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監管工作調研報告(精選8篇)

食品安全監管工作調研報告(精選8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報告的用途越來越大,其在寫作上有一定的技巧。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對寫報告很是頭疼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食品安全監管工作調研報告(精選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食品安全監管工作調研報告1

  根據區人大常委會工作安排,今年8月,教科文衛和民宗僑工委在盧華英副主任帶領下,就我區食品安全工作情況進行了調研。本次調研共計走訪了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以下簡稱區市場監管局)、區農業局、區衛生局,留下街道、雙浦鎮等單位,聽取了各方面的情況介紹和意見、建議,我們還書面聽取了區教育局關於校園食品安全和區住建局關於建築工地食堂管理工作的彙報。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基本評價

  近年來,區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工作,圍繞貫徹實施《食品安全法》、《浙江省實施食品安全法辦法》以及上級有關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規定,切實加強綜合協調、落實監管責任,突出重點環節、強化監督管理,在保障食品安全和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上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全區食品安全形勢持續穩定。

  (一)領導重視,監管新體系初步形成

  一是機構改革有序推進。5月26日,XX區市場監管局正式掛牌成立。原市工商局西湖分局、區食品藥品監管局、市質監局西湖分局的職責整合劃入新組建的區市場監管局,並與XX市工商局之江分局合署辦公。食品安全從“農田到餐桌”的直接監管環節從原有6個部門減少到現有的農業和市場監管兩個部門。

  二是監管網路基本建立。按照“地方政府負總責,部門各司其職,企業是第一責任人”的監管原則,圍繞食品安全目標責任要求,將食品安全納入區政府年度綜合考評內容。轄區各鎮街建立食品安全領導小組,各村、社群均配備了食品安全協管員(聯絡員),層層簽訂食品安全目標責任書。

  三是環節監管得到加強。根據監管工作的不同環節,不斷完善農產品種養殖、食品生產加工、流通、餐飲消費等環節相應的監管措施,注重從源頭抓起,強化全過程監管。

  (二)積極履職,人大建議意見得到落實

  一是落實監管責任。落實xx年省、市、區三級人大食品安全“一法兩規”執法檢查和xx年“回頭看”工作中提出的“加強監管責任機制建設,消除監管空白,強化宣傳教育”等建議意見,不斷完善監管體系建設,始終保持強力監管的高壓態勢。

  二是抓好過渡期間工作秩序。做好職能調整前後工作的整合銜接。落實區人大常委會提出的“在機構改革職能調整到位之前,各有關部門繼續按照原有職責分工實施監管”的要求,確保過渡期內工作不松、不斷、不亂。機構調整後新組建的市場監管局迅速制定《改革過渡期間內部管理規定》等制度,開展全員業務培訓,穩定過渡期間工作秩序。

  三是推進議案實事辦理.認真抓好xx年區人大2號議案和區政府3號實事專案的辦理工作。目前相關農貿市場改造提升按計劃推進,完善食品安全檢測體系的裝置採購已基本到位,檢測室提升專案正在進行,食品安全資訊公示系統建設,食品檢測批次和人員培訓按預定計劃完成。

  (三)強力整治,市場環境不斷淨化

  一是積極開展專項行動。開展食品安全百日嚴打行動,積極營造氛圍、實施嚴打整治、實現難點突破。啟動農貿市場現場製售食品清源行動。對重點場所和重點品種開展檢查,約談違規企業,依法查處違法行為。部分鎮街結合整村拆遷、無違建村社建立、美麗鄉村建設等工作,大力開展無證無照小餐飲整治。留下工商所試點工商營業執照、食品流通許可證、餐飲服務許可證“三證聯辦”,方便群眾辦事。

  二是積極應對突發事件。在媒體報道食品安全突發事件後,迅速成立專項行動小組,啟動“涉事單位檢查,重點單位篩查,相關行業排查”的應急處置程式。查處問題包裝食品,封存問題原料,舉一反三健全管理機制。

  三是積極整治突出問題。根據《學生飲食放心工程xx年計劃》要求,對轄區219所各類學校食堂實施全覆蓋的監督檢查,加強建築工地食堂的管理,強化學校飲用水質量安全監管,不間斷開展水樣檢測。開展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專項整治,排查證照不齊小餐飲(食品)店,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加強監管。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監管要求落實上還存在差距。一是部分職能還未調整到位。雖然當前食品安全監管格局已經得到了有效最佳化,但部分單位職能雖然移交而人員和技術力量並未移交,導致相應監管區域處於空白。如監管職能調整後,農業部門的監管職能新增加了農產品儲運,生豬定點屠宰和私屠濫宰查處等職能,但具體的措施和保障力量並未相應到位。

  二是部分處置程式還未明確。如食物中毒事件原來由衛生部門牽頭處理,但機構調整後,在食物中毒事件調查處置上,消費者報告電話應由誰受理,涉事人員和餐飲場所由誰調查,相關程式流程至今沒有明確;又如由於職能調整,當前對餐飲許可證在發放之前的從業人員培訓處於放任狀態,這類必要的培訓工作要不要抓,由誰主抓,用什麼方法抓現在也沒有明確。

  三是食品安全綜合協調力度還不夠。儘管相關各部門在區食安委的統一指導下交流配合較為融洽,但在機構職能調整後,遇到一些程式不清、標準不明、責任難以落實、需要各部門相互配合的事務時,食品安全委員會及其辦公室統一領導和綜合協調方面的力度仍顯薄弱,交辦的主動性和權威性仍然不夠。

  (二)監管人員和技術力量仍然薄弱

  一是區級專業監管隊伍力量不足。區食品藥品稽查大隊尚處於組建階段,單位參照公務員管理審批還未透過,人員關係尚未完成編制劃轉,執法主體資格尚未確立,執法人員嚴重不足;我區至今無獨立從事農業行政執法的機構和人員,面對農業違法行為,執法效率偏低,難以形成打擊威懾力;區市場監管局成立後,計劃區屬11個鎮街分別組建11個市場監管所,目前還在推進中。

  二是基層網路作用尚未完全發揮。區、鎮街,村社三級之間雖然都層層簽訂食品安全目標責任書,但由於區級對鎮街食品安全考核細則不夠明確,鎮街、村社對此項工作重視程度不夠,且基層食品安全管理力量絕大多數為兼職,崗位變動頻繁,相應的工作責任不夠明確,落實不夠到位,工作還比較被動。

