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單元教材教學工作總結(精選8篇)

整合單元教材教學工作總結(精選8篇)

  指縫很寬,時間太瘦,悄悄從指縫間溜走,相信大家在這段教學實踐中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教學感悟,不如來個總結以對過去教學工作做個分析和借鑑。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麼寫一份精彩的教學總結,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整合單元教材教學工作總結,歡迎大家分享。

  整合單元教材教學工作總結 篇1

  “整合單元教材”就是指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實施的一種以單元為整體進行的備課、教學活動。以單元話題為依託,整合單元教材中的選文,從整體到部分最後在迴歸整體的綜合性教學活動。——題記

  時光的腳步匆匆,在忙忙碌碌中,不知不覺已經將整合單元教材進行了兩年,真如一位不知道姓名的人說的那樣:沒有做不到的,只有沒有想不到的。當我想到要將單元的教材進行整合後,亦步亦趨中,感受到了迷惘,也收穫到了一些快樂,先將快樂與大家分享,也希望大家都能夠幫助解除心中的迷惘。

  一、整合單元的教材,根據單元的主題去查閱資料,學生的視野更開闊。

  六年級的孩子們已經開始有了屬於自己的思想,如果開始之初,他們在預習的時候查閱相關的資料是不假思索的索取,大篇幅的列印資料展現在你的面前,讓你看到的是他們的熱情與積極進取,但是,今天的他們,在預習的時候,查閱與主題相關的資料的時候,他們學會了取與舍。

  六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主題是美麗的家園。當你在“百度”中輸入“美麗的家園”的時候,點選回車鍵,在你的面前會出現幾百條甚至上千條、萬條的相關的資料。

  面對浩瀚的網路資源,六年的孩子們學會了瀏覽與蒐集,對於與“美麗的家園”相關的資源,他們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去瀏覽,在瀏覽的過程中,他們會針對本單元的三篇課文——《美麗的晉祠》、《我的故鄉在北京》、《可愛的地球》,選取合適的資料進行收集整理,有的孩子是在自己的書上書寫自己手的資料,三言兩語,五六十個字,;有的孩子根據家裡的狀況,選擇合適的資料列印一份文稿,用小四的字號,估計也會有兩三百個字。

  我很是享受在第一課時的時間裡,他們會在交流的環節,各自拿出屬於自己的資料或者見解來補充課文中沒有的內容。說的同學落落大方,談吐自如,或許內心裡還有一點點小小的自豪,聽的同學,也是受益匪淺,或許他們在分享同學們的資料的同時,是不是也在內心裡悄悄的對自己說,下一次我也要去查閱相關的資料與同學們分享。

  二、整合單元的教材,課堂上節省時間,引導學生不再擔心作業的完成。

  給孩子們減負,讓孩子們快樂的學習,如此這般的口號已經被無數的人吶喊了N次,但是如今的孩子們並沒有感覺到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他們厭倦了無休止的考試測試排名,他們煩透了每一天各科名目繁多的作業。看到孩子們臉上時常表露出的與他們的年齡不相符合的表情的時候,我也感覺到教育的桎梏性的存在。我做不到讓很多的孩子快樂的學習,我只是盡力的減少學生對於學習的厭倦。

  在我們學校,每一個孩子手中都有一份《課堂作業》,這一份課堂作業是與教材同步的作業練習與拓展,分為夯實基礎、閱讀訓練兩個部分。

  《課堂作業》上的基礎夯實部分,一般都是漢字的注音,文中的重點詞語,以及一些相關的句子的訓練,因此很多學生根據自己預習的情況,基本上是可以完成本單元的三篇課文的基礎夯實部分的。為了不讓孩子們在寫作業的時候有壓力,我一般要求他們根據自己的能力來完成“夯實基礎”部分,如果孩子們完成不了,我絕對不會批評或者指責他們,只會表揚那一些能夠自己主動去完成練習的同學,因為,班上學習能力能力的不同,有幾個孩子只做一道題目,甚至有兩三個孩子因為懶惰或者能力等的問題,他們一道題目都不會去做。

  這樣,整合單元教材後,先是預習要整個單元讀畫圈,然後在第一課時的時候檢查他們的預習,整體把握每一篇課文後,就開始引導學生完成“夯實基礎”,在每一次進行第一課時的授課以後,我基本上都會安排十分鐘的時間來給他們講解、落實本單元的三篇課文中的“基礎夯實部分”,特別是其中有一些句子的訓練,有的練習是存在一定的難度,我甚至會留到第二課時的訓練中去。

  課堂上留時間給孩子們講解作業、練習作業,不僅可以幫助孩子解決做作業的困難,而且還可以提高寫作業的速度,更多的是老師可以的監督能夠提高寫作業的質量。作業的質量高,孩子們也樂意接受老師的這樣一種訓練作業的方式與方法。

  特別是在每一篇課文的第二課時的學習的時候,我都會在備課的時候將《課堂作業》中的重點句子,或者是重點的段落預設到教學活動中,這樣,他們在第二課時進行作業練習的時候,就有一種很是熟悉的感覺,對於那一些能力弱一點的學生,我依然還是會根據作業的要求,引導他們再一次溫習鞏固剛剛所學習的內容,來完善《課堂作業》上的內容。

  這樣,無論是那一個層次的學生在練習起來就不會有太大的困難,絕大多數學生在練習的時候,我就有更多的精力去關注那一兩個能力很示弱的學生。雖然很多人不贊成有作業給孩子,但是必要的作業還是必須要有的,這是我個人的觀點,在我這樣的訓練下,作業已經不再是他們困難。

  三、整合單元教材,節省了許多時間,將時間還給學生進行課外閱讀。

  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對於一個學生來說,他第一應當熱愛的,就是讀書。因為這是他的責任。”這是蘇霍姆林斯基說的。教師深以為然。面對新生,教師感嘆:“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看起來沒有差別——六年之後,他們將多麼不同。”“不同”的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就是孩子的閱讀能力拉開了距離。

