇,儀器的裝配到操作步驟和技巧,既要科學規範,又要密切結合具體實際,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以保證現象清晰,結果正確。如做“葉綠素的提取和分離”的實驗時,在不同的季節可以採用不同的材料。

  3、注重實驗結果的分析與小結

  要求學生,在填寫實驗報告時,要如實填寫。實驗失敗時,要如實地與學生一起分析失敗原因,可課後補做。如果學生實驗失敗,我們就透過示範幫助學生掌握操作技能,取得成功,或幫助分析失敗原因讓學生重做,直至成功。不能聽之任之,否則,就達不到實驗課的目的。

  此外,對一些特殊的材料、儀器以及實驗的目的和原理都要加以必要的說明,如選材原因、一起的功能等。

  綜上所述,生物課實驗,無論教還是學,都必須堅持客觀、嚴謹、認真、紮實的作風,教師才能教好,學生才能學好,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實驗教學的作用,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和效果。

  初中實驗教學工作總結4

  一學期的教學工作結束了。在校領導和上級主管部門的指導下,在全體物理老師的共同努力下,本學期的實驗教學工作完成的很圓滿,很順利。現總結如下: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物理實驗對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規律,對物理知識的鞏固和運用有著重要的作用。本學期我們對實驗進行了探究性的研究。

  全面落實素質教育"三要義",要面向全體,全面發展,生動,活潑主動發展。而作為物理學科,它是一種科學,科學起源於人類對生活世界的認識,因此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從物理科學的形成和發展來看,物理實驗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物理實驗對於提高物理教學質量,全面落實培養科學素養的目標,具有其他教學內容和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新的課程理念在中學物理教學中的落實和實施,都離不開實驗。

  為了提高學生科學素養,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為更好地實施實驗教學,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堅持以提高教學質量為教學工作核心,以紮實開展課程改革為教學工作重點;不斷更新教師教育觀念,轉變教師與學生的學習方式,最佳化教學管理,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全面發展,真正做到學生在玩中學,找到學習物理的樂趣。

  1、確定實驗教學指導思想,強化實驗教學目標。

  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過程中確定以實驗為基礎,用實驗來展開激發學生的實驗興趣,發揮學生參與教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操作實驗、設計實驗的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加強實驗教學的研究,儘量把驗證性實驗改為探索性實驗,把演示實驗改為邊講邊實驗,透過挖掘教學內容的學術性,有機地把課內探索延伸到課外。總之,尊重科學,實事求是,面對群體,以實驗創新教育為前提,使學生達到掌握物理實驗技能和科學方法,養成科學態度,學會運用實驗手段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為指導思想,強化實驗教學目標。

  2、探索改革實驗教學模式,發揮主導、主體功能。

  大力探索改革不適應新時期形勢的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模式,建立起按科學設計實驗教學程式、最佳化實驗教學過程、指導實驗方法、培養創新能力的“引導—探索—實驗—掌握”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充分相信學生,使學生主動參與實驗。課本讓學生看,實驗讓學生做,思路讓學生想,疑難讓學生議,錯誤讓學生析。

  讓學生獨立設計實驗,利用物理實驗,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變單向資訊傳遞為雙向式、多向式資訊傳遞與交流,教師在課內講重點、關鍵點和注意點,發揮好主導調控作用。主要方式是採取提問、答疑、討論、觀察實驗現象、動手操作等。在實驗中,加強對學生實驗方法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按教學大綱規定必做的分組實驗,並將學生分成三種類型:第一類是理解能力差,反應較慢,動作緩慢;第二類是思維敏捷,動作粗糙;第三類是獨立思考,動手能力強。不管哪類學生整個實驗過程全部由學生自己獨立完成,教師必要時答疑引路。

  3、全體師生在思想上都很重視。

  每次實驗,教師都能夠認真的準備,並事先演習一遍。同學都能夠做到先預習,熟悉實驗的目的、原理、步驟及注意事項,並嚴格按實驗要求進行操作。實驗結束後能及時整理儀器並按要求進行送回儀器室,擺放到指定位置。

  其次,透過做實驗,培養了同學們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同時,透過對實驗資料的處理和對實驗的總結,增強了學生們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三,透過做實驗,使同學們演習物理的興趣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培養了學生的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初中實驗教學工作總結5