  三是檢測體系還不完善。隨著食品生產經營新技術的應用加快,特別是製假摻假的隱蔽性和技術化水平越來越高,原有“眼觀、鼻聞、手摸”的傳統監管手段已無法適應;當前我區農業、市場監管、疾控、農貿市場、農產品生產基地都各自承擔檢測任務,部門集中反映檢測任務逐年快速增長,但是人員和經費沒有相應增加;我區沒有農產品專業檢測機構,委託送檢經費也未完全落實,且委託送檢的週期在xx年增多,且很多存在虛假宣傳、無證無地址的現象,對監管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如近期媒體報道的翠苑街道九蓮莊地下快餐“黑作坊”事件,一些無證無照小餐飲店利用網路點餐平監管漏洞,大量銷售沒有質量保證的快餐。

  三、幾點建議

  (一)強化組織領導,構建順暢有序的監管體系

  一是加強對機構改革的領導。要緊緊把握這次機構調整的機遇,在認真貫徹國務院和省市指導意見,深入搞好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結合西湖實際,注重創新,著力構建順暢、有序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要研究細化改革的總體方案,對涉及機構重組、職能調整、人員劃轉的單位要從三定方案上給予重新明確職能,以適應新的工作要求。目前市場監管局機構職能已經明確,農業部門在承擔新的監管職能以後,機構設定和人員安排應有明確規定。

  二是切實落實監管責任。監管體制調整後,監管部門要主動適應,創新方式,強化培訓,落實各部門監管責任和生產經營者主體責任,加強風險預警,完善食品安全監管各項機制;要密切部門間的協作聯動,按照無縫銜接的原則,建立農產品產地準出管理與市場準入管理的銜接;相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形成與監管部門密切協作的聯動機制,嚴密防範區域性、系統性食品安全風險。

  三是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充分發揮食安委食安辦“統攬全域性,協調各方”的作用,實現對各部門統一指揮,強化工作保障,落實工作經費,從體制、機制上保證食安辦的協調效率和協調權威性;要暢通食品安全投訴舉報渠道,完善投訴舉報獎勵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社會監督和行業自律作用,建立健全督促生產經營者履行主體責任的長效機制;要認真總結留下市場監管所試行150平方米以下小餐飲場所工商營業執照、食品流通許可證、餐飲服務許可證“三證聯辦”中取得的經驗,適時在全區推廣;要加強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的銜接,從嚴從重打擊食品違法犯罪行為。

  (二)強化資源配置,落實專業高效的監管保障

  一是加強監管力量整合。加強對普遍存在的人員力量不足情況的對策研究,根據相關法規、政策,對核編數量沒有到位的要儘快到位;工作職能劃轉時人員編制同步劃轉,做到“人隨事轉”;利用職能調整的契機整合各部門的人員隊伍,集中專業人員,開展針對性培訓,提高監管隊伍的綜合監管能力;原工商、質監、衛生等部門要及時將各自掌握的食品監管檔案資訊資料進行整理,統一歸檔,確保資訊資料的完整,實現資訊共享,提升監管效能。

  二是加強基層網路建設。按照重心下移、關口前移原則,理順鎮街、村社基層監管體系,明晰基層食品安全管理(協管)職責、工作要求和考核細則,提升鎮街、村社管理(協管)隊伍素質,形成基層食品藥品監管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工作網路。

  三是加強檢測體系建設。針對目前我區食品安全檢驗檢測體系不健全,檢測資源分散的現象,加大統籌協調和各類資源整合力度,完善檢驗檢測手段,充實專業技術人員,避免重複抽檢,增強綜合檢驗檢測能力;完善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對區級不具備檢測能力的產品及時送交第三方檢測機構檢測,並給予資金上的保障;督促、指導食品生產、流通企業加強檢驗檢測設施建設,切實把好源頭安全關。

  (三)強化難點治理,維護平安規範的監管秩序

  一是加強對“無證無照”的監管。以農村地區、城郊結合部、校園周邊為重點區域,以規模小、條件差的無證無照食品生產經營場所作為重點物件,以群眾舉報多、反響大的食品為重點品種,結合“三改一拆”、“美麗鄉村”、“無違建”村社建立等工作,聯合開展專項整治和執法檢查;對因各種原因無法獲證、短期內又難以取締的無證經營戶(如住宅商用、違章建築、拆遷區塊等),要有針對性地提出更加科學合理、可操作的應對措施和管理對策;將現有無法取締、難以規範且必須保留的“無證農貿市場”、“小菜店”納入食品抽檢和日常巡查範圍,指導規範其進貨、銷售等各個環節,加強監管;進一步規範有證農貿市場經營管理行為,突出公益性本質,增強競爭力。

  二是加強對“低、小、散”食品生產經營戶的監管。深化食品安全示範建立活動,涉農鎮街要提高對農產品生產、經營、儲運、銷售各環節的指導能力;加強農業標準化示範基地建設,進一步提高基地示範效果,以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組織為主要載體,提高種養殖的組織化程度,促進農業生產規模化、標準化發展;加大食品安全示範鎮(街道)、示範村(社群)、示範店和食品安全管理示範單位等建立工作力度,按照建立標準和要求,落實建立措施,擴大覆蓋面;創新思路,發揮基層網路的作用,著力在問題發現和及時解決上下功夫,對不配合監管的生產經營戶重點加強動態監督和檢查,督促其自覺按照食品安全要求開展生產經營活動。

  三是加強對“網購食品”的監管。加強對新情況新問題的研究,適應時代的變化,把網路訂餐等一些新興業態納入管理範圍,督促與食品安全相關的網路平臺配合監管部門,加強對食品供應商資質和經營環境的稽核、評估。同時加大對網路食品安全違法行為的懲罰力度,明確更具操作性的制度和更嚴厲的'懲處,嚴防食品安全事件發生。

  食品安全監管工作調研報告2

  為認真貫徹落實市場監管總局6月17日“食品安全監管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和《xx省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關於開展食品安全大檢查工作的通知》要求,結合我縣政府食品安全辦的工作要求,我鄉自行開展食品安全大檢查調研工作,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調研過程