  因此,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我不僅鼓勵學生看課外書,也給他們時間看課外書,引導他們如何看課外書。

  六年級的他們較之以前長大了,懂事了,看書的內容也比之以前難懂一些,但是也存在能力弱一些的同學,這樣的同學我一般鼓勵他們將以前看過的書再看,或者是看一些有文字,但是內容相對來說少一些的課外書籍,但是拒絕動漫之類娛樂書刊走進我的教室。

  記得六年級開學初,是別的班級假期看過的《瓦爾登湖》和《獵人日記》兩本書,我真是愛不釋手。很是捨不得就這樣將成捆成捆的課外書處理掉。我和那個班級的老師商量:能不將這一些書籍借給我們班級的學生看,看完後再還給他們。

  沒有想到,這個老師就這樣將這兩本書送了我們班的學生,或許是得到的太容易了,也或許是這兩本書也確實有一些深度難度,對於閱讀量還不是很高的小學生來說,缺乏一點點的趣味性。

  根據班級的現狀,我鼓勵他們根據每一本書的目錄,列出看出的計劃,每一天一兩面,或者兩三面,也或者是一個章節,計劃不可以太大或者是太多。

  單元整合教材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節省了課堂上的時間,根據傳統的安排,一個單元的三篇課文要六節課,整合後呢,需要四節課,無形當中就節省了兩節課的時間。再加上每一週,學校都會安排每一天班級一節語文活動課。我也是從來不浪費他們的寶貴光陰,利用節省的時間和學校安排的時間,給他們看課外書。因為有我的督促,那一些認真的孩子確確實實是受益,對於那一些浮躁的孩子,雖然沒有靜下心來沉靜去看課外書,但是迫於老師的壓力,他們也在那裡裝張揚子看看課外書。看到興頭上,他們也會靜下心來看一會兒。

  還是先前那樣說的,我做不到讓每一個孩子享受學習的快樂,但是我可以盡力讓我班上的學生們能夠感受到學習不一定就是苦差事。

  時光飛逝如煙,我的整合單元教材的研究已經默默地研究了兩年,其中,我收穫了快樂,但是也確確實實存在著一定的困擾:懶惰的學生,能力弱的學生基本上無法在課前進行有效的預習,查閱與本單元相關的主題資料,他們是基本上沒有;課中,他們也不能夠當堂接受老師所傳授的知識,他們或許更是如傳統的教學模式那樣,一堂課一堂課的反反覆覆滾動講解每一個知識點,哪怕是簡單的字詞的書寫,句子的理解也要老是不聽的反覆的講解,再讓他們背誦,或許他們才會記住一星半點。如此這般光景,導致了學生的層次越往高年級走,越是分明。前面所提到的“不同”就展現了出來

  整合單元教材教學工作總結 篇2

  第三單元的課文有四篇,包括冰心的《談生命》、王鼎鈞的《那樹》、張扛扛的《地下森林斷想》、勃蘭兌斯的《人生》,分別以“生命”和“人生”為話題,意蘊深刻,啟迪悠遠。

  按理說,具備一定閱歷的成人才能完全理解的文章,讓初三的孩子品讀,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難,但是,我以為,只要方法得當,透過教師做深入淺出、形象生動的引導,學生不僅可以整體把握,還可以微觀領悟的。

  教學《談生命》,教師可以站在人類繁衍生息、喜怒哀樂、生老病死的生命歷程角度,幫助學生理解象徵手法的運用及其意義,理解間隔反覆在篇章結構中所起的作用。此外,可以讓學生挑選自己喜歡的語句,從字詞句修辭等不同的角度進行欣賞,說出喜歡的理由。最後品味作者流淌於文中的那份熱愛生命的思想感情和淡定處世的平常心態。

  教學《那樹》,可以讓學生用一百字的篇幅將那樹的寫實故事簡要地概括出來,而後簡析課文寫虛內容在文中的重要作用。透過一段一段的朗讀,探尋字裡行間所流露出來的、對那樹的同情和對砍樹者的憤恨、譴責,以及生動再現那樹死前的悲壯情景,讓學生複習聯想曾經學過的環保課文《斑羚飛渡》、《喂,出來》、《消逝的羅布泊》等等,從而樹立強烈的環保理念,認識到人類在建設發展自己的家園的同時,應該學會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教學《地下森林斷想》,重在朗讀訓練。透過朗讀,讓學生讀出作者的激情,體會文章的磅礴,感悟被壓抑生命的堅強,積累感人生動的詞句,理解地下森林給作者的震撼和啟示。

  教學《人生》,重在分析課文內容結構,讓學生整體感知職業在人生歷程所起到的重要意義,理解不同的人生追求與各自職業選擇的密切聯絡,體會“職業成就人生價值”的內涵。教師個人的人生經驗對學生學習此文起到巨大的引領作用。

  由於初三時間緊迫,很多老師捨去不教後兩課,我認為是一份巨大的資源損失。一教時我教完了兩篇課文,只求學生整體把握課文要旨並積累豐富的詞語,其餘略談。

  整合單元教材教學工作總結 篇3

  走進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這是一組以生活的啟示為主題的文章,但我透過思考將它的教學主題最後定為"生活是一本書",第四單元教學總結。這個主題其實包含了兩方面的含義:一是如何閱讀生活這本書,這本書會給你人生的啟迪;二是如何書寫自己人生的書,將自己的人生寫成不朽的經典還是"蹩腳的三流小說",是值得我們去思考的。這兩方面的含義就是我在本單元的閱讀教學中要給學生的心靈打上健康底色的著力點,我進行語文教育的落腳點。