  生物實驗教學是生物教學中學生獲得生物知識和檢驗生物知識的重要媒體和手段,能為學生形成生物基本概念和生物基礎理論提供感性認識的材料,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生物實驗教學是生物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在整個生物教學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現對實驗教學研究的總結如下:

  一、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得到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斷提高。

  初中三年級的生物教學是生物教育的啟蒙階段。初中學生好奇心強,他們學習生物的動機往往是以滿足好奇心和感興趣為主的。生物實驗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如何激發學生對學習生物的興趣,並使這種“短暫”的興趣能夠穩定地保持並得以發展,從而提高他們學習生物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我在教學中主要抓以下幾個環節:

  1、努力開足學生實驗

  根據教學進度努力開足學生實驗,本期完成演示實驗39個,分組實驗29個,實驗活動3個。學生實驗做到每2至4人一組,每次實驗都進行登記,並對每個實驗從課堂紀律、操作規範、整理儀器等方面對每一個學生打分。一學期下來,教學效果較好,完全改變了以前那種實驗課上亂轟轟的教學場面,學生形成了良好的實驗習慣。對於一些較簡單的演示實驗,根據條件把它改成學生實驗,使學生積極主動的獲取知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加強演示實驗教學

  對於大綱規定的每個演示實驗我們都認真完成,併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規範、實驗現象明顯、分析表述準確簡練。對部分演示實驗裝置或實驗操作還作了適當的補充和改進,以增強實驗效果。有時根據教材的需要適當補充一些書本上沒有的演示實驗。

  3、開發家庭小實驗

  配合教學內容,每逢放假,都向學生布置一些既有濃厚生活氣息又與所學生物知識密切相關,同時學生在家中又能夠找到材料,獨立完成的家庭小實驗,並要求學生把觀察到的現象,得出的結論與所學知識的聯絡都詳細記錄下來,回校後在課上進行交流,多數學生都能達到老師提出的要求。家庭小實驗的開發,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課餘生活,使學生擴大了視野,培養了動手實驗能力和觀察分析能力,而且由於它們與課堂教學內容同步,也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起到促進作用。

  二、指導科學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實驗習慣,培養學生的能力和創新精神。

  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注意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是培養學生科學態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實驗習慣應包括:正確使用儀器、規範的實驗操作、認真觀察並記錄實驗現象、如實完成實驗報告、遵守實驗室規則、注意節約藥品和實驗安全等。

  在教學中注意從科學態度、規範操作上給學生進行示範,對學生遵守實驗室規則提出嚴格要求,對如何觀察、記錄、實驗現象、填寫實驗報告則加以具體指導。在填寫實驗報告時,我要求學生將實驗所觀察到的所有現象如實填出並對所產生的現象作相應的解釋,以此來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透過一段時間的實踐,生物實驗使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很大,讓學生在動中學、做中學、樂中學、趣中學,致使學生的多種能力和素質在一次又一次的主動、生動、活潑的學習生活中逐漸形成。為生物知識的學習打好堅實基礎。

  初中實驗教學工作總結6

  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科學。透過實驗,使學生最有效地掌握進一步學習現代科學技術所必需的基礎物理知識,培養初步的實踐操作技能、探究精神、合作意識和創新能力。實驗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科學實驗能力與提高學生科學實驗素養,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提高自學能力、運用知識的綜合分析能力、動手能力和設計創新能力。實驗教學作為物理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和重要手段,是素質教育的直接體現。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實驗教學並不像我們所預想的那樣,而是存在著諸多的問題,與物理實驗教學的目標和意義有較大的差距。為了體現課改精神,貫徹素質教育精神,我就初中物理實驗教學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瞭解和研究,現做以總結,為今後改進物理實驗教學,全面提高學生科學素養提供參考。

  一、學校的實驗器材配備。本校及相鄰兄弟學校都存在實驗器材不夠完備、器材落後的問題。器材總體上能夠滿足70%的實驗需要,實驗室裡器材不少,有些殘缺不全,有些損壞報廢,有些落後淘汰。要改變現狀需要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和學校領導多深入瞭解,進一步配備完善實驗器材,以滿足實驗教學的需要,增強實驗教學的效果。

  二、教師對實驗教學的態度。大部分老師都很重視實驗教學,能做、應做的實驗都儘量去做,還將有些演示實驗變為分組實驗讓學生親自操作,近距離探究,很受學生歡迎,效果很好。在實驗中,老師大多都能讓學生遵循探究規律,鼓勵學生去探究設計實驗,注重實驗操作的過程,及時的幫助指導學生進行實驗。