  (一)為深入開展此次調研,全面瞭解我鄉食品安全情況,我鄉組建食品安全調查小組,調查小組由分管食品安全工作的領導、鄉獸醫站檢疫人員、協管員和資訊員組成。加大對農產品安全的監管力度,針對農村集市和餐飲店的食品安全情況進行監管。鄉獸醫站檢疫人員對市場上銷售的肉類產品進行了檢驗檢疫,切實打擊私屠濫宰和製售注水肉、病害肉等不法行為。鄉農推站對農產品進行農藥殘留檢測,確保百姓“舌尖上的健康”。

  (二)抓整治,重宣傳,促進食品安全質量的提高。六月來我鄉野生菌陸續上市,百姓自採自食加大了食品安全事故的隱患,我鄉及時釋出預防野生菌中毒有關事項的通告,充分利用張貼宣傳畫冊、公告、發放宣傳冊子等形式告知群眾加工食用野生菌過程中要認真挑選、清洗,不要涼拌生吃,要炒熟煮透後再食用;每次只加工和食用一種野生菌,避免種類不同的野生菌混炒產生有毒物質。提醒轄區內的餐飲經營單位餐飲經營單位(戶)嚴把野生菌的採購關,建立和掌握野生菌中毒應急處理預案及流程,嚴格執行用沸水先煮漂等安全的烹調加工方法,並留樣備查,確保消費者食用安全。檢查學校食堂、集體食堂、工地食堂、婚喪宴請、大型會議等群體性聚餐的地方,嚴格告知負責人嚴禁加工烹飪食用野生菌類,防止引發群體性食物中毒事件。

  二、存在問題

  透過調研看來,當前我鄉食品安全監管處於有序狀態,食品安全真題水平有所提高,同時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也存在一些薄弱環節,主要表現在一下幾點:

  (一)食品經營者守法經營和誠信經營意識有待提高,經營著法制意識淡薄,追求利益而忽視管理,部門餐飲商戶衛生狀況差。我鄉豆製品製作商戶都為家庭作坊式,加工裝置簡陋,加工工藝簡單,環境衛生不符合標準,存在一定食品安全隱患。

  (二)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有待提高,由於消費群體層次的不同,導致群眾食品安全的自我保護意識層次不齊,有的群眾因價格便宜而忽視食品安全問題,有的買到不合格商品,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不依法維護自身利益。

  (三)食品經營點工作人員的食品安全意識較差,進貨制度不健全,過期食品不及時銷燬,散裝食品進貨日期和保質期標識不完善。一些銷售人員整體素質較低,由於超市人員流動性強,一些銷售人員上崗前大都沒經過正規培訓,也沒有進行正規體檢。街頭飲食攤點的衛生狀況堪憂,對碗筷等用具消毒不達標,容易病從口入的隱患。

  三、下一步工作計劃

  (一)加強培訓,加強從事食品經營的從業人員的培訓和健康體檢,增強商家對保障社會食品安全是責任意識,從源頭上把好食品入口關。

  (二)加大宣傳力度,食品安全工作是一項複雜、長期艱鉅的任務,要多渠道,多形式的向人民群眾廣泛宣傳食品安全和群眾自身防範意識。

  (三)加大具有執法資格人員對食品生產銷售點的檢查力度。

  食品安全監管工作調研報告3

  20xx年9月2日,鎮人大主席和政法書記組織轄區內的縣人大代表、鎮人大代表以及食品安全監管員調研食品安全,本次活動先後調研了生活超市兩家,小攤點一家,食品企業一家,學校食堂一家,飯店兩家,併到市場集市調研了生熟食,最後到醫院調研病人,由院長介紹全年因食用不潔食物造成疾病及中毒情況。代表們探討食品安全控制辦法。本次活動由鎮工商局的同志全程配合,向代表講解合格食品的辨別辦法。

  代表們調研後認為:我鎮的食品安全監管同其他地方一樣按環節監管,按照一個監管環節由一個部門監管的原則,明確劃分了各部門的具體監管職責,較好的解決了交叉監管,多頭監管的問題。但在實際工作中,依然存在職責不清的問題,諸如對前店後廠的熟食店,流動的小食品加工商販,既有加工環節,同時又屬於流通環節,日常監管應歸哪個職能部門不好確定,保健食品銷售按環節應歸工商部門,但管理法規執法主體為衛生行政部門。

  一、我鎮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1、農民在種植上為了防治病蟲害、除草、促使農作物增產增收、農藥、化肥的使用率較高。

  2、小食品生產加工作坊無證生產的現象比較普遍,對所生產的產品不能檢測,衛生條件比較差。

  3、從業人員素質低,技術力量薄弱,效率低下,不具備市場競爭能力,產品質量保證能力嚴重不足,給食品安全帶來嚴重的安全隱患。

  4、食品經營點、農貿市場還有無《衛生許可證》、《營業執照》經營食品的現象,食品從業人員的食品安全意識比較差,進貨制度不健全,沒有驗收記錄及索票證明。

  5、餐飲食堂內衛生狀況較差、生熟不分,沒有必要的消毒設施;街頭飲食攤點和夜市大排檔的衛生狀況堪憂。絕大多數的碗筷等用具消毒不夠,食用油的購進渠道不正,加之管理涉及各個部門,容易形成監督的盲點,是一個病從口入的隱患。

  6、農村成為假劣食品的主要傾銷地,低價位的假劣食品有一定的生存土壤。

  二、食品安全監管對策

  食品安全涉及面廣,牽涉部門多,在目前監管體制下,做好這項工作具有長期性、複雜性和艱鉅性。在國家對食品安全監管體制和食品安全法律體系未做出新的決策之前,針對我鎮食品安全現狀,我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加強工作。

  1、進一步理順食品安全監管體制,形成統一、權威、高效的食品安全監管模式。充分發揮政府食品安全監管作用,統一協調,整合監管資源,明確監管職責,加大食品綜合監管力度。整合現有執法力量,推進綜合執法和聯合執法,使各部門既各負其責又加強協作,解決各自為政,多頭執法、交叉執法問題。加強對各部門工作的督察督辦力度。