  整個的本單元教學一共設定七課時,第一課時:檢查前參,夯實語文學習的基礎。熟讀課文,學會生字,交流資料;第二課時:基礎鞏固,練習檢測,結合語文基訓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第三課時:瞭解課文主要內容;第四課時:感悟生活是一本書;第五課時:體會文章的表達;第六課時:口語交際和習作;第七課時:積累閱讀。可是在實際教學中超過了七課時,原因是學生課文讀得不夠熟練,所以不得不不停下來讓學生去讀,我想以後得解決學生課前課文都不熟的現狀,否則這將會直接影響自己的教學流暢性,影響學生對內容感知、感悟的連貫性,影響整個教育主題的挖掘。

  本單元教學在第一課時檢查前參的過程中,我給學生規定了一節課的內容和任務,並且給學生規定了時間,在規定的時間內讓學生完成對字詞的檢查、課文的朗讀、資料的交流。重點是我該如何讓學生的學習發揮實效,如何透過這種檢查讓學生的自學變得紮實有效,自己能學會的儘量的學會,不會的能透過小組的交流合作解決或進行疑問資訊的一個整理,以便我們在集體的學習中共同解決。我想讓孩子們自己每人給同桌出一份檢測題以便在考察時快速而有效,可是現在又擔心是否會有一些孩子只去出題或胡亂的出題,我想一開始肯定會有一些孩子會這樣做的。那麼如果我將在學習過程中做的好的孩子的試題或做法拿出來表揚並給那些做的不好的孩子當作模本,我想可能會慢慢解決以上的設想中的不足。關鍵是要讓出題的孩子作為老師在不看課本的同時給同桌批改,並當場給寫出正確的來,我想這應該也是對每個孩子學習效果的一個檢測和督促。最後我還得收上來進行檢查和評價,找出好的,給做的不好的孩子以幫助和引導,工作總結《第四單元教學總結》。

  在對課文內容的感悟上,重點挖掘了《釣魚的啟示》和《珍珠鳥》。在《釣魚的啟示》中重點讓孩子們體會了什麼是生活中的魚,孩子們說的還是蠻好的什麼金錢、地位、權利。"如果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這句話中重點讓孩子們理解了什麼是道德實踐,從文中哪裡可以看出"我"從小受到了嚴格的教育,引用法國偉大的啟蒙思想家、法學家孟德斯鳩的"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沒有人發覺的時候做些什麼"這句話來讓孩子們體會真正的道德是什麼,真正的道德不是在別人的眼皮底下才有愛,而是在離開別人的眼睛時也要自覺按道德的標準去做。父親教育的嚴格正是體現在課文中的那段關於我發現沒人發覺而乞求父親時父親的態度的不容爭辯。所以作者才發出了"把釣到的鱸魚放回湖中,如果一個人從小受到這樣嚴格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的感慨,這樣就輕鬆突破教學難點,又讓孩子們獲得更深刻的思想認識。《珍珠鳥》一課,重點探討如何建立人與鳥、萬物生靈的信賴,人與人之間的信賴。在進行課文內容的梳理時,學生們說到小珍珠鳥頂多站到窗框上,絕不往外飛時,我讓學生們進行了原因猜測,為下面的主題挖掘買了一個小小的伏筆。當我們在對課文最後一句話進行感悟的時候,我重點向孩子們問"我們該如何和鳥兒建立真正的信賴,如何和世界上的萬物生靈建立真正的信賴?"學生的回答真是異彩紛呈,當我在他們回答之餘問及"難道作者就不懂我們說的著一些嗎?作者為什麼沒有放走珍珠鳥?"孩子們說作者怕放出去就會被別人捉去,小鳥就會成為盤中餐或是不能享受作者對它的"放縱"了,就這個問題我們有發現原來有時候任何人之間也是缺乏了信任,最後我們有探討了如何和自己的同桌朋友建立真正的信賴--欣賞、幫助、理解、原諒等等。

  本單元讓自己感到滿意的就是對單元主題的確立--生活是一本書,以及自己對這個主題的兩個含義的解讀。其實第一個含義的確立是很容易的,因為在本單元的教參中就直接給了我們這個單元的主題--生活的啟示,但是第二個含義可能我們就不容易想到。我是在網路上搜集有關的文章的時候,一篇叫《生活是一本書》的博文給了我靈感,文章中說"生活是一本書生活是什麼?生活是一本書。一個人,從來到這個世界上就開始寫,到離開人世的時候才寫完。有的人將自己的生活寫成了經典著作,有的人將自己寫成了蹩腳的三流小說。"在課堂上將這段話帶給孩子們,讓孩子們讀後說說自己對生活是一本書的理解和感悟。從而將本單元的教學由生活的啟示這個單一的主題挖掘為生活不但帶給你啟示,對於這本書我們還要思考如何去用自己的一生來書寫,最後將課堂的討論結束在如何做自己的一生就是寫成了經典,如何做自己的一生就是"蹩腳的三流小說",讓孩子們在面對生活時開始思考自己如何從生活中得到人生的智慧,如何用一生寫好自己人生的書。

  本單元教學的不足在於學生的課前參與不夠深入,還有一部分孩子參與的自主性不夠,字詞能學會的不去掌握,課文朗讀的也不夠熟練,影響了上課的進度,增加了實際的授課時數。

  整合單元教材教學工作總結 篇4

  第一單元單元說明

  本單元將帶領學生進行一次童話寓言之旅。單元中《稻草人》、《寓言二則》、《賣火柴的小女孩》是精讀課文,《刺蝟漢斯》、《尼爾斯騎鵝歷險記》是略讀課文。其中有兩則是寓言,剩下的課文是童話作品。

  本單元以要注意領悟作者在童話、寓言中所蘊含的情感和哲理為專題。既編排了我國著名作家葉聖陶的作品,也有外國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格林兄弟、賽爾瑪˙拉格洛芙的著名童話,還有在本套教材中首次以文言文形式出現的我國古代的著名寓言。