  三、演示實驗開出率較高。演示實驗老師親力親為,能夠提前備好實驗,有時讓學生共同參與,實驗的成功率高,效果好,給學生起到很好的示範和引領作用,對學生掌握知識有很好的幫助作用。但也不乏個別老師把有些簡單的或者較為麻煩的實驗變為“說”實驗,沒有對學生的知識形成過程有一個正確的引導和深化作用。使得教學和學習效果大打折扣。

  另外,有些演示實驗由於器材的質量或落後的原因,要麼實驗效果很差,要麼觀察效果差,後排學,生不易觀察到實驗現象,實驗的效果不佳。

  四、學生分組實驗開出率較低。原因之一是實驗器材不完備,條件所限;其二是個別老師嫌麻煩不去做。

  對於分組實驗,大部分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探究習慣,實驗前,不能很好預習實驗,老師講解強調時,有的學生不認真聽,做實驗時小組又沒有明確的分工,實驗時有的學生對實驗的各個環節不很清楚,做實驗很盲目。有的學生沒有設計表格、規範記錄資料的習慣,實驗最後資料凌亂或不清楚,沒辦法正確分析,得不出合理的結論。有的學生不瞭解儀器的操作規程,做實驗時胡做亂動,毫無意義也沒有收穫。總之,分組實驗大概有三分之一的學生不能順利完成實驗。

  五、實驗教學管理要求不到位、不嚴格。在演示實驗時,有些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只看熱鬧,只看結果,不注重操作過程,對器材的使用規則沒有掌握,缺乏基本的實驗技能和探究精神。老師在上課時既要操作實驗又要管理學生難免顧此失彼,這與學生的紀律性和平時的養成習慣有很大關係。

  在分組實驗時,對於學生的實驗前預習,老師有時沒有做硬性的要求,這樣,許多學生不自覺,往往不預習,做實驗時沒有準備,不瞭解實驗各個環節,盲目進行實驗。老師有時對學生的實驗小組沒有具體的分工安排,學生合作意識差,又缺乏團隊精神,不能很好配合,使得小組實驗效果較差,甚至不能完成實驗任務。另外,有的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對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訓練不到位,許多學生不熟悉器材的使用規則,進行實驗時困難重重。

  六、忽視課本中的小實驗、小製作。對於課本里的一些“想想做做”,或者是課外學生可以完成的一些小實驗,能很好的鍛鍊學生動手能力,培養學生探究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有非常積極的作用。但在實際中,有些老師忽視這方面,只重視重點實驗,對學生也沒有這方面的要求。而學生的自覺性差,沒有很好地探索、鑽研的精神,不喜歡動手,因此,在課外知識的拓展方面就是很大的缺失,不利於學生的長遠發展。

  總的來講,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方面,各學校特別是農村學校的硬體條件、儀器配備還有待加強,學校應透過各種制度、措施鼓勵教師加強實驗教學,努力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動手操作能力,積極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激發學生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的熱情,才能發揮物理實驗教學的`真正作用和現實意義,才能真正的實現素質教育。

  初中實驗教學工作總結7

  初三化學總複習是中學化學學習十分重要的時期,也是鞏固基礎、最佳化思維、提高潛力的重要階段,初三化學總複習的效果將直接影響高考成績。為了使學生對初三化學總複習有良好的效果,並且順利度過這一重要的時期,為此我們初三化學備課組一學期來對初三化學教學有詳細的計劃,注重教學過程,常總結和反思,根據初三各個不一樣時期使用不一樣的教學策略和訓練方式。

  一、研究資訊,看準方向

  怎樣著手進行化學總複習,複習的目的和任務是什麼?這是剛剛進入初三的同學所面臨的第一個問題,也是教師在初三化學教學過程中所面臨的第一個問題。要解決好這個問題,就務必對一些資訊進行研究,從中領會出潛在的導向作用,看準複習方向,為完成複習任務奠定基礎。

  1、研究高考化學試題。縱觀每年的高考化學試題,能夠發現其突出的特點之一是它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始終持續穩中有變的原則。只要根據近幾年來全國高考形式,重點研究一下全國近幾年的高考試題,就能發現它們的一些共同特點,如試卷的結構、試題型別、考查的方式和潛力要求等,因此開學初我們共同研究了十年高考,把握命題方向及命題特點,從而理清複習的思路,制定相應的複習計劃。