  2、加強對食品安全源頭監督管理,把監管關卡前移。一是加強食品生產加工基地建設,做好農畜產品、水產品生產基地及加工基地的標準化建設,全面推進“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二是嚴格農藥、獸藥、飼料新增劑的登記審批,購進、銷售實行登記備查制度、索證索票制度,加強源頭汙染治理。三是提高行業的市場準入門檻。制定符合地方實際的市場準入標準,實施資格強制認證制度。對新辦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發證時必須達標,原有企業限期達到標準。使企業上規模上檔次,把小作坊式、小工廠式食品企業逐步淘汰出局。四是變事後監督為事前控制。在食品生產加工行業分期分批逐步實施haccp制度,從源頭上有效防止食品危害的發生。

  3、進一步加大打擊製售假劣食品的力度,落實打假責任制。一是加大綜合執法和聯合執法的力度,積極開展專項檢查,樹立執法權威,堅決取締無證無照食品生產、經營窩點,嚴厲打擊製售假劣食品的違法行為。二是要加大處罰力度,不但要從經濟上對製假者處以重罰,增加其製假售假成本,而且對情節嚴重者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三是按分工負責制的原則在各自的職責範圍內落實食品安全監管責任。加強對重點工作的督察督辦工作,定期對其工作進行考評考核,對工作不到位,造成惡劣影響的要追究主要領導和直接責任人的責任。

  4、完善食品安全監管網路,建立食品安全監管長效機制。一是繼續推進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建立健全重點監控機制、守信激勵機制、失信懲戒機制、嚴重失信淘汰機制,形成優勝劣汰的市場制約機制。二是構建廣泛的社會監督體系。聘請食品安全協管員和資訊員,建立鎮、村兩級監管網路。創新投訴舉報工作,推行有獎舉報;

  5、加大食品安全宣傳力度,營造濃烈社會氛圍。大力宣傳和普及食品安全知識,使廣大群眾,特別是農村群眾掌握鑑別假劣食品知識,瞭解食品監管的有關政策,把健康的消費觀念植根於群眾心中,倡導消費者的綠色有機消費行為,形成“人人關注食品安全,人人關愛生命和健康”的濃烈社會氛圍。

  食品安全監管工作調研報告4

  鄉村旅遊的根在鄉村,基礎在農民,只有讓農民真正參與到旅遊程序中來,讓農民真正受益,鄉村旅遊的可持續發展才有根本保障。農戶的參與既是旅遊業發展空間的拓展,又是“三農”發展的延伸。如何激發我區農民參與興辦農家樂鄉村旅遊的積極性,如何提升我區的農家樂鄉村旅遊整體競爭力,合理引導、扶持、規範“農家樂”旅遊的健康發展,帶著這些問題,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區政協港澳臺僑委在戴玉英副主席的帶領下,利用多種形式深入有關鄉鎮、村、農家樂經營戶進行了走訪和調研,研究並提出發展措施,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屯溪作為XX市中心城區境內生態環境優越、空氣清新、水質清澈,山、水、古村落、森林構成了綠色、生態、健康、美麗的人居環境,是發展農家樂休閒旅遊業的理想場所。近年來,我區以‘觀光在黃山,休閒在屯溪’為目標,以“休閒觀光、農事體驗”為主要功能定位,因地制宜的發展觀光旅遊農業,積極探索農村一、三產業“融合式”發展,在加快農旅結合,推動農業轉型升級方面做了有益嘗試,培育出一批賞花、採摘、攝影、民宿、垂釣、徽州美食等特色旅遊產品,為遊客提供了一個欣賞優美生態、感受徽風徽韻、體驗農家風情“享受慢生活”的鄉村休閒旅遊圈。在改變城郊風貌、豐富農業業態、帶動旅遊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區以農戶為經營主體並已形成一定規模的從事“農家樂”鄉村休閒旅遊有36家,其中:以經營山野菜、鄉土農家菜、徽州風味菜等特色餐飲的有13家;以經營採摘園、園地認購農事參與體驗的有8家;以觀光園、垂釣園等特色農業休閒的有15家,20xx年“農家樂”接待人數16萬人次,從業人員800餘人,銷售鮮活農副產品320萬元,年營業收入達2000多萬元,已成為我區旅遊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是初步形成了一定規模的景區依託型、農事參與型、文化體驗型、休閒度假型鄉村旅遊產業。

  藉助鄉村旅遊的發展平臺,充分挖掘生態、農耕、產業等資源,把大力發展“農家樂”產業作為促進農民增收,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的重要內容,引導和鼓勵農民開辦“農家樂”,發展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可供遊客和市民放鬆身心、迴歸自然、體驗農事的休閒觀光農業產業園區,為農家樂休閒旅遊發展奠定了一定基礎。如:以新江蔬菜基地、徐村蔬菜基地、新潭金星蔬菜加工廠為代表的蔬菜產業;以九龍藍莓生態園、果亭山桃李基地、新潭草莓基地為代表的水果產業;以一品有機茶業公司、屯溪實驗茶場、胡氏茶廠為代表的茶業產業;以植物大觀園、碧桂園苗木基地為代表的花卉苗木產業;以農家樂徽菜美食一條街為代表的餐飲產業;以鬲山市民開心菜園、黃山嘉順農業科技示範園為代表的農事體驗區。

  二是XX市旅遊業的長足發展為我區農家樂休閒旅遊業開闢了快車道。

  隨著XX市旅遊業的迅猛發展,去年遊客接待遊客已達3732.6萬人次,旅遊總收入314.5億元。我區鄉村旅遊發展的實踐證明,農家樂休閒旅遊只要從各景區引流拓源,做到與景區互相配套,就能夠取得良好的業績。很多農民都從旅遊產業中得到了實惠,有的村更是走上了集體致富的道路,廣大農戶參與旅遊產業的積極性高漲,對發展鄉村旅遊充滿了熱情和期盼。一批鄉村觀光休閒、餐飲、農事體驗和鮮果採摘專案應運而生,應勢而上,且生意日益紅火興旺。

  三是優越的區位條件為農家樂休閒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保證。

  隨著XX市大交通條件的逐步改善,特別是黃山高鐵的即將建成通車,貫通南北、承東啟西的全國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已逐步形成,我區將更緊密的融入長三角旅遊圈、經濟圈、城市圈,處於長三角地區人口較為密集、經濟十分活躍的城市群之中,交通便捷,客源充足。最終形成到杭州、上海、寧波、合肥、武漢、南昌和廈門等中心城市都在2到4小時之間。來自長三角地區遊客比重不斷上升,特別是“黃金週”和週末,自駕車排隊已成為我區旅遊旺潮的一大亮點。