  《稻草人》這篇課文講的是一個農人親手做的放在田裡看護莊稼的稻草人,由於看到稻子長出了新穗,而為主人高興。由於發現稻葉上有小蛾及很多子而無比驚恐。又因自己無效的警告而愁悶。最終因蛾卵變成了肉蟲吃光稻葉而為白白付出辛苦的主人深感痛心。課文表達了稻草人因能力所限,而無力挽救主人命運的痛苦心情,一個忠誠、盡職、心地善良的形象躍然紙上,浮於眼前。

  《寓言兩則》所選編的《自相矛盾》和《畫蛇添足》,都是著名的寓言故事。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麥著名作家安徒生的作品。課文記敘了在大年夜,一個小姑娘又冷又餓,在街頭賣火柴。她擦燃了火柴,眼前出現了暖和的火爐、美麗的聖誕樹和慈愛的奶奶這些美好的幻象。最後她在舊年的大年夜凍死街頭。小女孩的悲慘遭遇讓我們看到當時社會的黑暗,也感受到了作者對窮苦兒童的深切同情。

  《刺蝟漢斯》這篇課文是德國格林兄弟的童話。講的是一個富有的、農夫的怪兒子---刺蝟漢斯的歷險故事。童話表現了主人公漢斯的堅毅、勤勞、純樸、善良,同時還告訴人們一個樸素的做人的道理:要言而有信。

  《尼爾斯騎鵝歷險記》展現了瑞典女作家賽爾瑪˙拉格洛芙的長篇童話中的一個情節。課文寫了一個名叫尼爾斯的放鵝的男孩經常捉弄鵝。一天他被小精靈變成了拇指大的小人兒,在經歷了一番波折後他勇敢地從狐狸口中救下一隻野鵝,最終得到野鵝們的信任。故事中我們看到尼爾斯知錯改錯、勇於捨己、樂於助人,是個心地善良的好孩子。

  這幾篇課文生動有趣,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學生透過閱讀妙趣橫生的小故事,體會文章所表達的豐富情感及深奧道理,並在潛移默化間感受到童話、寓言這兩種文學體裁的無窮魅力。

  教師在教學前,應大體瞭解童話、寓言的概念及特點。在教學過程中緊緊圍繞單元主題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主要內容,注重引領學生欣賞童話所展現的美麗奇妙的景色,注重透過朗讀幫助學生品味、積累童話的語言,從而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中受到啟迪。對於首次學習文言文,教師要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為出發點並在學習方法上教育恰當地指導。教師可以先行查詢、歸納一些學習文言文、理解詞語的方法。如:文言語句的翻譯可採用留、換、補、刪四種具體方法。

  1、保留原詞。即凡人、事、物等名詞性的表意詞可以保留不動。

  2、改換詞語。即將文言中的單音詞換為相應的現代漢語雙音詞。

  3、增補詞語。即將文言文中常省略的各種句子成分補充譯出來。

  4、刪略詞語。即將文言中那些無實在意義的虛詞去掉不譯。

  當然這些內容不一定全教給學生,但教師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

  在本單元的語文百花園一中安排了相關的訓練內容:溫故知新、口語交際、習作三個欄目。溫故知新中的拓展與交流以總結交流的形式,對本單元的童話學習進行評價與叫,尤其是從學習方法哂納感進行了總結。閱讀平臺提供的寓言詩意在引導學生領悟其中蘊含的哲理。口語交際和習作也是圍繞寓言、童話來進行的。大家談:寓言和童話是本單元課文學習的一個延續。意在使學生透過有條理、有重點、清楚明白地表達,在童話、寓言王國裡盡情遨遊、捕捉樂趣、受到啟迪。習作是編寫童話。這是一次有意思的習作實踐,也是一次想象作文的訓練。

  教學本單元可用14課時。精讀課文8課時,略讀課文2課時,語文百花園一4課時。

  單元學習目標:

  1、識字寫字:能夠隨文識字20個,會寫生字23個。

  2、能夠結合語言環境正確理解字的意思,積累成語。

  3、認識破折號,瞭解它的作用。

  4、指導學生透過默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能對童話中人物進行評價,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中受到啟迪。

  5、朗讀並背誦寓言故事,能聯絡實際理解寓言所比喻的意思。

  6、展開想象編寫故事,初步訓練學生把自己的感情和要說明的道理表達出來。

  學習狀態分析:

  本單元課文內容以童話故事為主。故事生動、充滿童趣,深受學生喜愛。但也正由於童話作品的生動有趣,學生們往往更容易被奇異的情節和奇特的人物外貌所吸引,而忽略對內容本身地深入理解、對主要人物的分析體會。因此教學時,不但要關注到學生興趣,更要注意引導學生多讀讀感受深的地方,說說受到觸動的理由,進而理解課文內容,受到啟迪。在感知內容的同時還要注意對文中人物的評價,對作者情感的體會。從中受到感染、教育,並在學習過程中嘗試瞭解童話、寓言的表達方法。

  整合單元教材教學工作總結 篇5

  我們三年級語文組教師大膽創新,積極實踐探索,在2007級十個班級中開展單元主題創新性課堂教學實驗,並初見成效。

  一、實驗背景:

  1.大語文教學觀

  傳統的語文教學重知識落實,輕能力培養,重課內傳授,輕課外實踐。一直以來,我們都忽視了語文學科豐富的課程資源,緊摳教科書,隔絕與生活實踐的聯絡,以致充滿生命力的語言文字成了學生眼裡枯燥乏味的學習任務。新課標提倡語文教學與生活實踐相結合,實現課內外銜接,讓“語文的外延等於生活的外延”。主題單元教學是實現這一理念的有效途徑,它在整合教材內容的同時,努力拓展知識的外延,吸納豐富的課外知識,真正實現在生活中、實踐中學習語文。

  2.實行單元主題教學有利於教師對同一主題的學習內容進行全域性性的有機整合,可以跨學科,也可以跨年級,形成相應的知識體系。

  3.學生認知規律的要求。學生的一般認知規律是“整體---部分---整體”,學生是先整體感知,再細學部分,再回顧整理;

