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工作彙報範文

建立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工作彙報範文

各位領導,同志們:

  按照會議安排,現將奎屯市建立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市工作開展情況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奎屯市成立於1975年,是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直屬縣級市,行政區面積1171.2平方公里,戶籍管轄人口31萬,市區人口16萬,由漢、哈薩克、維吾爾、回、蒙等30個民族組成,其中漢族人口占94.8%。轄區5個街道、一個鄉、奎屯—獨山子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天北新區,素有“西部明珠”的美譽。奎屯市委、市人民政府歷來高度重視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始終堅持以建立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市活動為有力抓手,不斷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譜寫了各族人民群眾“熱愛偉大祖國、建設美好家園”的新篇章。先後榮獲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全國雙擁模範城、自治區文明城市、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市等榮譽稱號。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強領導,健全機制,夯實民族團結工作基礎。建立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州活動開展以來,緊緊圍繞“促進民族團結、實現共同進步”的根本任務,及時召開奎屯市建立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市動員大會,同時下發《關於建立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市的意見》等4個配套檔案,建立建立工作網路,加強組織協調,及時研究、部署和推進全市建立活動有效開展。落實建立經費60多萬元,工作人員8名。

  (二)創新載體,強化宣傳,營造民族團結良好氛圍。按照“到人、管用、有效”的原則,大力開展了“冬季大宣講”和民族宗教理論政策法律法規知識學習教育活動,培訓幹部600餘人,對全市幹部職工6000餘人進行閉卷測試。在電視、廣播、報紙開設專欄專刊,刊發84條。投入10餘萬元架設大型民族團結宣傳牌匾1塊、擎天柱3個;在學校、人員密集場所樹立宣傳牌6個、利用大型LED屏宣傳建立標語;在全市主要幹道懸掛橫幅30餘幅,在全市1000輛計程車頂燈LED屏上全年宣傳建立標語,形成“流動的風景線”;沿北京路、烏蘇街兩側懸掛燈杆廣告173面;結合“三民”活動,組織宣講員、下派幹部進社群、進村、進企業、進學校、進宗教活動場所開展面對面宣講,發放宣傳資料2萬餘份,簽定承諾卡2萬餘份。做到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不留死角”的民族團結建立全方位宣傳,全市各單位建立工作知曉率達100%。

  (三)把握主題,突出特色,確保建立工作取得實效。一是注重時效性,撰寫編印了建立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市系列叢書《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奎屯市民族團結及反邪教科普讀本》2萬冊,已向社會發放1.8萬餘冊;在學生及幹部職工中發放民族團結教育書籤8.5萬餘份。二是豐富民族團結建立活動形式。召開了區、州、市三級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代表座談會;組織20名建立骨幹赴昌吉州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點和模範教育基地學習經驗;針對41個社群(村)幹部開展了為期2周的“雙語”培訓;舉辦了建立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市文藝匯演、“講述我身邊的民族團結故事”演講比賽、民族團結有獎知識競賽、“增進民族團結、促進宗教和諧”巡迴報告會等系列活動15場;啟動了“我推薦、我評議最美奎屯人”“民族團結好少年”“民族團結”有獎徵文活動和“最美基層幹部”“最美人民警察”的評選活動;組織4名州、市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先進個人參加百姓與法欄目的錄製。三是投入20萬元,開設了電焊和家禽養殖業培訓班,為群眾購置雞苗,提高少數民族群眾就業和致富增收能力。以民特企業為抓手,2014年第一季度協調幫助我市3家企業累計貸款1.39億元,享受貼息100萬餘元,並積極協調企業幫助解決少數民族就業問題。