  四是美好鄉村建設的紮實推進為農家樂休閒旅遊業發展奠定了基礎。

  近兩年,我區著力在美好鄉村建設與農業休閒觀光旅遊開發的合理嫁接上做文章,把鄉村旅遊開發作為美好鄉村建設的一個重要的內容,在硬體建設上,要求在區域環境融入旅遊意識、園林意識和環境意識,實現鄉村旅遊開發與區域硬體建設一體化。圍繞美好鄉村建設中心村、百村千幢、百佳攝影點等關節點,逐步擴大油菜、蓮藕等特色作物種植面積,策劃茶葉製作、開心菜園、瓜果採摘等農事體驗活動,推出一批徽菜、山野菜、特色畜禽等農家美食,培植一批各具特色的專業村、特色村。打造農旅結合的示範點和樣板區。示範帶內首批5箇中心村依託專案帶動推進美好鄉村建設,重點發展農業休閒觀光、鄉村旅遊、農村服務業和特色旅遊產品開發。如鳳霞的“鳳起霞飛”、三充的“醉美三充”、雲村的“都市雲村”、東關的“生態東關”、朱村的“綠色朱村”。

  食品安全監管工作調研報告5

  為全面掌握當前全縣中、小學校食品安全情況,永善縣教育局、工商局、食藥局等部門抽人組成了兩個調研組,分別深入大興、黃華、務基、檜溪、細沙、溪洛渡共6鄉鎮的學校,對當前學校食品安全工作進行了調研,現就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調研組工作情況

  調研組對各鄉鎮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監管情況、學校落實校長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情況,以及組織機構、制度建立、食堂管理、食品採購、安全工作、應急措施等情況進行了調研。調研組聽取了鄉鎮對工作情況的介紹,分別深入中學、中心校,抽查了8個村級小學,檢查學校食堂、從業人員現場操作,查閱相關檔案資料,針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明確的整改意見。

  二、鄉鎮、學校主要工作開展情況

  自全縣中小學生營養改善工作啟動以來,特別是4月20日全縣學生營養餐現場會後,所抽查的務基等6鄉鎮黨委政府均高度重視,嚴格按照縣人民政府的安排部署,迎難而上,真抓實幹,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階段性實效。

  (一)責任落實到位。各鄉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加強領導,分別成立了以鄉鎮長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任成員的工作領導組,各鄉鎮中、小學分別成立了相應的工作機構,校長親自抓,一名副校長具體抓,落實了具體工作管理人員,任務落實,責任明確,為學校食品安全工作提供組織保障。

  (二)宣傳發動到位。各鄉鎮透過召開鄉(鎮)、村、組幹部會議,學校多次召開教職工會議、班主任工作會議、學生及學生家長大會等形式,大力宣傳學校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貫徹學習了學校食品安全政策法規,廣泛動員社會力量積極支援學校食品安全工作,工作氛圍良好。

  (三)工作措施到位。為全面推進實施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認真做好各項工作,務基、黃華等鄉鎮黨委政府及中小學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在深入實際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根據上級有關精神,結合各自實際情況,制定了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實施方案》,擬訂了學校《食堂從業人員工作管理制度》、《營養餐工程資金管理與使用制度》、《營養餐留樣制度》、《食品採購制度》《食品進貨查驗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制定切實有效的措施辦法,為實施學生營養改善工作的有序推進提供了制度保障。6鄉鎮自黃華現場會後,認真開展了自查整改工作,所有中小學均採取食堂供餐,停止向學生提供成品類食品,提高了食品安全保障。

  三、存在問題及困難

  (一)鄉鎮各相關部門對學校食品安全工作監督檢查、指導不到位。雖然鄉鎮人民政府與各相關部門簽訂了責任書,但各相關部門對學校食品安全工作的監督檢查、指導力度仍然不夠,沒有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

  (二)痕跡資料不齊全,檔案管理滯後。鄉鎮中學和中心小學的檔案相對規範,但各村級小學基本沒有建立檔案,各種資料散亂混放;各學校基本都沒有食品安全負責人對食堂的日常監督檢查記錄。學生營養餐與“一補”兩項資金整合後,一些鄉鎮或村沒有完善村民一事一議或鄉鎮人大主席團審議程式,沒有相關痕跡資料。

  (三)食堂管理有待進一步加強。村級小學仍然存在食品原料、作料採購未索證索票,進貨、出貨驗收記錄不完整(無生產日期及有效期等),部分學校仍未建立進貨驗收臺賬;餐具消毒無記錄,食品留樣不規範(標籤無具體時間、菜名)、無記錄;對食堂從業人員管理不到位,部分學校沒有配備從業人員衣帽,有的配備了沒有穿戴,食堂、個人衛生較差,個別從業人員未進行健康體檢;多數學校未辦理食堂餐飲經營許可證或到食藥局備案。

  (四)學校飲用水困難,存在嚴重安全隱患。部分學校缺水,比如大興鎮的梨園小學、鍋巴小學,核桃小學,溪洛渡望城小學等,有的學校有水但是存在水質安全問題。

  (五)部分學校購買蔬菜困難,食譜單一,比如有的學校蔬菜以洋芋酸菜為主,洋芋長時間放置長芽,存在安全隱患。

  (六)學校資金困難,食堂硬體設施簡陋薄弱,大部分學校食堂都是改建的簡易食堂,佈局不合理(食堂緊鄰廁所、垃圾堆、汙水溝),如溪洛渡望城小學食堂屬平房,沒有抽油煙機和換氣裝置,工作人員無法承受刺鼻而令人窒息的氣味,存在較大安全隱患。

  四、下步工作建議

  (一)進一步加大宣傳,提高認識。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是國務院為進一步改善農村學生營養狀況、提高農村學生健康水平實施的一項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但如果食品安全得不到保障,必將帶來極壞的負面影響。

  (二)加大食堂建設投入力度,逐步排除簡易食堂安全隱患。加強食堂裝置配置,保障工作需要。

  (三)高度重視學校營養餐食品安全工作。鄉鎮、各相關站所及學校要加大日常監督檢查力度,形成合力,確保每天、每週、每月都有各級領導、各站所工作人員到各學校食堂進行監督、檢查、指導;同時,大力開展學校食品安全知識、健康教育、常見病預防等宣傳教育活動。