  4.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要求。新課程下,學生的學習方式強調自主學習,要讓學生有更多的自主學習時間,就必須整合教學內容,把兩節課、三節課的內容整合成一節課,壓縮教師講授的時間,把學習內容提前到授課之前,讓學生充分預習,充分挖掘教材,這就有必要把握單元內容;

  5.素質教育下教學實際情況的要求。規範辦學以來,嚴格控制學生在校時間,嚴格落實國家課程方案,增設了原來所沒有的綜合實踐活動課、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禁止加班加點,壓縮了原來傳統課程的授課時間。授課時間少,而學習內容、任務並沒有相應縮減,這無疑給我們老師提出了一個難題,如果再沿用以往的課時授課模式很難保證教學效率的提高,單元主題教學無疑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新思路。

  之所以要嘗試單元主題性教學。說直接些,就是想節約更多的課堂時間,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學習書本之外的機會,用這些摳出來的時間,去讀課外書,去寫作文,去做一些學生想做的事!

  二、具體做法

  (一)教材的選用:選用兩套教材:

  1.現在使用的蘇教版教材。

  2.學生借用以前學生使用的人教版教材。

  韓興娥老師只用兩個星期學完一本教材,我們兩個多月學完一本教材。這樣就打破以前撼之不動的定律,結合我校的問題式教學,改變教學方法,改變學法。“弱水三千,只為一瓢飲”,不求面面俱到,只求重點突破。

  (二)簡簡單單教語文

  以教材為依託,將教材作讀物。單元主題性教學,以單元為單位,我們或者精講一篇課文,其他課文為輔助讀物;或者根據本單元主題,精選部分資料,打印出來,舉一返三,活學活用。

  (三)大量課外閱讀。

  《一百條裙子》《稻草人》《海底兩萬裡》《魯賓孫漂流記》《綠野仙蹤》《彼得.潘》《列那狐傳奇》》《中國古代神話故事》《成語故事和寓言故事》《中國名勝傳說》。我們每班每人同買一本書,10各班輪流閱讀,這樣每人可以擁有10本課外書,一學期平均5本左右。大體一個月讀完一本。

  (四)詩詞賞析:每天早上讀常麗華老師“在農曆的天空下”和《日有所誦》開始詩詞學習之旅。親近自然,親近詩歌,詩意地棲息在大地上!

  (五)寫作

  1.學了課文後,有仿寫、續寫、縮寫……

  2.單元習作:每個單元都有習作,我們抓住訓練點,精選片段打印出來,讓學生多讀。古人說過“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謅”學生讀得多了,“依葫蘆畫瓢”。相信有了量的突破,就有質的飛躍。三年級學生的作文已基本上軌!

  3.日記每週三篇。建立班級部落格,有條件的可以在部落格上寫日記交流。

  (六)課時的分配與安排

  每週的8節語文課, 5節上蘇教版教材;拿出2節語文課上人教版教材;古詩的教學安排在晨讀的時間。每週1節作文。

  整合單元教材教學工作總結 篇6

  本單元以“科學”為主題編選了五課各具特色的介紹科學知識的短文共六篇。它們是《大自然的語言》《奇妙的克隆》《阿西莫夫短文兩篇》《生物入侵者》《你一定會聽見的》。教學本單元,既要注重語文基本能力的培養,也要關注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和科學思維方法的培養,努力追求二者的交融整合,實現學生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的共同提高。

  一、關於課文內容和習題

  《大自然的語言》是一篇傳統課文,作者把一門科學物候學介紹得深入淺出,生動活潑。學習這篇課文應注意以下幾點。

  1.文章開頭幾段生動形象地描繪了一幅幅季節更替、物候變遷的大自然的美妙圖景。學習時要注意體會它的效果;注意積累其中的優美語句。

  2.文章在點明“物候學”之後,對影響物候現象的幾種因素作了條分縷析的說明。在這幾段說明文字中,體現了作者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比如,文中不僅用具體事實作說明,而且運用了對比、比較的方法,還列出時間和資料,使說明更顯準確而嚴密。僅從行文來看,似是表達的功能,而實際上是來自作者深入細緻的觀察和研究。

  3.文章最後點明研究物候學的重要意義,使全文結構非常完整。全文結構大體可分為:描述物候現象作出科學解釋(物候學)追究因果關係闡述研究意義。作者行文思路清晰明瞭,說明問題逐步深入。這種從現象到本質的思維方法和行文思路都值得我們學習。

  “研討與練習”第一題著重於對課文的整體感知和理解,理解了第一題中的4個小題也就大體理解了全文的內容。所以要在通讀、熟讀課文的基礎上來完成第一題,防止顛倒處理,即沒有通讀課文,而是帶著問題到文中找答案。第二題著眼於語言理解和體會,體會作者語言運用的準確嚴謹。第三題是選做題,也是拓展題。這裡的兩個小題都可以透過開展學習活動來完成。

  《奇妙的克隆》是生物學家談家楨寫的一篇文章。學習這篇課文,既要了解克隆這一科技成果,更要從中學習科學家在科學的道路上鍥而不捨、不斷攀登的精神,還要在此基礎上,對科學這把“雙刃劍”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為了說明什麼是“克隆”,作者精心組織材料,分設四個小標題,把“克隆是什麼”“克隆技術的發展脈絡”“克隆羊多利的誕生”“克隆技術如何造福人類”介紹得清清楚楚。但是作者又不限於一般性的知識介紹,而是融人自己的讚賞之情和嚴肅思考。具體地說,本文既向我們介紹了克隆科學知識,又展現了包括我國科學家在內的“科學精神”,同時又引領讀者全面地看待科學技術的發展。

  課後設定三道習題。第一題著眼於培養學生快速閱讀和整體理解的能力,完成了第一題的4個小問題,也就相應地掌握了課文四小節的主要內容。設定第二題是希望學生透過課文的學習,能夠感悟並學習科學家嚴謹、求實、鍥而不捨的態度與精神。第三題既聯絡課文,又向外拓展把科學的發展與相關的倫理、道德和法律等問題聯絡起來考察,從而獲得更為深刻全面的認識。完成這道題旨在讓學生努力實現科學素養與人文素養的統一。