  2、關注新教材和新課程標準的變化。與以往教材、課程標準相比較,此刻使用的新版教材和課程標準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如資料的調整,實驗比重的加大,知識的傳授過程滲透了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增加了研究性學習資料和新科技、化學史等閱讀材料。很顯然,這些變化將體此刻高考命題中,熟悉新教材和新課程標準的這些變化,將有利於把握複習的方向和深難度,有利於增強複習的目的性。

  3、熟悉考試說明。考試說明是高考的依據,是化學複習的“總綱”,不僅僅要讀,而且要深入研究,尤其是考綱中變化的地方,以便明確高考的命題指導思想、考查資料、試題型別、深難度和比例以及考查潛力的層次要求等。不僅僅如此,在整個複習過程中要不斷閱讀,進一步增強目的性,隨時調整複習的方向。

  4、合理利用其他資料。除了高考試題、考試說明、教材、課程標準、化學教學基本要求外,獲得資訊的途徑、方法還很多,如各種專業雜誌、名校試題、網路資訊等。但是,這些資料的使用務必合理,這樣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老師自身務必投入題海,然後篩選訓練題和資料,備課組內老師資源共享,進度統一,皆以廣泛收集資訊為主要目的,以免干擾複習、浪費時光。

  二、抓綱務本,擺正關係

  進入初三化學教學,很容易走進總複習的怪圈:“迷戀”複習資料,陷入“題海”。雖然投入了超多的時光和精力,但收效甚微,效果不佳。對此,初三化學教學過程中務必持續清醒的頭腦,努力處理好下方几種關係。

  1、教材和複習資料的關係。教材是化學總複習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資料都無法替代的。在化學總複習中的抓綱務本就是指複習以考試說明作指導,以教材為主體,透過複習,使中學化學知識系統化、結構化、網路化,並在教材基礎上進行拓寬和加深,而複習資料的作用則是為這種目的服務,決不能本末倒置,以複習資料代替教材。我們以《最佳化探究》作為主要參考書,供整理知識、練習使用,在複習的過程中應隨時迴歸教材,找到知識在教材中的落腳點和延伸點,不斷完善和深化中學化學知識。因此我們要求學生在複習下一節之前完成基礎知識部分,弄清自我的不足,上課做到有的放失。

  2、重視基礎和培養潛力的關係。基礎和潛力是相輔相成的,沒有基礎,潛力就缺少了紮根的土壤。正因為如此,化學總複習的首要任務之一是全面系統地複習中學化學知識和技能。通常中學化學知識和技能分成五大塊: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機化學、化學實驗和化學計算。如對化學概念、理論的複習,要弄清實質和應用範圍,對重點知識如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變化等要反覆記憶不斷深化,對元素及其化合物等規律性較強的知識,則應在化學理論的指導下,進行總結、歸納,使中學化學知識和技能結構化、規律化,從而做到在需要時易於聯絡和提取應用。同時注意規範化學用語的使用(如化學反應方程式、離子方程式、電極反應式、電離方程式以及化學式、結構式、電子式等),規範語言文字的表達潛力,力爭使基礎知識和技能一一過手。

  3、化學學科和其他學科知識的關係。化學是一門重要的基礎自然科學,與數學、物理、生物乃至社會發展各方面都有密切的聯絡,不僅僅在知識上有相互融合和滲透,而且分析處理問題的方法也有相同、相似或者能夠相互借鑑的地方。這一點不僅僅在教材中有所體現,而且在近幾年的高考試題中也有充分的體現,如化學與社會生產、生活實際,化學與新科技、新發現等相互聯絡的試題有增加的趨勢。因此,在複習中能夠化學知識為主幹,找出化學與其他學科的結合點、交叉點,並以此為基礎向其他學科領域延伸、擴散,實現從單一學科知識和潛力向綜合科的綜合知識和潛力轉化,促進綜合素質的提高,切實培養解決化學與社會等實際問題的潛力。

  4、練習量和複習效率的關係。練習是化學總複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再學習、再認識過程,也是促進知識遷移、訓練思維、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潛力的重要途徑,但練習量務必合理,以保證質量為前提,避免簡單的機械重複和陷入“題海”。透過練習要到達強化記憶、熟練地掌握知識、找出存在的問題、彌補薄弱環節、擴大知識的應用範圍和提高潛力的目的,從而提高複習效率。