  (四)注重檔案資料及痕跡管理。要按相關要求建立規範的學校食品安全工作檔案資料,食品安全負責人對學校食堂要認真開展日常監督檢查,並做好學校食堂日常巡查記錄,對供貨方的相關合法證件、產品質量檢測報告、採購食品登記、票據、食品“進貨”臺賬、食堂“出貨”登記及其他相關資料等,應落實專人管理,規範存檔。

  (五)各級學校要實時動態掌握從業人員(包括健康體檢)情況,做好統計,及時上報各鄉鎮政府和縣營養辦、食藥局,從業人員調整後,必須進行體檢和從業知識培訓。

  (六)開展學生過敏體質情況調查,縣衛生局要及時組織對學生體檢,建立學生健康檔案。

  (七)各級學校提前三天上報下週學生食堂菜譜及需採購數量和金額,由縣營養辦稽核、把關,批准後方可實施。

  食品安全監管工作調研報告6

  為了全面瞭解轄xx區內食品安全狀況及發展態勢,充分發揮綜合監督,組織協調職能,更好地監管餐飲服務行業,確保群眾飲食安全,今年我對全市食品安全的狀況、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調研。現將調研內容彙報如下:

  一、食品安全基本狀況

  (1)食品安全監管狀況。

  經過一年的食品安全專項整治,我們分析研究轄區內食品安全形勢,針對發現的問題整體部署專項整治工作,有效整合了各食品安全監管職能部門的執法資源和力量。每逢“元旦”、“春節”、“五一”、“中秋”、“國慶”等重要節日,我們精心組織成員單位開展專項檢查和聯合檢查,規範整頓市場秩序,確保廣大群眾飲食安全。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取得了明顯成效。

  (2)食品安全狀況

  根據對市場調查瞭解,轄區內的食品安全存在著一定隱患。蔬菜等農產品中殘留有毒有害物質;食品加工企業生產條件達不到國家要求,質量管理意識不強,產品不精不細,特別是熟食加工、豆製品加工燒餅饅頭等麵食品加工都為小作坊式生產,濫用食品新增劑,粗製濫造,衛生環境差;一些企業質量意識、誠信意識差,經銷過期變質食品和三無食品;餐飲業中大型企業和學校食堂基本能夠達到衛生標準,但一些小吃部、小飯店多數衛生環境差,餐具沒有按要求消毒,80%配置的消毒櫃未使用。

  二、我市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1)餐飲食堂內衛生狀況較差、生熟不分,沒有必要的消毒設施;街頭飲食攤點和夜市大排檔的衛生狀況堪憂。隨著我市社會經濟的發展,許多有特色的街頭小吃攤點和夜市大排檔日益增多,在我市約有上百戶。絕大多數的碗筷等用具消毒不夠,食用油的購進渠道不正,加之管理涉及各個部門,容易形成監督的盲點,是一個病從口入的隱患。

  (2)按照一個監管環節由一個部門監管的原則,明確劃分了各部門的具體監管職責,較好的解決了交叉監管,多頭監管的問題。但在實際工作中,依然存在職責不清的問題。

  (3)農民在種植上為了防治病蟲害、除草、促使農作物增產增收、農藥、化肥的使用率較高,許多蔬菜上殘留農藥,而小餐飲飯店只是進行簡單的清洗,許多農藥仍殘留於蔬菜上,為消費者飲食帶來很大的危害。

  (4)小食品生產加工作坊無證生產的現象比較普遍,對所生產的產品不能檢測,衛生條件比較差,對所生產的產品的安全就埋下了安全隱患。

  (5)從業人員素質低,技術力量薄弱,效率低下,不具備市場競爭能力,產品質量保證能力嚴重不足,對食品安全意識淡薄。

  三、食品安全監管對策

  針對轄區內的食品安全現狀,我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加強工作:

  (1)進一步理順食品安全監管體制,形成統一、權威、高效的食品安全監管模式。統一協調,整合監管資源,明確監管職責,加大食品綜合監管力度。整合現有執法力量,推進綜合執法和聯合執法,使各部門既各負其責又加強協作,解決各自為政,多頭執法、交叉執法問題。加強對各部門工作的督察督辦力度。

  (2)完善食品安全監管網路,建立食品安全監管長效機制。一是繼續推進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工作。二是構建廣泛的社會監督體系。

  (3)加大食品安全宣傳力度,營造濃烈社會氛圍。大力宣傳和普及食品安全知識,使廣大群眾,特別是農村群眾掌握鑑別假劣食品知識,瞭解食品監管的有關政策,把健康的消費觀念植根於群眾心中,倡導消費者的綠色有機消費行為,形成“人人關注食品安全,人人關愛生命和健康”的濃烈社會氛圍。

  (4)加強對食品安全源頭監督管理,把監管關卡前移。一是嚴格農藥、獸藥、飼料新增劑的登記審批,購進、銷售實行登記備查制度、索證索票制度,加強源頭汙染治理。二是提高餐飲行業的市場準入門檻。制定符合地方實際的市場準入標準,實施資格強制認證制度。對新辦經營企業發證時必須達標,使企業上規模上檔次,把小作坊式食品企業逐步淘汰出局。

  (5)進一步加大打擊製售假劣食品的力度,落實打假責任制。一是加大綜合執法和聯合執法的力度,積極開展專項檢查,樹立執法權威,堅決取締無證無照食品生產、經營窩點,嚴厲打擊製售假劣食品的違法行為。二是要加大處罰力度,不但要從經濟上對製假者處以重罰,增加其製假售假成本,而且對情節嚴重者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三是按分工負責制的原則在各自的職責範圍內落實食品安全監管責任。加強對重點工作的督察督辦工作,定期對其工作進行考評考核。

  食品安全監管工作調研報告7

  (一)調查研究:

  1、調查背景;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古人質樸的話語告訴我們,食品安全在生活中位置至關重要,不僅關係到大家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係到經濟健康發展和社會穩定。當前,我國食品領域安全形勢仍不容樂觀,食品安全已成為社會關注的一個焦點問題。為了解大家對食品安全方面的看法,分析存在的問題和原因,我展開了關於食品安全狀況的調查。