  《阿西莫夫短文兩篇》的作者是美國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幻小說家。這兩篇短文較為充分地體現了作者深廣的科學視野和敏銳的科學眼光。學習這篇課文不僅能學到科學知識,而且能從中學到作者多角度探索問題的思維方法。透過本課教學,要關注學生良好的思維方法的養成,比如,用普遍聯絡的、發展變化的、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觀點看問題,而非用孤立的、靜止的觀點看問題,學會從聯絡與比較中找到研究問題的焦點或解決問題的途徑等。

  《阿西莫夫短文兩篇》中所包含的兩篇短文的內容相對獨立,又互有聯絡,特別是在說明方法上多有相通之處。

  《恐龍無處不在》,僅從題目上看,好像在介紹恐龍曾遍佈世界,但文章的中心議題卻是論證“板塊構造”理論。南極發現恐龍化石而引發作者的深人思考,他不是停留在對恐龍本身的研究上,而是把“這個發現與南極大陸聯絡起來”,並不適應寒冷地區生活的恐龍“如何能在南極地區生存呢”?提出這一問題實質上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思維路徑。可見,好問題或正確的提問角度不僅表明了研究價值如何,也暗示出問題解決的可能性。因此,在學習本課時,要引導學生善於提出問題,提出有研究價值的好問題。這正是科學素養的一個方面。

  《被壓扁的沙子》與《恐龍無處不在》有異曲同工之妙。作者開始並不急於對所要闡明的主旨進行論證,而是先引入“問題”“科學家們一直對6500年前恐龍滅絕的一個新觀點爭論不休”:造成恐龍滅絕的原因是“撞擊”還是“火山”?擺出問題之後,才來探討“被壓扁的沙子”斯石英。透過對斯石英性質和形成的研究,有力地證明了恐龍的滅絕是由於“撞擊”而並非由於“火山”。兩篇短文都談到恐龍滅絕,但說明的起點和目的都不相同。《恐龍無處不在》以南極洲恐龍化石的發現來證明、支援“板塊構造”學說;而《被壓扁的沙子》則從被壓扁的沙子來探討恐龍滅絕之因。前一篇“恐龍滅絕”是探究問題之據,後一篇“恐龍滅絕”是探究問題之的。

  課後“研討與練習”第一題要求在弄懂全文基礎上學會比較,並透過比較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第二題著眼於語言的品味和推敲。第三題是拓展題,希望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悟。

  《生物入侵者》是一篇關於生態問題的說明文。生態問題是當今世界環境問題的中心議題。這篇課文向我們說明什麼是生物入侵以及生物入侵帶來的巨大危害,促使我們對這一特殊的生態現象高度警覺。我們學習這篇課文不僅能獲得一定的生態知識,還能培養我們對社會的責任感。另外,這篇文章結構嚴謹,層次分明,我們可以從中學習說明文的寫作方法。

  “研討與練習”第一題著重整體感知理解課文,理清文章思路。本文說明的思路大體是這樣的:1.什麼是生物入侵者;2.造成生物入侵的原因及危害;3.探討應對生物入侵的策略。不難看出,全文的思路是按“現象原因、後果解決辦法”的邏輯順序來寫的.。設計第二題是為了讓學生對寫作說明文常用的方法有所瞭解和掌握。第三題是選做題。設計這道題的目的是想引導學生聯絡生活實際,加強學用結合,在學用結合的過程中,讓學生養成關注身邊生活的能力和習慣。

  《你一定會聽見的》是一篇小品文。之所以選人課文並列人“科學”主題單元,有以下幾點考慮。這篇文章寫了用耳朵“觀察”到的另一種世界,有利於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感官全方位地感知身邊的生活世界,培養學生敏於感知、勤於探究的心理品質和習慣;課文所寫的內容大多為學生所熟悉,有利於喚醒學生的生活體驗,課文語言生動形象,活潑優美,學生樂於學習和接受。因此,學習這篇課文要注意引導學生加強朗讀,積累語言;同時細心留意自己身邊的生活,努力使自己成為感官靈敏、感受豐富,因而也就生活得更豐富多彩的人。

  課後“研討與練習”第一題注重語文(課文)學習與生活的聯絡。語文學習的過程理應是對生活的不斷喚醒和對生活認識不斷提高的過程。要引導學生一方面在生活中留意於語文學習,另一方面也應將語文學習自覺地與生活相聯絡。第二題重在引導學生品味優美的語言,加強語言積累。第三題要求聯絡課文學習開展活動,希望透過活動學語文,在活動中提高學生的感受能力和表達能力。

  二、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本單元以“科學”為主題,所以,教學時應注意對學生進行科學教育,即不失時機地加強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和科學思維方法以及辯證唯物主義教育,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形成科學正確的世界觀。

  2.本單元所選課文與現代科技和現代生活關係密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關注現代科學技術的新進展,關注現代科技對人類生活帶來的影響和變化,留意觀察身邊生活,養成科學觀察和科學思維的能力與習慣。

  3.本單元基本上是說明文,因此在教學中要學習說明文的基本寫法和說明的常用技巧,如釋義、打比方、作比較、列數字、舉例子等。

  4.關於本單元的閱讀指導要注意兩點,一是要指導學生學會篩選資訊,二是要引導學生加強語言的積累,在積累語言的過程中注意體會說明語言的表達方式與語體特點。

  5.教學中,科學知識的學習和科學精神的培養應透過品味語言文字來達成。不能脫離語言文字的學習來搞架空分析,或脫離語文學習搞“科學教育”。

  三、關於綜合性學習

  本單元綜合性學習目標如下:

  1.透過活動培養學生思辨能力,多角度思考問題的方法;