  三、多思善想,提高潛力

  化學總複習的範圍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時光裡到達最佳複習效果,只能採用科學的方法,在教師的教學中、學生的學習過程中都務必開動腦筋,多思善想。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採用分層教學,有平時的正常面上的教學,有優秀生的提高,和學習有困難學生的加強基礎等不一樣的形式。

  1、精讀教材,字斟句酌。

  系統複習,自始至終都應以教材為本,注意知識的全面性、重點性、精確性、聯絡性和應用性。對中學化學知識和技能都要一一複習到位。對教材中的關鍵性知識(我們常說的考點),進行反覆閱讀、深刻理解,以點帶面構成知識結構。對化學知識的理解、使用和描述要科學、準確和全面,如規範地使用化學用語,正確、全面地表達實驗現象和操作要點等(尤其適合中等以下的學生,利用年級組統一安排的基礎加強課時光)。對知識點之間的相互關係及其前因後果。如與離子反應有關的知識有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書寫和正誤決定、離子共存問題、離子濃度大小比較、離子的檢驗和推斷、溶液的導電性變化等。應用性是指透過複習要學會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如元素週期律、週期表涵蓋的資料相當豐富,能夠進行元素位、構、性相互推斷,預測未知元素的性質,比較各種性質的強弱等。此外,要重視對化學實驗資料的複習(包括教材中的演示實驗和課本後的分組實驗),而且儘可能地親自動手操作,透過這些典型實驗,深入理解化學實驗原理(反應原理、裝置原理、操作原理)、實驗方法的設計、實驗結果的處理等,切實提高實驗潛力。

  2、學會反思,提高潛力。

  潛力的培養是化學總複習的另一個重要任務,它通常包括觀察潛力、思維潛力、實驗潛力和計算潛力,其中思維潛力是潛力的核心。值得注意的是,潛力的提高並不是一天就能辦得到的,要經過長期的積累和有意識的培養。因此,在複習過程中,個性是做題、單元考試、大型考試後,要常回頭看一看,停下來想一想,我們的複習有沒有實效,知識和技能是否獲得了鞏固和深化,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潛力是否得到了提高。要善於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有針對性地進行知識複習和解題訓練,而不是做完練習題簡單地對對答案就萬事大吉了,而是進一步思考:該題考查了什麼資料,其本質特徵是什麼,還有其他更好的解法嗎?對典型習題、代表性習題更要多下功夫,不僅僅一題一得,更要一題多得,既能促使知識得到不斷地彌補、完善,又能舉一反三,從方法上領會解題過程中的審題、破題、答題的方式和奧秘等,以此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嚴密性、敏捷性、深刻性、創造性和廣闊性)。長期堅持,就能化平凡為神奇:能掌握化學知識及其運用的內在規律和聯絡,善於抓住關鍵,靈活地解決化學問題。能駕御化學問題的全貌,抓聯絡、作比較、會歸納、能延伸。能另闢蹊徑、不拘一格地解決實際問題。

  四、端正心態,培養素質

  健康向上、勇於進取、自信自強的用心心態是搞好複習的重要保證,也是高考成功的關鍵。而用心的心態有賴於平時的不斷調整和錘鍊。

  1、正確對待考試。在初三複習過程中,考試是頻繁的。由於受高考一試定終身的負面影響,許多同學對考試成績的重視程度遠遠超過了考試本身所起的作用,把平時的每一次考試都是練兵的絕好機會,都能夠暴露學生存在的問題,有利於在後續複習中進行針對性的查漏補缺,總結經驗教訓,以便學生在高考中不犯錯誤或少犯錯誤,所以既不能因一時失誤或遇到困難而氣餒,也不能因成績進步而沾沾自喜。

  2、合理安排學習的時光。複習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們的身體就像一臺精密的儀器,決不能超負荷使用,相反地,務必加以維修和保養,這樣,它才能經久耐用。因此,我們要動靜結合,既要勤奮學習,也要學會放鬆、休息、鍛鍊,只有勞逸結合、生活得有規律,才能簡單自如地渡過難關。這就是所謂的一張一弛的文武之道。