  2、調查目的:希望透過這次調查,瞭解大邑縣食品安全現狀,提高對食品安全問題的警惕和普及食品安全問題的科普知識,促進社會和諧發展而努力。

  3、調查時間:11月2日

  4、調查地點:人人樂超市,家樂福超市,學校附近的小店,街旁的地攤。

  5、調查方法:

  (1)實地調查:

  家樂福超市:在中輕超市,調查到:包裝上有綠色商標的食品是80%,有生產日期的食品是90%,有保制生產日期的食品是95%,是有保制期的食品是95是%,有質量安全標誌的食品是90%,有廠方地址期的食品是95%,有質量安全標誌的食有65%,有有保制期的食品有75有%,有質量安全標誌的食品有70%,品是80%,有廠方地址的食品是90%。

  學校附近的小店:在學校附近的小店,我們驚訝地發現包裝上有綠色商標的食品竟只有50%,有生產日期的食品有廠方地址的食品是是85%。

  街旁的地攤:在街旁的地攤上,我驚呆了。包裝上有綠色商標的食品竟只有15有%,有生產日期的食品有10%,有保制期的食品有竟然只有55有%,有質量安全標誌的食品有55%,有廠方地址的食品是10%。

  由此可見,我們應該在大型超市購買東西,不在中輕、佳惠、旺達等小型超市購買東西,尤其是學校附近的小店!街旁的地攤,等沒有營業執照、衛生許可證的地方購買東西!

  (2)上網調查:為了更進一步瞭解食品安全狀況,據網上資料顯示,發現城市消費者高度關注食品安全問題,大部分消費者願意為保障食品安全支付少量的額外費用。城市消費者中,最關注食品安全的佔71.8%,不關注食品安全的僅佔0.6%;購買佔食品時首選質量的佔30%,選擇質量和價格並重的佔61.7%,選擇“價格優先”的僅佔88%;80%以上的消費者認為超市食品安全狀況好於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50%左右的高收入和中等收入階層只到超市購買食品。農村消費者購買食品的價值取向主要是“價格優先”。據調查,農村消費者中,74.4%回答會適當考慮食品安全問題,但43.7%仍首選價格便宜。

  (二)調查認識:

  我縣的食品安全狀況從總體上說是好的。縣政府及有關職能部門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多層次多途徑的開展食品安全宣傳教育,穩步推進體制機制改革,逐步理順部門監管職能。以建立文明縣城為切入點,開展文明餐桌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等系列活動,進一步規範了行業秩序,食品安全保障體系日益完善,日常監管不斷加強,保障能力有了較大提高,全縣食品安全形勢總體穩定。

  (三)總結問題:

  我們總結出管理上出現問題的一些緣由:

  1、法律、法規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和人民群眾的需求。

  (1)、食品在衛生、安全方面的標準跟不上時代?有的標準還停留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水平,與現代社會的標準還有一定差距,,亟待修訂完善。我們在大邑縣的一些街道小鋪看到,許多包子鋪一類的店,裝置簡陋,可以說根本不乾淨。一則關於在饅頭裡添加了甜蜜素的新聞可以說又是一個警鐘。當問及當地居民時,竟然都一點不知道,知道新聞播出大家才有醒悟,原來是自己的鄰里。危險就在身邊,黑心加工坊就在旁邊。

  (2)、伴隨科技的進步出現的新問題,如三聚氰氨、瘦肉精等問題。比如雙匯香腸,我們是一直吃到大的。泡麵裡出現了塑化劑,可以說是令人震驚。但是我們仍在實地走訪的超市中看到大量無合格檢驗標識香腸、泡麵的存在。

  (3)、法律、法規、規章、制度的制訂多有滯後,跟不上形勢發展的需要。

  2、政府職能部門的監督、管理不力。

  (1)、各個部門互相推諉?食品的衛生、安全問題,從生產、加工、運輸、貯存、銷售直至餐桌上,其環節很多,其監督、管理又涉及政府數十個部門,其監管的職責範圍界限有的還不夠明確、細化,造成互相推諉或大家不管,有的站在本部門、本系統的利益上,趨利則上,遇到疑難問題、新問題等就以法規、標準不全、職責不清等種種藉口,或不作為、或不管不聞,或一推了之。更有甚者,還貪贓枉法。

  (2)、監督管理者缺乏有力的監管。各級都並未積極採取對居民,特別是外來務工者食品安全的有力措施。這是制度方面的缺陷。在大邑縣桃園社群的居民進行訪問時,他們更是表現出對當今負責食品安全的相關部門的監管力度的不信任。

  3、社會不良風氣有所抬頭。

  (1)、部分奸商、不法分子道德、誠信缺失。太多的人為了賺錢都趨之若鶩,但是卻見利忘義,為追求高額利潤,使用種種手段,摻假摻雜甚至摻毒,違紀違法。因此很多的黑心工坊也就見怪不怪了,他們絲毫都不顧及人民的安全。惡臭的環境下,超負荷工作的人們,瘋狂加工出不合格的產品。雖然我們並未深入到一些加工坊中,但在平時的新聞上也可以瞭解到,化學藥劑的胡亂使用在食品上,。例如地溝油的壞影響,甚至影響到了學校,據有的學生看到,有人在自己學校的食堂旁邊掏地溝油回收。我們可以在網上瀏覽到地溝油的再加工是如何的。在實地走訪部分居民家時,大家更是說出了不太敢去酒店、飯店,因為怕那是地溝油做成的菜。

  (2)、非法的新增不合格的物質?食品新增劑對於抑制食品中有害物質和微生物的生長、增強食品的營養價值、消化吸收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世界各國都有完善嚴格的法律標準規範食品新增劑的使用,其根本的前提的是對人身體健康無害。

  (四)分析原因:

  在調查中我發現,大眾對食品科普知識的掌握還是甚少的,即便是高學歷的知識一族對食品安全等方面的瞭解也較淺薄。人們一般透過電視報紙等媒體瞭解一點常識,其他諸如閱讀科普書籍或者參加講座等這些活動還是沒有普及。儘管這樣一個資訊時代,人們交流機會眾多,但很明顯,食品科普知識還無法成為一種時尚去深入我們的生活。