  2.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敢於發表自己獨到見解的心理品質;

  3.養成耐心傾聽、尊重他人發言的良好的交際習慣;

  4.培養學生運用資料來闡述自己觀點的寫作能力;

  5.在辯論、交流中鍛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為此,教材設定了三個活動主題。一是“上網利弊談”,設定這一活動,旨在引導學生對上網有個全面正確的認識。既要學會充分利用網上學習資源,又要分清網上良莠,自覺抵制網上不健康內容的誘惑。二是討論“事物的正確答案只有一個嗎”,設定這一主題,意在引導學生突破思維定勢,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三是“關於克隆的爭議”,這是當前的一個熱門話題。科學技術的發展帶來了社會的巨大進步,但同時它也越來越變得讓人類難以控制,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反作用於人類。科學的發展怎樣才是符合人性的,如何為未來營造既是科學的又是人道的社會,這是人類,包括每位學生在內都必須面對與思考的大問題。這一問題展開的空間較大,可讓學生在大量蒐集、佔有資料的基礎上充分展開討論和辯論。透過開展活動,為學生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的提高打下基礎。

  整合單元教材教學工作總結 篇7

  一、關於小學語文單元教材高效教學的認識

  1.教材解讀,語文單元高效教學的基礎。

  依照教育部《語文課程標準》,我們的新一輪課程有了重大改革,現行的課本,每一單元都有特定的訓練目標和主題,而單元內不同課文又各顯風格與特色,從而形成一個較為系統的學科邏輯序列。因此解讀教材首先必須從單元教材整體入手,準確把握編者選編教材的意圖,抓出本單元中精讀課文、略讀課文、綜合訓練等各部分內容串連起來的主線(主題內容、讀寫訓練重點),從而確定單元的教學要求。如: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幾篇課文《山中訪友》、《山雨》、《草蟲的村落》、《索溪峪的“野”》它們都是圍繞“走進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奇妙無比,從而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這一主題來寫的。讀寫訓練的重點是學習作者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從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的無窮魅力。然後研讀各部分內容,準確地把握各部分內容在本單元中所處的地位及教法。

  如:精讀課文,是單元主題內容、讀寫訓練關鍵的一課,是本單元教學的主體。那麼在學習的過程中,除了瞭解課文內容,同時要教給讓學生讀書方法和寫作方法,精讀課是知識轉化為能力的橋樑。略讀課文,是運用精讀課文習得的讀書方法自主學習、閱讀,是課內閱讀延伸到課外拓展閱讀的橋樑。不論是精讀課文還是略讀課文,都要準確把握課文的價值取向、行文思路、語言特色等。在此基礎上,各部分內容圍繞單元主線,可以進行整合、重組,形成合力。

  2.讀寫訓練,語文單元高效教學的核心。

  學生言語積累是在學生自身積極的參與言語活動過程中主動建構的。學生學習語文的規律是“讀書——領悟——積累——運用”,根據人教版教材單元編排雙主題(內容主題和讀寫訓練主題)的特點,在單元教學中突顯讀寫訓練,這是提高課堂教學高效的核心。

  第一個核心是讀:讀的方面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層面:一是精讀課文的高效閱讀,我們傳承以讀為本的理念,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在讀中體會,在讀中積累,實現言語的有效輸入。在這一過程中要交給學生讀書方法和寫作方法。二是略讀和拓展閱讀,把課外的閱讀引進課內。或圍繞內容主題,或圍繞讀寫訓練主題,開發適當適量的閱讀材料,使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有機結合,形成整體,有效地加大輸入量。為達此目的學校可以在4-6年級每週專門開設兩節課外閱讀課,強化讀書方法的運用,領悟文章的表達特點 。培養學生讀書習慣,提高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

  第二個核心是寫。寫主要也是體現在兩個層面:一是在精讀課文、略讀課文中,學習、記錄、勾畫精妙詞語、句段,積累語言素材,學習表達方法,領悟寫作特點。二是結合單元閱讀課文內容進行主題小練筆。在實施語文單元高效教學研究中,學校可以要求在學習每單元課文時,至少有兩次小練筆訓練,學生把閱讀感悟,語言積累,寫作方法,經過內化,成為自己的語言,實現有效輸出。

  3.落實三維目標,語文高效教學的充分體現。

  (1)聽說讀寫全面發展。

  聽說讀寫能力構築起語文素養的四個主要支架,單元高效教學強調以讀寫訓練為核心的同時,並不忽視聽說訓練。我們應該以讀寫為核心,把聽說有機結合到每一個單元教學的每一節課裡面,採用集中與分散訓練相結合的形式落實聽說訓練。集中,主要體現在每個單元裡的口語交際教學。分散就是在單元各部分的教學過程中,有機重組教學內容,把聽說貫穿於閱讀教學中。

  (2)突顯過程與方法。

  小學語文單元高效教學,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必須讓學生親歷語言實踐。在語文學習活動中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收集、篩選、整理資訊資料的能力。在語言實踐過程領悟學習方法,掌握學習規律,形成自學能力。在整個單元的學習中,學生經歷“語言實踐——領悟方法——運用方法——形成能力”的過程。

  (3)人文性與工具性有機結合。

  小學語文單元高效教學,雖然以讀寫為核心,但並沒有因突出語文學科的工具性,而忽略了人文性。由於單元高效教學是以教材解讀為基礎,教師有了對教材的深入解讀,準確把握單元教學內容的人文因素和語言實踐因素,因此教學時,人文教育會寓於研讀感悟中,寓於閱讀拓展中,寓於練筆運用中,春風化雨,不著痕跡,實現人文性與工具性的和諧統一。

  二、關於小學語文單元高效教學的做法

  小學語文單元教學的高效做法是以單元主題為明線,以方法領悟——形成能力為暗線,引領學生親歷語言實踐,讓學生在自身積極參與語言實踐過程中,主動建構語言、豐富語言。具體模式如下:

  1、單元導讀,明確主題,整體感知

  單元教學伊始,引導學生細讀單元導語,明確單元主題內容和單元讀寫訓練重點,簡單瞭解學習方法。然後通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瀏覽口語交際·習作和回顧·拓展欄目,粗知單元學習的方向。單元導讀,讓學生整體感知,初步感性認識學習內容,並初步產生理性學習的意識。

  2、開篇精讀,構建新知,發現方法

  開篇課文是精讀課文,是單元主題內容,讀寫訓練的關鍵一課。應緊扣單元讀寫訓練重點,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閱讀實踐,構建新知,夯實基礎;品味語言,發現學法和寫法。積累語言,進行練筆。

  精讀課文要做到以下四個字:精、實、法、用。精:全面、精細、深入的分析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掌握讀書方法和學習寫作方法。實:基礎知識(字、詞、句、段)要夯的紮紮實實;基本技能(聽、說、讀、寫)要訓練到位。法:精讀課文要在學生理解內容,品味語言中體會讀書的方法和寫作手法。如在細讀課文處,採用的方法是圍繞中心問題,讀---畫---思---悟,讓學生明確學習方法為略讀課文打好基礎。用:在分析寫法的基礎上,有機的進行拓展練筆,進一步深化、理解語言的精妙。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就教學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才是應用。”

  3、略讀自學,運用鞏固,能力初成

  略讀課文,是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圍繞單元讀寫訓練重點,運用精讀課文的讀書方法讀懂課文。教師從中引導、點撥,鞏固學習方法,學生在“讀思議悟”中初步形成一定的讀寫能力。

  略讀教學也要做到四個字:簡、放、拓、用。簡:就是教師講的要簡。不要逐句逐段的分析。應抓重點,提綱挈領把握基本內容,主題思想。放:運用精讀課文習得的方法自主閱讀,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初步形成閱讀能力。拓:略讀課文的作用是把課內閱讀延伸到課外閱讀。一個單元的學習,僅就課內的幾篇課文是遠遠不夠的。我們根據本單元的主題內容,適量的推薦閱讀書目給學生,讓學生運用學到的方法進行獨立閱讀。用:要進行單元高效教學,單元教材中的每一部分都離不開把積累的語言、學法、寫法加以運用,略讀課文也是如此。張丹的這節課,預設要完成一篇略讀課文,一篇獨立閱讀課文,還要進行小練筆,力求達到省時高效的目的。

  4、口語習作,遷移運用,形成能力

  實踐運用是言語學習的目的。在口語交際和寫作中,應藉助單元中有關課文的範例作用,引導學生把課文學習過程中對特色語言的品味、對錶達方法的領悟遷移到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中,學習運用語言,表情達意,從語言實踐中形成語感。

  5、回顧拓展,交流感悟,昇華主題

  引導學生對單元學習整體回顧,圍繞單元主題,課文學習、口語交際、練筆習作等方面交流學習體會,梳理學習方法,聯結舊知,拓展能力,進一步感悟單元主題,豐富主題內涵,昇華主題教學。在這部分內容概括為四個詞:回顧、拓展、運用、昇華。一般情況下“回顧拓展”“日積月累”是在“口語交際”和“習作”之後進行的,會用兩個課時。一課時進行交流平臺的內容,一課時是進行日積月累和其他內容。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對精讀和略讀課文的教學亦如此。但萬變不離其宗的是:教學方式應更為開放,更多地體現學生的自主能動性,讓學生們自主學習,自由選擇自己的方式,遷移運用各種閱讀技巧和方法,落實新課標中“多讀書,好讀書,讀整本書”的要求,獲得語文素養的逐步發展與提高,享受語文學習帶來的快樂。

  整合單元教材教學工作總結 篇8

  三年級第四單元主要學習的是三位數加三位數、三位數減三位數及他們的驗算,在講授本單元知識之前我就已經對本單元的重點難點有一定的把握,並且對學生的易錯點很清楚,為了幫助學生避免出錯,我採取了一定的措施。

  在三位數加三位數的計算中,學生最容易出錯的就是忘記加上進位的小1,三位數減三位數中最容易出錯的是忘記退位,被減數中間是零的情況很容易迷糊。加減法中還有一大難點就是驗算,首先學生對驗算的道理不理解,嚴重的是學生對算式各部分組成沒有深刻的認識。

  針對這些,我在課堂上重點講解,重複講解,很多時候我會把學生做錯的題目拿到課堂上讓學生分析,或者是在講課的時候就把錯例展示給學生,關於這一點我不太清楚我的做法是對是錯,例如在數位對齊上,如果一個兩位數加一個三位數,我在黑板上列豎式的時候會故意把兩位數的十位與三位數的百位對齊,兩位數的各位與三位數的十位對齊,這是以往發現的錯誤,相同數位對齊是保證計算正確的第一點,在我重點強化以後沒有發現類似的錯誤,但是在講減法的時候,我也拿出來一個錯例,我說有的同學在豎式計算的時候發現上邊的數字減下邊的數字不夠減,於是就用下邊的數字去減上邊的數字,這樣是不正確的,我以為我這麼說了後學生就知道應該用上邊的數字減下邊的數字,不夠減的時候就應該向前一位借1,但是昨天不補差的時候我就發現有同學就是不夠減了用下邊的數字減上邊的數字。所以我總結了,老師在講錯例的時候一定要強調對錯,把錯例與正例對比著講解,必須達到學生能夠正確理解對錯,不能出現學生記不住正例反而記住錯例的情況。

  為了講解驗算,我對算式的各部分名稱又進行了重點講解,因為很多學生還是不知道什麼是被減數、減數、差、加數與和,讓他們說出被減數減減數等於差,差加減數等於和等關係式更是難上加難,這幾個關係式的講解用了大半節課,還是有同學不會驗算,我發現不會說關係式是一點,不理解驗算的意義才是關鍵錯誤,學生不知道什麼是驗算,我給學生舉了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就是10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