  (四)抓住亮點,典型引路,增強民族團結建立活力。以民族團結“細胞工程”為工作重點,採取“五抓”(抓宣傳、抓發展、抓民生、抓穩定、抓交流)力促民族團結工作再上新臺階。大力開展了民族團結“六進”(進社群、進鄉村、進學校、進企事業單位、進機關、進軍營)活動。加大了對街道(鄉)模範單位、模範樓棟、模範個人和教育基地的打造力度。一是以民族團結模範點帶動民族團結“細胞工程”工作。各街道、社群積極開展“五比五爭”活動(“比穩定發展,爭當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單位、模範街道(鄉);比重視支援,爭當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單位(企業);比團結和諧,爭當民族團結進步模範社群(村);比文明守法,爭當民族團結進步模範樓(棟)、模範家庭、模範居民、模範學校、模範班級、模範教師、模範學生、模範科(室)、模範員工;比互助友愛,爭當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北京路街道阿克塔木社群以製作新疆13個民族的婚俗簡介,建立“樂隊冬不拉”工作室,打造民族團結教育牆繪等促進民族文化保護和傳承;康樂園社群以服務居民為中心,打造了十五分鐘文化圈,成立了舞蹈、戲曲、健身操等12支文體隊伍,豐富居民文體活動;市八中圍繞內初班孩子特點,為少數民族學生開展了“感恩教育”、“愛心爸爸、貼心媽媽、知心朋友”手拉手等一系列的貼心服務,將民族團結教育融入校園文化建設、德育工作和教育教學、師德師風建設中,形成以“民族團結”為主題的校園文化氛圍。團結街街道喀拉尕什社群根據轄區特點,圍繞民族團結示範街做到了“三個拓展、四個延伸”帶動“細胞工程”建設。(三個拓展即:民族團結教育向轄區單位拓展,向各族商戶拓展、向各族居民群眾拓展。四個延伸即:向各族居民就業保障延伸;向落實民族政策延伸;向民族文化活動延伸;向各族居民居家養老服務延伸。)形成了民族團結示範街、民族團結特色樓宇、民俗民風文化長廊(民族服飾和飲食)、傳統文化牆群宣傳長廊等特色品牌;火車站街道居安園社群依託轄區薩亞職業技術學校,透過黨課教育、民族團結等教學資源,向師生以及居民廣泛宣傳民族團結知識。同時,聯合薩亞學校為社群未就業人員免費提供民族編織、民族刺繡、美容美髮、計算機等技能培訓,服務少數民族群眾;烏西路街道金波園社群依託市三中開展少數民族手工藝品培訓,以“一校一特”“一校一品”特色為抓手,開發了融體操、武術、扇舞為一體的太極扇、民族體育舞蹈《黑走馬》和葫蘆雕刻、繪畫校本教材。透過不斷打造模範點,擴大建立工作覆蓋面、影響面。二是注重發揮典型引路的示範帶頭作用,我市每年對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單位、模範個人進行表彰,先後湧現出了傳遞人間大愛真情、幫助各族弱勢群體的“愛心媽媽”團隊;致富不忘回報社會的私營業主張雲;舍小家顧大家、帶領鄉親奔小康的好支書候東方等一批模範個人。三是加強督促檢查,強化工作推進。建立活動開展以來,督導組分別對19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點進行不定期督導3次,對工作開展有特色、成效明顯的`,召開模範點觀摩會;對開展工作不利落後的,召開工作推進會,進一步推動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點全面的發展。

  三、下步打算

  一是進一步深化對建立活動的認識,充分調動各族群眾積極參與建立活動的自覺性、主動性、創造性,為建立活動提供重要的政治和組織保證。

  二是進一步加強建立工作的組織領導。強化各部門各司其職、通力協作、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建立工作格局,不斷推進建立工作邁上新臺階。

  三是進一步創新推進民族團結建立工作。大力推進建立活動內容與形式的創新,讓各行各業、各族群眾積極參與建立活動,使建立活動成為各族群眾的共同意願和自覺行動。

  我的彙報就到這裡,如有不足之處,請領導批評指正。

  奎屯市建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領導小組辦公室  

     二〇xx年四月三十日

最近訪問