  3、創設良好的學習心理環境。人的心理和行為受各種環境因素的影響,對大多數初三學生來說影響最大的恐怕就是升學壓力和競爭壓力了,如果處理不好就可能帶來消極影響,這對複習是極為不利的。因此,在化學教學過程中要使學生正確地認識自我,從自我的基礎和實際出發,紮紮實實地複習。愉快地接納自我,充分肯定自我的進步,找出存在的問題及時彌補。自覺地控制自我,以明確的目標、良好的意志力調節自我,變壓力為動力,全面提高自我的素質。

  五、存在的不足和問題

  1、我們教學經驗不足,對教材的把握和知識資料體系的“度”的控制,以及教學進度的掌握均存在必須的缺憾。導致學生基礎知識遺忘率高,教師教的辛苦學生學的也累。

  2、新教材實驗資料和實驗要求很高,尤其初三還有大型探究實驗,由於學校實驗條件和規模還達不到新課程改革要求。儘管老師想盡辦法,動足腦筋,但還是遺憾多多。

  3、練習的訓練量還是多了些,由於招生的原因,基礎差的學生多,教學進度總是滯後,要做到段段清,節節過關就顯得前寬後緊的局面。

  總之,化學總複習要為高考做好知識準備和精神準備,要有目標、有計劃、講究方法、注重落實,千方百計地提高化學總複習的效益。我們初三化學備課組始終堅守原則,期望圓滿完成學校交給的任務。

  初中實驗教學工作總結8

  生物學從本質上說是一門實驗性學科,從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到克隆羊多莉的誕生,再到人類基因圖譜的破譯,生物學史上每一個科學的發現,理論的產生,無一例外的和生物學實驗緊密聯絡。因此新課程改革後的生物教材中實驗的權重也在不斷加大,尤其增加了自主性很強的觀察性實驗、需要自主設計的探究性實驗、以及“動動手”、“實踐活動”等活動,這為在生物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發展創新思維方面提供了素材。

  雖然創新教學無定法,但是創新教學也有其規律。我根據新課程標準,緊扣實驗教學的關鍵環節,喚起學生的創新意識,使驗證式實驗向探究式實驗轉變,提高創新意識,在自主體驗和設計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重視實驗總結反思,發展創新思維,引導學生將理論運用於實踐,激發學生創新的能力,實現了“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取得了較理想的效果。

  1)、從教材設定出發遵循能力培養原理

  初中生物實驗的設定主要有三種:模仿式實驗、分段式實驗和獨立式實驗。

  1、模仿式實驗是教師講解實驗原理和操作要領,邊示範操作過程,學生邊聽,邊看,同時模仿教師的示範進行實驗。這種方法是針對剛剛接觸生物學實驗的學生,教會他們基本的實驗操作技能。例如:在學習顯微鏡的使用時,教師邊講,邊示範,學生邊聽,邊模仿,使學生很快了解顯微鏡的工作原理,學會基本的操作方法。

  2、分段式實驗是把實驗分成幾部分,完成一部分後,再進行下一部分。把實驗分成幾段,便於教師引導學生養成科學思維的習慣,同時對學生在實驗操作中不規範的動作進行矯正。例如在觀察“蚯蚓”一節的實驗時,應把實驗分為三部分:

  第一,學生對蚯蚓的外部觀察。

  第二,觀察蚯蚓的運動。

  第三,觀察蚯蚓對刺激的反應。

  3、獨立式實驗階段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獨立操作、觀察和記錄結果,並分析得出結論。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儘量為學生創造條件,讓學生進行獨立實驗。但在學生獨立實驗之前,一定要經過模仿式實驗,再到分段式實驗,最後過渡到獨立實驗,只有遵循這種層層遞進的指導方式,才能更好的在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科學素質。

  2)、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喚起創新意識

  興趣是在一種好奇的心理需要的基礎上萌發,並在實踐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是學生萌生創新意識和展開創新思維的最原始、最直接、最強勁的動力。在準備做學生分組實驗前,教師可以透過圖片資料展示、播放一小段影片、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然後就可以順理成章地佈置相關實驗的預習作業。實驗預習充分,可減少老師過於細緻的講解,提高學生對實驗原理和步驟的熟悉程度,從而激發學生的思維,喚起學生的創新意識。