  (1)當前消費者主要透過電視、報刊、網路的曝光來關注食品營養與安全事件。

  對食品安全的認知度和要求從未像今天這樣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食用的產品是否安全,是否影響健康以至是否會造成對生命的威脅都成了老百姓的熱門話題。調查中大部分受訪者說她每天都會從網路上關注食品安全這方面的資訊,而且現在好多的“三無”產品她們都不敢吃。對於受採訪的學生來說,名人效應是明顯的,所以他們對於名人代言的食品都比較信任,他們也聲稱食品廣告對他們是有影響的。因此,繼續保持和加強媒體對食品營養與安全事件的報道和宣傳力度是很有必要的。

  (2)產品基本屬性、售賣地點對人們選擇的影響。

  消費者也是非常關心食品的生產廠家、生產日期、保質期、品牌、質量標誌、成分和營養等,尤其是食品是否含有色素、新增劑、防腐劑和有毒有害。從調查情況來看,被調查者絕大多數認為一些信譽好、規模大的商場和超市的食品比較安全,個體小攤點的麵包、牛奶、糖果、糕點及無包裝的糧食製品存在過期、黴變、以劣充優的現象。對於學校附近路邊擺攤現象則更是明顯。

  (五)由實踐而得出的幾點建議:

  1、完善食品安全管理體制和相關法律法規,要讓以身試法者有所“畏懼”。

  無論是大小品牌還是大小企業,一經查處,嚴懲不貸。全力避免一切腐敗現象的發生與發展,逐步消除政府、企業、經營者及檢測者的信譽危機。尤其要加大對農村食品安全的保障力度,逐步縮小城鄉差距,努力打造城鄉和諧,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2、新聞媒體加大宣傳力度,宣傳形式多樣化。

  絕大多數人認為我們這次社會實踐活動是很有必要的,聲稱透過我們的宣講和宣傳資料的發放給當地老百姓帶來了很多以前沒有接觸到的知識,還要求我們平時多開展一些類似的活動,也有部分人群根本不知道我們在幹什麼。還有些人認為這些東西無所謂。因此,除了對一些不法生產經營者介入監督和曝光外,新聞媒體還應多做些增強人們健康消費意識的宣傳教育,提倡健康消費,不盲目貪便宜。

  3、引進高素質人才,儘快完善食品生產與質量檢測體系。

  食品生產與質量檢測體系的完善有利於協調各部門職能和統一食品安全標準。為提高食品的生產質量、增強食品監測的權威性和準確性,應當從資金、人才、技術等方面加大投入,逐步擴大其覆蓋面。特別是地方民營企業和監測部門,更應加強與各大高校的聯絡多引進技術。

  4、加大有關部門對食品安全問題採取的工作,提高部門間的協作能力。

  食品安全監管工作調研報告8

  一.調查我國食品安全問題現狀:

  目前我國食品安全面臨的挑戰和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1.食品製造過程中使用劣質的原材料,新增有毒的新增劑和過量使用食品新增劑;

  2.食品加工過程中使用劣質的原料;

  3.家禽類產品的安全狀況也不容樂觀,抗生素,激素和其它有害物質殘留在禽、畜、水產品體內等;

  4.農產品類商品目前出現問題也日漸增多,蔬菜類和瓜果類有殘留過量的農藥和染色劑;

  目前我國接連不斷髮生的惡性食品安全事件引發了人們對食品安全的高度關注和重視,也促使政府重新審視此類問題,並已上升到國家公共安全的這一高度問題,加大了對食品安全衛生的監管力度。

  食品安全是關係到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乎到國家經濟是否健康發展、國家安定和社會發展與穩定的重大問題。

  二.原因分析:

  是什麼原因導致國家食品安全的事件頻頻發生?食品安全問題發生的原因何在?當今權利機構/社會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進行改進?

  1.相關權利機構對食品安全的監管和獎懲機制並不健全,監管力度薄弱和政府制約乏力;

  2.企業道德缺失是其主要原因;

  3.我國目前企業沒有真正形成規模化,組織化,企業自身缺乏有效的管理機制,加上從業人員自身素質不高,導致企業為了求生存自保,在利益的驅使下,不惜挺而走險降低生產成本,出現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的現象而引發食品安全問題行為;

  4.人們對食品安全意識相對薄弱;科普知識沒有真正推廣開來,尤其是貧苦落後地區更是成為假/次食品的重災區;

  綜上所述,我國的食品安全問題不是單一的問題,它是整個社會的整合程度低,社會文化失調和社會道德意識規範薄弱的結果,任何單單個體和團體都無法承載起這一重任,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從制度加強和創新/科普/文化教育和思想道德四方面入手,協調解決這一問題。

  三.解決方案:

  1.國家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所建立的法律和法規不健全,沒有一套很好監管食品安全生產的環節制度,即便出了問題也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所以我們要建立一個統一,權威和高效的食品安全監管機構,逐步實現權、責、利相統一的現代食品安全控制體系。

  2.從思想道德教育方面,企業道德缺失是很多人缺乏信仰和信用,所以我們要加大對食品安全行業的自律和信用機制建設,建立食品流通行業的信用標準,建立和健全食品安全生產,食品企業經營質量檔案和食品安全監管信用評審檔案。

  3.強化食品安全法法律和法規制度,賦予食品監管部門更充分的權利,加大對黑心商販的懲處力度,讓其造假的成本遠遠高於收益,進而使造假者望而卻步。實時對商品進行追蹤,從源頭抓起,一旦出現問題立即能反查到生產商和加工商,輔以嚴厲地懲戒措施。在這種體系之下,不存在任何陰暗角落,造假商販沒有了生存空間,屆時食品安全問題定會大大改善。

  4.發揮媒體的監督作用。食品安全事實上也需要第三方的介入,由於第三方群眾力量,太過分散,媒體在此充當的力量是強大的。尤其是網路媒體具有傳播,具有傳播速度快,成本低。輿論壓力大的特點,事實上近年來媒體起到主力監督作用,支援和引導媒體客觀準確報道。加大科普宣傳力度,提高公共科學消費意識,識假和辯假能力,防範風險能力,這樣無形之中也給生產/製造食品企業施加一定的輿論和信譽壓力。讓其每個消費者既是是消費者又是監督者,積極鼓勵舉報,同時加強對舉報人的獎勵和保護制度。

  總而言之,我國目前食品安全問題狀況並不樂觀,需要食品監督部門加強監管力度,加大科普宣傳,使人民群眾都有食品安全風險防範意識,嚴懲違法犯罪者,這樣多方面/深入齊下,才能有效解決食品安全問題。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