  3)、驗證式實驗向探究式實驗轉變,提高創新意識

  為了在初中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能力,可以改變實驗與傳授知識的順序,將驗證式實驗變為探究式實驗,學生在實驗中先觀察,後獲得結論,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透過探究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學生在主動獲取新知識時,培養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

  例如在“花的結構”這一節中,我首先播放了一段“世界博覽會”花卉展的片段,然後讓同學們把自己帶的花拿出來觀察,推舉個別同學到講臺前,向全班同學展示自己所帶的花的結構,同時讓其他同學對照自己所帶的花,比較結構是否相同?有不同的結構,就上臺展示,然後由學生討論花的基本結構應該有哪些……在這節課中,教師只是起到教學引導的作用,學生動手解剖、觀察,對花結構的驗證性實驗變成了學生的探究實驗。如果在課上,教師把這些知識教給學生,讓學生再透過實驗來驗證,學生有可能會熱情高漲的投入到實驗中去嗎?所以,在講授新課之前,先把有關的實驗佈置給學生,透過學生收集資料、操作實驗、觀察和記錄實驗現象,得出結論後,獲取知識,在探索中提高創新意識。

  4)、自主設計實驗、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設計實驗是要求學生根據已掌握的知識進行的開拓意識的創造性勞動。它能較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靈活應用知識的方法,引導他們進行創造性思維和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但是根據實驗內容設計出不同於教材的完整實驗,對初中學生來說並非易事,這是由於他們的思維往往具有較大的侷限性所決定的,但只要教師積極加以啟發和引導也並非不可。加強學生實驗設計能力的培養,以此作為開啟學生新思路的鑰匙。

  例如,在探究“蚯蚓在什麼樣的物體表面爬的快”一節實驗中,我在指導學生觀察蚯蚓的外部形態後,要求學生設計實驗,觀察蚯蚓在什麼樣的物體表面爬的快?我只為每組各準備了同樣大小的一塊硬紙板和一塊光滑的玻璃板。有一個小組的設計是:選用一條蚯蚓分別在硬紙板和玻璃板上爬同樣的距離,記錄蚯蚓在不同的物體表面的爬行的時間,為了更有說服力,學生們重複了實驗三次。

  結果三次的資料,得出兩種完全不同的的結論:一次是在硬紙板上爬的快,另兩次的結果是,在玻璃板上爬的快。我首先肯定了這組同學設計實驗的的嚴謹和科學性,但並沒有發表自己對實驗結果的看法,而是再請每組同學按照這樣的設計方法,重複三次,同時要求同學們仔細觀察在每次實驗中,硬紙板和玻璃板有無變化?實驗很快有了結果,結論還是兩種,但同時細心的學生們發現,蚯蚓在玻璃板上爬的快,是由於前一次實驗,使玻璃板上有了雜質,已經不光滑的玻璃板,為蚯蚓提供了固定剛毛的位置。

  5)、重視實驗總結反思,發展創新思維

  實驗結束後,教師可引導學生從實驗目的、原理、實驗現象及結論等方面進行分析,使學生反思自身的不足或別人的新的實驗設計理念,活躍自己的思維。教師還可以在黑板上列出一些拓展性問題,從而引導學生更深入的思考。例如在進行“植物的光合作用”一節的實驗教學時,有同學在課後結束時提出,可以把綠葉與黃葉、接受光照與不接受光照的四個對照實驗放在一起做,這樣的結果對比就很明顯了。總之,實驗結束後的分析交流、總結反思,能有效地促使學生自我超越,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6)、引導學生將理論運用於實踐,激發學生創新的能力

  實驗結束後,可以把一些與日常生活相關的實驗佈置給學生作為課外活動,讓他們去嘗試動手動腦。例如在學習了“營養繁殖”一節以後,佈置了以下一個設計實驗課題:如何繁殖蜜桃和柳樹?怎樣提高其成活率?繁殖的方法、時間、材料、用具、步驟等全由學生自己設計完成。幾乎所有的學生採用的方法都是蜜桃採用嫁接、柳樹採用扦插,在怎樣提高成活率方面學生都進行了自己的探索。特別是在怎樣促進柳樹扦插生根方面拿出了比較切實可行的方案,用什麼樣的生長素,用多大的劑量,都有詳細的記載,有效地激發了學生自我創新的能力。

  總之,實驗教學的目的在於“學以致用”,通過幾年的嘗試,我在生物實驗中來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啟迪學生思維,拓展思維空間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